《给学生性别差异心理学PPT讲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性别差异心理学PPT讲稿课件.ppt(1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给学生性别差异心理学课件,第一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性别种类:性别的表现:,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染色体性别荷尔蒙性别内生殖器性别外生殖器性别脑性别,第一性征生殖器官第二性征生理特征第三性征性格心理(性度),性征性别双性化 (第四性征) 双性化与中性化跨性别,跨性别者变性欲者易装恋者双重灵魂者双性或雌雄同体者,性:即生理性别(sex),是生物学术语,指的是指基于遗传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体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用来指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及通常与染色体差异相关联的生殖器官和次性征等。,性别:即社会性别(gender);是带有心理学意义
2、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昂格尔,1990)公民性别;抚养性别;自认性别,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 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 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二)性别差异客观的存在,(三)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二、课程的意义,1、理论意义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因性施教,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现实中男女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形成原
3、因2、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3、运用相关知识优化自身角色,做到两性间和谐相处4、尊重 理解 宽容,自学参考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男女差异心理学刘翔平、葛鲁嘉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男女差异心理学 袁振国等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男女心理差异与教育 傅安球著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两性差异心理学朱敬先(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评说两性-谈两性性别差异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男人为什么恨女人中央编译出版社等。,第二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
4、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注意:,性别差异的确定: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总体比较的结果男女两总体中各取样本 算出总体平均数结果的可靠性:结论不一 证据各异 司空见惯个体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第三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的条件 1、 从思想发展史的线索看,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2、从方法论的线索看,要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证据的科学方法。,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一)智力性别差异的研究(1894-
5、1936) 最早论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献 冯特(W. Wundt,1832-1920)的内容心理学 高尔顿(F.Galton 1822-1911)的差异心理学霭理士(Havelock Ellis) 1894年男人和女人L.推孟和C.迈尔斯1936年性别与人格(Sex and Personality)一书的发表。 研究重点:用测验检验男性智力是否优于女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智力无显著两性差异,(二)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研究(1936-1954) 提出全新的概念: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制定测量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量表作为多项个人问卷的标准组成部分(该时期性差研究的主要议题),男性气质和女性气
6、质量表的制定,1、态度兴趣测量AIAT(Attitude Interest Analysis Test)推孟、迈尔斯(1936): 456题,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作为一个连续体的两极。将男子气项目总分减去女子气项目的总分即为测验得分。七部分:字词联想、墨迹联想、常识、情感与伦理问答兴趣、人格与观点、内外倾问卷(内向性格问卷)。,2、对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的修订 哈撒韦和麦金利(1940)增加性度量表:性度量表包含60个项目:工作、爱好、感受性、社会性活动、性表现、性别认同、家庭关系等。特点:量表的女性化部分与女性无关(为区分男性性倒错者制定),3、弗兰克的投射测验(Franck Dr
