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996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78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档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培训资料.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方案1.智能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51.1概述51.2系统设计施工的原则61.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71.4系统概述71.5工程涉及范围81.5.12.2.1设计依据81.5.2系统目标91.5.3系统总体设计131.6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解决方案141.6.1监控部分141.6.2智能小区出入口的监控141.6.3道路及四周围墙的监控151.6.4楼门出入口的监控161.7系统组成162.智能小区公共广播系统182.1公共广播设计思想182.2公共广播设计原则及依据192.2.1设计原则192.2.2设计依据192.3公共广播设计要求202.3.1传输方式:202.3.2对线路

2、衰耗要求:202.3.3广播线材选用对照参考表222.3.4扬声器的设置232.3.5广播系统的供电要求242.3.6线路及管道敷设要求242.3.7防雷接地要求:242.3.8公共/消防广播设计指标242.4广播工程系统设计方案252.4.1系统设计分析252.4.2系统选型252.4.3系统配置272.4.4广播分区设计:282.4.5主控中心设计:282.4.6广播设备设计:292.4.7扬声器设计:292.4.8广播线路设计:302.5系统功能302.5.1广播系统软件使用功能322.5.2广播系统功能特点333.智能小区楼宇对讲系统343.1系统设计依据353.2系统总体设计363.

3、3单元方案363.4系统性能简介363.4.1系统器材结构363.4.2联网功能的实现363.4.3访客呼叫功能373.4.4住户呼叫功能373.4.5物业管理功能383.4.6备电应急功能384.智能小区电子巡更系统384.1需求分析384.2系统设计394.2.1系统组成394.2.2系统设置404.2.3系统功能设置405.智能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415.1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背景介绍:415.2智能停车场管理现实意义415.3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技术简介:425.4设计原则及依据435.5系统设计原则435.6系统设计依据445.7系统需求分析445.7.1系统设计445.7.2系统组成:4

4、55.7.3卡片的应用类型455.7.4功能设计:465.7.5工作流程:475.7.6停车场系统主要功能:506.智能小区LED大屏信息发布系统516.1需求分析516.2设计依据526.3设计原则526.4系统设计536.4.1系统组成框图536.4.2系统说明536.4.3系统主要设备技术参数547.智能小区综合布线系统567.1需求分析567.1.1通讯系统管理要求567.1.2通讯系统的应用分析567.2设计依据577.3设计目的577.4设计思想587.4.1系统信息共享设计587.4.2系统综合管理设计587.5综合布线系统597.5.1概述597.6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大部分组

5、成:598.智能小区综合管路系统618.1设计说明618.2系统需求618.2.1系统分析618.3工程特点分析628.4深化设计方案638.4.1总体设计说明638.4.2管路部分的设计638.4.3详细设计638.4.4电缆桥架型式及品种的选择648.4.5规格选择648.4.6支、吊架的配置648.4.7桥架设计内容应包括658.4.8室内管道658.4.9室外管道658.4.10桥架接地658.4.11桥架的安装要求669.机房工程679.1系统概述679.2需求分析679.3设备选型709.3.1装修选材709.3.2空调系统选型719.3.3照明选材719.4系统设计719.4.1

6、总体设计说明719.4.2装饰工程729.5电气系统工程759.5.1设计理念759.5.2各机房配电设计769.5.3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设计779.5.4配电柜设计779.5.5照明设计789.5.6电气使用材料与施工799.5.7UPS电源系统工程799.5.8防雷接地系统工程799.5.9机房空调、新风系统工程799.5.10新风系统799.6机房监控报警系统809.6.1需求分析809.6.2解决方案819.6.3技术应用及分析829.6.4系统实现功能839.7机房门禁控制系统849.7.1系统概述849.7.2解决方案859.7.3系统实现功能859.8机房区域综合布线系统869.8

7、.1系统概述869.8.2需求分析879.8.3系统配置879.9场地监控系统889.9.1系统功能889.9.2组成结构889.9.3配电监测子系统899.9.4UPS监测子系统909.9.5空调监控子系统909.9.6漏水检测子系统919.9.7温湿度监测子系统929.9.8消防监测子系统929.9.9视频监测子系统集成929.9.10门禁管理子系统集成939.9.11防静电系统工程939.10机房区域防水、防鼠、防虫害工程949.10.1防水949.10.2防虫、防鼠害949.10.3机房消防系统9410.不间断电源系统9510.1系统概述9510.2需求分析9510.3系统设计9610

