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157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26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农业综合开发威西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贵州省毕节地区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1项目提要11.1项目背景及依据1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41.5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51.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7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51.8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62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92.1自然状况92.2经济社会状况122.3基础设施状况122.4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132.5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

2、造状况17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83.1骨干工程在灌区的地位和作用183.2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83.3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灌区骨干工程的要求19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4灌区水量供需平析及水质分析234.1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234.2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454.3灌溉水质分析545项目建设标准及规划设计方案55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555.2项目建设目标565.3项目建设等级标准585.4项目总体布局及主要单项工程设计方案选择585.5渠道设计成果625.6水源及渠首工程、泵站和主要渠系建筑物设计成果625.7 威西灌区骨干工程改造

3、基本情况汇总表656项目环境评价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666.1对环境的有利影响666.2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666.3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及土壤流失防治676.4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结论69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717.1主要建设内容717.2主要工程量717.3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数量728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38.1投资估算依据及有关规定738.2投资估算768.3资金筹措方案868.4建设资金管理869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889.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889.2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889.3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899.4经济评价9010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941

4、0.1项目建设管理9410.2项目施工组织9510.3主要单项工程施工方案9711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9911.1灌区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现状9911.2建后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来源10011.3建后管护制度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0111.4水价核算及水费收取10712项目申报设计结论109威西灌区续建节水改造申报设计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项目提要1.1项目背景及依据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等指示精神,2003年8月,水利部以“农发办20039

5、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同年9月,我区完成了威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规划编制。至今,由于各级配套资金未得到落实,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一直没有实施。2011年6月,水利部办公厅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办农水2011257号”文下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按文件要求完成申报规划设计,并于10月下旬上报省厅汇总。2011年10月,受毕节地区威宁县水利局委托,我院着手进行了威西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申报设计工作,本次设计,主要依据为: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

6、水标准(SL252-2000);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5、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04年版);8、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2011年10月25日,我院完成了本项目申报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威宁苗族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部边陲,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71044

7、5,北纬26302725之间,总土地面积6296.3km2,耕地面积107.55万亩。2010年全县总人口13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61万人。威宁县是农业大县,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1.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402.82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59亿元,工业总产值16.65亿元,第三产业23.05亿元,地方财政总支出29.1亿元。2010年粮食总产量38840万kg,油料产量42万kg,其它农作物总产量38798万kg,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威西灌区位于威宁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2481034948,北纬270355271502,涉及威宁

8、县中水、迤那、牛棚、玉龙共4个乡镇66个村,2010年灌区总人口16.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0万人,占总人口的93%。灌区总土地面积6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08万亩,灌区内主要以农业为主,2010年灌区粮食总产量3879.8万kg。2010年灌区国内生产总值5.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2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威西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9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26万亩。灌区现有水利工程28处,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3座,小山塘16座,设计总库容1267.1万m3;引水工程5处、年供水量261.5万m3,提水工程1处,提水流量

9、56.7L/s。灌区现有渠道64.13km/8条,其中主干渠2条,长32.95km,干渠1条,总长5.20km,支渠5条,总长25.98km。灌区现已成立管理站2处,即中水镇水利站和牛棚镇水利站。中水镇水利站统一管理新华水库、赖毛冲水库、出水洞银水提灌站等涉及中水片区的其它水资源及供水工程,水利站设有站长1人,副站长1人,临时工5人,季节性临时工不等。水利站在经营方面自负盈亏,存在入不敷出等客观现状。有的时候只能聘请季节性临时工开展工作。牛棚镇水利站统一管理邓家营水库、响水水库、范家田水库等水源工程组成的白玉灌区。现由牛棚镇聘请二人专门负责看护管理,管护人员主要负责看护老管理所房屋及设施,并负

10、责水库度汛安全等。1.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1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威西灌区由于区内水源骨干工程多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多数为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兴建,受当时各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限制,致使工程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再加运行多年,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渗漏、垮塌严重。灌区骨干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工程设施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施陈旧老化。渠道放水闸阀损坏,其启闭机启闭方式落后,引水流量不足,自然和人为破坏因素大,使之不能达到其额定出力和灌溉效率。(2)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渠道未达设计长度要求,许多规划范围内的田土未得到有效灌溉。(3

