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培训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基培训讲座.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基”国检工作培训专题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导团办公室 为便于州、县两级和基层从事“两基”工作的同志们进一步学习领会、全面掌握全省“两基”国检工作业务培训会的培训内容,特将培训会上的七个专题讲座发布在云南教育网上,供各地下载使用。专题讲座一:扎实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 周 坚 (2010年4月13日) 一、“两基”攻坚进展情况(一)全国情况1. 截至2009年底,已实现“两基”省份、县级单位:省份:26个省份和兵团县级单位:2845个县(市、区)174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33个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如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农场、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基”人口覆盖率 2. 截至20
2、09年底,未实现“两基”的省份和县:省份: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县:13个(二)云南省情况2002年底前,94个县实现“两基”。2003年,35个县列为国家“两基”攻坚县。 截至2007年底,35个县中的27个县实现了“两基”。截至2009年底,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但镇雄、澜沧两个县需要复查。2010年3月,云南省政府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标志着云南省全面进入“两基”迎国检工作阶段。云南省实现“两基”进度表二、两基国检的性质和任务性质:三文件一法规 1992年国务院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3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1994年教基199419号文件 2006年
3、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省级实现“两基”的全面督导检查,是对全省实现“两基”目标的认定。接受“国检”的主体-省级人民政府。“两基”评估验收是以县为单位。而“国检”不是对县级单位的再验收,而是通过抽查县、乡“两基”工作,对全省“两基”工作进行评估认定,接受 “国检” 的主体是省人民政府。市、县两级政府在迎接国检中也承担重要职责 。通过对不同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县“两基”情况的督导检查,印证全省“两基”水平,展示成绩与进步,发现薄弱环节与不足。三、“两基”国检的内容和方式(一)“两基”国检的内容国检依据三个文件要求进行:教基199419号,国家教委关于颁发的通知。国教督20049号,国家教育督导团
4、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07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国检的内容: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工作、学校安全管理。1. 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 2. 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有编不补的问题,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情况。3. 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大班额、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设施配套情况,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情况。
5、4. 教育经费。重点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情况,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的情况,落实“两免一补”情况,以及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5. 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问题。 6. 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的情况。7. 扫盲工作。重点检查扫盲未验收地区的
6、青壮年文盲情况,已验收地区的脱盲人员复盲情况。 评估原则:软件从严、硬件从实。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辍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青壮年非文盲率等,以及教育投入、教师队伍、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是衡量普及水平的最基本标准和条件,必须从严掌握,不能降格以求。一些指标如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小学和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配备标准等,根据西部地区的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和提出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努力实现。一票否决指标:当年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教育经费未做到“三个增长” 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001年以来拖欠
7、教师国标工资未及时消除D级危房弄虚作假(二)“两基”国检的方式1. 听取省级人民政府汇报;汇报后国检组专家现场提问。2. 实地抽查。3. 国检组向省级人民政府口头反馈意见。实地抽查国检组再分3-4个小组,各抽查2个县。重点为“两基”攻坚县,尤其是最后一年达标的县,也包括前几年达标的巩固提高县。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兼顾县的人口规模。兼顾不同地州、不同地貌地区,如山区、丘陵、平原等。(1)听取县级人民政府汇报,汇报后现场提问。(2)查阅县“两基”档案材料。 必要时,国检组会要求提供原始账目、资料。(3)随机抽查乡镇、学校。一般每县抽查2个乡镇,也沿途随机抽查。由县里向国检小组提供全县乡镇、学
8、校分布图。由国检小组确定抽查的乡镇和学校。在乡镇一般查初中(含完中、一贯制),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在学校需要对“两基”有关情况全面进行了解。在学校中可视情况召开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乡镇和学校应提供充分的档案材料,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必须在场。四、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一)“两基”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1.取得的成绩: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为实施“两基”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存在的差距: 云南与全国及西部相比,在普及程度、教育投入、
