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462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_secret.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气体灭火系统培训讲义一、 相关规范及依据 GB500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BJ15-23-1999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公安部2007-226号文件二、培训大纲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与适用范围 常用的几种气体灭火系统 常用的几种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 FM200气体灭火系统组成与分类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 气体灭火系

2、统安全要求第一节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范围与适用范围一、设置范围1、高规规定:7.6.6 高层建筑内的下列房间应设置除卤代烷1211、1301以外的自动灭火系统:7.6.6.1 燃油、燃气的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宜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6.6.2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宜设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7.6.7 高层建筑的下列房间,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7.6.7.1 主机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40m2的电子计算机房中的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7.6.7.2 省级或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其广播电视发射塔楼内的微波机房、分米波机房、米波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

3、电源(UPS)室; 7.6.7.3 国际电信局、大区中心,省中心和一万路以上的地区中心的长途通讯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7.6.7.4 二万线以上的市话汇接局和六万门以上的市话端局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7.6.7.5 中央及省级治安、防灾和网、局级及以上的电力等调度指挥中心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7.6.7.6 其它特殊重要设备室。注:当有备用主机和备用已记录磁、纸介质且设置在不同建筑中,或同一建筑中的不同防火分区内时,7.6.7.1条中指定的房间内可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6.8 高层建筑的下列房间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但不得采用卤代烷1211、1301灭火系统:7.6.

4、8.1 国家、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的特藏库;7.6.8.2 中央和省级档案馆中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7.6.8.3 大、中型博物馆中的珍品库房;7.6.8.4 一级纸、绢质文物的陈列室;7.6.8.5 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面积不小于120m2的音、像制品库房。2、建规规定8.5.5 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且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1 国家、省级或人口超过100 万的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楼内的微波机房、分米波机房、米波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电源(UPS)室;2 国际电信局、大区中心、省中心和一万路以上的地区中心内的长途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3 两万线以上的市话

5、汇接局和六万门以上的市话端局内的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4 中央及省级治安、防灾和网局级及以上的电力等调度指挥中心内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5 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等于140m2 的电子计算机房内的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6 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建筑面积不小于120m2 的音像制品仓库;7 国家、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 万册的图书馆内的特藏库;中央和省级档案馆内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大、中型博物馆内的珍品仓库;一级纸绢质文物的陈列室;8 其它特殊重要设备室。注: 当有备用主机和备用已记录磁(纸)介质,且设置在不同建筑中或同一建筑中的不同防火分区内时,本条第5 款规

6、定的部位亦可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公安部规定: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特殊重要设备室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高层民用建筑中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对生产和生活严重影响的配电室等,属于特殊重要设备室,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二、适用范围1、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电气火灾;固体表面火灾;液体火灾;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2、气体灭火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所或对象:电器和电子设备;通讯设备;易燃、可燃的液体和气体;其他高价值的财产和重要部位(图书、档案、票据、文件资料库等)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气体灭火系统 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HFC-227ea/FM20

7、0/C3F7H)、CO2灭火系统、烟烙尽(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类似于气体灭火系统的自动灭火系统有气溶胶灭火系统、超细干粉灭火系统。一、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的灭火机理为抑制化学链反应, 七氟丙烷灭火剂通过氮气加压以液态方式储存在容器内,系统在20有2.5MPa和4.2MPa两种充装压力,启动时通过增压氮气的压力来推动灭火剂喷放。七氟丙烷灭火方式的应用主要以全淹没灭火为主,可组成管网灭火系统和无管网灭火系统。灭火机理:使保护区冷却:液态形式存贮,气态形式喷放,液体汽化后吸收大量的热。灭火剂分裂,灭火剂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灭火时分子中一部分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同时化学反应链可阻止燃烧。消

8、耗氧气:保护区内的喷射和火焰的存在降低的氧气的浓度,从而降低了燃烧的速度。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优点有:七氟丙烷灭火剂是毒性较低、无色、无味、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体积浓度临界值为9,其最小设计灭火浓度为7,因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可用于经常有人活动的场所,特别是它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符合环境要求。由于灭火浓度较低,因而储瓶数量较少,占地面积也较小,而且各项指标较为合理,系统功能完善、工作准确可靠,长期储存不泄露。弊端:该灭火剂在空气中存在时间约为30年,会产生一定的温室效应,而且因为灭火剂的释放必须在十秒种之内完成,达到灭火浓度,否则产生的酸性分解物对人体有害,对被

