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14292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 两极地区概况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极地区,一、北极地区,1、位置与范围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跨经度最广。 包括北冰洋、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岛屿。主体部分是北冰洋,占北极地区的60。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为800万平方千米。,新地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 亚群岛,巴芬岛,维多利 亚岛,斯瓦尔巴 群岛,法兰士约瑟夫群岛,格陵兰海,巴伦支海,2、自然区域特征,(1)航空交通位置重要北极地区虽然气候恶劣,海运困难,但其上空却是重要的交通要冲,是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寒冷的自然景观地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

2、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气候: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地苔原气候。植物: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动物:主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4)北冰洋:最小、最冷的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约占太平洋的1/14。平均深度1200米,最深有5 449米。北冰洋是四大洋中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洋(纬度高,接受的大阳辐射少,加上冰层覆盖)。

3、北冰洋周围大陆架面积广阔,约占北冰洋面积的36%。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边缘海。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3)自然资源丰富,3.人文区域特征,(1)两种主要居民及其文化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当地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因纽特人为代表的“冷文化”又被称为爱斯基摩人。中文的“爱斯基摩”是英文Eskimo的译音,而Eskimo又来自北美印第安语,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轻蔑的意味。不同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

4、“人”。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拉普人:驯鹿文明北欧民族。自称萨阿米人。主要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北极地区。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拉普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多信基督教路德宗,少数信东正教,并广泛保留原始宗教残余。拉普人的祖先早自1万年前便开始从乌拉尔地区陆续迁入斯堪的纳维亚,原分布地区较广,后受日耳曼部落和芬兰部落排挤,逐渐北移。部分人被后来者同化。原以捕鱼和猎捕野鹿为生,约在1000多年前饲养驯鹿成功,随即成为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因纽特人,拉普人,爱斯基摩人穿戴着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轻又保暖的防寒服;在缺少粮食的情

5、况下,他们一直生吃动物肉;他们可以不用任何常规建筑材料,而只用积雪建造起温暖的雪屋;他们乘坐狗拉雪橇横越千里冰原,使用兽皮划艇在冰海中捕猎鲸、海象、海豹。在与严寒搏斗的千万年中,他们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非凡的民族。他们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整个北极土著居民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前景。 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加拿大北极地区冬季时海面封冻的时间长达几个月,这段时期是爱斯基摩人食物来源最少的艰苦日子。这里的

6、库普爱斯基摩人却有非常高明的寻找海豹方法。他们发动全村的人都到距海岸几公里的冰面上寻找海豹呼吸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找到一批呼吸孔后,若干名猎手便同时出发,在每一个呼吸孔旁守候一个人。这样,如果海豹在一个呼吸孔被吓跑,势必要到另一个呼吸孔吸气。守住一片区域的每一个呼吸孔,海豹就难逃天罗地网了。采用这种方法,总有一两个猎手每天猎到至少一只海豹。直到几星期后,这一地区附近的海豹全部消失,于是村里的人再迁往别处狩猎。,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所以发展了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除拉普人以外,各土著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许多共同点,因而被称为“白色文化”或“冷文化”。在众多的北极土著民族中,最有特色的民

7、族当属爱斯基摩人。他们独特的衣、食、住、行,更为人类如何适应寒冷恶劣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在爱斯基摩人的精神世界里,空气之神、海神、月亮神等掌管着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它们通过天气的好坏变化、猎物是否丰富等直接显示自己的威力。,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

8、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今非昔比,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化了。他们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鲁 (igloo)早已不复存在,代之以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 (Umiak)也已经进了博物馆,而为水上摩托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儿们因此失了业了,因为人们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车;为了抵御冬天的严寒,兽皮虽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却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龙布。孩子们可以就近上学,直到高中毕业;大人们在工作之余,也可以

9、坐在家里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总之,爱斯基摩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养鹿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驯鹿文明,发展了适应于北极环境的经济类型。传统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和氏族为单位,过着原始社会的民主生活。近年来,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大部转向定居,并兴建现代化设施,使用现代化生活用品。生活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但仍有一部分继续过着游牧生活,不受国界限制。,驯鹿属于北极鹿家族,是惟一雌雄都长角的鹿种。驯鹿主要以荒野上的植物和真菌为食,冬季它用长长的鹿角拱开一米深的厚厚积雪

10、,啃食冰雪覆盖着的地衣和苔藓。自古以来,拉普人的祖先就以捕鹿、养鹿为生,过去,拉普人的生活几乎全部依赖于驯鹿,他们从驯鹿身上获取所有生活必需品。鹿肉、骨髓、鹿血和鹿奶是拉普人的传统食品。鹿皮可以制成衣服、皮靴、被褥和帐篷。鹿角和骨头则用来制作药物、工具和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鹿舌和骨髓的味道更为可口。,鹿奶也含有丰富的营养,可掺入咖啡中饮用,也可做成奶酪保存起来。拉普人还将鹿肉经过熏烤加工后制成圣诞节食用的火腿。鹿肉的价格相当昂贵,如果好客的芬兰朋友请你吃鹿肉,那就是最好的款待了。 近几十年来,拉普人不再过游牧生活,而是定居饲养驯鹿,实行季节性放牧。拉普人在自家的驯鹿耳朵上用小刀刻上一个特殊的

11、记号,然后将驯鹿撒出围栏,与邻家的驯鹿混合成群,任其在野外自行觅食、繁衍。在芬兰北部地区大约有20万头驯鹿,这些驯鹿在大自然广阔的原野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每年10月到来年2月,围捕驯鹿对拉普人来说是一个紧张繁忙的收获季节,他们把鹿群从一望无际的荒野赶拢在一起,家家户户都将自家的驯鹿清点数量,进行分隔,同时将紧跟母鹿身后没有作记号的幼鹿作上自家的标记。被选定将被屠宰的驯鹿先被打晕,然后割开喉咙、放血、开膛,并加工成各种半成品。兜捕结束后,鹿群又被放回原野。,(2)黄河站与北极考察 必要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北极地区的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北极地区的环境产生

