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901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2,农业,农业是人们通过生物机能的途径把自然物质转化成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基础工程。农业特征: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3、强烈的地域性农业类型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3,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并列为世界考古学三大战略性课题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生物学农业起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使得人类的经济生活

2、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性经济的质的飞跃,4,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尚无定论国内的:西方的理论:“天才理论”、柴尔德“绿洲理论”、“核心地带(原生地)说”、“最佳觅食模式”、“新气候变化说”、“享宴说”“人口压力论”,5,农业产生,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1960年代以前,以“发现论”为代表1960年代,以博塞洛普的“人口压力说”为代表:人口的增长关键作用生存环境扩大人口较大幅度增长食物短缺 人类转向新食物来源驯化植物的农业出现。,6,最佳觅食模式(动物觅食一般集中于少数几种猎物。这几种猎物是花费力气或时间少而回报高的食物),被用来解释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的利用经济向农业

3、的生产经济过渡的原因。,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海登的“宴享说”:在农业起源阶段,由于其生产量不大,在人类食物结构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类驯化植物不是为了解决食物不足,而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 因此,人类开始了驯化农业。 比如驯化植物可以用做香料、调味品;谷物可以用于酿酒等。,7,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120-127)多源论:南亚、中国华北、非洲、中美洲、南美中部一源论:起源东南亚,以索尔和卡特为代表,8,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多学科研究:植物学、孢粉学、古生态学、考古学、历史学多源论:南亚、中国华北、非洲、中美洲、南美

4、中部一源论:起源东南亚,以索尔为代表,9,普遍观点支持多元论,主张不同起源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考古证实,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不知何种原因,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业和定居生活。四个主要区域是中国、印度、中南美和近东。,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1、索尔的推论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中对农业驯化最早的地区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作了推测:(1)不可能在食物不足的地区(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3) 驯化地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4) 耕种最早的地方可能出现在林地中(枯木空地)(5)最早的农民是具有倾向于耕种技能的人,即林居者(而不是狩猎)(6) 驯化者应该是定居者,

5、10,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1、索尔的推论索尔认为植物驯化最初的中心在东南亚,从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在水岸旁以捕渔为主的人。原因:(1)这一地区水中的鱼类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的食物供应比较稳定,他们就会定居下来(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供选择和杂交(3)本区是热带地区,植物可以常年生长,驯化的可能性和驯化成功的机会也最大索尔的推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尚需考古学证据,11,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2、考古学的证据考古认为西亚的两河流域是动植物的一个驯化地点。有使用的工具、固定的居住地及最早驯化动植物的一些考古物证。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驯化区

6、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季节移动)定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12,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中东地区驯化山羊、绵羊约在7000年前,驯化猪约在距今60007000年。中亚驯化双峰驼大约在距今60007000年等。一般认为,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13,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通常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实际上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重叠的发展关系。目前现代化农业虽然占主导地位,不少地方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极少数地方还有原始农业。,14,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

7、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15,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特点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而不是作物进行轮种;主要是种植作物土地的“迁移”;节省劳动力,解决土壤养分问题,16,刀耕火种是一种古老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

8、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17,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生计农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产业革命前)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方式较为稳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件影响;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城镇人口不多。,18,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旱作农业得到很大发展,而南方

9、种植业发展缓慢;随着技术改进,人口迁移等因素影响,到宋代,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促使我国农业走上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投入大量人力的道路。,19,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欧洲中世纪的农业中世纪时期,较长时期实行的是短期休闲农业(而不是作物轮种),在生产上实行敞田制。16、17世纪,农业技术创新,作物轮种、杂交牲畜选育、苜蓿的广泛种植等,发展了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20,(敞田制是指庄园内的农户在各耕作区获得耕种的长条状份地,在作物收获后,各户将自己耕作地段的篱栅废除,敞开供庄园内农户共同放牧牲畜),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10、,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美国的殖民农业 土地辽阔,劳动稀缺,粗放耕作美国殖民农业是欧洲(敞田制农业)和印第安(灌丛休闲种植制)传统作物与技术融合的产物。因此,实行粗放耕作,利用自然肥力对土地实行轮种休闲。,21,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上述三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说明了人、地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特点:中国:较早时期的农业休闲-由于人口压力,消除休闲-靠劳动力集约化的道路(北方旱作、南方水田);西欧:休闲农业-饲料与饲养业发展-混合农业;美洲:土地多而劳力少-粗放休闲农业。,22,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

11、(3)传统农业的类型旱作农业特点:作物的生产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分布: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水稻农业生产特点:水稻要求有充分的水分和高温;要求土地完全水平,以利于灌水(平地、山区梯田);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水稻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单产很高。 一年可种植1-3次。分布:热带副热带地区,喜高温潮湿;也可分布于暖温带和温带(干旱区的旱作稻),23,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3)传统农业的类型地中海农业特点:地中海气候位于温带大陆的西岸,夏季干热,冬季湿冷。分布:地中海周围地区、美国西海岸,智利中部,南非与澳大利亚南部

