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85980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49.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ppt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体感觉与平衡协调性训练,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张彦明 2014.10.15,内容,第一节 本体感觉概述第二节 平衡功能的评定及训练第三节 协调功能的评定及训练,平衡协调评定的内容及目的定性与定量评定,基本概念平衡协调的分类生理学机制,平衡协调量表应用常用平衡协调能力训练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第一节 本体感觉概述,与平衡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为什么?,扭伤后的关节为什么很容易再次扭伤?偏瘫患者布氏分期至少有3-4期,但为什么不能站立或不能行走?中风偏瘫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在已有独立行走的能力,为什么极易跌倒?甚至在洗脸时或突然回一下头时就会跌倒?,本体感觉,什么是本体感觉?,本体觉又称深

2、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动作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两点辨别觉等)。,本体感觉的分类,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意识性本体感觉此传导通路 能将本体觉传至大脑皮质而引起意识性感觉 (感知机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此传导路还传导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它由三级神经元组成。非意识性本体觉此传导通路是把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而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身体的姿势

3、和平衡。由两级神经元组成。,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人体平衡感觉输入包括3个方面:前庭维持平衡,听觉、视觉刺激定位 视觉站立位姿势控制 本体感觉系统感觉身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因素。,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前庭系统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与平衡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皮质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统,深部感觉(本体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1、本体感觉的传导通路?,主要述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因头面部者尚不明了)。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三级神经元第1:脊神经节细胞(脊髓)第2:薄束核、楔束核内(延髓)第3:

4、腹后外侧核(丘脑)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二级神经元第1:脊神经节细胞第2:胸核、腰骶节段VVII层下肢和躯干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上肢和颈部,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周围突,脊N,第一级N元,脊N节,中枢突,后根内侧部,薄束、楔束,第二级N元,薄束核、楔束核,交叉,丘系交叉,第三级N元,丘脑腹后外侧核,投射纤维,丘脑上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中央前回,大脑皮质,内侧丘系,对侧,(内囊后肢),S5,C8,T4,L3,延髓,脑桥,中脑,S5,C8,T4,L3,延髓,脑桥,中脑,2、前庭平衡觉的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内耳的前庭

5、神经节)周围突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及前庭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中枢突为听神经(前庭+耳蜗)经延髓和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前庭神经核群 第2级神经元(延桥交界的前庭神经核)发出四组纤维发出纤维(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止于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完成眼肌前庭反射(如眼球震颤);下降的纤维至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前角细胞,完成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发出纤维组成前庭脊髓束,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伸肌兴奋、屈肌抑制)。 发出纤维与部分由前庭神经直接来的纤维,共同经小脑下脚(绳状体)进入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相联系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核)投射到颞上回前方的大

6、脑皮质?。,3、视觉传导通路,感受器,视锥、杆细胞,周围突,第一级N元,视网膜双极细胞,中枢突,第二级N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交叉,视交叉,第三级N元,两侧外侧膝状体,投射纤维,两侧视辐射(内囊后肢),两侧距状沟两侧皮质,大脑皮质,视N,两侧视束,视网膜双极细胞周围突,视网膜双极细胞中枢突,睫状N节,外侧膝状体,我们惊叹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飞快地旋转,而身体却不会倾倒;我们佩服体操运动员一连翻几个筋斗,却能稳稳落地。如果我们不注意被石头绊着时,我们会“下意识”地立刻纠正身体的姿势,不让自己轻易摔倒。我们中的一些人坐船或乘车时会恶心、呕吐,感到天旋地转,而另一些人却什么事情也没有。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7、呢?原来,我们体内有一套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在默默地为我们工作着。为了使身体在运动中保持平衡,脑通过一些所谓“本体觉”的感受器及时觉查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并通过神经自觉地调整相应部位使之不至于倾倒。在调节平衡过程中, 有很多器官协调配合,如肌肉、关节、韧带、眼睛等,但是最重要的是藏在内耳的前庭器官(vestibular organs),具体包括内耳半规管以及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当机体进行旋转、直线变速运动时,或头的位置与重力方向关系发生变化时,前庭器官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冲动。大脑再根据传来的信息,作出适宜的反应,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前庭器官的功能遭到破坏或者过于敏感时,人们常

