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62738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之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发布-实施-发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0部分: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征求意见稿)DYJ/T 4.10-200X 的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规范性技术文件目 次前 言DYJ/T 4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总标题下,预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技术规范;第3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工程安装规范;第4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检测验收规范;第5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第6部分:接收站点技术规范;第7部分:接收站点安装规范;第8部分:接收站点

2、检测验收规范;第9部分:接收站点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第10部分: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本部分为DYJ/T 4的第10部分。请注意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性技术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立建、梅宝富、朱鸣、李翔、祝晓康、张军奇、田莉、郑洪仁、徐冬梅、黄家英、李森、吴州、李克利、雷宇、管

3、莉、徐全平。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第10部分:电信宽带机顶盒规范1 范围DYJ/T 4的本部分规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机顶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部分适用于电信宽带网络模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系统的机顶盒的设计、制造和检验。本规范是制定产品标准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YJ/T 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

4、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T 242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总则(eqv IEC60068-1:1988)GB/T 242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术语(eqv IEC60068-5-2:1990)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idt IEC60068-2-1:1990)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

5、验B:高温(idt IEC60068-2-2:1974)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eqv IEC60068-2-3:1984)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idt IEC60068-2-27:1987)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idt IEC60068-2-29:1987)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

6、idt IEC60068-2-6:1982)GB/T 2787-1981 信息处理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键盘的字母数字区布局(idt ISO 2530:1975)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idt IEC 60950-1:1999)GB/T 5007.1-2001 信息技术 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24点阵字型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idt IEC60605-7:1978)GB 5199.1-2001 信息技术 汉字编码字符集

7、(基本集) 16点阵字型GB/T 7188-1987 办公机器和数据处理设备 数字应用的键盘布局(idt ISO 3791:1976)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PR 22:1997)GB/T 12281-1990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与其他设备互连配接要求GB/T 14197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GB/T 14081-1993 信息处理用键盘(西文)通用技术条件GB/T 14960-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T 15629.3 信息处理系统 局域网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

8、)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dt ISO 8802-3:1989)GB 16793-1997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I区)汉字24点阵字型 宋体GB/T 17191.2-1997 信息技术 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第2部分:视频(idt ISO/IEC 11172-2:1993)GB/T 17191.3-1997 信息技术 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第3部分:音频(idt ISO/IEC 11172-3:1993)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PR

9、 24:1997)GB 17698-1999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I区)汉字16点阵字型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视频(idt ISO/IEC 13818-2:1996,即ITU-T H.262)GB/T 17975.3-2002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3部分:音频(idt ISO/IEC 13818-3:1998) GB/T 18031-2000 信息技术 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SJ/T 11262-2002 互联网机顶盒通用规范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DY

10、J/T 4.1-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DYJ/T 4.2-200X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电信宽带网络终端接收系统 第2部分:省市县播出平台技术规范ISO/IEC 14496-2:2004 信息技术 音视频对象编码 第2部分:视频ISO/IEC 14496-3:2003 信息技术 音视频对象编码 第3部分:音频ISO/IEC 14496-10:2005 信息技术 音视频对象编码 第10部分:先进视频编码(ITU-T H.26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DYJ/T 4.1-200X和DYJ/T 4.2-200X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

11、、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DYJ/T 4的本部分。GUI: 图形用户界面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LASH: 闪速存储器SDRAM: 同步动态随机储器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4 技术要求4.1 主要设计要求4.1.1 硬件物理模型电信宽带机顶盒应能够通过网络接入模块连接互联网,并接收省市县播出平台下发的中央和地方教学课件,利用机顶盒内部各处理模块对下发数据进行缓冲、媒体数据解析、音视频解码、电视标准制式编码等,最后通过电视显示的方式输出给接收站点用户。机顶盒硬件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机顶盒物理模型4.

