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9199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传质与通气,引言 大多数发酵微生物是好气型的。 葡萄糖的氧化可表示为: C6H12O6 + 6O26H2O + 6CO2 + ATP 由于氧是难溶气体,一次供氧,难以满足菌体用于碳源完全呼吸所需的氧,所以需要不断通气。 通气和搅拌是工业发酵过程的重要内容。,11 传质与通气11-1 微生物的需氧和溶解氧控制一、细胞对氧的需求1、氧是细胞的成分。2、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于基质中的氧。3、不同M有不同的氧需求。,二、呼吸强度(比耗氧速率)和耗氧速率(摄氧率) 是两种表示微生物吸氧量的方法。1、呼吸强度(QO2):单位重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mg分子氧/g干菌体h) 体现微生物的相对

2、需氧量。,2、耗氧速率():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吸氧量。(mg分子氧/Lh) QO2X 对一定微生物来说,细胞浓度直接影响培养液的吸氧量。,三、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1.碳源种类 碳源种类不同,利用速度不同。 C6H12O6+6O26H2O+6CO22.碳源浓度 与碳源浓度是否成为限制性有关。,3.培养条件(pH、T) pH、T 影响生长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4.(有害)代谢产物 抑制细胞呼吸作用。5.培养时期的影响 不同时期微生物生命活动能力不同。注意:溶解氧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物生成的影响可能不同。,四、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Cc 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最低要求临界氧浓度Cc。 当不

3、存在限制性基质时,耗氧速率因基质中氧浓度不同而异。若CCc,细胞比耗氧速率保持恒定;若CCc,细胞比耗氧速率会下降,并随C下降而下降。 常见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见下表。,五、溶解氧控制的意义 研究溶解氧控制的意义在于:1.满足生产需要;2.节能、降耗;,1.供氧:气体主流气膜气液界面液膜液体主流。,2.耗氧:液体主流细胞周围液膜菌丝体丛细胞膜细胞。,氧的传递途径,11-2 传质理论一、氧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两个过程,八种阻力,按不同情况,阻力重要性不同。(一)氧在发酵过程中的传递途径,(二)传质阻力1.气膜阻力1/k1:气体主流与气液界面间的阻力,与空气情况有关。2.气液界面阻力1/k2:氧穿过

4、气液界面的阻力,与空气情况和氧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有关。3.液膜阻力1/k3:气液界面到液体主流间的阻力,与发酵液成分和浓度有关。4.液流阻力1/k4:液体流动对氧传递的阻力,与流动程度和流动形式有关。,2.耗氧方面(1)液膜阻力1/k5:与发酵液浓度、成分和细胞特性等有关。(2)扩散阻力1/k6: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有关。(3)胞膜阻力1/k7:与微生物生理特性有关,取决于细胞运载方式和能力。(4)反应阻力1/k8:氧分子与细胞内呼吸酶系反应时的阻力,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有关。,总结分析 在供氧方面,液膜阻力(1/k3)比较显著; 在耗氧方面,细胞膜阻力(1/k6)比较显著; 只要发酵条件合

5、适,微生物耗氧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氧的溶解问题是影响微生物利用氧效率高低的最大因素。,二、气体溶解过程的双膜理论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有效膜,溶质(氧)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氧)浓度均匀。过程:氧 由气相气液界面液相,气膜,液膜,p,pi,p-pi,Ci-CL,气膜,液膜,气液界面,Ci,CL,氧溶解必需穿过两层膜: 气体主流气液界面,氧分压差(p-pi); 气液界面液体主流,氧浓度差(Ci-CL); 与推动力分压差和浓度差相对应的阻力分别是气膜阻力(1/kG)和液膜阻力(1/

6、kL)。,单位接触面氧的传递速率NA为:,NA :氧的传递速率(Kg分子O2/M2h)p,pi:气相和气液界面处氧分压(atm)Ci,CL:气液界面和液相中氧浓度(Kg分子O2/M3)kG:气膜传质系数(Kg分子O2/M2hatm)kL:液膜传质系数(M/h),氧分压pi和氧浓度Ci难测定,改用总传质系数KG或KL和总推动力。 则,在稳定传递状态时,,*:与液相氧浓度CL平衡的氧分压;C*:气相中氧分压P达平衡时的氧浓度;KG:以氧分压差为推动力总传质系数;KL:以氧浓度差为推动力总传质系数;,其中,kG或kL与KG或KL的关系,可根据亨利定律来求得,即:,根据式(51)有:,同样可以证明:,