7、awing Completion Test ,FDCT ) Franck和Rosen(1949) 性度的投射测验 测验项目是60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补充完整,据其中36个图形发现性别差异:男性的绘画特征:闭合图形、带有尖锐棱角、倾向于物体联合起来而不是分离的图形 (如:摩天楼、裸体女性、动态的物体等)女性的绘画特征:开放图形、较圆滑的边缘(如:动物、花、房子、静物等),(三)性别定型和双性化人格的研究(1954-1982)1、1954-1966: 主要研究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认定,以及儿童如何实现性别角色认定等问题。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测量仍然十分盛行,忽略性别(特别是女性)的现象依然
8、存在。,2、1966-1974 1966麦考比 性别差异的发展 介绍了性别角色认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1974麦考比(Maccoby,E.E)和杰克林(Jacklin,C.N) 合作出版了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确证的结论:(1)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2)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3)男子数学能力稍优(4)男子更有攻击性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1)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2)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3)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4)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
9、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5)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6)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7)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8)说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对性别差异心理学的批评:,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布洛克(Block,J.H)“尽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然而他对这个领域的描述却是有争议的。”弱点:A.资料根据的弱点布洛克认为很多研究都证明许多性别差异是在青春期之后显露出来B.已有研究进行考察的框架具有的弱点麦考比和杰克林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可能使考察带有偏见C.收集资料、计算结果和进行推论方面的误差导致的弱点,3、1974-1982: 个人特征问卷(PAQ)与性别
10、角色量表(BSRI)1974年,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Spence 等编制个人特征问卷(PAQ)量表1964年“双性化”概念由罗斯(A.S.Rossi)首次提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Sandra Bem)明确地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双性化的人指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特质的人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的心理量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BSRI)。,(四)性别角色:多维的与社会的 (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1、多维的性别角色1985,Spance等人: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不能
11、由单一特质的量表测得2、社会的性别角色强调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影响社会和他人的信念、期望重新塑造个人的行为,第四节 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 1、弗洛伊德的性别发展理论 用本能解释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能量,把生本能和死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源。 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女性心理学 简评,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个体从出生到五六岁,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连续发展阶段:口腔阶段吮吸和吞咽获得快感肛门阶段排泄生殖器阶段 男孩“去势恐惧” 女孩“阳具羡慕”,男女相同,2、多伊奇女性类型说 1944年海伦.多伊奇女性心理学 相信妒忌男性和恋父情结冲突的解决对女孩人格发展的巨大作用 观点:女孩对男孩
