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937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徐盐铁路工程XYZQ-IV标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目录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1.3. 编制范围12. 工程概况23. 施工模板验算43.1. 承台模板验算43.2. 墩身模板验算8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力计算124.1. 混凝土绝热温升值计算124.2. 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134.3. 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值144.4. 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值计算144.5. 混凝土抗拉强度值及控制温度裂缝的条件计算154.6. 混凝土的实际温度计算16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监测195.1. 施工测温范围195.2. 测温方法195.3. 混凝土养

2、护测温孔布置205.4. 测温频率215.5. 测温管理工作226. 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226.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226.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36.3. 混凝土拌和生产246.4. 混凝土运输施工256.5. 混凝土浇筑施工276.6.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冷却水管降温措施296.7. 模板拆除施工316.8. 混凝土养护施工317. 特殊气候的条件下施工措施及施工计划安排337.1. 雨季施工337.2. 夏期施工337.3. 冬季施工348. 主要应急保障措施358.1.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358.2. 主要施工应急措施359. 安全保证措施369.1. 安全目标369.2. 安全生产

3、领导小组369.3. 安全施工措施3610.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3810.1. 环境保护目标3810.2.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38中交二航局徐盐铁路工程指挥部II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2)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572-2010;(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107-201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

4、007;(8)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10)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11)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咨询及施工所获取的资料;(12)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有关铁路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1.2. 编制原则(1)全面响应并严格遵守该项目招标文件的要求。(2)为确保安全、质量及工期,力求施工技术创新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3)本施工方案根据本标段设计图纸,结合桥址的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条件及工程规模、

5、技术特点、工期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而编制。(4)严格遵守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及验收标准,确保实现精品工程目标。(5)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实现管理程序化、工艺标准化、工装机械化、信息智能化等目标。1.3.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徐盐铁路IV标段承台、墩身等需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结构。2. 工程概况新建徐盐铁路站前及相关工程施工XYZQ-标段起止里程桩号为DK114+667.002D2K161+100.000(其中DK116+845.9731=DK119+175,短链长2329.0269m),标段位于宿迁市境内,起

6、于宿迁市宿城区,止于宿迁市泗阳县,正线长度44.104km。本标段范围内包含特大桥2座,总长39023.73m:其中宿迁特大桥,全长13891.25m,含6座连续梁;京杭运河特大桥,全长25132.48m,含3座连续梁。中桥6座,小桥2座,涵洞12座,区间及站场路基长度5.08km。共1处制梁场,预制架设767孔箱梁。共两个车站,分别为宿迁站和洋河北站(预留站)。DK136+000DK161+100段邻近既有宿淮铁路,距离既有铁路约50m左右,最近处8米,其中5.36km需进行邻近营业线施工。本标段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主要为桥梁承台、墩身施工,本标段主要混凝土结构工程量见下表。表2 徐盐铁路X

7、YZQ-标主要混凝土结构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混凝土方量(m3)1宿迁特大桥钻孔桩158479.12承台(含回填和垫层)83319.93墩台59562.344连续梁2-(32+48+32)m2605.45(48+80+48)m2929.363-(60+100+60)m12896.587附属工程混凝土45.88CFG桩591.249桥面系13891.25延长米10本桥工程量小计320429.6611京杭运河特大桥钻孔桩213094.0512承台(含回填和垫层)113374.613墩台77615.214连续梁(72+132+72)m6987.1152-(32+48+32)m2605.416简支梁24m

8、(59孔)129801732m(708孔)20248818附属工程混凝土68.819桥面系25132.48延长米20本桥工程量小计629213.1521框架中桥 (6座)明挖基础(含承台)8255.322框架桥身及附属15162.823框架身内路面混凝土1471.324CFG桩8286.9925工程量小计33176.3926框架小桥 (2座)明挖基础(含承台)2184.127框架桥身及附属6588.7428框架身内路面混凝土2164.429CFG桩477.930工程量小计11415.1431涵洞 (12座)单孔D3m(5座)涵身及附属62432明挖基础(含承台)1113.133CFG桩1359