7、由式(5-4)和(5-5),有如下讨论:(1)易溶气体,H很小,则KGkG 。为气膜控制过程。(2)难溶气体。H很大,则KLkL 。为液膜控制过程。(3)氧为难溶气体,为液膜阻力(传质系数)控制,所以下面介绍氧传质方程。,三、氧传质方程式 采用体积溶氧系数或体积传质系数:KLa(或KGa),据此氧传质(溶氧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发酵体系中,若供氧与好氧达到平衡,则有:,实际发酵体系中,这种平衡是暂时的。即体系中氧浓度是动态变化的,可表示:,KLa值高,表明罐的通气状况好(?) ,反之则差。,11-3 影响氧供给的因素 根据气液传质速率方程式:,可知:凡影响推动力(C*CL)或(pp* )、比表

8、面积a和传质系数KL的因素,都会影响氧传递速率。,一、影响推动力的因素1.温度 氧是气体,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常压、4-33内,纯水中氧的浓度CW*为:,2.电解质 盐析作用可降低氧的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有如下关系式:,:氧在水的溶解度;mol/M3 :氧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 mol/M3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kmol/M3K :Sechenov常数;,存在几种电解质时,有:,3.非电解质 在非电解质溶氧中,氧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降低,其规律类似于电解质溶液:,:氧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 :非电解质中溶质的浓度或有机物浓度;,4.氧分压(1)增加罐压 提高罐压可提

9、高氧分压。(2)提高空气中氧的含量(富氧通气) a. 深冷分离 b. 吸附分离 c. 膜分离(3)提高H/D,二、影响KLa的因素 KLa是a与KL合并作为一个参数,实际中影响该参数的因素有:(一) 操作条件1.搅拌A.搅拌的作用:(1)打碎,防合并,增大气液接触面积;(2)产生涡流,螺旋,延长停留时间;(3)产生湍流,减厚度,降阻力;(4)均匀混合,利吸收和积累;主要形式有:,B.搅拌器(1)型式:旋桨式,轴向推动;涡轮式,径向推动,形成上下两个翻动;后者常被采用。多组时,上常为平桨式,下常为涡轮式;(2)转速n和直径d:影响溶氧水平和混合程度。PH搅Q搅n3d5,搅拌循环量Q搅nd3,H搅

10、n2d2;增加n对提高溶氧有利,增加d对均匀混合有利。,(3)间距(相对位置):太大,产生搅拌死角;太小,相互干扰;因流体力学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牛顿型:d=(3-4)D,非牛顿型:d 2D;(4)位置(距罐底的距离):h太大,最底部液体难提升,造成局部缺氧。太小,造成功率损失。一般为:(0.8-1)d。(5)组数:确定与H/D有关,综合考虑溶氧和功率消耗等因素。,2.通气的影响,对特定发酵罐,、是定值。随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影响、的因素可以影响KLa值,与罐的形状、结构有关,随罐径增加而降低。,通气表观线速度,(二)液体性质的影响(1)液体密度:(2)粘度:(3)表面张力:(4)

11、扩散系数DL: 综上所述,影响可归纳为:,(三)其它因素的影响(1)表面活性剂:定向排列;(2)离子强度:KLa比水大(见图1);(3)细胞浓度:非牛顿型增加(见图2);,溶质浓度(g/L),X,图1,图2,11-4 溶氧系数的测定,化学方法:亚硫酸盐氧化法,极谱法,电极法,取样,排气,一、亚硫酸盐氧化法1、作用原理: 利用SO32-在Cu2+或Mg2+催化下,能迅速被O2氧化为SO42-的特性来间接得到氧浓度的方法。其反应式:,A.氧化的特点:(1)反应恒定;(2)消耗溶解;,B.主要过程:(1)将配制好的Na2SO3和Cu2+离子置于发酵罐或三角瓶中;(2)通气、搅拌或摇瓶,2SO32-O

