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7872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八章区段站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区 段 站,第一节 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区段站是铁路网上牵引区段的分界点。它的主要任务是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部分或全部机车及更换乘务组。为此,在区段站上应设有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此外,区段站还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和办理一定数量的货物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在设备条件具备时,还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业务。,一、区段站的分类,区段站按到发场相互位置分为横列式、纵列式和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1横列式区段站 上、下行到发场平行布置在正线一侧,调车场并列于到发场一侧,如图91所示,图81 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2纵列式区段站 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分设在正线两侧,并逆运转方向

2、全部错移,在其中一个到发场一侧设一个双方向共用的调车场,如图92所示。,3客货纵列式区段站 旅客列车到发场和货物列车到发场分别设置,并纵向配列,如图93所示。,图93 双线铁路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二、区段站主要作业,区段站除了办理中间站相同的接发列车作业和客、货运业务外,还为相邻区段提供牵引机车,并对机车进行整备、检修、乘务人员换乘,以及对列车进行技术检查、解编区段列车及摘挂列车。 1客运作业 区段站的客运作业有:旅客乘降,行李、包裹和邮件的承运、保管、装卸和交付以及为旅客的物质、卫生及文化生活的服务等。 2货运作业 区段站的货运作业有:办理零担及整车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交付作业,个别

3、区段站还办理冷藏车的加冰及车辆洗刷作业等。,3运转作业 区段站的运转作业包括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运转作业。 (1)旅客列车运转作业旅客列车的接发及通过作业。有的还办理旅客列车始发、终到作业及个别客车的摘挂作业。 (2)货物列车运转作业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接发;区段及摘挂货物列车接发、解编作业以及本站作业车的取送转线作业等。有的区段站还办理部分改编货物列车的成组甩挂作业以及直通、直达货物列车的编解作业。 4机务作业 区段站的机务作业有:换挂机车,机车乘务组换班,机车整备及检修作业;在采用循环交路的区段站上,机车不需入段,可在站内到发线上或其附近进行整备作业。,5车辆作业 区段站的车辆作业有:办理

4、列车的技术检查和车辆的检修(摘车修和不摘车修),在少数设有站修所和车辆段的区段站上,还办理车辆的辅修和段修作业。,三、区段站的主要设备,1客运设备 客运设备主要有旅客站房、站前广场、旅客站台、雨棚、旅客跨线设备、上水设备等。 2货运设备 货运设备指货物站台、仓库、雨棚、货物堆放场和货物装卸线、存车线以及各种装卸机械、办公房屋等。,3运转设备 (1)旅客运转设备,指专供旅客列车使用的旅客列车到发线及客车车底停留线等。 (2)货物运转设备,指专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或设有驼峰)、机车走行线及机待线等。 4机务设备 机务设备主要是指机务段。基本机务段或折返段以及在机务段内设

5、有的机车检修、整备设备等。在采用循环交路时,在机务段所在区段站的到发场及其附近,应设有机车整备设备。 5车辆设备 车辆设备主要是指车辆段、列车检修所及站修所等设备。 除上述设备外,还应有信号通信设备、给水、排水及电力供应设备和技术办公房屋等其他设备。,四、区段站主要设备相互位置,区段站的各项主要设备,就其本身来说,是为担负某项业务而设的,但从整个区段站而言,各项设备及作业既有密切联系而又互相制约。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应根据各项设备所办理的作业性质,结合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布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使站内的列车进路交叉最少,机车车辆在站内的流程最短,从而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和运输效率,同时

6、应考虑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余地。现以图91为例,说明区段站各项设备的合理布置。,(一)客运设备的布置 客运设备包括客运业务设备和旅客列车运转设备。 1客运业务设备的布置 客运业务设备主要是为旅客运输服务,应按下列要求布置: (1)旅客站房的布置应与城市、车站布置相配合,其位置宜设在车站的中部靠主要居民区一侧。 (2)站前广场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旅客站房的规模及布置形式,并应考虑城市规划、道路布局、交通条件,结合地形及远期发展进行设计。 (3)客运业务设备布置应相互协调,方便旅客。,2旅客运转设备的布置 (1)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直接连通正线并靠近车站站房,其一端接通牵出线,便于调车机车至到

