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1883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一)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中的一些体会。一、转变视角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

2、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二、转变学习方式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

3、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三、转变教学重心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

4、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一一综合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式,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领域

5、,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同类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比如,教材中爱劳动,选择了动画片三个和尚,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

6、时欣赏了我们本民族特色的音乐,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还有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陶冶这种情操。四、改变知识传授,定位艺术熏陶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

7、、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相比2011版的63页,这次发布的2022版共计131页,仅在页面数量上就足足翻了一倍多,可以看出国家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从音乐学科来与2011年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具有很大的变化与特点。新课标下的课程目标是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最终确立的。一、素养导向的综合表现更明确二、音乐学习任务包含:从第一、二学段(5年级)起,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以及自信地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等;能认识简单的节奏谱和常用

8、音乐符号,模唱简单旋律;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到第三学段(67年级)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充分、全面地认识乐谱和常见的音乐符号,视唱旋律;还能选用合适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创编与展示简单的音乐作品。第四学段(89年级)明确要求学生不仅熟悉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识谱、记谱比较流畅和准确,还要求学生能编创与展示比较完整的短小的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创作、运用的要求。除了对音乐实践能力的要求,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也有着明确要求,中低学段(7年级)的音乐学习主要以欣赏、聆听为主,但随着年龄、年级不断增长,学习要求也增加了。到高学段(89年级)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适的创作技法进行音乐编排和

9、表演,在学习任务中,也有单独的“独奏与合作演奏”项目,同样要求在演奏中融入个性化的创意。新课标对音乐学科实践能力的要求就意味着义务阶段的艺术学习要求学生:要在感知、发现、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创作与运用,不止要会听、会唱,还要会演奏,会创作,会运用。内容分类更具体:课程标准中提了明确的要求,音乐学科分为四类:欣赏、表现、创造、联系,涵盖了14项学习具体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学习任务。“欣赏”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音乐审美为中心,在音乐学习中发现美,享受美,感受音乐体裁情绪,进而做到培养美好情操和品格的目的。“表现”要求我们重视音乐活动实践,既要扎实学习基本乐谱乐理知识演唱技巧及部分乐器基础演奏,也

10、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获得音乐的真实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创造”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中设定一些有趣的内容、形式、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自主探索音乐,比如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在特定情境或音阶里即兴编创歌词、乐句。根据音乐主题编创音乐剧、手势舞等。“联系”要求我们应该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活动的联系,让音乐生活化,加强与同类艺术姊妹学科,如美术、影视、戏剧之间的联系,做到融合呈现在教学内容里。也可以跨学科联系,以音乐为主体,通过不同学科、相同的教学材料,做到跨学科融合。不仅如此,课程标准中针对不同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

11、和目标。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三、更加注重创意和实践在新课标的音乐学业质量标准中,加强了对学生感知、应用、创新的技能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聆听音乐,对音乐情绪的反应及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符合音乐基本特征并体现个性化。(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跟随录音或与同伴一起演唱,姿势正确,声音自然,词曲基本完整、正确,音色、音量、速度、表情初步做到与歌曲情感相符。(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演奏姿势、方法符合规范。节奏、节拍、旋律等基本正确,力度适宜、速度稳定,伴奏能互相配合。(艺术表现)能选用2-3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情境表演,基本表现出情境表演的主题和内

12、容,能体现自己的想法。(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关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向他人介绍身边的音乐或音乐现象时,能较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感受。(文化理解)第二学段(3-5年级):聆听音乐,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以及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等的感知、理解和判断基本正确。(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初步掌握演唱、演奏等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表达作品的情绪、情感及表现音乐等方面能体现自己的想法。(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运用乐谱进行音乐实践,对乐谱各种符号、记号的辨识和表现准确度高;视唱简单乐谱,音高、唱名、节奏基本正确,听记简单节奏或曲调(艺术表现)随音乐即兴表演,表情及身体动作能体现音乐情绪和音乐特点(艺术

13、表现、创意实践)能运用舞蹈基本语汇和技能进行创编和表演(艺术表现)在戏剧(曲)种承担角色、声音、动作、演唱、表情等基本符合角色形象(艺术表现)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现象,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能选择合适的音乐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说出原因。(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第三学段(6-7年级):在听赏中,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感知、反应和判断较准确,对不同国家、风格流派的代表性音乐具有初步判断能力,了解戏曲等的艺术特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演唱、演奏,在情感表达、准确性等方面基本达到作品要求。(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运用有代表性的地区或民族舞蹈语汇进行创编和表演(艺术表现、创意实

14、践)在戏剧(戏曲)等综合性艺术表演中,具有认识、理解所表现对象的能力。(艺术表现)对社会生活中的音乐现象和音乐文化能作出一定合理的分析与评价等(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总之,对于新课标下的音乐素养培养就是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之美,能自信、自然地进行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探究、记性表演和编创等艺术创造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情,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联,吸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对社会和文化中的音乐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促进