12、的妒忌是由儿童的一般嫉妒倾向而产生恋父情结根本不存在,女性更具有自恋倾向、被动性和受虐性。三者以相对平衡的形式构成了正常女性的人格心理把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女性型 被动、自恋和受虐男性型 主动、竞争和攻击性3、霍尼的性别理论凯伦.霍尼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男女人格的差别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阴茎嫉妒 子宫嫉妒 男性争夺权力地位即是对没有生殖能力的补偿 男性贬低女性是因更害怕自己被贬低,通过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认为女性的“受虐”倾向是文化因素造成,4、埃里克森内部空间观 内部空间概念是他对两性研究的一大贡献男女的内部的空间决定了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
13、识,还决定了人类的生物行为特征和社会角色。,5、阿德勒的男女平等观强调社会文化决定女性心理,提倡男女平等 (女权运动的先驱)女性的自卑、低贱是社会赋予的青春期的性教育,二、两性角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性别定型的基础 重视性别差异的表现。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更强调两性角色的社会化学习,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1)观察学习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复现过程 强化过程,(2)班杜拉运用“直接强化”的概念解释对儿童性别行为的塑造。 “直接强化”是指为了实现性别的定型化行为对男孩和女孩的奖励和惩罚必须予以区别。 (3)模仿即儿童从观察成人行为到表现成人行为的过程。 观察
14、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基础。,2、两性角色的获得,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观察、强化、模仿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很长时间。 婴儿母亲 儿童泛化 同性模仿 特定的赏罚3、性别定型行为的产生,三、认知发展的两性观,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1、认知发展两性观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知结构 心理图式(心理建构) 人的智力依据同化、调整而达到平衡和发展智能发展阶段理论2、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3、性别认同及其发展,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1)性别认同 2岁 认
15、知自己的性别标记3岁 根据外观特征把性别标记类化到别人身上4-5岁 明白性别基于身体的构造,认为性别可变6-7岁 知道性别与解剖结构组织不可变,“性别常性”、“物体常性” 此过程不以提供生理解剖知识而加速,须等待儿童心智发展到足以了解这个事实才能进行。,(2)性别分化性别认同 行为与性别一致 柯氏认为身体意象的意义 男性意象-权力 尊严 侵略性 女性意象-抚养照顾孩子 男女都有珍视与其性别相一致事物的自然倾向男孩:女孩: 两者相互抵触,刻板印象,稳定的性别化偏好,偏好较弱,自我一致性与权力尊严不矛盾,(3)亲长认同 所有儿童都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及具有权力尊严的人(并非同一个人)。 渐增的
16、父亲取向与渐减的女性化偏好并没有减弱女性评价和自我肯定,相反稳固 “互补模仿” 将自我与男性化的刻板印象相比,学习以适当的女性化方式和男孩子们相互作用。,四、两性世界中的文化人类学观,社会固有的文化传统迥异,这种差异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米德对原始部落的考察男女气质和性格是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社会文化。每一社会都选择了一些奠定在生物性性别差异基础上的男女心理特点加以肯定和强化,选择另一些加以否定和惩罚,从而塑造出因不同性别而具有不同性格的人。,2、性别角色的跨文化特征 人类学家根据人类觅食与满足需要的不同方式,将文化划分为:(1)狩猎与采集(2)园艺文
17、化(3)农业文化(4)游牧文化(5)工业化社会,跨文化变异的普遍原则: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差异并使之日趋复杂男性性别角色总是受到更高的评价利用男女间体力的明显差异作为劳动分工的基础,的确是最简洁、最经济的方法,思考题,1、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试述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的历史。3、麦考比、杰克林的研究中得出的确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有哪些?4、性别差异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5、简述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6、辨析题:双性化与中性化,第一章 男女差异心理的起源,第一节 两性差异心理的生物根源,生物学差异两性差异心理发展和展示的前提和最初的开端,一、两性差异的生物
18、学过程,步骤:受孕时的基因决定性;胚胎发育过程中性腺的作用;经由血液性激素使男女内生殖系统、外生殖系统和大脑产生分化。,(一) 性别的遗传决定,遗传是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前提,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染色体 46条,23对 性染色体携带着生命所必需的影响性决定和男女分化的基因女性的X染色体较大男性的Y染色体较小(1/3 , 1%),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XY,(二)性腺与性激素,染色体性腺性激素-两性进一步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男性 睾丸 睾丸酮女性 卵巢 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男女都有,只是量上不同。,(三)性激素与大脑分化,1.下丘脑 内脏、内分泌和情绪活动之
