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环境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战略环境概述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战略环境概述,教 学 目 的,掌握国际战略环境的基本概念,了解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明确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特点;了解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二、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三、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特点四、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内 容,战略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战略概念的原本含义是专指军事战略或战争战略,由于它所具有的高层次、全局性等特性,决定战略概念势必会被社会上许多领域所引申和借用,凡是谋划与指导全局或带全局性的行动或举措,都可以与战略相联系,诸如大战略、国家战略、全球战略,政治战略、经济战略、外交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科
2、技发展战略,等等。,国际战略: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筹划与指导国际交往关系与国际斗争的方略。,“格局”(pattern):原指“规格,式样”(辞海)国际政治中指的是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力量关系” “结构状态”,强调权力中心的数量; “力量关系”,强调力量分配、强弱对比的互动关系。 马德宝:现代战争与和平基本问题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P98。,一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一)国际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和国际战略形势(动
3、态表现)两个方面,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二 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格局包含三大要素:,力量,关系,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国际关系长达半个多世纪。未来一二十年内,国际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正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将难以根本改变,仍将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一)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是目前各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二)俄罗斯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力保
4、大国地位,俄罗斯占世界离地面积的1/8,矿产资源丰富,(三)欧盟力量不断发展并且自主意识日趋增强,欧盟现已有27个成员国,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人口已达5亿,(四)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五)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六)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与地位在增长,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特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没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一)国际形势总体缓和,局部冲突却依然频发,1、冷战期间积聚的各种矛盾爆发,特别是民族、宗教问题引发了各种武装冲突; 2、有关国
5、家围绕领土、资源等利益的激烈争夺,导致一系列新的冲突 3、霸权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动荡、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此外,恐怖主义、能源安全、跨国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全球性问题,也诱发了一些新的武装冲突。,可见,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影响全球安全和人类生存的大战威胁虽已大大降低,但世界并没有进入一个和平盛世。虽然这些冲突并不具备全球性质,无法动摇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基石,但也直接威胁到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二)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1、欧亚大陆继续成为地缘战略竞争的“主战场”,2、大国地缘竞争持续向亚太、拉美和非洲延伸,3、深海、太空和极地成为地缘战略竞争
6、的“新疆域”,(四)非传统安全问题持续凸显,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多样,传统安全是以政治和军事安全为重心的安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所面临的外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挑战,其目标是防范外部军事入侵和攻击,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社会生活和基本秩序不受损害。非传统安全指的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威胁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民众的生命安全、对外关系和国际形象。如金融、科技、生态、环境、能源、粮食、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世界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和平中潜伏了动荡和不安,合作中交织着对抗和冲突,世界主要国家的相互关系呈良
7、性互动,大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也在进一步增加。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并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这种双重威胁在我国也表现得更为复杂。应对传统安全威胁通常强调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则强调提高国家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因为在这些全球性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四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一)“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样也算一极。1990年初邓小平语,多极化的根本动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最突出表现在经济上。,(二)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8、,一是关系复杂化。五大力量之间将形成交叉三角关系二是集团松散化 美国的核心利益最终与所有人的利益,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与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利益也有矛盾。日本和欧洲只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赃者,不是绝对可靠的同盟军,下一步必将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和敌人。三是外交多边化四是合作区域化,总体和平 局部战争总体缓和 局部紧张总体稳定 局部动荡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三)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中国的作用:(一)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二)在经济上起示范作用(三)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
9、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战略家认为:太空,是人类最后一个战略制高点,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曾炒作过中国威胁论,即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的口号,美国在联合国宣传中国对邻国的威胁,麦克阿瑟公开辱骂新中国是共产主义黄祸。,中国威胁论概况,冷战结束后,大规模“中国威胁论”出现过四次。 第一次泛滥于19921993年间。他们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的具体论证,媒体则推波助澜,以致汹涌成潮。 第二波发端于1995199
10、6年间,诱因则是台海危机及由此而起的美国国内对华政策大辩论。所谓“中国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香港的回归意味着自由民主世界将受到专制制度的威胁”等等言论,在当时不绝于耳。 第三次甚嚣尘则是在19981999年间。至今,人们对所谓考克斯报告、“李文和案件”、“政治献金案”仍记忆犹新。 最近掀起的“中国威胁论”则是冷战后的第四波,同时也是最具“实质性”的一次。首次公开指出中国军力不仅对台湾,还对中国周边国家甚至美国构成威胁;不仅对中美经贸关系这一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大加挞伐,而且还公开否定对华“接触政策”的有效性。,中国威胁论原因,首先是冷战思维模式的幽灵作怪。冷战思维模式的一个典型的
11、特征就是认为国家间关系非友即敌,国际关系就是二元对立。且敌对的方面正在对本国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构成巨大威胁,这种心态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根深蒂固。 意识形态不同、文明之间差异、社会制度区别是中国威胁论泛滥的恒定因素。中国作为仅存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直被当作与西方价值观对立的意识形态象征物。,中国威胁论原因,第三是国家利益驱使,遏制中国的需要。众所周知,在国际关系中,国家间不可能永远是朋友,也不可能永远是敌人,永远的只有国家利益。 为加快发展军事力量寻找借口。日本和印度的做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制造舆论,把亚洲所谓不稳定因素的矛头引向中国。 将人们对国内现实的不满情绪引向国外。,中国威胁论分
12、析,中国离经济超级大国其时尚远,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中国威胁论分析,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军用发动机用不到1000小时就要大修;直升机只能仿制;我们才刚刚步入工业化,差距明显。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将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中国威胁论分析,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国
13、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文化原创力缺失、山寨文化、崇洋媚外的奴化心理等,中国威胁论分析,“中国威胁论”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遏制了中国的发展。“中国威胁论”混淆了视听,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并使中国的对外经贸直接受到了影响。,如何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首先应继续坚持已经确立的和平崛起的战略,国防现代化,中国的外交部门或者对外宣传部门应该加强同其它国家的沟通和交流,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和平崛起的过程,而不是武力扩张、称霸地区和世界的过程。 多一点危机意识,少一点自我陶醉 中国要有自己的声音 媒体不能忘记“责任”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