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电子界创业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经典的电子界创业故事.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经典的电子界创业故事:我和三洋前言走自己的路我14 岁那年,小学刚毕业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去了大阪,在我姐夫松下幸之助经营的松下电器制作所,也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松下电器公司当学徒。小小的年纪就急匆匆地外出谋生,倒并不是因为家里已经穷到非让我自谋生路不可的境地。那个时候,虽然父亲早早地撒下了他的8 个儿女和妻子老母永远地离去了,但他毕竟还为我们留下了十几亩好地和一大片山林。大家只要辛勤地耕作,还不至于忍饥挨饿。说来也算奇怪,让我离开那充满温情的家乡的原因竟然那么简单,那就是我自幼讨厌农活,总想着尽快逃避那种令人生畏的打草挖泥、担水劈柴式的农家生活。真没想到,少小离家老大没回。一个土生土长的船夫
2、之子竟同这代表着现代生活的电器制造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掐指算来,到1985 年我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社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为止,在关西电器制造行业中我已整整干了60 年的时间。人生易老,60 年时间悄然而去,想起来不免几分惆怅。但是,能够感到自.慰的是,我的一生几乎全部融入了不断变化的家用电器制造事业,或多或少地为实现自己“创造新生活”的理想,为社会大众的生活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有人说,我这个从穷乡僻壤闯入大都会的船夫之子,变成了名噪一时的大企业家,这是天命。一个人来到这世界,究竟能干些什么,老天早已安排好了。也有人说,这是天命再加天资,要不然一个只念过6 年书的乡下人怎么能够硬是把一个小小的作坊扩
3、展成拥有亿万财产的大企业?还有人说,井植薰的发迹并没什么奥秘,他有一个精明强干,被人称为当代“经营之神”的姐夫,他靠的是亲朋好友的提携。对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议论,我从来也就没有认真地去理会过。道理很简单,说这些话的人根本不了解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是怎样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如果说,一个人只知顺从天命,躺着等待幸运之神,那么机会就会从他的眼前飞过,他注定只能是碌碌无为。如果说,一个人只凭天资而不知勤奋,那么即使是凭着小聪明能干几件好事,但终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不了大器。靠着亲友的帮助和提携而飞黄腾达的不乏其人,但是坐享其成,得来的所谓成功,其实更多的是别人的恩赐,得到的是幸运而不是幸福。所以,我既
4、不是这三种人,也从来没想去做这三种人。我走的是自己的路,一条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的、别人未曾走过的艰苦创业的路。在一次为三洋公司新干部举办的训练班的开幕式上我曾经这样说过:“别以为你自己的前方存在着一条坦荡的大路,只有你的身后倒一定会留下你自己走过的踪迹”。人的一生就是一条路,无论是前途无限的光明大道,还是历经艰险的曲折小路,只要是你认认真真地走过来的,就是你可以引以为豪的路。听过我这句话的人经常感叹地说,井植家兄弟3 人如出一辙,都是这样说,这样干的。确实,这句话是我经常用来勉励自己而又经常用来教育晚辈的“井植语录”,也是我一生的写照。走自己的路,但不是盲目地走,要走通过深思熟虑之后确定下来的
5、路。这样,即使遇到困难,你也不会随意地改变方向。只要坚持走下去,就是一条可望成功的路。行走在人生路上意味着不断的学习、不知疲倦地苦干,意味着思考和探索。人就是在这样一种苦思冥想加苦干和磨练的环境中创造出自己的全部历史的。归根到底,成功源于探索。一、想要造就他人,先得塑造自己我在松下公司一共干了近25 年的时间。到我离开松下前,已是公司的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部长,掌管着松下公司的生产大权。收入超出了常人,职位也已升到了足以叫人羡慕的程度。然而,培养和照顾了我25 年的松下公司所给予我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名利地位。更为珍贵的是,我从松下公司那里学会了经营,懂得了以培养人才为前提的经营之本。这是一笔无形的,
