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材料(项目申报与建设规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材料(项目申报与建设规划书).doc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湖南省商业职业中专建设申报与规划书一、建设发展环境1.1普职协调发展情况1.1.1普职招生比:2005年8月8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出台了2005-2010年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株政办发200521号),该规划明确提出株洲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初中生源的变化,从2005到2007年每年扩招18%,2007年在校生规模达到最高峰5.5万人,中职与普高的招生比为1:1;此后,逐年递减,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减少到2.8万人,中职与普高的招生比仍维持在1:1。从实际情况看,2007年株洲市教育局下达了株洲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
2、秋季招生计划(株教通字200741号),要求普职招生比为1:1,实际招生实现1:1;2008年株洲市教育局下达了关于做好2008年全市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株教通字200845号),要求坚持招生普职比1:1,实际招生实现1:1。1.1.2政府举办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株洲市职业教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42所,其中高职学校4所,中职学校38所;市区23所,县(市)19所;公办17所,社会力量办学25所。拥有国家级示范高职1所,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校;申报省级示范中职3所,分别为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株洲市化工机械学校,建立了覆盖机械、机
3、电、电子、化工、信息技术、商贸等支柱产业的78个专业。1.1.3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情况:2006年5月份株洲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区高中教育进行了统一调整:将高中学校的初中部分离出来并划归其所在的区政府管辖;根据人口及生源分布情况,将高中学校由原来的14所调整为现有的9所。1.1.4其他促进普职协调发展的措施1、资源整合,建设株洲职教科技园。近年,株洲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高职与中职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职业院校年培训企业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0万人次,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3%。根据长
4、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云龙新城开发建设是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点工程,也是株洲实现城市北向发展的重要空间支点。而云龙新城建设以职教科技园为支撑,拟在长株潭地区打造出一座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力的职业教育“硅谷”,以此带动云龙新城的建设和发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面积6300亩,能容纳10万学生,年培训6.7万人,安排9所职业院校入驻。规划于2010年基本建成,2012年全面建好。我校已确立为第二批进入职教科技园的学校,规划占地面积21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一期工程7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2、落实政策,加大经费投入。为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
5、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农村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享受2年,此举让许多原来读不起书的贫困家庭子弟走进了职校大门。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为建好株洲职教科技园,市政府合理规划和优先划拨职业学校建设用地,并享受教育用地的优惠政策;职业学校校舍建设和校办产业享受中小学税费减免政策;免除校产置换的各种税费,校产置换所
6、得全部用于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依法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的15%20%用于职业教育,市、县财政按辖区人口人均不低于0.5元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企业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各项政策,落实有关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展社会融资,鼓励职业学校通过信贷、引资或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投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选择优势项目,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扶持。3、在招生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2006年,对普高招生实行了“三限”规定:限分数(不准违反规定录取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新生)、限人数(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不得挤压招生计划指标
7、,变相扩大择校人数。即“择校生”数量不得超过省级政府规定的比例)、限钱数(“择校生”交费标准,由教育部门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在读完普高一年级学生可以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学生可填报2个中职志愿,且普高和中职可以跨类填报,允许学生被普高录取后改读中职,但被中职录取后不能改读普高,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向职业学校分流。4、督导评估,全面公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进行职业教育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的结果纳入有关责任人年度考核的内容。定期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办学水平的提高。督导结果定期向社会公
8、布。如2008年对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商贸旅游类专业排名第一。5、扩大职业教学办学影响,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2000年至2008年,株洲市教育局年年举办了全市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尤其从2005年开始,技能大赛由市教育局和市劳动局联合举办;2005年6月4日株洲市教育局举办了株洲市首届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运动会;2006年5月24日至26日株洲市教育局联合株洲广播电视报社在全市范围内举行株洲市职业学校学生成才典型代表巡回演讲会;连年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全市职业学校到本市所有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2007年1月18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评选株洲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9、2007年5月份,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广播电视局、共青团株洲市委、株洲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联合举办了“快乐职校,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株洲市职业院校学生风采电视大赛”和株洲市首届职业院校校园歌手大赛。1.2、经费投入情况1.2.1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情况:我校是省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职业学校,工资性支出已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省财政厅都会向我校下达本年度的预算经费通知,教职工工资均按月足额发放,未出现拖欠教职工工资现象。1.2.2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情况:2008年我校财政正常经费拨款478.68万元(生均1572元)。1.2.3政府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救助经费的设置情况: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
