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536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7.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与地图》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图11,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两极稍扁,赤道略鼓,4104,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二、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_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2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旋转,这个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作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_,与北极相反的另一点叫_

2、。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_的大圆圈,叫作赤道。,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缩小,北极,南极,相等,三、经纬网 1纬线和经线,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基础自主梳理,平行,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基础自主梳理,赤道,越小,相等,东西,南北,返回目录,2.纬度和经度,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基础自主梳理,递增,东经,西经,20W和60E,赤道,东半球,西半球,返回目录,3.经纬网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作经纬网。利用经纬网,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

3、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完善提醒 (1)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 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探究点一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1侧视经纬网图的判读 图12,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1)图中横线(直线或弧线)一般表示纬线,竖线(直线或弧线)一般表示经线。虚线一般表示

4、回归线或极圈,如图12甲中a表示北回归线,b表示南极圈。 (2)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的经(纬)度间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图12甲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是30,图12乙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是20。 (3)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如图12甲中A点的经度为30E;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如图12乙中B点的经度为40W。,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4)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如图12乙中B点的纬度为60N;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如图12甲中A点的纬度为30S。,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2俯视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

5、)的判读 图13 (1)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段。,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2)判断南北极 根据中心处标注的S或N确定,S表示南极,N表示北极。 根据图中标明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北极点,如图13甲;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南极点。 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增大方向相反,如图13乙,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中心点为南极点。,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3)根据中心点是南极还是北极,确定南北纬,如图13甲中A点的纬度是30N

6、,图13乙中B点的纬度是60S。 (4)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经,如图13甲中A点的经度是45E;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是西经,如图13乙中B点的经度是135W。,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例1读图14,图中地中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图14 AB C D,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解析 B第一幅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地的地理坐标是(30N,30E),地的地理坐标是(30N,30W);第二幅图是斜侧(俯)视图的一部分,图中地的地理坐标是(30S,30W);第三幅图是方格状经纬网图,极点伸展得与赤道等长,属地球的侧视图,图中地的

7、地理坐标是(30S,30W),地的地理坐标是(60N,90E)。,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探究点二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其确定的地理坐标,解题时可以根据给出的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进而推知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成因、关系和分布规律。,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2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方向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

8、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2)用经纬度法判断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3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图15 (1)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 (2)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乘以纬度

9、数的余弦值(不是最短距离)。,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4利用经纬度判定范围大小 (1)跨相同经纬度数的两个地区,纬度越高面积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纬度相当,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纬度不同,要进行计算比较。,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5利用经纬网确定最短航线及方向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图16,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16中弧AB长即为AB两点间的最短距离,A在B的

10、正南方。 (2)若两点的经度相加为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距离经过极点。如图16中从B到C的最短航线经过北极点,从B到N是向正北方,从N到C是向正南方。 (3)出发地与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过两点的大圆不与经线圈重合,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这个大圆的劣弧段长,分析方向变化要看劣弧的走向。如图16中E、F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EPF的长,从E到P是向西北方向,从P到F是向西南方向。,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6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图17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17中A(40N,20W)与B(40S,20W)。,考点互动探究,第

11、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图17中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17中A(40N,20W)与D(40S,160E)。互为对跖点的两点在同一个地球大圆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万千米。,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7利用经度计算时间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的地方时早。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度)4分钟。,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

12、回目录,例2图18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3)题。 图18,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北极点B南极点 C(38S,180) D(38S,0) (2)图中A、B两地沿纬线的距离约为() A833千米 B1665千米 C2200千米 D3330千米 (3)一架飞机从C地飞往D地,沿最短航线飞行,其飞行方向为() A自西向东 B自西北向东南 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解析 (1)C(2)B(3)D第(1)题,“水半

13、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互为对跖点,经度相差180,纬度度数相等,南北纬相反。(38N,0)的对跖点为(38S,180)。第(2)题,图中共画有12条经线,将地球12等分,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30。A、B在60N纬线上,60N纬线上经度相差30的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11cos60301665(千米)。第(3)题,图中C、D两点在30N纬线上,过两点的地球大圆劣弧段向北凸出,D在C的正东面,从C到D的最短航线的方向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审题突破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典 例 精 析 甲、乙两地的间距小于200千米,无论是从甲地到乙地,还是