9、34单孔3mD5m(1座)涵身及附属182.935明挖基础(含承台)332.936CFG桩195.1537单孔D5m(1座)涵身及附属347.138明挖基础(含承台)267.739CFG桩784.0440双孔3mD5m(1座)涵身及附属365.941明挖基础(含承台)733.742CFG桩293.6343双孔D5m(4座)涵身及附属658.144明挖基础(含承台)3879.845CFG桩1403.6746工程量小计12540.6947以上各项目工程量累计1006775.033. 施工模板验算3.1. 承台模板验算3.1.1. 模板设计构件规格及布置1、面板:6;2、肋:10#槽钢,布置间距为3

10、00mm;3、背楞:双14#槽钢,布置间距为913mm;4、边框:14。3.1.2. 荷载分析1、计算假定新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h)取t0=200/(20+15)5.71 (h);混凝土的浇筑速度v=2.0m/h;取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为2.55.71=14.275m;浇注速度控制为2m/h,容重为25KN/m3,坍落度1620cm,混凝土入模温度为530,取平均值20。计算参数:混凝土的浇注速度为2m/h; 混凝土的温度 T=20;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1=1.2; 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2=1.15; 混凝土的湿重度=25KN/m;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t0可按下式求得:

11、t0=200/(T+15)。2、基本荷载1)砼最大侧压力按如下浇筑条件:水平侧压力标准值:F1=0.22200/(T+15) 12V1/2 =0.2225200/(20+15) 1.21.1521/2=61.3KN/mF2=vH =2514.275=357KN/m2水平侧压力取值F1=61.3KN/m2=0.061N/mm22) 振捣砼荷载:=4KN/3、荷载组合系数取值:k活 = 1.4,k恒 = 1.2= k恒qmax+ k活 =1.261.3+1.44=79.2KN/ m2 =0.079N/mm23.1.3. 承台模板刚度分析1、面板分析(1)计算单元选取,在最大侧压力区选择1mm宽度(

12、方便计算,实际计算结果与取值无关)分析: I面=5.4(mm4) w面=2.7(mm3)(2)受力简图:仅按平模分析基本为连续多跨,这里偏大按连续三跨分析,L=300-48=252(48为10#槽钢宽度)(3)强度分析=0.079 N/mm2M面=0.1L2=0.10.07925202=501.7Nmm=M面/W面=501.7/2.7=188N/mm2=215N/mm2(4)刚度分析=0.061 N/mm2=0.45(mm)=0.8mm故面板刚度合格。2、肋刚度分析(按两端悬臂单跨向支梁分析)(1)基本数据对10#槽钢 I肋=1.98106 mm4W肋=3.966104 mm3因背楞宽度为 b

13、=258+35=151mm L=1200b=1049mm m=400=324.5受力简图:按两端肋承载宽度=300+300/2=450mm分析=4500.061=27.5N/;=4500.079=35.6N/。(3)强度分析肋下端为悬臂,最大弯距在下端支座处M肋=3022440Nmm= M肋/W肋=3022440/3.966104=76.2N/mm2=215N/mm2(4)刚度分析=0.325-242=2.54-1+62+33= - 0.29=0.09() =0.7=0.4() =0.7故肋刚度合格。3、背楞刚度分析(1)基本数据因竖肋较密,故背楞近似按承受均布荷载计算。背楞为双14#槽钢I肋

14、=5.64106 mm4W肋=8.05104 mm3=12000.061=73.2N/=12000.079=94.8N/(2)背愣强度分析肋下端为悬臂,最大弯距在下端支座处M肋=2745000Nmm= M肋/W肋=2745000/8.05105=3.4 N/mm2=215N/mm2(3)刚度分析=0.45242=0.56=0.1() =0.7故肋刚度合格。3.1.4. 结论按照承台模板设计方案所选6面板,10#槽钢肋,以及双14#槽钢背楞刚度合格,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3.2. 墩身模板验算3.2.1. 模板设计构件规格及布置模板面板为6mm厚钢板,竖肋为10#钢,水平间距为300350mm,小