10、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财政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73号)的精神,从2006年起,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由中央及地方财政拨付专款,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06年,株洲市财政局、株洲市教育局向我校拨付13.6万元用于贫困生救助经费,补助136名贫困学生;2007年省财政厅根据湘财教指200781号文件向我校拨付159万元国家助学金,2008年又根据湘财教指200849号文件向我校拨付180.4万元国家助学金。1.2.4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设置情况:2005-2010年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株政办发200521号)中明文规定:市、县财政按辖区人口人均不低于0
11、.5元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我校属省财政拨款单位,近三年省财政拨款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有:(1)2006年,省财政厅向我校下达了关于追加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湖南省商业技术学校经费的通知(湘财资指200612号),追加我校购置变压器经费10万元;(2)2007年省财政厅向我校下达了关于追加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其所属单位部分经费的通知(湘财资指200712号),追加我校基建专项经费70万元;(3)2008年省财政厅向我校下达了湘财资指200812号,追加我校基建专项经费60万元。(4)2008年省财政厅向我校下达了关于提前下达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扩大内需国债投资预算(拨款)的通知(湘财建指
12、2008288号),下达我校新增扩大内需国债投资预算290万元,用于我校实训楼建设。(5)2008年,省财政厅拨付我校国家骨干教师培训费4.7万元。(6)近二年,通过市教育局拨付我校市级学科带头人津贴1.07万元。1.2.5其他经费口子的落实情况近三年,通过举办全省扶贫地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实现培训收入382万元。1.2.6政府及有关部门向职业院校收取调节基金、摊派经费和罚款情况株洲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未向我校收取调节基金,也没有摊派经费和罚款。二、项目建设基础2.1 学校介绍湖南省商业职业中专创建于1975年,现隶属于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是一所以培养第三产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院校,学校
13、地处株洲市荷塘区桂花路,现有占地面积近80亩,校舍面积42000m2,固定资产2320万元。是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直文明单位、全国商业职业教育委员会委员,也是省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多次被株洲市教育局授予职业教育工作考核特别奖,连年被主管局授予先进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属行业举办的我校在办学理念、服务定位、办学模式等方面都面临转型。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我校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以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
14、、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教育技术与方法改革为基础、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保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以就业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中职教育的任务是面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好的动力能力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我校根据这一要求,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1、面向用人单位,树立满足社会“急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的新型人才观,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学校根据专业主要面向第二、三产业,根据现代职业分类规范,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并结集编印了烹饪、服
15、务行业岗位要求汇编,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在省内多次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从湖南劳动力市场反映的情况看,无论是加工业还是服务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供不应求。市场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关键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瓶颈”。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为推动湖南经济特别是株洲经济的发展,我校根据“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基本要求,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前提;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依据。2、适应岗位及岗位群的
16、能力结构需求,树立“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质量观,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现代职业分类规范及岗位调研分析,明确提出了适应岗位及岗位群能力结构要求,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的特色质量观,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中等学历学业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与科学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学校充分尊重并维护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及个人成才的发展要求,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逐步实行模块化教学。推行多元智能化
17、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相信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成才。二、坚持“行业性”与“应用性”办学定位,构建特色专业与课程体系学校始终坚持“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经济”的办学方针,明确提出了“立足株洲、服务湖南、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建立了商贸旅游、信息技术、加工制造三大类专业群,把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专业列为学校核心特色专业,其中烹饪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率先开办,烹饪专业入围省级精品专业,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申报省级精品专业,全省唯一的烹饪专业技师培训基地,被誉为省内餐饮行业的“黄埔军校”,专业水准在
18、省内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全国商贸系统技工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学生供不应求,在校期间即被“预订一空”,学生可选择45个用人单位,许多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已经没法满足。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并向中央办公厅、人民大会堂接待单位输送学生。学校工作令家长放心、学生高兴、社会满意,2007年荣获我省唯一的由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烹饪教育成果奖。近两年两专业师生参加全国及全省教学竞赛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7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荣获2枚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普通话说课比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国商贸系统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获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