6、但比任何财富都更可贵的思想财产,凭着它,我叩开了一道又一道成功之门。在松下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受到这样的熏陶,也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我“你们松下公司生产些什么样的产品”时,我应当不假思索地回答:“本公司也生产电器产品。”对于这个“也”字,问话的人当然会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大都会接着追问:“那么,除了电器,你们还生产些什么?”这么一问,就自然而然地会引出那简单而又能体现出松下公司全部成功奥秘的回答:“造人”。当然,我这里所说的造人并不是制造当代尖端技术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指的培养人才,造就他人。这种思想是一切经营管理思想的基础和立脚点。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先“制造”优秀的企业人
7、才,然后再由这批优秀的人才去开发、制造优质的产品,最后再通过优秀的人才去推销优良的产品。可以想象,这样的经营方针哪有销路不畅通的道理?所以,我始终把“造人”看成比造产品更为重要的事情,把“造人”置于企业立足于剧烈竞争的市场的第一要素。在我担任三洋公司的各部门领导职务直至社长(总经理)的全部时间内,我为“造人”花去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三洋公司之所以花大钱盖起了远比公可总部漂亮和完备的教育中心大厦,目的也就是为了进一步贯彻“造人”的企业策略。离开松下公司之后,我凭着自己的力量与大哥一起经营起自己的企业。如果此时再有人提出同样的问题,“你们三洋公司生产什么产品”的话,那么我的回答不再会停
8、留在“造人”的水平上。否则,我们提出的赶超松下公司的口号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不在松下式的经营思想上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确立自己的经营方针的话,那么面对强手如云的市场竞争,三洋公司大概难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三洋电机公司不仅“也生产电器产品”,不仅要“造人”,而且还要“制造社长”,“制造总经理”。换一句话说,要想造就他人,先得塑造自己。只有竭尽全力将自己塑造成一名称职的企业领导人,你才有充分的资格去教育和培养他人。劣质的总经理想要去“制造”优质的部下是绝无可能的。同样的道理,劣等的经营者绝对领导不了一家优秀的企业。我这里所讲的塑造自己不是一句泛泛而谈的空话。塑造自己不仅仅需要
9、刻苦的学习、持续的自我启发和不懈的探索,还需要经常保持着让人感到痛苦而又必须持之以恒的自我约束精神,以及甘为企业职工做出表率的牺牲精神。举一个例子来说,我每天上午去公司上班的时间可以精确到秒的程度。天长日久,变成了一种习惯。公司大楼的门卫竟然把我当成了标准时钟,每当我的身影出现在公司大门前,门卫就会有意无意地伸手看自己的手表,嘴里老是“真准时啊”地说个不停。有时,门卫甚至一边看着我,一边喃喃自语:“我的手表怎么慢了一分钟?”实际上,我家就住在公司的旁边,不用坐车,徒步走去花不了多少时间,准时上班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你思想上没有表率的精神,认为自己是总经理或者是企业之主,无需如此苛求自己的话,那
10、么至少你不能持之以恒。只要有几次的松懈,那么门卫大概就不会把你看成是标准时间。我之所以近乎于苛刻地控制自己的上班时间,当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这对于我来说没有这种必要。我是想,既然我要求公司的全体职工无论职位高低,都要严格遵守公司的纪律,那么你自己就得比其他职工做得更加出色;大家都能准时上班,那么怎样才算更加出色呢?提早上班?这样做的话,大家可能会学你的样,比你来得更早,这不是好办法。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现在所做的,分秒不差。所以,我每天早上必定在看完NHK 的金融新闻节目后立刻动身,一分不差地踏进公司大门。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接待事务,我始终这样做,一直坚持到退休。遵守上班时间只是一件
11、小事。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还应更加全面地执行企业的全部规章制度,同样不能有任何松懈。“欲善人,先律己”,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在一次应邀为一些中小企业的业主作经营管理思想方面的讲演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的企业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时候是否想过,谁应最最模范地遵守这些制度的问题?如果你认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只是一种控制职工和下属的手段,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锗到了足以使你的企业一蹶不振的地步。假如你认为,既然是公司的规章制度,那么公司的全体成员,包括企业主和总经理在内都应遵守,那么你的想法对了大半,说难听点,你的企业还有救。只有当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企业之主除了比其他所有的职工更加模范地遵守
