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780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和企业决策.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生产、成本和企业决策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简要介绍企业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产函数揭示各种可行生产要素组合与所能达到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其中,正确把握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与厂商的生产决策、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把握成本、收益的含义以及利润最大化的有关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生产者行为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讲授学时:10学时第一节 企业的性质与目标一、企业存在的理由1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2交易费用与企业交易费用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所必需的费用。 科斯发现,市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

2、大量成本的。从搜寻交易对象,讨价还价,订立契约,监督契约执行,维护交易秩序,解决交易纠纷以及对违约加以惩罚,等等;而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之间的固定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代替了讨价还价,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契约的麻烦,因而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业的形式。也可以说,企业的存在节约了交易费用。正如通用汽车公司因为谈判和签约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决定收购飞雪车身生产厂这个经典案例所反映的问题一样。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管理难度会增加,对工人的监督会愈发困难,企业官僚机构的弊端会越来越严重,企业内的交易费

3、用会非线性地增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交易费用在递增。当企业内交易费用(边际)增长到和市场交易费用(边际)相等时,企业规模就不再增大,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3团队生产的利益与企业对于企业出现的原因的另一种解释,是由阿尔钦(Alchian)和德姆塞茨(Demsetz)(1972)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的出现不是由于交易成本的节约,而是因为团队生产能带来利益。企业作为合同安排关系,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生产函数不可分割的情况下联合(团队)活动中的偷懒监督问题。企业通过降低监督成本和指挥相互合作的组织与配置来减少偷懒(一种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私人所有的企业,通过把监督投入品的权利和企业净收益

4、的剩余索取权安排给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来解决对偷懒的监督问题。企业成功与否,除了决定于随机事件外,还决定于成功地选择团队成员和成功地用能够提供正确激励结构的合同安排(产权)来约束他们。因此,他们认为企业是契约网络和契约的关结点。威廉姆森(1975)虽然也承认团队生产能带来利益,但他更愿接受科斯关于交易成本减少从而产生企业的观点,只是他进一步将交易成本推广到所有经济制度环境中。他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前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执行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1)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2)为纠正偏离准则而做出的双方努力及争论不休的成本;

5、(3)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来的成本;(4)安全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这就说明,通常情况下,交易问题是由人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引起的。例如,某厂商想用高价销售产品,但如果市场上有大量的竞争者,那么这种策略就很难实施,竞争会使高价产品难以销售出去。另一种情况,如果目前市场上该厂商是唯一的供给者,或者存在交易方面的不对称信息,则厂商实施的这种高价策略就有可能长期存在。威廉姆森认为,节约交易成本是影响诸如垂直或水平扩张、兼并、跨国经营等商业策略的主要原因。二、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目标1企业的组织形式(1)个人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合办的企业。(3)公司(法人)制企业由

6、若干人共同出资,按照法定程序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2企业的目标价值的最大化由于当前的和将来的利润都是重要的,所以人们假定企业的目标应当是谋求全部利润的现值(贴现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就是把企业所有未来的预期利润折算成现值,用方程表示:求最大 式中PV表示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t表示第t起的利润,t=TRtTCt ,r表示适当的贴现率,它用来把将来的利润折算成现值。未来全部利润的贴现值也可以解释为企业的价值,表示如果有人要购买这家企业,他愿意为此支付的价格。因此,谋求将来全部利润的贴现值最大,也就是谋求企业的价值最大。严格意义上,利润最大

7、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两个术语具有同样的含义。第二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生产要素,即厂商为生产物质产品或提供劳务所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如果用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投入的生产要素分别是劳动(L)、资本(K)、土地(N)、企业家才能(T)等,那么,生产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Qf(L、K、N、T) (4-1) 在实际分析要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时,一般认为土地总量是固定的,而企业家才能又难以估算

8、,因此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f(L,K) (4-2)要说明的是,由于生产函数表示的是投入要素与最大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投入要素的使用是有效率的。在对生产者行为进行分析时,我们假定所有厂商都知道相应产品的生产函数,因此他们总能达到技术上高效率的产量。这是因为,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的厂商总在寻求达到最大产量的途径;另一方面,做不到这点的厂商难免在竞争中被淘汰。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也称C-D函数)是线性齐次生产函数。 1928年,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 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期(Douglas),根据18991922年期间美国制造业中的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

