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1025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96 大小: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docx(1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南师大泰州学院智慧校园规划方案目 录1项目概述11.1现状与问题11.1.1 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11.1.2 面临的问题11.2系统开发依据41.3学校信息化现状52建设总体规划82.1建设原则82.2总体建设思路82.3总体框架92.3.1系统架构92.3.2以整合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校园112.4方案特点143建设规划内容173.1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173.1.1校园信息标准173.1.2公共数据平台343.1.3数据交换平台483.1.4统一身份认证平台593.1.5统一信息门户平台793.1.6应用集成方案933.2核心业务系统建设993.2.1校情分析系统993.2.2OA协同办公系统

2、1033.2.3招生管理系统1053.2.4数字迎新系统1083.2.5学工管理系统1133.2.6电子离校管理系统1223.2.7人事信息管理系统1263.2.8综合资产管理系统1303.2.9移动应用建设1363.2.10科研管理系统1433.2.11教务系统1493.2.12智能停车综合解决方案1773.2.13智能照明解决方案1843.2.14智能环保监测解决方案1863.2.15车辆电子识别方案1884项目建设与实施规划1914.1实施步骤1914.2培训与推广措施192III 1 项目概述1.1 现状与问题1.1.1 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经过学校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完成建立校园骨干

3、网络建设,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覆盖全校教学、办公和师生生活区域。建立完成校园中心机房以及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院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许多职能部门在其工作中不同程度上已经必须依靠学院的信息化系统来完成。1.1.2 面临的问题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深度与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需求不相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广度与师生员工的需求不相适应,并且,由于过去各个系统都是孤立的信息系统建设,没有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以及统一的身份认证,导致学校信息化面临着以下问

4、题。1.1.2.1 学生面临的问题(1)现有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为学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全面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解决部门内部的流程及管理数据的积累,疏忽了学生的学习服务、生活服务。为学生提供管理服务的各个流程、所提供的信息被业务单元切分,相互割裂,应用系统未能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使得应用集成整合的难度加大。(2)多重身份和密码体系,多重登陆界面,使用方便性不够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学生访问的系统,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息,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同时,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面,且界面风格各异,用户无法通过

5、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1.2.2 老师面临的问题(1)缺乏数据标准,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各部门的协作业务处理困难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系统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政,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共享,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同一个类别的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但是在另一个系统里却没有变化,源数据获取困难,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有赖于落后的电话、Exce

6、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2)各个业务系统对相同的数据重复管理,效率低下行政办公人员在多套系统中需要对相同的数据进行重复的管理,浪费了人力成本。同时,由于数据多源头管理,权责不清,造成数据的混乱和错误,当需要进行数据统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校对和整理工作,严重影响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上层应用造成了障碍。(3)现有办公协同手段单一,制约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当前系统为行政办公人员仅提供了基本的查询、统计等事务性的功能,尚不能通过包括短信、彩信、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手段,进行业务的协同、资源的共享和待办的集中提醒,系统协同功能急需扩充。1.1.2.3 信息化管理人员面临的问

7、题(1)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整体建设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术及功能的长期规划,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满足,各部门独立建设、独立维护,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不利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2)应用系统硬件资源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现有各部门的系统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大都摆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内部,没有专业的不间断电源保障、没有温湿度控制、没有消防措施、也没有服务器的安装保障,这些都会导致服务器硬件的损坏而导致数据的丢失,会给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有些条件稍好的,增加经费投入了,会造成

8、不同部门的重复投入,不便于充分利用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不能节省投资。(3)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业务部门感受不到不均衡带来的压力学校各个单元信息化的意识有别,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一,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4)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1.1.2.4 领导面临的问题(

9、1)已有数据质量差,给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对同一个数据,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数据质量低下,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据,例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研经费情况等。(2)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得不够,无法进行科学决策目前学校使用的大多软件局限于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具有辅助决策分析功能的不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这些原始数据亟需按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加以充分利用,获取例如学校资产变

