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212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水产养殖环境(汇总)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主要内容第一节 渔场场址的选择及建设第二节 养鱼池的条件及标准第三节 养鱼水质第四节 池塘施肥与水质调节,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三塘合一:鱼类生存的外部环境;天然饵料的生产基地;有机物分解的场所。,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一节 渔场场址的选择及建设一、渔场的基本条件及场址的选择二、渔场的设计与建设三、鱼池的种类、位置及规格,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一节 渔场场址的选择及建设一、渔场的基本条件及场址的选择1、水源2、水质3、土质4、地形5、交通运输,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二、渔

2、场的设计及建设1、渔场规模的确定2、渔场的规划原则(1)勤俭节约,搞好总体规划(2)合理布局(3)合理施工(4)就地取材,因地制宜(5)提出远景规划,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3、地区性养鱼场(1)山区养鱼场水库型渔场(2)平原地区养鱼场,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4、渔场的建设,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三、鱼池的种类、位置及规格(一)普通养鱼池亲鱼池:200m2左右,水深2m,注排方便产卵池:草、鲢80100m2,水深1m左右 鲤鱼5001000m2,水深1m孵化池:5001000m2,水深1m;环道鱼苗池:0.10.3hm2,1

3、m鱼种池:0.20.8hm2,1.52.5m,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三、鱼池的种类、位置及规格成鱼池:1hm2左右,23m(越冬池)试验池:视需要而定隔离池:5001000m2,水深12m鱼池长方形(2:1或3:1),东西向,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二)流水养鱼池产量高(50kg/m2),提高土地利用率,但鱼池结构复杂、造价高,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流水鱼池的结构(1)形状(2)面积:鱼种培育池1050m2 成鱼池60120m2(3)深度:成鱼池1.01.5m,最浅0.5m 苗种池0.30.5m

4、0.81.0m(4)池底坡降和长宽比例:1%3%; 2.53:1.5,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流水池的设施(1)进出水设施:渠道或管道进水方式:喷水式、射水式、广口式(2)排水排污设施翻水堰流式排水闸板式排水上下排水式(3)拦鱼设施,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3、流水鱼池的设置串联和并列,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节 养鱼池的条件及标准一、水源DO:4mg/L以上,pH78.5,总硬度58德国度,有机物耗氧保持在30mg/L以下,沼气和硫化氢不允许存在。二、面积“宽水养大鱼”的原理,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

5、院,三、水深“一寸水,一寸鱼”四、形状和方向五、底质六、池塘的周围环境,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第三节 养鱼水质 一、物理特性 二、化学特性 三、生物特性,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物理特性1、太阳辐射 (1)水体的日照长度与日照时数日照长度是指每天太阳的可照时数,即昼长。日照长度在不同的纬度和季节中有规律地变化着。日照时数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水)面的总时数。其中又可分为可能日照时数和实际日照时数。,我国不同纬度处的日照长度,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1、太阳辐射(1)养殖水体各水层的光照强度 太

6、阳光在水中辐射强度的变化,除了与季节、天气以及水中悬浮物质的数量有关外,还取决于:1水面上的光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2水中的辐射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衰减。3辐照度与水体生产力,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补偿深度 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单位:m);此深度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单位:E)。在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增氧水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称为耗氧水层。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精养鱼池的最大补偿深

7、度一般不超过1.2m(王武,1984)。,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透明度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精养鱼池水的透明度通常为0.20m0.40m;粗养鱼池水为1.0m1.5m。如肥水池透明度一般在25cm40cm之间,其日变化以及水平变化(上下风变化)大,表明水中溶氧条件适中,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4、水色 养殖水体中,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水底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8、综合而形成的。如富有钙、铁、镁盐的水呈黄绿色,富有腐殖质的水呈褐色,含泥沙多的水呈土黄色等。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水,由于各类浮游生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当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养殖水体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浓度。,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4、水色在生产上可采取指标生物和看水色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水质的优劣。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去衡量: (1)看水色 池塘水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黄褐色的水为主(包括姜黄、茶褐、红褐、褐中带绿等);另一类是以绿色水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绿中带褐等)。这两类水均为肥水型水质。但相比之下,黄褐色的水质优于绿色水。其水中滤食性