9、的影响,得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其形式为: Q=ALK1- (4-3) 式中,A代表技术水平,L,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为系数,且01。在这里,值约为0.75,它说明美国在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所得的相对份额为75,资本所得的相对份额为2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Q=f(L,K)ALK如果将L、K增加倍,则有:A(L) (K) =(+)A LK =(+)Q 因此,根据+的数值,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类型,有关规模报酬的问题将在本章的后面进行讨论。4技术系数生产某一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可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

10、变技术系数两种类型。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具有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之,如果产品生产中的要素配合比例可以改变,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在生产理论中,主要研究技术系数可变的情况。5短期和长期生产是一个时间过程,生产函数依据生产过程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两种。所谓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以调整产量,生产只能在原有条件下进行。长期指的是在此时段内所有的投入品都是可变的。二、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在分析要素投入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从简

11、单的一种可变投入的短期生产函数开始,研究固定资本在可变劳动下的短期生产问题。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与投入一定量的可变生产要素相对应的最大产量。用公式表示为:TPL = f(L) 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生产要素的平均产出量。如果用L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那么,平均产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AP=TP/L (4-4)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如果用TP表示总产量的变化量,L表示生产要素的变化量,那么,边际产量可用公式表示为MP=TP/L 或MP=TP/LdTP/dL (4-5)为了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为Qf(L)27L+1

12、2L2-L3,则劳动的平均产量可用APL表示为:APLQ/L27十12L一L2劳动的边际产量表示为:MPL= Q/LdQ/dL27十24L-3L2根据上边的计算公式,投入的劳动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表41表示。 表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LTPL(Q)APL(Q/L)MPL(dQ/dL)01234567891003894162236310378434472486470-38475459626362595447-48637275726348270-33根据表4-1可以做出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图4-1)。从图4-1可以看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

13、产量的曲线最初都是上升的,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分别开始减少。也就是说,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升后降。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APLTPLL,连接TP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坐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表示该点的APL值。因此,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直线的斜率也随之增加,当直线与TPL曲线相切时,斜率最大,随后又逐渐减小。本例中,当L=6时在总产量曲线上B点处有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与之相切,它所对应在APL曲线上的B点代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CAB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4 6 9 OAPLLOAPLMPL 4 6 9 MPLTP

14、LLBTPLAC(2)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由于MPLdTPLdL,所以,TPL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与该点相对应的MPL值。当TPL曲线随劳动量的增加而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时,其斜率为正,MPL曲线相应上升,直到MPL曲线的斜率在拐点A达到最大值;过A点以后,当TPL曲线随劳动量的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时,MPL曲线随TPL曲线斜率递减而下降;T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其斜率为零,MPL曲线在C点与横轴相交;过C点后,由于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使得总产量减少,TPL曲线的斜率为负,因此MPL的值也变为负值,其曲线在横坐标的下方。(3)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图41中

15、,MPL曲线与APL曲线相交于此产量曲线的最高点B。在B点,连接该点与原点的直线正好切于TPL曲线,从而其斜率等于该点切线的斜率,因此,APLMPL。而在B点之前,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B之后,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所以APL曲线与MPL曲线必然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B。由于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的变动更敏感,因此,图中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产量曲线都比平均产量曲线的变动要大。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特征实际上反映了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它是由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杜尔哥(A.R.J.Turgot)最早提出来的。即:在

16、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一经济现象就称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运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重要前提条件:第一,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第二,技术系数可变。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案例4-1 食物摄入量与生产率:边际收益递减的一个实例3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合理投入阶段 由于生产要素存在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在此,我们引出了生产弹性的概念。 生产弹性:是指由于变动要素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数引起产量增加的

17、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E= (4-6)根据生产弹性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生产函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平均收益递增阶段、平均收益递减阶段和负边际收益阶段。图41显示了产量的三个区域。第阶段(生产弹性E1)。在本例中,是指劳动投入量从零增加到6,在此区域,劳动的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而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表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投入都可以提高平均产量,即增加可变劳动量投入可使固定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不会将生产停留在这一阶段的任何产量上,否则意味着固定要素的浪费。第阶段(生产弹性0E1)。随着劳动量从6增加到9,平均产量从最高点开始减少,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

18、量呈下降趋势但大于零。因此,增加可变投入仍可增加总产量,并在劳动量增加到9时达到最大。第阶段(生产弹性EQ2Q1。等产量曲线又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具有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的几何性质,即从左向右往下倾斜、不能相交、凸向原点等特点,唯一的区别是,等产量曲线表示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每一条等产量曲线所对应着一个特定的产出量是客观的;而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无法像等产量曲线一样用数字度量。案例4-2 房屋建设中的投入要素替代2边际技术替代率(1)边际技术替代率。当两种投入要素都可以变化时,生产中往往会出现用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情况。图4-2

