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考核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绩效考核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会交流 齐齐哈尔检验检疫唐鹰9月份以来我局研究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了试运行,运行以来大家不断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关心程度不亚于增资提级,这引起了我诸多的思考。一、绩效考核能否有效的增强职工的责任感。绩效考核按管理学解释为:绩效考核是评定和估价员工个人职位绩效的过程和方法。旨在将员工的职位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我个人认为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激励作用,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激励员工。激励的定义是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众所周知在马斯洛理论中,人有五种层次需求,最基本的生理
2、需要满足后,就要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人就有了尊重的需要,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一般正是到了第四层和第五层次的阶段,说起来大家在考核中决不是因为怕扣点钱的问题,而是面子上不好看,这也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学说中三大需要其中的对成就的需要。正因为有了这些需要,才有了激励理论,才能使绩效考核得以实现。二是约束作用。当绩效考核初步运行时,职工的被约束感很强烈,处处会感到不方便,就象我局ISO9000开始运行时一样,人们普遍感到麻烦,而时间长了就没有了当初的感觉了,因为习惯成自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规范的工作才能保证实现工作和预期目标。工作效率低下只是一个现象,究其深层次原因,大都是管理不到位,而
3、绩效考核正是管理的一个层面,这种约束可谓事半功倍。三是保证目标管理的作用。在管理学中的计划实施提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我国80年代才开始引进。众所周知,一个组织的任务只有转化为目标才能保证实现,目标管理也是一种程序,管理人员正是靠这种目标来实现管理,有了目标也就有了考核的依据。考核的目的也是为保证目标的实现。一般在制订目标时都要考虑目标的可考核性、可操作性,能够回答目标是否完成,并量化到什么时间、多少等。绩效考核就是目标考核常用的考核办法之一。二、绩效考核能否增强职工的紧迫感。绩效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决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体现的是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
4、予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最终目的从中发现、培养和提拔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也是管理人员进行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绩效考核可以达到这样几个目标。一是推进业务工作的目的。被考核的项目在都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业务工作,或者是职责所在,作为管理人员当然希望每个员工都能尽职尽责高效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员工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那就不必采取各类考核了,正因为事实上我们达不到全员如此,那么绩效考核就很重要了,绩效考核不断提醒职工完成且高效完成本职工作,这一点上绩效考核真正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追求职责和效率的统一,管理学认为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和过程,绩效考核也正是这个过程的保障,让职工时刻绷紧工作这
5、根弦,因为工作的目标不是放松。我们很多同志认为以人为本就是减少工作多发工资,其实我们的政府工作恰恰是人浮于事,成本太高。如果把政府作为一个企业管理那很多人恐怕就要下岗了,经典的管理学还是适用于企业的,目前尚无一种社会认可的政府机关管理学问世。因此在政府管理中适当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探索。记得吴师生局长刚到我局任职时,推行了企业化的经济责任制,还是有点道理的,遗憾的是没有形成系统经验,没有坚持持续改进和与机关管理密切融合,也不了了之了。不论是5S、六西格马、还是ERP管理,都是一种管理学的延伸,都离不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绩效考核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而已。三是
6、通过注重绩效考核而关心工作。考核方式方法一旦形成之后,难免有人会想办法规避考核,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大多数同志还是遵守制度。还有的人认真研究制度,通过研究制度进而去研究工作,改进工作适应制度,使本职工作在考核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能不说很多办法就是这样想出来的,有句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局农食科研究出来的出口企业证单审核表,不就是在屡次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动脑想出来的吗,这也是考核的积极作用。当然反过来如果多数人总是研究钻空子那么少数人研究的制度总是会有漏洞的。三、绩效考核有助于展示团队精神风貌。如果说社会上哪只团队的形象最好那肯定是解放军。因为军队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7、保障有力”,过去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深入人心。正是这种政治的和军事的管理才有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形象和战斗力。作为普通百姓我们不能象军队那样要求,但是,相应的规矩也还是要有的,企业提倡企业精神,机关也提倡机关精神,都是为了凝聚人心、树立形象,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保障体系,但绩效考核还不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指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职位活动和职位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只有上升到绩效管理,才不会出现屡考屡犯的情况。就象行风评议总是出现年年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年年还评议,当然这是外部的考核了,其实内部也是如此。这也是不同的游戏规则,人们为什么不愿接受考核,就是因为不方便
8、自己,如果让一个被管理者立即变成管理者,他也决不会废除所有约束制度。我觉得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没有根据地和农民局限性,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规范的纪律约束,没有严厉的考核机制。我们的军队虽然没有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没有经过认证,但是却拉得出、打得赢。靠什么,因为军队有自己的一套条令、条例和纪律,辅之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才有了人民子弟兵的形象。各机关常讲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怎么强,绩效考核就是办法,我们不能象军队那样要求机关,也不能把考核看成是整人,更不能把考核看成是负担。正是有了考核才有了张家港文明城市,正是有了更严厉的考核,才有了新加坡文明国度。小小的考核可能会关乎国家的稳定,就
9、象流行的小故事大道理一样,我们应该想想小小的绩效考核会给一个单位带来什么变化。四、绩效管理机制是政府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参加工作几十年来经历过无数次的考核,但是没有一项考核能够长期的运行下去。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机制,各系统也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高等院校还增设了管理的专业,但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系统理论似乎还不系统,各行其是,还没有哪个法规要求政府部门必须通过什么模式或机制的考核,不经考核不得行使政府职能。虽然有些地市搞了政务办事大厅,哪也只是办公地点的变化,方便群众而已,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考核不是目的,政府机构考核必须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10、,并经得住推敲。不能作秀,不能有潜规则,不能搞形式主义。目前各级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如社会听证、行风评议、监督员等,可群众说听证就是涨价,有的搞来搞去就变味。没有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也没有真正起到考核管理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还是重点要加强内部的考核和管理,就是探索如何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问题,相信这是可以作到的,人民解放军也没有用什么社会监督,没用群众评议,为什么军令如山倒,关键时刻还是人民解放军。我们应当思考,为什么政令如手纸,甚至法律都如儿戏,更不用说绩效管理了。研究政府机关内部考核机制是一项重大课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这是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能使最简单的绩效考核在机关运行起来
