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我市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毛小平同志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完全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上颁发了“优秀人才贡献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和“引进人才贡献奖: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无锡现代化建设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全市百万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工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实施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大
2、力推动“53(F计划和“7+1”政产学研联盟两大抓手,全面启动了党政干部的“双新”工程,以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致力把人口增长压力变成人才集聚动力,把人才辈出之地变成人才荟萃之地。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无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当前,无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担负着由全面小康向建设基本现代化转变、由工业明向生态明转变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全市上下要根据特别尊重人才、特别政策、特别环境、特别机制的要求,以求贤若渴、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下面,就强人才
3、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的两个认识,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江泽民同志2001年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两院院士代表大会上提出,“人才是战略资源”的科学判断。两个科学判断,一个从历史发展高度,强调人才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一个是站在世界发展的视野,强调人才的战略性、全局性作用。两个判断本质相同,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新概括、新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有机结合的新境界、新体现。深刻把握“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两个判断的核心内涵,关键要用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强化对人才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结合无锡实
4、际,就是要充分认识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关键作用,充分认识当前抢抓人才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充分认识无锡做好人才工作不可得的比较优势和现实条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认识人才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就要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斯为盛,惟才是兴“。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从无锡发展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一大批眼界开阔、胸襟宽广的领导干部,一大批有勇有谋、敢于创新的经营管理者,一大批知识丰富、成就卓越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推动了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速了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举世
5、瞩目的“苏南模式: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会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都得益于我们拥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全球眼光,善于同国际接轨的各类人才。无锡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从国际经验来看,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跃居世界超级大国,是因为战时美国吸纳和集聚了大批国际领军人才和精英人才,形成了吸纳全球人才的化传统,增强了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毁于二战,崛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20年快速崛起,主要得力于战时留存的科技管理人才的支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评论日本崛起时讲过“二战可以毁灭日本的物质财富,但无法毁灭日本的创新资源,这就是人才和知识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成功转型,悄然跃起,主要依靠了海外留学人才
6、的回归和国际高质人才的集聚。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反复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新途径的引领者。谁能够培养、集聚、用好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认识国内外人才流动的新变化,就要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全球产业结构大变动、大组合,带来国际人才大流动、大循环。当前我们面临着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人才溢出的机遇,也面临着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人才区域集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国内城市抢抓人才的挑战,特别是周边地区紧紧抓住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机遇,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力度之大、出手之快、先声夺人。上海以“海纳百川
7、、服务全国”的精神,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和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环境,强力扩大人才集聚效应;杭州立足吸引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创业环境、体制机制三大创新,大力构建“创业天堂、休闲之都”的独特优势。苏州、南京依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致力形成集聚人才新“磁场机遇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逝之不再。只有早一步,快半拍,才能抓住主动权、制胜权。充分认识无锡自身优势和现实条件,就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性和坚定性。无锡具有重才兴教、崇工尚的历史传统。无锡历史底蕴深厚,化教育发达,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载入史册的就有近百位政治、化名人。近代以来,无锡在全国有影响的政治家、科
8、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就有260余人。目前,无锡籍的两院院士有67人,已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具有集聚人才不可得的人环境。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接上海,西连南京,地理相近,化相通,既可以接受上海全方位辐射,又可以保持差别化、特色化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分工。特别是随着沪宁城铁、京沪高铁开通,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同城效应进一步放大,无锡对人才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无锡人才工作具有扎实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在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530”计划的城市名片,“7+1”政产学研联盟的特色品牌,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城市和打造人才特区的典型实践,使无锡对海内外人才
9、的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只要充分发挥和提升无锡现有优势,就能变成集聚人才的强大合力,变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的两个认识,必须以超前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竞争的眼光来思考、谋划人才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新观念,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新思路。结合无锡实际,当前有必要在思想上破除三个意识、确立三个观念:要破除重物轻人意识,确立以人为本观念。目前在我们部分地方和干部中还存在着引进人才不如引进设备、企业发展靠人才不如靠技术等偏面认识,忽视了人才在推动技术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挫伤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造成人才流失,本质上是“见
10、物不见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服务人。体现在人才工作上就是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中使社会大的价值。要破除急功近利意识,确立长远发展观念。在我们一些工作中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现成人才、轻潜在人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才即期效应和投资回报效应,怕投资、怕风险。既不能储备人才资源,又不能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其实质是功利主义思想和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发培养人才需要战略眼光,长远考虑。要舍得投资,舍得时间,用发展的眼光引人、育人、用人。超前谋划,厚积薄发,以人力资源优势变成创新发展优势。要破除安于现状意识,确立大胆创新观
11、念。现在有些单位和地方对人才工作满足现状,恪守常态,甚至还有些同志对“53(F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心存疑虑,对“7+1”政产学研合作心不足,等等。所有这些,本质上是墨守成规,拘泥路径依赖。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市现有人才工作与发展形势、目标定位还不尽适应。人才投入的力度不大,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04年为2.25%,2008年不升反降,仅为2%左右。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有所增强,但对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尽明显,缺少引领产业创新的战略型、领军型人才。形势发展,变动不居,人才工作,唯有创新。过去产业外延扩张、粗放增长需要吸引一般技能人才,现在产业高端攀升、转型升级需要吸引大量科技创
12、新创业人才。只有跳出传统的引人、用人、育人思路,才能大范围宽视野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只有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充分调动人才和用人主体的两个积极性。可以说,无锡肩负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重任,比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渴望人才;建设基本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比任何城市都需要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二、突出企业载体和“三创”载体建设的两大重点,着力构建人才辈出的平台企业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体现了企业集聚人才、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三创载体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新高地,体现了政府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导向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有机互动,缺一不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载体创新功能建设。企业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体,又是各类人
