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0683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6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点击目录可到达相应页面查阅相关内容 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目 录一、项目研究的背景 2(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对高等专科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 21、普通高校类型的分化对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定位的冲击 32、办学主体多元化对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的冲击 43、普通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专科教育产生了强烈的“二元”矛盾5(二)家长、学生对高层次院校的渴求以及社会的“人才高消费”倾向,使得高等专科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5(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挑战 7二、项目研究内容与方法 8(一)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 8(二

2、)研究内容与组织实施 91、研究内容102、组织实施10(三)整体优化,强化技能培养,构建“三系统、三环节、四模块、八平台” 新的高工专实践教学体系 111、确立高工专实践教学的地位,形成教育教学新的理念 11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 123、以优化理论依据,建立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整体思路134、构架我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155、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建设296、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平台建设38三、研究成果及实施效果 44(一)制定规划,投入巨资,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奠定了硬件基础 441、高起点、高标准

3、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42、立足地方,依托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443、所有实践教学项目全部开出 47(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 47(三)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突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49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筑了由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平台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492、贴近工程实际,加强了课程设计环节训练,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调试能力显著提高 503、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管理,强化学生综合训练 51(四)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52(五)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评估考核

4、方法 531、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532、建立了实践教学制度保证体系 543、形成了操作层面的评价量化体系 544、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考核方式的实践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4(六)倾力办出学校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55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我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何开源主持的“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对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实践教学框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保障以及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5、究,形成了一套符合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技能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经过三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项目研究的背景(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对高等专科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由“适度发展”转向“积极发展”,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短短四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9年的159.68万增至2003年的382.17万,毛入学率达到17%,提前实现了大众化的教育目标。与此同时,从1999年开始,甘肃通过加快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扩大招生规模,实现了高等院校数、招生数和毛入学

6、率的同步增长,到2003年,甘肃普通高校31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超过7万,毛入学率达到13.2 %,比原计划2007年实现大众化目标预计提前三年。大众化进程的加速,为高等专科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困难与障碍相伴而生,主要表现为:1、普通高校类型的分化对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定位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国确立了国家与地方分级分权的管理体制,以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为标志,形成了由国家重点支持建设若干直属高校和由地方政府投资支持地方高校的两大发展格局。在这一发展格局中,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大学和国内高水平知名大学为目

7、标,在国家政策的强烈推动下,少数几十所部属高校开始向 “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方向迈进。这种由政府启动、以政策倾斜推进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策略,对提升大学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增强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高校也进行了相应的等级划分,划分出所谓的省属重点高校与非重点高校,对省属重点高校进行重点投资、重点建设。而数量众多的地方“非重点”高校和教学型院校在政策支持、经费扶持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在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下,许多低层次的院校越来越倾向于对高层次院校的简单模仿,逐渐向高层次院校的学术风格、课程和办学标准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办学重心普遍上

8、移,并争相向多学科、研究型大学靠拢,大量的专科学校纷纷“升格”。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全国共有79所学院升格为大学,233所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截止2004年6月,1998年以前的360所高等专科学校仅剩127所。在这种“升格热”冲击下,曾经为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做出巨大贡献的专科教育似乎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鸡肋”,“夹缝中求生存”成为一些专科学校无奈的发展宣言。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来看,专科教育以其“灵活性、地方性、经济性、职业性”的特点,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大众化教育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应承担起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采取市场诱导

9、战略,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经济过程,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此推动地方经济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办学主体多元化对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的冲击在以“多样化”为显著特点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公立高校不再是办学的惟一主体,诸如民办高校、民办公助性质的独立学院、股份制高校等各种办学主体、办学形式纷纷涌现。同时,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外合资大学、独资大学等新型办学形式也呼之欲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股份制高校等在办学层次上多属于专科,必然在生源、师资、经费等方面与普通专科学校展开争夺。为数众多的专科学校虽然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

10、较好的办学传统,但在与这些多元办学主体的竞争中,专科学校在办学机制上不如民办高校灵活,在生源竞争中缺乏本科院校的层次优势,甚至无法与独立学院的招生营销策略相比拼,诸如此类的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处于劣势的专科学校发展的困难。3、普通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专科教育产生了强烈的“二元”矛盾自1999年以来,普通本科院校持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对专科学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造成专科教育的“二元矛盾”,即: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与大量的考生放弃选择专科学校造成生源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应用型人才不足与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这种“二元”矛盾使高等专科学校一度陷入举步维

11、艰的境地。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历史积淀与社会大背景的因素,但与高等专科学校长期以来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普高化”、特色不明显所造成的人才竞争力不强直接相关。面对大众化的冲击,高等专科学校在教育理念上未能及时转型,依然习惯于学术取向的质量评价标准,在培养方案设计上沿袭传统的“三段式”模式,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缺乏适应地方产业发展要求的学校特色,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学校发展处处受阻。(二)家长、学生对高层次院校的渴求以及社会的“人才高消费”倾向,使得高等专科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1998年之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