15、横肋为6mm厚钢板,高80mm,竖向间距500mm, 背带采用228a,最大间距为1000mm,采用25精轧螺纹钢对拉螺栓,水平间距最大为1000mm。3.2.2. 荷载分析1、载荷:砼的浇注速度为V=2m/h,浇注温度T=15,则初凝时间为t0=200/(T+15)=7h,砼的密度rc=24.5KN/m3。最大侧压力P1=0.22rc t012V1/2=0.22*24.5*7*1*1.15*21/2=61.36KN/侧压力取P=61.36 KN/震动产生的侧压力P振=4 KN/组合载荷:P=61.36*1.2*0.85+1.4*4*0.85=67.35 KN/取掉震动P=61.36*1.2*

16、0.85=62.59 KN/均布载荷q=67.35*1=67.35KN/m q=62.59*1=62.59KN/m检算标准强度要求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结构跨度的1/1000;钢模板面板的变形为1.5mm;钢面板的钢楞、主梁的变形为5.0mm。3.2.3. 墩身模板刚度分析1、面板的校核:取1mm宽面板,A=6 mm2,W=6 mm3,I=18 mm4,q=67000/1000/1000=0.067N/mm。(1)强度计算 Mmax=kmaxqly2=0.081*0.067*3502=665N*mmax =Mmax/xWx=665/1*6=111N*mm2215N*

17、mm2面板的强度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按最不利情况平模板宽度取3800,边框竖肋位置0,325,675,925,1375,1724,2075,2425,2775,3125,3475,3800。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得出第1、10单元有最大变形位移1.1mm。第二和第十竖肋有最大支反力=25.18N。面板的刚度满足要求。2、竖肋的校核:(1)竖肋用10,支撑间距最大为1000,其I=198.3*10-8m4,W=39.7*10-6m3弯矩M=3148N.m弯曲应力=M/W= =79.3MPa205 MPa挠度=0.8mm(1000/500=2.0mm)竖肋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施工要求。(2)背带的强

18、度校核:背带采用2-28a28a的截面积S=4002mm2,I=4753*10-8 m4,W=340*10-6m3q=67.5*1.0=67.5N/mm弯矩M=52734N.m弯曲应力=M/W=78MPa205 MPa挠度=0.0018m=1.8mm2背带的强度、刚度均满足施工要求。(3)组合变形:1.1+0.8+1.8=3.7mm,满足施工要求。3、连接螺栓的校核:模板用M20标准件连接(1)横法兰部位 =PA=67*0.50.3=10KNM20螺栓截面面积A=245mm2主要受剪=x /=10103/245=41N/ mm2 =125 N/mm2,故满足要求。(2)圆端与直段连接部位拉力值

19、x67.351.02.0=423KNM20螺栓截面面积A=245mm2主要受拉=x /=423103/216245=54N/mm2=215N/mm2,满足要求。4、对拉螺杆校核对拉螺栓采用精轧螺纹钢25,截面面积491mm2x67.351.02.02=191KN=x /=191103/491=389N/mm2=785N/mm2,远满足要求。4.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力计算为便于以下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以C35墩台身混凝土施工配比为例计算。墩台身C35混凝土的配合比为:P.O425水泥280kg,粉煤灰120kg,砂743 kg,碎石1070 kg,水153kg,减水剂4.0kg 。设定大气

20、温度为28,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8,混凝土的尺寸厚度为2.5m。4.1. 混凝土绝热温升值计算式中:T(t)-在t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Q-每千克胶凝材料水化热量(J/kg),按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得,其计算方式为Q=kQ0;Q0-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k为粉煤灰掺量的调整系数,取0.93;则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据配合比得W=400 kg/m; C-混凝土比热,一般为0.921.0kJ/(kg),一般取0.96 kJ/(kg);-混凝土的质量密度,根据配合比得=2370kg/m;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有关的系数,0.30.5d-1,取夏期温度25时,据建筑施工计