9、鱼类易消化的藻类相对比绿色水多。黄褐色水的指标生物是隐藻类。,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1)看水色而绿色水中滤食性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占优势。其指标生物为绿藻门的小型藻体。此外,投喂不同饲料和肥料,由于水中溶解有机物的影响,水体也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如施放牛、马粪,池水呈红褐色;施用鸡粪,池水呈黄绿色;螺蛳投得多的池,水色呈油绿色;水草、陆草投得多的池,水色往往呈红褐色。加以水色还受天气、土壤和塘泥以及周围环境等影响,因此水色不能作为判断水质的唯一根据。,(2)看是否有水华,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看下风处油膜 可根据下风处油膜多少、油膜颜色和形状

10、来判断水质优劣。一般肥水池下风油膜多,粘性发泡,有日变化(上午少、下午多),呈烟灰色或淡褐色,午后往往带绿色,俗称“早红夜绿”。油膜中除包含大量有机碎屑外,主要的指标生物是壳虫藻(年幼藻体呈绿色,老化藻体呈褐色或黑色)。如遇铁锈色油膜(血红眼虫藻)、粉绿色油膜(扁裸藻)等均为瘦水型水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4)看水色变化 优良的水质有月变化(十天、半月水质浓淡交替)和日变化(上午水色淡、下午水色浓,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表示水中趋光性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大多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所消化,它们都有运动胞器(如鞭毛、壳缝等),能主动行动。根据养殖鱼类对水质的要求

11、和水的理化、生物特点,生产上可将水质分为瘦水、肥水、老水和优质水华水等四个类型。,池塘常见水质类型,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5、水温 水温变化的特点 水温的日变化辐度比空气小得多,水体越大,水温越不容易产生急剧变化。 基本热源是太阳光能,只有水的表层受热。水体热能的传布主要取决于风力混和以及水的对流。 温跃层、密度流。,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强度。温度对养殖水体的物质循重要影响。水温直接影响水中细菌和其它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水温的高低也影响水的溶解氧含量。水中氧气的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四川省水利

12、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6、水体运动 养殖水体的运动有波浪、混合、风成流、重力流、惯性流等。上、下水层的对流是重要的水体流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6、水体运动池塘水体运动规律 池塘是静水环境,其水体运动除了注排水、运转增氧机外,主要原因是风力和上下水层因密度差而引起的对流。 上下层水温差为1,需7级风,才能克服水的热阻力进行对流,使上下层水温趋于一致。夜间,气温下降,当气温低于表层水温时,表层水温随着下降,水的密度增大,即开始下沉,而温度相对较高、密度较小的水上浮,就开始了对流。,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6、水体运动池塘水体运动规律

13、因气温变化使上下水层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对流称为密度流。密度流的强弱首先与上下水层的水温差(密度差)有关。其次,密度流的强弱还与夜间气温下降速度和风力大小有关。,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池水对流对鱼类生长和生存的影响池水对流有利的一面是:通过水体对流,将溶氧较高的上层水输送至下层,使下层水的溶氧得到补充。 池水对流不利的一面是:由于白天水的热阻力大,上层池水不易对流,上层过饱和的高氧水就无法及时输送到下层,到傍晚上层水大量过饱和的溶氧逸出水面而白白浪费掉。至夜间发生对流时,上层水中溶氧本已大量减少,此时还要通过密度流将上层溶氧输送至下层,由于下层水的耗氧因子多,致使夜间实际

14、耗氧量增加,使溶氧很快下降。,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池水对流对鱼类生长和生存的影响根据当天天气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密度流的强弱,从而预测鱼类是否会浮头和浮头强弱:白天晴天、风力小,但上半夜风力增强,气温下降速度快 致使表层水温下降速度加快,密度流增强,上下水层对流加快,至半夜时,池塘上下水层水温已基本一致,上层溶氧向下层输送快,下层实际耗氧量增大,这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白天晴天、风力小,夜间风力仍小,气温下降速度慢 其表层水温下降速度缓慢,密度流弱,上下水层对流慢,上层溶氧向下层输送少,下层实际耗氧量低,至第二天清晨上下水层的

15、水温和溶氧才基本趋于一致,这种天气鱼类就不会引起浮头。,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白天晴天、风力小,到夜间天气闷热,无风,气温下降速度极为缓慢 至第二天清晨最低气温仍大于或等于上层水温,故不产生密度流。此时上层池水的溶氧未向下层输送,仍可保持较高水平。这种情况在沿海海洋性气候的地区才偶有发生,一般池塘每天夜间上下水层均会对流。白天晴天,傍晚下雷阵雨 此时表层水温骤然下降,密度突然增大,致使池塘上下水层产生急剧对流,下层实际耗氧量大大增加,往往容易引起鱼类严重浮头。,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二、化学特性主要有溶解气体、溶解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等。(一)溶解气

