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999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集团公司炼油业务竞争战略2004年4月目录第一章XXXX炼油业务外部环境分析1第一节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状况1第二节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状况6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炼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9第四节 加入WTO后对炼油业务的影响11第二章 XXXX炼油业务现状12第一节 XXXX炼油业务的基础12第二节 XXXX炼油业务存在的问题16第三章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23第一节 国外竞争对手分析23第二节 国内同行间的市场竞争28第四章 XXXX炼油业务竞争战略选择30第一节 SWOT分析30第二节 XXXX炼油业务竞争战略选择39第五章、XXXX炼油业务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44第一节 加快结构调整

2、,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44第二节 优化资源,努力降低资源成本47第三节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优化水平48致 谢52参考资料5353作为XX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XXXX)主渠道的炼油业务经过不断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拥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强化了炼油行业主渠道的主导地位,取得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大幅度提高。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乃至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加入WTO、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企业在新世纪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随着世界石化工业进入了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开始以资产重组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大规模的兼并联合,整体竞争力

3、大大增强。因此,XXXX炼油业务将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国际化竞争。为了迎接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和挑战,XXXX炼油业务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第一章 XXXX炼油业务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是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对XXXX而言,要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分析国内外炼油工业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XXXX将要面临的新形势。第一节 世界炼油工业发展状况自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首次发现石油以来,世界炼油工业经过143年的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传统基础工业。一、世界炼油能力及其分布2002

4、年世界炼油工业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公司合并或兼并重组之后,炼油能力略有增长。截至2002年底,全球炼油能力约为41亿吨 Oil & Gas2002,12左右。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亚太、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中美洲、南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约占四分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炼油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石油产品的消费量,2002年全球炼油能力过剩近15%左右,造成了全球炼油业的激烈竞争。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也已经告别了油品供应短缺时代,逐步走向供需平衡,从1998年开始炼油能力出现过剩,2002年仍过剩能力7%左右。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印度炼油能力的继续增加,炼油能力过剩将更加

5、严重。图1 1990-2002年世界炼油能力与石油产品消费量对比图2 1990-2002年亚太地区炼油能力与石油产品消费量对比二、全球炼油工业毛利一路下滑,亚洲炼厂尤为严重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原油价格多变,2000年以来全球炼油工业毛利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亚洲炼厂尤为严重。由于近几年亚洲炼油能力增加较多,2001年亚太地区炼厂平均开工率(原油加工量/原油加工能力)只有80.9%,而同期北美炼厂平均开工率为85.4,西欧炼厂平均为83.3。再加上亚洲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价格高于欧美,因此亚太炼厂的毛利远低于欧美炼厂,2001年三季度以后已低于2美元/桶。 CERA2002年数据利润空间变小已成为全

6、球炼厂的总趋势。因此,全球各地的炼厂都在从多方面设法优化资源配置及加工,降低原料费用,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操作费用,提高产品收益。主要途径包括:降低原油成本;原油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加工;降低原油加工操作费用(降低能耗、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检维修费用、降低人工费、降低其他固定和可变费用);采用先进技术;尽量多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低成本扩张,包括兼并和收购,以拓展市场、降低人工和管理费用等。特别是重视通过优化选择原油、优化配置资源、优化加工来提高效益,因为这是不用花费很多投资而又快捷有效的途径。三、炼油厂向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全球炼油工业正面临着环境

7、法规日益严格的严峻挑战,包括清洁燃料的生产和污染排放的控制。如美国国家环保署1995年8月在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NESHAP中,对炼厂公布了排放标准MACT;1998年9月,又特别针对炼厂的催化裂化、重整、硫磺回收等装置公布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MACT II,于2002年5月开始执行。仅美国,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就将花150-200亿美元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02年数据。在油品质量提高方面,各国也纷纷制定出台有关汽柴油质量的新标准,严格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据美国剑桥能源预测2005年全球65的汽油、2007年全球59的柴油硫含量均要求小于50ppm。剑桥能源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降低

