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7576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工程监测ppt课件.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基坑工程特点2、基坑工程监测概况3、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5、监测报警值确定6、相关文献,基坑工程监测,1,*,1、基坑工程是一个临时性工程。 基坑工程是为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服务的,一般施工至地上2-3层,即可以进行基坑回填,最晚在工程交付使用前必须回填,从而失去作用。其投资大,却又不能给业主带来经济效益。投资者往往不重视基坑工程,感觉这种投资就是浪费。 投资与回报矛盾,一、基坑工程特点,2,*,2、基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岩土体具有复杂多变性和计算模型存在着局限性。由此造成基坑工程设计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无法事先准确预测基坑支护结

2、构和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并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理论与实际差别大,3,*,一、基坑工程特点,3、基坑工程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工程。 基坑工程涉及单位多,如:市政道路与地下管线、居民住宅等;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多,如:天气、地质、水文、市政水管等; 不同工程之间可参考性差,工程特点各有不同; 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四个主要单位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重大安全事故。,4,*,一、基坑工程特点,4、基坑工程必须采取信息化施工方式 基坑工程在空间上是三维的,在时间上是发展的,没有现场实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对于认识和把

3、握其客观规律是不可能的。 为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施工监测是必要的,监测数据可以称为工程的“体温表”。根据数据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信息化,5,*,一、基坑工程特点,6,*,信息化施工监测流程图,一、基坑工程特点,监测存在的问题: 1、现场数据分析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现场监测的模式停留在“测点埋设数据测试数据简单处理提交数据报表”阶段,监测人员很少对所测得的数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更谈不上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指导施工。 设计人员很少常驻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需要多学科知识,监测人员达不到专业数据分析的水平。,7,*,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监测存在的问题: 2

4、、现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问题 (1)现场监测设备和测试元件是否满足实际工程监测的精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失真 (2)现场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是否满足监测技术要求。真假并存,8,*,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监测存在的问题: 3、监测数据报警值标准的问题 基坑报警值(警戒值、控制值)的确定缺乏系统的研究,大多数还是依赖经验,而且各地区差异较大,很难形成量化指标。误报、错报,9,*,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监测存在的问题: 4、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经验积累的问题 各基坑工程监测项目资料的汇总和总结尚无统一规划和系统收集。无法共享,10,*,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

5、7-2009规定: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1,*,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2,*,一般要求: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3,*,某基坑未监测塌坍,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4,*,监测目的: (1)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掌握工程各部件关键性指标,确保工程

6、安全;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 (3)对可能发生危及基坑工程本体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基础数据。,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5,*,监测原则:(1)监测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2)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3)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监测元件时应注意与岩土介质的匹配;(4)对所有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报警值和报警制度;(5)监测应整理成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

7、监测报告。,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6,*,监测方案基本内容: 一般包括工程概况、工程设计要点、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概况、监测目的、编制依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人员配置、监测方法及精度、数据整理方法、监测频率、报警值、主要仪器设备、拟提供的监测成果以及监测结果反馈制度、费用预算等。,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7,*,监测项目: 基坑监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基坑本体监测和相邻环境监测。基坑本体包括围护桩墙、支撑、锚杆、土钉、坑内立柱、坑内土层、地下水等;相邻环境包括周围地层、地下管线、相邻建筑物、相邻道路等。,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8,*,监测项目要求: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

8、、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9,*,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20,*,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21,*,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满足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的要求。 监测工作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对有特殊要求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22,*,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的监测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的施工进程、施工工况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化及

9、时地做出调整。 如:当出现异常现象和数据,或临近报警状态时,应提高监测频率甚至连续监测。,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23,*,二、基坑工程监测概况,24,*,监测步骤:1.接受委托;2.现场踏勘,收集资料;3.制定监测方案,并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4.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监测点、校验设备、仪器;5.设备、仪器、元件和监测点验收;6.现场监测;7.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8.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9.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25,*,1、墙顶位移(桩顶位移、坡顶位移): 墙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是基坑工程中最直接的监测内容, 同时墙顶位移