12、22SO42-。(3)某时刻,取样,+过量I2液。 2SO32-I22SO42-; 用标准Na2S2O3反滴定。记录体积数V1。 (2S2O32-I22S4O62-),(4)间隔t后,重复测定,记录体积数V2。,两次测定,消耗的Na2S2O3体积差V=V2-V1,按一定关系体现为这段时间溶入的O2的量。 即有:,由此可得氧的平均溶解速率N :,则溶氧系数Kd:,因为:溶液中氧浓度为零(一溶入即被消耗)。所以: p*=0,此法特点:(1)氧溶解速率与氧浓度无关,反应速度快,简单;(2)只能测定反应器中Na2SO3溶液的溶氧系数,不能真是反映发酵液状况;,二、极谱法,(一)取样极谱法 取出样品置入

13、极谱仪中,记下对应时刻的氧浓度CL。以CL对t作图,得如图所示的曲线。,时间(min),CL,C*,从图可以看出,曲线的斜率:,(此时只有耗氧,而无氧溶解),再根据体系处于平衡时来计算KLa:,取样极谱法的特点:(1)简单,快速;(2)在罐外测定,不是发酵状况,因而也存在一定误差;,(二)排气极谱法 也是一种非发酵状态下的测定方法。其方法是:(1)充氮气,赶出其中的氧;(2)通气和搅拌,测定溶氧浓度值。作图可得到下图:,时间t,CL,C*,在这种状态下有:,即:,积分后可得:,时间,斜率-KLa,此法特点: 省时,又能用于测定在非发酵状态下发酵设备的通气效率。工业测定需用大量的氮气,且难以代表

14、整个发酵液的特征。,三、复膜电极法 过程:发酵过程停止通气片刻,溶解氧因被生产菌利用而浓度降低。人为地制造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溶氧和耗氧速率不平衡),来求KLa。,不稳定状态时,发酵液中某时间间隔的溶氧量为:,CL,t,C1,C2,C,t1,t2,t3,A,B,其测定步骤为:停止对发酵罐供气,此时由于菌体的呼吸作用而使溶氧浓度直线下降。图中的直线AB的斜率即为所测的菌体呼吸率。该过程可用下式表达:,在B点重新开始供气使溶氧浓度开始增加,直至达到浓度为C。在这段时间中所观察到的溶氧浓度的增值BC,即为氧传递至溶液和被菌体呼吸后的差值,该过程可用下式表达:,经过几次同样的操作,得到几组不同的dC/d

15、t, 值,CL值。再以CL对 作图,得直线,其斜率为(1/KLa),外推得C*。,四、氧平衡法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直接测定传递至溶液中氧的量。此方法涉及到下列一些参数的测定:(1)发酵罐中发酵液体积的测定,L(V );(2)进口和出口的空气体积流量的测定L/min (Qi和Q0);(3)发酵器进出口的气体温度,K(Ti和T0);(4)发酵器进出口氧的分压(pi和p0)。 然后,氧传递速率可由下式决定:,全部发酵中,单位时间的溶氧量是进出口气体中含氧量之差,即:,:进出口压力平均值,P气体的平均总压力,发酵罐平均高度处的压力。,参考书目(1)生物工艺学(上、下)俞俊棠,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

16、2.5(2)生化生产工艺学梅乐和等,科学出版社,1999.8,THE END,2008-4-22,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系,第九章 发酵产物的提取及精制概论,发酵产物的提取及精制概述发酵醪的预处理,2008-4-22,一、下游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1.产品分离纯化是最终获得商业产品的环节。 2.投资费用高(抗生素、乙醇、柠檬酸占60%)。 3.分离纯化技术落后会阻碍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2008-4-22,几种产品在发酵液中的浓度 产品 典型浓度(g/L) 抗生素 25 氨基酸 100 酒精 100 有机酸 100 酶 20 蛋白质 10,2008-4-22,二、下游加工技术的特点 1. 发酵

17、液的复杂性造成分离上的困难性。 2. 欲提取的产物通常浓度低且很不稳定。 3. 多为分批操作,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要求下游加工有一定弹性。,2008-4-22,1 概述一、发酵产物的分类 从工业发酵范畴来看,从发酵液中获得的发酵产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1、菌体:2、酶:3、代谢产物,2008-4-22,二、发酵产物提炼的步骤和方法影响提炼方法的因素1.产物类型不同,提取、精制的方法不同。 如:分离菌体胞内酶与代谢产物的方法明显不同;2.产物类型相同,但结构不同,提取精制方法不同。3.产物酸碱性、水溶性等不同,方法不同。,2008-4-22,如何着手对一种未知的发酵产品进行提取。(1)产品的类型,