19、间维持平衡的中枢,进而影响到垂体激素的分泌,并借此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激素的不同:,2.大脑两半球的分化 胚胎后期,性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脑,对大脑两半球分化产生影响,因而雄性激素在发育的关键期是否存在同样可能影响两半球的组织发育。左半球在还没有雄性激素分泌时就开始发育了。右半球发育晚,在它的发育关键期内已经具有雄性激素,由此它的组织发育较多地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女性胚胎中的雄性激素的含量不多,受其影响也小。这也许是女性言语发展早和功能单侧化程度较差的原因之一。,二、性激素与行为,两性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形成两性不同的性腺,此后所有的两性生理、解剖学的分化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完成,而且性激素
20、还对有机体的性行为和其他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两性不同的性激素可能是男女某些行为差异的基础,但这种生物因素只是当环境为之提供条件时才能对人的行为造成影响,性激素和社会环境是在相互作用中决定人的行为的。,三、生物学差异与性别同一性,性别同一性 是指人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体验,是人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的确认,反映着人们对自己性别的归类。性别同一性某种意义上讲是性别形成的核心和关键。,性别同一性不是遗传和生理结构自然决定的,而是后天父母对性别的确认及抚养方式决定的,取决于后天的教养。社会环境和抚养方式对性别同一性的决定性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1、性别必须在儿童生活早期(18个月至3岁)得到确认 2、父母对儿童
21、性别确认迟疑含糊会导致性别分化的不完善,性别同一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女性似乎更容易顺利的形成性别同一性。性别同一性的不同决定两性行为、人格等方面的差异,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但不是决定男女性别行为的主要原因。,四、生物学上的优势,生物学上的优势在女性 世界各国,不论其文化背景方面有多大的差别,女性都比男性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生物学的先天倾向与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然而两性差异生理过程方面的表现是很有限的,有时甚至不如个体差异明显,理解上要注意。,五、两性差异心理与生理机能,两性生物特性的差异,也在生理机能上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体能、生理成熟。这都与两性心理差异有不同
22、的关联。两性的生物特性与两性的心理行为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第二节 两性差异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一)性别角色指社会按照人的生理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即一定社会认可的、适合某一性别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别角色由社会文化决定(二)性别角色化所谓性别角色化,从个体来说,就是内化性别观念,学习性别态度,了解性别关系,形成性别行为的过程。 简单说,就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自己的性别。(三)性别角色化的过程 顺从阶段(模仿) 认同阶段(积极联系 内在共鸣) 内化阶段(理解性别与特定行为的关系和意义),(四)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作用方式和内在机制,父母等人的直接社会化作用模仿学习与认知
23、发展,1、父母等人的直接社会化作用,儿童的抚养者 心理行为的塑造者父母等人的直接社会化作用的表现:控制调节执行强化成为榜样楷模,父母,(1)区别对待男孩和女孩的程度,研究结果不一致。对男孩女孩家长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按生物性别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表达爱与关注方式不同,(2)性别定型的塑造,两性性别定型化的心理行为主要是父母和其他代理人按照基于文化背景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模式加以塑造的。他们所具有的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到他们对两性儿童施加的社会压力,使其心理行为适合于各自的生物性别。两性性别定型化行为的塑造主要通过强化实施 性别适宜行为 鼓励 肯定强化 性别不适宜行为 惩罚 否定强化,(3)父母的性别