7、发线摘挂车辆;另一端接通机务段,以便更换机车。到发线与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便今后发展时加铺线路。 (2)当区段站有始发、终到旅客列车车底停留时,应设客车车底停留线,以免占用到发线或调车线,造成站内通视不良影响到发线或调车线的使用。若个别终到旅客列车立即折返,且停留时间较短,确定到发线已考虑该因素时,也可不设客车车底停留线。,(二)货运运转设备的布置 1采用横列式区段站图型,货物列车到发场一般应设在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另一侧,即站房对侧并紧靠正线,使货物列车到发有便利的通路,如图91所示。 2采用纵列式区段站图型,某一方向的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发场位于另一方向货物列车到发场对侧,并

8、逆运转方向全部错移,如图92所示。 3采用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图型,货物列车到发场与旅客列车到发场纵向配列。如图83所示。 4调车场设于到发场外侧,紧靠到发场,与到发线平行配列,两端各设有一条牵出线,保证车站有足够的改编能力。,(三)机务设备的布置 机务段是区段站的主要设备之一,是管理、运用和维修配属机车的基层生产单位。它应及时向车站提供良好的机车。为使机车迅速出入段,迅速换挂,确保各次列车安全正点出发,机务段应靠近到发场,并与到发场有便捷的通路。 机务段在区段站上的位置可以有五种布置方案,如图94所示。,图94 横列式区段站机务段布置图,1机务段设在第1和第象限时,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都要横切正

9、线,在双线铁路上这个现象更为严重。同时站房一般位于城市同侧,机务段占用城市较多的土地不但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而且机车排出的大量烟、气还会污染城市,恶化城市的环境。此外,机务段本身的发展扩建也会受到影响。,2若机务段设在第或第象限,则会克服上述缺点,避免了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与正线的交叉干扰,消除了对城市的影响。,在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上,机务段一般以设在站对右(即第象限)最为有利。当设在第象限时,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与另一个方向列车出发进路产生交叉;如机务段设在第象限,则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与另一个方向的列车到达进路产生交叉(如图95所示)。从出发交叉和到达交叉的性质相比较,其行车速度、占用进路时间的长短

10、及影响行车的安全程度,显然是到达交叉较严重。所以,机务段宜设在第象限。,图95 机务段、象限比选图,当车站发展成纵列式区段站时,机务段设在第象限亦显得非常有利,可以使双方向机车出入段的走行距离都比较短,因此,新建区段站,在不受地形、地质及其他条件限制时,机务段应首先考虑设在第象限。 3机务段设在站对并的位置(如图94机务段V所示),机务段两端均有出、入口,机车从车场两端出、入段,走行距离短,这是站对并的优点。缺点是机车从车场两端出、入段干扰牵出线作业;同时机务段设在调车场的外侧,有碍车站的横向发展。因此,只有在无解编作业和无发展的区段站上,又受地形条件限制时,方可将机务段设在站对并的位置。,(

11、四)货场的布置 区段站货场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服务,其位置选择合理与否,对城市交通和铁路运输均有较大影响。货场布置方案如图96所示。,图96 货场布置方案图,1货场设在站房同侧 由于货场靠近主要货源和居民区,搬运距离近,不必跨越铁路,如装卸量不大,对铁路的影响也较小,故对地方和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当货场规模较大或发展较快时,则货场位置往往与城市发展规划有矛盾,特别是以矿建材料、农药等容易污染环境卫生的货物为主的货场不宜设在站房同侧。当正线列车对数较多,货场装卸量较大,在站房同侧设货场时,应设货场牵出线,以减少货场取送调车时与正线行车的干扰。,2货场设在站房对侧 若货源来自站房对侧,或货源

12、虽然来自站房同侧,但货运作业量大、作业车数多、站房同侧地形困难时,货场可设在站房对侧。为了便于车站纵向发展,一般应设在机务段同一端的次要牵出线上。这个方案的优点与货场设在站房同侧的方案相反,即把向货场取送车与正线的交叉干扰换成了货主取送搬运货物与正线的交叉干扰。为此,宜修建公路与铁路立交设备来克服这个缺点。 存放危险货物(如爆炸品、毒害品、氧化剂、易燃液体等)及有碍卫生的粉末状货物的专业货场,应设在城市的下风方向,并应远离居民区。,(五)车辆业务设备的布置 1列检所 为了便于列检人员与车站值班员的联系,并及时对列车进行技术检查,列检所应设在靠近运转室的地方。 2站修所 应设在调车场外侧、调车场

