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827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教案、习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人口增长从容说课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本节内容理论性

2、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3.运

3、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修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

4、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推进新课课件展示:“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师 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板书:一、人口增长课件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生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

5、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师 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8000年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现在人口数量人类出现约0.1亿 约6亿约30亿60多亿增长特点极其缓慢缓慢增长加快先迅猛增长,后缓慢下降(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两栏,留空让学生回答,然后依次出示答案)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 师 (指图总结)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持续性是指世界人口的发展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阶段性是

6、指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人口增长特点又存在着差异。师 人口增长在空间上也是有差别的。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的差别就是空间上的差别。请大家回忆初中地理知识思考: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最慢的大洲各是哪个洲?课件展示:“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图” 19501997年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图生 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最慢的是欧洲。师 人口增长有快有慢,这与什么有关?生 人口自然增长率。师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

7、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板书:衡量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课件展示:课堂练习:下图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B.C.D.答案:C教材P2“活动”1、2、3。生 (计算思考后回答)1.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日本的为0.12%。2.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3.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18.36万,日本为15.22万,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师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生 人口数量增加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一个国家尽管增长

8、率较小,但如果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例如,中国尽管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可达1 0003。同理,一些国家尽管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小组讨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1.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2.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3.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活动探究教材P3问题1。生 (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

9、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师 (展示“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观察此图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板书:影响原因生产力是根本学生讨论发言。师 (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

10、,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课堂小结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板书设计第1课时从容说课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

11、”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教学难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教

12、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过程 第2课时

13、导入新课师 (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2.为什么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是什么?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 1.“J”形曲线。2.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轻,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较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也是影响因素。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承转)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推进新课师 人口增长模式,

14、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等。第一组:“高高低”模式第二组:“高低高”模式第三组:“低低低”模式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各组代表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作总结概括。师 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表”生 阅读教材,对照表格各栏目要求讨论填表。课件展示:表格(表格

15、内容按教学次序,逐个显示)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均寿命短有所延长继续延长进一步延长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现在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原因原始社会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现

16、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课件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图” 师 图中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种模式?生 第一阶段属于“高高低”模式,第二阶段属于“高低高”模式,第三阶段属于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渡模式,第四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师 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是低速增长阶段。那么“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又

17、有何不同?生 “高高低”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与生产力的低水平相适应的;而“低低低”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课件展示:教材P7图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图”问题探究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表现出哪两大特点?2.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点是什么?生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18、2.多数非洲国家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师 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基本步入现代化的人口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由于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属于“高低高”模式,处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阶段。师 阅读P8“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这段文字,思考:(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生 (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经济因素。生活

19、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二是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三是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承转)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所处的阶段和类型,会影响这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师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分布状况和比例关系。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直观显示。课件展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问题:说出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所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学生回答。师 (总结)“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

20、,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承转)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反过来,人口增长模式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师 (提出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

21、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

22、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课堂小结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板书设计第2课时 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一活动与探究课题的题目:人口政策与人口增长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前苏联时期,生育多个孩子的母亲被授予“英雄的母亲”称号。目前,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而在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问题:(1)前苏联为什么要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2)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要采取鼓励

23、生育的政策?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查阅、搜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分析产生的原因。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召开班级演讲、辩论会。活动与探究二活动与探究课题的题目:未来人口变动及老龄化问题。活动与探究的内容:材料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材料二:由人口年龄构成决定的人口变动的三种类型014岁(%)1549岁(%)50岁以上(%)类型405010增加型26.550.523稳定型205030减少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何特点?未来人口将如何变动?应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1)确定范围。可以是一条街道或一个村庄,也可以是一幢楼上的居民。(2)确定调查项目。性别、分年龄段的人口

24、数(可按5或10岁为一段)(3)统计出各年龄段的百分比,作出如材料一的结构图。(4)根据材料二,推测未来人口变动情况,分析是否已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写出研究性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追踪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后,人口增长的模式是( )A.原始模式B.传统模式C. “高低高”模式D. “低低低”模式答案:C 2.以下各组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是( )A.阿曼和孟加拉国B.巴西和匈牙利C.澳大利亚和美国D.韩国和新加坡答案:B3.有关“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

25、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答案: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是由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B.欧洲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C.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低为负数D.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10%答案:A5.20世纪末,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A.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B.澳大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属现代模式C.发展中国家均属“高低高”模式D.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人口多年呈负增长答案:B6.因人口老化、年轻人不愿多生育,新加坡政府1984年创立了官方婚介机构社会发展