11、) 渠道量水设施不配套,管理站通讯设备落后,不能对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4) 除赖毛冲水库干渠外,其他未衬砌、未防渗配套渠道较多,部分渠段垮塌严重,已衬砌部分施工质量差,渠道及隧洞、倒虹管等渠系建筑物出现渗漏和垮塌,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低。(5) 乱开荒,乱砍伐,破坏植被,使得坡面水土流失,渠道淤积严重,有的甚至被填平。(6) 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管理方法不当,有的工程几乎无人管理,使得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现象时有发生,机电设备、引水钢管等被盗。(7) 农户对征收水费的认识不够,受益农户不愿交纳水费,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难以进行。(8) 水费征收制度不健全,按亩计费,造成水资源浪费。

12、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威西灌区作为威宁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灌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与发展,对整个威宁县的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灌区内水利骨干工程存在诸多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当,水赀征收制度不健全,因此,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施项目建设是加强区域农业优势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2) 实施项目建设,是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迫切需要;(3) 实施项目建设,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4) 实施项目建设,是灌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5) 实施项目

13、建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6) 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7) 实施项目建设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1.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灌区共有水利工程28处,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设计总库容971万m3,兴利库容550万m3;小(二)型水库3座,设计总库容193万m3,兴利库容113.11万m3;小山塘16座,设计总库容103.1万m3,兴利库容69.89万m3;有引水工程5处,年可供水量261.5万m3,提水工程1处,设计引用流量0.06m3/s,灌区75%可供水量为1394.73

14、万m3(已扣除生态用水),项目实施后,灌溉用水量为944.29万m3,生活用水量为244.97m3,余水205.47万m3,水资源量达到平衡,水量满足规划用水需求。灌区内的水库水源无污染倾向,水质良好,且水温接近田间水温,满足灌溉水温要求。因此,灌区水源能满足灌溉用水要求。1.5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因经费有限,本次项目建设主要对中水片区新华水库干渠、小寨支渠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内容包括:(1)渠首工程:更换和配套安装渠首放水及分水闸门、节制闸阀8扇;(2)渠道工程:防渗、改造、配套渠道16.13km/2条,其中清淤渠道9.94km/2条,加固防渗渠道9.52km/2条,新建渠道6.61km/2条

15、,修复渡槽390m;(3)新增渠系建筑物72座,其中山洪渡槽29座、人行桥15座,放水斗门28个。(4)信息化管理工程:安装量水设施2套,通讯设备1套。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1.30万m3,石方开挖3260m3,渠道清淤4260m3,垫层2428万m3,浆砌块石1.09万m3,混凝土浇筑量9639m3,沥青沙浆止水170m2。1.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次威西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1502.85万元,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农发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及地方水利资金组成。项目申请中央补助1000.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00.00万元,

16、地方水利资金102.85万元。1.7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威西灌区全部改造完成后,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991万,其中:保证(有效)灌面2.426万亩,改善灌面1.176万亩,恢复灌面2.900万亩,并新增灌面0.665万亩,节水改造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提高到0.76,田间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85提高到0.94,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5提高到0.7,节水效益显著。因经费有限,本次节水配套改造主要内容为威西灌区中水片区新华水库干渠、小寨支渠,改造完成后,可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恢复灌溉面积12000亩,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8%,计算分析期为40年

17、,经济评价指标为: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1,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3%,经济净现值437万元,改造单位灌面投资1015元/亩(改善灌面面积按70%折算面积)。1.8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8.1工程建设管理威西灌区严格执行“四制”制度,即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和项目合同管理制。各项工程从工程申报、开工前准备、工程建设、建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按照建设程序进行。1.8.2工程建后管理措施1、彻底杜绝重建轻管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新思想,新观念。广泛宣传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管理处及两管理所把建后工程管理纳入议事日程,认真研究,把

18、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根据水法和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措施,使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3、根据有关规定,划定工程保护范围和管理范围。1.8.3加快水价改革步伐管理处为了维护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加强了建后管理,同时加强了水利资源的合理使用,促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使工程能长期良性运行,发挥更大的效益,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威西灌区在水价改革工作中作了两方面的工作。1、加强水费征收宣传,提高水费征收率在各个片区内,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专管机构,根据水利部关于转换经营管理体制的有关精神,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主要职责是负责片区内工程、农灌、节