8、.3.1总体设计9610.3.2在线式UPS电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96类型比较96类型选择9710.3.3UPS上的智能化技术9810.3.4UPS蓄电池容量的选择9910.3.5UPS相关的要求100系统传输设计10010.3.6系统配电10011.防雷接地系统10111.1系统概述10111.2需求分析10111.3系统设计10211.3.1总体设计说明10211.3.2防雷接地的保护措施10411.3.3接地系统的施工10511.3.4供电系统防雷设计10511.3.5信号系统防雷设计1061. 智能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1.1 概述根据图纸资料可以了解到:智能小区分为幼儿园、社区卫生服

9、务站、文化活动站、托老所、社区服务站、社区商业服务网点、邮政所、存车库、换热站、住宅别墅、住宅高层、物业管理用房、居委会。智能建筑已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已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将“智能化”引入住宅智能小区和家庭建设中。监控智能小区与监控住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继美国之后,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我国,监控智能小区与监控住宅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监控智能小区和监控住宅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

10、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智能小区和智能住宅是将家庭中各种与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设备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装备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建设监控智能小区主要指的是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1.2 系统设计施工的原则智能小区智能化系统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通用性、扩展性,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整个系统既要技术尖端,又要符合实际需要。因此,整个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下列原则:1.系统实用性原则:不能片面的追求系统的超前性,追求超前势必造成投资过大,不实际

11、,因此,较高的性价比是首先应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做到既实惠又实用。2.系统的完整性原则: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管理综合是设计应考虑的一个因素。3.系统的安全性原则: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在性能安全可靠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的安全指标,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能有效地工作。4.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原则: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户需求也发生变化,因此,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考虑到将来可扩展的实际需要,可灵活增减或更新各个新的设备,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保持长时间领先地位,成为监控系统的典范。监控系统设计中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并根据今后该项目工程的实际要求扩

12、展系统功能,同时本监控系统设计中留有冗余,以满足今后的发展要求。5.系统易维护性原则: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尽量做到简单易行。系统的运转真正做到一通电即可工作,而且维护过程中无需使用过多的专用维护工具。6.系统实施可靠性原则:本系统基于可靠的网络通信技术,能确保系统级别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7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系统实施的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系统正常持续的运行,所以我公司系统的实施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执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1.3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4 系统概述在安防系统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强大的一个子系统。是

13、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分为前端摄像、显示、传输、控制及存储等5个部分。监控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主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安装在智能小区内各位置的摄像机对重要路口、主要地段实施现场、实时监控,使安全保卫部门能以最简便有效的方式掌握整个辖区范围内人员、车辆进出的即时情况,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马上控制局面。作为管理部门控制的闭路监控系统,一方面应可能满足各种场所的不同需要,另一方面也应避免防碍工作人员的工作或侵犯住户的隐私,因此整个闭路监控系统的设计重点在于对公共场所的监控。总之,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防范意外和人身侵害,起到对不法分子的威慑作用,防患于未然,

14、同时在出现意外时能协助有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家、私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1.5 工程涉及范围本系统工程布防范围包括:1.智能小区出入口2.智能小区内周边区域3、智能小区内每栋楼出入口4、智能小区停车场内及出入口5、智能小区高层电梯内6、智能小区内各类单体建筑1.5.1 2.2.1设计依据据设计原则及系统设计要求,本系统的技术水平及科技含量,在目前需处于先进、超前的地位而且考虑到简单易用的原则,为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设备的选型、工程施工、安装调试、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以及易维护性,都必须统筹兼顾,同时整个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和行业规范,因此,我们参照了如下

15、标准进行设计: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通用用电设各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GB322-1998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各)的安全GB 4943-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4-1996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GB 4943-2201 公安部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标准GA/T74-9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1-95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建筑多媒体化工程设计标准 DB32/181-1998 彩色电视图像质晕主观评价方法 GB7401-87 中国电气

16、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Z32-90-92建筑及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115-871.5.2 系统目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获取视觉信息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为确保智能小区的高度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取证确认能力及物业管理人员对智能小区内公共场所的宏观监控,我们对智能小区出入口、各栋楼的楼前出入口、智能小区围墙域等处进行监视,协助物业管理部门对智能小区内的现场情况获取直观的图像,并实时掌握智能小区的全面情况,一旦发生报警及时联动录像系统进行取证记录,以便为事后分析取证提供依据。结合用户的有关需求,按照公