9、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二)“两基”迎国检的指导思想要把“两基”迎国检的过程看作是总结工作、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上一个新台阶的过程;是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过程。要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形成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和扫盲工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进一步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1. 加强领导,把“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2.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一把手挂帅,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三
10、是完善教育督导机制,保障全省“两基”工作扎实推进。3. 加强各级政府统筹,解决突出问题。4. 一手抓抗旱,一手抓迎检,打好“两基”攻坚战。5.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新疆通过宣传调动百姓来支持“两基”国检工作,贵州也是通过媒体、报纸大量的宣传这方面的工作,所以云南也要充分利用媒体让大家多来关心理解教育,此外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向政府汇报,一方面和人大、政协等多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6.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下一步义务教育的发展包括寄宿制学校的改善已经提到了一个很强的议程上来。云南
11、寄宿制学生的比例非常高,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太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在“两基”迎国检中要关注这个问题,如何有新的推进。在信息技术方面,我建议云南省看看省级层面有没有什么考虑,有条件的地区我希望把这件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否则会给整个云南省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影响。总之,我们“两基”国检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说到底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和中国下一代的强盛,怎么努力都不为过,我再次感谢大家长期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由于大家的努力,为云南省和西部地区的教育创造了经验,我希望在迎检中发现云南省更多好的经验,好的亮点。谢谢大家!专题讲座二:“两基”国检指标要求国家督学 教育部督导办原副主
12、任 于 芳(2010年4月13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一、什么是“两基”国检“两基”国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级检查评估,是一个省在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后,由国家教育督导团依法对全省“两基”工作的全面检查和评估认定。(一)“两基”国检的政策法规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和县级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检查评估办法(1993年教督2号文);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西部地区“两基”评估验收的意见(2004年国督4号文);教育部关于对省级政府“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2006年教督4号文);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修订,9月1日起实施);扫
13、除文盲工作条例(1988年国务院发布,1993年修订)。(二)“两基”国检的对象: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涉及规划、财政、建设、税务、工商、编制、人事、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对州市、县(市、区)、乡(镇)政府的检查主要是印证省级政府的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检查主要是印证政府和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三)“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把“两基”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的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保证扫盲工作经费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级政府规定,合理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
14、料等基本办学条件上达到标准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级政府规定,按编制配备教师,提高教师质量,稳定教师队伍的情况;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情况。(四)“两基”国检的主要指标: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费附加、西部“两基”攻坚的各项专项经费;办学条件:校舍、寄宿制学校的宿舍和食堂、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教师队伍:数量(生师比)、质量(学历)、培训;普及程度: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学校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制、事故应急机制、消除安全隐患情况;扫盲工作:青壮年文盲率、复盲率。一票否决的指标:教育经费
15、未达到“三个增长”、有D级危房、2001年后拖欠教师工资、普及程度不达标、国检当年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督导检查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掌握的原则:检查评估坚持原标准,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等规定。如果发现在这些方面有问题,我们给予指导。二、如何进行“两基”国检“两基”国检是教育督导部门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实施义务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工作机制。这个检查中我们形成了各项制度,我逐一的把各项制度解释一下:第一:申报制度:省所辖所有县(市、区)“两基”工作全部都达标并经教育部公布名单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团申请“两基”国检。就是说,如果我们云南省假