10、也是墙体测斜数据的计算依据。,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26,*,1、墙顶位移(桩顶位移、坡顶位移): 对于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测定特定方向上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P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全站仪,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27,*,1、墙顶位移(桩顶位移、坡顶位移)表面 墙顶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28,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YT-

11、DG-0300系列液体静力水准仪,工作原理: 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液位传感器及储液罐组成,储罐之间由液体连通管和气体连通管相连。当各测点发生升降时,将引起罐内液体的增多或减少,通过液位传感器的读数了解各测点的差异变形情况。,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29,*,1、墙顶位移(桩顶位移、坡顶位移) 墙顶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并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大于0.5mm。仪器精确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边坡混凝土护顶或围护墙顶(冠梁)上,安装时采用铆钉枪打入铝钉,或钻孔埋深膨胀螺丝,涂上红漆作为标记,有利于观测点的保护和提高观测精度。测点稳固,三、监测

12、方法及基本要求,30,*,1、墙顶位移(桩顶位移、坡顶位移) 墙顶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一般基坑每边的中部、阳角处变形较大,所以中部、阳角处宜设测点。为便于监测,水平位移观测点宜同时作为垂直位移的观测点。合二为一!,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1,*,墙顶位移监测点布设示意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2,*,正常墙顶位移曲线,超挖时墙顶位移曲线,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3,*,2、围护(土体)水平位移深层 围护桩墙或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是确定基坑围护体系变形和受力的最重要的观测手段,通常采用测斜手段进行观测。,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4,*,2、围

13、护(土体)水平位移深层 测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摆锤始终保持铅直方向的性质,测得仪器中轴线与摆锤垂直线的倾角,倾角的变化导致电信号变化,经转化输出并在仪器上显示,从而可以知道被测构筑物的位移变化值。 实际量测时,将测斜仪插入测斜管内,并沿管内导槽缓慢下滑,按取定的间距L 逐段测定各位置处管道与铅直线的相对倾角。当测点足够多时(通常间隔0.5m),绘制的曲线几乎是连续光滑的。,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5,*,测斜工作原理,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6,*,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7,*,测斜管埋设方式有绑扎埋设、钻孔埋设两种。一般测围护桩墙挠曲时采用绑扎埋设和预制埋设,测土体深层位移时采用钻

14、孔埋设。,测斜管埋设示意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8,*,典型内支撑测斜曲线,典型土钉墙测斜曲线,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39,*,典型桩锚支护测斜曲线,测斜管顶向坑外移动曲线,顶层加撑后,变形受控制,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0,*,3、立柱竖向位移 采用内支撑的工程,当支撑跨度较大时,一般架设立柱桩控制竖向变形。 立柱监测点应布置在立柱受力、变形较大和容易发生差异沉降的部位,例如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逆作法施工时,承担上部结构的立柱应加强监测。立柱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应少于10%,且均不应少于3 根。,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1,*,

15、立柱监测示意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2,*,在影响立柱竖向位移的所有因素中,基坑坑底隆起与竖向荷载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基坑内土方开挖引起土层的隆起变形,坑底隆起引起立柱桩的上浮;而竖向荷载引起立柱桩的下沉。,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3,*,立柱竖向位移的机理比较复杂,上升与下沉互相交叉,目前想通过数值计算预测立柱桩最终是抬升还是沉降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定量计算,只能通过监测实现控制与调整。挖土回弹,加荷下沉,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4,*,4、围护结构内力 围护内力监测是防止基坑支护结构发生强度破坏的一种较为可靠的监控措施,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钢筋混凝

16、土围护桩,其内力通常是通过测定构件受力钢筋的应力或混凝土的应变,然后根据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变形协调条件反算得到;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内力监测值宜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5,*,测弯矩时,结构一侧受拉,一侧受压,相应的钢筋计一只受拉,另一只受压。测轴力时,两只钢筋计同时轴向受拉或同时受压。,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6,*,XHX-3XX系列振弦式钢筋应力计,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7,*,由标定的钢筋应变值得出应力值,再核算成整个混凝土结构所受的弯矩或轴力。,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8,*,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布置要求: (1)布置在围护墙出现弯