10、化情况、学生就业率、各专业课程数量变化历史对照分析等主题的数据分析结果。这些信息和数据是辅助校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学校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适应学校高速发展需求,提高学校的教学、办公、管理等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学校核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学校对信息全面掌握和决策分析能力,进一步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使学校的管理全面步入信息化。1.2 系统开发依据n 软件工程方法要求在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运用新一代软件工程开发方法(Rational Unified Process)体现迭代式增量开发、使用实例驱动、以软件体系结构为核心的三个鲜明特征。n 软件设计开发的标准采用国际标准信息

11、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IEC 11801-1995),以及与其等同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如下表所示:GB 856619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制管理计划规范GB/T 140791993 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851993 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GB/T 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T 155381995 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 158531995 软件支持环境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

12、 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66801996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82342000 信息技术 CASE工具的评价与选择指南GB/T 18491.12001 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 第1部份:概念定义GB/T 184922001 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1部分:概述GB/T 18905.2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2部分:策划和管理GB/T 18905.3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3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GB/T 18905.42002 软

13、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GB/T 18905.6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GB/T 938519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规范GB/T 938619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Z 184932001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GB/Z 189142002 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项目CASE 工具的采用指南HB 64641990 软件开发规范HB 64651990 软件文档编制规范HB 64661990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编制规定HB 64671990 软件配置

14、管理计划编制规定HB 64681990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基本要求HB 64691990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制要求HB/Z 1771990 软件项目管理基本要求HB/Z 1781990 软件验收基本要求HB/Z 1791990 软件维护基本要求HB/Z 1801990 软件质量特性与评价方法SJ 207782000 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SJ 208232002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配置管理SJ/T 103671993 计算机过程控制软件开发规程SJ/T 112342001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SJ/T 11235200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1.3 学校信息化现状目前,学校的校园基础网络架

15、构已经基本完成,网络信息中心正在规划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建立大型数据仓库,整合各类网络应用系统,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面向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进而建立科学的领导决策支持系统,这必将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多年来学校建设了相关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学校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各部门、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但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 信息标准不统一各应用系统建设于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信息标准规范,并且各自独立,各类有效数据不能进行交互合并、信息难以共享。n 教务处学生的学号与财务处、学生处的学号不一致,导

16、致跨部门业务难以进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困难;n 学校数据与国家标准、省级标准不同,在数据上报、统计分析时难以与标准规范体系融合;n 2. 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导致管理存在漏洞。n 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业务部门,导致其他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n 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政收支漏洞;n 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n 3. 缺乏信息服务集中展示平台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缺乏协同能力,也缺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重管理轻服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n 学生入学时:

17、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效率较差;n 学生在校时:各类申请服务需要填写大量的重复信息,十分繁杂;n 学生离校时:不清楚离校手续审批情况,仍然需要到每个业务部门排队盖章;n 老师年底时:年终总结填写,仍要到各个系统去统计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n 4. 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等),数据维度较窄,不能站在全校的高度进行综合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n 全校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指标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n 招生率、报到率、就业率统计难,教师职称统计难,欠费统计难;n 教师工作量核算,教学、科研工作量无法统

18、计;n 学生奖助贷评审,没有参考数据;n 第 16 页 共 196 页2 建设总体规划2.1 建设原则根学校智慧建设要求,在南师大泰州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着重坚持如下原则:n 易操作性原则易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易管理、易使用、方便开发、易学习。n 实用、高效、可扩展原则本项目中所采用的产品,要便于操作、实用高效。同时,随着IT技术和学校业务的不断发展,本系统将会发生各种变化,系统设计必须能适应这种变化,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系统的结构、配置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该平台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来适应这种变化。n 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标准