13、才集聚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的作用,就必须推动企业的人才建设。要结合企业转型引进人才。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立足转型,大企业科技投入,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推进企业“三站二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建设,为招才引智搭建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引进各类应用人才拓展空间。要围绕提高企业质用好人才。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凸显尊重人才的理念,体现求贤若渴的真情,放心使用、放手发展。特别要尊重高层次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依托企
14、业创新经营集聚人才。要快推进企业组织经营方式发展转型,大力推动企业由“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响“中间分离、两端延伸”转变,以打造企业科技研发、市场营销、资本经营等核心功能,吸引科技研发、市场经营、战略管理高端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迸发创意、展现才华的用武平台。要围绕增强企业后劲培养人才。企业后劲在于人才储备。积极探索企业人才培养开发新机制、新途径。要利用“53(F计划,快引进人才,利用政产学研合作强培养人才,扩大人才引进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人才储备,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劲。要进一步强化“三创”载体的服务功能。如果说开发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那么“三创”载体则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平台。如果说外向
15、型经济是兄弟城市脱颖而出的优势,发展创新型经济则是我们后来居上的优势。要进一步快“三创”载体建设进度。前期“三创”载体建设推进较好,基础很好。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要继续快建设步伐,优化建设布局,提高质量水平。确保年内累计完成600万平方米,确保“五年目标四年完成:要进一步创新建设开发机制。要按照投资建设、管理运行分开的要求,实行司化运作、项目化管理。提高起点,拓宽视野,积极探索“三创”载体的运行模式,把政府共服务和“三创”载体的科技招商结合起来,以良好服务功能吸引的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含金量高的项目。要进一步完善载体综合配套功能。要围绕各类人才的需求,将环境、生活设施配套作为科技综合体来建设,
16、优化创业条件,完善共服务,创新生活环境,推动科技专业园区向科技社区转变,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使三创”载体成为创业的热土、生活的天堂、成长的乐园。三、强化tt530计划”和“7+1”政产学研联盟两大抓手,高起点推进“人才特区”建设“530”计划是以吸引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为重点,实行科技创新创业;“7+1”政产学研联盟是以利用国内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科技力量、科技项目为重点,速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从长远视野看,它颠覆了科技创新的传统发展路径,走出一条把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转化为无锡转型发展创新资本,以国内外人才集聚带动新兴产业集群的新路子。要做强做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的品牌。以深
17、入推进“53(F计划为抓手,快实施后“530”、泛“530”计划,不仅要重视引进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也要重视国内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不仅要快“530”项目研发孵化,而且要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带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深入研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推进机制,增强示范功能,放大品牌效应,把基地建设与打造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相衔接,工作目标与体制机制创新相配套,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相协调,增强人才的集聚效应。要大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着眼于满足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着力解决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以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为重点,致力快培养、开发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能
18、人才,优化创新创业企业的人才结构,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以完善政府采购、息沟通、业务对接为重点,推动海归企业与地方企业技术创新有机对接,与本土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合作互动,助推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长入地方经济发展。以满足国际型创新创业人才生活需求为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对外合作等形式,快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社区建设,提高层次,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共服务国际化水平。,:要拓展拓宽政产学研合作的领域和途径。要把“7+1”政产学研合作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结合产业结构和发展要求,各市(县)区都要建立和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产学研合作共建的科技研发平台、成果转移基地和科
19、技创新园区。创新思路,拓展形式,通过人才“柔性流动”、成果作价入股、专利授权经营、技术联合攻关,使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形成战略合作。要注重政府导向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共服务体系,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参与投资分配。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向,科技扶持、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重点向政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倾斜。要着力构筑激励创新成才的社会环境。要以开放、宽松、宽容、服务为重点,形成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开放,就是要大力弘扬“大气开放、包容和谐的化氛围,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人才,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吸引国内外各类人
20、才到无锡创新创业、成就事业;宽松,就是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和机制,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切实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实行政策聚焦,研究制定引进掌握国际尖端技术的顶级人才和领军人才的重点政策,坚决突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障碍,打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体制束缚。宽容,就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给人以心,让在创新创业中受挫的人倍感关切和鼓舞,让新思想、新技术、新产业得生长和发育良好的土壤,让人才深刻感受到快速发展的无锡有舞台、有奔头,能干事、干大事。服务,就是立足以提高入驻率、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目标,努力做到“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尊重和保护一
21、切造福于人民的创造活动,放手让一切生产要潜能竞相迸发,让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改进和强化人才工作推进机制。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知识产权和质量立市”的主战略,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摸清家底,把握需求,做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把精力和财力、物力、人力地用于人才培养、使用和建设上来。进一步突出人才工作的重点抓手,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激励政策和市场运作体系等途径,在较短时间内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以一流人才带动一流团队、提升一流学科、发展一流产业。进一步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改进和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和目标考核,细化工作环
22、节和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强调大局,强调协作,强调服务,一些支持配合,少一些推诿扯皮,真正做到工作上合拍、服务上合力,确保人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志们,过去30年,无锡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家的摇篮城市;未来30年,无锡要努力成为中国科技创业家(企业)的摇篮城市。使命任重道远。我市的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中国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的目标,好快地引进和培育科技创业者和科技创业家队伍,精心选拔和任用致力推动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建设的党政人才队伍,积极培养支撑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业家茁壮成长、科技创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环境。同志们,识才用才,历代被视
23、为治国安邦之方略。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毛泽东同志是精辟地指出“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站在今天的视野,就是管政策方向,管使用培养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集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用真情吸引和留住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改善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的发展机遇,让一切创新因充分涌流,促进各类人才成长。让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理念、开拓的思路,强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荟萃各方英才,构建人才高地,为把无锡建设成为中国科技创业家(企业)摇篮城市、实现“一当好、三争创”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