12、一切规章制度而别无选择,并且为此而坚持不懈的时候,你才具备了承担企业领导职务的基本条件,你的企业才能兴旺发达。”然而,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你还不能只满足于自己能够做出表率,更重要的是你还必须时时处处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特定地位。这里我所说的地位,绝不是指企业领导人可以随意支配他人或者是可以掌握某些权力的地位。我说的是实实在在地比他人多做工作、多动脑筋、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着想的地位。我经常对别人说,公司的董事不是好当的。董事就是要职、重职,从字面上看,董事又可写成“重役”,意思就是“责任重大”。那么,董事的责任究竟重大到什么地步,而董事又应怎样去承担这种重大的责任呢?我说,既然你要当董事,你就得
13、具备每天24 小时都为公司的工作着想的觉悟,当然,我并不是说董事就得24 小时都呆在公司里。我是说,作为董事你得时时刻刻为公司的工作操心,甚至晚上睡觉做梦你也要做公司的梦。说白了,也就是你对待工作一定要“走火入魔”。对于公司中的一般管理干部,我就不要求他们24 小时都为公司着想。我对他们说,你得为公司每天干16 小时。开个玩笑,我说,你们晚上睡觉爱做什么样的梦悉听尊便,但是除了睡觉,你平时可得多考虑工作。对于一般的管理干部,我要求他们避免“下落不明”的现象。下班之后,我家酒店喝上几盅,或者约几个朋友搓搓麻将之类的并不是不可以,人之常情,管理干部也应有这样的自由。但是。如果工厂里发生了紧急的事情
14、需要同你联系,或者需要你去处理,打电话去你家,家人却又认为你还在公司加班的话,你在下班以后到回家之前这段时间内就变成了一个“下落不明”的人。所以,喝几口酒也好,其他娱乐也好,只要是正当的,我一概不加反对。相反,公司还会为你创造点条件。但是,你最好事先给家里去个电话,告知你的下落,万一有事也就可以找得到你。这就叫做为公司着想。 对于一般的职工,我仅要求他们工作8 小时。也就是说,只要在上班时间内考虑工作就可以了。对于他们来说,下班之后跨出公司大门,你爱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但是,我又说,如果你只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思想上没有想干16 个小时或者更多的念头,那么你这一辈子可能永远只能是一个一般的职工。
15、否则,你就应当自觉地在上班以外的时间多想想工作,多学习,多思考。 也许,人们对我这种“24168”的工作时间制会产生种种误解,认为我是一个严酷的独.裁主义者。但是,我自己从没有这样的感觉。事实上,我不仅不是一个独.裁主义者,我能充分注意倾听下属的意见,更能注意上下级之间的思想沟通。我之所以这样设想,全部目的仍然在于贯彻我的“要想造就他人,先得塑造自己”的经营思想。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说,企业无论大小,总得有个最终的权威,由这个最终的权威来决断一切有关企业生死存亡的事宜。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地将上意下达和下意上达巧妙地融和在一起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是靠人来设计和完成的。企业越大,中
16、间环节也就越多,如果不这样严格要求每一个干部和职工,说不定哪一环节就会出问题,企业怎能运转自如呢? 说到底,处于领导地位的总经理和董事们首先要严于律己,敢于并且善于塑造自己。经营管理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工作的效率,而效率的基础是职工的能力。所以,在公司内部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然后才能提高效率。人的能力提高了,这就意味着一个对企业有益的人才培养成功了。从这一点说,“造就他人”和“塑造自己”重要到了足以决定企业前途的地步。二、60 年的历程60 年一个花甲。人生60 年意味着你已走上了一生中最后的一段路。以前,人们常说人生只有50 年,这是因为当时的平均寿命不长的缘故。现
17、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出了70 岁,人生大概可以说是60 年了。但是,就像现在的青年人一般都要读完大学或者至少念完高中后才参加工作那样,一生之中像我这样整整工作了60 余年的仍然应该说是不多见的。我这60 年的工作经历,给我自己和社会留下的最珍贵的经验无非是对时间的珍惜。60年就是60 年,浪费一点就少一点,谁也没有办法让给你一些。回顾我的60年工作历程,我能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白白浪费时间。在三洋公司里,我有一个长长的外号,叫做“一月出差48 次的人”。严格地说这不是外号,而是名副其实的赞美之词。但是,不留任何时间空隙地安排工作倒是我长期以来的一种习惯。利用出差的机会游览名胜古迹并不是一件