9、保护设施也有腐蚀性,所以输送距离短,另外灭火剂造价也比较高。二、CO2灭火系统CO2 是一种能够用于扑救多种类型火灾的灭火剂。它的灭火作用主要是相对地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火焰熄灭,是物理形式的灭火剂。CO2灭火剂以气液两相储存在容器内,高压CO2灭火系统最高储存压力接近15MPa,低压CO2灭火系统最高储存压力通常在2.38MPa。启动时靠CO2自身的蒸汽压力推动喷放。应用时可组成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管网灭火系统和无管网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优点有:灭火时不污染环境,对保护区不产生腐蚀和破坏作用,它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易燃液体和固体物质火灾,CO2灭火系

10、统技术成熟,应用广泛,而且CO2灭火系统能输送较远距离。弊端:其较高的灭火浓度对人非常危险,不宜用于有人场所。另外,在释放过程中的冷凝现象可能会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高压液化储存的高压系统和低温储存的低压系统。高压储存,需要的瓶组数目多,占地面积大,对运输管道和储存环境温度要求较严格,低压系统需要外设制冷设备,而且两种系统的造价都比较高。三、烟烙尽(IG541)烟烙尽灭火剂由52氮、40氩、8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比空气略重,属于惰性气体灭火剂,以气态储存,其储存压力为15MPa。烟烙尽的灭火机理是通过降低防护区中的氧气浓度(由空气正常含氧量的21降至12.5),使其不

11、能维持燃烧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为物理反应,属被动灭火。烟烙尽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灭火剂,在灭火时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不污染环境,无毒、无腐蚀,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不会对被保护设备构成危害,也无须延迟喷放,这是其它灭火剂所不具备的特点。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在42.8的灭火浓度下,人或者动物不会感到不适应,这是由于此时保护区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在45之间,提高了人或动物的呼吸频率,这样可以使人或动物氧气的摄入量与在正常空气下氧气摄入量保持一致。另外,混合气体以设计浓度和空气混合后,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一灭火浓度,即使保护区没有采取特别的密封措施,系统也能在20分钟后保持灭火所需的浓度。另外灭火剂

12、价格便宜,输送距离也很长,这对于保护相距较远的保护区十分有利,由于灭火气体可充分与空气混合,故能有效防止复燃。但因是被动灭火,其灭火效果略差,其高压气态储存方式带来了储瓶数量大,占地面积大,系统造价高的缺点。四、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S型气溶胶的灭火作用主要是化学方式。S型气溶胶灭火剂平时以固态常压方式储存在容器内,启动时通过电点火器、引燃剂点燃催化固体气溶胶药柱,从而产生喷放气溶胶。S型气溶胶灭火方式的应用为全淹没灭火,通常以无管网方式使用。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的优点有:S型气溶胶灭火剂不破坏臭氧层,不会引起温室效应,灭火效率高,而且是常压储存。弊端:S型气溶胶灭火剂释放时,喷口温度较高,会对喷口

13、前1米内的人员和物体造成伤害,S型气溶胶灭火剂释放后,防护区内能见度比较低,影响人员的逃生,不适用于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五、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超细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作用主要是化学方式,超细干粉灭火剂在释放前可稳定地储存在储料罐内,火灾发生时用隋性气体驱动粉体释放于着火空间,超细干粉在空气中有很好的分散性和漂浮性,无论喷头位置和喷射方向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火组分颗粒都可以很快地扩散到被保护空间的各个部位,快速地扑灭火灾,并将着火空间保护起来有效地防止火灾复燃。超细干粉灭火技术的灭火方式为全淹没灭火,通常以无管网方式使用。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环境无不良影响,既不会破坏臭氧层,也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14、具有无腐蚀、无污染,对人无毒、无害的特点;而且不附带二次危害,保证了应用的安全性;其灭火效率高、速度快、且易清除;其价格也比较低廉。弊端:超细干粉喷放时防护区内能见度比较底,影响人员逃生,不适用于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几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比较表 产品名称性能指标CO2七氟丙烷(FM200)S型气溶胶超细干粉烟烙尽(IG541)灭火效率低高高高低贮存状况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常温常压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工程造价高较低高低高维护管理复杂简单简单简单复杂毒性窒息低毒无无无二次伤害无无无无无ODP(对臭氧层的损害潜能值)00000GWP(温室效应潜能值)10.6000ALT(合成物在大气中存留的寿命)03100