16、如省政府决定今年要迎接“两基”国检的话,那么它的前提条件应当是所辖的129个县(市、区)全部都已经实现了“两基”,而且经过教育部公布名单,包括复查的县也要由教育部通过复查结果,这个是前提条件。就是说行为的主体要是省政府向我们国家教育督导团来申请。在申报制度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要有一个字面上的申请报告以外,还要附一个各项指标达到的附表,这个附表是用数字说话的,是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提出的检查的各项指标,用数字来说明。实际上从字面上来看这个申报制度是对省政府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下去检查的时候,我们也要对第四级对县级进行检查。第四级县级都要有一个情况报告和基本的达标情况表。所以我想强调两个问题:一个就
17、是数字的准确性、真实性,一定要用数字来说话。无论对省级来说还是对地市,数字一定要准确、真实。我给大家举个例子:06年我们到安徽去检查,省里面的汇报,数字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到阜阳市的时候,抽查一个县,县里面的一个在校学生数字统计部门和教育部门差距非常大,在校生数差了3000多人,差距在哪呢?教育部门的数字有这3000人,统计部门的数字没有这3000人,而统计部门的数字是和人事部门的数字一致的。后来一查原因呢,如果有这3000人这个县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全部符合要求,但是它的生师比不符合要求,如果没有这3000人的话,它的生师比就达到了要求。这里面肯定有一个数字就不真实了,就是说从各自所
18、站的角度不一样,学生少了教师就多了,生师比就接近于我们的要求,可是学生少了,完成率、辍学率全达不到要求了,所以数字的真实非常的重要。同样在06年,我们在山西省进行“两基”国检的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它不是发生在我们一个市一个县的检查中,就是在省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团汇报工作的时候,他汇报的教育经费投入,汇报完了之后国家督学就提出来03、04、05三年的教育经费增长没有做到。提出来了以后财政厅有一个同志马上就站起来说:“这个数字是教育部门提供的,我们财政部门不认可”。汇报会是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汇报的,两家底下要去协调,不能在汇报会上就说这个是教育部门汇报的,财政部门不认可,这个是不
19、行的。当然最后的事实从财政部、教育部还有国家统计局公布出来的数字来看,当时山西省确实是三个增长没有做到。这个也说明不管文字上汇报的怎么样,实际上我们是用数字来说话的。所以在申报制度的时候一开始基础就要打好,就是用数字说话,在数字说话里面很重要的就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我刚才举的例子就说明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统计部门包括其它方方面面的部门,比如说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一定要沟通好,因为材料不管我们是对省检查也好对市县也好都是以政府的名义,所以一定要协调好。这就是在这个制度里我想要强调的。第二是审查制度。国家教育督导团根据省人民政府的申报进行审查,看看你具备不具备“两基”国
20、检的条件。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实际上也有我们在“两基”国检中的一些教训。06年我们对两个省进行了“两基”国检,一个是山西省,一个是安徽省。在这之前,我们“两基”国检的前提条件只有一条,就是所有所辖的县(市区),只要经过教育部公布名单我们就可以去对其进行国检。后来发现,实际上省里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如山西这样的“三个增长”的问题,还有当时安徽是教师严重不足,类似这样的问题。后来国检的这样一个机制建立在地方政府必须对所存在的问题先进行自查,自查以后进行整改,具备条件以后才能来申请国检,所以从省政府来申报,到我们来发通知到底同意不同意进行“两基”国检,中间是我们国家教育督导团来进行审查,
21、它是一个审查的制度。这个制度我也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内蒙古是06年进行的“两基”国检,一开始在05年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06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5个自治区里第一个成立自治区的,它很想把“两基”国检作为向自治区成立献上一份厚礼。它是06年3月份上报国检的材料,我们在审查中也是发现他们“三个增长”中第一个增长没有做到。国家教育督导团就说因为你不具备基本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对你进行国检。自治区解释说由于有50年大庆,希望国家教育督导团能够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并希望通过国检。国家教育督导团解释说我们的督导是依法督导,06年新义务教育法颁布,里面对义务教育投入有明确
22、的规定,如果我们去了并让你们通过就是明显的违背了义务教育法,是不行的。你们必须提出我们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我们才可以考虑去。自治区分管的副主席两次到教育部,专就这个问题与教育部陈副部长研究,连最后拿出的整改方案都是教育部给出的主意,一方面也考虑到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殊性,要迎接大庆,另外一方面也考虑到我们不能违法督导,只有把经费采取措施补上了我们才能认可。这样的一个审查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当然内蒙古自治区也有自己的实际困难,它的“三个增长”累计已经欠了24亿多,这不是一届政府一年能补齐的,最后由自治区政府发文做了一个承诺,由所辖的12个州市共同来承担24亿,其中4亿由自治区政府承担,20亿由1
23、2个州市承担,各个州市在每年预算时要把所欠的第一个增长的经费补足,如果没有补足就从下拨的经费里扣除来保证这样一个承诺的实现。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的审查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不管谁来,哪怕是自治区的主席来说情,我们也要依法办事。第三是公告制度。国家教育督导团有一个统一的式样,由我们来提供给省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一个是在中国教育报上发布,另一个是在省的主要报刊上发布公告,这个在义务教育法上都是有规定的,因为我们这样一个检查是要接受社会监督的,所以我们要发公告。对发公告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我也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刚刚建立公告制度的时候,到某一个省去检查,这个省是当时第一个实行公告制度的,我
24、们给了一个样本,要求按照样本在报纸上刊登,由于当时没有规定是主要报刊的主要位置,检查时要看公告发布在什么地方,他们提供了一份报纸,但是我们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经他们指点我们才发现是在报刊的最后一个版面的广告栏里用最小的字体刊登了公告,和商业广告混在一起。当我们问起当时的想法时,他们说还是怕公告发出来会有很多意见,可能会影响“两基”国检,这就完全违背了我们公告制度的初衷。我们的公告制度就是要让社会知道,就是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一般给15天的时间,接到底下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要在国检中进行核实,尽管有一些和“两基”国检没有关系,但我们也会转给其他部门进行处理,凡是有关系的我们都要进行核实。此后我们进一步