18、坏事,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记得是在1967 年的夏天,我去西班牙的马德里考察当地一家使用三洋商标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工厂。到达的那天正值星期天,同行的公司干部和西班牙的朋友都来劝我去看看闻名世界的斗牛表演,因为我当时的脑子里考虑的尽是如何扩展欧洲市场的问题,对于经常可以在电影或电视节目中看到的西班牙斗牛却忘得一干二净,竟然拒绝说:“什么,让我去看牛打架?我小时候在乡下经常看到,今天就免了罢。”于是,我考察了工厂并同工厂的负责人讨论完具体的事情后立刻赶到了下一个目的地。等我到了巴黎静下心来后才想到,西班牙的斗牛非但全世界都知道,而且根本不是牛与牛打架,而是一名斗牛士与一头壮牛的惊心动魄的
19、搏斗。就是这样,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一办完事就会马上赶回公司,有时甚至是日夜兼程。因此,一天去两个地方出差并不是不可能的,一月出差48次也就不是什么值得过分渲染的事情了。1969 年正月,我陪我的妻子去伊势神宫参拜。这是我一生中屈指可数的一次完全脱离工作的私人旅行。那天,参拜完毕后已是中午,我俩选了一家寿司店吃午饭。伊势的大虾闻名遐迩,海贝和生鱼片也向以新鲜纯正而闻名于世。我与妻子约定了,今天只管慢慢享用,不谈工作,也不谈令人烦恼的事情。这家寿司店不大,连老板在内只有6、7 名职工,但生意显然很兴隆,老板与伙计都手不停、脚不停地为客人点菜、上茶、端盘子。我吃完后到店后堂去结帐,无意之中看到了
20、内房墙上贴得端端正正的一副对联,从字迹上看好像就出之店主的手笔:“现在不干,更待何时?自己不干,指望谁人?”猛然间,我被这位老板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真想找个机会同这位叫人肃然起敬的小店主攀谈攀谈。但是,看着在正月里还忙得满头大汗的老板,几次想开口又都缩了回来,带着几分遗憾,我离开了这家使人难以忘怀的小店。店外阳光明媚,妻子游兴甚浓。花了360 日元吃了一顿美餐,乐得妻子只叫便宜。然而,我的思绪却被这副对联给紧紧地缠住了,脑子里乱哄哄的,再也提不起游玩的兴致来。出了店门,我拉住妻子就往汽车里钻。路上我对妻子说:“真对不起了,原来约好的,今天不谈工作。但是,店里的那副对联对我刺激太深,不能不谈。今
21、年是彩色电视机之年,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都异常的激烈。刚刚开工不久的歧阜三洋彩电厂的生产尚未完全走上轨道,面临的是稍有迟缓、全盘皆输,的局面。正如刚才我们去吃饭的那家寿司店老板所说的那样,今年不干更待何时?我自己不干还指望谁人?”回到公司,我立即召集东京三洋和鸟取三洋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开会,讨论如何进一步完善彩电生产的管理和销售问题。尽管如此,我自己仍然感觉到不如那位寿司店老板的精神,后来,我在一次干部培养班的发言中说,“今年”与“现在”相比,显然要逊色得多。虽然,寿司店规模小,调头快,想干就可以干起来。三洋公司的摊子大,想干还碍协调整个公司的力量。但是,再大的组织也是由一个一个的“自己”组成的。
22、只要每一个“自己”都有分秒必争的决心,都有“现在不干更待何时”和“自己不干指望谁人”的劲头,企业就能捏成一个拳头,就能像小寿司店一样,现在就干,人人都干。不久,我将这次从寿司店里得来的体会写成一系列文章在三洋公司自己的刊物上连载。以后,干脆就用“现在不干更待何时”为题,将这些文章汇集成册公开发行。现在回想起来,在我60 余年工作经历中,每一次的成功或者说是进步,其中往往都蕴含着伊势那家寿司店老板的精神。我在松下公司当学徒的时候,日本国内还没有规定劳动时间的法律,学徒工就是小佣人,什么事都得干。老板不休息,你就别想闲着。就在这种条件下,我仍然坚持念了8 年夜校,读完了相当于现在中等技术学校水平的
23、机械制造和商业会计两个专业的全部课程。20 岁那年,我被提升任松下电器制作所第二工厂的厂长,领导着150多名工人生产自行车车灯。松下幸之助这位出色的经营管理者在选任干部时很少会考虑亲属关系,说他是任人唯贤大概不算是夸张。所以,我至今都认为,我之所以被提升,绝对不是我与松下沾亲带故,而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当时,日本的经济非常脆弱,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冲击,再加上浜口内阁紧缩银根政策的影响,国内物价暴跌、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就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松下制作所却没有解雇一个工人,也没少发一分钱的工资。当时,在被迫削减了一半生产规模的情况下,松下多余下来的工人拼命地去推销库存物品,从夹缝中求得
24、了一条生路。我所负责的第二工厂生产的自行车车灯平均每月仍然能够销出12 万只。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地苦干,哪会在大萧条中站稳了脚跟呢?- 点评:这一段看起来,跟现在的国内形势差不多啊。国人有这样心齐的员工吗?有办法这样调动员工来就会宏观经济带来的困难吗?1949 年12 月,我辞去了松下电器公司的职务,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传说,认为我的辞职是家族内部矛盾公开化的表现。实际上,这种谣传或者说是误解之所以不攻自破,关键就在于对松下幸之助和我本人的不了解,或者说是不能理解的缘故。说实话,我早在1946 年从上海回到大阪的时候就已萌发了辞职的念头,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我总感到,我在松下公司的路已