15、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课标的变化是素养导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所以一定要从更加综合且全面发展的视角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通过营造环境、加强体验、充分管理、积极展示等方面的努力,让孩子们有更加全面的感知与体验,并且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交流和创造,真正在艺术的世界中学会求真、崇善、尚美。(三)上周教研时间,我与组内老师共同观摩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专家讲座,感受颇深。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第一,以“审美”为核心,培养“欣赏力”。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

16、情感体验,提升美感知识和文化理解素养。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让良好的音乐欣赏力体现在生活中。第二,以“激趣”为核心,培养“表现力”。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小学生是天真烂漫、极富表现欲的,但他们之间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表现音乐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力。第三,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创造力”。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将音乐知识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会

17、创造美。学生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第四,以“融合”为核心,培养“理解力”。音乐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姐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2022新课标学习任务提到,学生要有感情地进行乐器演奏,享受演奏的乐趣,开展音乐创作与展示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音乐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们展开了非洲鼓特色音乐教学。非洲鼓是世界上古老的打击乐器

18、。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非洲鼓教学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有机结合,满足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提高学生在课堂乐器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非洲鼓做为一种独立的演奏乐器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体态律动、歌曲演唱、鼓乐合奏等丰富多样的组合形式有机结合,以促进音乐课堂乐器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是美德传播者。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的地方,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让我们与新课标一路同行(四)在今天的教研活动

19、中,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针对2022版音乐新课标进行了细致解读,让我对音乐新课标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从杜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严谨,要求的细致,从而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多历练提升自我能力。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让我感受到,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杜老师分享的内容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一、二年级趣味唱游的解读,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单纯可爱,对新奇有趣事物的向往,是这个年段学生的一个特点。丰富的唱游活动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玩音乐游戏、做律动、听

20、故事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理解歌词内容、模唱歌曲旋律,在唱游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音乐知识、掌握表演技能。低段的孩子是充满童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童真童趣之上,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唱。我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经过设计的小环节更受低段学生的喜爱,例如拍节奏时加入动物形象,学着乌角走一走,学着兔子跳一跳,能让学生在体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与理解节奏的不同时值。低段的学生对音乐概念的认识是感性体验之上的,他们更喜欢直观、形象、可以参与其中的音乐活动。我认为这一学段的教学更契合教学目标的第一维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当教师能站在孩子的

21、角度去发现音乐,探索教学方法,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能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美好,我想这样的音乐课一定是快乐的!唱游将演唱、演奏、声势、舞蹈、即兴表演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体现音乐教育更加综合多元,更聚焦育人目标,强调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带领孩子领略多彩世界。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凸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课堂教学,多思考,勇创新,敢想敢做,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奋进。(五)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张老师分享给我的“音乐新课标美育新征程”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研讨会,新课标围绕核心素

22、养,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去了内容的要求,设置学业的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表现特征的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评价。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为了体验素养利益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变革。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等方面都加强了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衔接。体现了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性,聚生性,持续性,实践性等特点。学习了本次研讨会之后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周海宏老师的发言音乐都“何须懂了”,欣赏课还怎么上?,我深深得被他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路所吸引了。记得上学时有一位语文老师跟我们闲聊,她说自己在家看电视时,音乐频道在播放乐团举行的音乐会,她忍不住的想听一听,也提高一下

23、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可是她看了一会儿,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欣赏,该听什么?今天听了周老师的主旨发言,我才明白了,音乐为什么这么难“懂”?因为音乐有两个基本属性,第一,没有视觉性,所以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第二,没有语义性,所以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听不懂,说不出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并非听者欣赏水平差,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性,语义性的内容。所以他提出并强调,音乐“何需懂”的观点。在音乐中追求明确的概念性,视觉性内容,用文学化与美术画的方式欣赏音乐是一个误区。这个音乐审美方式的误区对人们欣赏严肃音乐构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音乐学科新课标的改革在美育新时代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孩子们对音乐美的需要,对

24、音乐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情绪判断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要好好保护他,要在他的基础上发展他。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绪的艺术,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音乐的理解很主观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孩子自己的音乐理解,不要用绝对标准要求音乐课堂,限制了孩子们想象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的世界,美育教育也落到了实处。而周老师的音乐审美心理活动过程以及音乐审美素质构成分析,给我们很明确的用欣赏欲、感觉、知觉、注意、期待、联觉、视觉、生活经历、思想几个方面阐述了怎样享受音乐艺术,阐明了音乐教育的任务。让我明白了一线音乐教师在音乐新课标指导下怎样开展学校美育课程。非常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这次音乐学科学术研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