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6520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天主教在天特会议后,当十七,十八世纪,除有教皇对“错谬”的判决以外,没有对信仰的新定义;但在十九,二十世纪,不仅有摈斥“错谬”的判决,而且有对信仰的新定义,这是一查在这个时期中天主教所颁布了的各种文件便知的。本章所搜集的包括以下数种。一种是教令(decree),为教皇个人,或教皇藉梵谛岗会议或宗教裁判所,对那与教会的一般福利有关之点所发表的言论。另一种是通谕(encyclical)为教皇达全天主教,或至少一国之内的天主教的众主教的书信,以求对他们的牧养工作特别有所指导。还有一种是教谕(bull),为有铅印的教皇书信,而由教皇署名为“主教,天主众仆人的仆人”(epi

2、scopus, servus servorum Dei)。再有一种是敕书(rescript),在拉丁文名称为(Motu Proprio),意即“由于他自己”,乃由教皇自己,未经红衣主教和他人顾询,对一种请求予以裁决而颁布的敕答。最后本章也包有制定(Constitution),是教皇向全体天主教徒所颁布有关信仰或法规的决定。当十九世纪,对天主教信仰的新定义最有建树的教皇是庇乌第九(Pius , 1846-1878)。他颁布了三个教义文件,是天主教所必须永远皈依的。兹照年代的先后依次分述。他在征询天主教众主教之后,于一八五四年在(Ineffabilis Deus)教谕中颁布有福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

3、教令(The Decree on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意谓马利亚在其母腹中成胎时,没有沾染人人都有的原罪,恰如耶稣成胎时一样。这样他便将罗马教会中世纪以来所持的一种普通意见,升到了教义的地位。十年之后,他在一八六四年颁布一道通谕,叫Quanta Cura,摈斥当代若干危险的异端邪说。在这道通谕内加上错谬要略(Syllabus of Errors)。这是他所认为的当代八十种错谬的目录。这些错谬早已由他在教牧训谕(Consistorial Allocutions),和其他通谕中指出,如今由他把它们总集起来在错谬

4、要略中。这文件是继续天特会议的教条和教令(参本书第十五节)中的教条,同是一种反对异己的咒诅文件。虽然它是单凭教皇个人的权威而发,但是必须被认为是天主教信条的一部分;因为教皇后来宣布,凡他在职位上所发的言论,都是不能错误的。其中最令人反对的部分,和差强人意的部分,都已正式由梵谛岗会议批准。它充分代表天主教的精神。但庇乌第九任内最重要的信仰新定义,还得算一八七年所颁布的梵谛岗会议论公教信仰与基督教会的教令(The Dogmatic Decrees of the Vatican Council Concerning the Catholic Faith and the Church of Chris

5、t)。梵谛岗会议,在天特会议之后三百余年,当一八六九年十二月八日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节,在圣彼得堂隆重开幕。原先教皇想此会议统一基督教世界,所以曾邀请希腊正教,复原教,和其他非天主教教会参加,但遭拒绝。开幕日天气阴沉,大雨倾盆。与会会员原来有七一九人,包括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和修道派领袖,盛况空前。至议决罗马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Infallible Teaching of the Roman Pontiff)教令时(一八七年七月十八日),会员中少数反对派业已弃权离会,当时在场的会员只有五三五名,且大都为意大利人,和教皇派人士。于是梵谛岗会议将那自十五世纪起以会议高于教皇的

6、思想一扫而空,竟接受了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的教令。是日雷电交作,天昏地暗。两个月之后意大利王以马内利(Victor Emmuel , 1861-1878),率军占领罗马,居民以十三万三千票对一千五百票通过合并于意大利;但意王仍许教皇领管梵谛岗。于是那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一国君权,和所谓教会领土便告终结了。梵谛岗会议因政治情势恶劣,乃于是年十一月十一日休会。先圣先贤对马利亚无原罪受胎说,和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说,或则缄默不言,或则怀疑反对,天特会议对之,也不敢造次轻举。庇乌第九竟敢先后宣布此两说为教义,终止了历史上长久的争辩,规定了天主教崇拜和教义的发展。从此复原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分野