19、水灌溉等管理,加强水费征收、稳定职工队伍;群管机构主要是以乡镇及村支委联合的管理委员会,负责面上工程的维护、渠道清淤工作,合理分配灌溉用水,与管理单位签订灌溉用水和水费交纳合同,动员组织灌区内群众防洪抢险及抗旱,报酬由征收的水费中适当提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人民政府第46号令发布的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结合威西灌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在灌区或片区配套完善后,对今后抓好水费征收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设想和建议: 建议管理所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加强与乡(镇)及物价、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有力措施,确保灌区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按省、地区的要求执行。 建议对每年水

20、费计收完成情况按三项指标进行考核。第一项是计划计收灌面(实际灌面)完成情况;第二项已通过续建配套的项目区灌面计收完成情况;第三项是水费计收完成情况。 希望水价实行“一县一价”,分三步逐渐调整到成本价。实施项目以不超过本县成本价的50计收。管理处对每年水费计收分别按以下两个单价进行考核:计划计收灌面考核和通过续建配套后的项目区灌面考核。 毕节地区大中型灌区管理处是威西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之一,其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除国家补助部分外,其余部分也要靠计收水费予以补充。因此,每年的水费征收中,希望各管理所以当年水费计收考核指标为基数,向管理处上缴一定比例的水费。(2)探索水价改革的新路子,拟建用水户协

21、会毕节地区大中型灌区管理处自成立以来,就把水价改革作为首要大事来抓,管理处从20062009年一直酝酿水价改革的新路子, 2006年初开始对建立用水户协会的工作进行了摸底调查,决定在金沙和黔西两县开展用水户协会试点工作。通过金沙县灌区管理所和安底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宣传、筹备,金黔灌区安底镇文家桥片区用水户协会于2006年7月成立,是毕节地区首次由用水户进行参与式管理的尝试,也是毕节地区成立的第一个用水户协会,让受益户以工程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管理,该协会涉及到4个村的1221户,管理斗、毛渠共76条,控制灌面0.81万亩。参与维护水利工程、参与水费征收,改变了以往水库管理所逐户收费难度大的问题。从

22、成立用水户协会以来,渠道的管理和维护,以及水费的增收都体现了成立用水户协会的必要性。2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自然状况2.1.1 地理位置、气象及水资源状况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云贵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336071044538,北纬263057272656,东邻赫章,南抵六盘水的水城和云南省的宣威,西接云南省的昭通、鲁甸和会泽,北接彝良。威西灌区位于威宁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2481034948,北纬270355271502,由于所处位置海拔较高,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寒冷,夏季较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无霜期短。据威宁县

23、气象站记载,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12,极端最低气温-15.3(1977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30.6(1963年5月29日)。年最大降雨量为1429.1mm(1954年),年最少降雨量为608.5mm(1989年)。丰水期(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7.9%,枯水期(114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12.1%,多年平均年陆地蒸发量552.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71.9mm。威西灌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片区,其中:中水片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297.5mm,现状75%可供水量943.02万m3(已扣除生态用水);白玉片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297

24、.5mm,现状75%可供水量462.33万m3(已扣除生态用水)。威宁县历年来灾情复杂而严重。春冬早灾、夏秋洪涝灾,故威宁有“十年九月冬春早,夏秋洪涝灾不断”之谗。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十分明显,成为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2.1.2 地形地貌威西灌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包含威宁县的中水、牛棚等地方,所在地势较高,为贵州省地势最高高原山地,地形上为高原、高山,起伏较大,许多地方呈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河谷深切,河谷最大深度高差达300m以上,基本上形成了群山起伏的山原景观,构成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部山脉突起的倾斜地势,海拔多在18002900m之间。地貌类型以岩溶地貌为主,其组合形态为

25、岩溶高原、岩溶峰丛高中山、岩溶峰丛盆地、溶丘盆地等,部分地段还分布有溶蚀侵蚀中山地貌,属高原面缓丘盆坝,威西灌区灌面主要为耕地。2.1.3土壤威西灌区地貌以岩溶地貌为主,岩层组成中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有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占总面积的75%以上,主要形成石灰土和黄壤类土壤。其他岩石主要有碎屑岩类岩石和火层岩等,主要形成紫色土类。整个威西灌区的土壤按照类型可以分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等,灌区内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土层较厚,均大于1m,黄棕壤由碳酸盐类岩石和第四系砾石松土经化学风化发育而成,土质和肥力中等。2.1.4 工程地质威西灌区所在区域大地构造单元一级单元为扬子准地台,二级单元为黔北台隆