12、1.2 软件架构机顶盒软件框架如图2所示。图2 机顶盒软件架构4.1.3 硬件要求产品应具备可靠性、可维修性、软件兼容性、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硬件系统和单元设计应具备扩展性,并具有一定的自检、容错功能。4.1.4 软件要求产品应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并配置嵌入式图形库引擎和嵌入式浏览器作为主要系统软件组成,能够为用户提供网络浏览,视频点播等多项服务。要求软件运行稳定性高,容错能力强。4.2 外观和结构要求4.2.1 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有污迹等。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4.2.2 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安装可抽

13、换部件的接插件应能可靠连接,键盘、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部件的控制应灵活可靠、方便使用。4.3 主要功能要求4.3.1 文字信息处理4.3.1.1 产品应具备拼音输入法或拼形输入法。4.3.1.2 产品应至少支持GB 2312-1980规定的字符集。4.3.1.3 产品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汉字字型,优先采用下述标准汉字字型:a) 1516(GB 5199.1-2001、GB 17698-1999);b) 2424(GB 5007.1-2001,GB 16793-1997)。4.3.2 遥控器或键盘遥控器的设计和制作应符合GB/T 14960-1994、GB/T 18031-2000的规定

14、; 键盘的盘面布局应符合GB/T 2787-1981、GB/T 7188-1987的规定,键盘盘芯的设计和制作应符合GB/T14081-1993的规定。4.3.3 音视频流媒体播放音视频流媒体播放功能如下:a) 应能播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省市县播出平台播出的教学课件;b) 应能在点播过程中实现快进、快退、暂停、停止、选时播放等功能;c) 应能在播放过程中实现静音、声道切换、音量增减等功能;d) 音频解码应符合GB/T 17191.3-1997、GB/T 17975.3-2002 、ISO/IEC 14496-3:2003的规定;e) 视频解码应符合GB/T 17191.2-1997、

15、GB/T 17975.2-2000、ISO/IEC 14496-2、ISO/IEC 14496-10:2005的规定;f) 应支持流媒体格式文件的传输及播放,流媒体协议支持内容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3.4 图文信息浏览产品应支持通用网络接入、网络传输及网络应用等相关网络协议,并能接入图文电视系统网络,实现图文信息浏览。图文信息浏览功能如下:a) 应能够浏览图文电视系统提供的Web方式图文信息;b) 应能够浏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EPG信息;c) 应能够浏览省级辅助教学网站提供的Web方式图文信息。4.4 性能要求4.4.1 局域网接入方式局域网接入方式的性能要求应符合GB/T 1562

16、9.3的规定。4.4.2 其他接入方式 其他接入方式的性能要求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4.3 视频4.4.3.1 视频接口视频接口应符合GB/T 12281-1990的规定。4.4.3.2 视频参数视频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表1 视频参数及要求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1视频输出电平Vp-pv1.00.22水平清晰度(TV)线2503亮度通道带宽MHZ3.5(-20dB)4色度通道带宽MHZfsc50fH(-6dB)5亮度非线性失真%56亮度波形失真Kbp%107亮度信噪比dBPAL: 50(不计权)NTSC:52(不计权)8色度信噪比dBAM:45PM:409亮度与色度信号时延差ns12010微分增益

17、DG%1011微分相位DP()104.4.4 音频4.4.4.1 音频接口音频接口应符合GB/T 14197的规定。4.4.4.2 音频参数音频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音频参数及要求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1音频输出电平V2.0+0.2-0.12音频幅频响应dB3dB(20Hz20kHz)3音频信噪比dB804音频失真加噪声dB-60(1kHZ)5动态范围dB70(1kHZ)6串音(基波)dB7071KHz通道不平衡度dB1.58互调失真dB-509频率误差%0.0210电平非线性dB1(0dB-60dB)4.5 安全4.5.1 接地连续性产品的保护接地措施应符合GB 4943中2.5条的要求

18、,具体接地电阻值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5.2 对地漏电流产品的对地漏电流的允许值应符合GB 4943中5.2的要求,具体数值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5.3 抗电强度产品抗电强度的施加电压值应符合GB 4943中5.3的要求,具体数值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6 电源适应能力采用交流电供电,应能在187V242V,50Hz1Hz条件下正常工作。4.7 电磁兼容性4.7.1 无线电骚扰产品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 9254的规定。在产品标准中应明确规定选用A级或B级所规定的无线电骚扰限值。4.7.2 抗扰度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17618的规定。4.8 环境适应性4.8.1 气候环境适应性见表3。

19、表3 气候环境气候条件适应范围温 度工 作040贮存运输-4055相对湿度工 作20%90%(40)贮存运输20%93%(40)大气压85kPa106kPa4.10.2 机械环境适应性见表4、表5、表6和表7。表4 振动试验项目试验内容适应范围初始和最后振动响应检查频率范围Hz1055扫频速度oct/min1驱动振幅mm0.15定频耐久试验驱动振幅mm0.15持续时间mm100.5扫频耐久试验频率范围Hz105510驱动振幅mm0.15扫频速度oct/min1循环次数2注:表中驱动振幅为峰值。表5 冲击峰值加速度m/s2脉冲持续时间ms冲击波形15011半正弦波 或后峰锯齿波或梯形波 注:产品