19、,确保各个分系统的一致性,整个系统能安全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n 需求、风险、成本折衷原则任何系统都不可能一直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也如此。鉴于这种情况,在设计系统时,要在需求、风险和成本之间进行平衡和折中。同时,要尽量保护已有投资。n 整体设计原则本次建设项目只是 “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是一个基础工作,在设计系统时,必须为以后的建设保留接口,方便扩展,要能保证后期建设的方便。2.2 总体建设思路我们针对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前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在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以及在金融、企业和政府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20、“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总体解决方案。n 以整合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的数字化校园u 数据整合: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u 应用整合:通过全局服务模型开发和管理工具,实现应用业务协同和统一服务u 页面整合:通过门户技术实现全校统一访问界面,展现数字校园的应用信息,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n 集中与分散相适应的建设模式u 集中建设模式:基础平台和全局性应用系统采用集中建设模式,把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内容掌握在自己手中u 分散建设模式:部门级应用系统采用分散建设模式,选择最满足学校需求的产品和能提供最佳服务的厂商,并通过系统整合技术融入到数字化校园整体框架n 突出业务协同

21、和面向服务的应用体系建设u 业务协同:加强部门间的管理协同,细化管理粒度,提高管理效率u 面向服务:应用系统不只面向管理人员,同时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平台2.3 总体框架2.3.1 系统架构根据总体建设思路以及南师大泰州分院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本项目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系统架构】整个框架分为五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由学校所有的主机、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组成,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 共享数据层。对部门级业务应用的数据进行抽取、综合、归类和抽象。这一层的目标是集成全校性、全局性信息、支持全校性的共享、分析和互操作。处于共享数据层的中心数据库或共享数据中心是支持集成共享和互操作的共享数据实

22、体,共享数据中心以物化方式集成共享信息,它的数据可以是冗余的,但不是业务应用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它是为面向全校的信息共享和分析决策服务的。它不再是业务处理的流水帐,而是由经过综合的全局共享信息、互操作信息、综合性信息、学校的各种指标体系和可比较分析的外部数据组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使各应用系统能在应用和数据层面形成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和规范基础服务工具,例如报表工具、分析工具、工作流服务工具等,统一技术标准,实现流程的整合和优化。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和部署,大大缩短了系统建设周期,同时也统一了技术标准,节省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

23、台,提供统一的身份管理、认证服务和权限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的统一管理。 应用服务层。由学校各部处和院系的各种应用系统(例如教务、科研、人事等)和覆盖全校的全局服务(例如校友服务、离校服务、迎新服务)组成。全局服务实现并提供各项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服务。根据学校全局性的信息共享、查询、统计、报表和全局业务需求建立全局服务。建立一批面向学生、教职员工、管理人员、校领导、校友、国内外公众等以人为中心的全局服务,一批面向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应用业务和数字资源服务等以业务为中心的全局服务。 服务展现层。在上述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展现平台的服务,主要通过建设南师大泰州分院

24、智慧校园基础平台的门户网站来体现和实施。门户网站提供浏览、查询、搜索、互动等一站式的服务,门户网站是平台的统一服务门户,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体现平台共享、个性化、交互式的特点。2.3.2 以整合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学校内的信息孤岛,其核心是在人、流程和信息三个层面的全面整合。数字化校园应该能够为全校师生员工及校外用户提供统一的、一站式的服务渠道;能够将学各种业务流程穿接起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公共信息的应用系统间的共享和统一,建立校级统一共享数据中心。本方案提出建立在基于SOA的全局服务模型基础上,以数据整合、应用整合、门户整合来

25、构建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2.3.2.1 数据整合数据整合的目标是构建数据交换平台以及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分布在各个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等)中的学生基本数据、教师基本数据、成绩、教务、公文等基础数据的集中和共享,一方面可以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变得可能,同时可以在这个统一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综合信息应用,例如决策分析系统等。数据整合服务的目标是:u 为各业务系统之间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通道,使数据交换更加准确、便捷、高效、通畅;u 为公共数据平台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采集通道。u 提高学校IT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扩展性,未来新建的信息系统能方便地融合到整个整

26、体结构中来,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u 建立全校统一的、稳定的、一致的信息资源标准;u 建立全局共享数据集,结合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学校核心信息资源的共享;u 构建强大的公共数据平台管理工具,为平台运行维护和后期扩展提供支持。u 包含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为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u 提供对历史数据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2.3.2.2 门户整合门户整合包括认证集成和门户页面集成两部分工作,校园门户作为数字化校园窗口,它是学校信息资源的综合展现。它在表现层整合各个应用系统,为学校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通过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门户平台系统,整合校园各种内部应用系统,