16、体水中的溶解气体有三个来源:一是空气中的气体溶入;二是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或池底和水中的物质发生变化而产生;三是雨、雪水、地表水或地下水带入。,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溶解气体水中气体的溶解数量主要取决于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气体本身的溶解速度和扩散速度。其中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该气体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的程度。,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溶解气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所制约:(1)与水温成反比。 (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溶解气体

17、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1)与水温成正比。 (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 (3)与气水界面的接触程度(大气和水之间的运动情况和接触面积)成正比。,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溶解气体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2)密度流的强弱,主要与上下水层的水温差和降温速度有关。(3)搅拌作用(涡流扩散),如使用增氧机,可大大加速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1、溶解氧(DO)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一昼夜16h以上溶氧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的溶氧不得低于3mg/L。池塘溶氧的补给与消耗:池塘溶氧的补

18、给主要是依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池塘溶氧的消耗主要是水中浮游生物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的氧化分解,俗称“水呼吸”。,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水平变化垂直变化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氧盈与氧债溶氧超过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OS )氧债(OD)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天然水域溶氧的变化规律,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溶解氧对鱼类的影响氧气是鱼类

19、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我国主要养殖鱼类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很强,一般溶氧下降到1 mg/L左右才引起浮头,至0.5mg/L0.7mg/L以下则开始窒息死亡。我国主要养殖鱼类溶氧保持在4mg/L5.5mg/L以上,才能正常生长。溶氧低于此水平,鱼类生长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白天长肉,晚上掉膘” 溶氧在加速池塘物质循环、促进能量流动、改善水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池塘氧气条件改良增加池塘溶氧 a.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b.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以增大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c.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d.及时加注新

20、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e.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池塘氧气条件改良降低池塘有机物耗氧 a.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b.根据鱼类生长,及时轮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以降低池塘载鱼量;c.每年需清除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塘泥;d.采用水质改良机在晴天中午将池底塘泥吸出作为池边饲料地的肥料,既降低了池塘有机物耗氧,又充分利用了塘泥;也可将吸出的塘泥喷洒于池面,利用池水上层的氧盈及时降低氧债,保持溶氧平衡(详见池塘成鱼饲养一章)。e.有机肥料需经发酵后在晴天施

21、用,以减少中间产物的存积和氧债的产生。,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二氧化碳(CO2)(1)来源与消耗在天然水中,CO2的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大气中含游离CO2的数量很少,故从空气溶入水中的CO2量也不多,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营光合作用吸收利用,制造新的有机物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存在形式水中CO2除呈游离状态外,还以碳酸氢盐(HCO3-)和碳酸盐(CO32-)的形式存在,后两者称为结合态的CO2。(3)变化水中CO2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分解的情况而转移,也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和季节

22、等变化,其变化情况一般与溶氧的变化相反。,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CO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它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所含的碳是一切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缺少CO2就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高浓度的CO2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 鱼池中游离CO2的含量,在夏季超过40mg/L时,表示池水已被污染至危险程度。大量的有机物分解可能会造成鱼池缺氧,而使鱼类窒息死亡。,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控制池塘CO2的方法对碱度和硬度偏低的池水应施加石灰,以增加水中钙离子和碳酸氢盐的浓度,提高CO2的贮量,增强调节游离CO2和pH值的能力。游离CO2过高,

23、主要是由于水中有机物过多,或池底淤泥过多而产生大量的游离CO2。因此需控制池塘不被有机物过度污染,施用有机肥料不可太多,池底过多的淤泥必须清除。,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氨(NH3)(1)养殖水体中产生的氨(NH3)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氨;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水生动物的代谢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分子氨(NH3)和离子铵(NH4+)的总和称为总铵。pH 7时总氨几乎都是以铵离子形式存在。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氨的毒性 毒性机理 当水环境的氮增加时,大多数鱼类

24、氨的排出量减少,因而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这样对动物的细胞、器官和系统的生理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致死作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分子氨对鲢、鳙鱼苗24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1和0.46mgN/L(雷衍之等,1983)。冷水性鱼类对分子氨很敏感,欧洲内陆渔业咨询委员会以分子氨对鲑、鳟鱼类的慢性毒性实验资料为依据,建议以0.021mgN/L为渔业用水标准;我国鲤科养殖鱼类对分子氨的耐受力较强,尽管目前尚未统一规定分子氨对鲤科养殖鱼类的安全浓度,但一般都按0.05mgN/L0.1mgN/L的分子氨作为可允许的极限值。,四川省水