18、性质的研究。可大致确定它是属于哪一类型;可了解它是一种成分还是几种成分的混合物。(2)稳定性研究。确定在哪一种条件下进行提取和精制不受破坏,即确定提取条件。,2008-4-22,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浓缩纯化,三个步骤:(1)预处理:改变发酵液物理性质。(2)提取:分离出目的物及其性质相似物。(3)精制:除去相似物,精炼目的。(4)后加工:使用要求决定。,2008-4-22,(1)常用提取方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膜分离法凝胶层离法沉淀法吸附法溶媒萃取法(2)常用精制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外,还含浓缩、结晶、干燥、蒸馏等。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醪特性、菌种、产物性质。,2008-4-22,三提取精制过程中

19、要注意的问题:防变性和降解;防辅基流失;防醪中所需产物被分解或挥发;,2008-4-22,2发酵醪的预处理一、发酵醪的一般特征(1)水量大;(2)产物浓度低;(3)悬浮物以胶体状物(菌体,蛋白)为主;不利:a 不利于过滤。b 增加了提取精制等后工序的提取难度。,2008-4-22,(4)含有无机盐类、非蛋白质大分子杂质及其降解产物等。 (5)存在少量发酵副产物。(6)含其它有机杂质。,2008-4-22,二、醪预处理要求(1)菌体的分离 过滤或离心。 要求:控制周期;过滤时间。(2)固性物的去除 通过过滤处理,将固形杂质去除。,2008-4-22,(3)蛋白质的去除: 等电、变性凝固等(4)重

20、金属离子的除去: (5)其它有机杂质的去除:(6)改变醪的性质:(7)调节适当温度:,2008-4-22,三菌体的分离:(一)菌体与发酵醪的分离方法1.细菌和酵母,采用高速离心。(1)细菌(2)酵母:2.霉菌和放线菌,采用过滤,2008-4-22,(二)离心分离 原理:根据发酵液中的物质比重不同,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1)沉降式:管式蝶式离心机 (2)过滤式:多种形式分批、自动间隙或连续式,2008-4-22,1)碟式高速离心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 倒锥形多孔碟片金属转鼓。工作原理: 中心进料,因固液比重不同,在碟片空间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把醪分成固液两相。,

21、2008-4-22,2008-4-22,2)管式高速离心机工作原理: 下部进料,经档板分散于转筒底部,受离心力作用而上旋,轻液位于筒的中央螺旋向上移动,菌体则靠近筒壁,经分离盘时,轻液沿轻液孔进入集液槽。菌体位于转筒壁,停机的时候取出。,2008-4-22,管式分离机主要分为澄清型和分离型两种。澄清型: 难分离悬浮液的液固分离。分离型: 难分离的乳浊液(液液二相分离、液液固三相分离)。,2008-4-22,2008-4-22,(三)过滤1)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胶体物存在情况):(1)培养基组成及利用程度。(2)发酵终点的判定是否正确。(3)菌种。,2008-4-22,2)提高过滤设备处理能力的

22、途径:(1)扩大设备尺寸,增加过滤面积。 增大设备规模(2)提高过滤速度(强化设备处理能力),2008-4-22,提高过滤设备处理能力途径,提高过滤速度,物化方法,工艺措施,结构措施,悬浮液制备过程中,悬浮液制备后,造成大颗粒固形物,固形物颗粒凝固,减少固定膜厚度,添加助滤剂,保持适当的滤饼厚度,采取最大的允许过滤压力,控制适当的悬浮液浓度,固形物颗粒分级过滤,反向过滤,动态过滤,挤动过滤,电场与磁性过滤,自动化,扩大设备尺寸,增加过滤面积,2008-4-22,3)改善滤饼结构的物理化学方法具体措施:在制备悬浮液过程中或之后,造成大颗粒,2008-4-22,(1)酸化凝结法: 胶体体系的稳定性