15、0灭火机理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发展程度成熟成型正在发展正在发展成熟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一、一般规定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2、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3、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5、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

16、,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6、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与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7、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8、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9、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10、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 s。11、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 m3;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 m。12、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高度不宜大于6.0 m。

17、13、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2.0 m。14、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15、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 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 m3;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 m3。16、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17、防护区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吊顶的耐火

18、极限不应低于0.25H。18、防护区的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强不应小于1200Pa。17、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18、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三、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1、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2、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3、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4、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5、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6、设计灭火用量

19、及灭火剂储存量计算:6.1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灭火剂设计剂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灭火剂设计剂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防护区的净容积(m3);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在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范围内,取K=1。6.2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应按下式计算:式中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当设计浓度为8%时:W=0.6339V(最低环境温度T取20) 当设计浓度为9%时:W=0.7211V(最低环境温度T取20)当设计浓度为10%时:W=0.811V(最

20、低环境温度T取20) 6.3系统灭火剂充装量按下式计算:W0=W+W1+W2 式中W0系统灭火剂储存量(kg); W1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W2管道内的灭火剂剩余量(kg)。 无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W1取35kg/瓶, W2为0; 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W1取35kg/瓶, W2按管网各支管与最短支管之间长度差值的容积量计算。四、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1、S型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灭火密度的1.3倍。2、S型热气溶胶灭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密度为100g/m3。3、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电气设备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30g/m3。4、

21、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火灾,S型热气溶胶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应小于140g/m3。5、在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应大于9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50;在其他防护区,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20s,喷口温度不应大于180。6、灭火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灭火剂设计用量(kg);灭火剂设计密度(kg/m3);防护区净容积(m3);容积修正系数。500m3,1.0;500m31000m3,1.1;1000m3,1.2。五、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设计1、超细干粉灭火剂的最小灭火浓度为0.06kg/m3。2、一般防护区,超细干粉灭火剂全淹没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最小灭火浓度的1.2倍;油

22、库、图书、档案库和文物资料库、电缆隧道等易产生复燃的场所,灭火剂全淹没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最小灭火浓度的1.5倍。3、设计灭火用量及灭火剂储存量计算:3.1超细干粉灭火剂设计用量m按下式计算:式中灭火剂设计用量(kg);灭火剂设计浓度(kg/m3);防护区净容积(m3);3.2超细干粉灭火剂实际用量M按下式计算:式中灭火剂实际用量(kg);灭火剂设计用量(kg);灭火剂剩余量(kg);3.3超细干粉灭火剂剩余量按下式计算:式中灭火剂实际用量(kg);灭火剂喷射剩余率(%);灭火剂剩余量(kg);第四节 FM200气体灭火的组成与分类一、系统组成: FM200自动灭火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灭火控制系统

23、、和灭火装置三大部分组成。灭火装置由灭火储存装置和管网系统组成。二、系统分类该系统为全淹没系统,全淹没系统是指可扑灭保护区空高内任何一点火灾的一套装置。全淹没系统分类:1)单元独立系统:是指用一套灭火剂储存装置保护一个防护区的管网灭火系统。由灭火剂瓶组(由容器和容器阀组成)、高压管、液体单向阀、集流管、安全泻压装置、压力反馈装置、启动瓶组钢瓶(由容器、电磁启动装置组成)、喷头和气体输送管道等组成。与火灾探测器、灭火控制器组成自动灭火装置,具有自动、手动、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2)组合分配系统:是指用一套灭火剂储存装置保护二个及二个以上防护区的管网灭火系统。3)无管网灭火系统:一种预制的全淹没系