8、常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等症状。,第二节 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一、平衡的定义及分类,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牛顿第一定律,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医学范畴内的平衡指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Posture)或稳定状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静态平衡Static equilibrium,平衡分类,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自动平衡,他动平衡,1.1、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equilibrium,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1.2、平衡的维持机制,1.踝调节机制

9、 2.髋调节机制 3.跨步调节机制,1.视觉系统 2.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1.2、平衡的维持机制,1.视觉系统 2.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感觉输入,1.2、平衡的维持机制,中枢整合,视觉 躯体感觉 前庭觉,运动方案,脊髓、前庭核、 内侧纵束、脑干 网状结构、小脑、大脑皮层,1.2、平衡的维持机制,1.踝调节机制 2.髋调节机制 3.跨步调节机制,运动控制,二、平衡功能评定 assessment of equilibrium function,2.1、康复评定目的,一,二,三,四,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指

10、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检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的疗效,2.2、平衡的评定的方法,平衡测试仪,量表法,观察法,精确度,“站起走”计时测试,方法被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走3米,折返回来的时间以及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结果判断1分:正常2分:极轻微异常3分:轻微异常4分:中度异常5分:重度异常。 得分为3分,则表示有跌倒的危险性,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包括从坐位到站位的量表式的平衡评定,内容 比较全面,简单易行,结果分析: 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 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 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平衡能力变化的比较,Ber

11、g平衡量表,平衡功能差,患者需坐轮椅,可在辅助下步行,可独立步行,提示有跌到的危险,Berg平衡量表,平衡测试系统,受力平台和显示器保持稳定,测定人体在睁、闭眼、外界视动光刺激时的重心平衡状态主要参数:重心位置、重心移动路径总长度、重心位移平均速度、重心摆动的功率谱等,三、平衡功能训练 training ofequilibrium function,支撑面,稳定极限,感觉作用,运动系统,应付对策,支持面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面,支撑面,支撑面?,support surface,稳定性?,3.2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支撑面积由大变小,稳定极限由大变小,静态平衡 到动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

12、性,从睁眼到闭眼,安全性(safety ),常见适应人群,脊髓损伤,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小儿脑瘫,3.3 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坐位站立位,偏瘫患者,仰卧位:,扶持,拍打,平衡训练方法,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体位:手膝跪位,两点平衡控制,平衡训练方法,静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体位:双膝跪位和半跪位,支持面力度,平衡训练方法,长坐位平衡训练 端坐位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方法,从坐位到站立位,特殊的平衡训练前庭功能的训练,支持面,减小,闭眼,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肌力的训练以训

13、练本体感受器的适应性(负重训练、早期坐、站)本体感觉专门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反复刺激,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运动的输出。反复触摸并分辨不同形状、质地的物体,以改善皮质感觉功能生物反馈(借助仪器设备)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通过牵张肌腱,挤压关节囊恢复本体感觉。伤病之后使用支具和弹力绷带的包扎在康复的过程中,加强协调性和敏捷性的训练,第三节 协调性评定及训练,一、定义及分类,1.1、协调能力( coordination ) 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判断运动完成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2022/12/

14、23,53,大肌群参与的粗大运动(如翻身、坐、站、行走),协调运动分类,小肌群实施的精细运动(如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1.2、协调功能维持机制,1.肌力、耐力 2.肌肉协同控制 3.ROM,1.视觉系统 2.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1.小脑2.基底节3.脊髓后索,1.3、协调障碍的原因,1.周围神经损伤 2.肌肉肌腱外伤 3.肌肉痉挛或挛缩,1.视觉系统 2.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感觉异常,中枢损伤,运动损伤,1.小脑2.基底节3.脊髓后索,1.4、 协调能力障碍的发生机制,1小脑病变 2基底节病变 3脊髓后索病变,2022/12/23,57,以

