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484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诊断FAI,供影像科及相關專業學習參考,FAI,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青壮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成为关节外科的研究热点,定义,Ganz教授等于1999年及2003年报道及正式提出FAI的概念 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股骨近端与髋臼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化,从而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加内旋受限,最终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FAI的髋关节解剖基础,髋臼发育畸形、髋臼后倾、髋臼内陷等,都可导致撞

2、击产生,宽展突出的股骨颈或者前外侧缩短的头颈连接常引起FAI,髋臼唇被钳夹于股骨颈等骨性结构之间并被磨损变性是导致FAI患者髋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附着于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加深髋臼的深度 参与神经传导负重时密闭关节腔,稳定髋关节,上为关节软骨覆盖下为骨板壳,为股骨头韧带 附着处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是多 组肌肉的附着处,髋臼前低,后部隆起,下有 宽深缺口,形成半球形凹窝唇盂缘加大了髋臼深度, 使其面积超过球形的一半,髋臼,髋臼唇,股骨头,髋臼唇由纤维软骨结构,加深髋臼窝,下方由横韧带封闭,FAI,髋关节疼痛,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人退行性变,髋关节炎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其他?

3、,临床特点,好发人群:爱好运动的青壮年髋关节疼痛:腹股沟处疼痛或臀部深处痛髋关节屈曲内旋时更加明显活动受限: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关节闪痛、关节绞锁、关节弹响,发病机制,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学异常,导致股骨和髋臼的一种异常接触状态亦可发生在髋部解剖结构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髋关节发生过度即超生理功能的活动的患者,宽展突出的股骨颈或者前外侧缩短的头颈连接易导致关节间隙狭小 股骨颈和髋臼缘重复接触 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以及髋臼关节软骨的损伤髋臼形态学改变如发育畸形、髋臼后倾、髋臼内陷等髋臼后倾导致髋臼缘前外侧形成突起,髋关节在屈曲和内旋时遇到障碍,从而导致股骨髋臼撞击,分型,凸轮撞击型(cam-ty

4、pe ):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钳夹撞击型(pincer-type):髋臼解剖异常髋臼后倾、尤其是上1/3的后倾髋臼过深髋臼前突混合型,1、凸轮撞击型,常见于股骨近端畸形前部或前上部股骨头颈连接处骨质异常突出,常见于经常运动的男性,常由股骨头的非球形部分或者宽展突出畸形的股骨颈在屈曲和内旋时挤压、碰撞并剪切髋臼软骨及髋臼唇,剪切力造成髋臼唇从表面向内部损伤及从髋臼上撕裂,髋臼软骨的损害通常发生在髋臼的前上部,股骨头颈凹陷减少,呈所谓“手枪柄”样畸形,2、钳夹撞击型,通常存在于喜好活动的中年女性,股骨头颈连接处和髋臼缘的异常接触,反复的撞击接触导致髋臼唇的变性,进一步引起髋臼内部囊性变以及髋臼唇

5、周的骨化和髋臼加深。该慢性损伤常位于髋臼软骨周围的狭窄长条状区域。髋臼唇周围的变性通常以骨化形式表现,3、混合型,大部分FAI病例为混合型,检查方法,X线平片(首选方法)骨盆正位片:尾骨尖端指向耻骨联合,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是12 cm 能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CT较x线更直观地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能显示更细微的骨性改变MRI可直接显示髋臼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MR髋关节造影:能准确显示FAI伴随的髋臼唇撕裂,X线表现 -凸轮撞击型,直接表现股骨头颈联合处前上缘骨性突起: “ 枪柄样” 畸形非圆形的股骨头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小角增大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髋臼唇硬化髋臼缘骨赘或游离

6、钙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凸轮撞击型FAI,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伴局部的骨质增生,凸轮撞击型FAI,股骨头颈的“ 枪柄样” 畸形,.,偏心距是水平位投照平片上平行的股骨颈切线与股骨头前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11.6mmFAI偏心距缩短 7.2mm,股骨头中心O点为圆心,股骨头正常最大半径为r,从股骨头颈连接处骨质与这个圆的交点(A点)到股骨头中心点作直线OA,此直线与股骨颈中轴线OB的交角为角反映股骨颈骨赘突出程度,角越大,越容易发生前上方股骨头颈与髋臼唇的撞击FAI组中该角平均为74.05.4,正常对照组为42.02.2角50是诊断FAI的临界值,LCE角,髋关节外侧CE角(latera

7、l center-edge angle,LCEA或center-edge angle of Wiberg6):根据Wiberg的描述,在骨盆前后位线片上,点定义为股骨头的中心,点为髋臼最外侧处。经过、两点的直线与身体中线的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即为LCEA。Ogata等7定义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取髋臼侧软骨下硬化带的外缘为点(图4)。正常值:25。20即可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但是若LCEA45则说明髋臼有过度覆盖的倾向,LCE角,X线表现 -钳夹撞击型,直接表现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过深、髋臼前倾、髋臼后倾、髋臼后壁过度覆盖) 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髋臼缘骨化或钙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髋关节水平轴位上

8、股骨头颈连接部可见局限性的线形切迹或凹陷 股骨颈前上区域的囊变及相邻骨皮质增厚,正常髋关节x线表现中心边缘角(LCE角)正常范围为25一39;髋臼指数(AI)正常值0;挤压指数(EA+E)正常值25IIL:髂坐线;AW:髋臼前壁缘;PW:髋臼后壁缘;A为股骨头被髋臼覆盖部分的宽度;E为股骨头未被髋臼覆盖部分的宽度;F为髋臼窝线,髋臼过深,髋臼窝线位于髂坐线内侧LCE39时,提示髋臼过渡覆盖正常髋臼指数(AI)为正值, AI为或负值提示髋臼过深,髋臼过深,髋臼窝线位于髂坐线内侧,髋臼过深:髋臼线位于髂坐线内侧髋臼突出:更内侧成人:男性3mm; 女性6mm儿童:男性1mm; 女性3mm,髋臼前突,