24、统,独立成套.三、组合分配系统1系统组成:由灭火剂瓶组(由容器和容器阀组成)、高压管、液体单向阀、集流管、安全泄压装置、选择阀、气体单向阀、压力反馈装置、启动瓶组钢瓶(由容器、电磁启动装置组成)、喷头和气体输送管道等组成。与火灾探测器、灭火控制器组成自动灭火装置,具有自动、手动、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2、系统工作原理:当选择阀对应的防护区发生火警,选择阀对应的驱动瓶打开,驱动气体通过控制管路,由启动汽缸把选择阀打开,同时,通过相应的气体单项阀去启动容器阀,灭火剂通过集流管、选择阀及管网释放。3、系统主要部件:1)容器阀:用来控制储气瓶内灭火剂排放的专用门,其启动方式有电动启动、气动气动以及应急

25、机械启动,气动启动由驱动瓶组内的高压氮气所控制。最大的工作压力5.3 MPa,最小启动开启压力3.0 Mpa。2)FM200瓶组:用于储存及释放灭火剂的主要部件,按设计要求充装FM200气体和氮气,设计压力5.6 Mpa。3)驱动瓶组及驱动阀。驱动瓶用于封存气动氮气设计压力6.0MPa,驱动阀是实现电驱动和气动驱动的控制部件。电磁启动器,火警时候,火灾控制器输出直流电流,启动电磁铁,电磁铁启动释放结构,使动作机构动作,闸刀刺破驱动阀门密封膜片,释放出控制气体。紧急情况时,可用手指拉住保险扣拉手,将保险扣拉出,排击手动按钮,即可使动作机构动作,闸刀刺破驱动阀门密封膜片,释放出控制气体。气启动器,

26、由汽缸、活塞动作机构,自动复位机构组成。火警时,控制气体,经气控管道进入气启动器即可使动作机构动作,闸刀刺破驱动阀门密封膜片,释放出控制气体。紧急情况时,可用手指拉住保险扣拉手,将保险扣拉出,排击手动按钮,即可使动作机构动作,闸刀刺破驱动阀门密封膜片,释放出控制气体。4)、气体单向阀:用于组合分配系统,火警时,相应的驱动瓶打开后,气体通过选择阀汽缸,打开选择阀继续通过气体单项阀进入气控管路,打开气体储存瓶。5)、液体单向阀:安装在集流管上,通过高压软管与储气瓶连接。灭火剂通过液体单向阀进入集流管。6)、安全阀,安装在集流管上,对集流管起过流保护作用。7)选择阀;用于控制灭火剂喷向指定保护区域的

27、控制部件。当选择阀对应的防护区发生火警,选择阀对应的驱动瓶打开,驱动气体通过控制管路,由启动汽缸把选择阀打开,同时,通过相应的气体单项阀去启动容器阀,灭火剂通过集流管、选择阀及管网释放。紧急情况时,也可以手动扳动手柄,打开选择阀。8)、集流管是灭火剂释放后的汇合管件,设计工作压力5.3Mpa。9)、压力讯号发生器:将系统中容器阀,或选择阀打开的信号反馈到自动控制部分的部件。10)、高压软管:系统中连接集流管与液体单向阀的连接管路,起到压力缓冲作用,采用软管连接给系统安装带来了很大 的方便,同时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11)控制管路及管接头。A控制气管,连接驱动阀与气启动器、选择阀汽缸之间的控制管路

28、。公称通径为6。B低压泄漏阀用于释放驱动阀慢性泄漏出的驱动气体,防止驱动气体在控制管路中积聚,使气启动器误动作,当控制管路的压力值达到一定值(0.2MP)时,低压泄漏阀将自动关闭。C 三通连接头:用于瓶组间的控制气管连接。12)、气体管道连接件:内外表面镀锌,设计压力15Mpa,经22.5Mpa水压强度试验。13)、均为360度四孔全淹没喷头,喷头可以为带表面装饰罩及不带表面装饰罩。4、系统参数:充装密度1.15KG/L;气瓶容积:灭火剂储存瓶:40L,70L,90L,120L,150L,180L。 启动钢瓶:4L,7L,27L。充装压力:4.2 MPa最大压力5.3MPa启动方式:电启动气动

29、方式:气体压力3.0 MPa应急机械手动启动:机械操作力150N启动气源:氮气工作压力:6.0 MPa灭火剂喷放时间10S选择阀安装高度900mm三、无管网灭火系统1)柜式灭火装置优点:施工、安装方便;无需专用储瓶间。使用灵活,外型美观。适用于以下场所:防护区容积小于300M2,面积小于100M2。防护区要求装饰性高,不便或无法安装管网的防护区。2)悬挂式灭火装置,适用于防护区面积较小的场所。技术参数:瓶组充装压力2.5Mpa,灭火器工作电源24V,1.0-1.2A。第五节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中规定:5.0.1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