13、远期发展以外的适当地点,如受地形限制,也可设在其他适当地点。 3车辆段 为了便于车辆段与调车场之间取送作业,以及不影响调车场和车辆段自身的发展,当机务段设在第象限时,车辆段一般应设在“站对右”(象限)的置,如图97方案I。,图97 车辆业务设备配置方案图,第二节 区段站图型,在区段站的运营工作中,分析研究布置图,主要是为了找出各项设备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拟订改善工作组织方案,合理地运用各项设备,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出改善设备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区段站的通过能力。 在区段站新建及改建中,分析研究布置图,主要是选择具有一定通过能力且布局合理的布置图,或提出正确合理

14、、切实可行的改建方案。 区段站图型的选择,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图形选择应讲求经济效益,满足运输需要,节省工程投资,便于管理,有利于铁路、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等的发展。,一、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一)设备相互位置 图98所示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车站两端各衔接一个方向。站房位于城镇一侧,到发场与调车场并列在站房对侧,机务段及车辆段设在“站对右”,货场在“站同左”。调车场两端设有牵出线,B端为主要牵出线,设有驼峰及迂回线。,图98 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二)线路固定使用 1道:到发线。接发上、下行旅客列车兼上、下行列货物列车。 道:到发线。正线。接发上、下行旅客列车兼上、下行货物列车。 3道:

15、到发线。接发上、下行旅客列车兼上、下行货物列车。,4道:到发线。接发上、下行货物列车(兼超限货物列车)。 5道:机车走行线。 6、7道:到发线。因靠近调车场,接发上、下行改编货物列车和快运列车(7道兼接发超限货物列车)。 812道:调车线。 13、14道:牵出线。 15道:机待线。,(三)作业进路分析 1进路交叉 A端咽喉区有: (1)14道部分改编货物列车甩挂车组时,与机车出入段产生交叉干扰; (2)6、7道接发车时与机车出入段有交叉; (3)自编车列转入6道时,与7道接发车产生交叉干扰。,B端咽喉区有: (1)货场取送车与接发车作业有交叉干扰; (2)l4道部分改编货物列车甩挂车组时,与6

16、、7道接发车作业产生交叉干扰; (3)7道解体车列转线时,与6道接发车作业产生交叉干扰。,2平行进路 A端咽喉最大可保证四项平行作业: (1)1、道接车或发车; (2)机车出段; (3)机车入段; (4)牵出线调车。 B端咽喉最大可保证三项平行作业: (1)14道接发列车; (2)机车出段或入段; (3)牵出线调车。,(四)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优点是:线路使用灵活,作业方便;占地少,设备集中,定员少,管理方便;对地形条件适应性较强和有利于将来发展。缺点是:有一个方向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比较长;在站房同侧接轨的岔线向调车场取送车不方便。 适用范围:引入方向少于4个的区段站。

17、,二、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一)设备相互位置 图99 (a)所示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其客运业务设备位于城镇一侧,货物列车到发场分为上、下行两个车场(到发场1、到发场2),并列在两正线同一侧;调车场位于到发场2外侧,两端设有牵出线,主要牵出线设有驼峰。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有两条机车出入段线,机车走行线位于两到发场之间,供下行列车机车走行;与机务段相对端(B端)设有机待线。货场位于“站同左”或“站对右”位置。有车辆段时,应设在“站对右”靠近调车场(K)的位置。,图99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二)线路固定使用 图99(b)中的到发线1道供上、下行旅客列车到发、停靠基本站台,方便旅客进出站。列

18、车两交会时,A方向旅客列车进l道,B方向旅客列车进道,停在中间站台一侧。列车三交会时,则第三列旅客列车可停靠在到发线4道上(设计为双进路)。,图99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到发场1(4、5、6道)供下行货物列车到发;到发场2(811道)供上行货物列车到发。在同一到发场中,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一般用靠近正线的线路到发,改编货物列车则使用靠近调车场的线路到发。这是为了避免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发与改编车列转线作业产生交叉干扰。也可将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一侧的部分线路(10、11道)固定为上、下行改编货物列车共用的到发线来使用以增加线路使用的机动灵活性(以下的分析是以到发场2固定为单进路,仅供上行货物列

19、车到发为前提进行的)。,(三)作业进路分析,如图910所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作业进路交叉: 1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均设在正线同一侧,使车站A端上行旅客列车出发进路与下行货物列车到达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1);使B端上行旅客列车到达与下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1)。,图910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交叉干扰图,2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平行布置在调车场的同一侧,使A端上行货物列车由到发场2的出发进路与到发场1自编车列经由牵出线2的转场进路产生交叉(交叉2);使B端上行货物列车接人到发场2的到达进路与到发场1解体车列经由牵出线1的转场进路产生交叉(交叉2)。,3由于上、下行两