17、安技防监控防护等级的有关技术规定,本着低成本灵活运用的原则设计,本系统对智能小区内的各区域进行全程视频监控,每路图像24小时全实时监控、录像,录像可保存30天以上,以便查阅。结合智能小区的实际情况与要求,前端采用枪式摄像机、智能一体机、内置解码球型云台,后端采用视频矩阵和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实现监控画面轮巡、报警自动切换等独特功能;采用全实时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保证录像资料良好的回放效果,避免丢桢现象,并且可以方便地接入网络传输。保安人员通过显示器(监视器)随意调看监控现场的任意监控画面,并能够将视频监控图像录制到监控主机的硬盘上,根据摄像机编号、时间、日期任意回放监控画面。前 端 部 分摄像机

18、在系统中,摄像机处于系统的最前沿,它将被设物体的光图像转变成电信号-视频信号,为系统提供信号源,因此它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摄像机镜头摄像机光学镜头的作用是把被观察目标的光像聚焦于CCD传感器件上,在传感器件上产生的图像将是物体的倒像,尽管用一个简单的凸透镜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但这时的图像质量不高,不能在中心和边缘都获得清晰的图像,为此往往附加若干透镜元件,组成一道复合透镜,方能得到满意的图像。防护罩防护罩的作用是用来保护摄像机和镜头不受诸如有害气体、大灰尘及人为有意破坏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解码器解码器则用来完成对摄像机的总线控制。支 架支架是用于摄像机安装时作为支撑的,并将摄像机连接于安装

19、部位的辅助器件上。室外监控立杆室外监控杆是用于室外监控摄像机安装的柱状支架。接线盒接线盒是电工辅料之一,因为装修用的电线是穿过电线管的,而在电线的接头部位就采用接线盒做为过渡用,电线管与接线盒连接,线管里面的电线在接线盒中连起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这个就是接线盒。变压器变压器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心(磁芯)。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视频线视频信号可通过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来输送信号,可传输距离由近到远依次递增。后 端 部 分监视器监视器是电视监控系统的终端显示设备。整个系统的状态最终都要体现在监视的屏幕上,监视器的优劣直接影

20、响着整个系统的最终效果。矩 阵模拟矩阵是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设备,主要负责对前端视频源与控制线的切换控制。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DigitalVideoRecorder,引DVR),即数字视频录像机,相对于传统的模拟视频录像机,采用硬盘录像,故常常被称为硬盘录像机,也被称为DVR。它是一套进行图像存储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对图像/语音进行长时间录像、录音、远程监视和控制的功能。硬盘录像机的主要功能包括:监视功能、录像功能、回放功能、报警功能、控制功能、网络功能、密码授权功能和工作时间表功能等。DVR具有内置的16路图像处理器。这个内置多路处理器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安全性,节省系统运行损耗。DVR系统能

21、够在录像的同时,在监视器上同时全动态显示16路图像。应用H.264压缩方式为了保证成功地管理数据,图像压缩在数字图像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DVR结合应用H.264压缩算法,优化了图像压缩技术。DVR的H.264压缩技术是将平衡算法应用于变化的压缩比率的一种最有效的压缩方法。运用H.264的压缩优越于其他象MPEG、WAVELET及FRACT从等压缩技术。DVR的H.264压缩技术能使图像的存储达到平均100M秒以内。视频光端机视频光端机就是把1到多路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各种编码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介质来传输的设备,由于视频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过程中会通过模拟转换和数字转换两种技术,所以视频光端机又分

22、为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光端机原理就是把信号调制到光上,通过光纤进行视频传输。视频分配器实现一路视频输入,多路视频输出的功能,使之可在无扭曲或无清晰度损失情况下观察视频输出。通常视频分配器除提供多路独立视频输出外,兼具视频信号放大功能,故也成为视频分配放大器。1.5.3 系统总体设计设计原则1、满足整体技术方案的要求视频监控系统依据当今数字监控领域的先进技术,并且结合了住宅智能小区保安的特点而制定,综合了其他视频监控系统的经验,充分确保系统建成后能够满足住宅智能小区的监控的实际需要。2、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在方案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监控系统的最新的成熟技术,选用最新的设备进行优化组合,确保系统的先