12、育的巨大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发生在教育外部,即家长期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而国家不能为学校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但是,伴随大众化进程,社会对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受什么样的教育,即从对“数量”的关注转向对“质量”的关注。因此,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由教育外部转向教育内部,体现为家长、学生对高水平高层次院校的渴求以及对教学质量的不满。由于计划体制下“强制性”就业政策的取消以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使得家长、学生对高水平“名牌”院校的渴求愈来愈强烈,这意味着高等专科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专科学校的生源从数量到质量都出现下滑的趋势;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不满

13、,必然会对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改革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专科学校面临更严峻的来自于培养主体的挑战。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名牌”的附着效应,高等专科学校对高水平师资以及教育投资者都缺乏吸引力,面临着社会偏见严重、制度环境不利、投入不足以及办学效益不高等内外交加的发展困境。从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来看,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的扩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范围相应扩大,选择主动权大大增强,表现出强烈的“人才高消费”倾向,造成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等专科学校尤其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要求是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长期的学术取向的质

14、量评价标准下,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标准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偏差,导致专科生就业难与高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既是专科学校适应大众化教育转型的需要,也是专科学校占领更大教育市场份额,赢得社会尊重的惟一途径。(三)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挑战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随着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和进一步深入,甘肃的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工业技术等级水平不高,技术

15、开发与创新乏力、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工程技术人员相对短缺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甘肃经济的长远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要由2000年的不足1000亿元增加到604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用16年的时间,即到2016年实现翻两番,到2020年达到2500美元。根据这一目标,甘肃经济发展方式将摆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方式,知识代替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资源配置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在宏观上存在着扩大的需求。对于甘肃这样一个欠发达省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人才供给不

16、足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2002年,甘肃每十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为2665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956人,居西北地区倒数第一位;而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人数的比例仅为2.67%,远远低于中东部省份。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瓶颈”。人才匮乏的现实为甘肃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整体而言,甘肃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层次较低,结构不尽合理,功能较为单一,而且传统学科、基础学科和师范教育占较大比重,工学类、经济管理类在校生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滞后性,通常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错位”,加之高校对市场需求的

17、变化难以及时预测和应对,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升级换代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这与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但另一方面,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质量要求与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供给的结构、质量之间又存在一定的鸿沟,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大量“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方面面临的又一挑战。兰州工专是具有46年举办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技术院校,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形成了特有的办学特色,面对各种冲击和挑战,进一步确

18、立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创新办学理念,积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技能培养模式,付诸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果。二、项目研究内容与方法(一)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坚持“面向甘肃,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的办学方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技能培养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甘肃经济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研究,进一步理清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动手能力培养的思路,基本建立

19、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框架体系、实现途径及实现平台,建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断线、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不断线的主导思想。(二)研究内容与组织实施我校现有专科专业30个,其中工科类专业18个。2001年,学校针对市场和企业一线用人信息反馈,围绕18个工程应用性专业专题立项,启动了“普通工程专科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根据工科专业特点,按照四个专业大类18个专业分布,确立了1

20、个总课题、5个分课题、18个子课题。立项分课题和子课题如下: (1)机械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机械制造工程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应用4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2)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技术6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3)计算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4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

21、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4)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房屋设备安装工程、工程造价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4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5)金工教学中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1、研究内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途径及实现平台。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论证、经费预算,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规划、论证与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制定,包括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内涵以及实现途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质

22、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以及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与实施。2、组织实施学校本着全面部署、整体优化、分层组织、分步实施、面向专业、突出特色的原则,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何开源总体负责,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郭维俊全面协调,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案论证等,各专业所在系(部)负责人牵头,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专业教研室成立课题组,承担了子课题研究与实施任务。学校在经费、人员、设施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系(部)全员参与,确保了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整体推进。(三)整体优化,强化技能培养,构建“三系统、三环节、四模块、八平台” 新的高工专实践教学体系以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贯穿整

23、个教学体系全过程;把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模块”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所在;建设机械工程、电气信息、计算机工程、建筑工程、工程训练和校外产学研基地六个硬件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搭建良好的舞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平台和规范的教学管理软件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提供保障。构建了我校“三系统”、“四模块”、“八平台”的实践教学新体系。1、确立高工专实践教学的地位,形成教育教学新的理念高等专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结果,它在高等教育中起到了结构互补的作用。专科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

24、务,培养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需求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合理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教学系统”,进一步确立了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有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之间搭起了桥梁,它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试、分析、比较、操作,增强对生产对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学会制订生产方案,获得从事实际生产的基础知识;通过直接