14、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的位置在() A赤道附近B南极点附近 C北极点附近 D南极圈附近,综合能力提升,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方 法 技 巧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需要做到:确定信息分析方向,筛选有用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向;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认识材料揭示的本质,要善于抠字眼,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点。对于文字材料解读型的非选择题,不仅要根据要求分析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还要善于归纳整理,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述。,综合能力提升,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

15、,应 用 提 升 南极磁点大约位于(6536S,13924E),据此回答(1)(2)题。 (1)南极点与南极磁点相距约() A0千米 B2700千米 C3500千米 D4500千米 (2)在南极地区,判断地理方位最好利用() A指南针 B北极星 C太阳 DGPS,综合能力提升,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解析 (1)B(2)D第(1)题,南极磁点与南极点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906536242424.4。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故南极点与南极磁点之间的距离为24.41112708.4(千米)。第(2)题,指南针定位需要利用地球磁场,因为南极点与南极磁点不重合,在南极

16、地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项错误;南极地区看不到北极星,B项错误;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利用太阳判断地理方位有很大的局限性,C项错误。利用GPS定位不受地球磁场、极昼极夜等的影响,是用来判断地理方位的最好方式。,综合能力提升,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第2讲地图基础知识,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_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式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数字式:如1500 000(或 ) 线段式:如,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缩小,返回目录,2方

17、向 (1)一般地图 面对地图,上_下_,左_右_。 (2)有指向标的地图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的指向来判断方向。若指向标箭头指向的是北方,与之相反的是南方,作指向标的垂线,左西右东。也可以移动地图,使箭头指向正上方,这样又可以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了。 (3)有经纬网的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北,南,西,东,返回目录,3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_;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叫_。如: 图21,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图例,注记,返回目录,二、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

18、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 图22,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海平面,返回目录,2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_。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高原、_、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等高线和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地面上海拔高度_的各点联结成线,叫作等高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联结成线,叫作_。,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地形,平原,山地,相同,等深线,返回目录,4常见的地形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的范围,

19、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上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完善提醒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用示坡线表示山顶和洼地。 表示山顶, 表示洼地。,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反映了按等高线地形图上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的状况。,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四、地图的正确选用 1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

20、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如在某一陌生城市乘公交,应选用城市交通图。 2根据查找的信息,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如查找某地的详细资料,应选择_(大或小)比例尺地图。,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基础自主梳理,大,返回目录,探究点一比例尺的大小、缩放和应用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地图上,各部位的比例尺大小是一样的,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如图2

21、3甲。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不同纬度的比例尺是不同的。如图23乙,纬度越低,比例尺越小;纬度越高,比例尺越大。 图23,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 两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3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 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 的比例尺缩小 ,即比例尺缩小到 ,缩

22、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比例尺缩小。,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 ,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 。,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4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图24甲中,已知该图的比例尺,求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甲乙图24,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根据距离求比

23、例尺 图24乙中,已知A、B间实地距离为30千米,求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5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表示的两点间实地距离,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 (2)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3)若等高线疏密、比例尺、图幅面积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等高距越小,坡度越缓。,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例1读图25,完成(1)(2)题。 甲 乙

24、图25,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1)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乙大于甲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两图图幅相等,乙图表示的范围大 D乙图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B.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大致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C比例尺表示方式与乙图相同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解析 (1)C(2)B第(1)题,乙图比例尺换算成数字式为118 000,其后项大于甲图比例尺的后项(15 000),乙图

25、比例尺比甲图的小;两图图幅相等,乙图表示的范围大;甲、乙两图均为地图;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动物形象不属于注记。第(2)题,读图可知,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先是顺着指向标的指向向北,然后垂直指向标向东,B项正确。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汽车站与学校相距只有几百米,与农业实验区相距也是只有几百米;甲图的比例尺为数字式,乙图的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放大1倍(放大到原图的2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增大到原图的4倍)。,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探究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

