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2123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第二节 拔罐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拔 罐,拔罐疗法的定义及历史,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牢牢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和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都有着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

2、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收藏有汉代陶制火罐,说明汉代也应用火罐治病。宋代,苏沈良方记载了用火筒法治疗久嗽的方法,表明宋代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已扩大到内科疾病。至清代,理渝骈文一书中可以看到火罐疗法治疗黄疸和风疾的记载。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治疗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病症,皆效。,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药、针刺治疗痈疽阴证得方法及对预后的预测,歌云:“痈疸阴证半月间,不发不溃硬而坚,重如负石毒脓郁,致生烦躁拔为先,鈹针放孔品字样,脓鲜为顺紫黑难。”,拔罐疗法的原理,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

3、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

4、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拔罐疗法的功用,发汗解表 舒经活络消肿止痛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增强皮肤渗透性促透伤口愈合,减轻瘢痕调节体温作用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罐的种类,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公分三种,长短约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5、。南方产竹,多用竹罐。,竹筒火罐,竹罐,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截成610厘米不同长度磨光而成。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摔碎。 缺点:易燥裂而漏气。,.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2、3、4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陶瓷火罐,陶罐,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厚实,大小不一。 优点:吸附力大,易于

6、高温消毒。 缺点:质重易碎。,玻璃火罐,玻璃罐,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分大、中、小3型。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吸附力大。 缺点:容易破碎。,4.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5.金属罐、橡胶罐、塑料罐及一些“替代“罐等等。,抽气罐,抽气罐,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排气罐,由挤压排气橡胶罐组成。 优点:安全易学,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7、 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拔罐的常用方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闪火法:用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棒。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

8、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2、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

9、。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拔罐疗法的应用,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

10、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3、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4、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5、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

11、潮红为止。,6 、药罐:常用的有二种:,(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 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12、。,7、针罐:,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8、刺血(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及主穴,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

13、、胃俞、隔俞、章门。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坐骨

14、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秒钟,起罐,再连续拔次到次。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闭经。主穴:关元、肾俞。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下肢溃疡。主

15、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拨次。,拔罐疗法禁忌,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即神阙穴)。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5.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

16、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6.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拔罐疗法的操作,1.操作方法()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

17、。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

18、较高。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疗程。一般以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

19、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个火罐,或个甚至个玻璃火罐。2.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

20、宜慎用。(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

21、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3.怎样避免火罐烫伤临床实践告诉我们;造成火罐烫伤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用的过多,滴在罐内皮肤,烫起一片血泡;火焰烧热罐口,容易叫罐口烙伤圆圈。留罐时间过长,容易拔起白水泡。前二种是真正烫伤,后一种不是烫伤。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火罐烫伤呢?必须采取如下措施:,()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3)留罐时间短:缩短留罐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吸起水泡,一般36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1、

22、治疗效应: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斑,称为罐斑或罐印,此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部位再拔。2、罐印紫黑而黯者:一般表示体内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3、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4、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5、淡紫发白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者,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sh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七)、拔

23、罐留下的罐斑代表的意义,6、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7、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属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8、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9、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10、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11、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显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一般来说无病者

24、:颜色多微红,无明显罐斑变化。,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一)外感风寒型感冒(二)外感风热型感冒(三)落枕(四)偏头痛(五)颈椎病(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八)腰肌劳损(九)肩周炎,(一)外感风寒型感冒,症状: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喉痒咳嗽.口不渴.甚至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取穴:风池: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风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二)外感风热型感冒,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鼻涕、口渴、喉肿疼痛、咳嗽黄痰。取穴: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池:在

25、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尺泽: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三)落枕,症状: “落枕”是肩胛骨内上角的肌腱炎,是肩周炎的一种颈部肌肉发僵,疼痛的时候转颈部困难,疼痛可以沿着提肩胛小菱形肌向颈部放射。取穴:主穴:阿是穴(即病痛最明显的位置)。 配穴: 风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四)偏头痛,症状: 头部肿胀

26、或跳痛.伴眩晕.恶心呕吐.情绪紧张.睡眠欠佳,时而诱发心烦易怒,睡眠不安.口苦。取穴:风池: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五)颈椎病,症状: 颈.肩臂疼痛.甚至到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胛上及肩有压痛。 取穴:大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肩外俞:位于背部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间向左右各四指幅处。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

27、旁开1寸。风池: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症状: 一般为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等。 取穴: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隔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章门: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症状: 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部分患者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检查时有上腹压痛。 取穴:中脘: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脾

28、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八)腰肌劳损,症状: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取穴: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大肠俞: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约以髂脊相平。委中: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阿是穴:有明显压痛的地方。,(九)肩周炎,症状: 肩部阵发性疼痛,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患肩怕冷,不敢吹风。多数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 取穴:肩髃(y):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肩内陵: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肩贞:正坐垂肩位,在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取穴。阿是穴:有明显压痛的地方。,结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