25、参加生产实践,训练技巧、总结经验,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培养研究问题、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等能力;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掌握生产指挥、市场营销的知识,获得立体型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手脑结合的紧张实践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品质受到检验、陶冶和升华,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公德意识等。确立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地位,强化高工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凸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有效手段。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未来岗位的针对性,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分

26、析未来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此来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2)系统性原则 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积累和深化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使整个实践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3)一体化原则 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为了便于形象直观地教学,对有条件的课程按一体化要求教学,融教室、实验室于一体,把“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4)实用性原则 根据高工专教育特点,实践性教学体系应体现实用性原则,按照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要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对于一般性的实践教学,可依据培养目标要求制订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对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考核,

27、采取社会认可的考核方式,按社会劳动技能鉴定方式进行。(5)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高工专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方面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对进行学生应用技能培养。3、以优化理论依据,建立高工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整体思路应用优化理论来研究教育模式改革时,可将整个教改过程看成其内部具有固有特征

28、(即系统的结构参数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所决定的系统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在一定初始状态下(信息的激励和外来干扰)所经历的一个广泛动态过程。高等工程应用性人才模式改革的方框如1图所示。它由目标函数、传递路线(一条主线)和保障体系(激励、抗扰、反馈)三大基本部分组成。目标函数: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传递路线:实现目标的最佳路线,是系统的传递路线,或称为一条主线,对这一主线的内涵,原国家教委1998111号文件已明确提出“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这条主线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即知识结构,应深入到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也就是

29、能力结构,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而且两者“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循环并进、螺旋上升”,就如同钻头上的两个刀刃一样,成麻花状紧紧缠绕在钻杆(主线)上。时间分配上,一般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数不低于总教学时数的40%,这样才能使传递路线最优化,付出的代价最低,获得的效率最高。其中任务最重、难度最大、情况最复杂的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一条主线G(S) N(S)X(S)SSS)Y(S)H(S)抗扰激励 目标 反馈 图1 高等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图保障体系:共有三个子系统,一是激励系统:包括组织保障、资金投入、政策导向等;二是抗扰系统:包括提高学校的刚度(如实验实习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硬条件)和

30、学校的质量(如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软条件),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系统有了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反馈系统:将包括从各种教学检查、总结评议、学术研讨、比较研究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教育模式改革取得最佳效果。4、构架我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按照“理论、实践、素质”三系统优化课程结构,实践教学贯穿教学体系始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课程设置要求不是简单的排列、拼凑、而是从教育规律出发,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企业、适应市场、面向社会为原则,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31、提高教学质量。鉴于此,我们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突出多种课程的综合、交叉与渗透,体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开放性与实用性。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基础教学加强了外语、数学和计算机教学,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技术课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求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着重于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准确运用。综合训练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特色,其优势在于实验、实习和实践机会多,与社会接触面大。提高了专业综合素质,同时,在专业技能、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体验和提高,促进学生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此外,关注本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以

32、实现课程结构的动态优化。(2)构建以“四模块”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思想的转变、体制的改变、机制的创新等诸多环节。学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目标上,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技能四大模块。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在各个教育阶段,根据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大模块

33、构建学生能力结构,开设不同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训练是实践的初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为理论教学建立感性认识,打下良好基础。专业技能:是指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综合技能: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具体承担基于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和毕业实践。职业技能:具有从事某一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我校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申请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所,经省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批,我校为甘肃省第七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现

34、有钳工、电工、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计算机操作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工程测量工等10个工种高、中、初级鉴定资格。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一个工种的职业鉴定。推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培养适用对路的人才,使培养的人才工作适应期短,上手快,一毕业就能上岗,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我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总图如图2所示。(3)以六个硬件平台建设为依托,构建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技能型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综合实训(开发创新、科技制作)综合课程设计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 各课

35、设计性实验专业实习实训专业课程设计各课综合性实验电工、电子、金工、建工实习实训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各课验证性实验外语听、说、读、写课外训练计算机基础实践 社会调查 专业参观 社会实践 校内勤工俭学公益劳动军训毕业证书相应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技能证书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毕业生质量情况反馈调整培养方案就业 图2 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总图学校基于“实践环节分层组织,实践场地整合重组、设备资源利用共享、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人力资源优化组合、管理机制利于教学”的原则,按照“平台+模块”的架构思路,把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系统划分为两类:公共技术基础实践类和专业实践类,六个实现平台为:机械工程平台 包括机械设计、金相与热处理