23、进性。3、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选用性能可靠、互相兼容的设备组成系统,确保系统长期可靠的进行。4、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充分考虑今后发展,使系统能随着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扩展,防止重复投资。设计思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线路、控制、显示与记录四部分构成。系统前端设备将监视部位的视频信号传送到主控室,接入视频矩阵切换器的输入端,通过编程可归类将不同区域的视频信号输出到分区监视器上进行监视,在监视器上同时可显示对应画面图像的摄像机编号或字符标题,保安员若监视到某一部位可疑,或想看到某一摄像机的图像,可在操作站上用鼠标点击该部位的摄像机图标或编号,将其图像切换到主监视器或显示器视频

24、窗口上,并可进行录像,在中央控制室用控制键盘还可对装云台/镜头的摄像机进行操控。硬盘录像机具有时间/事件记录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对包括记录在内的一些功能预先设置参数,使这些功能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启动,同时操作员可依照时间/事件查找录像资料。16画面硬盘录像机的输入视频信号经环接后,接入视频矩阵切换器的输入/输出端,作为一般输入信号处理,在监视屏幕墙上也能监视到这些重要部位的图像,同时还可以通过硬盘录像机的BNC视频输出在电视墙上察看1/4/9/16画面分割图像。1.6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对本项目的性质、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认真研究,本着充分体现系统先进性的同时,也考虑到系统的美观、实用

25、、经济的原则,将采用全局监控,重点布防构思。在智能小区的各个出入口及重要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在智能小区各道路逐一布点,进行链式监控。1.6.1 监控部分智能小区地面监控具体分为智能小区出入口的监控、道路的监控、楼门出入口监控、四周围墙的监控、停车场监控。1.6.2 智能小区出入口的监控对智能小区出入口的监视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智能小区进出的主要通道。1.6.3 道路及四周围墙的监控根据智能小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因此我们将道路监控分为多个区域,采用球型摄像机进行布防道路拐弯处和智能小区路口处。 1.6.4 楼门出入口的监控对智能小区楼门出入口的监视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住宅居民进出的主要通道,所以我们把每

26、个出入口都安装一台摄像机来对大门进行监控。 以上的监控区域对智能小区构筑了严密的监控网,考虑到了智能小区各个保安的薄弱环节,配合保安的工作以使智能小区的安全防范工作达到最高效率。1.7 系统组成视频监视系统由监控中心和监控前端两部分组成。(1)监控前端摄像机本方案采用的摄像机完全满足项目监控要求。前端摄像机有枪式摄像机、智能一体机内置解码器球型云台摄像机、车牌专用夜视高清晰彩色定焦摄像机和其它配套附件设施组成,用于现场图像信号的采集。(2)传输部分通过同轴电缆将模拟视频信号传送至监控中心,对于球机还需要控制线传输485控制信号。对于距离超过300米的监控点考虑采用视频光端机通过光纤传输。(3)

27、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中央控制部分主要对视频进行处理并记录,是实现监控扩展功能的主要部分。包括视频矩阵控制主机、矩阵控制键盘、硬盘录像机、监视电视墙、视频监控管理PC机及控制台等设备组成。通过矩阵和电视墙来随时切换、控制监控点的图像浏览。矩阵具备巡回、群组切换功能。通过嵌入式硬盘录像机记录和存储摄像机图像,便于日后必要时进行录像回放。每台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配置4块硬盘1T容量的硬盘,可记录30天左右的历史图像。通过视频管理PC客户端软件能够随意调用查看前端摄像机各个监视点的视频信息、设置及查看硬盘录像机的的配置信息、运行信息、操作人员的操作记录等。 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2. 智能小区公共广播系统小区需

28、实现各区域不同时段的不同广播需求等,整个小区广播系统进行控制和广播设计中,要考虑到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及呼叫广播三个部分。即设计背景音乐,广播与消防紧急广播相兼容。2.1 公共广播设计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GB50116-2008)作为设计依据,结合贵方的需求,用最佳设计方案体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使系统的功能和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型系统的先进行列,是我们的总体设计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本系统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以使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由

29、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故必须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设计方案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不仅充分保护了甲方的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本设计对此均作了充分考虑,预埋了必要的管线,预留了各种接口,极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科学性和规范性:公共广播系统与一般广播系统不同,是一个先进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需从系统设计开始,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直到最后验收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工作。最后提交正规的测试验收报告及全套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供甲方存档。特别作为政府拨款项目,必须确保整个工程经得起各方面的和较长时间的严格考验。安全性和可

