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二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门类(二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科门类(二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 信息系统系列课程 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徐升华 所在院校: 江西财经大学 推荐部门: 江西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一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信
2、息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以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系统教研室为建设单位,以信息系统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以培养“懂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为目标,依托于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服务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团队。1. 交叉学科支撑团队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生导师4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获博士学位7人(管理学博士4人、工学博士3人),在读
3、博士1人。团队成员都具有良好的交叉学科背景,而且万常选、勒中坚、吴京慧、廖国琼、张富国、刘炜等多位教师具有在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工作经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企业背景,不仅使得团队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促进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此外,不同学科背景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和取长补短,使得成员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和完善,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团队的健康成长。2. 团队合作共生通过团队成员的“传、帮、带”,着力扶持青年教师成长;重视团队整体绩效考核,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重视质量评价转变,促进了团队合作和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定期开展主
4、题明确、任务具体、内容丰富的团队研讨、座谈、观摩、联谊活动,加强团队之间与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营造了良好合作共生氛围。团队带头人徐升华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负责人,担任国家教指委组织的专业课程教师培训班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讲教师。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徐升华教授一直致力于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本科生讲授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近年来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ISTP收录13篇,出版专著、
5、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横向课题共20多项,其中4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成员。团队主要成员万常选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荣获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十五”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江西省模范教师等荣誉,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的课程负责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
6、、信息检索。团队主要成员勒中坚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二十多项大中型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1项、第九届全国发明展金奖1项、南京军区优秀软件二等奖1项、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科技明星”、“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与管理带头人”。团队主要成员柳键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江西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
7、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3. 系列课程交融信息系统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ERP原理与实践、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系列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基础理论课与技术方法课交融、技术方法课与应用能力课交融,以提高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能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与财经管理应用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以基础理论课、方法与技术课、应用能力课为一体的系列课程交融链。4教学科研互促在教学方面,团队坚持质量为本,开拓创新。数据库系统及应用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信息
8、系统分析与设计2008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9年获批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在科研方面,团队坚持精品战略,科研促教,围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近三年,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40多篇,多人担任全国一
9、级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5教学改革探索(1)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按照“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双主体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思路,设计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维一体”(课内教学活动、课外创新活动、校内文化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教学架构;提出了“六化”(教学设计情境化、情境创设主题化、主题实现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责任落实成果化、成果评价民主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构建了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实施方式(项目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大作业教学活动、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活动、研究课题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科研活
10、动等)。形成了“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于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 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大学课程内容具有动态性特征,教学团队以科研促教学创设课程内容生成场: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生成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生成课程内容的现代性;关注经济社会需求,生成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生成课程内容的适切性。6运作机制保障通过团队合作共生机制、师资成长扶持制度、课程资源建设制度、教学改革保障制度和组织运行管理制度等机制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
11、学水平,以及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团队今后建设目标如下: 以合作共生机制为保障,以教师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以学科交融为基础,以科研教学互促为动力,建设信息技术与财经管理应用相融合的信息系统系列课程; 以情景创设为手段,以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 以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为先导,以更新教学内容为主体,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徐升华出生年月1952.4参加工作时间1968.11政治面貌党员民 族汉性 别女最终学历(学位)硕士授予单位澳大利亚国立南澳大学授予时间2003.3高校教龄30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研究所所长
12、联系地址、邮编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330013)办公电话0791-3983772移动电话13970079910电子邮件地址jxcdxsh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国家精品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负责人(2008年)。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排名第三)。5江西省优质课程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课程负责人(2003年)。6“面向21世纪财经管理类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研究”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排名第一)。7“信
13、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获第江西省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一)。8“Evaluating Structure Complexity Metric For UML class diagrams”获江西省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排名第一)。9“基于关系的XML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与优化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7年,排名第二)。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5.91979.3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电子专业计算机方向1979.31980.7南昌供电局调度所技术员1980.71998.7江西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讲师、
14、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1998.7至今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首席教授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11 姓 名万常选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4.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高校教龄24年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院长姓 名勒中坚年 龄62参加工作时间1968.8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校教龄28年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主任姓 名柳 键年 龄46参加工作时间1986.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物流管理高校教龄24年职 称教授/博导职 务姓 名舒 蔚年 龄52参加工作时间1976.9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
15、信息系统高校教龄20年职 称教授/硕导职 务姓 名吴京慧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1984.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专 业数据库技术高校教龄26年职 称教授/硕导职 务姓 名廖国琼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2005.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数据库技术高校教龄5年职 称教授/硕导职 务副院长姓 名沈 波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1998.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校教龄12年职 称副教授/硕导职 务系主任姓 名廖述梅年 龄34参加工作时间1997.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校教龄13年职 称副教授/硕导职 务姓 名张富国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1991.7最终学历
16、(学位)博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校教龄7年职 称讲师职 务姓 名刘 炜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3.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校教龄5年职 称讲师职 务系副主任姓 名杨 波年 龄37参加工作时间1997.7最终学历(学位)硕士在读博士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校教龄13年职 称讲师职 务(根据人数复制、填写)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信息管理基础徐升华、勒中坚、舒 蔚2006.32009.12288管理信息系统勒中坚、舒 蔚、廖述梅2006.32009.12384数据库系统原理万常选、吴京慧、廖国琼2006.320