15、四肢、躯干失调为主,与视觉无关,不伴有感觉障碍、位置觉振动觉障碍。,肌张力发生改变及随意运动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不自主运动增多、随意运动减少等,深感觉障碍,患者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需视觉代偿,2022/12/23,58,醉酒步态 震颤 轮替运动障碍 辨距不良 肌张力低下 书写障碍 协同运动障碍,舞蹈症 手足徐动 偏身投掷症 舞蹈样徐动症,运动徐缓 僵直,1.5,协同功能障碍-共济失调,(1)醉酒步态,2022/12/23,59,协同功能障碍-共济失调,(2)震颤(3)轮替运动障碍 (4)辨距不良,病人图片20140912_152135.mp4,病人图片201409

16、12_152346.mp4,协调能力障碍-不随意运动,2022/12/23,61,协调能力障碍-其他,(1)运动徐缓 (2)僵直,2022/12/23,62,二、协调评定方法与步骤,2.1、康复评定目的,一,二,三,四,确定是否存在影响完成作业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协调障碍,寻找和确定协调障碍的发生原因,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检测协调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的疗效,2.3、协调运动神经学检查,(1).指鼻试验(2).交替指鼻和对指,病人图片20140912_152135.mp4,小脑半球病变-指鼻不准, 接近目标时动作迟缓或意向性震颤;常超过目标辨距不良;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指鼻无困难, 闭眼不准。,

17、2.3、协调运动神经学检查,(3)指指试验(4) 对指(5) 粗大抓握,2.3、协调运动神经学检查,(6).轮替试验(7).跟膝胫试验,病人图片20140912_152346.mp4,小脑损害: 触膝时出现辨距不良; 意向性震颤, 下移时摇晃不稳; 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足跟难寻到膝盖。,2.3、协调运动神经学检查,(8).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患者双足并拢站立, 双手向前平伸闭目。,后索病变: 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睁眼站立稳, 闭眼时不稳-Romberg征 (+)。,小脑病变: 睁眼闭眼均不稳, 闭眼明显, 蚓部病变向前后倾倒, 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2.4、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

18、,(1).从仰卧位至侧卧位,病人图片20141008_143330.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43417.mp4,2.4、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2.从侧卧位至坐位,2.4、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3).坐位保持与坐位平衡,2.4、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4).从端坐位至站立位,2.4、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5).立位保持与立为平衡,2.4、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6).步行、上下阶梯,病人图片20140912_154949.mp4,2.5、协调功能分级,I级: 正常完成。II级: 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 稍有差异。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 显不稳定

19、。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三、协调性训练,3.1、协调训练的目的 改善动作的质量,即改善完成动作的方向和节奏、力量和速度,以达到准确的目标。,3.2、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复性训练,针对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动作以慢为主的控制性训练,3.3、训练方法,(1)单块肌肉训练法 (2)多块肌肉协调动作的训练,2022/12/23,80,3.4、临床应用,(1)肢体协调性训练(2)全身协调性训练(3)定位、方向性运动,2022/12/23,81,(1)肢体协调性训练,(1.1.)双侧上肢交替运动,2022/12/23,82,病人图片201410

20、08_094915.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53407.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53323.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53909.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54051.mp4,病人图片20140912_152346.mp4,上肢精细协调训练,(1.2.)双侧下肢交替运动,病人图片20140915_093348.mp4,病人图片20140915_093501.mp4,病人图片20140915_093602.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54205.mp4,病人图片20141008_154128.mp4,病人图片20141008_094952.mp4,小结,本体感觉对平衡协调的影响影响平衡的三大因素平衡协调的评定方法平衡协调性功能障碍最基本的训练方法,并能应用于平时的治疗,参考书籍,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 物理治疗学全书纪树荣主编,华夏出版社 ,运动疗法技术学,2022/12/23,87,参考网站,中国康复医学会http:/ http:/www.wcpt.org 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http:/www.aapmr.org,2022/12/23,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