19、中,将要素组合由A点移动到B点,L增加了1个单位K减少了2个单位,产量保持不变,表明劳动L增加所带来的产量正好弥补由于资本K的减少所损失的产量,因此有:从而有: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用MRTS表示,即: (4-8)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从几何意义上看,是过该点对等产量曲线所做切线的斜率,由于等产量曲线从左向右下方倾斜,从而其斜率为负值。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劳动要素的不断增加,由于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使其边际产量不断下降,即分子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资本要素的

20、减少使由分母表示的边际产量却在不断增加,所以MPL/MPK的比值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减少,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也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即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3生产函数的两种特例前面我们分析的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即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是可以任意变动的。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排除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替代关系表现为两种极端情形的生产函数。如果生产函数由下式给出:Q=f(L,K)=aL+bKL1Q3Q2Q1K1OLK图4-4要素固定配合比例的等产量曲线ABEAOLK图4-3要素可完全替代的等产量曲线这时所有等产量线都是斜率为-ab的平行直线,即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一常数,等

21、产量曲线如图4-3所示。 另一种生产函数的特例是两种投入要素之间不能进行任何替代,也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只增加一种投入要素而另一种投入要素不增加,所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不变。只有同时同比例增加两种要素的投入,总产量才会按比例增加,因此,等产量线呈L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如图4-4所示,原点与每一条等产量线的直角顶点的连线(OA)代表了投入要素的有效组合,其斜率为固定技术系数。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可写成:Q=min(L,K)4等成本线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要素组合,但不同的要素组合却有着不同的生产成本。因此,生产者要实现利

22、润最大化目标,即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不仅要考虑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还必须考虑要素的价格即成本问题。等成本线是要素价格既定时,用一定成本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假设劳动L和资本K是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C代表既定的成本水平,PL、PK、L和K分别代表劳动、资本的价格和投入量,在平面坐标中可以做出等成本线,见图4-6,如用公式则表示为: (4-9)或 (4-10)LKC/PKC1 C2C3图4-6 等成本线公式(4-10)表明等成本线为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方程性质,等成本线的截距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成本水平成正比,成本越高,等成本线距离原点越远;

23、而等成本线的斜率为负,其绝对值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PL/PK)。斜率为负表明L和K呈反方向变化,即要增加L的投入量必须减少K的投入量,同样,要增加K的投入量也必须减少L的投入量。等成本线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预算线非常相似,图中每一条等成本线都代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的总成本。如果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生产者增加要素的投入水平,使得生产的成本增加,等成本线则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如由原来的C2移动到C3;相反,当成本减少时,等成本线则由C2移动到C1。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长期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以改变的。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一个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要解决

24、这个问题,必须将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 LE L1OLKK1KEQ3Q2B Q1EA图4-7成本既定下的产量最大(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既定成本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研究的是以什么样的要素组合取得最大产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企业的等成本线和相应的等产量曲线绘在一个平面坐标中,就可以很容易的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由于前提条件是成本既定,图中只有一条代表既定成本水平的等成本线,同时可以画出不同要素组合的等产量曲线,理论上讲,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可以有无数条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尽管等成本线可以和许多等产量曲线相交,但只能和一条等产量曲线相切。图4-7中,给出了代表三种不

25、同产量水平的等产量曲线Q1、Q2、Q3,等成本线和Q2相切于E点,和Q1相交于A、B点,和Q3既不相交也不相切。从图4-7中可以看出,E点表示生产者实现了生产者均衡,即要素投入分别为LE和KE,产出量为Q2。其原因在于,虽然Q3具有较高的产出水平,但按照目前的成本水平,不可能生产出Q3的产量水平;A、B点的要素组合虽然可以由既定的成本提供出来,但生产的产量Q1显然低于产量Q2,因此,不符合经济原则。沿着等成本线由A,B移向E点,生产者可以在不改变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产量,既是可能的,又是最经济的,显然,在E点实现了成本约束情况下的生产者均衡。C1 C2 C3OLKBEA图4-8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