20、个到发场平行布置在调车场同一侧,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的位置因此,上、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与到发场1的自编车列经由牵出线2的转线作业在车站A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3)。,4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设在正线同一侧,使到发场2上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与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包括客车机车)经由机走线出入段的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4)。 以上分析的四项进路交叉,其中第l项为客、货列车到发进路交叉。如果旅客列车对数不多,问题尚不严重。随着运量增加,客、货列车都很多时,这一进路交叉就很突出,成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主要矛盾,将严重地影响车站的行车安全和通过能力。要根本解决这项矛盾,就需要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的相互配

21、置位置。,第2、3项为改编车列的转场进路与上行货物列车到、发及上、下行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进路的交叉。这两项交叉,只有将到发场l和到发场2分别设于调车场两侧,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一般来说,在区段站上的改编列车数量不多,所以这两项交叉也不严重。另外,也可将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一侧的线路用来接发下行改编列车。以疏解第3项交叉。但是,若将下行改编列车固定在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的线路接车时,就会产生下行改编货物列车接发与上行货物列车到发的新交叉,实践证明,在实际工作中,最好是根据列车到发及调车作业的不同情况来活用线路,将下行改编列车接入到发场1或发场2,利用时间间隔疏解空间交叉。,第4项进路交叉解决的方法,

22、一般只要在到发场内设置机车整备设备,采用机车循环运转制交路,列车机车在到发场上进行整备,不再入段,就可消除这项交叉。若是采用电力机车或内燃机车牵引,在到发场内设置机车整备设备更容易。另外,还可以在A端修建绕过机务段的外包正线,如图99(a)虚线所示,上行货物列车可经由正线出发,这项交叉可以得到完全疏解。,(四)平行进路 A端咽喉可保证五项平行进路:下行旅客列车到达;上行旅客列车出发;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出段;上行货物列车机车入段;牵出线调车。 B端咽喉可保证四项平行进路:下行旅客列车出发;上行旅客列车到达;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出段或入段;牵出线调车。,(五)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形的优点

23、是:占地少、布置紧凑、设备集中、定员少、管理方便;对地形适应性强;便于将来发展。缺点是:一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到达(出发)与相反方向货物列车出发(到达)的交叉,如为客、货机车交路的始终点,则交叉更为严重;另外,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较长,交叉干扰较多。 适用范围:旅客列车对数不多,运量不很大的区段站。,三、双线纵列式区段站图型,为消除双线横列式图型的客货列车交叉,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将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场分别设在正线两侧并纵向全部错移,即形成纵列式区段站,如图92所示。,(一)设备相互位置 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场分别布置在正线两侧,两到发场间有直接通路。旅客列车到发线位于上行到发场2对面靠城镇

24、一侧。设一个调车场,位于解编作业量较大方向的到发场2外侧。其他设备位置与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相同。,(二)线路固定使用 图92中,到发场1供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发;到发场2靠正线一侧线路供上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发,靠近调车场的线路供上、下行改编货物列车到发。因此,除邻靠站台的到发线布置为双进路,到发场2中靠近调车场的部分线路布置为双进路外,其余到发线均设计为单进路。,(三)作业进路分析 由于到发场纵列布置在正线两侧,不仅保证了双线横列式图型所具有的基本作业条件,还疏解与解决了双线横列式图型中一些主要交叉和问题。 1疏解了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到、发与上行旅客列车的发、到间的交叉干扰。 2疏

25、解了下行改编车列经由牵出线转线与上行货物列车到、发间的交叉干扰。 3缩短了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纵列式区段站图型不可能解决双线横列式图型的全部缺点,还存在一些交叉的问题: 1由于上、下行只设一个调车场,下行改编货物列车到、发要在中部咽喉和B端咽喉与上行客、货列车发、到产生交叉。当下行改编货物列车对数不多时,这个交叉并不严重。 2由于下行到发场l在正线的另一侧,所以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要跨越两条正线,与下行旅客列车的接车进路和上行的客、货列车的发车进路产生交叉。此项交叉可用循环交路或用机务段外包正线及迂回线来解决,如图92的虚线部分。 3当有第三方向衔接于到发