27、通过WEB方式发布信息,对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进行安全管理及个性化服务,并支持后续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网站和应用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在减少重复投资的前提下,提供增值服务。通过门户整合可以解决以下问题:u 配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SSO单点登录u 可以帮助高校整合现有的各种应用系统u 以最小成本开发利用现有资源u 提供个性化服务u 提供基于门户的交流与协作2.3.2.3 应用整合应用整合的目标是以共享数据中心为依托,建议起跨越多个应用系统的共享的服务平台全局服务,最终实现业务协同,提升管理水平。本方案提出以全局服务模型来实现应用整合,全局服务模型是面向学校全局性的信息共享、查询、统计、分析和全局业

28、务需求而建立的服务框架。全局服务模型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全局服务模型框架】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局服务从本质上看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应用功能,它和业务系统功能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综合性和跨应用性,一个全局服务需要利用和共享来自于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才能完成。全局服务按照服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型:u 信息服务类全局服务。是面向学生、教师、员工、管理人员、校友、学生家长、国内外公众等以人为中心的全局信息服务。比如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综合信息查询服务、各种填表服务、以及课件、流媒体、电子图书等各类数字资源服务,等。u 业务协同类全局服务。是面向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等以业务为中心的

29、全局服务。其主要特点是跨应用、跨部门的综合性业务处理,比如学生收费注册服务、迎新服务、一卡通服务等。u 管理决策类全局服务。是面向学校各院系部处管理人员和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支持类全局服务,其特点是信息综合性强、覆盖面广、需求多变,它是对公共数据平台中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的结果展现,比如面向院系部处的各种统计报表、面向学校领导的决策分析、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服务功能。u 数据互操作类全局服务。是面向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步服务,它是以公共数据平台为中心,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各业务系统所需基础数据的信息同步,比如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向各业务系统(教学、科研、一卡通、设备管

30、理、学生管理等系统)的实时同步。全局服务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和权限管理,解决跨系统的身份识别和认证问题;通过公共数据平台管理工具构建新的应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身份管理、认证服务和权限管理,实现对人员、权限、认证的统一管理,减少人员变化、系统扩展带来的管理复杂度。通过建立一套统一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整合全校所有的用户信息、认证服务和权限信息。管理校园内、校园外所有的合法用户,并通过统一的认证服务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并授予相应的权限。校园内部各种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认证服务、授权工具、用户管理工具来管理用户、身份及权限。一方

31、面可以统一用户存储的格式,提高用户读取的性能;另外一方面能够加强认证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提高权限管理的效率和与未来业务的关联扩展。公共数据平台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服务管理工具与通用服务工具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整合。服务管理工具支持全局服务模型服务和应用的建设,管理全局服务模型,它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各全局服务组件与公共数据平台中的具体数据资源的关联。通用服务工具支持全局服务组件管理和部署。2.4 方案特点本方案具有以下特点:n 完整性本方案充分参考了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综合了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建设的方向和愿景,提出了五个层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配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完整的阐

32、述了南师大泰州分院智慧校园的解决方案。n 可扩展性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无法完全满足未来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在高速发展的教育行业尤为如此。因此,可扩展性是数字化解决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在本方案中,可扩展性体现在方案的各个层面,主要包括:u 共享数据层共享数据层的可扩展性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标准的扩展、数据模型的扩展和数据交换的扩展。信息标准的扩展可以通过标准管理软件进行快速扩充和变化,扩充和变化导致的影响能够被及时跟踪和修正。数据模型的扩展或调整通过图形化界面快速实现。数据交换的扩展通过交换平台配置实现,任何实时或定时的数据交换需求能够被立刻满足。u 应用支撑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可以快速与未来新应用系统