9、股骨头与髂坐线相交,髋臼后倾髋臼前缘线位于髋臼后缘线的外侧:阳性交叉征(8字征),髋臼后壁过度覆盖:髋臼后壁缘位于股骨头中心的外侧,即后壁征,.,髋臼后突髋臼唇骨化,CT表现,扫描部位自髋臼到小转子以股骨颈轴线为旋转中心轴,所谓股骨颈轴线根据两个骨盆基点来定:股骨头中心点和股骨颈最狭窄部CT表现与X线平片相同能更清晰显示细微骨质结构改变:髋臼边缘的骨赘、股骨颈疝窝、关节面下囊变等细节,股骨头颈联合处前上缘骨性突起非圆形的股骨头,凸轮撞击型FAI,凸轮撞击型FAI,股骨头颈联合处前缘骨性突起、骨质硬化, 角增大,凸轮撞击型FAI,钳夹撞击型FAI,横断面显示髋臼后倾正常髋臼连线与水平线呈钝角呈锐

10、角,提示髋臼后倾,3、MRI表现,基本表现同X线对髋臼盂唇和软骨损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它表现股骨颈疝窝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骨髓水肿MR造影优于常规MR,影像表现,股骨头颈联合处前上缘骨性突起,凸轮撞击型FAI-并盂唇撕裂,MR关节造影:关节软骨损伤,MR关节造影:盂唇损伤,股骨头颈交界处骨质增厚,盂唇损伤,角增大,髋臼唇骨化,股骨颈疝窝形成,关节软骨损伤,钳夹撞击型FAI髋臼加深,髋臼盂唇撕裂,综述,临床表现,FAI多见于中青年人,凸轮型(Cma型)FAI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年男性。钳型(Pinceer型)FAI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多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腹股沟区慢性疼

11、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和内旋为著,体育活动或者长时间行走后加重;有时疼痛会向外放射到大转子区,向内放射到内收肌区,甚至放射到臀部。体检可以发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撞击试验分为前方撞击试验和后方撞击试验,前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被动屈曲90时内旋、内收,后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过伸时外旋;如果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即为撞击试验阳性。,X线表现,X线表现:诊断髋关节FAI的标准X线平片主要是骨盆前后位、侧位及水平侧位片,均要求患者仰卧位,下肢内旋15,X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为1.2m,前后位片中心线指向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Pincet型FAI的X线表现:Pincet型FA

12、I一般是由髋臼局限性或普遍性过度覆盖所致。在骨盆前后位片上,如果发现在髋臼上部髋臼前壁缘较髋臼后壁缘更靠近外侧,即出现8字征,提示前方过度覆盖;髋臼线位于髂坐线内侧,提示髋臼过深;股骨头与髋臼线相交,则提示髋臼前突。Cam型FAI的X线表现:Cam型FAI一般是由股骨头颈交界处的骨性结构异常所致。股骨颈角是定量反映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程度的指标,股骨颈角50提示股骨头颈交界处骨性结构异常。其他用来评价Cam型FAI的指标包括股骨头颈偏距及偏距率。,CT/MRI表现,在MR平扫图像上,盂唇撕裂表现为盂唇增厚变钝、消失或分离移位,髋臼隐窝变小或消失、髋臼盂唇内出现高信号。髋臼盂唇撕裂常伴有髋臼盂唇退

13、变及盂唇旁囊肿形成。髋臼盂唇退变表现为髋臼盂唇增厚或体积增大,表面不光滑,盂唇内可见稍高信号,多见于髋臼盂唇基底部。盂唇旁囊肿位于髋臼周围软组织内,多位于髋臼外上方或前上方,在T1WI呈低信号,T2WI或T1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边界清楚。CT及MR可以清楚显示股骨颈疝窝,CT表现为股骨颈前上方的皮质下类圆形低密度区,直径一般10,边界清晰,周围可见硬化;MRI表现为股骨颈前上方皮质下方的T2WI中或高信号灶,边界清晰,周围可以出现骨髓水肿。关于股骨颈疝窝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股骨颈疝窝的形成或髋关节前方关节囊与股骨头颈部前方皮质之间的长期磨损及关节囊内压力增高有关,最近有学

14、者认为股骨颈疝窝的形成与Cam型FAI有一定相关性。典型的Cam型FAI可以出现撞击三联征,即髋臼前上盂唇撕裂、髋臼前上软骨损伤及股骨颈角异常。,“8”字征,髋臼前倾角的变化:观察髋臼前倾角的变化的前提是清晰标准的线片。骨盆出现前倾和后倾以及左右旋转都将影响对髋臼前倾角变化的判断。在标准位骨盆前后位线片上首先要找到髋臼的前壁和后壁(图B):正常髋臼前壁覆盖1/3的股骨头,后壁覆盖1/2的股骨头。髋臼前壁突出或后壁缺损均可造成髋臼后倾,前者髋臼前方过度覆盖,后者髋臼后方覆盖不足。前者因前壁突出,髋臼前缘在上半部分位于后缘的外侧,因而在线片上呈现出“交叉”征(图A),或称“8”字征。后者因后壁缺损,髋臼后缘位于股骨头中心的内侧,称为“后壁”征。“交叉”征对于发现前倾角小于4的髋臼具有95%的敏感度和96%的特异性。,“8”字征,“8”字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