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7144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瘫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面 瘫,2,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一、概述,何谓面瘫?,口歪,吊线风,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发病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4,“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二、现代医学的认识,5,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了,寒冷刺激,病毒感染,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营养缺乏,甚至神经变性,非化脓性炎,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6,面神经的分布,面神经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味觉)纤维和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

2、蕾,司味觉;副交感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司其分泌。,7,面神经解剖结构,面神经:是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岩大神经(分布至泪腺及鼻粘膜腺) (2)支配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鼓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含有副交感和味觉纤维)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8,躯体运动纤维占面神经纤维的大部分,起自脑桥的面神经核。面神经自延髓脑桥之间的沟外侧部出脑,9,10,出脑,与前庭蜗神经同行,经内耳门

3、进入内耳道、自内耳道底穿骨壁进入颞骨的面神经管内。呈弓型向下出茎乳孔。,11,12,13,从茎乳孔内出来,入腮腺,分支交织成丛,由丛发出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肌(表情肌支)。,14,15,面瘫临床表现,症 状发病突然,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一侧口角漏水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伴流泪、流涎,16,体征,患侧出现:,1、额纹变浅消失,2、眼裂变大,眼睛闭合不良,露睛流泪,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4、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5、蹙额 、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17,18,19,20,21,22,23,24,25,26,急

4、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发病7天内,发病后715天,发病15天以后,面瘫临床分期,27,面瘫诊断要点,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28,面神经核上瘫 (中枢性面瘫),是指损伤发生在面神经核以上节段,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一侧皮质核束或其起始区锥体细胞受损,可产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皱眉正常,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低垂、嘴歪向病灶侧、流口水、不能做鼓颊、露齿和吹哨等动作,此即为面神经核上瘫。这种情况多数还有对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

5、侧睑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29,面神经核下瘫(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面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损伤同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眼不能闭、 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舌下神经核下瘫的特点是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30,31,中枢性面瘫特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核上性损伤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额纹不消失,3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核下性损伤 同侧上下面肌瘫,口眼歪斜,额纹消失,周围性面瘫特点,33,瘫痪肌肉挛缩,口角牵向患侧,患侧面肌痉挛,病程迁延日久,挛

6、缩,面肌联带运动,倒错,面痉,联带,面瘫诊断要点,34,面瘫,风热之邪,风寒之邪,络脉空虚,气血痹阻,肌肉纵缓不收,经筋失于濡养,面瘫病因病机,35,面瘫辨证要点,辨证分型,36,风寒型,风热型,正虚型,兼有风寒表证多有面部受凉史,兼有风热表证 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面色淡白,神疲头晕等症,发病初期,面瘫辨证要点,37,目上纲,目下纲,足太阳经筋,足阳明经筋,手太阳经筋,足阳明经筋,手阳明经筋,眼 部,口颊部,面瘫辨经筋病变,面部经筋,38,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口眼歪斜眼闭不全额纹消失舌红苔黄脉浮数。,面瘫的辨证,口眼歪斜眼闭不全额纹消失疲倦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

7、虚无力。,风寒型,风热型,正虚型,39,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主穴: 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阳白、四白、太阳、迎香、 地仓、颊车、牵正、颧髎、 翳风、合谷。,基本治疗,40,41,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抬眉困难加攒竹、鱼腰;眼睑闭合不全:睛明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42,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经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经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43,针刺方法:阳白透刺鱼腰、攒竹、丝竹空;地仓透刺颊车或透牵正;迎香透刺上迎香或

8、四白;颊车、牵正透刺太阳或迎香;四白、太阳、牵正直刺;颧髎、翳风、合谷直刺。,44,操作方法,面部宜浅刺、透刺、轻刺激、平补平泻,补法,可配合灸法(温针灸),早期,其他部位腧穴可用泻法,可加灸法,恢复期,45,其它治疗,电针,温针,拔罐,皮肤针,敷贴,穴注,适用于各型各期,适用于风寒型及气血不足型。,适用于风寒型和气血不足型,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适用于恢复期及病程较长者。,适用于恢复期期。,46,皮肤针法:,轻叩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牵正。局部微红为度。后期可使轻微出血,再用小火罐吸拔58分钟,至局部微紫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型各期。,47,温针灸法: 适用

9、于风寒型及正虚型。取颧髎、下关、曲池、三里、外关、合谷等穴,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48,拔罐疗法: 适用于风寒型和正虚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闪罐。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伤。,49,穴位注射: 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下关、迎香、翳风及曲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2或加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取23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型各期。,50,敷贴疗法: 取患侧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下关、阳白等穴。将马钱子锉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3

10、5日更换1次;或白附子研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51,电针疗法: 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1020min,通电15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52,附:治疗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面瘫安全有效,2、本病初起时针刺量不宜过强,3、避免风吹受寒,可戴口罩、眼罩防护,4、因眼睑闭合不全,应注意防止眼部感染, 每日可点滴眼药水,5、如3个月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53,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针

11、灸作用的机制:,54,表情肌康复训练,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55,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

12、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56,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57,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58,【思考题】,1什么叫( 面 瘫 )“ 倒 错 ” 现 象 ? 2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如何鉴别。 3简述面瘫的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59,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外关内关尺泽曲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