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230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委员培训基本内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委员培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适应2.学习3.人际交往4.情感与性5.就业问题6.网络依恋7.自杀(二) 危机干预1.自杀(1)危机干预 的定义: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咨询技术。 (2)大 学 生 自 杀 的 原 因: 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3)自 杀 心 路:求 救 信 号 选 择 方 法 采 取 行 动 自杀先兆 言语上的征兆: a.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我不想活了. b.

2、间接向人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没有我,我们会过得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c.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d.突然与亲朋告别e.谈论一些易获得的自杀工具 行为上的征兆:a.抑郁的表现b.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c.频繁出现意外事故d.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e.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4)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a 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b. 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c. 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d. 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 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想到要结束生命吗 e. 不要轻视,当他们说要自杀时应人真对待

3、.f. 如他们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g. 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这些帮助.h. 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i. 如果你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其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j. 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2.抑郁症 抑郁症:是由于情绪低落到极点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精神科的一种疾病。抑郁症的基本症状:“三低”、“三无”、“三自”。三低:情绪低落、思维减慢、意志减退三无:无用、无助、无望三自:自责、自罪、自杀抑郁:各种不同程度心情不好的总

4、称。关注心灵 ,助人自助,不断修复和拓展你的人生!P124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l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衡量心理健康的三类标准是什么?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试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低,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等等。第三、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心理咨询与精神病诊治的工

5、作区别是什么?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 精神病诊治的工作对象是有精神障碍的人,进行治疗。 l 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一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

6、绪。“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二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

7、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的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三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第一节鉴别诊断1试述精神病性描述范围。ICD10草案上规定精神病性只限于用以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

8、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2试述心理冲突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的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3神经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1)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自己不能摆脱,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

9、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少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否则不可靠!4试

10、述各种神经症的特点。据许又新教授专著神经症,将神经症分为以下6类:【1】神经衰弱。症状可分三组:(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1)烦恼。2)易激惹。3)心情紧张。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2)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3)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1)头部不适感。2)睡眠障碍。3)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2】焦虑性神经症。(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恐怖性神经症。(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11、(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4】强迫性神经症。因为自我强迫和反强迫而造成精神痛苦。【5】躯体形式障碍的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有三种症状。(1)对健康的过虑。(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6】不典型的神经症。(1)抑郁神经症。 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3)无助感。4)感到精神疲劳。5)自我评价低。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两周,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2)人格解体神经症。1)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2)

12、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3)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失去了正常时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4)情感解体,病人感到他自己丧失了情感,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会爱他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人格解体的特征是:病人对异常体验的人观性有清楚地了解,因而感到不快和苦恼,甚至在突然发生进感到惊恐不安。5试述易激惹的概念。易激惹指容易生气和发怒,容易急躁,一点小事就急得不得了,按捺不住。“是否有自知力”是区别精神病性易激惹和神经症性易激惹的标准。神经衰弱病人的易激惹的典

13、型形式是反复发作的的三步曲: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而经过长短不等的时间后这三部曲又重演一遍。病人在后悔和加强控制时不常常感到委屈。易激惹很容易损害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不融洽又使易激惹趋于恶化。由于极力压抑自己的愤怒、怨恨和不满,易激惹可以发生变形,常见有:(1)容易伤感。(2)好打抱不平。(3)弥散性敌意:“瞅什么都不顺眼”;有时不知为什么冒出幸灾乐祸的思想来。和烦恼一样,易激惹也是过分压抑和过分控制的结果。6试述抑郁症的诊断要点。(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3)无助感。(4)感到精神疲劳。(5)自我评价低。(6)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两周,且至少

14、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7试述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作性事件的急性反应。(2)由某一事件或专注于此事引起极度痛苦。(3)可以以躯体症状为主。(4)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心境低落或悲伤;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急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8试述多动(注意缺陷)障碍的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1)严重的注意力维持困难(注意时限短,活动变化频繁);(2)异常的躯体性不安(在课堂上和吃饭时最为明显);(3)冲动性(患者不能排除等候,或未经思考就行动);(4)有时可能存在纪律问题,学习成绩差,容易出事故。(5)这种行为模式存在于所有场合(家庭,学校,娱乐)。(6)避免过

15、早诊断。身体活动较多并总是不正常的。9试述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点。1)早年开始显露人格偏异,一般在青春期呈现明朗化。 2)严重人格障碍,性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畸形发展,不符合社会规范。 3)人格偏异非常顽固难移,延续于整个成年期,到晚年可能渐趋缓和。药物治疗和一般教育措施收效甚微,矫正困难。 4)社会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常有较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屡教屡犯,并以损人不利己的结局告终。 5)对自己的人格障碍缺乏自知之明(医学上称为无自知力),因此不能从失败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有时虽能察觉自己的人格问题带来的困难,但却始终不能以正确的认识来有效地改正。 6)表现为持久的人格不协调,但是并未达到精

16、神病或神经症阶段。 7)智能和认知能力较好,无精神症状,主要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人格严重偏离为特征。 8)追求新奇和心理刺激,常是人格障碍患者的一种驱动力,也是经常导致其反社会行为的变态心理动因。概括地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有七无特征:无社会责任感;无道德观念;无恐惧心理;无罪恶感;无自控自制的心理能力;无真实或真正感情;无悔改之心。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1、简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正常心理活动和异

17、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2、 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 A、两个基本命题: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b、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B、几种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 c、人的心理结构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d、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e、防止焦虑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 C、造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 a、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

18、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果发展过程中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 b、自我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c、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3、简述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其区分 1、简述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一、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

19、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二、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三、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四、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五、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2、 心理学区分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是什么?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以下的三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1、简述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