24、与子女的性别,性别交叉影响: 对与自己相同性别的子女更为严厉 对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子女更为宽容,2、模仿学习与认知发展,(1)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 是一种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行为榜样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在相似情境中表现出类同行为的过程,是人的社会行为传递的一种心理机制。 多数有关性别定型的研究都强调了模仿和认同在获得性别定型行为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直接的强化+ 模仿父母 抚养者 榜样楷模更多模仿同性榜样模仿学习也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2)认知发展,麦考比杰克林对“获得”与“表现”的区分获得行为可以是没有性别定型的而表现的行为则可以是有性别定型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关键在于让儿童通过认知的发展,建立
25、性别同一性米谢尔:促使儿童对性别定型了解的重要途径是强化。(直接的、间接的),二、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 指的是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它来自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对待两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歧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通过习俗和舆论表现出来。无形的舆论 调节人的行为,三、大众传播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成为塑造人的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展示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常会内化为人们的社会期待,并最终会影响人们的性别行为和心理,四、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的心理发展
26、产生影响 教育中存在的影响男女心理发展的现象:学校的教学方式男女学生的不同对待男女教师比例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第三节 性别差异心理发展的阶段,一、产生性别偏好的阶段 23岁 男孩女孩有较明显的对不同玩具和游戏活动的偏好3岁 开始个人偏好与社会性别角色相联系,真正的性别偏好形成4岁 明显的稳定的偏性选择二、采取适性行为的阶段46岁开始表现出性别定型的行为,三、性别角色认同的阶段,女孩比男孩早女孩采取适性行为与性别角色认同是同时的,即两阶段合一男孩两阶段是相继的,男孩虽然性别定型很严格,但不一定很好地认同于男性的性别角色; 女孩虽然很好地认同于女性性别角色,但性别定型不很严格。,复习思考题,1、性别
27、差异心理形成的生物根源、社会根源有哪些?2、性别差异心理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3、试述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4、模仿学习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化,第二章 男女智能的性别差异,一、谁更聪明?,争论有差异各有特点无差异,“男子智力优于女子”“女子智力优于男子”,(一)从发展的年龄看智力,最新研究结果: 男女幼儿智力几乎没有差别。即使偶尔有差异,也是女幼儿比男幼儿智力活动好我国多数心理学者认为 男女智力差异的发展变化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 婴儿期几乎没有智力差异 幼儿期女孩智力优于男孩 学龄期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青春期开始女性智力优势有所下降,下降趋势一直维持到女性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男性青春
28、发育高峰期出现,男子的智力才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就越明显,一直要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为止。以后智力差异的发展越来越不受制于年龄,而与教育、文化、实践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逐渐减弱。 男女中学生除推理能力没有明显差别外,其他因素男生均高于女生,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男女差别较大。,(二)从智力分布看智力,智力分布研究获得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智力分布: 大量的测定人的智力并且将所得智力分数标在二维坐标图上,典型的智力分布曲线是一条两头扁,中间凸起的正态曲线男子智愚较为悬殊 女子智力较为均匀 (男子智力发育很好和很差的两端都比女性多) 两性智力总体上是平均的,二、认知过程发展
29、的性别差异1、感觉的性别差异,比较明显除视觉外,其他感觉女性都优于男性视觉 女性暗视觉敏锐 男孩视觉深度触觉 女性更敏感听觉 女性听觉的绝对感受性较男性高嗅觉 女性更敏感味觉 女性对苦味较敏感,比较喜欢甜味 男性对咸味较敏感,2、错觉的性别差异特定情况下男女都会出现错觉,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错觉3、空间知觉的性别差异通过视觉通道引起的空间知觉男性明显占优势生活中表现: 女性更多借助于某些具体的地点识别 男性借助于方向和距离识别(脑中“方位地图”) 空间知觉声音定位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强,(二)记忆发展的性别差异1、记忆类型的性别差异,女性 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 男性 逻辑记忆优于女