30、靠性:公共广播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效果、外部形象及投资回报,因此系统设计必须安全、可靠,本方案已充分考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设备选型和系统的设计中尽量减少故障的发生。并从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以及对甲方人员的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必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本方案选用的所有主要关键设备,均取得该设备的生产厂家或代理商的授权证书,并承诺在工程设备的提供、技术支援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容后付上授权证书)这一点是国际国内工程招标项目重点考核的关键条件之一。2.2 公共广播设计原则及依据2.2.1 设计原则从投资合理、外观美观、设计规范的思想出发,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

31、二个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紧急广播的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并采用智能的联动和自动火灾报警广播方案。设有音量调节器的扬声器,平时在接收日常广播时可以调节音量或关闭,紧急广播时扬声器不受音量调节器控制,都将处于紧急广播状态。2.2.2 设计依据本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1. GB 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2.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JGJ/T16-92-24.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6-92)5. 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6.

3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7. 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 GB90038.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9.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42-811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11.ITC公共广播产品手册客户技术要求和相关建筑平面图(客户提供),根据此规格书及最新版的有关标准对系统进行设计、施工和检验2.3 公共广播设计要求我们在设计公共广播工程项目的时候,严格遵循招标文件中对公共/消防广播工程项目各个场地的具体技术要求,同时参照国家有关声学标准,按照场地的实际情况和使用功能要求,进行公共/消防广播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配置,使

33、系统的设计技术标准规范、设备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条例及规范。设计是根据甲方的要求,综合吸取当前国内消防系统的先进技术,设计成一套设备先进、格调高雅、音质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背景/紧急广播系统。所配置的主要设备均选用名牌产品以确保高超的性能指标,而辅助设备则选用进口或国产可靠品牌以适当降低造价。运用我们从事公共广播的设计和施工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精心搭配组合,确保性能优异,质量可靠。设计原则如下:2.3.1 传输方式:IP网络广播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建设,安装时无需单独布线,基于IP网络的节目传送,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数字化网络广播广播,系统模拟部分采用有线定压传输方式,传输电压

34、70V或100V。2.3.2 对线路衰耗要求:在公共广播系统中,从功放设备的输出至线路上最远的用户扬声器间的线路衰耗应符合以下要求:采用定压输出的馈电线路,输出电压采用 70V或100V。功率放大器的容量计算方法:业务性广播系统和业务性广播系统的计算方法: P=K1K2Po 式中: P-功率放大器输出总电功率(W); Po-KiPi,每分路同时广播时最大电功率(W); Pi-第i分路的用户设备额定容量; Ki-第i分路的同时需要系数; 服务性广播时,客房节目每套Ki取0.2-0.4; 背景音乐节目Ki 取0.7-0.8 K1-线路衰耗补偿系数线路衰耗1dB时取1.26;线路衰耗2dB时取1.5

35、8; K2-老化系数,一般取1.2-1.4;功率放大器容量按该系统扬声器总数的1.5倍确定。 2.3.3 广播线材选用对照参考表输出电压70V负载功率60W120W250W350W450W650W1000W1500W截面面积/长度mm2mm2mm2mm2mm2mm2mm2mm2100米内0.500.500.500.751.001.502.004.00250米内0.500.751.502.502.504.006.00500米内0.751.502.504.006.006.001000米内1.502.506.00输出电压100V负载功率60W120W250W350W450W650W1000W1500

36、W面积/长度mm2mm2mm2mm2mm2mm2mm2mm2100米内0.500.500.500.500.750.751.502.50250米内0.500.50.751.001.502.504.006.00500米内0.500.751.502.504.004.006.0010.001000米内0.751.504.004.006.0010.0011.2516.80输出电压200V负载功率60W120W250W350W450W650W1000W1500W截面面积/长度mm2mm2mm2mm2mm2mm2mm2mm2100米内0.500.50250米内0.751.00500米内1.502.50100