25、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变化精养鱼池的分子氨与溶氧相似,也有昼夜和垂直变化,这种变化在晴天尤为显著。早晨池水的分子氨含量最低,而总氨含量最高,且上、中、下三层的分子氨和总氨含量较接近,(往往上层低于下层)。白天,总氨明显下降,下午16:20上层分子氨达最高值;而此时下层因有机物分解致使pH下降,分子氨达最低值。夜间,上层总氨含量逐渐上升,而分子氨含量逐渐下降,至清晨,上、中、下三层总氨、分子氨含量逐渐接近。因此,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不仅改善下层溶氧条件,防止鱼类浮头,而且也可避免上层分子氨含量过高影响鱼类生长的弊病。,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4、硫化氢(

26、H2S)(1)产生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气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或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于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都是有毒的,而后者毒性更强。一般在酸性条件下,硫大部分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如底质或底层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活性铁,硫化氢也会被转化为无毒的硫及硫化铁沉淀 。,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另外对皮肤也有剌激作用。它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对其它水生生物也是如此,因此鱼池中是不允许有硫化氢存在的。,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防止硫化

27、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提高水中氧的含量,尽量避免底层水因缺氧而发展至厌氧状态。也可以使用氧化铁剂,使硫化氢变为硫化铁沉淀而消除其毒性。此外,必须避免含有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池塘。,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二)溶解盐类1、含盐量与盐度1升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或毫克)数称为含盐量,1000g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数,即千分比则称为盐度。1L淡水的重量约等于1000g,因此淡水的含盐量(g/L)基本和盐度相等,半咸水和咸水的盐度则稍低于含盐量。,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氮化合物(1)氮化合物的组成水中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两大类。无机氮主要有溶解氮气(N

28、)、铵态氮(NH4+)、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 ,一般浮游植物最先利用的是铵态氮,其次是硝态氮,最后才是亚硝态氮。因此上述三种形式的氮通常称有效氮,或称为三态氮。,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养殖水体中氮的循环 氨在水中部分离解为离子态铵(NH4+),在溶氧丰富的水体,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均属好气性细菌)大量繁殖,铵态氮则被亚硝化细菌氧化为亚硝态氮(NO2-),亚硝态氮是很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很快氧化为硝态氮(NO3-)。氮的损失 :反硝化细菌(厌气性),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亚硝态氮的毒性毒性机理 亚硝

29、态氮的毒性主要是影响氧的运输、重要化合物的氧化以及损坏器官组织。致死作用 斑点叉尾鮰和虹鳟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l2.8mg/L13.1mg/L和0.20mg/L0.40mg/L。加入钙离子或氯离子,可以使鲑科鱼类对亚硝态氮的忍耐力增加3060倍、这是由于它们能使亚硝态氮完全通过鳃而降低毒性。,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4)硝态氮的毒性硝态氮对鱼类来说毒性最小,但高浓度的硝酸盐也影响渗透作用和氧的运输。(5)三态氮的比例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通常精养鱼池的三态氮中,总铵态氮占60%左右,亚硝态氮占15%左右,硝态氮占25%左右。当水体有效氮不变,如总铵比例下

30、降,则硝态氮比例上升,说明水体溶氧条件好,硝化作用强,池塘物质循环快,水质良好。,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6)降低氮化合物的毒性的措施排污换水增氧降低鱼类氮的排出数量脱氮:可利用利用水生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或采用生石灰水进行脱氮。,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磷酸盐(1)磷的组成溶解的无机磷 主要以H2PO4-和HPO42-形式存在。溶解有机磷 经水解后可转变为无机磷。颗粒磷 这是以颗粒状悬浮于水中的各种磷酸脂。以上三部分磷的总和称总磷。植物能利用的是溶解的无机磷酸盐(部分藻类能利用多聚磷酸盐),故这部分磷称为有效磷或活性磷。,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