23、与其带电荷有关。在某pH下,净电荷为0,溶解度最小(pH=pI)。 常用酸试剂:草酸、盐酸、硫酸及磷酸。 Fe2+金霉素+草酸草酸铁金霉素; Ca2+草酸草酸钙;,2008-4-22,(2)热处理法:热凝固法 加热使蛋白质凝固, 不适宜用于热敏感的发酵产品的生产中。,2008-4-22,(3)添加絮凝剂 胶体粒子间电荷相同而互斥而不聚沉。 利用絮凝剂(分子活性基团多,多点结合、长链线性结构、高电荷密度)特点而使胶体粒子沉淀。 常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含40000个PAM单体。,2008-4-22,(4)添加助滤剂: 能形成一层不可压缩的滤层,截留了悬浮杂质,隔离了细小、易压缩杂质与过滤

24、介质接触,以形成疏松滤饼。,2008-4-22,注意: a方法:预涂层,或醪中直接加入,或两法兼用。 b助滤剂种类、用量要恰当,是取得良好过滤效果的关键。,2008-4-22,(5)添加反应剂 添加能相互反应、或能和某些溶解盐类反应生成不溶解的沉淀的物质。 3CaCl2+2Na3PO4Ca3(PO4)2+6NaCl 关键在选择合适的反应剂,2008-4-22,(6)添加酶制剂 当醪中有不溶解的多糖存在时,加入能使其转化为单糖的酶制剂,改善粘度,对提高过滤速滤有帮助。,2008-4-22,4)工艺措施A 保持适当的滤饼厚度B 采取最大的允许过滤压力C 控制适当的悬浮物的浓度D 固形颗粒分级过滤,

25、2008-4-22,5)结构措施A 反向过滤B 动态过滤(过滤速度高,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粒子连续地被除去,不能形成较厚滤饼层)。C 电场、磁场过滤。(两性物质)D 自动过滤,2008-4-22,6)过滤介质: 过滤单元上使用的过滤介质种类很多,按材料大致可分几个方面:(1)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滤布 帆布 绸绢 涤纶 尼龙布 玻璃纤维 选择时主要注意:不同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同纹路:平纹、链纹,2008-4-22,(2)天然毛毡和合成滤毡 三维均匀纤维团,无粘结剂。用途广,能使涂层和滤饼的形成迅速均匀。(3)微孔纤维薄膜和金属薄膜:A:主要是醋酸纤维素,聚碳酸脂类;B:惰性金属合金为主;,200

26、8-4-22,(4)多孔陶瓷,金属陶瓷与烧结树脂再生能力好。(5)连孔型泡沫塑料与泡沫金属三维空间网状,空隙占97%。,2008-4-22,7)过滤设备,压力,重力,真空,离心,过滤设备,2008-4-22,四、不过滤提取 避免过滤过程的损失,常采用不过滤提取方法。 其主要优点有:工艺简单、强度小、卫生、占地少。,2008-4-22,五、细胞破碎由于有许多生化物质存在于细胞内部,必须在纯化以前将细胞破碎,使胞内物质释放到液相中,然后方可进行提取,2008-4-22,细胞结构细胞壁:,G+:G:,2008-4-22,细胞膜:细胞内:,2008-4-22,细胞破碎的方法:机械破碎:高压匀浆法珠磨破

27、碎法撞击法超声波法:利用频率高、波长短的超声波进行细胞破碎,效率更高,2008-4-22,化学和生化法碱处理: 加入细胞悬浮液中后和细胞壁进行了多种反应,包括使磷脂皂化 反应激烈,不具选择性,便宜化学试剂处理: 表面活性剂增溶,将体积为细胞体积2倍的某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到细胞中去,细胞破碎,离心分离除去细胞碎片,再用吸附柱或萃取剂分离制得产品。,2008-4-22,酶法:破坏细胞膜系统: 特点迅速破坏细胞壁 条件温和 具有选择性,不破坏细胞内的其它物质 酶的消耗限制了在大规模生产中的使用脂溶: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细胞壁脂质层吸收后,导致胞壁膨胀裂开,释放出细胞质中的物质。,2008-4-22,物理法渗透冲击:细胞膜系统强度较差,易受渗透压冲击而破碎将一定体积的细胞液加到2倍体积的水中,细胞中溶质浓度高,水不断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破裂。冻结融化法(亦称冻融法)其它破碎方法,2008-4-22,目标产物的选择性释放:存在位置不同 释放速率不同 处理方法不同: 定点破碎 选择溶解,2008-4-22,柠檬酸提纯工艺,2008-4-22,参考书:新型实用过滤技术丁启圣 等,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1,2008-4-22,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系,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