8、汽柴油硫含量的进程预测如下图所示。图3 2005年全球主要国家汽柴油硫含量预测资料来源:剑桥能源协会四、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综合效益为提高炼油企业的综合效益,全球炼油企业一方面是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以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加强炼油行业与化工行业之间的纵向整合。据估计,横向整合可节省费用0.251.30美元/桶 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第8期,炼油化工一体化可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带来的协同作用可将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提高25个百分点。五、先进控制和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供应链技术、

9、电子商务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已经为许多国外大石化公司所采用。在此基础上,炼油过程的生产优化控制,操作人员的培训,工厂的管理乃至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管理都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为炼油工业减少定员、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估算,先进控制可增加效益 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第8期:常压蒸馏为0.04-0.12美元/桶、减压蒸馏为0.03-0.06美元/桶、 催化裂化为0.06-0.30美元/桶、重整为0.06-0.15美元/桶、延迟焦化为0.10-0.25美元/桶、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分别为0.10-0.20和0.02-0.04美元/桶。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成熟、先进和最佳的工

10、作经验整理形成知识信息加以有效利用,以减少事故、延长开工周期,保持稳定的开工率和劳动生产率。在企业和用户间,包括炼厂与催化剂厂之间,建立网络化自动跟踪系统,确保双方获利。第二节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状况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个新兴的工业在我国诞生。我国炼油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实力在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原材料产业。从新世纪的发展看,我国炼油工业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动力,又有严峻挑战和瓶颈制约。一、国内炼油能力分布及其特点1998年,中国石油和石化工业完成了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行业内最大的国有资产重组,实现了政企分开。

11、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的原则,分别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基本形成了石化工业的集团化经营格局。截至2002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2.89亿吨/年,其XXXX集团公司1.43亿吨/年,占全国的49.5%;石油集团公司1.19亿吨/年,占41.3%;地方炼油企业2700万吨/年,占9.2%。从地域上来看,我国近60%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占29.1%,华东地区占29.8%。中南地区占17.3%,西北地区占13%,而西南地区的炼油工业几乎是空白,仅占0.3%。XXXX所属31家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沿江和华南地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12、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所属33家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二、国内石油产品供需结构特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炼油企业大多集中在原油资源地,造成目前东北和西北地区炼油能力大大超出了本地区的油品消费,有近三分之二的油品需要销往区域外。目前我国石油产品供需结构的特点是东北、西北地区油品供过于求,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供不应求,油品流向呈现出“北油南调、西油东调,逐步递推”的特点。其中,中国石油每年将有1000多万吨的油品从东北地区通过山海关进入华北地区,以及通过大连下海运往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的油品则分别通过铁路和成品油管线销往华北和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由于受到东北进关和西北东进的影响,油品供过于

13、求,进一步递推到华东及中南地区。而华东地区总体上油品供不应求,主要靠东北下海的油品补充,同时又向中南的广东省递推。中南地区的油品供应严重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从华北、华东、东北调入大约1000多万吨的油品,同时中南地区的油品生产企业又向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广西递推。三、国内炼油工业盈利空间变小国内炼油工业随着原油和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联动,毛利空间逐渐变小;又由于生产管理上的差距,从而造成部分炼油企业的亏损。如2001年中国石油炼油业务亏损22.6亿元 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年报。XXXX炼油业务亏损企业也占40 %左右。根据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大多数国内炼油企业的竞争力要弱于亚太

14、总体水平。四、影响我国炼油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首先,长期计划经济影响下的经营理念,制约炼厂实施现代化经营管理。重生产而轻经营的理念与国外企业差距太大。我国炼油工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并一直受国家政策保护,面对市场的压力不大。因此比较重视完成下达的产量目标,而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工,通过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研究不够。即使采用国外先进的优化软件模型测算了优化方案,落实时阻力也很大。注重资产扩大,不注意资产的充分利用。超前投入现象未能完全控制,也有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使投入的设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而造成投产后一个时期效益降低。其次,当前体制改革不到位,延缓了一体化进程,增加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难