31、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养殖水体中磷的补给与消耗主要由投饵、施肥、动物排泄物、生物尸体、底泥释放和补水带入。其中排泄物对加速水体磷的循环起重要作用。消耗除了生物吸收利用外,主要受土壤粘粒的吸附、有机物质的螯合以及与水中钙、镁、铁、铝生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磷井”,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有效磷的含量 养殖水体有效磷除了被藻类利用外,水中的金属离子、水体中的胶体和水底淤泥对磷的吸附和固定起了很大作用,因此使水中溶解的有效磷只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水体中的有效磷浓度已成为衡量水体是否富营养化或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

32、,(4)精养鱼池有效磷的变化规律池水有效磷的浓度与养殖类型密切有关。池塘有效磷低峰值出现的季节、时间和水层,恰恰是藻类生长繁殖最快、鱼类生长最迅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有效磷往往成为水中藻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密度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成为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必须施用高效无机磷肥。,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三)pH值pH值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水生植物、水生生物和鱼类有重要影响。pH值也影响水中氨和铵离子的平衡,从而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产生不同的毒性。pH值过低,细菌、大多数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发育受到影响,硝化过程被抑制,光合作用减弱,水体物质循环强

33、度下降。酸性水还会使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减低其载氧能力,使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鱼也会浮头。在酸性水中养殖鱼类不爱活动、畏缩,新陈代谢低落,摄食量少,消化率低,生长受到抑制。pH值过高(如大于10),鱼类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有机物水中有机物在养鱼生产中的作用1直接作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饵料。2通过降解矿化作用,向水体不断提供无机营养元素,供水生植物利用。3促进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大量繁殖。大多数容易消化的藻类(如隐藻、裸甲藻、膝口藻等)必须在溶解有机物的参与下才能生长繁殖。,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水

34、中有机物在养鱼生产中的作用4通过气提和絮凝作用,形成较大的食物团,再一次被水生动物和鱼类摄食,从而大大提高水中溶解有机物的利用率。5为水体物质循环的基础微生物提供了培养基,并通过微生物的再合成,向水体提供生长素和激素。6通过络合(或螯合)作用,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并能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饲养鲢、鳙鱼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COD)以保持在20mgO2/L35 mgO2/L(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如用酸性高锰酸钾法,则所得的值比前者低1/3)较适宜;饲养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COD含量保持在15mg/L20mg/L;饲养冷水性鲑鳟鱼类的池塘、工业化

35、养鱼的水体,鱼类完全依靠人工饵料,对水质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较高的溶解氧含量,因此池内有机物越少越好。,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三、池塘的生物特性(一)池塘生物的特点 1细菌数量多,以异养菌为主。2水体中以浮游生物为主。池塘中高等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很少。3在浮游生物中又以浮游植物为主 4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极为显著 5生物的变动量大,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二)池塘生物的变化规律1昼夜变化(1)春季 早春硅藻、衣藻大量出现,轮虫及桡足类开始大量繁殖,到晚春逐渐减少,此时,枝角类达到最高数量。(2)夏季 浮游生物量达到最高峰。浮游动物中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

36、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很少,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往往大量繁殖形成“水华”。(3)秋季 浮游动物数量逐渐增加,但仍大大少于春季。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数量下降,硅藻和甲藻类数量上升。(4)冬季 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均大大减少。,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由于不同的浮游生物具不同的趋光性(一般浮游动物趋弱光,浮游植物趋强光),因而造成浮游生物昼夜垂直移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水平变化 池塘浮游生物由于受风力的影响,使其在水平分布上也呈不均匀状态。一般浮游生物量均是下风高于上风。浮游生物的水平变化,是造成池塘溶氧水平变化的

37、重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水质的“肥”、“活”、“嫩”、“爽”“肥”是说明水中的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浓淡适中,鱼类能消化的种类占主要成分。“活”是反映池塘的水色一天内有变化。“嫩”是指水肥而不老,具有鲜明的颜色,不发灰发暗,反映饵料生物的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爽”是指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溶氧量高,生活环境适宜。,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第四节 池塘施肥与水质调节一、池塘施肥 (一)池塘施肥的作用 (二)肥料转变为鱼产品的途径 (三)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 (四)根据池塘状况掌握施肥方法 (五)解决养鱼施肥的途径,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

38、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池塘施肥的作用施肥的目的在于繁殖池塘中鱼类的各种饵料生物,以提高鱼类丰富的天然饵料,从而提高池塘的鱼产量。池塘中的无机物,被生物利用而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经过各个环节,最后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被生物利用转化为新的有机物,池中物质的这种不停地循环往复过程,称为池塘的物质循环。,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一)池塘施肥的作用“食物链”浮游植物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叫做必需元素,目前认为有16种,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铁、铜、锰、硫、硼、氯、锌、钼。氮、磷、钾、钙、镁、硫等需要量比较大,含量占体重0.01%以上,称常量元素。锰

