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9544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二)要点:、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B D,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一、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

2、改变有差异。 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样方法、标志重捕法,(3)调查方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3迁入率和迁出率 意义:,意义: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4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如城市人口的变化。,5性别比例,意义:,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蜂群中几

3、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外界环境,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决定密度大小,种群密度,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直接影响,种群数量,6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估算法,对象:原则:注意:方法:,植物,昆虫的卵,活动能力弱的动物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和样方的多少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

4、范围大的动物,一、样方法,二、标志重捕法,二、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常用取样方法:,记数方法:,蒲公英,其他植物,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标志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3)注意事项: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4)计算公式,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第1次捕捉12只,标志,第2次捕捉10只,有标志4只,放回原种群,?只,30只,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

5、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理想条件:食物(养料)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Nt=N0t,增长率= -1保持不变,=,第二年的数量,第一年的数量,(1)“J”型增长曲线,环境条件有限,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增长率=0,(2)“S”型增长曲线,思考: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维持稳定吗?,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着,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

6、下降,甚至消亡。,二、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种群的数量是经常变化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消亡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人为控制(家禽,畜牧),捕杀野生动物,滥砍乱阀,环境破坏影响生物生存,比较“S”曲线和“J”曲线,K值和K/2值的应用,K/2,K/2,K值,K值,K值,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淘汰个体数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

7、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 B. C. D.,a,b,D,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叫做群落,一.生物群落的概念,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第3节 群落的结构,特点:两物种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例子:大豆与根瘤菌、地衣。,三、种间关系,.种间互助,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菌瘤根,1.捕食:,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

8、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例子: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种间斗争,捕食,2.竞争:,竞争能力不同,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竞争能力相同,例子: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3.寄生:,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能量关系图,例子: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寄生,Go,四.生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1.定义: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平坦地面上的植物分层分布

9、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3.高山植物群落的分层分布主要与温度有关。,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4.动物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分层主要与其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这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一.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10、方发生的演替。,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进行的演替。,.初生演替,1.定义:,2.实例:,第4节 群落的演替,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本植物到灌木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裸岩上的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森林),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1.定义: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过程,四.群落演替的原因,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