7、更为确定了!前者以基督是上帝和人中间惟一的中保和崇拜的对象,以上帝在圣经中的启示是信仰和生活至高无误的权威;后者却是不免有以马利亚代替基督,以教皇的教谕代替圣经的趋势和危险。庇乌第九的这两个教义在不敬虔,无信仰,自义自恃的十九世纪,可以发生若干实效,并满足叹世风日下,无所适从之人的要求,但这至终是福吗?凡从上帝在圣经中的话去看的,便不难得到这问题的正确回答了。庇乌第九的继任者是教皇利欧第十三(Leo XIII, 1878-1903)。他出身名门望族,足智多谋,有政治家风度,而又富于宗教的热情和毅力。在其长期任内,他虽未能如愿恢复教会领土,但在其他方面确是功迹卓著。他的政策根本上虽与庇乌第九并无

8、差异,但他对时代潮流是不像前任教皇从消极方面与之作对,而是从积极方面企图使之受控制,以符合天主教原则。他关心劳资双方的调协,和工人的福利。由于他政治的眼光和才能,教皇与德意志的恶感得以逐渐化除,而法国天主教徒也得着他贤明的指导对共和政体予以赞成。他奖励学术,开放梵谛岗藏书,供学者研究。他将阿奎那的著作定为天主教教理的准则。圣经的研究在天主教中因他的提倡为之一振。他曾努力谋求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复合,对于复原教也不表歧视,但对于安立甘教会却加以否认。他所颁布的通谕是很多的。其中专论教会信仰法规的代表作,有论国家与教会的关系通谕Immortale Dei,有论自由的真谛通谕Libertas Praes

9、tantissimum,有论圣经的研究通谕Providentissimus Deus(后来从此通谕产生了教皇圣经委员会的决议),又有论安立甘会的教职教谕Apostolicae Curae。继利欧第十三为教皇的是庇乌第十(Pius X, 1903-1914)。他与前任教皇恰是成对照。他出身寒微。在其任内教皇与法国政府感情恶化,法国政教分离。他的长处是在于牧养。他严格管理教士生活,整顿学校和神学院,鼓励天主教徒甚至鼓励小孩常领圣餐。他被现任教皇庇乌第十二在一九五一年列入真福品,是数百年来教皇如此受尊荣的第一位。在他任期内最重要的事件要算向现代主义的宣战。虽然教皇全权不错论在天主教中得了胜,但现代的

10、科学眼光,圣经考据,和历史批评也渗入了天主教徒中。若干诚恳而有思想的天主教学者,例如德国的谢尔(Hermann Schell, 1850-1906),法国的罗阿西(Alfred Loisy, 1857-1940),英国的梯热勒,(George Tyrrell, 1861-1909)和芬许革勒(Von Hgel, 1852-1925),以及意大利若干人士,认为多少按照现代的思想和方法,重新解释天主教信仰,乃是必须的。庇乌第十绝对不容许那改革教义的倾向,并反对进化观点把启示宗教超自然的源本和特别属于教会的性质剥夺了。他颁布了一长串摈斥各种各色现代主义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有一九七年连续颁布的Lame

11、ntabili Sane Exitu教令,和Pascendi Gregis通谕,用以命令主教们排除凡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教士;还有一九一年颁布的Motu Proprio Sacrorum Antistitum敕书,用以强迫凡从事牧养与教育工作的教士和教授一概宣誓反对现代主义。本泥狄克第十五(Benedict XV. 1914-1922)为具有学者风度,爱好和平的教皇。但他在位不上十年,而且大部时间是当世界第一次大战,所以并未颁布可记叙的重要信仰文件。庇乌第十一(Pius . 1922-1939)继本泥狄克第十五为教皇。他是从中等阶级出身,是学者,是勇而有为的领袖。他以“基督的和平”为他教皇职任的中

12、心动机。他同情贫苦的,受压制的;努力倡导社会的正义,和国际间的友谊;并热心促进道德,推广天主教势力范围。他在教皇任内颁布了若干应运而生,强而有力的通谕,不仅为天主教徒,而且为非天主教徒所注意。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出的,是论宗教的真合一通谕Mortalium Animos,和论真理之光通谕Lux Veritatis。现任教皇庇乌第十二(Pius . 1939-)为教皇贵族后人,是希勒得布兰(Hildebrand)以来从教皇秘书升为教皇的第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努力求和平,救助遭战祸的人,保存罗马城免于兵燹。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相继败亡以后,共产主义的势力乘机占领奉天主教的东欧,且有囊括意大利之概。在

