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7028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申请报告-0924.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实验室名称: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工程实验室申请单位: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邮政编码:510650联 系 人:王磊联系电话:020-85231295,18028632732 传 真:020-85231815申请日期:2014-09-10目录一、项目摘要4二、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5三、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7四、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16五、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37六、建设方案64七、节能与环境影响66八、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66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67十、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69十一、项目风险分析70十二、其他

2、需说明的问题71十三、相关附件、附图和附表(如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生产许可等有效文件,以及专利、科研成果鉴定、标准制定等相关文件)71一、项目摘要组建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工程实验室主要目标是:围绕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业已成为广东省支柱行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需求,重点发展移动设备触显器件制造与组装用关键电子材料的共性、前瞻性技术,建立服务于广东省触显器件产业链的产业化技术试验平台(由4个专业实验室构成),以及技术服务与检测平台,充分利用和发展组建单位产学研优势,构建服务于广东省高端触显器件电子材料技术研发创新团队,促进研发科技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从而提高我省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组建广东省触显

3、器件电子材料工程实验室的定位是:将本工程实验室发展成为广东省移动设备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的研发基地,构建连接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本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包括:1、 遮蔽防护材料实验室:重点研发高端触显器件制备与组装用遮蔽防护材料,主要包括玻璃保护油墨、屏幕防污涂层等,着重发展工艺简单化与绿色环保化的遮蔽防护材料。2、 电子封装材料实验室:通过高分子结构与性能设计原理,引入高折光指数、高导热性组分制备纳米无机粒子及聚合物复合材料,发展高性能封装材料和关键技术。3、 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实验室:重点研发高端触显器件用线路刻蚀掩膜材料,主要包括I线正型光刻胶、

4、深紫外正型光刻胶等,发展高精确度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和关键技术。4、 导电浆料实验室:以具有低粘度、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热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湿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耐黄变的环氧树脂体系研发为切入点,重点发展具有粘度低、加工性能好、固化收缩小,电性能好,耐紫外线及耐候性好等特点的导电浆料。5、 技术服务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触显器件产业链,本实验室在进行共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将建设技术服务和检测平台,通过委托开发、战略合作等方式为相关企业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与检测服务,从而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二、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1.触控器件产业链及其电子材料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

5、业销售收入12.4万亿元美元,占同期全球IT支出比重超过50%。在硬件产品制造方面,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4.6亿部、3.4亿台和1.3亿台,占全球出货量比重均在半数以上。广东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产业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3和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5。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新材料是当代技术发展的基石,以新材料来引导未来产业技术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同时,新材料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子信息产业的培育发展必然以新材料的发展作为基础。因此,为电子信息的培育、发展提供新材料支撑是本世纪广东省材料科技领域的

6、核心任务之一。如下图所示,全球电子材料在20102015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15年全球电子材料市场规模可达488亿元美金。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复合增速在15%,到2015年国内市场容量约490亿元人民币。在过去的几年里,高端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直是电子信息材料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而在未来的10年里,全球移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相比于传统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基本结构图如下所示)和平板电脑最大的技术革新在于触显器件的开发与使用,此领域技术工艺变化快、材料要求高。移动设备的触显器件主要由盖板模组、触控模组以及显示屏模组成,而广东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触显器件制

7、造及组装的中心之一,市场及技术需求极其旺盛。在触显器件设计与制备过程中,电子材料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触显器件产业链及其相关电子聚合物材料如下图所示。触显器件产业链及其相关电子材料2.实验室建设背景虽然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关键技术匮乏、进口依赖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抗风险能力差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等问题。例如,电子触摸屏、显示器所需高端玻璃保护油墨、抗污涂层、光刻胶以及高端封装材料等完全依赖进口,使得这些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为使广东省的触屏器件组装与制备产业能够真正摆脱对国外基础性高端电子材料的依赖,逐渐形成一

8、个完整的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触屏器件组装与制备产业,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即解决触显器件组装与制造用关键电子聚合物材料与技术的瓶颈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强化自己的研发机构,发展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型触显器件组装与制造用关键电子材料以及制备技术,摆脱对国外的过分依赖,最终逐渐实现触屏器件组装与制备产业的自主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触显器件电子材料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据测算仅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一年对相关电子材料的需求就达上百亿。按照目前的模式,我们高价进口有关材料加上我们的劳动力以后,形成产品再大量出口。在这个产业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利润都为国外的企业赚取,而