19、,3个第三名;参加行业举办的湖南省第五届烹饪大赛3位老师获得4枚金牌;2008年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春季技能竞赛烹饪项目比赛12个前三名囊括9个,获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荣获2枚银牌、3枚铜牌;参加行业举办的全国第六届烹饪大赛,面对来自行业精英的挑战,我院师生沉着应战,发挥出色,获5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占金牌总数七分之一,以此荣获全国第六届烹饪大赛“优秀组织奖”。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在“贴近实际,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体现实用,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新规范”的基础上,突出“管用”,优化课程新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改革了传
20、统的“三段式”(即基础课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为主题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以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为必备的知识与技术基础平台;以讲练结合的实践课为重点打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遵循“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形成了以专业主干课(实践课)教学为主线,其它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横向衔接的网络式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专项技能训练均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或执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联合、技术服务等产学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贴近市场、贴近
21、企业,较好地完成了从基础能力到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地自然积累与过度。为充分体现“实用”,学校在各专业培养计划设计过程中,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学历证书为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特征的多证书体系,使毕业生质量标准更加直观、具体。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推进教育技术与方法创新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要求,学校把教育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技术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1、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 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从实践教学的组织
22、体系、教学内容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1)开展实践教学的组织体系创新,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校外附属酒店实习教学部、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目前,我校有烹饪服务实训楼、计算机电子实训楼、数控加工实训楼3栋实训大楼,不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了烹饪实训室、饭店服务实训室数控中心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内实训教学基础设施。校外有小金川酒店作为实训场所,能进行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实训。通过产学合作,建立了33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实训中心、附属酒店、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确保学生“三年实践不断线”,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了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技术创新的指导,并在烹饪专业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改革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适应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发展目标的学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实施了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即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与职业发展规划,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确定训练模块,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与技术创新活动,从而适应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高了实践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如成立了小武食尚工作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开
24、放,学生可在全国大赛金牌获得者武亚斌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2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 为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教学与管理的发展需要,学校不断加强以校园网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数字化的校园技术平台。校园网经过不断改造,覆盖了教学与管理的各环节,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校图书馆经过数字化改造,实施了计算机辅助管理。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公共课教学改变单一的“授一受”式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以专题教学为切入点,变“精讲为讲精”,引导学生认识“是什么”,分析“为什么”,启示“怎么办”,如职业道德课进行了与职业生涯规划合二为一的尝
25、试,探索了学以致用、学以会用的基本途径。 在专业课教学中,文科类专业课引入了案例教学与计算机实验教学;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则以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的融合为切入点;烹饪服务类技术课程及实训课程通过仿真教学及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了理论教学的直观性与实践教学的知识性。四、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人才质量保证的新模式 1、实施开放式教学,探索保证规格、促进特长的教学新形式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在一定范围的课程内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改革。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院公共必修课,学校将该课程分解为教学模块,循环讲授,学
26、生可根据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选择模块,并通过考试模拟题库进行自检。 烹饪专业实践教学广泛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即将实训划分为基本层、提高层与强化层三个层次,由学生可选择实训内容。通过模块化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效果,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实训室建设探索了新的途径。 2、科学设计,建立健全人才质量保证的新体系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断加强人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形成了以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为主、贴近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质量目标设计体系;健全了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质量标准体系及教学与自身规范的岗位体系;理顺了教学运行状况的信息反馈体系及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统一的质量监控体系。 (1