13、庇乌第十二领导之下天主教堵住了意大利共产主义的怒潮,并与世界各地的共产党作殊死战。他再接再厉,扩展了天主教的势力。据云天主教徒在他就任为教皇时,有三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到了一九五四年,已增至四万万六千万人。今日天主教仍是基督教各分支中最强大的教会。复原教和东正教的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已引起了不少天主教徒的注意,兴趣,和同情。庇乌第十二维持教皇一贯的态度,以为惟有天主教是真的,惟有教皇是所有信徒所必须尊奉为最高领袖的。他于普世基督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召开前二月,即一九四八年六月五日宣布,天主教徒未经教皇许可,不得参加宗教问题的公开讨论。在教义上他的建树是于一九

14、五圣年十一月一日颁布了天主之母童女马利亚身灵升天的教义制定(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 by which is defined the Dogma of Faith that Mary the Virgin Mother of God has been assumed into Heavenly glory in Body and Soul)原名为Munificentissimus Deus。参考书谷勒本:教会历史,下册,二六至二一面。华尔克:基督教会史,三三五至三四二,五九七至六一面。Briggs, Theological Symbolics, pp. 122-12

15、3.Curtis, op. cit., pp. 122-123.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17, pp. 221-228.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pp. 864, 1088, 1091-1092, 1101-1107, 1114, 1341, 1361,1363-1366, 1373.Nielsen, The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XIXth Century, Vol. , Leo to Pius, pp. 290ff.Schaff, op. cit., Vol.

16、 ,pp. 108-188.Time, December 13, 1954, pp. 129-133.Walker,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pp. 218, 297-298, 306-310, 560-564.第三十四节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教令圣经对于童女马利亚所记无多,因为她只是基督降生的媒介,此外别无重要。圣经非但未指明她永为童女,反倒暗指她的在耶稣之后,从约瑟生育了儿女(参太1:24-25,13:5556,加1:19)。若要在圣经中找马利亚无原罪受胎说的任何根据,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了。早期教会大都认为马利亚永为童女,并且没有犯罪。自奥古斯丁的

17、原罪教义盛行以后,人对马利亚是否沾染原罪的问题,才辩论不休。安瑟伦(Anselm,1033-1109)在神何故化身为人(Cur deus homo)中,认为她是在罪恶中受孕降生的。伯尔拿(Bernard 1091-1153)认为她在罪中受孕,但在降生以前成圣了。经院学者和多米尼古修道院大都赞同多马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的说法,以马利亚在母腹中接受灵魂之后成圣了,并且在怀孕基督时,更是成圣了。法兰西斯派学者敦司苏格徒(Duns Scotus, 1265?-1308)首先提出无原罪受胎说,而成为该派的教义。一五九三年耶稣会采纳无原罪受胎说,并自此以后极力加

18、以提倡。他们与教皇全权论者(Ultramontanists),在庇乌第九教皇任内,助成论此一教义,错谬,及教皇不能错误三个文件。庇乌第九是一位极其崇拜马利亚者。他于一八四九年二月二日发出达众主教通谕,略谓为求满足普世天主教的渴望,教皇理应给无原罪受胎下一个定义,请大家发表意见。他说:“可尊敬的弟兄,你们熟知我们信靠的整个基础是建立在至圣童女身上。”作答的有六百余主教,内中除四人反对,和五十二人认为不合时宜外,其他一至赞同教皇这一信仰。一个由红衣主教和神学家所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和一个咨询主教公会首先着手完成初步工作。庇乌然后于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受孕节(Feast of Conception)在

19、圣彼得大礼堂召集会议。这次会议并非为讨论此一问题,而只是为隆重礼节增光。在二百余红衣主教,主教,和其他贵人之前,他靠着基督,圣使徒彼得及保罗,和他自己的权威,亲自宣读Ineffabilis Deus一教谕中的信仰文告,谓童女马利亚无原罪受胎,乃是一种启示的事实和教义,为一切忠实信徒所必须坚守的,凡否认者要被逐出教外。此教义宣布之后,罗马狂欢,普世天主教鼓舞,认为马亚利因所受极高的尊荣,从此必更有力量,更发慈悲,为人代求,并必更赐福教皇及其教会。这新教义是近代天主教精神的必然结果。它是天主教虔敬和公共崇拜的精髓对圣母马利亚之崇拜(Mariolatry)登峰造极的表现。这样教皇便将童女马利亚从一般