9、我们当地企业获益甚少。要改变这种局面,使我们目前的电子信息行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提高其附加值,而电子信息行业用聚合物材料是产业配套基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同样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该行业中聚合物材料制备的共性和前瞻性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行业的附加值,真正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广东省还没有建立专门研发移动设备触显器件电子材料、服务相关产业及企业的工程实验室。3.实验室建设目的与意义因此,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工程实验室主要着眼于本省电子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对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的巨大需求而组建,它将为电子信息行业提供前瞻性和基础性聚合

10、物材料工程技术,有望成为我国该行业中重要的研究开发中心。首先,通过强化自主研究开发,推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其次,触显器件电子材料工程实验室作为公共的研究技术平台,接受产业链企业的委托项目研究,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服务(成熟配套的产品、工艺与技术)、性能检测服务;最后,触显器件电子材料工程实验室还会为各企业和有关机构提供和输送高层次和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切实使本工程实验室成为行业技术的源泉,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模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根据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申报单位已有的工作基础,充分利用和发展组建单位产学研优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本工程

11、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将围绕遮蔽防护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及导电浆料为主要研发突破口,构建创新团队,发展共性、前瞻性技术,建立服务于广东省触显器件产业的产业化技术研发与服务支撑平台,提高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创新能力。三、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移动设备触显器件市场聚焦于精度与用户体验性的比拼。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子硬件材料将趋于更小、更轻、更柔软,而在生产组装过程中厂商将更加关注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精细度的提高以及生产环境的改善。因此,触显器件电子材料行业发展趋势为精细及高性能化、使用工艺简单化、绿色环保化。从图1“触显器件产业链及其相关电子材料”中,可以看到,在各个模组

12、制造及组装过程中,必须用到防护遮蔽材料(用于防止原件损伤)、电子封装材料(用于稳定原件性能)、线路刻蚀掩膜材料(用于信息线路构建)以及导电浆料(用于原件之间信息通道)这四类电子材料。3.1 遮蔽防护材料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应用前景遮蔽防护材料,指在盖板模组、触控模组加工、组装及使用过程中,为防止光学玻璃及基板被刮花或污染,而使用的临时性或永久性防护涂层材料。在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需求的持续增长,触显器件技术工艺变化快,相关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对用于触显器件组装与制备用的遮蔽及防护材料要求越来越高。遮蔽防护材料主要包括玻璃保护油墨与屏幕防污涂层。玻璃保护油墨:在电子产品触控屏部分的生

13、产制程中,盖板玻璃和ITO玻璃往往需要做保护,以免在生产制程中被划伤或脏污。在触控屏生产行业中,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方式:1)采用贴覆保护膜来进行遮盖保护;2)丝印/喷涂固化型可褪油墨来进行保护。两者比较,可褪油墨具有相当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如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容易剥离,不残留胶,可实现自动化精密涂布且对于高精度区域也能进行很好的遮盖和保护。因此,可褪油墨是非常适合触控屏玻璃保护的一类材料。目前,大型触控屏生产商在高端电子产品的触控屏工艺中均需用到玻璃保护油墨。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玻璃保护油墨主要以碱褪膜产品为主,脱膜过程需用到3%至10%的NaOH溶液,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开发水褪

14、膜触控屏玻璃保护油墨可有效避免碱褪膜产品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同时其与玻璃的附着力能够达到耐受CNC精雕、抛光等过程的要求,这一系列产品必将引领防护油墨市场的发展。屏幕防污涂层:电子设备的屏幕极易被手指印、皮肤油脂、汗渍和化妆品等所沾污,这些污迹很难被去除干净或需要强力清洁剂进行辅助才能够被去除干净,特别是涂覆有抗反射涂层的表面对污垢和手指印更为敏感。这些污渍不仅会影响到外观,而且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安全问题。目前,市场上美国道康宁、日本大金公司等公司生产的高端抗污剂在电子触摸屏、平板显示器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日本大金工业通过在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酸类硬膜剂中加入少量OPTOOL DAC,可提高防污

15、性、斥水/斥油性及光滑性。可用于面向液晶/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手机外装、光学媒体的盘片表面以及光学镜头等的防污用途。日本信越化学的专利CN201310500245介绍了一种包含氟氧化烯基聚合物的涂覆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疏水疏油的特性,应用于显示屏、光学镜片等。当前,我国市场上高端电子屏幕防污剂基本还是以进口产品为主,价格比较昂贵,因而市场上急需价格合理、性能良好的产品。3.2 电子封装材料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应用前景电子封装就是把构成电子器件或集成电路的各个部件按规定的要求实现合理布置、组装、键合、连接与环境隔离和保护等操作工艺,达到防止水分、尘埃及有害气体对电子器件或集成电路的侵