25、经走到了尽头,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非得自己干自己的事业不可。而且,日本战败以后,松下公司因战时从事军需品的生产而受到整肃,松下幸之助则被盟军司令部指认为“财阀”,行为受到种种限制。他因此而变得十分消沉,似乎无心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就更加促成了我离开松下的决心。然而,辞职意味着抛弃25 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一切,这其中所包含着的痛苦和失落,是局外人所难以理解和体验得到的。不过,当时我已看准了一个极好的时机,认定日本的广播事业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收音机的需求量将会激剧上升。这被不久以后出现的“民放”现象,即日本国内最初允许m 民间从事广播放送事业的政策所证实,我的想法是对头的。决心既下就绝不回头,就连
26、我的姐姐梅乃,就是大老板松下幸之助的夫人和我的上司兼内兄的中尾哲二郎这样一批平时深受我尊敬的人对我的苦心规劝,也丝毫没有改变我的主意。人们常说,江山可移,秉性难改。确实,我这60 余年的工作经历,清清楚楚地映写出我的“果断敢行、甘担风险”的脾气。结束了25 年的“松下时代”,我开始了崭新的“三洋时代”的生活。人生总有几次大的转折。不知是凑巧还是有缘,我的几次大转折都同广播事业的发展相呼应。我是14 岁那年到的大阪,同年3 月1 日,东京放送局(即现在的NHK)开始试验广播,揭开了日本电台广播的序幕。而我辞去松下的职务,自己经营三洋公司时已经是39 岁了,那时又正好是日本广播进入民间私营时代,许
27、多地方和民营电台正忙着开播的各项准备工作。幸运的是,三洋公司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一只打破传统概念的收音机着手,确立了三洋公司的地位。加上战后日本社会趋于平稳,三洋公司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 万余名职工,在海外建有近百家子公司和营业所的大型跨国公司。1981 年1 月,为了表彰三洋电机公司为社会“创造新生活”所作出的贡献,天皇陛下为我颁发了“二等旭日重光勋章”。颁奖时,天皇陛下勉励我“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我觉得,我要想干的事还很多,但年岁不饶人,我已逐渐感觉到自己老了,力不从心了。人到了老年,思想往往会跟随着身体一起衰竭,越老思
28、想就越易僵化,爱用固有的、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对于企业经营菏来说就意味着其企业生涯行将结束。所以,要想为社会再多做些工作,就得保持年轻时代的精神状态,要像今年70,明年68 那样地活下去。我那已经去世的大哥曾经说过,他有一种公司离不开他的自豪感,他很可能因此而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晚年耳聋得一点声音也听不见,但他丝毫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了自己对公司的关心和操劳。我想,我自己已经走过了60 多年的工作历程,但停止工作的念头却从未产生过。辞去了公司的总经理职务之后,我也没有把自己关在家里。只要还有工作可于,我就会竭尽全力地去干。60 年的历程应验了伊势那家寿司店老板的“格言”:现在
29、不干,更待何时?第一章 淡路岛的少年时代1911 年2 月9 日,在兵库县津名郡东浦町,当地人叫它淡路岛的地方,以撑船运货为业,靠种田种菜为生的井植清太郎家又添了个小生命。父亲替这个继5 个姐姐和2 个哥哥之后跚跚来迟的未子取名叫薰。陌上草薰,香气袭人。寻常百姓之家添丁加口,喜悦与庆贺之余,总希望这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孩子前途无量、荣宗耀祖。春日薰风扑面而来,父亲替我取这样的名字,大概是想寄托他那掩饰不住的喜悦和期望吧。我的大哥叫岁男,长我9 岁。二哥名祐郎,比我大3 岁。5 个姐姐在我刚有点懂事的时候就都已出嫁。父亲在我虚年龄只有4 岁那年突然染上了腹膜炎。那时还没有青霉素之类的抗菌素,不久他就
30、因病情恶化而离开了人世。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大哥就去了大阪。二哥也在小学毕业后外出寻找工作。所以,回想起我少年时代的生活,我总感觉到只有我和母亲两人的生活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一、井中鲤鱼1973 年盛夏的一天,我去三洋公司的一家彩电厂了解生产情况。这家工厂建在岐阜羽岛车站附近,正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中午,我独自一人徘徊在种满蔷蔽花的院子里。从远处望去,清澈见底的工厂净水池中数千尾鲤鱼在欢畅地嬉水游弋,不时吞下女工们投给它们的食饵。不知内情的人见我凝神眺望,会认为我又在挑剔废水处理中的什么不足之处了。其实,一见到水池中金光闪闪的鲤鱼,我的思绪就回到了我那淡路岛少年时代的生活。哪怕是伫立在夏日骄阳之