26、场1或到发场1与调车场间进行车组换挂、扣修车的取送等作业时,必然横切中部咽喉的正线和机车出入段的一切通路。,4下行改编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仍然很长。 5由于上、下行到发场纵列布置,需要有很长的站坪。同时,中部增加一个咽喉,工程造价和运营支出等都比采用横列式图型有所增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双线纵列式区段站疏解了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交叉。当上、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数量较多,而且两到发场之间交换车流较少时,采用纵列式图型是有利的。但是,随着下行改编货物列车作业量的增加,其与上行客、货列车交叉这一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因此,当双方向改编车流都很大、交换车流不多时,可在到发场1外侧再修

27、一个调车场。,(四)平行进路 A端咽喉可以保证两项平行进路:下行列车到达,上行列车出发。 中部咽喉可以保证五项平行进路:下行货物列车出发(或下行旅客列车到达)、上行列车出发、机车出段、机车入段、牵出线2调车。 B端咽喉可保证三项平行进路:下行列车出发、上行列车到达、牵出线1调车。,(五)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纵列式区段站的优点:疏解了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到发与上行旅客列车发到在横列式车站上的交叉干扰;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短;有利于站房同侧专用线接轨。缺点是:站坪长、占地多;落懒散、管理不便、定员多;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横切正线,降低正线通过能力。 适用范围:客货运量大、引入方向

28、多、交换车流少的双线区段站。,四、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图型,如图93所示,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图型一般是因运量增长或新线引入,既有车站横向发展受限制,或客货运量大,站内作业交叉严重,为疏解交叉而将原站改为客运车场,并沿正线的适当距离另设货运车场而形成的。货运车场内的上、下行场,双线铁路时可在正线的一侧或两侧横列布置,个别为纵列布置;单线铁路时可在正线一侧横列布置。目前在我国铁路区段站总数中,客货纵列式图型占有一定的比重,约16强,且都是改建车站采用。,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图型的优点是:客货运两场分设,作业干扰较少,客货运设备分别集中,管理方便;当在城市同侧接轨的岔线较多时,调车场可布置在城市一侧,对城市发

29、展和地方运输适应性较强等。其缺点是:客货运两场分设,需要增加设备和定员;既有岔线和货场取送车作业不方便;客货运两场间距离较近时,靠客运场一端的牵出线,其长度往往不能满足整列调车的需要或位于曲线上;既有机务段与货运场间机车走行距离增加,还可能产生折角走行,甚至需另设出、入段线;一个方向的列车机车出、入段需横切正线等。此外对区间通过能力也可能有所影响。,第三节 区段站运转设备,区段站的运转设备主要包括客、货列车到发线、客车车底停留线、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牵出线等。,一、客、货列车到发线,(一)货物列车到发线 1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及长度 影响列车到发线数量的主要因素有列车对数及其性质、

30、衔接线路方向数及相邻区段的闭塞方式、车站布置图型、技术作业过程、作业方式、机车交路等,但一般不少于表91。 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根据线路等级和相邻区段统一规定。,客、货列车到发线,表91 到发线数量,注:对表中到发线数量的幅度,可按换算对数的大小对应取值。 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包括按行车办理的铁路专用线)的区段站,考虑列车的同时到发,到发线数量可适当增加。 换算列车对数少于6对时,到发线数量可减为2条。 采用追踪运行图时,到发线数量增加l条。 区段站的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 客、货纵列式区段站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应扣除旅客列车的换算对数后按本表采用。 区段站某一方向的换算列车对数,等于该

31、方向各类客、货列车对数(可按该方向接发的各类列车数除以2求得)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后相加总数。当查表确定到发线数量时,尽端式区段站按接发车一端的各个方向相加后的换算数确定,但可适当减少;通过式区段站按各个方向相加后总的换算对数的l2确定。列车对数的换算系数:直达、直通、小运转列车为1;有解编作业的直达、直通、区段、摘挂、零摘和快零货物列车为2;始发、终到的旅客列车为1,停站的旅客列车为O5;乘务组换班不列检的货物列车为O3;不停站的客、货列车不计。,2货物列车到发线的布置 布置到发线时应考虑下列几个问题: (1)到发线应布置在直线上。如到发线有效长范围内设有曲线时,不仅在接发列车时嘹望条件差

32、、作业不便,而且也不利于列检人员进行列车技术检查。 (2)到发线单进路或双进路的设置。根据我国运营工作的实践,单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采用双进路。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一般设计为单进路,分别按上、下行方向接发列车。但靠近旅客站台的到发线及靠近调车场的部分到发线,宜设计为双进路。如有第三方向线路引入且有通过的折角车流或位于局交界口的区段站,为了增加线路使用的灵活性,以适应列车密集到达和减少交叉干扰,可将部分到发线设计为双进路,其余作预留。如到发线数量较少或有充分根据时,也可全部设计为双进路。,到发线按双进路设计,可增加使用灵活性。在实际运营中,各站仍需按线路左侧行车方向固定使用的原则,结合运