17、矩极值的部位。平面上选择围护墙相邻两支撑的跨中部位、开挖深度较大以及地面堆载较大的部位;竖直方向(监测断面)上监测点宜布置支撑处和相邻两层支撑的中间部位,间距宜为2m4m。 (2)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 部位。,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49,*,5、支撑轴力,支撑内力的监测多根据支撑杆件采用的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传感器。 对于混凝土支撑杆件,主要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与围护内力监测一致);对于钢支撑杆件,多采用轴力计(也称反力计)或表面应变计。,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0,*,钢支撑轴力计安装方法,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1,*,

18、混凝土支撑轴力计安装方法,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2,*,轴力监测点布置原则: 1、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2、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监测截面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或支撑端头;混凝土支撑监测截面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3,*,6、锚杆轴力(土钉内力),锚杆轴力安装示意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4,*,6、锚杆轴力(土钉内力),HC-1400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三、监测方法

19、及基本要求,55,*,锚杆或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布置原则: 1、选择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如: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 2、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 根。 3、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6,*,7、坑底隆起(回弹),基坑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埋设和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比较困难,监测点不宜设置过多,能够测出必要的基坑隆起(回弹)数据即可,但监测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 条,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 个,基坑中部宜设监测点,依据这些监测点绘出的隆起(回弹)

20、断面图可以基本反映出坑底的变形变化规律。,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7,*,坑底隆起测量示意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8,*,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是直接作用在基坑支护体系上的荷载,是支护结构的设计依据,现场量测能够真实地反映各种因素对土压力的综合影响。 埋设方法很多,例如挂布法、顶入法、弹入法、插入法、钻孔法等。土压力计埋设在围护墙构筑期间或完成后均可进行。,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59,*,钻孔法进行土压力测量,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0,*,XHX-4XXX系列振弦式土压力计(盒),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1,*,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侧向土压力监测点布置原则: 1

21、、应选择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的部位; 2、在平面上宜与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围护墙内力监测点位置等匹配,使监测数据之间可以相互验证,便于对监测项目的综合分析。 3、在竖直方向(监测断面)上监测点应考虑土压力的计算图形、土层的分布以及与围护墙内力监测点位置的匹配。,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2,*,9、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探头通常采用钻孔埋设。在埋设点采用钻机成孔,达到要求的深度或标高后,先在孔底填入部分干净的砂,然后将探头放入,再在探头周围填砂,最后采用膨胀性粘土或干燥粘土球将钻孔上部封好,使得探头测得的是该标高土层的孔隙水压力。,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3,*,孔隙水压力探头及埋设示意

22、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4,*,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5,*,某基坑孔压变化曲线,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6,*,10、地下水位,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包含坑内、坑外水位监测。通过水位观测可以控制周围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防止基坑周边水土流失。另外还可以检验降水井的降水效果,观测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7,*,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1、坑内: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2、坑外: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

23、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 处;,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8,*,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5、承压水的观测孔埋设深度应保证能反映承压水水位的变化。,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69,*,11、周边建筑物沉降,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周围地表的下沉,从而导致地面建筑物的沉降,这种沉降一般都是不均匀的(差异沉降

24、)。 建筑物变形监测需进行沉降、倾斜、裂缝三种监测。,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0,*,11、周边建筑物沉降,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监测。测出观测点高程,从而计算沉降量。 建筑物倾斜监测采用经纬仪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结合建筑物沉降相对高差,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 建筑物裂缝监测采用直接量测方法进行。,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1,*,11、周边建筑物沉降,建筑物监测点直接用电锤在建筑物外侧墙体上打洞,并将膨胀螺栓或道钉打入。,沉降监测点示意图,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2,*,建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要求: (1)建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

25、每隔23 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 个监测点;(2)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3)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4)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5)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6)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少于4 点。,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3,*,建筑物倾斜监测点布置要求:(1)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2)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4,*,建筑物裂缝监测点布置要求: 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