20、亚当的后裔中超升为无罪的,不须被救赎的,正如基督一样。换言之,在上帝和人中间除基督以外,另有马利亚是神人,是中保。如是天主教将那向马利亚祈祷的圣母经(Ave Maria)代替了复原教的主祷文;将人为的宗教渗入于启示的宗教中,将圣经所无的信仰定为与得救有关的信仰,而自以为是“受了圣灵的感动”!参考书Bettenson,Document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pp.378-379.Briggs,Theological Symbolios,pp.223-225.Curtis,op.cit.,pp.120-121.Preuss,The Romish Doctrine of

21、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Traced from its Source,219 pp.Schaff,op.cit.,vol.I,pp.108-128;Vol.,pp.211-212.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教令我们在谦卑和禁食中藉着父天主的儿子永不止息向祂献上我们和教会的祈祷,求祂俯允用圣灵的能力指导并坚定我们的心意。我们既然恳求了整个天庭的保护,并跪求了圣灵,便受了圣灵的感动,我们如今为着圣洁和不能分的三位一体之荣耀,为着天主之母圣洁童女的尊荣,并为着天主教信仰的高贵,和基督教的增进,我们奉主耶稣基督及蒙福的信徒彼得和保罗的权威,并用我们自己的权威,宣布并规定;那以蒙福

22、的童女马利亚,由于全能天主的殊恩和特许,并因着人类的救主基督耶稣的特性,从受孕的瞬间起,便免于沾染原罪的教理,是已由天主启示了的,所以是要为一切信徒坚定不移信奉的。因此若有人擅自在我们已经规定的以外存别样的心愿天主禁止他们当晓得并透彻了解,他们被自己的判断定了罪,在信仰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从教会的一致中坠落了;更且,假如他们胆敢用言语或文字或其他外表的工具发表他们心里所想的,便是自招法律的处罚。第三十五节 错谬要略教皇庇乌第九于颁布童女马利亚无原罪受胎说的第十周年日,即一八六四年十二月八日,颁布错谬要略,将十九世纪他所认为的错谬,仿雅歌第六章八节八十妃嫔之数定为八十,而分为十类。他曾在他的各劝

23、谕,通谕,和书信中,对这些“错谬”加以申斥,但如今把它们总集起来了。错谬要略虽是教皇用个人的权威颁布的,但是教皇既被认为是不能错误的,所以这文件在天主教中就成了一个有权威的,不能错误的信仰标准。虽有天主教法规学家诡辩说它并非信条,但它既然直接地反对它所认为的错谬,便是间接地表达了它的信仰。错谬要略攻击泛神主义,自然主义,唯理主义,无神主义,物质主义,共党主义,国家主义伦理相对论等,但它也攻击宗教和公民的自由,圣经公会,政教分离。因此它不免犯皂白不分,是非不明的错谬。再者,它一方面反对政权干预教政,另一方面却主张教皇有权干预政治;一方面反对加于天主教徒的压迫,另一方面却主张教皇有权压迫其他教徒,

24、甚至要求国家以天主教为惟一的宗教,而以“其他一切崇拜仪式”为非法,并要求国家承认天主教有掌管公共教育,科学,和文学之权。因此它不免是违反了“你们要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金科玉律,并且是犯了企图恢复中世纪教皇权威至上主义的嫌疑。参考书Bettenson,Document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pp.379-381.Briggs,Theological Symbolics,p.226.Curlis,op.cit.,p.121.Nielsen,the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XIXth Century,Vol.,pp.258

25、ffSchaff,op.cit.,Vol.I,pp.128-134;Vol.,pp.213-233.错谬要略在我们至圣之主教皇庇乌第九的各劝谕,通谕,和书信内所禁止的当代主要错谬之要略。第一节、泛神主义,自然主义,和绝对唯理主义。一、宇宙之外并无至上,至智,极开怀万物的神存在,天主不过是自然,因此是有改变的。实际上,天主是在人和世界里面产生的,万物都是天主,都有天主的本质。所以天主就等于是世界,这样灵便是物,必要便是自由,真便是假,善便是恶,正义便是强权。二、天主对人和世界一切动作都是应予以否认的。三、人将天主置之度外的理智,乃是真假和善恶惟一的仲裁;它是它本身的法律,并靠其自然的能力,足以造