26、(2)既定产量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接下来分析产量一定成本最小的情形。如图4-8所示,C1、C2、C3代表三条不同的等成本线,由于产量既定,所以只有一条等产量曲线。同样,在定产量约束下的等产量曲线,可以和许多等成本线相交,但只能和一条等成本线相切。图中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C2相切于E点。显然,E点即为产量约束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点,其理由和成本约束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完全相同,只有选择E点进行生产,生产者才可能实现既定产量水平下的最小成本。其他的任何选择,不是增加了成本,如图中的A、B两点,就是无法生产出所要求的产品产量,如图中C1所表示的成本水平。根据上述分析,无论是成本约束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还

27、是产量约束条件下的生产者均衡,在图形表示上都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切点,此时的要素组合即为最优组合,表明生产者按此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实现了产量既定时的最小成本,或成本既定时的产量最大,即实现了生产的最大利润。与消费者均衡点一样,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产者将始终保持这种状态进行生产。由于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这就要求等产量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从前面的分析中得知,等产量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而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的负数值,因此,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4-11)或 (4-12)等式(

28、4-8)表明生产者无论用一单位生产成本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按照生产者均衡条件,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如果每增加1单位货币的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要大于每增加1单位货币的资本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生产者就会趋向于用更多的劳动来代替资本,直至二者所提供的边际产量相等;反之亦然。四、规模报酬前面两节分别讨论了一种可变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和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长期生产函数,本节将进一步讨论两种可变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的生产函数,即生产的规模报酬问题。所谓规模报酬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等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由于企业只有在长期中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因

29、此,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具体来说,规模报酬的变动存在三种可能性 :首先,如果所有要素投入按相同比例增加也带来产出的同比例增加,称为规模报酬不变;其次,如果所有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带来产出更大比例的增加则称为规模报酬递增;反之,则称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假设生产函数如式(4-13)所示,即: Q=f(L,K) (4-13)当劳动L和资本K同时增加一个大于1的倍数,产出增加到f(L, K),因此,规模报酬将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如果f(L,K) f(L,K),表示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要素增加的速度,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如果f(L,K)= f(L,K),表示产量增

30、加的速度等于要素增加的速度,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f(L,K)1时,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反之,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本章第一节提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实际上是指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同样,规模报酬也可以通过等产量线反映出来。603010K 54321O5 10 15 20 25 L(小时)7590图4-12由等产量曲线表示的规模报酬图表4-12显示了规模报酬的变动情况。图中,劳动L和资本K之间的固定投入比例为5:1。当L5,K1时,产出为10个单位;当所有投入品都增加一倍,即L10,K2时,产出增加三倍,为30个单位,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当所有投人品再增加

31、1/2倍,即L15,K3时,产出增加二倍,为60个单位,仍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当L由15增至20,K由3增至4时,所有投入品都增加13倍,产出由60增加到75,增加了15个单位,即只增加了l4倍,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减。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用等产量线表示规模报酬的不同情况,可以通过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近似表示。即:如果是规模报酬不变,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如果是规模报酬递增,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如果是规模报酬递减,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远。第三节 成本、收益与利润一、成本的测度1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1)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厂商的生产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也称直

32、接成本,是指厂商为购买生产要素或投入的货币支出,包括原料燃料的支出、工人的工资、保险费、租金以及贷款的利息等等,是可以从会计账簿上查到的成本,也称会计成本。隐性成本是指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要素相联系的成本。如企业拥有自己的办公大楼而无须支付房租,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企业的办公成本为零.在经济分析中,生产成本应该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和,而会计成本只包括前者。(2)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们知道,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经济物品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定量,也就是说,当生产要素被用于一种产品生产时,它就不可能被

33、用来生产其他产品,即失去了这种资源可能用于其他产品生产所能获得收益的机会。当资源稀缺,且这种资源具有可供选择的多种用途时,就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由于经济分析中更注重机会成本,我们也因此把机会成本称为经济成本。显然,厂商经济成本应该等于厂商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如果用公式表示厂商的经济成本,则有:经济成本(或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成本正常利润(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2成本函数成本函数是成本理论的重点,反映了产出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具体来说,成本函数是指生产各种水平的产出量所需要的最小成本。如果用C表示生产成本,用Q表示产量,那么,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一个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式,即

34、 C ( Q ) (414)二、短期成本分析(一)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短期总成本1固定成本图4-14固定成本曲线TFCQOC固定成本(total fixed cost)有时也称为“固定开销”或“沉淀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那些固定投入带来的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和办公室的租金、固定资产的折旧费、长期工作人员的薪金、债务的利息支付、企业的各种保险费等。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企业停产、产出为零也必须支付这些开支,只有当企业完全倒闭时才不再发生。因此,固定成本是一个常数,即在短期内固定成本与产量的变化没有关系,其成本曲线为一水平线,如图414所示。2变动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可以改变