37、0米内2.504.0注:1、负载平均分布时,电压最大衰减20%以内(导线以来回线路计算),即平均声压级衰减-2dB,导线采用多股铜蕊线2.3.4 扬声器的设置能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且音量和音质都比较讲究。广播扬声器原则上以均匀、分散的原则配置于广播服务区,其分散的程度应保证服务区内的信噪比不小于15dB。2.3.5 广播系统的供电要求小容量的广播站可由插座直接供电;容量在500W以上时,设置广播控制室,其供电可由就近的电源控制器专线供电。交流电压偏移值一般不宜大于+10%,当电压偏移不能满足设备的限制要求时,应设备的附近装自动稳压装置。广播用交流电源容量一般为终期广播设备的交流电耗容量1.5-

38、2倍,传输线缆的选择广播线路宜采用铜芯塑料绞合线,各种节目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2.3.6 线路及管道敷设要求随建筑施工同步敷设管道时,有条件的应将管道敷设在建筑体内,并要求按建筑敷设规范选用管道的材料和敷设方式,对不便敷设在建筑体内的管道,宜采用镀锌钢管、PVC管,封闭金属线槽或封闭PVC线槽(各管线之间应该有20公分以上的间隔)。对大型系统的主干线,应采用封闭金属桥架敷设,强电和弱电桥架应严格分开(不得与照明、电力线同线槽敷设),分别走各自的弱电井。2.3.7 防雷接地要求:雷电及电气干扰,对公共广播的恶性影响很大,会造成交流噪声和设备芯片老化甚至烧焦,因此,严格的系统防雷接地,除了保护设备

39、之外,还起到净化音质的作用,接地装置可以集中接至建筑体的防雷保护系统。机房强电要有严格的接地措施,并配有漏电保护开关供电源时序器(或电源管理器)接线,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室外广播设备、机柜设专用地线接至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2.3.8 公共/消防广播设计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GB50116-2008) 1、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及设置火灾应急广播。 2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区内的任何部

40、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B、在环境噪声大于60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的15。 3、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B、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时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应具有遥控开启扩音机和采用传声器播音的功能。 C、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2.4 广播工程系统设计方案2.4.1 系统

41、设计分析综合小区的公共广播使用需求,在倡导绿化环保的入住环境下,公共广播在整个小区的使用上已经不在是简单的播放背景音乐,现代化智能化小区公共广播应具备有智能化、高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节能环保等先进功能,通过高智能化广播系统,达到日常系统自动化运行,节目编排自动运行、节目手动/自动播放、大容量节目库、快捷直观的软件操作等先进使用功能,通过系统高集成化,压缩设备,减少设备过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势必减少系统工程的总造价。2.4.2 系统选型本次小区公共广播系统项目设计为小区室外背景音乐、室外信息广播、紧急广播等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考虑到小区面积之大,设计覆盖地方教多,同时要求

42、小区各场所能独立播放节目和进行广播讲话,另外公共广播系统可以满足后期工程扩展需求,轻松解决扩展问题;为此在设计公共广播时,我们对比各种解决方案,最后选择我们用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进行设计广播;结合以上分析,我们选用IP网络广播系统,下面我们对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与传统广播系统进行分析;2.4.2.1 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介绍 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基于网络传输的广播系统,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TCP/IP网络技术,将音频信号以IP包协议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彻底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互动性能差等问题。在传输方面解决传输距离远、信号损耗到

43、、音质差等问题,借助网络,可以减少施工的难度和对建筑的破坏,减少复杂的施工,降低系统的复杂接线,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传统广播系统传统的广播,普遍采用音频或调频方式。音频广播受到电压、功率、阻抗等因素影响,传输距离短,频率低,容易受干扰,系统扩展性差。调频广播在调制解调中引入噪声,设备老化、频点偏移也会导致信号失真。基于音频和调频传输的可控制的智能广播,受传输方式的限制,也只能以分区、分组的方式实现控制。缺乏独立的节目源,导致广播功能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应用需求。IP网络广播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传输距离短,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互动性能差等问题。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独立的系统服务器,在整个网络传输只借助小区的网络硬件设备,不与小区网络系统通信,这样杜绝小区网络对我们的系统影响,即时小区网络通信系统瘫痪情况下,也不影响广播系统的正常使用;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还可以与小区的监控、门禁、消防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融为一体,解决多套系统合为一起,方便使用和操控,达到多个系统合为一体;以上功能在传统广播和智能广播是不存在;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数字压缩技术,每套音乐节目占用带宽约为128K左右,每套对讲节目占用带宽约为35K左右;在一百套节目同时播放时最多占用带宽不大于10M,对于上千兆的小区网络没有任何影响:2.4.2.2 数字IP网络广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