30、性短时记忆 女性占优势(容量大)长时记忆 机械的、形象的信息,女性占优势 抽象、理解性的信息,男性占优势,2、记忆过程的性别差异,男女两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识记方面从无意识记、有意识记角度看:青春发育期前 女性都优于男性青春发育期开始 无意识记 女性优势逐渐减弱 有意识记 青春发育期后,男优于女,从机械识记、意义识记角度看:,一般而言,机械识记女性优于男性,而意义识记男性优于女性。随年龄的变化优势程度有所变化: 前 青春发育期 后 机械识记 女性 明显 不明显 意义识记 男性 不明显 明显,(三)思维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思维发展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类型和思维品质上,1、思维类型的性别差异女性更
31、多偏向形象思维,男性更多偏向逻辑思维 仅表现为各自有所偏重,不表现为能力的强弱女性 形象记忆较强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 偏向形象思维 文学艺术教育男性 逻辑记忆较强 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 偏向抽象思维 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2、思维品质的性别差异,学龄前期 女孩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学后 男孩优势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思维品质各方面男性均略好于女性,(四)想象发展的性别差异1、无意想象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女人的梦 和 男人的梦梦中的环境:室内 室外人物经历:个人遭遇(邻里亲属朋友)团体行为追忆梦境:精细的描述 大概的叙述 含蓄深沉 直接的(攻击、侵犯、性欲、成就)恶梦次数,2、再造想象的性别差
32、异,女性 更习惯和倾向于根据别人形象的描述或示意,在第一信号系统和形象思维的调节下,通过大脑对过去感知过的材料加工改造再造新的形象文学作品男性 更习惯和倾向于根据别人抽象的描述或示意,在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思维的调节下,通过大脑对过去感知过的材料加工改造再造新的形象,3、创造想象的性别差异,男女间存在一定的水平差异男性的创造性想象往往更加新颖、独创并具有社会意义女性受习惯性思维影响创造想象是可以培养的,三、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一)口头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1、口头言语发展速度的性别差异 女孩较男孩发展快,发展水平高婴幼儿期 说话时间早2-4月学前 词汇量大灵活运用句子和运用复杂句子时间早发音 完全
33、清晰发音时间女生言语优势四年级开始明显化,2、口头言语发展特色的性别差异,女性有更明显的流畅性和情感性男性有更明显的逻辑性和哲理性女性流畅性和情感性表现:,吐字清晰口齿伶俐表情动作情感词的运用,更易患口吃言语无能失语阅读障碍,3、口头言语表现特征的性别差异,语音有不同的特点 平均音值女高于男 (音高、音域、语速;停顿次数、强音使用频率)语调 音调女性高于男性 女多用升调(怀疑和期待) 男多用降调(肯定),(二)书面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与口头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相似,但 女性书面言语的流畅性不如口头语言显著 男性书面言语的逻辑性和哲理性比口头言语更明显,(三)身体言语的性别差异,1、面部言语的性别
34、差异女性面部表情丰富、经常变换,更多微笑微笑只反映女性的处世态度男性更多用微笑表示自信和大度,2、其他身体言语的性别差异,触摸体态的社会要求 对女性行为的约束 不同场合表现差异较大 对男性的宽容 差异不大过多使用异性的体语可能招致反感,(四)客体语交际的性别差异,女性更注重形象女性更注意掩饰体味女性着装搭配更严格,(五)言语交际层面的性别差异1、话题选择的性别差异2、话题量的性别差异,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调查研究都认为在绝大多数场合基本都是: 男性说话的时候多于女性 现实中对男女言语行为的评判有不同的评判标准,3、言语方式的性别差异,四、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1、两性数学能力几乎不存在差异小学低
35、年级 ,差别不大 数学问题解决、数字计算女孩略好,数学概念理解相当中学,男孩略占优势数字计算女孩略强,数学问题解决男孩表现良好,数学概念理解无差别女生中学数学能力的相对弱势也许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女生数学表现的刻板印象有关(社会因素增强男子数学能力,女生“恐惧数学” )2、男性有更多的人处于数学测验分数分布的两端3、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效应值在逐渐缩小,思考题:,1、认知过程中性别差异的表现有哪些?2、语言方面性别差异的表现有哪些?,第三章 情感的性别差异,一、情感的性别差异(一)情感品质的性别差异,情感的倾向性 指情感指向的对象 女性 情感易为偶然事件引起(小事、天气等) 男性 易指向有明显社
36、会意义的事物情感的稳定性 指情感表现的持久性 女性 敏感性高 不稳定 男性 感受性低 稳定,(二)情感特性的性别差异,情感的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 1、情感的紧张度 情感体验的变化程度 女性比男性高(考试焦虑) 2、情感的快感度 情感体验的快乐程度 女 更易忧郁、悲观、焦虑等 男 更易不满、愤怒等许多研究者认为,男女在焦虑和抑郁状态上有性别差异。(女高于男)欢喜、满意等快乐情绪的体验上也存在性别差异。(女高于男),不顺心,(三)情感表露上的差异,1、情感表露原则上的差异两性情绪的固有模式: 情绪反应及反应的大小,由与对方的关系及当时所处的情境决定。 私人关系中,女性反应多; 成就情境中,