27、)贴近实际、反映实用,构建应用型人才的质量结构体系。一是学校经常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各相关行业及地区的发展规划、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了解人才需求数量与结构,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企业需求人才的目标要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专业方向。 经过反复实践,建立了学校一用人单位一行业部门一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分析体系;形成了专业负责人一专业指导委员会一校学术委员会三级人才培养规格审查体系;确定了教研室教务科二级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与审定体系。 经过三个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的人才质量目标设计体系的循环运行,各专业逐渐形成了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合理的职业知识与实用职业技能为依托、职业素质为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
28、目标结构体系及科学的教学组织体系。 (2)强化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严格的教学管理标准及管理规范。为规范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运行,学校制订了各专业教学指导纲要作为各教学环节管理的基本规范,又以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制订并实施了从教学计划制订到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实训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质量考评及学生学业评定系列标准,使各环节质量管理有法可依,实现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统一。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学校建立了教研室、教务科考核二级考评体系及以各教研室、教师个人为节点的教学质量考核网络。(3)强化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为强化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学校建立了以教务科
29、、教研室两级常规教学检查为基础、学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质量考评为依托、校领导联系基层及随机听课为补充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制订了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建立以教风师德、教学态度与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五个方面为主体、以同行听课为参考、以学生评教为依据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点加强了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建立并完善了教师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量质工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严格管理。 (4)规范考核考评,建立了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既需要严格的内部管理保证,更需要用社会标准来评价。为确保学校各专业人才培
30、养的质量与特色,学校在规范校内评价的同时,还设计并实施了以社会考评及用人单位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与考评尽量与社会接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面。为进一步规范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校根据湖南省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能力考试与鉴定外语水平考试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参加相应职业岗位或基本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毕业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和企业建立了与校外实践训练基地相结合的校外教学质量监控点,每年由招生就业科派人及时搜集、了解有关信息,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五、以提高“三率”为目标,提高办学质量新生
31、入学率、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和毕业生就业率既然已经成为衡量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显性指标,三率”的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新生入学率反映了考生和考生家长或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考生来不来学校就读。学校教学质量高、学习生活环境好、适应社会能力强,对考生的吸引力度大,不仅报考人数多,而且新生入学率高。学生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则直接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认可程度,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接不接受学校的学生。而毕业生就业率则既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更反映了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而且,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学校一旦被用人单位认可,或学生被用人单
32、位认可,用人单位就会长期接受该学校的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就会稳定提高。教育创新推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年年创新高,专业实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成绩及格率保持在97以上,学生操行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现“进出两旺”的发展势头。2.2项目建设现状学校经过33年的建设,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现对照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为基本要求),逐项自评如下:2.2.1办学定位1、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33、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立足株洲、服务湖南、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经济”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树立面向用人单位,树立满足社会“急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的新型人才观,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以适应岗位及岗位群的能力结构需求为目标,树立“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质量观;以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全体教职工以“凭良心办教育,尽责任育学生”的工作观念,致力于为株洲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创业有技能、就业有优势、发展有基础”的中级技能型人才。2
34、、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树立了面向用人单位,树立满足社会“急用”、能力“够用”、上岗“顶用”的新型人才观,为第二、第三产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好的动手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如商贸旅游类专业主要是培养烹饪、服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方面的应用型中级专业人才,其就业岗位是餐饮、营销行业的一线劳动者、办公文员、幼教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类专业主要是培养熟练掌握各类计算机软件操作的专业人才和电子、电器方面的技能人才,其就业岗位主要是办公文员、网页制作、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机电类专业主要是培养数控、模具、机电方面的应用型中级专业人才,其就业岗位是相关行业的