26、福人群国家。四、宗教的一切真理都是从理智固有能力得表的;因此理智是准规,藉此人能以,并应明白一切真理。五、天主的启示是不完全的,所以是有继续无穷的进步,而这进步是照理智的进步而有的。六、基督教信仰是违反理智的,天主的启示对于人的完全,非但无益,而且有损。七、圣经所载预言和神迹,是诗人的杜撰;基督教信仰的神秘是哲学家考究的结果。新旧约书中包含着神话,而耶稣基督本身也是神话式的杜撰。第二节、温和唯理主义八、既然理智与宗教被置于平等地位,那么属神学的事必须与属哲学的事同样加以处理。九、基督教的一切教义,毫无例外,是科学或哲学的对象;人的理智,只须受了历史的训练,便能靠本身自然的力量和原则,真知道你甚

27、至是最深奥的教义,如果这些教义是被提供为理智所探讨的题材。十、既然哲学家是一回事,哲学又是一回事,所以哲学家服从他所承认为真的权威,乃是他的权利和义务;但哲学既不能,也不应服从任何权威。十一、教会不仅永不应当批评哲学,而且应当容忍哲学的错谬,让哲学去纠正它们。十二、教皇和各罗马圣部的谕令束缚科学自由的进步。十三、古经院学博士们用以治神学的方法和原则,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和科学进步的需求。十四、治哲学必须完全不顾超自然的启示。第三节、冷淡主义,宽泛主义。十五、各人都有自由照理智之光,信奉他信以为真的宗教。十六、人在任何宗教中可以找着永远拯救之路,并获得永远的拯救。十七、我们对那些与基督的真教会毫不相

28、干的人能否永远得救事,至少可存很有根据的希望。十八、耶稣教不过是同一真宗教的另一形式,人在其中,可能是像在天主教中一样蒙天主悦纳的。第四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秘密会社,圣经公会,教士自由会社。教皇对这一类的瘟疫常用严辞加以申斥,见一八四六年十一月九日教皇通谕Qui Pluribus;一八四九年四月二十日教皇劝谕Quibus quantisque;一八四九年十二月八日教皇通谕Noscitis et Nobiscum;一八五四年十二月九日教皇劝谕Singulari quadam;一八六三年八月十日教皇通谕Quantoconficiamur moerore。第五节、论教会及其权利而生的错谬。十九、

29、教会既不是一个真实,完美,和完全自由的团体,也没有那由创立者基督所赋予她的特别和永远的权利;反之,教会权柄的范围,乃是由政府的权柄规定的。二十、掌教权者未经政府许可同意,毋得行使其权威。二十一、教会没有权柄武断规定天主教是惟一的真宗教。二十二、只那些由教会不能错误的判断提供出来作为普世信仰的教义,才是天主教的教师和作者所必须遵守的。二十三、诸罗马教皇和大公会议曾经越出了他们的权力范围,篡夺了君王的权利,甚至在规定信仰和道德事项上也犯了错误。二十四、教会无权使用武力,或直接或间接使用属世的权柄。二十五、主教职除固有的权柄以外,另有由政府明明或默认所授予的属世权柄,这权柄因此也是可由政府随意随时予

30、以取消的。二十六、教会没有天赋和合法的据有权。二十七、教士和教皇应当绝对被摈于俗务的处理和掌管之外。二十八、主教们未得政府的许可,甚至无权公布他们的公函。二十九、罗马教皇所颁的特许,除非是由政府所商请的,必须被认为无效的。三十、教会和教士不受法律制裁,乃导源于国法。三十一、处理教士民刑案件的教会法庭应当竭力予以铲除,而毋须得教皇的同意,也不必顾及他的抗议。三十二、废止教士免役,不至违反天赋的权利或公道。这种废止是为国家的进步,特别是为一个建立在自由政府原则上的社会所要求的。三十三、教会并无任何固有的权利以垄断神学教育的指导。三十四、把罗马教皇看为一位在普世教会中自由行动之君王的教训,乃是一个通

31、行于中世纪的教理。三十五、若是全体教会会议的议决,或普世人民的行动,将教皇权从罗马主教和罗马城移到另一主教和另一城,那是并不会有碍的。三十六、一国之内教会协会所规定的,再无加以讨论的余地,而政府能以看这种协会所决定的事为已经解决的事。三十七、国家教会在既从罗马教皇的权威显然分离之后,便能以成立了。三十八、罗马教皇们的专横是使教会分裂为东西教会的一个原因。第六节、论社会及其与教会的关系而生的错谬三十九、国家是一切权利的源头,并禀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四十、天主教的教训违反社会的安全和利益。四十一、甚至由不信的君王所执行的政权,对宗教事务也操间接和消积的权柄。所以它不仅能授权给主教,而且能接受人受