37、男性反应多。2、表情的差异 女性更丰富 女性 外显 易流泪 易止住 男性 掩饰 轻易不落泪,(四)情绪能力的性别差异,情绪能力 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把握、驾驭自己情绪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1、情绪理解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 女高于男2、情绪调节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监控、评估和改变情绪反应,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一系列外部和内部过程 男女调节策略不同 男 对负情绪有更多地感受 女 对正情绪有更多的重视和宣泄 对负情绪也有更多的宣泄,情绪调节发展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早期社会化的影响 孩子小时就社交中可接受的情绪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信息,尤其是表达愤怒等消极情绪方面对女孩的情绪进行管理
38、和控制是文化习俗之一,3、女性通常比男性有更强的移情能力 移情 指由于对别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唤起 (朱智贤1998) 移情能力 就是设身处地以别人的方式体验其经历的事件和情感(快乐、悲伤)的能力 (郑日昌2001) 马丁.霍夫曼的研究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移情的说法成立。 婴儿 哭声录音,女婴应和。随年龄的增长差别逐渐缩小。,(五)自我满意感的两性差异,自我满意感:个体伴随着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产生的对自己的一种情绪体验。中学生 男生较强成年人 男子 以积极发展、自我奋斗感到满足 女子 有延缓自我努力的心向 以日后被他人评价为贤妻良母为满足 “替代性成就”(把丈夫的工作看作两个人的事业)
39、老年 男性较女性强,二、对男女情感刻板印象的分析三、意志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意志品质的性别差异,自觉性:对行动目的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有充分认识,并能根据主客观条件规划自己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 依从性和独断性 女性 易受环境影响 较强的依赖性 求助 男性 独立性 易独断,果断性:在复杂环境中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及时投入行动的意志品质。 女性 优柔寡断 男性 鲁莽坚持性:为实现既定目的,行动中长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女性 决心 行动的动摇 男性 长久坚持 执拗自制性:能够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女性 自制力较强 男性 善于克服困难、干扰,易冲动激情,(二)意
40、志品质性别差异的年龄特征,学龄前 女性比男性好小学低中年级 男女差异很小小学高年级 男性发展快最终 男女各有所长,思考题:,1、情感性别差异的表现有哪些?2、两性意志品质差异的表现。,第四章 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性生理差异,(一)性解剖差异(二)体形发育和身体结构的性别差异(三)性发育时间的差异,(三)性发育时间的差异,性成熟前期 女孩 8-9岁13-14岁 男孩 9-10岁14-15岁性成熟期 女性 13-14岁18-19岁 男性 14-15岁20岁左右近几十年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均明显提前,青春期发育早晚对青少年心理有很大影响,发育早晚对女孩的影响:早熟的女孩晚熟的女孩
41、,擅长社交 承受较多内在的危机和困扰较低的自尊心 较差的自身映象(稍胖)性行为较早 更可能参加冒险行为,承受较多的焦虑 较没有社会压力 易与同龄男孩发展友谊自身映象较好(纤细),青春期发育早晚对青少年心理有很大影响,发育早晚对男孩影响更大:早熟的男孩 有利 易受尊重晚熟的男孩 不利 易自卑,高度力量耐力活动中表现优越容易被选为领导者 受女孩欢迎初期更多地忧郁焦虑较少的智力活动好奇心探索精神,运动及与女孩关系上不利受团体的忽略认知及适应技巧上有较好表现,二、两性的性心理差异,(一)性心理的概念性心理 是人类个体伴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主要指性意识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性情感
42、、性兴趣和性兴奋。性意识是性心理的核心内容。 在性生理发育过程中青少年领悟到两性的差异和两性的关系,并随之产生从未有过的特殊的心理体验,这种领悟和心理体验即性意识。,特殊的心理体验主要表现在性情感、性兴趣、性兴奋上,性情感 指对异性的倾慕与好感,渴望了解异性、亲近异性,感到异性对自己有吸引力,也希望自己能引起异性的注意,向往与异性进行交际。性兴趣 指对性知识的渴求性兴奋 是性欲的体现,(二)对性发育最初心理反应的差别,初潮 大多数女青少年有不良的心理反应,有长期的负面效应(月经的神秘和禁忌)遗精 男青少年普遍消极心理,会产生害怕、恐慌、紧张内疚等消极情绪反应,(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性意识是
43、伴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必然出现的一种性心理现象。性意识在性生理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的特点: 由朦胧走向明朗,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我国青少年性意识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1、疏远期(儿童末期少年中期)(半年到一年) 女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和激烈,并持续至少年中期 性生理发育导致身心失衡2、爱慕期(异性狂热期)(少年初中期青春中后期) (四到五年)3、恋爱期 青年初期的中后阶段开始,2、爱慕期(异性狂热期),青少年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时代性意识表现和发展时间最长的阶段 (少年初中期青春中后期) 四到五年 身心不平衡得以缓解性意识的特点:相互显示 同性间的矛盾感情隐秘对象广泛(牛犊