39、、铜、硼、锌、钼、铁等元素一般需要量很少,含量仅占体重的0.01%以下,称为微量元素。,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1、 氮:当池塘中的氮不足时,一般水色呈青黄色或淡青色。水域中氮过多时,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蓝绿藻会发生过度繁生,水色呈浓绿或蓝绿。要选择适宜的施肥量并以分期分次施用为宜。池塘水域中氮的含量以保持0.53mg/L为适度,至少也应在0.3mg/L以上。,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2、 磷磷常成为许多水域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鱼池施用磷肥对提高鱼产量有明显的效果,而且磷肥可刺激固氮细菌和固氮蓝藻的繁殖,从而有提高水域氮含量的作用。缺少磷的

40、水域会严重影响浮游植物的繁生,鱼池要特别重视对磷肥的施用,一般磷酸盐的含量应在0.05mg/L以上。,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3、 钾 能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和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与藻类糖的形成和输送有密切关系,并能促使酶的活性,促进繁殖。一般水域不容易缺钾,一旦缺乏就会严重影响浮游植物的繁生。,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4、 钙 钙对藻类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能消除一些离子的毒害作用,中和体内的有机酸,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池水中如果缺钙,施用任何其他肥料,都很难起到提高鱼产力的作用,而且会引起水域pH的下降,影响整个水域的物

41、质循环和生物的正常生长。钙对维持池塘的生态平衡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定期施用钙肥也是提高池塘鱼产力,改善池塘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二)肥料转变为鱼产品的途径1、无机肥料的转化途径:无机肥料浮游植物饵料生物鱼2、有机肥料的转化途径:有机肥料直接作用 溶解有机质饵料生物鱼 分解矿化无机肥3、钙肥的转化途径:被生物直接利用;增加硬度,增加二氧化碳缓冲系统;降低多种离子毒性;能与腐植质酸结合成钙盐;能取代被胶体颗粒撂吸附的营养盐;疏松底泥增进物质循环。,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三)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1、有机肥料(1)种类:粪肥、绿

42、肥、生活污水。(2)施用原则:少施、勤施、看天、看水、看鱼原则。(3)施用数量:基肥一般为45006000kg/hm2;追肥一般每月28004500kg/hm2。2、无机肥料(1)种类:氮肥、磷肥、钾肥、钙肥、微量元素等。(2)使用数量:生产上常按N:P=(3-4):1的比例来施肥。绝对量N:12g/m3,P:0.10.22g/m3。,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四)根据池塘状况掌握施肥方法1、根据池塘的溶解氧量施肥2、根据浮游生物数量施肥3、其他原因:天气、鱼、经验等。,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五)解决养鱼施肥的途径1、综合经营2、利用城市污水和工

43、厂的废水3、因地制宜采用绿肥4、正确的施肥,充分发挥肥效5、塘泥回塘,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施肥时应注意的事项1.施氮、磷肥前后,不能泼洒生石灰等碱性药物,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2.池水浑浊,水中悬浮颗粒较多时,不宜施用铵态氮肥和磷肥,否则悬浮颗粒吸附肥料形成胶粒,使肥效降低;3.施肥前后,不能进行拉网操作,不能搅动池水,以免使肥效降低;4.水温高于34或低于15,均不宜施肥;,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施肥时应注意的事项5.池塘溶氧较低或天气闷热时,池鱼有可能发生浮头,不宜施肥;6.水呈酸性时,应采取措施将水质调至中性或碱性才可施肥,否则

44、会大大降低肥效;7.池鱼发病期间,应少施肥或不施肥。8.必须选择适当的时间施肥。一般情况下,施肥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八点至十点,下鱼和拉网操作后均不宜施肥。,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二、池塘水质调节方法(一)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时追肥2、经常加注新水3、定期搅动底泥(二)采用机械方法调节水质1、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三开两不开)2、使用水质改良机调节水质3、使用潜水泵调节水质4、使用水质净化机改良水质,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 水产养殖环境,(三)利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1、生石灰2、生氧剂3、水质改良剂 (四)控制浮游生物组成调节水质1、实用晶体敌百虫控制浮游动物2、控制蓝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