31、下,母亲的慈爱就像带着凉意的蜜,渗入了我的心扉。小时候,我是个有名的小淘气鬼。同大哥岁男一样,打架比读书要拿手得多。听大哥说,他小时候经常爱打架,而且对手都是比他大的高年级学生。有时,尽管被几名大同学打得鼻青眼肿,但他从不认输,从不哭鼻子。二哥祐郎的性格同我们截然相反,少年老成,文静内向。有时,二哥被一群顽童围住戏弄,解围的往往是我从后面扔过去的石块。我比祐郎小3 岁,却能为哥哥解围打抱不平,这常常更加剧了我的恶作剧。对于我平时的吵闹打架,母亲很少会当面训斥我,这大概因我是全家兄弟姐妹8 人中最小一个的缘故吧。然而,那次我用蚯蚓为饵从水井中钓出了一条大鲤鱼时,母亲发火了。在我的记忆中,这大概是
32、母亲的唯一的一次发火,她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晚上,母亲这样对我说:“在井边洗碗洗菜,总兔不了有饭粒、菜屑掉进井去,井中的鲤鱼就会把这些东西吃掉,水不就干净了吗?再说,万一有什么毒物或者脏东西掉进井里,鲤鱼就会翻着白肚浮上水面,你见了不就会明白这水不能喝了吗?咱们农家百姓,饮食起居全靠自己留心,井中鲤鱼如此帮助我们,你还能去钓吗?”说来也怪,我这个爱淘气打架的孩子,就在这次“钓鲤鱼事件”之后,好像突然懂事多了,连村里的人也都说小薰变文静了。不久,母亲又来劝我在自己家的田边水渠里养鲤鱼。她说:“饲养鱼这种小生物,你会有一种说不清的乐趣。况且,鱼养大了,拿到街上去换点钱,平时也好零用。”就这样,我在
33、自家的水渠中放养了几十尾鲤鱼。每天上学、放学回家路过水渠时,我总要仔细看看渠中的鱼儿。望着那细长的背脊划破水面,带起阵阵涟漪,我的感觉果真像母亲所说的那样,欢愉之情溢满心田。后来,我长大成.人后,才真正体会到母亲那用养鱼的办法陶冶我的心情的良苦用心。我家的水田地势比周围高,取水、灌溉都很不方便。记得好象是在我饲养鲤鱼后的不久,天气干旱,多日没雨,水渠快要干涸了,鲤鱼的背脊都露出了水面。在阳光的暴晒下,小鱼儿奄奄一息。我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个劲地用水桶从井里汲水往渠中灌,一心只想让鲤鱼的背脊没入水中。那天晚上,母亲为我做了好几样我爱吃的菜,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至今还留在我的心里。从此以后,水
34、渠中的鲤鱼成了我每天都得关心的伙伴。每隔几天,母亲都会重复一遍她的问话:“鲤鱼还好吗?”“很好”。我的回答中总带着几分自豪。没想到,小时候饲养鲤鱼得来的经验变成了我今后企业经营的基础。母亲当初让我养鱼的目的,直到我去了大阪之后,才算真正明白。首先,我发现就是因为养鱼,才逐步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明白了工作、劳动的乐趣。第二,我慢慢地知道了工作与收获的关系,养鱼可以卖钱,劳动就有所得。第三,养鱼还能加强管理意识,当初就是因为观察到了鲤鱼背脊露出水面的现象,才懂得了水田缺水需要灌溉的道理。战后,我自己创办的事业刚开始不久,一天,一场意外的大火,把我当作主要收入来源的工厂烧了个净光。失火那天我正为公司
35、的事情去了东京。当我得知工厂被烧的事,心急火燎地赶到火烧现场时,绝对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站在我的背后,一边微笑着,一边拍着我的肩膀说:“别那样垂头丧气的!人生还可能遇到比这场火更大的灾难,回过头来再干就是了。”母亲的话,母亲绽开的笑容比这烧掉的工厂珍贵得多。母亲常这样对我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把对方的便利、快乐和繁荣看成是首要的事情,把这种思想溶入自己的事业,那你终究会得到自己的幸福”,在我的一生中,母亲的这番话一直支配、影响着我的思想和处世待人的方法。大哥岁男在我的履历一书中写出了我同样的感情:“1948 年5 月24 日上午10 点,母亲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我心中
36、的支柱好像在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之中倾刻问倒塌了。母亲是我的支柱,是我唯一不可缺少的人”。直到今天,一看到活蹦乱跳的鲤鱼,我就立刻会想起淡路岛家中水井里的鲤鱼,想起我养鲤鱼得来的乐趣,想起我那一字也不识但充满智慧的母亲。二、大海之子我4 岁那年父亲就离开了人间。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好像总是撑着小船在大海中漂泊。除此之外,几乎什么也没有留在我的记忆之中。大哥岁男曾经对我说过,他的一生都把母亲看成是精神的支柱,而把父亲看作是照亮人生的灯塔。岁男比我大9 岁,他不仅能够回忆起父亲是如何训斥他,甚至是如何打他的,还能隐约地回想起父亲每次出海时同家人告别的情景。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大都是我从小从大哥的话语中得
37、来的。有时,我似乎能够从大哥的身上发现父亲的影子。井植家族代代务农。到了父亲这一代,不知是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还是父亲本人思想上的变化,反正他从来不愿当农民,也不愿老是呆在家里。后来,他购置了一艘名叫“清光丸”的千石船,独自搞起了海上贩运的买卖。他乘船去大阪、九洲,甚至还去过朝鲜。父亲的性格听母亲说好像非常豪放。但是,当他一连生了5 个女儿之后,好像又完全变了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有时一整天一整天地不说话。一直到了大哥岁男的降临,父亲才又恢复了他那往常的笑脸。他替大哥取名岁男,意思就是说他年年岁岁盼着有一个儿子。他把岁男看成是井植家族的继承人,盼望他来到人间,更盼望他继承父业,成为井植