25、提出要求一定要是主要报刊,而且要在主要位置。后来在湖南时,他们在湖南日报头版用红体字非常醒目的刊登,也在电视节目里广播出来。实践证明公告是个向群众宣传的过程,越是掩藏效果越不好,只有把制度公布出来,让老百姓都关心才有利于我们国检。第四是检查制度。检查制度就是国家教育督导团进行检查,国家教育督导团负责组成督导检查组,督导检查组都是由省部级的领导负责带队,有经验的专家和督学组成,首先听取省政府“两基”工作汇报,然后重点抽查县和乡,县是事先商定的,乡是随机抽查,由县里抽出三个经济发展不同的乡,再随机抽查,到学校重点是查初中。在我们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省政府的汇报,因为我们检查的依据就是省政府的
26、汇报。到了地市一级就由地市一级来汇报,这个汇报我们重点听的是政府而不是教育部门,我们经常会感觉由于这个汇报是教育部门起草的,教育味特别的浓,政府行为反而体现的不够,有的时候报告过多的写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育教学的改革、教育教学的成就,从而冲淡了我们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我们检查对象的主体。一定要把政府包括省市县怎么重视教育怎么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怎么样把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怎么样把“两基”工作列入对政府主要领导的考核指标,如何协调政府方方面面的部门去履行教育责任。一定要把这些主要内容反映出来,起草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但是声音一定要是政府的声音,不能让人觉得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作汇
27、报。汇报会要确保给督学咨询的时间,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因为我们在检查时有些地方怕国家督学提问,怕有些问题当场无法回答,以至于想办法推延时间,挤占了国家督学提问的时间,后来我们提出在省一级必须有1个小时国家督学咨询的时间。地市和县也要有时间保证。国家督学咨询的问题是我们在检查中要特别关注的,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教育部门替政府有关部门说话,而其实国家督学是在为教育说话。他的很多问题都不是提向教育部门,国家督学更关心的是教育的地位、教育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校舍的建设,他关注的是其他部门做了哪些贡献,存在哪些问题,因此座谈会要求“两基”攻坚小组的成员单位参加,每个单位都应该按其职责把承担的工作做好,
28、特别是财政、税务、审计、建设、编制、人事部门,这些部门的汇报材料一定要注意和省政府的口径一致,数据是一样的。到市县、乡、校,各汇报材料的侧重是不一样的,要按义务教育法,以履行的职责来汇报,县、乡应该承担的职责,实际做法要有事实依据。在下面检查时往往学校汇报的材料不理想,学校还没有对“两基”督导检查到学校去以后查什么,应该提供什么材料不清楚,学校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特色、取得的成就及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等。我们检查是想通过学校来印证各级政府的措施在学校身上有没有得到体现,我们关心的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否落实到学校,学校应该介绍如:公用经费、学生免杂费的情况、住宿生的生活补助
29、情况、教师的绩效工资等,就是说要多介绍政府的行为在学校的体现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督导部门要给予指导。此外,检查时随行人员太多会影响我们的形象,我们不是参观团,我们要有一个检查的环境,有时地方的领导还应该回避,地方领导会影响我们的座谈会,使得别人不敢说话。为保障检查,我们要求轻车简从并按照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进行,经常发现会有为检查开设课程、举办活动等现象,我们检查的是内涵,绝对不允许组织学生列队欢迎、欢送等行为。第五是意见反馈制度。检查完了之后检查组形成初步意见,口头反馈给省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国家教育督导团和教育部,由教育部最后发出正式意见。意见重点是向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反馈,实质上我们的反馈是
30、把教育部门不太好说的话由督导部门来向各级政府说出来,督导部门要抓住国检这样的机会,由国家督导部门把问题向政府反映。反馈完了由政府来表态,省政府的表态非常的重要,这也是由国家教育督导团形成的正式的反馈意见的书面依据,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让省政府责成各个部门落实国家教育督导团在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第六是整改制度。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在“两基”国检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明确整改意见,要求接受“两基”国检的省级政府限期整改。一般时间是一个月,整改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育督导部门也将提出对整改进行复查的工作机制。第七是公报制度。“两基”国检的结果有一个公报制度,也是义务教育法里赋予我们的制度,
31、国检结果最后是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公报是由教育部发布,公报的发布才表示国检工作的完成。以上这些程序体现了“两基”国检工作的一下特点:第一、严肃性:依法督导,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第二、权威性:由省部级领导带队,国家督学组成检查组。第三、公开公正性:检查前公告,检查中随机抽查乡镇和学校,检查后公报。第四、指导性: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同时提出整改意见。“两基”国检的效果,用陈小娅副部长的三个没想到来概括:没想到各省主要领导这么重视“两基”国检; 没想到迎“两基”国检的整改工作效果这么好; 没想到教育督导的权威性这么高,影响力这么大。“两基”国检的效果,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何成保副厅长的三个不惊
32、动来说明:不惊动地方主要领导不叫“两基”国检;不惊动财政部门不叫“两基”国检;不惊动社会各界不叫“两基”国检。三、怎样迎接“两基”国检云南省共有 129个县(市、区),截止2003年有 94 个县实现“两基”,35个县被列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经过六年的努力,到2009年底,35个攻坚县实现了“两基”目标,至此全省所有的县(市、区)都实现了“两基”,“两基”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省政府决定今年接受“两基”国检。怎样迎接“两基”国检,周副主任概括了很多,我认为应概括为五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充分认识“两基”国检对于推动区域性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真正把“两基”
33、国检当作“民心工程”、“政绩工程”。二是组织领导到位。省、市、县政府均成立迎“两基”国检领导小组,下设具体工作机构,做到统一部署、有效协调、整体推进。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发动,使“两基”国检家喻户晓,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政策措施到位。落实了国家有关“两基”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收到较好效果。五是整改工作到位:对尚未落实的政策措施及时整改,整改效果明显。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就我们西部来说:重点问题:一个就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再一个就是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这是我们检查的重点。热点问题:我们更关注的是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