11、,也是很不容易的。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 马旭多年来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2003年上半年爆发流行的SARS和最近有可能从实验室传播出去的SARS病例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防止从实验室传播传染性疾病,国务院正在草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升到依法管理的层面上。因此,临床实验室如何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就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第二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行业标准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对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
12、护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学习有关文件和标准、建立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临床实验室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机构的实验室有所不同,因为临床实验室或检验科面对的是就诊者未知疾病的标本,无法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卫生部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实验室感染的机会,感染后对人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因素,病原微生物被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对实验室工
13、作人员、社区、动物或者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发生实验室暴露可能引起严重感染,但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严重的人或动物疾病,在个体之间的偶然接触不会造成病原传播,但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严重的人或动物疾病,而且容易在个体间发生直接或者间接传播,通常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从生物安全防护的角度实验室共分为四级。一级实验室为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为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
14、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三级实验室为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四级实验室为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临床实验室或检验科因接触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标本,应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对人和环境
15、有中度潜在危险的病源,它与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区别在于:(1)实验人员是否接受过生物安全防护的培训;(2)是否有进入实验室的限制措施;(3)对已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锐器的使用是否足够重视;(4)某些可能产生传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的实验过程,是否在生物安全柜中或其它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应注意实验室设计与建造、实验室安全设备与个体防护、实验室制度建设和操作要点三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 根据WHO和我国卫生部已发布实施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1. 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 2. 每个实验室均应设置洗手池
16、,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 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不适宜用地毯。地面应防滑、无缝隙; 4. 实验台表面应能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用于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 5.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各种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以易于清洁。实验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应覆盖易于清洗的非织物; 5. 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7. 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的容器。 8. 应设置洗眼装置。 9. 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10. 实验室应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11. 实验室宜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 12. 安装
17、生物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 二、实验室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 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或其它物理遏制装置并正确使用,以二级以上(含二级)生物安全柜为宜。 2、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溅装置。 3、在实验室内工作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4、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
18、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5.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包括离心、剧烈震荡或混匀、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容器内部的压力可能与大气压不一致)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若选用真空采血管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杯,则离心可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而采血管或离心杯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分钟后打开。 三、实验室安全制度建设和操作要点 安全制度的建设对于临床实验室而言是生物安全防
19、护的核心,因为多数实验室的建筑格局已经形成,实验室很难改变,实验室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具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也比较容易获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实验人员的安全观念及软件建设。二级实验室的操作要点如下: 1.实验室人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人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2.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3.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4.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5.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制定尖锐器
20、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7.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9.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防漏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10.如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 (如卡介苗等); 11.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12.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13.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14.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15.人员暴露于病毒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 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将以上要点归纳至实验室内务管理、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实验室消毒防护、标本采集运输、废弃物处理、工作人员防护、差错事故处理等规章制度中。 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应对实验室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保证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其对检验科内风险级别较高的、接触高危标本几率较大的区域如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室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好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实验人员和环境被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