38、家族中更加兴旺发达的一代。听母亲回忆说,每当岁男要过生日的时候,父亲从不出海。他让人用很大很大的口袋装上满满的一袋糕点,挨家挨户地去分发。这是他认为的最最美好的祝愿。大概是岁男10 岁那年的生日吧,父亲早早地就吩咐了5 个修船的木工,为我们这些孩子每人都做了一只精巧而逼真的模型船。我想,这些模型大概都是以他的“清光丸”为原型的。父亲自己不愿做种田的农民,当然更不希望他的儿子再种田。在当时的社会中,像家乡淡路岛这样的穷地方,能够出海去做买卖,就算是很有出息的人了。所以,他从内心里希望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那时候我们还大小,都还没法理解父亲送我们船模型的良苦用心。当父亲得知自己的病已没法治好了的时
39、候,他并没有过度的伤心。他把母亲和大哥叫到了自己的床边。临终前,他得把他的子女都安排妥了。他说:“这次我像是撑不住了。往后,我不在了,孩子想念书的话,一定要让他们念下去。可以先卖掉村后的那片山林,然后再卖其他的山坡。要是还不够的话就再卖田,一块一块地卖。等到田卖完了,我想孩子们大概也都长大成.人了。”然而,父亲去世时正在念高小的大哥并不像父亲想象的那样爱念书。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大哥高小毕业,随后就搭上了亲戚的海船,到他憧憬着的自由世界里漂泊去了。当初,大哥还真的想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呢。后来,母亲曾对我们说,如果岁男那时还想上学,那么他一定会按父亲的遗愿去做的。这样,大概祐郎也会跟着去读书。兄
40、长们都在念书,我这个全家最小的儿子恐怕也会随着他们一起去读书的。要是真的这样,虽然满足了父亲的愿望,但却可能既继承不了父亲这位大海之子的漂泊事业,也不会有井植家族创立起来的三洋公司了。三、难忘的人我在同年轻人谈话时,老爱开玩笑。我说:“我这一辈子还真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呢。不信你们去看我的毕业证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高等小学毕业”。现在的年轻人恐怕不会明白,在我们小时候,念完高小的人在村子里还真的算是货真价实的文化人呢。我这样说,算是开玩笑,也算是一种自嘲。不过,我虽然没有象现在的年轻人那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步一步地升学,去争取那张炙手可热的、显示出最高学历身份的文凭。但是我又实实在在地感
41、受到,在我整个人生之中,我确实经历过好几次社会给予我的最高教育。吉川英治先生生前曾赠送给我这样一张条幅“除己之外皆为师”。先生用他那苍劲有力的笔触写下的这句隽永的格言,伴随我度过了几十年的人生。说得过分一点,我这一辈子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人生的最高教育,我能从我所接触到的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学到有益的东西。当然,人人为师并不是说人人都是恩师。我至今不能忘记而又确实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恩师的,大概要数我少年时代家乡本福寺里的当家和尚、村长和我高小二年级的老师浜野先生了。我老家小村里的半山腰上建着一座小庙,当地人都称它叫本福寺,庙里只有一个和尚,所以大家就管他叫当家和尚。和尚每天都要下山讲经、化缘,每次
42、下山他都先到我家来取存放在我家院子里的自行车,然后骑车到各家去。讲经、化缘结束后,他又到我家来存车子,然后再步行上山去。我自小会骑自行车,就是利用和尚不用车的空隙学会的。这个和尚没什么家人,常爱独自一人喃喃自语,倒底在说些什么,为什么老是这样说,这是全村人始终弄不明白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和尚,在我少年时代对我却有着强大的魅力。我只要一见到他,就好像会被他紧紧地吸引住。我曾非常羡慕和尚的生活,感到世上只有和尚最自由。我也曾上山到过他的小庙,和尚还为我泡了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茶。现在回想起来,这茶美得象是天上的甘露。奇怪的是,对于这个本福寺里的“独行僧”,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回忆的事了,但他却从未从我的
43、记忆中消失过。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我大概算是想明白了,可能就是这个和尚身上生而有之的纯正的品行吧。直至今日,只要一谈起人所应该具备的崇高的情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映现出这个在半山腰的小庙里默默地度过了一生的和尚。人的纯正的品行,其威力就会大到如此地步。以人为镜,可以正己。我是这样真正认识我的村长的。有一次,大概是我刚上高小一年级的时候,我同我的一位老师斗起嘴来。我说:“先生,为什么我们这个学校老是教我们怎样种田呢?我们班上真正将来会去继承农家生活的会有几人?你为什么不教我们其他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位先生没有正面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他让我找村长说去。于是,我就去村公所,
