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480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第一课 情绪与情感概述,(一)概念【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内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普遍的反映形式。情绪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情绪与人的物质或生物需要相联系。 情感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情绪发生比情感早。3、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只有人才有。4、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与外显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联系: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

2、应得以表达。,布什总统的表情,二、情绪情感的分类,(一)四种最基本情绪(原始情绪),快乐,指主体所需要的或期望的目标实现之后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按程度可分为:满意 愉快 欢乐 狂喜,悲哀,指失去所热爱的对象和所需要的东西,以及由期盼破灭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按程度可分为:遗憾 、失望 、难过 、悲伤和极度伤痛,愤怒,指由于事物和对象的妨碍和干扰,使主体的愿望难以实现或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按程度可分为:不满、生气、恼怒、愤慨、狂怒,恐惧,指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控制或摆脱某种危险情景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按程度可分为:不安、担心、害怕、恐慌、极度恐惧,(二)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的表现形式是

3、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将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弥散性的情绪体验。,产生原因:,(1)时令气候(2)生活、工作中的重 大事件 (3)健康状态,2、激情,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特点:,激动性冲动性短暂性,3、应激,是一种由意外的紧张情况、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可表现为两种状态:1、积极的状态,它使人思维敏捷、急中生智、 精力旺盛、顺利应付危机。2、消极的状态,它使人认识中断、不知所措、肌肉僵直、行为混乱。,(三)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指人对自己和

4、别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 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 验。是一种关于社会的善与恶的情感。,道德感的内容有哪些?,民族自豪感、尊严感民族和阶级敌人仇恨感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责任感,2、理智感,指由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关于客观事物的真与假的情操。,3、美感,指的是客观事物或艺术作品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关于事物的美与丑的情操。,美的追求成为人类向往美好、抵制丑恶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的高尚情操。,三、情绪的功能,(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

5、,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二)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三)组织功能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它不仅对其他心理活动诸如知觉、记忆、思维等具有组织作用,也影响个体行为。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一方面,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明,

6、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另一方面,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善、慷慨和乐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则会万念俱灰,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表情分为: 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语调表情,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体态表情,(五)感染功能 指

7、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 当一个人发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体验,还能通过表情动作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被他人所察觉,引起他人相应的情绪反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或感情移入。生活中产生情感共鸣是典型的移情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情感相互影响,正是情绪感染功能的必然结果.所谓“一人向隅,满室不欢” 。,(六)迁移功能 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 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就可能对他所使用的东西、他的生活习性等,也产生好感。中国有句俗语:“爱屋及乌”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七)保健功能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

8、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当一个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身体内部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历史典故:“四面楚歌”,第二课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三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一)情绪的发生和发展1、 原始情绪发生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如:哭问:人一生下来第一个情绪反应就是哭,那紧紧跟随的第二个情绪反应又是什么?(痛)情绪状态主要取决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健康状况。,(二)情绪的分化 布里奇斯的理论 林传鼎的研究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出现的先后顺序: 哭痛苦厌恶微笑反应兴趣愉快(社会性微笑)愤怒悲伤惧怕惊奇害羞 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9、1岁以后逐渐分化,2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3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复杂多样的社会化情感。【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依 恋,依恋的内涵,定义:婴儿与母亲之间所形成的由爱连接起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依恋的特点渴求与依恋对象接近。努力维持这种接近。依恋发生的标志分离焦虑怯生,依恋的类型,安全型:安全的情感联系。回避型: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矛盾型:亲近与拒绝并存。,依恋的发展阶段,前依恋期:03个月,对人物不加区别的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阶段,没有依恋特点。依恋关系建立期:36个月,对特定人物进行定位和表现信号行为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6个月到三岁,表现出依恋行为特点,依恋感建立,分离焦虑产生。目

10、标调整的同伴关系阶段:三岁以后,建立起双边的人际关系。,依恋产生的原因,生物本能:适应性行为结果母性行为的激发丘比特娃娃效应跟随反应劳伦兹(Lorenz)的研究温暖与舒适哈罗的恒河猴实验,next,劳伦兹的研究,哈罗的实验,安全依恋形成的条件,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婴儿气质与抚养方式的拟合度,二、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一)幼儿情绪的主要特点1.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暴发户”)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猛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2.情绪的不稳定性(一会哭一会闹)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会经常互相转换3.情绪的外露性(面部的晴雨表)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

11、部表现。表现为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2.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情绪情感的丰富化1 情绪体验继续分化,种类不断增加。2 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1、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情绪情感的深刻化情绪情感由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内在你们喜欢张老师吗?小班:喜欢,因为老师今天发给我一个大苹果。小班:喜欢,因为张老师眼睛大大的,很漂亮。大班:她爱我们,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还教我们学本领 ,【案例分析】,请结合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发展特点?说说老师应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情况?中班

12、的伟伟吃饭时不乖,老师要他周围的小朋友都不要跟他玩,结果小朋友们真的不再理他,不论伟伟怎么讨好都不行,伟伟很生气,他趁大家睡午觉时把小朋友的鞋从窗户扔了出去。,【案例分析】,一群客人到某小班参观,一个幼儿高兴地对一个客人叫“叔叔好”,其他孩子也围上来,争先恐后地喊“叔叔好”。小班孩子看到动画片里喜羊羊打败了灰太狼,十分高兴,连蹦带跳,拍手欢呼。大班年段开展接力比赛,大一班夺得第一名,全班欢呼雀跃,输了的大三班则垂头丧气;而小班幼儿无论比赛输赢都很开心。,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有的研究认为,是学前儿童产生愤怒的动因有三种:生理习惯的问题与权威的矛盾问题与人的关系问题,(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随着

13、幼儿脑的发育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其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和情绪的受感染性有关。(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2、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思考与讨论】下面两个案例反映出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特点?【例1】当妈妈离开时,3岁的幼儿佳佳哭着要妈妈,这时,阿姨给佳佳一颗巧克力糖果,她马上不哭了,拿着糖果高兴地吃起来。1.情绪易变不易改变,【例2】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一个孩子哭着要找妈妈,其他孩子本来还乖乖的,现在也跟着哭起来。大班幼儿看到有小朋友哭了,其他小朋友会过来安

14、慰她,给她擦眼泪,叫她不要哭。2.情绪易受他人或环境感染不易受感染视频入园分离焦虑对策,【案例3】幼儿园里打预防针,小班幼儿打针时哇哇大哭。而大班幼儿虽然也很疼,却忍住不哭,并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面前表现出“不疼”“不怕”的勇敢样子。,好疼啊,但我一定要忍住,不能哭,我是大哥哥啊,大班幼儿能控制不愉快情绪,哭减少了。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如:摔倒。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努力控制不哭,但家长接出幼儿园立即大哭。,小班幼儿情绪外露,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情绪没问题。,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在1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

15、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13岁幼儿,情绪的动因除了生理需要外,还有大量的社会需要。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都不和我玩!为什么哭?,(2)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其他研究也表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学前儿童同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同小朋友的情感交往。,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4、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的发展(1)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2)小班幼儿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由成人的评价引起(3)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告状)(4)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更加复杂和稳定,2、理智感的

16、发展5岁左右,理智感以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智力游戏。,3、美感的发展幼儿初期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了审美的标准.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第三课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一)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二)通过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造就婴幼儿的良好情绪(三)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孩子高级情感(四)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五)引导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一、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帮助孩子及时疏通和转移不良情绪(二)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三)帮助幼儿消除情绪障碍,减轻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四)帮助孩子控制不良情绪并教会孩子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1、转移法2、冷却法3、消退法,一、学前儿童消极情绪防止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