33、行图排定的列车到发顺序及其他作业上的要求,固定到发线使用方向。 (3)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的布置。除正线必须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外,在单线区段站,应另有一条到发线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在双线区段站上,上、下行应各有一条到发线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二)旅客列车到发线 1旅客列车到发线数量及长度 在我国,横列式及纵列式区段站客、货列车的到发线是兼用的,一般使用靠旅客站台的到发线或正线接发旅客列车。旅客列车的停站时间一般较短,对到发线的能力影响不大,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数量可经过对旅客列车对数换算后与货物列车换算对数相加按表91中的数据确定。客货兼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应与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一致。 在客货纵列

34、式j姐的区段站上设专用的旅客列车到发场,旅客列车到发线的数量和有效长参照客运站列车到发线的规定加以确定。,2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 选择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合理布置形式,主要需考虑正线布置要顺直;客、货列车能便捷到发,站内交叉少;旅客跨越线路少,横越线路设备建筑费用少;便于货场设置、支线引入及工业企业线接轨;便于线路保养维修以及便于进一步发展,如从单线发展成双线时,便于增加线路等。,图9ll(a)为单线铁路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其特点是旅客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夹两条线路。此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旅客列车无交会时,各方向旅客列车均可接入1道;有交会时,可分别接入l、道,正线及以下的各条线

35、路均为货物列车使用,客、货列车主要分布在正线两侧,利于作业,同时不论在站房同侧或对侧设置货场及引入支线、工业企业线都比较方便,修建双线时应与区间综合考虑,将1道或3道改为第二正线。因此这种布置形式一般应优先考虑采用。,图911 区段站旅客站台与线路布置形式图,图911(b)为双线铁路区段站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其特点是旅客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夹3条线路。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是正线顺直没有反向曲线,便于线路养护维修,适合于横列式发展为纵列式和客货纵列式站型,且当纵列式图型采用此方案在办理旅客列车三交会时,正线道仍可用来通过货物列车。其缺点是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夹3条线路,天桥或地道的维修费用高;

36、在未设天桥或地道时,4道上下车的旅客进出站横越线路较多且与1、道接发货物列车发生干扰。在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图型中,宜优先采用此方案。,图911 区段站旅客站台与线路布置形式图,在繁忙干线上,旅客列车对数较多需增设第三旅客站台的区段站,由于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及采用循环(或半循环)机车交路,与图91l(a)相比,第三旅客站台与基本站台之间需多跨3条线路(如图912所示),增加走行距离,这种情况一般在站台间设置了地道或天桥后,可保证人身安全。,图912 双线区段站设第三中间站台示意图,地道,由于采用循环(或半循环)机车交路,正线不能兼作接发旅客列车到发线使用,在正线对侧需设旅客列车到发线,这种情况

37、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之间夹4条线路为宜(如图913所示),其优点是正线通过列车速度较高时不会影响站台上旅客安全,但缺点是中间站台与基本站台之间需多跨1条线路,增加天桥或地道的长度。,图913 双线区段站设中间站台示意图,3客车车底停留线 当区段站有始发、终到旅客列车车底停留时,一般应设置客车车底停留线,以免占用到发线或调车线,并造成站内通视不良,影响到发线或调车线的使用。客车车底停留线位置应与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有便捷的通路,可设置在站房同侧或在调车线外侧,如为市郊旅客列车车底停留,可考虑设置在站房同侧。若个别旅客列车立即折返,且停留时间较短,确定到发线数量已考虑该因素时,也可不设客车车底停留线

38、。设计时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三)岔线接轨 区段站上的岔线接轨,应配合城镇、工矿企业统一规划。当有几条岔线接轨时,宜集中合并引入。岔线一般在货场牵出线、调车场次要牵出线、调车场或其他站线上接轨。货运量较大或有整列到发时,为了缩短进出岔线的车辆在接轨站的停留时间,宜接入到发场。,二、机车走行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一)机车走行线 车站内专供机车出入段用的线路称为机车走行线。机车走行线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应根据区段站布置图的类型、列车对数、机务段位置、机车运转交路制度等因素确定。 1机车走行线的设置条件 每昼夜通过机车走行线的机车在36次及以上的区段站可设一条机车走行线。 纵列式区段站,采用循环