16、入,减缓振动、防止外力损伤和稳定原件参数的目的。要充分发挥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对其和集成电路的封装是必不可少的。实现电子封装主要通过使用电子封装材料,这就对电子封装材料的结构设计、纯度控制、使用前后的状态和综合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无论在军用电子元器件中,还是在民用消费类电路中,电子封装材料都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集成电路朝着超大规模、超高速、高密度、大功率、高精度、多功能的方向迅速发展,要求研发出新一代的电子封装材料与之相适应,因为电子封装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着集成电路和器件的电、热、光和机械性能,影响其可靠性、成本以及对系统小型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据此,要满足当今电子信

17、息工业发展的要求,电子封装材料除了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力学性能、抗光热老化和流动性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导热性能,后者将使大功率、超高速的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迅速散逸,避免元器件受到破坏,同时可有效防止过载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隐患的发生。本项目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正是根据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新需求而提出来的,应用目标明确。目前,聚合物基封装已占到整个封装材料的90%以上,民用电子元器件达到100%。聚合物基封装材料中芳香型环氧树脂体系具有价格相对较便宜、成型工艺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近10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国外半导体器件的80%-90%(日本几乎100%)由环氧

18、树脂封装材料所代替,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开发应用于电子封装的新型树脂的主要要求包括:(1)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湿性、耐大气性、耐辐射性;(2)在宽的温度、频率范围内,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以及散热性;(3)具有与金属、非金属材料基本相匹配的热膨胀系数,粘接性好;(4)固化过程中收缩率要小,尺寸要稳定;(5)不能污染半导体器件表面及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6)阻燃性良好。3.3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应用前景线路刻蚀掩膜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印刷电路、薄膜电路等的微细加工,在触控屏、LED、倒扣封装、磁头及精密传感器等制作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具有光化学敏感

19、性,可利用将其涂覆在光学玻璃、半导体、导体和绝缘体等上,经曝光、显影后留下的部分对底层起保护作用,然后采用蚀刻剂进行蚀刻就可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从掩模版转移到待加工的衬底上。根据在显影过程中曝光区域的去除或保留,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可分为两种正性光刻胶和负性保护胶。正性光刻胶曝光部分发生光化学反应后会溶于显影液,而未曝光部份不溶于显影液,仍然保留在衬底上,将与掩膜板上相同的图形复制到衬底上;负性光刻胶其曝光部分因交联固化而不溶于显影液,而未曝光部分溶于显影液,将与掩膜上相反的图形复制到衬底上。相比负性保护胶(在显影时曝光固化部分易溶胀),正性光刻胶具有很好的对比度,生成的图形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所以,

20、自本世纪以来,正性光刻胶逐渐占据高端市场主流。光刻技术及其光刻胶发展请见下表。近年来,中国光刻胶产业市场在原有分立器件、IC(集成电路板)、LCD(液晶显示器)的基础上,加入了LED(发光二极管)、触控屏,再加上光伏的潜在市场,发展迅速。据报道,我国的光刻胶市场在 2003 年市场规模为1亿元, 2005年的光刻胶市场规模已增长到 2.5 亿元左右,2010 年光刻胶市场规模已超过 20 亿元。目前,我国目前市场仍以低档I线胶产品为主,高档I线胶及深紫外光刻胶仍需进口;国外已经推出用于 45nm 技术节点的商品化193nm 浸没式光刻胶。3.4导电浆料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导电浆

21、料是具有一定导电性的胶粘材料,它固化或干燥后可以将多种导电材料连接起来,使新连接的部分形成电的通路。当今电子产品继续向着微型、扁平、高灵敏、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因此大量使用难以用铅锌合金焊接的材料及耐热性不高的高分子材料。这些元器件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以往的焊接方法会引起零件变形、接着不牢、性能下降等问题,而用导电胶进行粘接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近几年来,随着LED产业(主要用于显示屏及照明)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LED导电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国产LED导电胶在导电、导热性能和可靠性能等技术方面与国际知名公司导电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日本的高导热型导电胶体积电阻率达1.0510-5cm,导