26、缝有增大趋势时,要及时增设监测点。 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2 组,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均应设置测点。,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5,*,12、周边管线监测,管线的观测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测点设置方法有抱箍法和套管法。,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6,*,12、周边管线监测 间接法不是直接观测管线本身,而是通过观测管线周边的土体,分析管线的变形。此法观测精度较低。,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7,*,12、周边管线监测,间接法测点设置方法有底面观测、顶面观测 底面观测:测点设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观测底面的土体位移。常用于分析管道纵向弯曲受力状态或跟踪注浆、调整管道差异沉降。 顶面观测:

27、测点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或管线的井盖上。由于测点与管线本身存在介质,观测精度较差,但可避免破土开挖。此法只有在设防标准较低的场合采用。,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8,*,管线监测点的布置要求: 1、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设置监测点; 2、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m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3、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三、监测方法及基本要求,79,*,13、现象观测 即:肉眼巡视观察,巡视内容包括支护桩墙、支撑

28、梁、冠梁、腰梁结构及邻近地面、道路、建筑物的裂缝、沉陷发生和发展情况。,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0,*,1、自动化监测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自动化监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深大险难的基坑工程开始选择自动化连续监测。如,上海地铁宜山车站、董家渡深基坑等。,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1,*,现场自动监测实景,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2,*,自动监测现场示意图,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3,*,自动化监测的特点: 1、自动化监测可以连续记录观测对象完整的变化过程,实时观测数据,并通过网络远距离及时传输数据。 2、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可以保证:监测数据正确及时,且当发

29、现超出预警值时及时自动报警。 3、自动化监测其监测成本比传统监测有所增加,应尽量回收可以回收的数据采集装置,降低成本。,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4,*,自动化监测系统集自动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查询于一体,保证工程数据及时处理,第一时间发现工程隐患,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保障工程的安全进行。,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5,*,做好自动化监测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监测点布置位置要合理; 2、监测仪器精度满足要求,传感元件灵敏,并统一率定、统一维护; 3、基准点、监测点埋设要稳固,有专人管理; 4、编程选择的计算公式与变量精度要合理,注意有效数字丢失问题;变量采用双精度数据,必要时对公式进行变

30、换 5、报警值设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工程实际。,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6,*,2、远程监控技术 远程监控系统其实质是一个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它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参数、现场实际工况,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下一步发展,根据设定的报警值评判目前基坑的安全等级,建议相应工程措施,指导现场施工,减少失事概率。 目前,一般仅用于设计和施工都存在极大困难的重点、难点、大型工程。重、大、难,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7,*,2、远程监控技术 远程监控系统通常包括两大部分:(1)后台数据分析计算软件 对当天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合设计参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及当天施工工况等因素进行预警、报

31、警、提出风险预案等。,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8,*,2、远程监控技术(2)基于网络的预警发布平台 将后台分析结果以多种形式发布,并通过网络电脑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责任人,达到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监控,为工程管理单位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提供依据,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89,*,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组成,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0,*,2、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特点:(1)通过监控管理终端,把建筑工地和工程管理单位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效方便的数字化信息网络;(2)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把正在施工的所有工地信息联系在一起,方便管理单位的管理,实现分

32、散工程、集中管理以及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人力、物力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投入。,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1,*,2、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特点:(3)通过运用数据库技术,使各种工程资料、工程文档的保存、查询、利用变得极为便利。,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2,*,2、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模块组成(供探讨):(1)远程监控管理系统(2)网络远程办公系统(3)网络视频远程监控系统(4)自动监测系统,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3,*,2、远程监控技术 其中,自动监测系统(4)可以嵌入远程监控管理系统(1)中运行,也可以各自独立,通过数据库互相联系、利用。 自动监测系统与自动监测仪器共同

33、构成自动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查询、分析、预警网络,全过程无人干预。,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4,*,2、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的优点特点:(1)实时监测、上传、汇总、整理、分析、报警时效性(2)监控者通过视频直观了解现场情况(3)通过网络实现多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远程控制,实现监控中心多点化(4)管理者、专家组可以决策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5)各种资料电子化,使档案整理、归档、利用更加科学容易,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5,*,2、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的管理模式: 核心内容是通过远程监控管理预警系统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各参与单位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管理,在网络平台上为项目参与单位提