21、算手册表查得m=0.384;t-混凝土的龄期(d);e-常数,为2.718;经计算得混凝土在1d,3d,7d,14d,28d的绝热温升见下表。表4.1-1 混凝土各龄期的绝热温升值()龄期(t)1d3d7d14d28d绝热升温值20.3 43.5 59.2 63.3 63.6 4.2. 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相对值;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3.2410-4;M1M2M3M11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表D.2.1查得。M1=1.0,M2=1.35,M3=1.21,M4=1.45,M5=1.09,M6

22、=1.1,M7=1,M8=0.76,M9不修正,M10=0.89,M11=1.02;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时的当量温度():式中 Ty(t) 各龄期(d)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 混凝土的线膨系数,取1.010-5。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表4.2-1 各龄期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值及当量温度()龄期(t)1d3d7d14d28d收缩变形值6.31810-61.87710-54.29310-58.30010-51.55110-4收缩当量温度0.63 1.88 4.29 8.30 15.51 4.3. 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值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式:式中 E(t) 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

23、/mm2);E0 混凝土的最终弹性模量(N/mm2),一般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弹性模量,按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表D.3.1查得,C35混凝土28d的E0 =3.15104N/mm2;掺合料修正系数,该系数取值应现场实验数据为准,在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无试验数据时,可参考下述方法计算=12;其中1为粉煤灰掺量对应系数,2为矿粉掺量对应系数,则=0.98;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0.09。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表4.3-1 各龄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龄期(t)1d3d7d14d28d弹性模量值2657 7304 14428 22112 28386

24、 4.4. 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值计算式中 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2);T 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其计算方法为:T0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现取T0 =28;Th 混凝土浇注后达到稳定时的温度(),一般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取当年平均气温(),现取Th =20;T(t) 浇筑完t时间后的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具体值见表4.1-1;Ty(t) 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具体结果见表4.2-1;R(t) 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其中 ;H-为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块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的和(mm);Cx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刚度(N/mm3),取Cx =1.25;E(

25、t) 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具体结果见见表4.4-1;cosh双曲余弦函数,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附表查得;S(t) 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取S (t =1)=0.611,S (t =3)=0.570,S (t =7)=0.502,S (t =14)=0.420,S (t =28)=0.336;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 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表4.4-1 各龄期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值(N/mm2)龄期(t)1d3d7d14d28d最大综合温差20.84 38.21 50.74 55.55 59.53 外约束系数0.716 0

26、.431 0.267 0.189 0.152 温度收缩应力值0.285 0.807 1.154 1.147 1.015 4.5. 混凝土抗拉强度值及控制温度裂缝的条件计算4.5.1. 混凝土抗拉强度计算ftk(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ftk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C35混凝土为2.2;系数,近似取0.3。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表4.5-1 各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N/mm2)龄期(t)1d3d7d14d28d抗拉强度值0.57 1.31 1.93 2.17 2.20 4.5.2. 控制温度裂缝条件K-防裂安全系数,取1.15;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

27、影响系数,查表取=0.97;ftk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C35混凝土为2.2;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表4.5-2 各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及温度应力值(N/mm2)龄期(t)1d3d7d14d28d抗拉强度值0.57 1.31 1.93 2.17 2.20 ftk(t)/K0.481 1.101 1.628 1.828 1.855 温度应力值0.285 0.807 1.154 1.147 1.015 由上表可知,混凝土在各龄期时的温度应力值均小于抗拉强度值,均满足抗裂条件的要求,所以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下,自然养护不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开裂。4.6. 混凝土的实际温度计算使用一维差分法:

28、式中:混凝土导热系数,取0.0035m2/h。混凝土在t1与t2时间之间所产生的温差:t间隔的时间段,x混凝土沿厚度分成的有限段,在第k时间里,第n层混凝土的温度,从(k-1)t天到kt天内散热温升,m温升速度系数(0.30.5),取0.5,计算假定:为方便计算,对混凝土的初始边界温度,即k=0时的温度,与土直接接触的混凝土下表面初始温度取为地基温度,上表面初始温度取为大气温度,混凝土内部初始温度取其入模温度。混凝土上表面边界可假定为散热温升为0,即恒为大气温度;混凝土地基接触面边界的散热温升可假定取混凝土内部散热温升的一般,即/2。据计算及研究资料表明,当时,差分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计算结果,