17、09.12640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徐升华、沈 波、张富国2006.32009.12512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刘 炜、杨 波2006.32009.12384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吴京慧、廖国琼2006.32009.12512ERP原理与实践沈 波、廖述梅2006.32009.12192会计信息系统万常选、沈 波2006.32009.12256金融信息系统刘 炜、杨 波2006.32009.12192物流信息系统柳 键、张富国2006.32009.12256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主要自编教材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徐升华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
18、004第一版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万常选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教程吴京慧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Oracle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开发教程吴京慧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万常选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主要选用教材信息管理基础(第2版)刘红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影印版)John W. Satzinger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国外经典教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3版)邝孔
19、武王晓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据库系统概念(第5版,影印版)Abraham Silberschatz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国外经典教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马费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技术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郑岩等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物流信息系统(第2版)蔡淑琴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会计信息系统张瑞君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ERP原理应用与实践教程姬小利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维六
20、化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2009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2008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200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2009关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革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2007Oracle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开发教程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省部级2009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省部级200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省部级2009面向21世纪财经管理类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研究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2001C语言
21、与程序设计方法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省部级2006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立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2007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国家精品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建设20万(学校配套10万元)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92013国家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建设20万(学校配套10万元)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82012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万(学校配套10万元)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02014江西省优质课程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建设4
22、万江西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6高校课程教学立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研究0.2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22004为江西企业信息化培养复合型软件人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5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72009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1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2010江西省优质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建设4万江西省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20062009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0.2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72009关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改革0.2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52006基于Web 2
23、.0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0.1万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02011电子商务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万江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2008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1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2010面向Web协同学习的可伸缩观点挖掘研究1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2010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信息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以培养“懂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能力为核心,以信息系统
24、系列课程建设为主线,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团队设置特色1. 学科交叉融合,夯实教学团队成长基信息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依托于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服务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本团队由具有管理学、工学、理学和经济学知识背景的信息技术与财经管理应用相融合、创新意识较强的教师组成,而且多名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成员的学科背景、知识、技能和个性相互融合和补充,为团队发展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
25、,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博士生导师4名;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获博士学位7人(管理学博士4人、工学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团队成员都具有良好的交叉学科背景,而且万常选、勒中坚、吴京慧、廖国琼、张富国、刘炜等多位教师具有在企业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工作经历。本教学团队承担着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而且这种教学与研究也体现团队合作型特点,服务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培养“懂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的目标。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一方面促进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团队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26、;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教研交流、研讨,相互取长补短,成员的知识、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提高,有力推动了教学团队健康成长。2. 服务特色专业,打造系列课程交融链本教学团队立足服务于财经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瞄准国内外高水平同类课程发展动态,以学科交叉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应用为驱动,以实践为手段,以提高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懂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和“懂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为目标,将信息技术与财经管理应用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了以基础理论课、方法技术课、应用能力课为一体的系列课程交融链,如图1所示。图1 系列课程交融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7、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并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构建了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验教学、课外项目引导式大作业、本科生学术研究团队活动、实践基地教学等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平台。(2) 基础理论课与技术方法课交融。通过基础理论课程信息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构造信息系统的一般方法和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一般应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组织与存储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为方法技术课程学习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技术课程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系统规划、信
28、息系统需求分析、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实施的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上述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在方法技术层面的延伸。(3) 技术方法课与应用能力课交融。应用能力课程包括ERP原理与实践、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课程注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则是技术方法在财经管理领域的应用实例,提升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能力。前者是后者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应用。3. 科研教学互促,创设教学内容生成环大学课程内容具有动态性特征,课程内容的动态生成依赖于相互依存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本教学团队从以
29、下几个方面创设课程内容生成场:(1) 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生成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围绕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信息资源管理、财经管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等领域展开研究,注重研究方向之间的相互关联,注重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2) 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生成课程内容的现代性。定期选派团队成员到国外进行访学、进修、考察、参会、合作课题研究,主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深入了解学界的现况与动态,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适时更新课程内容;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均实行双语教学,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保持课程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3) 关注经
30、济社会需求,生成课程内容的适用性。通过调查了解社会对信息系统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定期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补充面向实际问题的教学案例和素材,使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4) 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生成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探究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规律,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经过多年努力,本教学团队编写并出版了具有明显特色的系列教材,初步形成了包括教材、实验指导书、案例库、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在内的教学资源。4. 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团队合作共生场管理运行机制是团队建设成败的关键。本