26、部,并鼓励生育。下列哪些现象是由人口老龄化引起的( )国防兵力不足 劳动力过剩,失业人口增加 养老费增加 经济发展加快A. B.C.D.答案:D二、综合题7.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回答问题。20世纪5090年代某沿海城市人口总量变化表年代净增人口数量(万人)年均人口增长量(人)年均增长率()50年代144.9714497830.860年代73.237323117.270年代68.676867212.880年代92.939293311.690年代38.10635108.4注:净增人口量是指一个年代中总净增人口,年均人口增长量是本年代平均增长人口数量,年均增长率为阶段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90年代

27、指19901995年。(1)绘出该城市5090年代人口年均增长率示意图。(2)从70年代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何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3)比较80年代和70年代,该市净增人口与年均增长率有何差异?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略(2)明显降低;实行计划生育。(3)净增人口增加较多,年均增长率下降;净增人口增加主要是改革开放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引起的;年均增长率下降,是因为在这里是指“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无关。8.(知识拓展)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国。老年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国。(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

28、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 若B国人口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第一、二、三)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答案:(1)AB (2)人均资源减少 就业困难(或经济与生活水平下降) 第三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从容说课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

29、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

30、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2.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 1.环境的限制性。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

31、析讨论法。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复习提问)1.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类型?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

32、?生 (回答)1.“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J”形曲线。推进新课课件展示:展示“人口爆炸”漫画。资料:1970年全世界人口为33.5亿,按每年20速度递增,2005年可达到67亿,2075年将是268亿,前景令人忧虑。人口学家预言: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每35年翻一番,到3550年,人类自身机体总质量将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师 “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提出问题:“人口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一、

33、“人口爆炸”生 (回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课件展示:“世界10亿人口年表”(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 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生 地球上的总人口从公元初年的2亿增加到10亿,大约经历了1800年的时间;从10亿增加到20亿,大约经历了100年的时间(18301930年);从20亿增加到30亿,大约经历了30年的时间(19301960年);从30亿增加到40亿,只经历了14年的时间(19601974年);从40亿

34、增加到50亿,只经历了13年(19741987年);从50亿增加到60亿,只经历了12年(19871999年)。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生 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世界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呈“J”形曲线增长。师 这种“J”形曲线有何特点?生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为人口的指数增长。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11页“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对两种观点加以分析评论。生 (阅读、讨论,得出意见)赞成观点二。师 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即“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

35、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在两个世纪以内,人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是256:9,在三个世纪以内,将会是4 096比13。他的“两个级数”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而虚构出来的。若据他计算,当今世界人口应超过550亿,与事实不符。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马尔萨斯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地提出人口问题,并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的关系明确地摆到社会面前,是有参考价值的。他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36、。(承转)人口爆炸式地增长,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的生存发展可能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板书:二、环境的限制性师 人类和自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生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反过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课件展示:漫画“人与资源” 提问: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生 揭示人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师 资源是制约人口数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

37、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的资源的数量,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技水平越高,越能够拓宽和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页的活动“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思考问题1、2、3。生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生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日益广泛和深入。因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资源的利用率会不断提高,会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承转)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只有建立良性

38、循环关系,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师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哪些影响?生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P12页“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按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下表。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课堂训练: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空格内。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将适当的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内。A.破坏

39、生态平衡B.土地退化C.人均耕地减少D.破坏植被E.农业单产不稳不高F.毁林开荒G.自然灾害频繁H.粮食需求增加 生 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依次为:CHDBGEFA(说明:H与C,A与F可互换位置)。师 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带来哪些影响?生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师 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难以再生,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弥补矿产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枯竭的状况?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会日益广泛深入,资源后备储量会有所增加,对一些可能耗尽的矿产资源,人类应寻找新的可以代替的资源。师 由于工农

40、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要求不断降低,综合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矿产资源的减少。再加上海底矿产资源,如锰等的开发利用已经提上日程,使许多重要矿产的储量至少可保证今后若干年的需要。钻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给人类开发利用地壳深层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为什么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 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上水污染等。师 华北地区水资源为什么紧张?生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

41、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等。所以,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该地区水源紧张的局面。师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人类毁坏森林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生 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状况,地球能一直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我们生活的地球空间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空间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板书:三、

42、人口的合理容量师 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生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少人的立足之地。师 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区别的。有何区别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页“人类的空间”材料,思考问题。生 (回答)人类本身所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当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可以放在英国的一个小岛怀特岛上,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却要大得多。要了解地球的人口合理容量,必须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问题探究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生 (自主学习后回答)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

43、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二者的区别是: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

44、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课件展示: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环境人口容量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讨论)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学生讨论,找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师 (归纳总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拓宽和丰富人类的生存环境;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部资源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利用来实现的,开放能够增大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费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师 读“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漫画。请学生阅读教材P下标14活动“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分析三派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呢?课件展示: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生 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内容。课件展示:(展示时只保留最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