30、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5.0.2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5.0.3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5.0.4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害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

31、、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5.0.5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5.0.6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5.0.7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5.0.8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采用气动力源时,应保证系统操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二、系统使用与操作1、自动控制:

32、在防护区无人时,将灭火控制柜内控制方式转换开关拨到“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第一步:防护区内的单一探测回路探测到火灾信号后,控制盘启动设在该防护区域内的警铃,同时向FAS系统提供火灾预报警信号。第二步:同一防护区内的两个回路都探测到火灾信号后,控制盘启动设在该防护区域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并进入延时状态(延时时间为30秒) 在延时过程中,控制盘输出信号至辅助电源箱,由辅助电源箱输出24VDC电源关闭防火阀。此时如发现是系统误动作,或确有火灾发生但仅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和其它移动式灭火设备即可扑灭火灾,可按下设在保护区域门外的紧急止喷按钮(必须持久按下,直至系统复位),可以使系统暂时停止释

33、放药剂。如需继续开启气体灭火系统,则只需松开紧急停止开关即可。第三步:30秒延时结束时,控制盘输出有源信号至钢瓶间的氮气启动瓶,打开相应的选择阀输送气体。压力开关将信号传FAS系统和控制盘(释放指示灯及压力开关回路),由控制盘启动防护区外的释放指示灯。防护区域门内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在灭火期间将一直工作,警告所有人员不能进入保护区域,直至确认火灾已经扑灭。 2、电气手动控制:在防护区有人工作或值班时,将控制柜内控制方式转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即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控制器上手动启动按钮,或打开设在防护区门外的手动控制盒,按下盒内启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火系统,

34、进行灭火。在自动控制状态,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电气手动控制实施前防护区内人员必须全部撤离。 3、机械应急手动控制:当防护区发生火情,但由于电源发生或自动探测系统,控制系统失灵不能执行灭火指令时,在储瓶间内先打开相应防护区选择阀手柄(组合分配系统),再按下相应驱动瓶组或主动储存瓶上电磁驱动器的紧急按钮,即可释放灭火剂,进行灭火。应急手动控制时,必须提前关闭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通知并确认防护区内人员已全部撤离后方可进行。 4、当发生火灾警报,在延迟时间内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的情况时,可按下控制器上或手功控制盒内的红色紧急停止按钮,即可阻止灭火指令的发出,停止系统灭火程序。 5、实行灭火

35、前,人员必须撤离保护区;喷放七氟丙烷后应保持必需的灭火浸渍时间才可给保护区通风换气,开放门窗;保护区未完成通风换气前人员不得进入,必须进入时应戴上防毒面具。 6、本系统经灭火使用后,应使下列各部件的零件复位,方可继续使用:(1)灭火控制器复位(见电气使用说明书);(2)压力信号发生器活塞复位;(3)选择阀的手动启动装置复位;(4)电磁驱动器装置复位;(5)容器阀、驱动阀重新更换密封膜片;(6)驱动瓶组重新充装氮气;(7)按设计要求重新充装灭火剂;(8)各管道、阀件、连接管的连接处必须安装正确,保证密封三、气体灭火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1气体灭火控制盘1)设置在防护区就近位置,接入总线系统,实现现场

36、控制功能。2)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控制线路引至各防护区,控制中心直接控制。3)如采用与原报警系统不同的设备,气体灭火控制形成独立的控制系统,与原报警设备通过模块将启动信号返回控制中心。2、双路探测器,每个防护区内外均设置。3、声光报警器,每个防护区内外均设置。4、放气门灯,每个防护区门口均设置。5、紧急启停按钮,每个防护区门口均设置。6、气体灭火专用电源,与灭火控制盘成套配置。第六节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要求1)、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 已镀锌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做防腐处理。 2)、管道穿过墙壁