22、热系数达到23w/mK,而国产导电胶体积电阻率一般处于10-4cm 数量级,导热系数则一般不超过10w/mK。在可靠性能方面,依据美国National Center of Manufacturing and Science(NSMC)的标准,在85/85%高温高湿环境下,导电胶主要性能改变幅度需要低于20%,绝大部分国产导电胶尚不满足以上可靠性能要求。导电填料有碳、金属、金属氧化物三大类。导电填料以球形、片状或纤维状分散于基体中,构成导电通路。碳类材料中石墨的导电性随产地等变化很大,并且很难粉碎和分散,给应用带来很大困难;炭黑的导电性很好,但加工困难。金属氧化物导电性较差。常用的填料多为电阻率

23、较低的Au、Ag、Cu、Ni等金属粉末,最好的添加剂是Au粉末,但价格昂贵。Ag的价格较低,但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迁移现象,使导电性降低,影响使用寿命。Cu、Ni价格便宜,在电场下不会产生迁移,但是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氧化,增加了电阻率,只能在低温下使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在民用品上多选择Cu或Ag作为添加剂,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选用Au作为添加剂。为降低颗粒之间的接触电阻,改善导电性能,低熔点合金(low-melting-point alloy, MPA)开始被使用在导电胶中,这样在固化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金属颗粒之间可以形成连接,降低电阻。导电填料的粒度和形状对导电胶的导电性能有直接影响

24、。粒度大的填料导电效果优于小的,但同时会带来连接强度的降低。不定形(片状或纤维状)的填料导电性能和连接强度优于球形的。但各向异性导电胶只能用粒度分布较窄的球形填料。不同粒度和形状的填料配合使用可以得到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连接强度。3.5 触显器件电子材料总体技术竞争发展态势与需求路线图随着移动设备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势必要求触显器件电子材料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国内外总体技术竞争发展态势为:(1)以精细化及高性能化为目标,立足显示模组、触控模组等制造环节,需研制适应更高精细度及性能要求的新型光致抗蚀剂、显影液、导电浆料、防污涂层等,包括I线正型光刻胶、高效显影液、深紫外光刻胶等。(2)以工艺简单化

25、为目标,为提高组件生产及其组装过程的效率,需要高性能的新型专用化学品包括研磨液、切割液、高性能胶黏剂、保护油墨等。(3)以绿色环保制造为方向,立足固化及清洗工艺环节,聚焦环保绿色电子化学品,包括UV固化、水性清洗等领域的技术产业化。基于触显器件电子材料行业未来技术发展重点方向,我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产业未来10年急需解决的关键与重大技术需求路线图如下:四、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4.1主要方向(1)围绕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材料需求,重点开展移动设备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相关领域前瞻性技术和基础性研究工作,通过重点项目突破,研发精细化、高性能、工艺简单化及绿色化的新型功能材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2)

26、建设触显器件电子材料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针对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力量进行攻关,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造一个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3)为电子信息相关企业提供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及性能检测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为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产业技术升级和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4.2主要任务根据依托单位已有的科研积累和当前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的研发热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目前主要进行遮蔽防护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导电浆料的研究和开发,分别组建专业实验室,开展相

27、关方面前瞻性技术开发和基础性共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将建立相关的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性能检测服务平台,服务于广东省触显器件产业及其相关企业。4.2.1遮蔽防护材料实验室本专业实验室重点关注高性能及环保型遮蔽防护材料的前瞻性技术开发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关注领域包括:1)水脱型UV固化保护油墨:基于传统防护油墨需采用碱液脱墨,易腐蚀玻璃,清洗困难且产生大量废碱水等缺点。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通过温度变化,调控固化涂层形变及其附着力,从而开发光学玻璃用水脱型UV固化保护油墨;2)基于涂覆有抗反射涂层的表面对污垢和手指印更为敏感,传统屏幕防污涂层抗指纹能力弱、耐候性一般等缺陷,重点研发含氟丙烯酸类防

28、污剂,此屏幕防污涂层具有易清洁(指纹、涂鸦等)、防水防油、低摩擦系数、耐久性能优异、对涂层光学性能基本无影响等优点。4.2.1电子封装材料实验室本专业实验室域致力于解决封装和导电材料的关键技术问题,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经过2-3年的研究,对电子封装用复合材料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基本解决材料制备和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关注领域包括:(1)高折光指数含活性官能团有机硅低聚物前驱体;(2)点击化学反应制备有机硅封装材料;(3)原位复合法来制备纳米/有机硅树脂复合材料;(4)高导热环氧基封装材料。4.2.3. 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实验室本专业实验室旨在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研究开发高