26、,三级单元为六盘水断陷,四级单元为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和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威西灌区所在区域内地质构造主要为新华夏系构造,多呈北东向,其中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褶皱轴部和翼部。威西灌区出露具体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地层,属于昆明昭觉分区威宁小区。出露地层中碳酸盐岩分布较广,占所有地层出露面积75%以上;第四系在工程区内分布普遍,发育较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查1:400万的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整个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1g

27、。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和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工程区域内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分别为度,工程建筑物根据有关规范需进行抗震稳定复核。整个威西灌区工程主要建筑物所在位置地形上为高原、高山;地貌类型以岩溶地貌为主,还分布有其他溶蚀侵蚀及构造地貌。灌区内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砂岩、泥岩、页岩、玄武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冲积、洪积和洞穴堆积层等,成分为块石、卵石、砂砾石、粉沙、细粉沙、粉沙质淤泥、粘土、碎石土。灌区内无剧烈活动性断裂地质构造存在,地质构造相对比较稳定,地质构造对灌区内主要工程建筑物影响不大,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局部地段存在,也对工程主要建筑物影响不大。

28、经勘测,灌区内主要工程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对存在不良物理现象地段,进行适当工程处理后可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2.1.5 水文地质灌区地处贵州高原的西北部岩溶地区,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和裂(孔)隙水,为低矿化度重碳酸钙镁型水,运移通道有松散第四系覆盖层孔隙、基岩裂隙和岩溶通道等。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灌区不透水层岩层埋深较大,含水层渗透系多属强透水层,灌溉季节的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一般。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方向。在低洼沟谷地带,地下水埋深在15m之间,有时小于1m或接近地表;以山脊和缓坡地带,埋深在510m之间

29、;矿化度在小于0.75g/L,总体上地下水位在沟谷平缓地带埋深较浅,在山脊和缓坡地带埋深较深。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在是降雨和灌溉;地下水的主要消耗是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在灌区内作地下水调查时,地下水以潜水、泉水或暗河形式出露,地下水补给库水及溪流;由于该灌区所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总体上埋深较大。2.2经济社会状况威宁县辖35个乡(镇)610个行政村和10个居委会,居住着彝、回、苗、汉、布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2010年全县总人口139.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61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6296.3km2,耕地面积107.603万亩,至2010年底,全县完成中

30、低产田改造面积1.29万亩,现仍有中低产田面积0.573万亩。威宁县是农业大县,主要从事农业和蓄牧业,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8840万kg,油料产量42万kg,其它农作物总产量38798万kg,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1.2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威西灌区涉及威宁县中水、迤那、牛棚、玉龙4个乡镇66个村,2010年灌区总人口16.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0万人,占总人口的93%。灌区总土地面积6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0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99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26万亩。灌区内主要以农业为主,2010年灌区粮食总产量3879.8万k

31、g。2010年灌区国内生产总值5.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7亿元。2.3基础设施状况威宁县交通便利,是连接川、滇、黔交通枢纽之一,境内有贵昆、内昆铁路横贯东西,326国道线跨越南北,102省道连接东西,以内昆铁路和国、省道为骨架,通乡进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全县过境铁路总长187km,公路通车里程1570km,其中国道129km,省道160km,县道367km。发达的交通网络勾通了毗邻省市县的贸易交往和经济流通,给威宁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县内现有水电站9座,装机11715kW,设计年发电量6662万kWh,不能满足全县用电要求,大部份电量都需从国网下载,现35kV和110kV输

32、变线路已建成,并入国家电网。全县各乡镇已完成35个乡镇视频网络建设和55个文化信息资源工程,通信网络已覆盖各个乡镇,通信方便。威宁县建筑材料非常丰富。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有水泥、油料、块石、碎石和砂料等,水泥可由威宁县城内的水泥厂供应;油料由石油公司供应,块石和碎石可在灌区沿途附近开采;其它建筑材料均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2.4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威西灌区水利资源丰富,灌区现有水利工程28处,其中,小(一)型水库3座,设计总库容971万m3,兴利库容550万m3;小(二)型水库3座,设计总库容193万m3,兴利库容113.11万m3;小山塘16座,设计总库容103.1万m3,兴利库容69.89

33、万m3;引水工程5处,年可供水量261.5万m3,提水工程1处,设计引用流量0.06m3/s。灌区现有渠道64.13km/8条,其中主干渠2条,长32.95km,干渠1条,长5.2km,支渠5条,总长25.98km。现有水利工程具体情况如表2-1,表2-2。表2-1 威西灌区蓄水工程现状明细表(P=75%)工程名称集雨面积(km2)总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75%可供水量(万m3)有效灌面(亩)其中旱地(亩)其中水田(亩)溉水利用系数新华水库42.5462248.5759.437113511320000.4邓家营水库7.5409226.7119.191200120000.3响水水库2.