37、、楼板处应安装套管。穿墙套管的长度应和墙厚相等,穿过楼板的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50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3)、管道应固定牢固,其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6580100150距离(m)1.51.82.12.42.73.43.53.74.35.24、垂直安装的配水管应在其始端或终端设防晃支架或用管卡固定,其位置距地面为1.51.8m。当管径DN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防晃支架不少于1个,当管段改变方向时增设防晃支架。A、末端喷嘴处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 B、管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

38、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防晃支架。5、气压驱动装置的安装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管道支架的间距不应大于0.6米。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加压介质为氮气或空气,试验压力不低于驱动气瓶的贮存压力。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关闭加压气源,5MIN内被试验管道的压力无变化。5、系统试压和吹扫:(1).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不宜进行水压强度试验的防护区,应进行气压强度试验和气压严密性试验。气压试验压力应为水压试验的0.8倍; (3.7.3)(2)灭火剂输送管道进行气压强度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保

39、压5min,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应无明显滲漏,目测管道应无变形。(3.7.4)(3)管道气压严密性试验的加压介质可采用空气或氮气,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试验压力不应低于驱动气体的贮存压力,试验压力为水压强度压力的2/3)后关闭气源,3min内压力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的10%(0.4Mpa)。且用涂肥皂水方法检查防护区外的管道连接处,应无气泡产生。(3.7.5)充装压力(Mpa)最高工作压力(Mpa)水压强度试验压力(Mpa)气压强度压力试验(Mpa)2.54.26.35.044.26.710.058.04(4)高压二氧化碳系统管道水压强度压力试验应为15Mpa。(3.7.2)(5). 灭火剂

40、输送管道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后,或气压严密性试验前,应进行管道吹扫,管道吹扫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他脏物为止。(3.7.6)6、喷头安装1)喷头保护高度不应大于6.5米,不应小于0.3米。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米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4.5米。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米时,保护半径不大于7.5米。2)喷头应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离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0.5米。3). 喷嘴安装时应逐个核对其型号、规格和孔口方向,使之符合设计要求。4)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 永久性标志。7、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道连接处应采用活

41、接头。8、灭火剂输送管道不得采用四通分流,应采用三通分流,且三通分流处口应水平安装,不得垂直安装。第七节 气体灭火系统安全要求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中规定:6.0.1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6.0.2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6.0.3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

42、区内打开 6.0.4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 6.0.5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6.0.6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以及布设在以上场所的金属箱体等,应设防静电接地。6.0.7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 6.0.8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

43、应大于2.5 MPa。 6.0.9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 6.0.10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前1.0 m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0.2 m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 6.0.11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第八节 系统维护与使用要求 一、维护要求1、气体灭火系统应由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2、气体灭火系统投入使用时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2.1、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1.2条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2.2、系统的操作规程。2.3、系统的检查、维护记录图表。3、应按规

44、定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4、每月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检查,检查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4.1、对灭火剂贮存容器、选择阀、液体单向阀、高压软管、集流管、阀驱动装置、管网与喷嘴等全部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系统组件应无碰撞变形及其它机械性损伤,表面应无锈蚀,保护涂层应完好,铭牌应清晰,手动操作装置的防护罩、铅封和标志应完整。4.2、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压力,不应小于贮存压力的90。4.3、气体驱动装置的气动力源的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压力的90。5、每年应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除月检的检查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5.1、防护区的开口

45、情况、防护区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5.2、灭火剂贮瓶间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5.3、高压软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必要时,应按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1.2条规定,对每根高压软管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和气体密封性检验。5.4、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5.5、对灭火剂贮存容器逐个进行称重检查,灭火剂净重不应小于设计量的95。5.6、对灭火剂的办理送管道有损伤与堵塞现象,则应按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第3.7条规定,对其进行密封性检查和吹扫。5.7、按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4.2条规定,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启动试验,如有不合格项目,则应对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喷气试验。二、安全使用要求1、储瓶间环境温度应为:050,并保护干燥通风,储气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储瓶间不得存放易燃和腐蚀性物质,不得受到震动和冲击。3、瓶组应设置在人员出入方便、不易引导起火灾、专用独立的房间内。4、灭火系统动作释放七氟丙烷灭火剂前,所有人员必须在这时间内撤离防护区,灭火完毕,经检查确认火灾已经扑灭的情况下,打开通风系统,将废气排除干净,人员才能进入,废气未排除干净前,如需进入防护区,则要佩戴氧气呼吸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