15、度。原油采购炼厂加工油品销售没有形成一体化经营。原油采购、炼厂加工、油品销售各为一个利润中心,经营链被隔断,难以形成整体优化。加入WTO给我们提供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机遇,但炼厂缺乏利用国际大市场的条件,很难抓住机遇。油化一体化不能充分实现。每个炼厂仍是一个实际上的利润中心,工资及奖金分配与单厂利润挂钩,各炼厂势必强调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总部管理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也必须照顾一些炼厂的局部利益,因此,难以实施炼厂间资源优化配置,区域油化一体化难以充分实现。第三,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问题使结构调整难度大、代价高。我国炼厂数量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截止2002年底,我国拥有的炼油厂数目多达120

16、多家。由于能力布局和结构上的问题,再加上体制上的原因,综合优化十分困难,产品结构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另外我国炼厂不但总体规模小,而且同类装置多套,结构复杂,从而使炼厂操作成本很难降低。第四,国内炼厂的装置结构以加工国内低硫原油为主,不完全适应增炼进口原油的趋势和新的产品质量要求。而要大力调整这种结构所花的代价太大,完全以扩能为主的结构调整无疑使成本增加,难以提高效益。第五,长期以来,我国强调国情特点对油品质量提高的步伐较慢。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油品市场逐步开放,直接面对进口油品质量的竞争,环保和质量监督部门要求提高油品质量的步伐急速加快。这将迫使我们在长期以来低水

17、平的基础上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美国30年的里程,因此投资将比较集中,短期内迅速增大了炼油成本。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炼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石油产品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为炼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我国石化工业继续保持支柱产业的地位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发展迅速。从19832002年的19年期间,我国原油产量从1983年年产1.06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68亿吨,年均增长2.5%。炼油加工能力从1983年的1.04亿吨/年增加到2002年的2.89亿吨/年,年均增长率为5.5%。石化行业2002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在全国

18、工业行业中位居前列。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机遇据统计,19902002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3%。19902002年,我国汽、煤、柴三大类油品的消费量从4900万吨左右增加到1.25亿吨,年均增长8.1%。2002年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已占亚洲总能力22.4%,占全球5.5%。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给我国石油石化业新世纪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机遇。按照到2020年GDP较2000年翻两翻的目标,未来18年中国经济将以年均7.2%左右的高速增长,从而带动石油石化品需求的较快

19、增长。未来一二十年新一轮城市开发热潮将从各大中心城市向全国扩散,城市化进程将大大加快。随着东部发达地区的率先现代化,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和关联产业优化升级换代的持续进行,将迎来新一轮以汽车、住房、电子信息器材、旅游、文教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革命,为石油石化产品市场的扩展、品种的升级换代、石化产业在新材料革命中的大显身手以及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新机遇,并对产业技术进步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据预测,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等相关用油部门的发展,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到3.5亿吨左右,2020年石油需求达到4.5亿吨 国家能源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为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20、四、国家培育和发展几十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精神促进XXXX的成长壮大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XXXX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都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相应制定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案,比照各自的对标公司,找准差距,奋力追赶。其中XXXX集团和海洋石油总公司已被列入首批试点单位,这将促进XXXX加速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XXXX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第四节 加入WTO后对炼油业务的影响加入WTO对XXXX炼油业务的直接影响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取消非关税壁垒进口带来的影响根据入世议定书

21、的承诺,我国将逐步取消成品油进口配额,2000年初始准入量为1658万吨,每年递增15%,2002年为2200万吨,2004年1月1日取消配额限制。其中2002年非国营贸易允许进入量为460万吨,每年递增15%,递增率2004年后另议。成品油进口将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是恢复汽柴油进口,就可能迫使国内炼厂降低原油加工量,每进口100万吨汽柴油,相当于减少国内180万吨的原油加工量,这将造成XXXX成品油市场占有率降低和效益下滑。二、关税减让带来的影响加入WTO以后,2002年1月1日起原油进口关税从16元/吨降为零,汽油关税由9%降为5%,煤油和柴油关税税率不变,仍然分别为9%和6%