34、供一个获取个性化项目信息的便捷入口,以及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实现工期、质量和成本的控制。集中管理,各取所需,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6,*,2、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系统的管理模式: 项目各参与单位分三大部分:工地现场部门、管理部门、专家部门。 工地现场部门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 管理部门是工程建设中的决策部门,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掌握着所有资源和信息调配的权力。 专家部门是整个管理模式的关键,包括:监控中心、专家组。,四、自动化监测与远程监控,97,*,2、远程监控技术 其中,(1)监控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对上传到中央数据库的各种信息进行专业分析,提出安全评价意见,

35、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不规范行为,汇总成日报、周报提交给管理部门,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2)专家组负责在遇到重大险情或事故时,为管理部门处理险情、事故提供专业意见。,五、监测报警值确定,98,*,确定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监测报警值是一个十分严肃、复杂的课题,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报警指标体系对于基坑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监控意义重大。,五、监测报警值确定,99,*,目前,基坑工程监测的报警值多数只是照搬规范或设计计算结果,甚至现场监测人员发现实测数据超过报警值后也不分析是否真的存在隐患或发展趋势,而是把监测数据束之高阁或盖上红章以示报警了事,不能真正引起重视。侥幸心理!,五、监测报警

36、值确定,100,*,某基坑坍塌照片,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1,*,基坑破坏前数据变化曲线,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2,*,该基坑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第九道钢支撑围檩发生破坏进而导致基坑坍塌,周围道路塌陷。 监测数据上已经有明显反映,也进行了三次报警,累积位移已经接近400mm,但正是由于对报警值的判断标准和多次报警后的麻痹,造成了该事故的发生。狼真的来了!,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3,*,监测报警值的确定原则: 1、要保证基坑本体和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4,*,1、设计计算结果 2、相关规范标

37、准的规定值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 3、工程经验类比 基坑工程监测报警不但要控制累计变化量,还应控制其变化速率,在确定监测报警值时应同时给出二者控制限值。当监测数据超过其中之一时即进入异常或危险状态,必须及时报警。,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报警值:,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5,*,软土地区变形控制标准,侯学渊,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6,*,上海市地铁沿线建筑施工保护地铁技术管理暂行规定:,(1)在地铁工程(外边线)两侧的临近3m 范围内不能进行任何工程。 (2)地铁结构设施绝对沉降量及水平位移20mm(包括各种加载和卸载的最终位移量)。 (3)隧道变形曲线的曲率半径R15000m、相对弯曲

38、1/2500。 (4)由于建筑物垂直荷载(包括基础地下室)及降水、注浆等施工因素而引起的地铁隧道外壁附加荷载20kPa。 (5)由于打桩振动、爆炸产生的震动对隧道引起的峰值速度2.5cm/s。,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7,*,(1)基坑围护墙测斜:对于只存在基坑本身安全的测试,最大位移一般取80mm,每天发展不超过10mm。对于周围有需严格保护构筑物的基坑,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需要来确定。,刘建航、刘国彬等人根据对上海地铁几百个车站基坑数据的统计和挖掘,提出了软土地铁车站基坑危险判别标准:,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8,*,(2)煤气管线: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

39、(3)上水管线:沉降或水平位移均不得超过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 (4)基坑外水位:坑内降水或基坑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不得超过100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00mm。,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09,*,(5)立柱桩差异隆沉:基坑开挖中引起的立柱桩隆起或沉降不得超过10mm,每天发展不超过2mm (6)支护结构弯矩及轴力:根据设计计算书确定,一般将报警值定在80的设计允许最大值内。 (7)对于测斜、围护结构纵深弯矩等光滑的变化曲线,若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折点变化,也应做出报警处理。,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提出的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

40、值:,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11,*,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12,*,五、监测报警值确定,1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规定: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如主管部门无具体规定,可按下表采用:,六、相关文献,114,*,如果大家对基坑工程监测知识感兴趣,可以查阅下列手册与规程规范,详细了解监测精度的具体要求,以及周边既有建筑物和各支护构件不同监测项目的具体报警值以及确定原则等。 1、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15,*,欢迎交流,欢迎指导 !谢谢大家 !Q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