29、所以计算时取在1/4附近。取t=0.5d=12h,x=2.5/6=0.417m,即将2.5m高的承台分为6层,相应的差分法公式为从上至下各层混凝土的温度分别用T1,T2,T3,T6表示,相应的k时刻各层的温度即为T1k,T2k,T3k,T6k。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上表面边界温度用表示,与地基接触的下表面边界温度用表示。k=0,即kt=0d,上边界取大气初始温度,T0,0=28,各层混凝土温度取入模温度,T1,0=T2,0=T3,0=T4,0=T5,0=T6,0=28,下表面边界温度取地基温度,k=1,即kt=0.5d,则上表面边界温度,散热温升为0,其温度始终同大气温度,T0,1=28,则以此类

30、推,计算k=1d,2d,3d,28d时各层温度,计算结果如下表:表4.6-1 第128天各层混凝土温度变化统计表第k天大气温度散热温升Tk第1层第2层第3层第4层第5层第6层地基接触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芯部温度与表层温度差028.0 10.9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126.2 8.49 38.90 38.90 38.90 38.90 38.90 38.90 33.45 12.70 0.00 227.4 6.61 44.31 47.38 47.38 47.38 47.38 46.07 33.51 16.91 3.07 328.

31、6 5.15 47.58 53.25 53.99 53.99 53.67 49.96 35.21 18.98 6.41 430.5 4.01 49.51 57.21 58.96 59.06 58.00 52.44 36.33 19.01 9.50 529.3 3.12 50.79 59.78 62.57 62.79 60.92 53.90 37.80 21.49 11.89 632.4 2.43 50.89 61.40 65.07 65.41 62.80 54.83 36.80 18.49 14.35 730.9 1.89 51.40 62.18 66.70 67.13 63.94 54.83

32、 39.03 20.50 15.52 831.3 1.47 50.94 62.56 67.60 68.15 64.40 55.11 37.63 19.64 16.93 930.1 1.15 50.48 62.45 67.99 68.59 64.54 54.61 37.79 20.38 17.81 1034.1 0.89 49.60 62.05 67.94 68.61 64.26 54.09 36.59 15.50 18.68 1133.5 0.70 49.76 61.36 67.58 68.30 63.75 53.22 39.38 16.26 18.18 1234.4 0.54 49.33 6

33、0.75 66.94 67.72 63.00 53.11 38.61 14.93 18.00 1331.1 0.42 49.03 60.03 66.18 66.94 62.30 52.54 39.19 17.93 17.53 1434.1 0.33 47.78 59.28 65.30 66.06 61.48 52.10 36.49 13.68 17.90 1530.9 0.26 47.58 58.29 64.36 65.10 60.65 50.92 38.61 16.68 17.15 1632.6 0.20 46.39 57.42 63.33 64.10 59.63 50.56 35.86 1

34、3.79 17.32 1730.4 0.16 45.93 56.39 62.29 63.03 58.72 49.40 37.04 15.53 16.74 1830.7 0.12 44.86 55.44 61.20 61.97 57.67 48.82 35.07 14.16 16.73 1929.3 0.09 44.12 54.40 60.11 60.86 56.69 47.76 35.14 14.82 16.37 2032.2 0.07 43.11 53.39 59.01 59.77 55.63 46.96 33.80 10.91 16.27 2128.4 0.06 43.03 52.34 5

35、7.91 58.66 54.61 45.95 35.80 14.63 15.25 2230.9 0.04 41.80 51.49 56.80 57.56 53.56 45.65 32.67 10.90 15.38 2330.8 0.03 41.56 50.48 55.75 56.45 52.66 44.47 34.48 10.76 14.55 2431.0 0.03 41.15 49.63 54.68 55.40 51.63 44.07 34.12 10.15 13.89 2530.8 0.02 40.77 48.83 53.66 54.34 50.74 43.52 34.17 9.97 13

36、.23 2632.9 0.02 40.33 48.07 52.68 53.33 49.89 43.03 33.88 7.43 12.67 2730.9 0.01 40.42 47.33 51.74 52.36 49.08 42.49 35.35 9.52 11.63 2833.3 0.01 39.80 46.74 50.84 51.43 48.29 42.37 33.71 6.50 11.33 由上表可知,理论上,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大气环境温度温差在部分天数超过了20,这就需要洒水养护以降低散热温升,现场可采用土工布洒水保湿+塑料薄膜包裹养护;上表中混凝土芯部温度和表面温度温差均未超过20。5.