39、交路制的区段站、机务段在“站对并”位置的区段站以及机车通过机走线36次以下的区段站,均可不设机车走行线,利用空闲的到发线出入段。,机车走行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2机车走行线的位置 机车走行线的位置,应根据车站布置图,以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车交叉干扰次数和缓和交叉的严重程度为原则进行确定。 当机务段设在“站对右”时,机车走行线应设于上、下行到发场之间,如图914(a)所示。此时产生的上行货物列车出发与机车出入段的交叉干扰(a点)性质较缓。若要疏解此交叉干扰可修建上行外包机务段正线。,图914 横列式区段站机车走行线布置图,当机务段设在“站对左”时,机车走行线应设于上行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如图

40、914(b)所示。此时仅产生上行货物列车到达与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的交叉。若有上行正线外包机务段,则将机车走行线放置在上、下行到发场之间。 单线横列式区段机车走行线的设置与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相似。,图914 横列式区段站机车走行线布置图,(二)机待线 设在非机务段一端,专供牵引机车停留的线路称为机待线。 1机待线设置条件 新建横列式区段站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以及纵列式区段站上机务段对侧到发场出发一端的咽喉区,一般应设机待线。机待线的作用是便于出、入段的机车的停留与交会;机待线与机车走行线相配合可以使机车出、入段与其他作业平行;,机待线,当机务段位于站房同侧或与车场并列时可以增加出、入段机

41、车穿越正线或牵出线交叉点的机会和减少占用交叉点的时间;旅客列车停站的时间短,在旅客列车换挂机车比较多的区段站,可使机车争取时间和避免与其他作业干扰,保证列车正点;区段站直通货物列车的比重占70左右,在采用肩回交路的区段站上,保证换挂机车的直通列车正点。因此,只有行车量很小,换挂机车较少(通过车场的机车在36次以下)或改建困难的单线铁路区段站可缓设或不设机待线。,2机待线布置形式 机待线布置形式有贯通式(如图98所示)和尽头式(如图99所示)两种。 机待线宜位于直线上,以保证有良好的嘹望条件。其有效长度:尽头式的应采用45 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牵引机车长度加10 m;贯通式的应采用55 m,困

42、难条件下不应小于牵引机车长度加20 m。双机牵引时,上述有效长度应另加一台机车长度。 尽头式机待线的优点是:有隔开进路,安全性好,即使司机操纵失误冲击土挡,其损失也比与列车(或转线车列)冲突为轻。缺点:咽喉较长。 贯通式机待线优点是:进路比较灵活,咽喉长度短,到发线数量相同时,可缩短2060 m,节省占地及铺轨长度。缺点是:无隔开进路,安全性差。 除地形受限制外,一般采用尽头式为好。,(三)机车出入段线 设在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供机车出入段使用的线路称为机车出入段线。 机车出入段线数量取决于列车对数、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及机车运转方式,一般出、入段线各设一条。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

43、设一条。由于机车出入段时要在机务段出入段处的值班室签点,因此在机务段最外方道岔与站管道岔之间应有机车停留位置,其有效长度不小于两台机车长度加10 m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少于70 m。,三、调车线和牵出线,(一)调车线 区段站为了集结车辆、解体和编组区段列车及摘挂列车(有的还办理直通或直达列车的解编作业)、停放本站作业车或其他车辆,需设置调车线。 区段站调车线的数量及有效长,应根据车站衔接线路的方向数、有调作业车数、调车作业方法及列车编组计划等因素来决定。 l.在有编解作业的区段站上 (1)集结线每一衔接方向设一条,车流大的方向可适当增加,其有效长度不应短于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2)本站作业车停留

44、线一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各一条,车数不多可共用一条,有岔线接轨且车辆较多可增设一条;有危险品车辆时,应设危险品车辆停留线一条。上述调车线的有效长度应按该线所集结的最大车辆数确定。,调车线和牵出线,2在无改编作业的区段站上 调车线应设两条,供本站作业车和待修车辆停留及调车用。有效长度应按最大存车数量确定。,(二)牵出线 牵出线是指设在调车场的一端,并与到发线连接专供车列解体、编组及转线等牵出使用的线路。 牵出线是区段站上主要的调车设备。调车作业量不大时,可采用牵出线;调车作业量大时,可在主要牵出线上设置驼峰。 1牵出线数量 它取决于有调作业车数、编组计划要求、调车作业方法、站内调机台数及分

