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2361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瘫的针灸治疗与护理.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联系方式,1、电话:2、QQ号:604556440,面瘫的针灸治疗及护理,江油中医院康复科唐跃富,面瘫的分类,1、中枢性面瘫(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及颅内占位性病变);2、周围性面瘫(多见于病毒感染和头面部吹风受凉,及其它寒冷刺激)。,面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观察患者面部的表情特征2、观察患者的语言表达3、询问病史4、触按患者患侧耳后有无压痛5、必要的辅检,中枢性面瘫症状仅限于颜面下部,而皱额蹙眉正常,同时可有脑血管病征象。,周围性面瘫,概念(又称为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祖国医学认为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周

2、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一侧口眼歪斜,眼睑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鼓腮露齿。可有口角下垂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双侧面瘫时,面部表情呆板,或无表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特点,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1、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脉痹阻,气血失调,经筋失养,筋肌缓纵不收而发病。,2、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多与病毒

3、感染和寒冷刺激有关。亦既由于面神经炎症致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肌群功能失调而发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从脑桥面神经核发出直至面肌的周围神经通路,任何部位受损均可引起面神经麻痹。比如,因寒冷刺激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1、本病的形成以风、痰、瘀为表,以虚为本,按照疾病的分期,辨证施治,分别采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等基本大法。2、现代医学则以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神经为主。,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原则,主症,1、本病常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

4、健侧,患侧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腮、露齿。,2、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听觉过敏,患侧舌头的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或者病程迁延日久,失治误治,或可出现患侧肌肉挛缩,嘴角歪向健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面瘫的治疗方法,(1)电针、中频、熏蒸、艾灸、按摩(2)刺络拔罐法(3)皮肤针法(4)穴位贴敷法,治疗及疗效总结,从1999年1月2012年1月,通过对849例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的总结分析,总有效率为98.94%。,一、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中,男性528例,女性321例;左侧416例,右侧43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者86岁。2145岁503例,占59.25%,215岁103例,1

5、620岁198例,4655岁21例,56岁以上24例。,二、治疗方法 1、取穴原则: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并随症加减。1.1主穴:足阳明胃经取颊车、地仓、下关、四白、足三里;手阳明大肠经取迎香、合谷。,1.2配穴:足少阳胆经取风池、完骨、阳白、听会、光明;手少阳三焦经取翳风、丝竹空;手太阳小肠经取颧髎;足太阳膀胱经取攒竹、睛明;手厥阴心包经取间使;督脉取人中、大椎;任脉取承浆;经外奇穴取太阳、牵正。,1.3以上穴位轮换选取,每次48穴。如皱额蹙眉不能者,针攒竹、睛明、阳白;不能鼓腮露齿者,针颊车、地仓、下关、迎香、人中。,2、治疗方法 2.1急性期和体质较

6、好者:以针刺为主,通电1520分钟,以患侧面肌出现轻度收缩为度。每日针治一次。,2.2久病体虚者:按摩、拔罐或隔姜灸颊车、足三里为主,患侧健侧同时轻刺,以健侧为主,留针30分钟。或用维生素B1 100mg或维生素B12 0.1mg穴位注射翳风、牵正,每穴0.51ml,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3、治疗时机和疗程:急性期每天针治1次,7-10天为一疗程;若已好转,可隔日一次。疗程间一般休息2天。,三、疗效观察1、评定标准1.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者;1.2显效:主要症状有显著好转;1.3进步:部分症状有轻微好转;1.4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变。,2、治疗效果:以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49

7、例,重点观察患者皱额、蹙眉、鼓腮、露齿和眼睑闭合情况。经过治疗,其中治愈505例,占59.48%,显效263例,占30.98%;进步72例,占8.48%。有效者840例,占98.94%,无效9例,占1.06%。,四、疗效分析 1、病程与疗效的关系:从治愈505例中,病程在15天以内者治愈409例,占80.99%,病程在16-30天,治愈43例,占8.51%;2-3月,治愈26例,占5.15%;4-6月,治愈18例,占3.56%;7-12月以上,治愈9例,占1.78%。,病程在半年以内的患者,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病程越长效果越差。无效9例,病程2-3年。,2、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治疗在20次

8、以上者,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849例中,有60例坚持治疗在100次以上,其中41例治愈,19例取得显著疗效。,本病初起针刺不宜过强,笔者以针取颊车、地仓、下关、四白、合谷、足三里、风池、翳风、太冲为主,配合按摩、拔罐等方法治疗外,瞩患者治疗期间避免吹风受寒,注意热敷,并加强面肌的功能锻炼,如皱额、蹙眉、鼓腮、吹气,有助于提高疗效。,操作:早期浅刺、轻刺激、泻法,风寒可加灸,风热用刺血法;中后期补法,电针、灸法、拔罐(温 针灸或隔蒜灸);顽固性用滞针法、放血疗法,讨论,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2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

9、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3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临床中医护理,1、心理疏导 患者大多突然起病,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及留后遗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尽量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多谈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让患者对面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对缩短康复时间有很重要的作用。,2、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面瘫患者认真负责,做到反复解释、反复疏导,主动多次巡视,耐心细致地给患讲解发病原因、针灸治疗的原理及疗效,使患者清楚认识自己的病情。最终达到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10、3、起居及饮食 嘱患者多休息、减少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吹风及感冒,外出戴口罩、每天咀嚼口香糖35次。每次1530min,避免咀嚼过度导致咀嚼肌疲劳。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忌生冷及辛辣食物,嘱餐后注意口腔卫生。,4、脸部护理 注意针刺后的皮肤清洁,严格消毒,避免针孔感染。在电针治疗结束后配合按揉患侧面部510min,由内向外提捏患侧上眼睑35次。手法以轻柔、舒适为度;恢复期还应鼓励患者练习患侧的各种随意运动,如皱眉、闭眼、张口、鼓腮、吹气等锻炼。,5、艾灸的护理 艾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但操

11、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烫伤病人脸部,所以在对病人施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烫伤,或不在穴位上;体位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面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及时正确的中医护理是治疗面瘫的重要措施之一,面瘫患者病程长,恢复慢,通过疏导,建立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各种可能的意外和并发症,对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