35、的那些可变投入带来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工人工资以及日常营运费用等。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二者呈同向变动,其成本曲线如图415所示。变动成本 变动要素图415 变动成本曲线及其形成每期产量每期产量总产量曲线变动成本曲线在绘制变动成本曲线时,首先按照生产理论中短期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画出变动要素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情况下,一个理性的生产者不会将要素投放在第阶段,在这里只画出了第、阶段的总产量曲线,即开始以递增速度上升然后又变为递减速度上升的一条曲线(为便于随后画出变动成本曲线,将总产量曲线的坐标向左旋转了90o)。由于变动成本等于生产中投入的变动要素的数量与该要素单位价

36、格的乘积,且要素单位价格保持不变。因此,产量与变动成本的关系曲线完全取决于产量与要素投入数量的关系曲线,特别是假设要素价格为1(其实是否为1完全不影响变动成本曲线的形状),这时,生产理论中的总产量曲线和成本理论中的短期变动成本曲线是完全对称的,由此可以得到变动成本曲线。3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简称为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相加之和,为了和长期总成本相区别,也可记为STC。显然,短期总成本也是产量的函数,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TC =TVC+ TFC = ( Q )+b (4-15)拐点每期产量TCTVCTFCTVCTC图4-16总成本曲线式中: ( Q ) 表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

37、量的函数,b表示短期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为一常数。如果用图形表示短期总成本,其形状和短期变动成本曲线一样,只是平行上移了一个相当于短期固定成本的距离,具体如图416所示。4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三者之间关系固定成本曲线TFC为一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表明固定成本只是一个既定的量,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变动成本曲线TVC是产量的函数,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当产量为零时,变动成本也为零。在产量最初增加时,由于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较少,根据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要素投入数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固定要素投入是一定值,变动要素投入

38、量相对于固定要素投人量比例较少,这时,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导致边际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产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变动成本则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固定要素与变动要素之间的配合由逐渐实现最佳比例到逐渐偏离最佳比例,此时,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开始发生作用,变动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率就会递减,使得变动要素投入数量增加的速度加快。变动成本也开始由递减的速度上升变化为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如继续增加产量已经变得不经济了,从而厂商也不再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从图416中可以看出,在变动成本曲线TVC上存在着一个拐点,拐点在数学上表示为二阶导数为零的点,是曲线斜率递减和递增的分界点。图中,拐点

39、之前,变动成本曲线斜率递减;拐点之后,变动成本曲线斜率递增。(b)图417 总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Q1 Q2 Q3每期产量AFCAVCACMCACAVCAFC每期产量TVCTCCTFC(a)总成本从数量上等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相加之和,其曲线形状则与变动成本曲线TVC的形状完全一样,是变动成本曲线TVC向上平行移动了一段相当于固定成本大小的距离而得到的,总成本曲线TC和变动成本曲线TVC间的垂直距离永远等于固定成本TFC。与TFC曲线不同的是,TC曲线不是从原点出发,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总成本曲线TC是产量的函数,其形状同样取决于变动投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和生产

40、理论中除了分析总产量的变化,还需分析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一样,在成本理论中也一样需要分析研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最重要的成本概念之一,如果将总成本分别与产量相除和求一阶导数,即可得到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由于在短期生产中存在三个总成本,因此,也就有三个平均成本和一个边际成本。1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用公式表示为:AFC=TFC/Q (4-16)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如图417所示。图417中,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表明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平均固定成本越小。2.平均变动成本平均变动成本是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变动成本,用公式

41、表示为:AVC=TVC/Q (4-17)图417(b)中的AVC曲线是由图417(a)中的TVC曲线推出的,根据平均变动成本的概念,TVC曲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变动成本。由于平均变动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所以AVC曲线随产量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呈U型。AVC曲线的最低点与产量为Q2的水平相对应。从图表417(a)中可以看出,TVC曲线上与产量Q2对应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TVC曲线上斜率最小的一条连线,同时该斜线与变动成本曲线相切。3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是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成本,也可以简化为AC。平均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十分重要,通过比较产品的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厂商就能得知生产是否盈利。短期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相加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AC = TC / Q = AFC + AV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