45、工、货场与工业企业线位置及作业量等因素。,区段站调车场两端应各设一条牵出线,如每昼夜调车作业量不超过7列(解7列、编7列)时,可缓设一条。如有运量较小的支线或岔线在该站接轨,其位置和平、纵断面适合调车,经允许,可作为次要牵出线。 在纵列式区段站上,如有部分改编货物列车成组甩挂作业时,且线路通过能力受到限制,不能用正线调车,可在站房同侧到发场设专用牵出线。 货场取送车作业,一般可利用调车场牵出线进行。如货场位于站房同侧,装卸作业量又较大,且区间列车对数较多时,宜设专用的货场牵出线。 区段站牵出线的有效长一般不短于到发线有效长,以保证整列一次转线。在困难条件下,仅进行部分改编货物列车的增减轴作业时

46、,可适当减短。次要牵出线可以稍短,但不能短于到发线有效长的12。,2牵出线平、纵断面的要求 牵出线平面布置应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应保证有良好的视线,其半径不应小于l000 m;特别困难条件下,其半径不应小于600 m;若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300 m的曲线上。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 牵出线应设在平道或小于25的面向调车场的下坡道上。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厂段的牵出线,宜按上述要求设置,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第四节 区段站货运设备,区段站货运量较大,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货场。在货运站或货场内,用

47、来办理货运业务的设备称为货运设备。,一、货场平面布置,货运设备的总体布置,即为货场布置图。货场设备布置应力求紧凑、合理、充分利用场地、便于作业,并留有发展余地。 货场的布置图按货物线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尽端式、通过式和混合式三种。,1尽端式货场 尽端式货场货物线为尽端式布置,如图915所示。尽端式货场的优点是:占地少,铺轨及道路长度短,工程投资少,易与地形结合,也便于与城市规划相配合;货物线与道路交叉少,零星车辆取送方便,货场改扩建比较容易。其缺点是:车辆取送作业均在货场一端进行,咽喉负担较重,取送车作业与装卸车作业有干扰。,图915 尽端式货场平面布置图,2通过式货场 通过式货场货物线为通过式

48、,如图916所示。通过式货场的优点是:取送车作业在货场两端进行,互不干扰,取送方便,能力大;有可能利用货物线办理整列装卸。缺点是:占地大,铺轨及道路均较长,工程投资大,零星车辆取送不便,货场道路与货物线交叉较多,取送车作业与地方搬运有干扰。,图916 通过式货场平面布置图,3混合式货场 货物线部分是通过式、部分为尽头式布置,如图917所示,它兼有通过式与尽端式货场的优点和缺点。 货场的布置形式,应根据作业量、货物品类、作业性质及当地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来确定。区段站货场装卸量一般不很大,宜采用尽端式或混合式货场。只有当运量较大,品类单纯,有条件组成大车组装卸和货场设在“站对并”位置时,

49、才采用通过式货场。,图91 7 混合式货场平面布置图,二、货场设备布置,货运设备主要有:货物线、货物站台、仓库、货棚、堆货场、装卸机械、检斤设备和办公房屋等。 (一)仓库、货棚 在铁路运输中,为了存放遇风、雨、雪以及阳光等自然条件影响而容易变质及损坏的货物和贵重货物,应设置仓库或货棚。它们一般均设在站台上,以便于进行货物装卸作业。 1仓库 仓库按结构层次可分为单层、双层和多层;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矩形、阶梯形和栉形;按与装卸线的配置形式可分为跨线式和非跨线式,如图918所示;按存放货物类别可分为整车仓库、零担仓库、中转仓库和危险货物仓库。,图918 仓库与装卸线配置图,仓库宽度根据货运量、货物品种

50、、作业性质、装卸机械类型、取送车组长度、仓库类型等因素来决定。仓库通常选用9、12、15或18 m跨度。一般大、中型仓库宽不小于15 m;小型仓库为912 m为宜。 仓库长度根据所需面积和选用宽度计算确定。当计算的仓库很长时,为了管理方便,减少取送车与装卸作业的干扰,可把仓库分为若干节,每节长度,大型仓库不大于210 m,中型仓库不大于140 m;跨线仓库以210 m为宜;阶梯仓库一般为70100 m左右。 为了便于作业,仓库外墙轴线或货棚柱子中心至站台边缘的距离:铁路一侧有叉车作业时宜采用4O m,但主要零担货物中转站的中转站台宜采用70 m;人力作业时,可采用35 m;场地一侧有叉车作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