29、性能线路刻蚀掩膜材料,相关工作首先着眼于目前国内使用较为成熟、市场份额最大的I线光刻技术,定位于酚醛树脂-重氮萘醌(PAC)正胶体系高性能光刻胶的研发,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在此工作基础上,开展深紫外光刻技术及其材料研究。4.2.4导电浆料实验室现有的脂肪族环氧以酯键联接,遇空气中潮气以及温度升高时易于水解产生羧酸,而羧酸对芯片中的金属框架和布线有腐蚀作用,严重影响芯片的使用寿命。本专业实验室重点关注领域包括:1)含脂环结构环氧树脂;2)硅改性环氧树脂;3)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4.2.5技术服务及检测平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购置设备。组建技术服务及检测平台,以项目委托、技术合作等方式,

30、为电子信息相关企业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性能检测服务,促进其产品结构转型与升级。4.3工程实验室目标在建设期内具体目标包括:(1)4个实验室与1个服务平台建设投入经费进行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更新,使实验室硬件条件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其基础上建立4个分实验室,分别是:遮蔽防护材料实验室、电子封装材料实验室、线路刻蚀掩膜材料实验室以及导电浆料实验室。建设技术服务与检测平台1个,为广东省触显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及性能检测服务。(2)论文发表和发明专利申请发表高水平文章30-40篇,申请发明专利25-35项。(3)项目争取与立项开展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研发项目5项/年,争取承担国家、省级重

31、大科技项目。(4)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招聘人才,在工程实验室形成一个60人以上的队伍,其中研发骨干15人左右,普通研发人员、检测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35人左右。依托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已有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培养造就具备强烈创新意识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为广东省触显器件电子材料的研发培养高级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60名以上。(5)成果取得及转化将在相关研究领域中,产生一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力争取得2-4项省级鉴定成果。将实验室建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将实现技术成果转化3项以上,实现产品销售3000万元/年。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特别是与触显器件相关企业一起,建立长期稳定

32、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并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带动相关产值超过30亿/年。五、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5.1 项目法人单位概况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是中国科学院在华南地区唯一的以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研发机构,以绿色化工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建材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化工产品技术检测以及化工行业高新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两家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00余人,其中,博士、中级以上人员

33、100余人,高级职称研究人员29余人,博士、硕士导师21人,并先后引进了包括首批广东省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外留学回国人才24人。近三年来,公司承担科研项目共143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基金、省级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广东省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项目68项。补充电子项目材料。近五年来,已鉴定19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7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获得了185件授权发明专利,发表了近300篇SCI 、EI、ISTP收录论文。申请专利400余项,获得授权30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以及广东省等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广东省优秀专利奖等各种奖项。作为国家化学学科重要的高级人才培

34、养基地,设有4个硕士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材料工程)和1个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在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近百人。主编的广州化学和纤维素科学与技术两种学术期刊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拥有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拥有400兆超导核磁共振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齐全和先进的合成、检测设备。5.2实验室的机构设置与职责本工程实验室建设依托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由研发平台(含4个实验室)、技术服务与

35、检测平台组成,设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实验室组织机构结构图如下所示,其主要职责包括:学术委员会参与制定工程实验室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及开放课题指南,评审项目实施情况,对学术水平进行评估和指导。学术委员会内设立学术秘书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重点实验室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及开放课题指南,讨论和决策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开放课题申请等工作。设实验室主任及秘书,实验室主任全面主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秘书协助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管理。专业实验室项目承担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检测平台为广东省触显器件产业相关企业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产品性能检测服务。5.3 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团队情

36、况5.3.1人员情况介绍广东省触显器件工程实验室研发团队主要技术带头人、技术团队及管理人员情况如下。吕满庚,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韩国University of Seoul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韩国 Fine Polym Co.Ltd.,澳洲 Monash University 工作,200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粤港关键技术招标项目,广东省基金重点项目,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多项省院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项目。吕

37、满庚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功能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系统研究了热固性材料,功能聚合物合成和化学改性、结构与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等。近年来在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液晶环氧树脂及其应用、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进展,并有两个高新技术产品已经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40多篇,被引用400余篇次,申请发明专利36项,其中21项已获得授权。胡继文,男,1966年8月出生,课题组组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湖南湘潭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