44、恋) 不确定性 追星族,3、恋爱期,青春发育期性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恋爱期性意识的特点:异性间按心中的偶像寻找“意中人”爱情带有浪漫性交流内心感情,显示彼此爱恋产生占有欲和嫉妒心理,(四)性意识的性别差异,1、性情感的性别差异疏远期 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敏感男性 对异性不十分敏感,表现不十分明显女性 对异性十分敏感男青少年疏远期的情绪体验并不深。,爱慕期 男女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恋爱期,择偶的价值定向恋爱的心理表现失恋的心理反应上,恋爱期,择偶的价值定向 男性 追求亲密生活,重视异性的生理心理条件, 不很重视社会生活条件 年龄小于自己 低于自己 女性 注重对方的
45、人品、事业心、外貌 , 讲求物质条件,崇尚“完人”恋爱的心理表现 男性 易产生“逆反心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女性 易产生“嫉妒心理”、“害羞心理”失恋的心理反应上 男性 较理智 失恋痛苦易排除 女性 易自责、抑郁,2、性兴趣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性的关心和向往与异性交往上对性的关心 男性比女性强烈 男性 对第二性征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较高 对性信息更迫切、更敏感、更大胆 女性 对第二性征持否定态度的比例较高 伴随紧张、羞涩、好奇、不安等心情秘密进行向往与异性交往上 女性比男性更向往与异性交往,3、性态度的性别差异,性的双重标准 性态度的性别差异 女性比男性更消极 Mary Oliver(1
46、993 ) 偶然的婚前性行为上,女性比男性报告更多的负面态度。,性的功能 生殖的功能,性行为的功能,4、性兴奋的性别差异,性兴奋产生的时间比例 男比女早和高 男性有更多的性交频率、更多的性伙伴、更多的连续性交、更早的初夜经历性兴奋激起的特点 男 性代偿行为和手淫比较明显 女 弥散性 出现“皮肤饥饿”,期望互相接触和抚摸,视觉刺激敏感,触觉听觉,(五)性心理异常的差异,性心理异常(性变异) 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动作 与常人不同并且违反当时社会习俗的性心理 的表现。表现: 性对象变异-同性恋、恋物癖、异性装扮癖等 性动作变异-暴露癖、窥阴癖、施虐狂、受虐狂等 性角色变异-易性癖等,思考题,性心理 性
47、意识联系实际谈谈青春期发育早晚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性意识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 人格的性别差异一、社会需要模式的两性差别,(二)两性需要的差异分析,社会对两性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的差别,决定了需要的内容和满足需要的方式上的性别差异。 男性追求成就感和安全感 女性追求安全感和幸福感 “择偶观”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的依附心理,地位的支持经济的支撑感情的支柱,女性 希望通过婚姻获得安全的需要和爱的需要的满足 男性 希望通过婚姻加强自尊感的体验、自我存在价值的体验,满足独立、自由、支配地位等自尊方面的追求,二、两性的兴趣(一)兴趣品质的性别差异,1、兴趣的倾向性指兴趣指向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内容
48、和对象。 女性 人物定向 男性 物体定向学习兴趣的研究,男孩理科,女孩文科女性 文学、艺术、教育、医学等 男性 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冒险性、竞争性的职业,2、兴趣的广阔性兴趣指向客观事物范围的大小。兴趣的广阔性与活动的范围有关 女性 较为狭窄 男性 “泛而散”,逐步建立中心兴趣 3、兴趣的持久性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 女性 持久性上好于男性 男性 容易变化,高中后逐步强烈持久4、兴趣的效能兴趣对活动的推动作用。 女性 相对较弱 男性 兴趣容易变为行动,(二)兴趣特征性别差异的年龄特征,青春期前,女性兴趣的持久性有优势;但之后,女性优势逐渐减少。,三、气质发展的性别差异(一)气质类型分布的
49、性别差异,总体而言: 男性 胆汁质、抑郁质人数比例高于女性 女性 多血质和粘液质人数比例高于男性(二)气质类型表现的性别差异同样接近于某种气质类型,但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表现有所不同,四、性格发展的性别差异,性格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一)性格特征的性别差异,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 更多偏向意志型 或 理智意志型 偏向于独立型、外向型女性 更多偏向情感型 或 理智情感型 偏向于顺从型、内向型,1、独立与顺从2、竞争与合作,差异心理学研究很多方面证明这一说法可以成立。但要根据时间、场合、对象而定男性更富于竞争性,
50、女性在竞争中更多地考虑怎样避免伤害自己和对方,为什么男性比女性具竞争性?,男性雄性激素是女性的两倍,促进氮的新陈代谢,肌肉组织健壮,适于挑战和接受挑战社会文化因素,榜样和强化的作用 鼓励 男性的竞争、女性的合作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结群情感需要(爱),3、支配与依赖,支配性 是人们统治他人、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的心理特征依赖是与支配相反的心理特征,依赖他人往往意味着受他人影响和支配高等动物中大多数统治者是雄性 奥马克等人对儿童的支配现象进行跨文化的研究 安德森,男性的支配欲,支配欲指强烈的控制与驾驭别人的欲望。支配欲强的个体以控制他人、凌驾于他人之上,获得他人的顺从为满足 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