34、8110074.846.20 15015000.3赖毛冲水库0.75428.8193.0641000100000.6范家田水库3.27742.356.9415015000.3发路海水库1624214.3210010000.3小山塘16处9.546103.169.89139.781450145000.4合计67.2561267.17331228.9261116391632000表2-2 威西灌区提、引水工程现状明细表(P=75%)工程名称提、引水流量(m3/s)有效灌面(亩)其中旱地(亩)其中水田(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出水洞提灌工程0.06125001250000.955处引水工程0.260060

35、000.4合 计0.2613100131000灌区骨干工程有新华水库、响水水库、邓家营水库、范家田水库、赖毛冲水库、发路海水库等6处蓄水工程及出水洞提灌站,结合灌区水利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可补充调蓄等条件,将整个威西灌区分为2个片区,即中水片区、白玉片区,以利于用水调度和统一管理。各片区骨干工程基本情况简介如下:1、中水片区中水片区主要分布于以中水为中心的尤家院子后河中河一带,设计灌溉面积40730亩。片区骨干工程有新华水库、赖毛冲水库和出水洞提灌工程,各工程基本情况简介如下:(1)新华水库新华水库位于威宁县西北部109km的中水镇猫老壳,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2.5km2,总库容462万m3,兴

36、利库容248.5万m3,设计灌溉面积2.273万亩。以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一)型水利工程。水库于1975年动工,1983年建成,大坝为浆砌石单曲拱坝,最大坝高49m。2004年,因坝体渗漏,坝基及两坝肩绕坝渗漏等问题,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该水库运行正常。水库建成后,1991年灌区配套建成了干渠1条,引用流量1.4m3/s,长9.75km;支渠5条,总长22.68km,其中小寨支渠引用流量0.3m3/s,长6.38km;向家沟支渠引用流量0.3m3/s,长3.7km;烟堆山支渠引用流量0.1m3/s,长5.4km;上寨支渠引用流量0.2m3/s,长5.31km;银水支渠引用流量0

37、.3m3/s,长5.2km。由于灌区渠道运行多年,干支渠渠道渗漏、垮塌严重,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完好率仅为10%左右。(2)赖毛冲水库赖毛冲水库位于威宁县西北部109km的中水镇,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7km2,总库容54.0万m3,兴利库容28.8万m3,设计灌面35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于1959年动工,1960年建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5.1m。2011年4月,由于坝体渗漏,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该水库除险加固已完成,运行正常。水库配套建成干渠1条,引用流量0.2m3/s,长5.2km,2007年烟水工程配套设施整时对干渠进

38、行了改造,现渠道衬砌较好,渠道完好率达95%。(3)出水洞提灌工程出水洞提灌工程位于威宁县中水镇境内,工程所在地距镇政府30km,设计灌溉面积1.25万亩,输配水管道162.1km,其中一期工程于2006年动工兴建,设计烟田灌溉面积11250亩,二期工程于2008年动工兴建,设计烟田灌溉面积1250亩,工程现已完工,灌溉方式为提水管灌,设计提水流量56.7L/s,提水扬程250m,共修建水池2980m3/34个,现工程运行情况良好,灌区建筑物完好率为100%。2、白玉片区白玉片区主要分布于以牛棚为中心的响水白碗窑黑田黑桃坪一带,设计灌溉面积19180亩,片区骨干工程有邓家营水库、响水水库、范家

39、田水库和发路海水库,各工程基本情况简介如下:(1)邓家营水库邓家营水库紧靠响水水库,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5km2,总库容409万m3,兴利库容226.7万m3,设计灌面60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一)型水利工程。水库于1958年动工,1960年建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1.5m。2009年5月由于坝体,溢洪道垮塌等问题,对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该水库运行正常。邓家营水库用500m输水管输水至响水水库,和响水水库一起共用白玉干渠,设计引用流量0.6m3/s。(2)响水水库响水水库位于威宁县西北部78km的牛棚镇响水村,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81km2,总库容100万m3,兴利