38、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高分子材料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从事功能高分子研究工作,200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4年3月-2005年5月,2007年3月-2007年8月,以及2008年9月-2009年1月,先后作为高访学者、访问教授,留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与女皇大学,在刘国军教授的课题组从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聚合物组装的研究。在合作研究、博士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合作开展“嵌段共聚物纳米纤维化学”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及广州市重点

39、科技攻关项目。胡继文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在聚合物的制备与改性、功能纤维、聚合物膜的制备与过程、聚合物自组装、点击化学聚合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团队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度)、三等奖(2000年度)和中科院广州分院科技二等奖各一项,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其中已授权的关于膜以及膜过程专利3件,投资规模千万以上的项目两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组件、锂离子电池隔膜等2项技术已产业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吴昆,男,1981年7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

40、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08年8月赴英国博尔顿大学(University of Bolton, UK)做访问学者。2009年7月至今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工作,于2011年1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功能高分子新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应用性能关系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等十余个项目。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Polymer Composites等发表学术论文40篇(SCI他引3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已授权8项)。担任11家国际SCI期刊,如Polym

41、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Polymer International等,学术审稿人。现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东省自然科学研究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等6个学术机构会员。获得多项荣誉,如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刘伟区,男,1963年3月出生,1986年7月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工作,19921993年期间受中国科学院公派,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进修。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化

42、学研究所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化学建材研制、应用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等各类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至今已在国内外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多 篇,获(国家、省)级鉴定成果5项(其中1项为国际先进、3项为国内领先,1项为国内先进),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1项,申请专利25项,其中17项已获授权,2007年获广东省专利优秀奖1项。负责主持研制成功几项特种功能有机硅氟型聚合物新材料、化学建材类新产品并获得生产实施,并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内设车间生产,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庞浩,男,41岁,博士,研究员、

43、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佛山市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精心化学品专业中心主任。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电子化学品、生物质材料等;承担或参与了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王斌,男,44岁,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7-2008在日本做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至今,在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系列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近年主要承担了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院地合作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6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已发表科技论文

44、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4件,参与编写教材1本。廖兵,男,47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享国务院津贴。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胡美龙,男,54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常务理事,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利岩,男,40岁,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环保型和功能型高分子化学及材料的研究。史珺,女,31岁,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分子

45、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开发和性能研究。研究方向包括超分子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高性能建筑材料添加剂。其他研发、测试与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包括: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从事专业1刘海露女29博士工程师研发2王政芳女31研究生工程师研发3黄月文男45研究生 副研究员研发4陈玉放男45研究生研究员研发5赵树录男46本科高级工程师研发6阎生祥男46本科高级工程师研发7年福伟男33研究生 工程师研发8黄健恒男30研究生工程师研发9林树东男30研究生副研究员研发10胡文光男30本科工程师研发11涂圆圆女28研究生工程师研发12罗广建男55专科高级实验师研发13刘影男27研究生工程师研发14靳焘男4

46、0研究生副研究员材料测试15陈爱民男35研究生工程师检测人员16魏文女36大专工程师检测人员17林瑛女46大专工程师检测人员18刘倩女48大专高级实验师检测人员19计红果女32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检测人员20梁庆优男34研究生工程师检测人员21王磊女29研究生工程师科技管理人员22吴土萍男30研究生工程师科技管理人员5.3.2技术团队项目、论文、专利及产学研合作情况(1)项目情况近年来,技术团队在电子材料领域承担了多个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等项目,其中代表性项目如下。序号负责人项目名称课题来源1吴昆微胶囊化阻燃剂核壳结构调控及其在聚丙烯中成炭机理与诱导结晶行为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史珺高效静电纺

47、丝技术制备的纳米超分子复合相变储能纤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陈鸣才二氢杨梅素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抗氧化作用及机理研究 国家基金面上4邹永伯胺参与的3-脱氢莽草酸甲酯的转化和利用国家基金面上5罗洪盛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关设计及其多形效应的研究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胡继文手性聚合物中空纤维膜设计、制备及其对手性药物对映体的拆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许 凯倍半硅氧烷官能化碳纳米纤维/聚烯烃复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的研究 2117416211罗洪胜多重刺激响应的形状记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省基金面上14吕满庚高性能有机发光OLED关键材料粤港招标项目15廖兵、胡美龙南雄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20许凯高导热LED用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