33、集成,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认证服务和统一权限管理,与门户共同实现单点登录。u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的任何扩充和改变,都可以通过假设新的业务系统或改变原有业务模式快速得到响应。u 信息展现层通过部署一个个组件,能够快速响应业务的变化与需求,快速的实现信息资源在展现层的扩展。n 安全性安全是信息化的根本。本方案支持不同的加密技术和手段,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保护应用安全;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备份、恢复)、安全制度,加强数据安全。n 先进性本方案充分参考了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SOA体系架构的理念,提出了全局服务模型架构,既能够满足目前的

34、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同时能适应未来的扩展。本方案采用我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金融级别的数据交换平台,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交换产品,支持系统间的异步、同步、定时、实时、增量、批量数据交换;能够方便的实现复杂网络的互联,完成高强度的加密,解决多个校区、不同网络之间的系统通讯问题,保障数据安全可靠的传输;同时,图形化的设计界面和全局监控使维护和管理更为简单。本方案采用的公共数据平台采用多种数据校验方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利用数据库技术、CACHE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保证数据处理系统性能。公共数据平台与数据交换平台的无缝连接,保证数据采集的可扩充;同时,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服务机制,保证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的可

35、扩充。3 建设规划内容3.1 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3.1.1 校园信息标准3.1.1.1 概述信息标准建设是学校数字化校园项目的重点之一,对推进项目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需要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

36、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3.1.1.2 建设内容管理信息标准是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的统一规范,是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已有的校标,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和完善学校的各项标准并给出信息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建设形成一套符合我校自身实际的管理信息化标准。主要包含了数据标准、标准管理工具的建设。u 数据标准: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产生、存放、使用,使数据真正实现共享。 信息子集建设: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学生信息子集、教职工信息子集、教学管理信息子集、体育卫生信息子集、办公信息子集

37、、房产信息子集、图书信息子集、财务信息子集等。 代码标准建设:为了保证数据录入规范,便于查找和统计,每个管理子集都对应着相应的标准代码,代码标准分国家代码标准、部颁代码标准、学校代码标准,以及代码的定义与说明。 学校自定义编码规范:制定学校自定义编码规范、如学号、职工号、组织机构编号等规则,公司方根据项目实施经验可对学校提供相关规范文档,配合学校完成自定义编码工作。 交换标准:制定学校交换数据描述、互换模型设计,根据业务系统间,数据交换可能用到的数据交换模型,交换周期的配置建议;学校对互换模型实施所作的配合工作。 交换接口标准:交换语义描述标准:交换周期、文件交换(XML文件、DBF文件、其它

38、格式文件)、标准数据交换,采用XML、WEB Service作为数据传输的标准,帮助用户建立统一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规范,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明确学校未来加入的应用系统如何对接,以及相应的对接标准。 数据模型标准:在数据标准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数据模型进行构建,主要针对分析场景和全局业务、全局统计进行设置。按照主题的形式对元数据、历史数据建立数据模型标准。u 标准管理工具:对学校的数据标准进行管理,实现对标准的维护和完善。 数据源管理能够动态配置数据标准数据库,支持智能的数据标准生成。 信息标准管理对信息标准的信息项进行管理,支持数据导入导出,支持标准的创

39、建、维护、查询。 编码标准管理对信息标准编码进行管理。3.1.1.3 建设要求u 标准的兼容性:该“标准”的实施对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数据的收集、分析、发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和国家标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等信息标准相兼容。u 标准的唯一性:即虽然一个编码对象可有很多不同名称,也可按各种不同方式对其进行描述;但是,在一个分类编码标准中,每一编码对象仅有一个赋予它的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u 标准的可扩性: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信息标准也必须是一个及时更新、不断充实的动态系统。u 标准的规范性:即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

40、、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u 标准的适用性:即代码要尽可能的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便于应用。u 标准的全面性:信息标准不仅包含国家、教育部级学校本身的业务标准集,还要在业务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学生数据模型标准、数据分析模型标准、数据仓库标准用以实现学校的业务优化过程和数据资产盘活。3.1.1.3.1 信息资源标准建设从建设内容上划分,数据标准可以分为管理数据集和代码集两大类。管理数据集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信息子集、学生信息子集、教学管理子集、教工信息子集、科研信息子集、资产信息子集、体育卫生子集、办公信息子集、图书信息子集、财务管理子集;代码集包括参考标准代码子集(国标、部标、行标)和执行代码子集(