20、标准中应规定具体的冲击波形。表6 碰撞峰值加速度m/s2脉冲持续时间ms碰撞次数碰撞波形10061000次半正弦波表7 运输包装件跌落包装件质量 kg跌落高度 mm151000153080030406004.9 可靠性采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衡量产品的可靠水平。本规范规定机顶盒的m1值(MTBF的不可接收值)不低于5000h。5 试验方法5.1 试验环境条件除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电强度试验外,其他试验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 温度:15 35b) 相对湿度:4575c) 大气压:86kPa106kPa5.2 外观结构检查 用目测法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应符合本部分4.2的要求。5.4 产

21、品功能检测5.4.1 试验环境电信宽带机顶盒试验环境框图如图3所示。图3 电信宽带机顶盒试验环境5.4.2 遥控器检查用目测法检查按键排列是否正确。用手检查按键是否灵活,接触是否可靠。5.4.3 视频点播测试通过测试人员实际操作机顶盒方式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如下:a) 播放:遥控器选择播放的标准节目源节目后,应能正常播放视频图像;b) 暂停:正常播放时应能接收暂停指令,并进入暂停响应,使画面停止不动,此时无声音输出,OSD显示暂停;c) 快进:正常播放时应能接收快进指令,并进入快进响应, OSD显示快进;d) 快退:正常播放时应能接收快退指令,并进入快退响应, OSD显示快退;e) 选时:正常播

22、放时应能接收选时指令,并弹出选时菜单,实现选时操作,选时确定后,视频内容从选择时间点向下播放;f) 停止:正常播放时应能接收停止指令,机顶盒停止当前播放,OSD显示停止后,回到机顶盒播放前画面;g) 静音:正常播放时选择静音,机顶盒应响应静音指令,不再输出声音,OSD持续显示静音图标,直到静音指令重新输入,机顶盒应输出声音,不再显示OSD静音图标;h) 音量调整:正常播放时应能响应音量增减指令,音量调整时听觉上应有相应变化,OSD显示相应音量状态条。5.4.4 WEB信息浏览测试机顶盒WEB信息浏览功能测试内容如下:a) 机顶盒可通过遥控器首页按键直接进入图文电视系统门户首页,并在电视设备上正

23、确显示首页信息;b) 机顶盒应可通过遥控器方向键在电视设备上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EPG页面操作,对选中链接应突出显示。输入确定指令后,电视设备显示选中的Web页面,并能正确显示Web图文信息。5.5 产品性能检测5.5.1 网络适应性测试按产品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测试。5.5.2 视频 按SJ/T 11262-2002中5.3.3的规定进行测试。5.5.3 音频按SJ/T 11262-2002中5.3.4的规定进行测试。5.6 安全试验5.6.1 接地连续性试验按GB 4943-2001中规定进行试验。5.6.2 对地漏电流试验按GB 4943-2001中规定进行试验。5.6.3 抗电

24、强度试验抗电强度应按GB 49432001中5.2的规定进行,定型检验和例行检验的电压维持时间是60s,交收检验保持2s,试验期间绝缘不应被击穿。针对抗电强度的交收检验(包括生产线未端),对每个产品只进行一次。5.6.4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按表8中各种组合对受测样品进行试验,每种组合运行检查一遍,受测样品应工作正常。表8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组合条件表组合标称值电压(V)频率(Hz)1220502187493187514242495242515.6.5 电磁兼容性试验无线电骚扰限值测试按GB 9254规定方法进行,试验过程中运行检查程序工作应正常。抗扰度试验时抗扰度限值测试方法按GB/T 17618

25、规定方法进行,试验过程中运行检查程序工作应正常。5.7 环境试验5.7.1 一般要求环境试验方法的总则、名词术语应符合GB/T 2421、GB/T 2422的有关规定。以下各项试验中,统一按5.2中规定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并运行自检程序一遍,工作应正常。当结构一体化产品中装入的某些设备对其实验方法有特殊要求时,产品标准中应予以说明。5.7.2 温度下限试验5.7.2.1 工作温度下限试验应按GB/T 2423.1“试验Ad”进行。严酷程度按表3规定的工作温度下限值,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恢复时间为2h。5.7.2.2 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应按GB/T 2423.1“试验Ab