20、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官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迟钝。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试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

21、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言语性幻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如见到闪光,火花等。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幻嗅:患者嗅到的异味。如尸臭、轮胎烧焦后的气味等。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幻味:患者

22、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又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三、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县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 2、简述思维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1)思维奔逸:一种兴奋形的思维联想障碍,

23、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言语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速,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患者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被询问时则回答:“没什么想要,也没什么可

24、说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步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时“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时正确的,但主题和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

25、法理解其意义。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

26、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病理性赘述: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患者并不觉得自己说话罗嗦,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患者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

27、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见于脑气质性精神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2)词语新作:患者自己传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词语新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不可说服。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简述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记忆包括识忆、保存、认知(再认)、和回忆(再现)四个过程,记忆障碍包括: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

28、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时期都回忆起来。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科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可以表现为远记忆和近记忆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患者最早出现的是近记忆力的减退,患者记不住最近几天,甚至当天的进食情况,或记不住近几天谁曾经前来看望等等。病情严重后远记忆力也减退,例如:回忆不起本人经历等。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对局限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称遗忘。顺行性遗忘指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时期。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称为心因性遗忘症,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

29、不愉快时间有关,可见于癔症。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情,再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患者以这样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那一片段的经历。由于有虚构的症状的患者常常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记不住曾经说过的、属于虚构的内容,其虚构的内容常常有变化,并且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需要指出的是,当患者同时出现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则成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4、自知力的概念及其

30、临床意义是什么?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凡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显著好转或愈痊,患者的自知力也逐渐恢复。由此可知,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5、简述情感程度障碍的临床特点。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高涨:患者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象过节一样。因而精力充沛,内心充满幸福

31、感,睡眠减少,爱管闲事。同时,自我评价过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能力强,赚钱容易,花钱大,乱买东西乱花钱。有时候患者自负自信,流于夸大,可能夸大妄想。有的情感高涨患者易激怒,情绪容易波动。说到伤心事,患者也会哭泣流泪,但是很容易随着别人谈论高兴的事情而恢复原先的好心情。情感高涨患者时患者的动作行为有感染力,经常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如果思维奔逸,情感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则构成躁狂状态,多见于情感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二、情感低落: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患者变得喜欢安静独处,原因是患者由于思维迟缓对社会交往变得顾虑重重。患者的愉快感缺失,原有的业余爱好和个人

32、兴趣不复存在。患者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要差,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流于自谦,可有自罪妄想。有时候表现长吁短叹。患者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如果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动作减少同时存在,则构成抑郁状态,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例如脑卒中后抑郁等。三、焦虑:患者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

33、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四、恐怖: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时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明显的心悸、气短、尿频、出汗、四肢整颤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容易为他人所理解的。某些患者遇到特定的境遇(例如参加聚会)或某一特定事物,随即产生一种紧张恐惧的心情,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这种恐怖的内心体验。脱离这种特定的环境或事物时,紧张恐惧的心情随即消失。多见于恐怖症。 6、脑器质性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一、情感脆弱: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长见于脑动脉硬化精神障

34、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的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二、易激怒: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三、强制性苦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四、欣快: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

35、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7、意志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一、意志增强:意志活动的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结果是一事无成。而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到处控告等等。二、意志缺乏: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严重时患者甚至连自卫、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意志缺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也可见于痴呆患者。三、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这常见于下列两种情况:一种是抑郁状态患者,此类患者并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受情感低落的

36、影响,总感到自己做不了事情。或是由于愉快感缺失,对周围的一切兴趣索然,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以至意志消沉,使患者的学习、工作或家务劳动成绩受到明显的影响。抑郁状态患者对自身的这些变化,一般说来还是能够意识到的,自知力可能部分存在的。另外一种情况是意志减退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运动性兴奋两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和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协调。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

37、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 8、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类型特点是什么?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木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称之为紧张性木僵。2)违拗。患者对于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之为主动性违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性。3)腊样屈曲。患者不仅表现为木僵状态,并且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被放在一个很不舒服姿势,也可在较长时间内象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4)缄默。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但有时候可以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

38、通过写字与别人进行交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和癔症患者。5)被动性服从。患者被动地服从医生或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是完成别人所要求的动作对他不利,会使他难受,患者也绝对服从。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6)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7)模仿动作。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8)意向倒错。指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所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9)作态。患者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10)强迫动作。是

39、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 9、强迫动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强迫动作。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多见于强迫症,也可作为强迫状态的一部分见于精神分裂症。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1、简述精神分裂症与常见亚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临床上可分为: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2、 如何界定心

40、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为情感性,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有残留症或转为慢性。3、躁狂、抑郁与双向障碍的特点是什么?躁狂其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其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双相障碍其特点: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4、 简述神经症及其主要类型。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性

41、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的时候,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1)恐怖症主要为三种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2)焦虑症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3)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强迫思维包括: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等。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和强迫性计数等等。4)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是一组反复称述躯体症状,

42、相应的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并缺乏充分的生理机制,对症状的说明,解释只能从心理因素或无意识中的冲突来推测的神经症。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是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器官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精神性疼痛、心因性背痛或头痛以及其他与情绪冲突有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归于此类。5、简述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分类与表现。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的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43、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临床包括: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6、

44、简述人格障碍的概念、类型与特点。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可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生情感暴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

45、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为习惯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能精力。7、 简述性心理障碍及其分类。既往称为性变态,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不包括单纯的性欲减退或亢进及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临床上包括三种类型:性身份障碍:如易性症。性偏好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

46、虐症。性指向障碍:如同性恋。8、 简述心理生理障碍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习惯、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阳疾、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2、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一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

47、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3、简述心理不健康分类的第二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