40、库容74.8万m3,设计灌面22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一)型水利工程。水库于1976年动工,1977年建成,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8.6m。2009年,由于坝体渗漏,下游坝坡坡较陡等问题,对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该水库运行正常。响水水库和邓家营水库一起共用白玉干渠,引用流量0.6m3/s,白玉干渠总长23.21km,建有渡槽一座,长173m,隧洞2座,总长627m,倒虹管一座,长308m。由于运行多年,干渠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渗漏、垮塌严重,渠道完好率仅为10%。(3)范家田水库范家田水库位于威宁县西北部80km的牛棚镇白碗村境内,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km2,总库

41、容77.0万m3,兴利库容42.3万m3,设计灌溉面积278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于1968年动工,1971年建成,大坝为圬工重力坝,最大坝高12.6m。由于坝体渗漏,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等问题,需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现灌区未建有配套渠道,仅靠土渠进行进行灌溉。(4)发路海水库发路海水库位于威宁县城西北方向72km的牛棚镇水元村境内,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km2,总库容62.0万m3,兴利库容42.0万m3,设计灌溉面积700亩。水库由于坝体渗漏等问题,需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由于当时投资不足,灌区建成配套渠道为土渠,全长3.0km,未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十分严重。2

42、.5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状况威西灌区是威宁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威宁县主要的灌溉区。区内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蔬菜、油菜等。根据对灌区内8963亩实灌面积调查结果(2010年),区内复种指数为1.5,农作物种植种类主要为烤烟、玉米、小麦、油菜、蔬菜及水稻,烤烟平均亩产200kg,小麦平均亩产350kg,玉米平均亩产400kg,蔬菜平均亩产1200kg。农作物烤 烟玉 米小 麦蔬 菜旱地合计水田水田复种油菜实际灌面种植结构(%)5050203015080种植面积(亩)3481.53481.51392.62088.969632000160089

43、63中低产田改造方面,威宁县农业办公室、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紧抓机遇,在2008-2010年的时间段内投入资金过亿元,对灌区内大部分中低产田土进行了石灰改良。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骨干工程在灌区的地位和作用威西灌区是威宁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威宁县主要的灌溉区。灌区涉及的4个乡镇矿产资源贫泛,工业主要以乡企及私人企业为主,但发展缓慢,灌区内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灌区水土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优势,骨干工程不仅对灌区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整个威宁县的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骨干工程在灌区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4、(1) 为灌区提供了充足水源,有效地提高了灌区的抗旱能力,促进了灌区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2) 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得益于水利条件的改善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加快了灌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3) 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优质水源,提高了灌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了区内的人畜饮水问题,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水资源保障。(4) 保障了灌区的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灌区5.991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2.426万亩,成为灌区内农村居民有保障的衣食之源,也成为区域内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对维护灌区的社会稳定作出了

45、不可替代的贡献。3.2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威西灌区现有水源骨干工程为: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3座、提水工程1处。灌区现有灌区现有渠道64.13km/8条,其中主干渠2条,长32.95km,干渠1条,总长5.2km,支渠5条,总长25.98km。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 工程设施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施陈旧老化。渠道放水闸阀损坏,其启闭机启闭方式落后,引水流量不足,自然和人为破坏因素大,使之不能达到其额定出力和装置效率。(2)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渠道未达设计长度要求,许多规划范围内的田土未得到有效灌溉。(3) 渠道量水设施不配套,管理站通讯设备落后,不

46、能对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4) 除赖毛冲水库干渠外,其他未衬砌、未防渗配套渠道较多,部分渠段垮塌严重,已衬砌部分施工质量差,渠道及隧洞、倒虹管等渠系建筑物出现渗漏和垮塌,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低。(5) 乱开荒,乱砍伐,破坏植被,使得坡面水土流失,渠道淤积严重,有的甚至被填平。(6) 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管理方法不当,有的工程几乎无人管理,使得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现象时有发生,机电设备、引水钢管等被盗。(7) 农户对征收水费的认识不够,受益农户不愿交纳水费,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难以进行。(8) 水费征收制度不健全,按亩计费,造成水资源浪费。3.3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灌区骨干工程的要求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要求,水利骨干工程项目要通过对项目区灌排骨干工程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改善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灌排条件,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供水利保障。项目区骨干工程及其控制性建筑物是项目区的骨架,骨架形不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无从做起。该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是,首先是对灌区引水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进行新建配套,在建设好骨干工程的基础上,以建设节水工程和节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