26、”进行。严酷程度取表3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下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为防止试验中受试样品结霜和凝露,允许将受试样品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后进行试验,必要时还可以在密封套内装吸潮剂。5.7.3 温度上限试验5.7.3.1 工作温度上限试验应按GB/T2423.2“试验Bd”进行。严酷程度取表3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值,加电运行检查程序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恢复时间为2h;5.7.3.2 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应按GB/2423.2“试验Bb”进行。严酷程度取表3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5.7

27、.4 恒定湿热试验5.7.4.1 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应按GB/2423.3“试验Ca”进行。严酷程度取表3规定的工作温度、湿热上限值。试验持续时间为2h。在此期间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工作应正常。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5.7.4.2 贮存运输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应按GB/2423.3“试验Ca”进行。严酷程度取表3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湿热上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h,恢复时间为2h,并进行最后检测。5.7.5 振动试验按GB/2423.10“试验Fc”进行。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受试样品须按表4进行检测。受试样品在不工作状态下,分别对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方向进

28、行振动。5.7.5.1 初始振动响应检查试验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试验过程中记录危险频率,包括机械共振频率、导致故障及影响性能的频率(后者仅在工作条件下产生)。5.7.5.2 定频耐久试验用初始振动响应检查中记录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试验,如果这两种危险频率同时存在,则不得只选取其中一种。在试验规定频率范围内,如无明显共振频率或无影响性能的频率,或危险频率超过四个则不做定频耐久试验,仅做扫频耐久试验。5.7.5.3 扫频耐久试验给定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为一次循环。按循环次数2次进行,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样品不再做扫频耐久试验。5.7.5.4 最后振动响应检查此项试验在

29、不工作条件下进行,对于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样品须做此项试验。对于做扫频耐久试验的样品,可将最后一次扫频试验作为最后振动响应检查。本试验须将记录的共振频率与初始振动响应检查记录的共振频率相比较,若有明显变化,应对受试样品进行修整,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最后检测。5.7.6 冲击试验按GB/T 2423.5“试验Ea”进行。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表5规定值,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分别对三个相互垂直轴线方向进行冲击。试验后进行最后检测。5.7.7 碰撞试验按GB/T 2423.6“试验Eb“进行。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表6规定值,在不工作的条件下分别对三个相互垂直轴线方向进行冲击。试验

30、后进行最后检测。5.8 运输包装跌落试验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GB/T 4857.21992中2.1条的表中条件6规定进行预处理4h。将运输包装件按GB/T 4857.51992的5.6.2条中a的要求和表7的规定值进行跌落,任选四面,每面跌落一次。试验后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外观和结构的检查及检测。5.9 可靠性试验5.9.1 试验条件本部分规定可靠性试验的目的为确定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水平,试验周期内综合应力规定如下:电应力:受样品在输入交流电压标称值187v242v变化范围内工作。一个周期内各种条件工作时间的分配为:电压上限25%

31、,标称值50%,电压下限25%。温度应力:受试样品在一个周期内由正常温度(具体值由产品标准规定)升至表3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值再回到正常温度。温度变化率的平均值为(0.71)/min或根据受试样品的特殊要求选用其他值。在一个周期内保持在上限和正常温度的持续时间之比应为1:1左右。 一个周期称为一次循环,在总试验期间内循环次数不应小于三次。每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0.2m0,电应力和温度应力应同时施加。5.9.2 试验方案可靠性试验按GB/T 5080.7-1986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的试验方案由产品标准具体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运行检查程序,故障的判据和计入方法按附录A的规

32、定,并只统计关联故障数。5.9.3 试验时间试验时间应持续到总试验时间及总故障数均能按选定的试验方案作出接收或拒收判决时截止。多台受试样品试验时,每台受试样品的试验时间不得少于所有受试样品的平均试验时间的一半。6 检验规则6.1 总则产品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本部分和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符合各项规定的要求。6.2 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三类:a) 定型检验;b) 交收检验;c) 例行检验。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表9进行。表9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定型检验交收检验例行检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和结构4.25.2功能4.35.4性能4.45.5安全-4.55.6接地连续

33、性-4.5.15.6.1对地漏电流4.5.25.6.2抗电强度4.5.35.6.3电源适应能力-4.65.6.4电磁兼容性-4.75.6.5温度下限-4.8.15.7.2温度上限-4.8.15.7.3恒定湿热-4.8.15.7.4振动-4.8.25.7.5冲击-4.8.25.7.6碰撞-4.8.25.7.7运输包装件跌落-4.8.25.8可靠性-4.95.9 注:“”表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表示不进行检验的项目。6.3 定型检验6.3.1 产品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均应进行定型检验。6.3.2 定型检验由产品承制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6.3.3