31、团队致力于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不断激发团队的发展活力。(1) 团队合作机制。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科研水平等方面各有所长,大家互相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影响,往往能使思维得以互补,不断提高团队的能力。通过团队成员的“传、帮、带”机制促进团队的持续发展,在工作方式上强调团队成员的配合与协作。团队通过内部的沟通、交流与整合,形成成员之间的知识互补。本团队定期开展主题明确、任务具体、内容丰富的团队研讨活动;在考核机制方面,特别重视团队整体绩效考核,并且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营造合作与相互负责、平等交流的组织文化,鼓励创新,容许
32、失败,强调集体价值观,重视彼此共同进步,不压抑成员的个性化发展。(2) 团队考核机制。团队的考核既关注过程又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创建一种团队共同成长的机制。学校对教学团队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分阶段管理模式。在教学团队建设期内,对教学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按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中期考核和验收。考核分层次进行,团队的考核由学校实施,将团队整体工作绩效纳入到团队负责人考核指标体系之中,以强化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与责任意识;团队成员的考核由团队负责人实施。实行淘汰机制,总体考核优秀的,学校继续予以扶持,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教学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教
33、学团队负责人及团队,取消负责人资格或成员资格。(二)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1教学改革理念(1) 从教学哲学观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能动作用,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2) 从教学目的观方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塑造创新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理性与非理性完美结合的“全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从教学过程观方面,以师生双主体的交往与互动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参与教学和科研创新活动来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4) 从教学内容观方面,注重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
34、的融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5) 从教学方法观方面,强调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 从教学评价观方面,强调多元的协商式教学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改革理念,我们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素质提升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纲,以知识传授为目,以职业技能为用;以教学创新为体,以学生兴趣为源,开发学生潜能,增强竞争优势,培养善于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精于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基于上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理念,根
35、据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四维六化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四维”是指创新型人才培养架构中的四个课程平台(课内教学活动、课外创新活动、校内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在四维一体的教学架构中,构建了各有侧重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实施方式,具体为:(1) 课内教学活动:重点开展项目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大作业教学、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活动;(2) 课外创新活动:重点开展研究课题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科研、实际问题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数学建模、创业计划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创业演练活动;(3) 校内文化活动:重点开展文化主题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人格塑造活动;(4)
36、 校外实践活动:重点开展职业需求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社会实践活动。“六化”是指四维一体教学架构下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实施方式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即教学设计情境化、情境创设主题化、主题实现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责任落实成果化、成果评价民主化,如图2所示。图2 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与方法(1) 教学设计情境化: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情境触动,形成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并对教学内容产生个体独特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使教学生动化。(2) 情境创设主题化: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按照课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构建成一个个教学主题,使之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以
37、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3) 主题实现项目化:在明确教学主题之后,密切联系相关产业发展和教师的科研实际,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背景,将相关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具体的训练项目,并按照项目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4) 项目实施责任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团队学习、共同提高。项目小组有指导性的成员分工安排,形成人人参与、团队合作的共同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5) 责任落实成果化:在责任落实过程中,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须按大作业报告、研究报告等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并在小组、班级交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
38、目的。(6) 成果评价民主化:在成果评价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学习他人长处的良好习惯。通过自评、互评和辩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按照“同质构建、异模展开”的思路,构建了“项目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大作业教学、用户需求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教学、研究课题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科研活动、文化主题驱动下的双主体互动式人格塑造活动”等七类教学实施方式,并以递进互补型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三)实验教学与
39、实践性教学我们构建了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校内文化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递进互补型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分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规划了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组成的系列实验体系,如图3所示。已知问题熟悉平台实验与验证实验报告给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与分析大作业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探究推理研究报告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图3 分层次系列实验验证性实验即课内上机实验,它是按“已知问题熟悉平台实验与验证实验报告”的流程开展实验教学,它是以实验手册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走路”。设计性实验即项目引导下的大作业,其基本流程为“给出问
40、题设计方案实验与分析大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自主走路”。探究性实验即学生科研团队活动和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其基本流程为“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探究推理研究报告”,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使学生“自己找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南昌先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思创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东莞恒星(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步步高科技有限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实验中心、江西省电子商务工程中心、江西省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电子商务实验示范中心等平台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在信息系统系统系列
41、课程中,通过开设分层次的系列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具体实验安排如下表所示。课程名称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认识、常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团队活动,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创新设计大赛和程序设计大赛数据库系统原理使用SQL Server实现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触发器和存储过程、数据库的安全机制针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简化应用系统的E-R概念模型,使用规范化的理论进行优化,转换成相应的关系数据库模式,并在SQL S
42、erver平台上实现数据库设计,最后撰写设计文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求建模、功能与数据建模、功能与数据库设计、系统分析与建模工具和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的使用由3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对实际背景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调查,撰写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报告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Oracle 10g数据库后台管理,Delphi7前台开发工具,开发基于Oracle10g数据库的应用程序针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相应的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数据库代码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应用软件代码设计、用户使用说明书和测试报告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43、常用的信息资源组织、检索工具的使用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或信息分析报告ERP原理与实践掌握一种ERP软件(如用友、金蝶)的使用方法,理解其工作的内部原理根据ERP的基本原理,对ERP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ERP系统,并撰写大作业报告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完成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工作,并撰写大作业报告金融信息系统根据金融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完成一个金融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工作,并撰写大作业报告物流信息系统根据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完成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工作,并撰写大作业报告(四)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本课程教学团队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教材与教辅资源建设。先后主编并出版了多部教材,包括财经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实验教程、Oracle数据库管理及应用开发教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根据课程实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