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736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ppt课件.ppt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

2、,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诗歌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后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形象,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前三句,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含感情,使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

3、,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

4、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赏析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鸣见日升”的奇妙景象?3、作者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4、你从最后两句诗读懂了什么?,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望岳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后世有杜甫草堂

5、纪念。,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赏析:1、这首诗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游山西村,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

6、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三山乡所作。“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

7、,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不知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然之感。但如果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

8、长变化的哲理。,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现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到宋代还很盛行。诗人在这里赞美了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

9、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己亥杂诗龚自珍,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

10、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

11、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