36、、公差与测量、单片机、PLC、设计制作、液压传动、数控技术、机械设计陈列室和微机室等10个实验室,模具实习、CAD/CAM实习2个实习基地。分别承担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纤维分析、形位误差测量等97项实验任务和冲裁间隙、数控程序自动编程等16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电气信息工程平台 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测控技术、自动控制、单片机、继电保护、通信()、通信()等9个实验室,电工实习、电子实习()、电子实习()、工业控制、电信实习等5个实习基地。分别承担仪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晶体管参数测试、直流电电机启动与调速等118项实验任务和配电盘、收音机、分程液位控制、

37、彩色电视机整机波形测试分析等42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计算机工程平台 包括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6个实验室,计算机实习、安装与维护实习、组网实习等3个实习基地。分别承担A/D、D/A转换、积分分离PID控制、通信接口等171项实验任务和77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训任务。建筑工程平台。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土工()、土工()、水工、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工程测量与检测仪器、建筑工程模型、建筑材料样品陈列室等13个实验室,建筑工程实习1个实习基地。分别承担拉伸压缩、纯弯曲梁正应力测试、水泥实验、土

38、壤密度测试流谱流线显示、空气定压比热测定等92项实验任务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消防连动系统等13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技能训练平台 包括金属切削实验室和计算机实习、数控实习、冷加工实习、铸造实习、钳工实习等5个实习基地。分别承担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加工误差统计分析、Y3150E滚齿机的调整等7项实验任务和车工、铸工、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等31项实习实训项目的实习任务。校外产学研基地平台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大胆开展“产、学、研”基地平台建设。包括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兰州机床厂、兰州手扶拖拉机厂、中国北车集团兰州机车厂、长风机器厂、甘肃华明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勘探

39、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兰州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甘肃华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11个校外产学研基地。承担了工艺工装实习、数控加工工艺、材料成型、电机装配与维修、电视原理、电力系统主接线、大型作业处理流程、水暖通风空调设备安装施工等63项校外实训任务。正确认识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正确处理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主要内容体现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等方面。通过改革,我校的具体思路是:逐步建立教学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产学研接合机制,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的变化,合理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成立专业指导合作委

40、员会,学校聘请30多名行业、企业的学者和专家参加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及时对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进行指导;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下厂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建立企业调查制度,了解专业建设需求,确立专业建设方案;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指导教学改革;与用人单位建立人才需求网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校企双方共同接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约束,把学生最终的综合能力评估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的依据。产学研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

4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总体评价是:“下得去、上手快、干得好、留得住”。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校学生连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这与学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重视实践教学,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等有密切关系。在六个平台基础上,建设技术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投入更具方向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多年来,学校投入3150万元用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改善硬件平台环境。近三年,先后投入1301余万元用以增添和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扩建并升级了校园宽带网,新建了数控加工、模具、工控、CAD/

42、CAM、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实验、实训室。建成了面向全校的金工实习、数控实习、计算机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四大校内实习基地,以及面向各专业大类的校内实习基地;近三年年度资金投入如表1所示。表1: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表序号建设平台01年扩建、新建项目01年经费投入(万元)02年扩建、新建项目02年经费投入(万元)2003年扩建、新建项目03年经费投入(万元)1机械工程新建CAD/CAM实验室;扩建机械设计40扩建机械设计4扩建:CAD/CAM、数控技术、单片机、新建:机械设计陈列室、模具实习基地602电气信息扩建电子、电机实验室60新建:通信技术、工业控制实习基地,扩建:电子实习基地、电信实习基

43、地1133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网络50新建:计算机信息处理扩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单片机704建筑工程新建:工程力学、建筑材材、土工、暖通空调、水工实验室、建筑电气、建材样品、建筑结构模型,扩建工程测量与检测仪器1305技能训练扩建:金工实习实训基地新建:数控实习实训基地1346其他图形图像64新建:语音实验室2个、心理咨询视室、网络信息实习基地、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艺术设计制作中心、制图模型陈列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应用实验室等共300余台计算机、图书借阅及检索系统、电子图书25万册、50座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8个、学术报告厅2个。改建:语音实验室1个、更换网络中心若干主

44、要设备。576合计150681083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整体建设思路是:一是营造真实地生产实习环境。例如工程训练中心原为机电设备厂,学校将其改建工程训练中心,在原有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工种的基础上,先后购置有16个工位的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线切割机,新建CAD/CAM实训室。使学生从零件设计数控编程零件加工全过程进行实训。二是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环境。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仿真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例如机械工平台应用计算机仿真进行数控编程;电气信息平台建立工业控制实习基地,模拟生产控制全过程;建筑工程平台模拟仿真建筑施工各环境等。三是构建环形或链状实习实训环境,使各技能训练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建立校外产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习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既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得到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锻炼,产、教、学结合,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4)加强实践教学软件建设,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基础文件是组织实践教学、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学校根据社会对技能性人才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