22、,燃料油现执行的优惠税率为6%,仍然维持不变。原油的关税下调,有利于炼厂降低成本,但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汽油关税降低将使汽油价格大幅度下降。按照2000年价格水平测算,汽油关税下降以后,其出厂价格将降低90元/吨。按2002年XXXX汽油产量2151万吨计,炼厂将因此减少销售收入19.4亿元,而原油采购成本的降低不足以弥补这一损失,从而造成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三、逐步放开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带来的影响目前我国汽柴油的批发权主要归XXXX、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所有,而零售业务有严格的特许经营限制。加入WTO三年后,加油站的特许经营将没有任何限制。国外公司取得成品油分销权以后,将依靠其雄厚的

23、资金实力、品牌优势和营销服务水平,并利用特许经营的有利条件,在零售市场上对XXXX构成威胁。如果XXXX成品油的销量减少,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大困难。第二章 XXXX炼油业务现状XXXX炼油业务现状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竞争战略提供分析的基础。第一节 XXXX炼油业务的基础 一、炼油能力居世界大公司排名第五位截至2002年底,XXXX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3亿吨/年,占全国49.5%,在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居第五位。XXXX所属31家炼油厂中能力超过1000万吨/年的有3家,占总的炼油能力的27.3%。13家炼油厂的炼油能力超过了500万吨/年,占总的炼油能力的72.8%。XXXX

24、已经在沿海地区形成了8个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使XXXX的炼油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表2-1 全球最大的25家炼油公司排名(万吨/年)名次公司能力*名次公司能力1埃克森美孚公司2654014日本三菱石油炼制公司61152壳牌公司1944515莱普索-YPF公司57503英国石油公司1581516阿吉普石油公司52154雪佛龙德士古公司1475017印尼石油公司49655XXXX集团公司1431918科威特石油公司48306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1328019马拉松阿希兰石油公司46757委内瑞拉石油公司1249020科诺科公司4260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190021桑诺科公司41159沙特国

25、家石油公司995522SK(前油公公司)408510巴西石油公司916023出光兴产公司392011菲利普斯石油公司864024中油公司(台湾)385012墨西哥石油公司846025Ultramar Diamond Shamrock376513伊朗石油公司7420数据来源:Oil &Gas2002年12月24日二、含硫原油加工已初具规模由于XXXX上游油田资源的局限性限制了XXXX原油的自供能力,资源自给率不到三分之一。除了承接一部分中国石油供应的原油以外,近60%的原油资源必须依靠从国外进口。从全球原油资源分布看,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在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的原油多为硫含量高于1.5%的高硫原油

26、。因此,为了适应原油资源构成的变化,从“九五”计划开始,XXXX安排对沿海企业进行加工高硫原油的适应性改造,到2002年底,已经形成3500万吨/年的高硫原油加工能力,接近占原油总加工能力的四分之一。在沿海地区建成了齐鲁、镇海、茂名、金陵石化四大高硫原油加工基地,大大提高了XXXX加工原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三、油品质量大幅度提高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对成品油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全面实现汽油无铅化之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252-2000轻柴油新标准,2002年1月1日已开始执行,要求轻柴油硫含量小于0.2%,十六烷值不小于45。2003年4月1日开始执行汽油新标准

27、,要求汽油烯烃含量小于35%(v)车用汽油国家标准GB17930-1999、芳烃小于40%(v),苯含量小于2.5%,硫含量小于800ppm,开始实现我国油品质量向组分优化的方向发展。经过努力,近年来XXXX的油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在率先消灭了70#汽油之后,又全面实现了汽油无铅化,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了达到2002和2003年的汽柴油新标准,从1999年开始XXXX就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汽柴油质量升级的有效措施,并形成一定的提高汽柴油质量的能力。通过油品质量升级改造,汽、柴油可全部达到新标准指标的要求,具有生产新标准清洁汽油能力约1635万吨/年,具有生产新标准清洁柴油能力约42