44、找到了村长,把我刚才说的活又照直他说了一遍。村长的回答我至今还能回忆起来:“你的心情我懂。但你还太年轻,年轻人总有非分的想法,这不是坏事。人很本份,是好事,人有非分之念也是好事。但是,学校就不同了。学校有自己的规矩,按照学校的规矩去做,就叫做本份。你有更深的要求,就应在学校规定的内容以外再去学,这就叫非分。你想想,你何苦去为此同先生斗嘴呢?”本来,村长是全村唯一的一个公务人员,他有权有势,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只要一声吃喝,我以后就不敢再去找他了。然而,他却没这样做。他能用我似懂非懂的话来说服我,让我感到他的话语非常深奥,同时,又让我得到一种心悦诚眼的满足。直到现在,一旦谈起两代人之间无法弥补的
45、所谓“代沟”等问题时,我就会不知不觉地回想起我的村长,他是全村最德高望重的人,但他能同任何年龄的人交朋友。在我高小即将毕业的时候,我的老师浜野先生曾经特意找我去谈话,算是给我的临别赠言:“我们的这个时代,教育还不能普及。高小毕业后再去念中学,或者去上师范学校什么的,每届学生中至多也只有一、二人。其他的学生,要么回家务农,要么到城里去当木匠、学生意,或者找个什么糊口的工作混上一辈子。所以,我不想多说更多勉励的话。我要郑重告诫你的是,你马上就要踏上社会,只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头脑才是你唯一可以把握的财产。踏入社会,你可得懂得自爱自重呀。”本福寺当家和尚洁身自爱的品行,穷山村里村长的循循善诱,小学校
46、里洪野先生的郑重告诫为我今后的事业铺垫了扎实的基础。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形象,恐怕这一辈子也难以从我的记忆中消失。四、初闯大阪母亲最懂子女的心。并植家的三个儿子谁也不愿在家种田,这是母亲早就明白的事。母亲嫁到井植家来时,她的父母和公婆还都在世,需要她的照顾,她又摊上了一个人家没有的终日撑船在外的丈夫,还要把8 个子女都一一抚养成.人,她所承受的艰难困苦大概是我们这些晚辈所无法想象的。轮到我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的心真的要碎了。但她没在我面前有丝毫的表现,只是默默地为我整理行装。大哥岁男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描绘了他自己离家时母亲的心情。他说:“我知道妈妈不会让我去撑船,她不想让她的儿子去重蹈丈夫的
47、覆辙。然而,1917 年2 月,我正式搭上从新阜驰来的大叔的海船离开假屋港的时候,母亲却没有反对。她没到码头上像送父亲出海那样去送我。但后来我从大姐的口中才得知,妈妈一直沿着海岸线目送着我乘坐的海船,直至它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听姐姐说,回到家中妈妈再也掩饰不了自己的感情,躲进内房嚎陶大哭了一场。姐姐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母亲如此放声大哭呢。”我离家去大阪,要比岁男晚了7 年。记得是在大正14 年,也就是公元1925 年的3 月26 日,上午我去学校参加了毕业典礼。整个下午加上晚上,我一直和母亲一起忙着整理行装。母亲给了我不少的钱,其中还有我所养的鲤鱼卖得的钱。那时,我才14 岁,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母
48、亲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却非常清楚,那就是打我这么一走之后,家里就只剩下老母亲孤苦零丁的一个人了。摸着那鼓鼓囊囊的钱包,我只觉得心里一阵阵的酸楚,我真不知道今后母亲将怎样生活下去?去大阪的班船从假屋港开船,码头离家有4 公里的路程。3 月27 日晚上,母亲替我拎着一个小包,一直把我送到码头。船开了,望着独自一人伫立在码头边的母亲,我突然感到一阵凄凉,泪水不觉簌簌而下。谁言寸草心,何时才能报得三春晖呢?我走的时候,母亲曾让我去邮局给正在大阪的哥哥打个电报,好让他们到码头上去接我。那时,岁男服兵役去了,只有祐郎一人在松下制作所里当经理。所以,电报就打给了祐郎。小学校的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如何打电报,并且要我们把电文缩写得越简洁越好。于是,我那份电报就只有4 个字:薰至盼接。从淡路岛假屋港至大阪的轮船一般都在第二天清晨抵达大阪安治川码头。我给祐郎去电报时曾想写明船停哪个码头。后来又一想,大凡岁男和祐郎回家时都说停在安治川,没有必要再多花4 个字的钱。结果,坏就坏在这太想省钱的脑子上。那天,我乘的轮船偏偏停靠在天保山码头。尽管早就候在安治川的祐郎一听说轮船改停天保山后立即骑车赶了过去,但我终因左等右等不见他来而先搭电车进了城。一个刚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