3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监测5.1. 施工测温范围大气温度;水泥、水、砂子、石子等原材料温度;混凝土拌制棚内温度;混凝土出罐温度及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混凝土施工作业环境温度;其他需测温的项目。5.2. 测温方法(1)大气温度,水泥、水、砂子、石子的温度以及工作环境温度可直接用温度计测定。(2)混凝土出罐温度及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定:混凝土灌注后,立即用一小钢筋按入混凝土中并能形成一定深度的测孔拔出钢筋,然后将温度计轻轻放入,留置35min,迅速取出温度计,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并记录测温表。(3)混凝土养护测温:结构物预埋钢管孔洞作为测温孔,温度测量用棒式温度计插入测量,并在孔内留置

38、35min,迅速取出温度计,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并记录。(4)测温时要注意混凝土浇筑体的表层、底层温度是以混凝土表面以内、底面以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5.3. 混凝土养护测温孔布置5.3.1. 测温孔的埋设方法测温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埋设,与钢筋相连,埋设方法见下图。由于测温均采用棒式温度计,为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应注意以下两点:测温管的埋设长度宜比需测点深50100,测温管必须加塞,防止外界气温影响。测温管内应灌水,灌水深度为100150;若孔内灌满水,所测得的温度接近管全长范围的平均温度。图5.3-1 单点测温孔埋设示意图5.3.2. 承台测温孔埋设方式在承台横桥向对称设

39、置2个测温孔,1个作为表层温度测温孔,另1个作为芯部温度测温孔,具体位置见下图示意。在承台混凝土浇筑前,注意按图示位置预埋测温管,测温管如与钢筋、拉杆、预埋件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测温管位置。图5.3-2 承台测温点布置图(单位:cm)5.3.3. 墩台身测温孔埋设方式本标段墩身为双线圆端型实体墩,采取在墩顶埋设测温孔法测设混凝土表层及芯部温度。在墩顶横桥向对称设置2个测温孔,1个作为表层温度测温孔,另1个作为芯部温度测温孔,具体位置见下图示意。在墩身混凝土浇筑前,注意按图示位置预埋测温管,测温管如与钢筋、拉杆、预埋件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测温管位置。图5.3-3 墩顶测温点布置图(单位:cm)5

40、.4. 测温频率表5.4 测温项目及测温频率序号测温项目测温频率1环境温度每昼夜4次2混凝土入模温度每台班不少于2次3混凝土养护期间表面温度每昼夜4次4混凝土养护期间芯部温度每昼夜4次5.5. 测温管理工作5.5.1. 测温作业管理制度(1)温度测量指定专人负责,专职测温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测试数据真实可靠,质量检查人员每天要抽查测温情况,并将其纳入质量控制范围。(2)测温人员每天24h都应有人上岗,实行严格的交班制度,测温人员要分项分部位填写测温记录并妥善保管;测温负责人要定期将测温记录交施工处技术人员,并整理归入技术档案,以备存查。(3)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分项技术主管、技术员均要积极做好本

41、职工作,对不负责任的人员给予警告或一定的经济处罚。5.5.2. 交接班管理制度(1)小组成员上午8点和下午18:00交接班,并将当班记录的数据仔细交接清楚,对于存在的问题详实的反应在记录薄上,作为问题追究溯源的依据。(2)认真做好交接工作,接班者未到,交班者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3)交接班时,交班者需要对接班者说明当班执行情况,以及数据记录情况,并与接班者共同分析当班所采集的数据。(4)交接班时双方共同仔细的核对检测仪器是否出现故障,并做好相关记录。6. 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6.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6.1.1. 混凝土原材料的一般要求6.1.1.1. 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