32、教会冤屈时的上诉。四十二、在两权当中有互相冲突的法律存在时,当以国法为准。四十三、政府有权将那与教皇所订有关教会特权之行使的条约(通称为Concordats),加以破坏,宣告作废,而毋须得到教皇的同意,甚至不顾及他的抗议。四十四、政府可以干预有关宗教,道德,和心灵治理的事宜。因此它掌管教牧们为指导人的良心所发的训诲。更且它有权规定人领受圣礼时所必具的资格。四十五、那教育基督教国家内青年的公共学校之指导全权,除(也有限度)主教区神学院在外,可以归于并且必须归于政府;任何其他权威毫无任何权利来干涉学校的训育,课程的编排,学位的领受,教员的选择和批准。四十六、甚且在神学院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受政府的

33、管制。四十七、据最优的社会学说,一切向各阶级小孩开放的公立学校,和所有为求提倡文学和哲学,并为求教育青年的公共学院,都应当从教会的权威,管理,和干涉中解放出来,而完全受政府的管制,以符合掌权者的意旨,和公共的舆论。四十八、这种教育青年的制度,即主张与天主教信仰和教会管理分离的,并主张专门或至少主要地将属自然的知识,和属世生活的目的教训青年的制度,乃是可以为天主教徒所认可的。四十九、政府有权阻止教士与信徒自由相通,并与罗马教皇相通。五十、政府有固有的权利举荐主教,并可命令他们在接受教皇正式授任和书信之前,执行主教区的职权。五十一、再者,政府有权革除主教的牧职,又在那些关涉国内主教区和主教封立的事

34、上,毋须服从罗马教皇。五十二、政府本身有权将教会规定男女献身宗教职务的年龄加以更改,并可吩咐一切宗教机构未经许可,不得接纳人发修道誓愿。五十三、保护宗教机构,以及保证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均应予废除;政府甚至有权帮助凡愿脱离修道生活并废弃誓愿的人。政府也可制止修道派,教堂,甚至连私人所设立的也在内,并可将它们所有的产业和收入归政府处理。五十四、君王不仅不受教会的统治,而且在诉讼案件的治权上居教会之上。五十五、政教应当彼此分离。第七节、论本乎自然律的伦理和基督教伦理而生的错谬五十六、道德律毋须经上帝认可,人的律法毋须符合自然律,也毋须获得天主批准。五十七、哲学,伦理学,和法律,都可以而且必须脱离天

35、主和教会的权威。五十八、人除承认有寓于物质中的能力以外,不要承认另有什么能力;人应认为一切道德的教训和优秀是在于使人利用各种可能的工具以积攒财宝,享受快乐。五十九、惟有物质的事实才是算为对的,所谓义务都不过是无稽之谈,一切行为都可算为对的。六十、权威无非是居多数并有属物质的势力。六十一、不义的行为若是成功了,并不违反正义的神圣。六十二、“不干涉”的原则应予以宣布,加以遵守。六十三、不服从甚至反叛合法的君王,是可以的。六十四、人为爱国的缘故破坏神圣的誓愿,作出各种违背天法邪恶和残酷的行为,不仅是无可指摘的,而且是十分合法的。第八节、论基督教婚姻而有的错谬六十五、说基督把婚姻提到一个圣礼的尊严地位

36、,此一说是决不能容忍的。六十六、婚姻圣礼只是婚约的一种补助,且是可从婚约分离的,而且此圣礼仅是婚礼中的祝福而已。六十七、照自然律结婚不是不能解除的,所以离婚是可以由政府正式成立的。六十八、教会无权规定使结婚无效之阻碍。政府握有此权,并能废除现行的结婚阻碍。六十九、教会只在晚近的世代才开始规定使结婚无效之阻碍,并且她行使的此种权利,原不是她固有的,而是从政府借来的。七十、天特会议对那些否认教会有权规定使结婚无效之阻碍的人所订的咒诅教条,或是并非教义的,或是必须被看为仅是涉及这种借用之权。七十一、天特会议所订结婚仪式,将不奉行者予以婚姻无效处分,在政府指定了另一有效仪式时,就不必为人所奉行。七十二