34、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些方面,底数要清楚,情况要明,措施要有,效果要好。特色问题:我们云南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还要注意特色问题,如少数民族教育,边境地区教育。扫盲问题:对扫盲的指标、问题都要做汇报,根据以往经验这是检查的重点之一。专题讲座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参加贵州省两基迎“国检”的几点体会德宏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孔勒干(2010年4月12日)按:根据中组部、统战部、国家民委安排,德宏州副州长孔勒干于2009年3月至9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挂职,任副司长,同年7月参加了贵州国检。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到贵州省学习的感受和体会,一是国检的基本步骤
35、,二是贵州省国检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做法,三是几点体会和工作建议,四是德宏的准备工作,供大家参考。一、国检的基本步骤第一步,由接受国检的省提出国检申请,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认为成熟,同意接受申请并进行检前公告。第二步,国家教育督导团在国家级督学中选定专家,组成专家组到接受国检的省开展检查验收工作。专家组到达后当天就应该把汇报材料、汇总表格等各种材料送到房间,专家晚上就要看材料,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检查组召开全体会议,分组并安排各组员任务。第三步,在省里召开迎国检汇报会,书记、省长、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省直相关部门领导、被抽查的州市县政府的分管领导、教育局长参加会议。在贵州省是常务副省长主
36、持,省长致欢迎辞,书记和检查组长讲话,分管副省长汇报。汇报结束,专家提问,专家提问十分注重细节,数字、文字、表格、逻辑关系、七个指标,问的非常仔细,因此,汇报材料上的数字一定要相符,提问时,涉及相关部门的情况,要由相关部门回答,如果一时回答不上来,过后要有文字材料补上,专家特别关注中小学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扫盲工作是否达到国家要求,是否依法实现了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等。到州市县召开的汇报会基本也参照这一方式。第四步,会议结束后各组就分头到各州市检查工作,由州市县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长、省厅副厅长和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贵州省9个州88个县市抽查了6个州市6个县市,云南16个州市129个县(市),抽查
37、的州市县也许会更多,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会是谁,所以大家都不能有侥幸心理。一般是到省里之前会通知被抽查县市名单。第五步是在州市县召开汇报会,与在省里的形式一样,汇报完后专家提出问题,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回答,如果不能答复,书面答复必须在专家组返回之前整理出来,到县市主要抽查乡镇和学校,当天到达后确定,所以每一所学校都有可能去看,一般一个县和乡镇各看1所小学、1所初中。汇报会结束就分组到各乡镇、各学校检查,检查中专家比较注重直观的东西,学校情况、指标和图表展示在墙上比较好,专家关注校舍安全、远程教育设备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厕所、医务室、体育设施、运动场、学校文体活动、校园
38、环境的美化、绿化,并通过与农村老百姓谈话,了解青壮年的识字情况。在汇报中要认真整理提炼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要有鲜活的事例以达到整体效果。第六步是反馈意见。一般统一在省里反馈,不单独在各州市县反馈,各组回到省里汇总情况形成反馈初步意见。召开迎国检反馈会,教育部部长和分管副部长到会参加,书记省长参加,其他参会人员与汇报会一样,被检查州市县的相关人员参加。教育部长和副部长讲话,最后省长表态。反馈意见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整改,最后教育部根据整改情况确定是否通过国检验收,如果通过还要进行公告。二、贵州省“两基”国检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做法(一)贵州省迎国检基本情况。贵州省是在本世纪初开始推进“两基”攻坚的
39、。当时,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35%,88个县中有55个未实现“两基”。贵州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动员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从贵州省情出发,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举全省之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经过8年的启动打基础,6年的全面推进,3年的巩固提高,取得了“两基”攻坚的巨大成就。“两基”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5%提高到了100%。贵州省实施“两基”工作历时十七年,大致为三个阶段。一是启动阶段(1993年2000年)。这一阶段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要任务,推动部分条件较
40、好的县市率先实现“两基”。经过努力,到2000年,全省实现了“普六”目标,其中有32个县通过了省政府“两基”验收。二是攻坚阶段(2001年2006年)。在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两基”目标时,贵州省“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个百分点,经过五年的攻坚,截止2006年10月,贵州省基本完成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承诺的各项任务,全省88个县全部通过了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三是巩固提高阶段(2007年至今)。虽然2006年基本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决定再用两年时间巩固提高,着力抓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化解
41、“普九”债务、降低农村学龄儿童少年辍学率等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08年“两基”主要指标达标情况1.普及程度。小学、初中入学率,小学、初中辍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等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现阶段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2.师资水平。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初中校长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比例,小学、初中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了现阶段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3.办学条件。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初中生均图书,小学、初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的配齐率等主要