34、定型检验中可靠性鉴定的受试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样品数量为2台。6.3.4 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试验故障判据和计算方法见附录A。其他项目均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中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停止试验。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排除故障,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若在以后的试验中再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在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排除故障,应重新进行定型检验。6.3.5 检验后应提交定型检验报告。6.4 交收检验6.4.1 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逐批全数交收检验。检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可重新进行检验。若再一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该产品判为不合格

35、品。对于不合格品,应修复成合格品后才能交付。6.4.2 交收检验由产品承制方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6.5 例行检验6.5.1 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每批均应进行例行检验;连续生产的产品,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当主要设计、工艺及关键元器件、原材料改变时,应进行例行检验。6.5.2 例行检验由产品承制方质量检验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根据订货方的要求,产品承制方应提供近期例行检验报告。例行检验的样品应在交收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可靠性验收项目的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试验样品数为2台。6.5.3 例行检验中,检验项目的可靠性试

36、验故障判据和计算方法见附录D。其他项目的故障处理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中出现故障或任一项通不过时,应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经修复之后,再顺序做以下各项检验,如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查明故障原因后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再经修复后,应重新进行例行检验。在重新进行例行检验中,又出现某一项通不过时,则判该产品通不过例行检验。例行检验中经环境试验的样机,应印有标记,不准作为正品出厂。6.5.4 检验后应提交例行检验报告。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包装标志包装箱外应注明产品型号、数量、质量、商标、制造单位名称、产品标准编号。包装箱外应印刷或贴有“易碎物品”、“向上”、“怕雨”、“堆码层数”

37、或“堆码重量极限”等储运标志。储运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0的规定。7.2 包装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检验合格证、备件、附件及有关的随机文件。7.3 运输包装后的产品应能用任何交通工具进行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雨雪或液体直接淋袭和机械损伤。7.4 贮存产品贮存时应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产品的仓库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为30%85%。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和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并且应无强烈的机械震动、冲击和强磁场作用。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15cm,距离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入口至少50cm。若在制造单位存放超过六个月

38、,则应在出厂前重新进行交收检验。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故障判据 A.1 故障定义和解释按GB5271.14-1985规定的定义,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均视为故障:a) 受试样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出现一个或几个性能参数超过规定要求;b) 受试样品在规定的应力范围内工作,由于机械零件、结构件的损坏或失灵,或出现了元器件的失效,而使受试样品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A.2 故障分类A.2.1 关联性故障关联性故障是受试样品预期会出现的故障,通常都是由产品本身条件引起的。它是在解释试验结果和计算可靠性特征值时必须计入的故障。A.2.2 非关联性故障非关联性故障是受试样品出现非预期的故障,这类故障不是由产品本身

39、条件引起的,而是试验要求之外引起的,非关联性故障在解释试验结果和计算可靠性特征值时不计入。但应在试验中做记录,以便于分析与判断时参考。A.3 关联性故障判据以下故障为关联性故障:a) 必须更换元器件、零部件、外围设备等才能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b) 必须修理、调整接插件、电缆、插头和消除短路及接触不良,才能恢复正常运行;c) 不是由同一因素引起的,而同时发生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故障,应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联性故障。若由同一因素引起,则不论出现几次故障,均记为一次关联性故障;d) 由于受试样品本身原因,试验中出现危及测试、维护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或造成受试样品设备严重损坏的故障。一旦出现,应立即拒

40、收或判定不合格。A.4 非关联性故障判据以下故障为非关联性故障:a) 因试验条件变化超出规定范围(电网波动太大、温度波动太大、严重电磁干扰和机械冲击、振动等)所引起的故障;b) 因人为操作失误而使样机出现故障;c) 由于误判而更换元器件、零部件,或在检修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故障;d) 根据产品有关技术规定,允许调整的部位(零部件、元器件等)未调整好而引起的故障;e) 被确定是软件程序差错而造成的故障;f) 若出现不正常情况,不需修理,停机0.5h后能自动恢复正常运行,每发生累积三次此类事件, 则记为一次非关联性故障;g) 有寿命指标要求的部件,在寿命期以外出现的故障。A.5 判定承担试验检测的单位,根据失效分析和产品标准及相关标准可以做出关联性故障或非关联性故障的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