37、、波尼法修第八(Boniface )是头一位宣布说,人在受圣职时所起守贞的誓愿,便将婚姻废除了。七十三、在基督徒中间只依国法所订的婚约,便足以成为真正的婚姻;说基督徒中间的婚约总是一种圣礼,或说无此圣礼,婚约便无效,乃都是不足置信的。七十四、婚姻案件和婚约原是属于国家管辖的。注意:其他两个错谬,即废除教士独身,并以出嫁较优于作处女,也有这种倾向。第九节、论罗马教皇属世权柄而有的错谬七十五、天主教徒对于政教两权是否相合,意见并不一致。七十六、若除去教皇所操属世之权,那对于教会的自由和繁荣极有裨益。第十节、与近代自由主义有关的错谬七十七、今日不再宜于以天主教为惟一的国教,以致排除其他崇拜仪式。七十

38、八、因此法律在若干称为天主教的国家中,已经聪明地担保凡入其境居住的人,都可以公开举行他们自己的崇拜。七十九、再者,若说国家对各种崇拜所赋的自由,并对任何种公开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所给的全权,更易于败坏人的道德和心思,并传播冷淡主义的瘟疫,乃是不足置信的。八十、罗马教皇能够,并且应当与现代的进步,自由主义,和文化彼此和好,并予以赞同。第三十六节梵谛岗会议论公教信仰与基督教会的教令梵谛岗会议于一八七年接受并宣布两项关于教义的教令。第一项是论天主教信仰的教令,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第三次公开集会中宣布。这教令原分十八章,后减为四章,附有序言。第一章论上帝为百物的创造者;第二章论启示;第三章论信仰;第四章论

39、信仰与理智。此后有补充各章的教条十八,以申斥泛神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理主义的错谬,与错谬要略所为无异,不过更为明晰,全备而已。查第一至第三章只是再行确定信仰,特别是反对现代泛神和唯理观。第四章将信仰与理智的个别领域分别清楚,可以说,这是在教义定义上向前进了一步。此教令用古老的经院学派语气,维持历代正统基督教超自然主义的原则,但完全忽略了近代神学和哲学的进步,而且在第二章中禁止人在天主教遗传,拉丁文武加大译本,和所谓“教父的一致意见”之外,解释圣经。第二项是论基督教会的教令,于是年七月十八日第四次公开集会中宣布。这教令也分为四章,也附有序言。第一章论彼得被立为使徒之首;第二章论罗马教皇永远继圣彼

40、得的领袖地位;第三章论罗马教皇为首的权柄和性质;第四章论罗马教皇不能错误的教训。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出第三和第四两章。第三章主张教皇极权主义,认为一切教会和教士及信徒不仅在信仰和道德上,而且在法规和行政上,均须听命于教皇,否则要被咒诅。第四章主张教皇不能错误说,认为教皇在牧者和师尊地位上,向基督教世界所发关于信仰或道德的教义言论,都是不能错误的,最后的,不能更改的。继第三章之后有此一章,不啻是宣布教皇的极权主义,乃是一种不能错误的极权主义!可是,此种极权惟独全能,全智,慈悲,公义,神圣的天父上帝才堪以当之。再者,此种不能错误的无上权威,如果有,便是自有永有,如果没有,便不能由人规定,由人认可而后有

41、的。况且历史早已证明,教皇非但不是不能错误的,而且是能大错特错的;因为历史上有作奸犯科,声名狼藉的教皇如约翰第十九(John XIX 1024-1032),和本泥狄克第九(Benedict , 1033-1048),又有同时两个教皇,甚至三个教皇各自割据,彼此咒诅的怪现象,如在大分裂期中(一三七八至一四一七年)所见的。更且教皇不仅在道德上行政上能错误,在教义上也能错误。教皇里比留(Liberius)于三五八年甚至签署了异端亚流派的信条,而将正统干城亚他那修定罪。教皇佐息末(Zosimus)曾批准伯拉纠派异端,后来因奥古斯丁的抗议始行撤消成命。教皇和挪留第一(Honorius , 625-638

42、)抱基督一志说(Monotheletism)的异端以基督只有一个意志,而非照祂的二性有两个意志,这异端是被第六次大公会议定了罪的。梵谛岗会议所颁教皇至上和不能错误的教令,使教皇全权论(Ultramontanism)得胜,而使教皇权力限制主义(Gallicanism)没落;它破坏了主教区制的独立,使之成为罗马首座的工具;它压制了自由派的天主教,而完成了极权主义的天主教。梵谛岗会议的教令全文颇长,今只将论天主教信仰的教令中序言三段,和第四章论信仰与理智全章,并将论基督教会的教令中第四章论罗马教皇的教训不能错误最后一段,翻译于后。参考书谷勒本:教会历史上册,二四六面。华尔克:基督教会史,三二五至三二