41、应用的参考标准和自定义标准),范围如下图所示:从模型建设上划分,数据标准建设可以分为标准代码模型、权威数据模型、主题数据模型和资源数据模型建设四个部分,框架如下图所示:公共数据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从数据源系统中采集和获取数据,对数据源系统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建立核心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公共数据平台的核心,包括:u 权威数据模型。是面向全局的核心基础数据。它由唯一业务源产生和维护,采集到公共数据平台,供各业务系统共享和引用的数据。比如学生基本信息、教职工基本信息、学生成绩信息、学生缴费信息、设备进本信息、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等。u 标准代码数据模型。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育部的标准,建立全校统一

42、的信息资源标准代码集,便于全局数据的共享。u 资源数据模型。以文件等形式存储和管理的资源数据,如文档、照片、流媒体等。u 主题数据模型。将来自于不同应用的数据按主题整合组织的数据,便于按主题进行展现。在国标、部标(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标准)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执行标准。比如假设职称信息在国标、学校现有系统中不一致,系统提供工具供管理人员选择,并记录当前选择执行的标准、其他标准,便于追踪和后续的转换。3.1.1.3.2 标准代码数据模型(数据标准代码集)标准代码数据模型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和学校自定义的标准,规范数据字典,形成全校的数据代码标准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建设标准代

43、码数据模型时,需要构建以下三类代码:u 资源库代码:业务系统已经存在的正在使用的代码u 代码参考标准:制定标准代码需要参考的现行标准,如国标、行标、校标 国标: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代码、干部职务级别代码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代码集。 行标:参考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包括培养方式代码、二级学科代码等一系列行业标准代码集。 校标:根据学校情况,自定义校内的相关标准代码,包括校区代码、学科类别、身份类别等学校已经存在或新定义的标准代码集。u 代码执行标准:依据资源库代码、代码参考标准,形成代码执行标准通过制定学校自己的标准代码集,建立学校信息资源的数据标准及数据交换标准。对于已经存在的系统,其非标准的信息资源

44、,通过标准代码集进行转换,信息资源交换到核心数据库都成为标准的信息资源,并为其它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对于新上的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可逐渐形成全校的信息建设规范。n 制定代码执行标准的原则u 向上靠原则:已有国家标准、部委标准的,采用国家和部委标准,不制定新标准u 继承性原则:对已发布的教育部2002版标准,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u 前瞻性原则:以现有系统为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需求,使本信息标准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n 初步拟订的标准代码包括:序号标准代码名称1.保管期限代码2.保险福利费细目代码3.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代码-内容分解版本4.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代码5.编制

45、类别代码6.编制异动代码7.出版社级别代码8.处分名称代码9.成果获奖类别代码10.出国(境)经费来源代码11.成果类型代码12.成绩等级代码13.产权及使用状况代码14.辞去社会兼职或学术团体职务原因代码15.档案分类代码16.导师类别代码17.单位级别代码18.单位性质代码19.房间用途代码20.法律状态代码21.发送方式代码22.房屋产权代码23.房屋类型代码24.封装方式代码25.港澳台侨外代码26.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27.管理级别代码28.管理体制代码29.工人技术等级、职务代码30.本专科(研究生)毕业去向代码31.工资变动原因代码32.工资级别代码33.工资类别代码-内容分解版本34.工资类别代码35.获得方式代码36.获得学历方式代码37.户口性质代码38.学术会议等级代码39.行业工种类别代码40.会议举办形式代码41.就读方式代码42.鉴定结论代码43.经费科目代码44.经费来源代码45.机构类型代码46.计划完成情况代码47.紧急程度代码48.奖励级别代码49.权限代码50.教师获奖类别代码51.奖学金类型代码52.教学类型代码53.进修性质代码54.就业单位性质代码55.就业落实方式代码56.教育结果代码57.教职工类别代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