28、30万吨/年。四、建立起国内最大的石油产品营销渠道XXXX所属的31家炼油企业地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需求最旺盛、海陆运输条件最好的区域。该区域的人口占全国的73%,GDP占全国的78%,成品油消费量占全国的72%,石化产品消费量占全国的80%,这种市场需求和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构成了XXXX雄厚的市场基础。与此同时,XXXX抓住机遇,建立起国内最大的石油产品营销网络。目前,XXXX拥有原油码头总吞吐能力9000万吨/年 2002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统计年报,原油管线3378公里,成品油码头293个,成品油吞吐量达1400万立方米,加油站28000多座,

29、业务区域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61%。五、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基础炼油工业是技术密集型工业,XXXX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振兴石油石化、科技必须先行”,坚持技术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为XXXX的发展和基础能源产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无论是科研开发、工程设计还是设备制造与施工建设,XXXX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在科研开发方面,XXXX拥有大型研究院4个,已全面掌握了从大型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系列技术、焦化、连续重整、加氢裂化、重油加氢脱硫和加氢精制等成套技术,形成了自有的、完整的、先进

30、的炼油技术体系,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催化剂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在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拥有大型设计院和大型工程建设公司分别有4个,可独立进行炼厂或装置设计与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开始承接国外委托的炼厂设计。第二节 XXXX炼油业务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为XXXX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炼油装置单套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单套炼油装置规模的大小关系到装置能耗、物耗的大小,影响到装置的操作成本。因此,无论是从炼油装置节能的角度,还是从装置的经济性考虑,国外炼油企业都在追求炼油装置的大型化。目前世界炼油单系列最大的规模为1700万吨/

31、年。其中原油蒸馏装置最大规模为1275万吨/年,而XXXX目前拥有的67套原油蒸馏装置中仅有1套规模达到800万吨/年,4套规模在500-800万吨/年之间,一半以上的装置规模在250-500万吨/年之间。催化裂化装置是原油加工的主要二次加工装置。目前世界最大的催化裂化装置规模已经超过400万吨/年,而XXXX拥有的59套催化裂化装置中只有1套达到300万吨/年,6套装置规模在150-300万吨/年之间,其余均在150万吨/年以下。由此可见,在单套炼油装置规模方面,XXXX炼油企业与国外炼油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由于单套装置规模偏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造成XXXX定员偏多、劳动生产率

32、低。加工损失率高,2002年达1.13%,而国外大公司普遍低于1%。炼油物耗、能耗偏高,2002年综合能耗为85.55千克标油/吨,而国外只有80千克标油/吨。吨原油加工费也高于国外大型企业水平,2002年XXXX吨原油加工费为186元/吨,世界上36个与XXXX加工深度类似的大型炼油企业的吨原油加工费是167元/吨/。表2-2 世界上最大炼油装置规模 单位:万吨/年装置名称生产规模所在炼厂原油蒸馏1275美国加里炼厂蜡油催化裂化600美国贝汤炼厂重油催化裂化425印尼巴隆炼厂半再生催化重整245美国贝汤炼厂连续再生催化重整230美国马尔卡斯湾炼厂延迟焦化450印度Reliance炼厂加氢裂化

33、320美国帕斯卡格拉炼厂加氢精制335美国贝汤炼厂蜡油加氢脱硫500美国贝汤炼厂渣油加氢脱硫480美国帕斯卡格拉炼厂烷基化150美国阿宾科法克萨斯炼厂数据来源:Oil &Gas2002年12月24日表2-3 XXXX蒸馏单套能力分布 单位:万吨/年单套规模套数%总能力%80011.5%8005.7%500-80046.0%202014.3%250-5003044.8%899063.8%150-250710.4%11508.2%50-150710.4%5704.0%=30011.7%300.006.1%150-300610.2%1030.0021.0%100-1501627.1%1840.00