43、六面。Bettenson, Doeument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pp. 381-382.Briggs, Theological Symbolics, pp. 226-233.Curtis, op. cit., pp. 121-122.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 Vol. , p. 626.Gayer, Papal Infallibility and Supremacy tried by Ecclesiastical History, Scripture, and Reason, 276 pp.Harnak, Hi

44、story of Dogma, Vol. , pp. 110-117.Manning, The True Story of the Vatican Council, 206 pp.Manning, The Vatican Council and Its Definitions: A pastoral letter to the Clergy, 229 pp.Schaff, op. cit., Vol. , pp. 134-188; Vol. , pp. 234-271.梵谛岗会议论公教信仰与基督教会论公教信仰的教令尽人毕知,那否认教会的神圣权威,又以一切宗教事宜都由个人判断,致被天特会议父老予

45、以摈斥的诸般异端,逐渐化为了许多彼此分歧和互相竞争的宗派,终至有不少的人完全丧失了对基督的信仰。甚至从前被认为基督教教理之源头和标准的圣经,如今也不再被看为神圣的,而反被算为神话了。如是,唯理主义或自然主义便兴起来了,而且已大大散布于世界。它处处反对超自然的基督教,而且极其活跃,企图将我们独一的主宰和救主基督从人的心思中和各国的生活和道德行动中排除,以便建立他们所谓纯理智或自然的统治。人既离弃基督教,否认真神和基督,心思便坠落到泛神主义,物质主义,无神主义的深渊了,以致他们既否认那有理性的本性,和正道的确实标准,便力图破坏社会的稳固基础。不幸地,当这种邪恶到处蔓延时,甚至有许多天主教徒也离开了

46、真虔敬的道路,并且他们由于逐渐减少他们所信的真理,而渐渐丧失了做天主教徒的意识。因为他们既被那将自然与恩典,属人的科学与属神的信仰互相混淆的各种邪说所牵引,便将我们圣教会所教训的教理之真谛剥夺了,并将信仰的完整和纯正损失了。第四章论信仰与理智天主教向来同心合意地主张有两种知识,是在原则上,和在对象上,彼此有别的;在原则上有别,因为一种知识是藉自然理智而有,另一种知识是藉神圣信仰而有;在对象上有别,因为除了自然理智所能知道的那些事以外,还有向我们的信仰所提出来,在天主里面隐藏着的奥秘,这奥秘除非由天主启示出来,是不能知道的。因此,使徒保罗虽然说外邦人藉着受造之物就可以知道上帝,但他说到由耶稣基督

47、来的恩典和真理时,却说:“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天主奥秘的智慧,就是天主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只有天主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天主深奥的事也参透了”(林前2:710)。天主的独生子自己也感谢父,因为父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太11:25)。诚然,当那被信仰光照的理智,诚恳地,虔敬地,安静地寻求着时,它靠天主的恩赐,能以对奥妙获得一些很丰富的了解,这是一部分从它本来所知道的那些事物之类推而来,一部分从诸般奥秘对彼此,并对人的至终目的所发生的关系而来;但是,理智决不能明白这些奥妙,彼此,并对人的至终目的所发

48、生的关系而来;但是,理智绝不能明白这些奥妙,像它明白在它范围以内的那些真理一样。因为天主的诸般奥秘原来是远超乎人的聪明的,所以它们虽然是由启示赐给了人,而由人用信仰接受了,但它们仍旧是用信仰的帕子掩盖着,多少在暗是隐蔽着,因为我们还是在世上作寄居的,尚未与天主同在;“因为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虽然信仰是超乎理智的,可是信仰与理智之间决无真的矛盾存在,因为这位启示奥妙,灌输信仰的天主,也赐给人理智之光;天主不能否认祂自己,真理也不能违反真理。假如外表上好似有这种矛盾,那么主因便是在于信仰的教义未曾照着教会的意念加以了解说明,或是在于将人的意见当作理智的判断看待了。因此我们规定,凡与那受了光照之信仰的真理相反的主张,便是完全虚假的。再者,教会有教训人的使徒职分,已受命保卫信仰的宝库,就从上帝领受了摈斥假科学的职权,使人不被哲学和虚空的妄言所欺哄。所以真基督徒不仅不可替那分明是违反信仰教理的意见辩护,尤其不可替那已经被教会定罪的意见辩护,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