42、指标,均达到了现阶段规定要求。消除了中小学校D级危房。4.教育经费。2006年至2008年,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较好地落实,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0%用于教育。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2年以来没有拖欠教职工国标工资。5.教育质量。按照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标准,基本开齐了各门课程。全省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达到现阶段规定的要求。6.学校安全管理。2006年至今,贵州全省中小学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7.扫盲工作。青壮年非文盲率、脱盲人员巩固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现阶段规定要求。贵州省是从一个较低的起点上,用了相对较短的时间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的
43、。贵州省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状态,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执着进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两基”攻坚精神,上下一心,埋头苦干,奋力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与2000年相比,初中阶段在校生增加64万人,增长了45%,初中毛入学率提升了22个百分点;小学、初中教师增加了6万人,学历合格率分别提升了8个、15个百分点;小学、初中校舍面积增加了近1000万平方米,生均面积指标大幅提升。中小学危房率由11.6%下降到0.06%。小学、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增长了5倍多,生均公用
44、经费增长了20多倍。检查组在许多农村看到,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老百姓最满意的是教育。(二)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1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全省之力奋力攻坚。贵州省历届党委、政府从本省现实出发,深刻认识到加快实现“两基”是富民兴黔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在全省上下掀起“两基”攻坚热潮。2001-2006年,省委省政府每年都把“两基”攻坚列入“十件实事”,进行重点部署和检查。一是加强领导,把“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两基”攻坚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省级统筹,协调方方
45、面面,创新工作机制,统一管理使用中央的各项专款,统筹安排“两基”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下大决心解决突出困难,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双线目标责任制”,自上而下强力推进。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到地州县调查了解“两基”工作情况,并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各地工作。林树森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两基”攻坚工作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即“两基”目标一定要实现,“两基”国检一定要通过,迎国检工作一定要抓细,迎国检责任一定要落实。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地州市和县乡党政领导都将“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检查组所到的州市县领导均对“两基”工作认识到位、情况熟悉、思路清晰
46、、亲历亲为。二是建立机制,落实“两基”工作政府责任。贵州在全省建立了“五个纳入制度”,将“两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责任制、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年度财政预算。省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职能,制定了全省“两基”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统一管理使用中央的各项专款,统筹安排“两基”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两基”的扶持力度,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三是明确分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省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承担“两基”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编制办、省人事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
47、教育厅等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攻坚。四是全省动员,营造全社会参与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省政府组织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和“两基”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标语、文艺演出、座谈会、板报、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两基”攻坚有良好的舆论氛围。2认真实施“两基”攻坚各项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中央为支持贵州加快实现“两基”步伐,安排专项资金30多亿元用于校舍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认真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国家专项工程。贵州全省消除了D级危房。3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为实现“两基”,夯实基础20062008年中央和全省各级财政落实资金74.74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资助比例。在“两基”攻坚经费需求量大、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级政府“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在明确还款来源和制定还款计划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