34、37.5%50-1001830.5%1365.00 27.8%501830.5%377.00 7.7%合计59100%4912.00100.0%数据来源: 2002年XXXX集团公司统计年报二、油品质量提高的步伐难以跟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护环境、治理大气污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尽管近年来XXXX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由于XXXX目前的装置结构不合理,二次加工装置中催化裂化装置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高达35以上,高辛烷值组分生产装置能力偏小,致使生产的汽油中催化汽油的比例在80%左右,催化汽油的平均烯

35、烃含量达40%以上。而柴油生产普遍存在劣质柴油加工比例较高、柴油加氢精制能力偏小的问题,致使目前生产的柴油在硫含量和十六烷值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XXXX炼油业务面临着从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转变。表2-5 XXXX与欧盟汽油主要指标对比指标欧盟XXXX(2002年初)IIIIIIIV平均最好最差硫(ppm)10005001505042070940苯(vol%)5.05.01.01.00.560.132.37芳烃(vol%)423517.7110.635.33烯烃(vol%)181843.5612.161.7氧m%2.72.3数据来源:XXXX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

36、质量处表36 XXXX柴油与欧盟主要指标对比指标欧盟XXXX(2001年)IIIIIIIV最低最高硫含量%0.20.050.0350.0050.0080.964十六烷值4949515440十六烷指数83.27十六烷指数总芳烃含量%116数据来源:XXXX集团公司炼油事业部质量处三、炼厂开工负荷率低,装置结构不够合理炼厂开工负荷的高低直接对企业的加工损失、辅助材料消耗、能耗等技术经济指标造成影响,提高开工负荷是降低企业加工费用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超前建设造成的开工负荷过低已成为目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2002年XXXX炼厂开工负荷只有76.2%,而国外炼厂的开工负荷平均达到80%以上,欧洲、

37、美洲、中东地区炼厂的开工负荷则超过90%,亚太地区平均达到了84%。炼厂的装置结构决定其所能加工的原油的种类和性质,同时也决定了其向市场提供的石油产品的种类和质量的高低。炼厂的装置结构首先应该与产品的需求结构相适应,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其次,炼厂的装置结构匹配合理,可以提高对原油的适应能力,无论是高硫原油还是重质原油都能适应,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原油成本。最后装置结构匹配合理可以保证向市场提供质量好、品种齐全的石油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因此,使得炼厂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我国原油一般属重质原油,为了充分利用原油资源,增加汽、煤、柴以及乙烯原料等轻质油品的产量,我国炼油工业一直

38、坚持走深度加工的道路,从而形成了以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为主体的工艺路线。XXXX炼厂装置构成的最大特点是对原油的深度加工能力较强,重点体现在催化裂化装置比例高,与美国相当,居于世界前列。其次是由于国内石脑油资源紧张造成催化重整装置仅占原油加工能力的6%,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烷基化、异构化和醚化装置的总比例也不到7%,造成汽油调和组分中重整汽油、烷基化油、异构化汽油和醚化汽油等高辛烷值调和组分的调和比例偏低,80%以上的汽油组分均来自催化裂化,使得汽油质量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另外由于重整装置可以为炼厂提供廉价的氢气资源,重整装置能力的偏低又会造成炼厂氢气成本的增加

39、,从而制约了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和加氢精制装置的发展,致使石化集团公司的加氢装置能力偏低,加氢装置占原油加工能力的比例仅占25%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影响到XXXX生产的产品特别是柴油产品质量。四、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炼厂的产品结构主要是由其装置结构和加工的原油品种决定的。而加工的原油品种最终还是由装置结构决定。因此,装置结构一旦确定,其产品结构的可调整性就很小了。我国的成品油消费是以柴油消费为主,2002年国内柴油与汽油的消费量之比高达2.05,XXXX业务区域内的东南沿海地区还要高于这一水平。由于历史原因,XXXX装置结构中催化裂化装置占很高比例,而催化裂化是主要生产汽油的装置。因