12、沿海。经济作物主要是葡萄和油橄榄。另外,该地区的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 如美国柑橘,花卉,新西兰的猕猴桃等。(由于夏季阳光充足,是水果和花卉生长的好地方,一些国家海岸气候条件优越,成为旅游渡假的胜地)。,24,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3)传统农业的类型游牧业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类型。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25,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3

13、、现代农业商品农业现代农业指其产品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并获得利润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和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26,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3、现代农业1)基本特点: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27,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3、 现代农业的类型(135-138)种植园农业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

14、1、单一经济作物2、劳动力集约3、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4、带来大规模移民,1、规模大农业企业2、机械化程度高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3、 现代农业的类型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大牧场,1、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乳加工制品 2、区位选择受市场和种植地理环境影响,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1、比一般游牧业的规模大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4、其它的农业概念 (1) 生态农

15、业 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进行规划和组织农业生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尽可能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观光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品尝购物等活动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3) 信息农业 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4)城郊型农业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大城市市郊蔬菜、园艺、种植业、饲养业的较快发展,是高度商品化、集约化的农业。,30,补充:,农业 1.0 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农业 2.0 是机械化生

16、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 3.0 是以现代科技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农业 4.0 是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的种植管理。“农业4.0”利用超能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在玻璃温室大棚里,能实现散光照射,蔬菜可以均匀受到阳光照射,加上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生物等,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大棚内部的微环境固定,不受外面天气影响,全年都可以生产。,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1、农业形成对自然的影响在大空间尺度上,农业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在小尺度空间中,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对地形的改造力度相对较小,主体还是适应。农业活动还会对大气构成

17、影响。,32,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2、农业的形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食物多样化 (天然野谷 人工种野谷)为了发展农业还需一系列创造和发明 (生产工具 食用工具 粮食加工工具)驯化农牧业产品(棉麻、毛皮等) 服装加工(防晒保暖)扩大人类居住范围农业剩余产品 储存粮食设施和技术 粮食加工熟食 延长人类寿命 人口增长速度提升,33,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2、农业的形成对社会环境的影响(2)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34,农业生产活动与采集狩猎活动的

18、差异,定居 总人数多 空间小,流动 总人数少 空间大,农业发展对社会 的影响,生产单位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进一步发展,导致文明的出现,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带来村落的出现,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3、人类文明的出现(140-143)(1)埃及:尼罗河 灌溉文明(小麦、棉花)(2)巴比伦:两河平原 灌溉文明(小麦)(3)印度:印度河中下游地区 灌溉文明(小麦)(4)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 黍粟文明(旱作农业)(5)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玉米文明,35,总结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地理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产量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智力活动),文明程度,第三

19、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1、小麦的分布小麦:居首要地位,播种面积大,分布范围最广。温带作物,集中于2757N和2540S.分布: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美国和加拿大中部的小麦带;澳大利亚、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中国东北和华北平原;,36,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2、水稻的分布特点:喜高温、多湿,分布在温度较高、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适宜的集中产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气候带的大河三角洲、江河冲击平原和沿海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37,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一、世界粮食生产布

20、局3、玉米分布特点:喜高温、多湿。适应性很强,且不需大量人力物力。适宜的集中产区:北美和欧洲,美国被称为“玉米王国”。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气候带的大河三角洲、江河冲击平原和沿海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38,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经济作物是指除粮食以外的重要农作物,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其种植不是以自己消费为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属于现代农业的范畴。经济作物多数要求特殊的生产环境;生产要求精耕细作,使用劳动力多;因此主要集中于少数地区。,39,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二、主要

21、经济作物生产布局1、棉花的分布特点: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及美国南部的棉花带,40,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2、糖类作物分布甘蔗高温环境,生长期长南北纬35之间巴西、印度、中国、泰国甜菜温凉的气候南北纬40 60N之间集中在欧洲,41,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3、饮料作物分布茶亚热带常绿植物,低纬度地区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可可、咖啡热带经济作物非洲西南沿海(可可);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咖啡),巴西,哥伦比亚,42,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三、畜牧业生产布局从世界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来看,除少数土

22、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外,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和国家。,43,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景观属于人文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内容广泛:农田景观、农村聚落、建筑形式、土地利用方式等,44,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景观1、农田景观:是人类及其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表现,由人为干扰形成的,规模、形状、结构和质地各异,排列不同的农田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表现,是各种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45,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景观2、农村聚落景观(1)密集型农村聚落;(2

23、)分散型农村聚落;(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4)其它形式的农村聚落;,46,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一、农业景观3、观光农业景观(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5)民俗观光村。,47,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二、农业区位论(自学,经济地理讲),复习思考题,1、农业的产生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2、传统农业的特点及现代农业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