12、哪些影响,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在北极地区纷纷设立考察站进行研究。位置: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55N,1156E)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图)。,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考察站为一栋两层楼房,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等,可供20人至25人同时工作和居住,并且建有用于高空大气物理等观测项目的屋顶观测平台。,神秘的南极和北极,天寒地冻,冰雪皑皑,深深地影响着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自古以来,地

13、球两极就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继探险时代之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在两极建立了众多科学考察站。这些探险和考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中国是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的后来者。从20个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极地考察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分别在南极大陆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南极考察一步步从大陆边缘深入内陆。,意义:黄河站的建成,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脐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增强我国在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图黄河站的位置,4、典型例题:,例题一:读下图回

14、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是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马 D.雅加达,(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江南小镇,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特别是该地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东南,B,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冰川侵蚀作用形成,(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终年被冰雪覆盖,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岛内主要利用地热资源作为主要的

15、能源,矿物燃料使用很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更小,属于湿润地区;,例题二:右图为我国南、北极科考路线图,据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北冰洋“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1)我国先后到南极和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原因是什么?(6分),两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理想环境,两极地区有重要的交通位置和战略资源,参与极地科考可以参与国际合作,提升综合国力,有助于研究影响我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6分),(2)试分析“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

16、的意义。(4分)(3)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全球变暖,极冰融化;缩短航程,减少费用(4分),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因通航带来污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6分),例题三:读图,回答46题。(1)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B,C,(3)面对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中A所在国提出

17、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无油国”的目标,该国最具潜力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是()A太阳能B地热C潮汐能D生物能,D,北极地区各国对于北极的争夺,二、南极洲1、位置和范围,南极洲几乎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 洋、 洋 洋所包围;与 洲、 洲和 洲相望。,非洲,南美洲,大洋洲,(1)冰雪大陆,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为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雪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的冰,体积占世界总体积的90以上。如全部融化,世界洋面将升高5070米。,2、自然区域特征,(2)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温达88以下;

18、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以下,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酷寒),(干燥),(烈风),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洲的暖季。这时太阳高度虽然很低,但它总是照耀在地平线上,气温开始回升,有些地方冰雪融化。,我国三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在2月?,(暖季,极昼现象),( 1989年建立 ),( 1985年建立 ),据新华社“雪龙”号12月25日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中国南极中山站获悉,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28名泰山站队员经过一周的艰苦跋涉,于当地时间24日晚8时顺利到达预定建站地点。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

19、公主地区域,选址位置坐标为:东经76度58分、南纬73度51分,海拔高度2621米,距中山站522公里。根据施工计划,建设队员将首先开展泰山站的“冰基”建设。在冰面上挖一个面积200平方米、深2米的基坑,采用创新的“筏板技术”、“结构找平”技术等,使泰山站牢固地矗立在1900米厚的南极冰盖上。,(2008年建立),长城站,中山站,资源和科研的宝地,矿产资源:煤、铁储量丰富,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未经雕刻的自然环境,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科研价值,维多利亚地,文森峰,(为什么南极洲会有煤分布?),南极磷虾,威尔德海豹,南极鳕鱼,企鹅,南极冰山,苔藓,中山站,中山站全貌,(1)A、B、C、D为科学

20、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代号是_(2)A、B、C、D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北京最近的是_(3)E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_, F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北京大致经度(120E),再根据图中经纬网推断B最近。(3)题并不需要知道E、F是什么地方,实际考查的是对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E地位处南纬4060,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F地位处南纬3040,又在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这样它们某些季节的气候特征就能答出。,【答案】(1)A(2)B(3)温和多雨温和多雨【解题回顾】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哪么从0开始顺地球自

21、转方向为东经度,这样就把地图上的东经和西经度区别出来。牢记大陆西岸或岛屿地处4060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3040的地方,应为地中海气候。,延伸拓展,【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1)图中南极最高峰B叫_(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是( ) A企鹅B鸵鸟C蜂岛D巨嘴鸟(3)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22、:( )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 B C D,【解题思路】(1)题有关区时的计算题,首先确定A在西6区,根据识记的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时,可以求出此时北京时间;【答案】(1)文森峰 (2)A (3)B (4)A,【例4】读图,解答:,(1)当太阳直射图中M点时,一艘考察船从某国N港启航,此刻正是_月_日_时(北京时间)。(2)N港是该国第一大港_,中国南极长城站大致位于它的_方向。(3)考察船在向南极长城站行驶过程中,船员经历的下列现象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填一个或

23、一个以上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得分)( )A启航时当地正值旱季B考察船可以顺洋流航行C途经某发达国家,补充大量肉类、奶酷D途经某世界著名渔场,捕获大量渔产品E沿途测得的海洋表面盐度逐渐上升F途中白昼时间逐日缩短G发现巨型冰山以及鲸群、白熊、海豹H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解题思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间为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M点时的时间为正午12点,本地为澳大利亚,位于北京之东,时间比北京早。澳大利亚为东10区,北京为东8区。时间差为2个小时,所以,此时的时间为上午10点钟。往南极走,方向一律为南(正南、西南、东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为顺时针方向,四周为北,中心为南。所以,正南只能出现在同一条经线上,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因此,顺时针方向为东,判断出长城站在东南。【答案】(1)12 22 10(2)悉尼 东南(3)B、C、H、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