26、线稀疏,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折部分和缓。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内部等高线比较稀疏,周围比较密集。,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判断地形部位(局部地貌形态) 图26,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27、: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3)判断高低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值、小于大值”的法则读出数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法则。如图27(单位:米)中A处海拔为300400米,B处海拔为100200米。 图27,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陡崖高度的判断。若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n1)hH(n1)h。如图28中陡崖A的高度H为(31)100H(31)100,即200(

28、米)H400(米)。 图28,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4)判断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 图29,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

29、扇。 (2)判断气候特征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和阳坡、阴坡的区别;盆地、谷地易出现逆温,造成大气污染。,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3)地形与登山线路、野外宿营地的选择 登山线路宜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方;野外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陡崖和沟谷底部扎营。,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例2 图210示意某

30、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图210,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解析 (1)D(2)C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海拔580米山峰附近的等高线海拔为500米。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判断湖泊、瀑布、桥梁等两侧的等高线海拔为300米,Q点西侧的等高线海拔为400米,Q点的海拔在400500米

31、之间,D项符合。第(2)题,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在瀑布的下游,桥梁两侧的河岸海拔在200228米之间,与山峰的高差在352380米之间,C项在此区间内。,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探究点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图211,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如何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

32、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再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3通视问题 观测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阻挡,即为通视良好。有时,由于山峰、山岭、山脊、凸形坡等阻挡了视线,造成不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作过观测点和目标物的地形剖面图,在地形剖面图上将两点用直线相连,不穿过剖面线,则两点之间相互通视。如图212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单位:米),SE之间通视,而SF之间不通视。,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图212,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

33、目录,4区域地形剖面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 (2)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其大致经纬度。 (4)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后,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5)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自然

34、带类型等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空间想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例3 2013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图213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1)(2)题。 图213,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1)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13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图214,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13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考点互动探究,

35、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解析 (1)C(2)A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知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海拔为400500米,乙地海拔为300400米,由甲地向乙地,地势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再增高、再降低、再增高,故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根据题干材料“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因此要临近河流分布,图中a位于山谷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b、c位于山坡,d位于山脊,河流不易发育,因此水源不足,故A项正确。,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典图判读1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典 例 精 析 2013四川卷 图215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

36、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图215,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方 法 技 巧 1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该地理要素的数值处处相等。 (2)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陡崖处重叠)。 (3)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相等(特别注

37、明的除外)。在鞍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的差值为0。 (4)等值线封闭处(某一局部地区),是地理要素极大或极小值地区(一般称为某某中心,如低压中心、高温中心等)。,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2掌握等值线图判读的方法技巧 (1)判断等值线图,首先要明确该图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是等高(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pH值线、等地租线,还是教材中未有的等太阳高度线、等气温年较差线、等潜水位线、等时线等。 (2)判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延伸方向表示地形走向。 (3)判读数值的变化趋势,以确定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或者在某一方向上的数值递变规律。,综合能力

38、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4)判断等值线的疏密特征,以确定地理要素变化梯度的大小。等值线的疏密反映某地理事象的差异大小,如在等高线分布图上,等高距一定,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陡,水流越急。,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5)分析等值线的弯曲规律和特点,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应 用 提 升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

39、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可见,同一地点,四季可能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据此并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图216),完成(1)(2)题。,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图216,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1)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其解释合理的是() A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地势平坦,空气质量优良 C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植被覆盖度高,温差变化小 (2)乙区域在7月的候温应() A低于10 B在12左右 C接近15 D在1622,综合能力提升,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解析 (1)C(2)A第(1)题,甲区域为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海拔比同纬度的东部沿海高,塔里木盆地春季风力大。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塔里木盆地距海远,大气中水汽含量少,云量小,日照长,四周高山环绕,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发,所以,入春时间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早。第(2)题,乙位于青藏高原,为全年皆冬区。由题干中候温“低于10为冬季”,可知乙区域候温低于10。,考点互动探究,第2讲 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