40、此,目前XXXX面临着生产柴汽比(柴油产量/汽油产量)和消费柴汽比(柴油消费量/汽油消费量)失衡的问题。近年来XXXX虽然已经采取了多种增产柴油措施,然而其生产的柴油与汽油的产量之比才达到1.92。为保证柴油的稳定供应,几年来XXXX不得不采取出口汽油以平衡国内生产的策略。但是,由于XXXX生产的汽油难以达到国外规格,所以出口汽油只能作为组分出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五、难以适应乙烯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油田轻烃资源短缺,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主要走石脑油为主的路线。随着XXXX乙烯业务的不断扩展,要求炼油业务不断为其提供基础原料保证。然而,目前炼油业务提供的乙烯原料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

41、能满足乙烯业务的需要。2002年XXXX生产乙烯351万吨 2002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统计年报,比去年增加60万吨,乙烯平均收率为30.71,每吨乙烯耗原料3.257吨,共需裂解原料1143万吨,占原油加工量11015万吨的10.4,相当于加工31.4万吨原油生产1吨乙烯。加上其他化工原料,2002年XXXX共生产化工原料油1503万吨,占原油加工量的13.65,进口石脑油仅24万吨。预计到2010年XXXX乙烯能力将是目前的2.5倍,届时需要乙烯原料3600多万吨,再加上其他化工原料,预计需要化工原料5000多万吨。目前XXXX化工原料的供应主要通过一体化企业本身和内部企业间互供,虽然目前在

42、数量上尚可满足乙烯及芳烃的发展要求,但是潜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炼厂原油加工量的增长赶不上乙烯生产能力增长的需要,按2010年生产900万吨乙烯,每吨乙烯需要31万吨原油计算,需加工原油2.7亿吨,将远超过石油产品需求对原油加工量的要求;二是对裂解原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石脑油烷烃含量不低于6065,而且对砷含量也提出极严格的限制,使裂解原料的生产成本上升;二次加工所得的化工原料成本高,高成本不管是加在炼厂还是加在化工厂头上,都影响整体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今后随着乙烯和芳烃原料工业的大发展,化工轻油短缺的矛盾还将日益突出,如何多渠道、低成本解决化工原料供应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六、对进口

43、原油资源的依赖将越来越大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分布又极为不均,世界三分之二的原油资源集中在中东地区。目前我国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只占全球的2.3%。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原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加。据预测, 未来的5-10年间我国的原油产量虽略有增长,但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进口石油资源比例将大幅度提高。而XXXX原油资源更为匮乏,其拥有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国的49.4%,面临的原油资源紧缺的问题将尤为突出。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0万吨 海关统计年鉴2002年数据,其中XXXX进口5856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84.3%,占

44、XXXX原油加工量的53%。预计到2010年XXXX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80%。随着对进口原油依赖度的增加,加工进口原油的风险(进口原油的价格、采购及运输)将对石化集团公司炼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三章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随着我国石油产品的逐步开放,XXXX炼油业务不仅要面临国内中国石油、中海油两大集团公司的竞争,更将面临实力强大的欧美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只有通过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才能较为准确地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因此,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是制定XXXX炼油业务竞争战略的又一重要环节。第一节 国外竞争对手分析一、与欧美跨国公司的实力对比欧美跨国公司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技术优势明

45、显,上下游整合度高,市场影响力大,抗风险能力强。为实施其全球发展战略,这些跨国石油公司在亚洲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比重明显提高。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拥有一大批独资或合资炼油石化企业的同时,在我国也展开行动,为入世后抢滩登陆我国市场、提高其市场份额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一旦这些跨国公司登陆我国,我国的石化企业很难与之匹敌。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它是由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于1998年底合并成立的。公司在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营销、化工等业务,在美国财富杂志按营业收入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500强中列第一位。该公司2002年炼油能力达2.68亿吨/年,居全球石化公司炼油能力排名之首,在全球的26个国家拥有43座全资或合资炼厂,炼厂平均规模在620万吨/年,具有较高的规模效应。在118个国家的4.5万个加油站销售汽油和其它燃料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商、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商和世界领先的润滑油营销商,在石油炼制、清洁燃料生产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壳牌集团是全球第二大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超过135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营销与发电、炼油与营销、化工等业务,在美国财富杂志按营业收入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500强中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