35、一线劳动者;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从事室内装饰、产品造型设计、图形图象处理、艺术设计表达等的中级应用型人才,其就业岗位主要是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产品设计等岗位的设计人员、业务人员。3、学校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学校于2004年11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体专业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签定联合办学合同,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适应企业用人要求的技术标准,学校与企业这间形成了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良性循环。目前我校已与33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学校与湘鄂情餐饮公司、湘君府餐饮有限公司、华天集团、温州华侨
36、酒店、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协议,使其成为我校烹饪、酒店管理与旅游专业的实习基地;与深圳富士康、日立环球、倍利得电子集团、宁波技嘉科技有限公司、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使其成为我校电子电器、主板技术等专业的实习基地;与株洲汽车齿轮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厂等签订协议,使其成为我校数控、模具专业的实习基地。 (2)“订单式”培养:学校与温州华侨酒店、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湘鄂情餐饮公司、北京松子料理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主要是对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展订单式培养,我校根据其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对方负责学生的就业培训与就业安置;另外,2006年起通过“工
37、学交替”实现了部分学生的“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学生比例达到30%。(3)“工学交替”: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文件)精神,2006年学校与深圳富士康公司签订“工学交替”办学协议,2008年又与宁波技嘉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主要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外设及维修专业实行“工学交替”模式,我校根据专业岗位需要,由学校带队教师管理,学生边工作边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专业岗位工作,专业对口,学生积极性高,工资收入相对较高,又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形成良性循环。两专业共有384人按“工学交替”模式到企业培训和实习。(4) 学校依托专业优势,
38、兴办相关产业,如烹饪、酒店管理专业开办自己的小金川酒店,成为我校烹饪、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和现场教学的场所。建立湘菜研究所和专业工作室,走产教结合、产学结合、产教研结合之路:我校注重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成立了湘菜研究所,下设烹调组、面点组、食品雕刻组、烹饪与营养组、饮食文化组等。利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独特优势,不断开发湘菜新品种,再由湘菜经营企业推向市场。如2007年与株洲惟楚大厨房共同研发的2种新菜肴,受到了顾客和企业的好评。我校全国烹饪大赛金牌获得者武亚斌老师设立了“小武食尚工作室”,带领学生对外承接业务。2008年5月在上海举办了湖南投资洽谈会暨湘菜推广节上武亚斌老师带领2名学生进行技术指
39、导。2.2.2专业建设1、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始终坚持“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经济”的办学方针,明确提出了“立足株洲、服务湖南、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在坚持办好第三产业常设专业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商贸旅游、信息技术、加工制造三大类专业群,把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专业列为学校核心特色专业。(1) 学校根据专业主要面向第二、三产业,根据现代职业分类规范,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并结集编印了烹饪、服务行业岗位要求汇编,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在省内多次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2) 新增专业设置进行了市场调研,建立了专业教研
40、室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三级的专业设置审定体系,新增专业在进行人才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3)为了使专业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我校由招生就业科派人每年二次到市场一线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迅速反馈给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逐步贴近市场、就业岗位的需求,使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去向。2、专业带头人队伍情况(1)主体专业:我校主体专业为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目前烹饪专业入围省级精品专业,是市级重点建设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正在申报省级精品专业。烹饪专业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高级技师、技师11人
41、,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骨干教师1人。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技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骨干教师2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技师3人,校级骨干教师1人。 (2)其他专业:除以上3个主体专业外,我校其他8个常设专业都有1名以上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老师。(3)我校目前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骨干教师4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专业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研教改、校本教材开发、应用技
42、术推广与研究等方面起到带头和把关作用。如烹饪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吴平老师在近年来的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得或指导学生获得4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省级专业带头人周军亮老师主审、主编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烹饪类专业教材川菜制作工艺、湘菜制作工艺,主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类专业教材教学菜湘菜,2008年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篇。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吴柳杰是市级学科带头人,是湖南省酒店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株洲市商贸财经与旅游类教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参与了2本教材的编写,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3、特色专业建设情况(1)目前,我校商贸旅游类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大类,把烹饪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主体专业和
43、省级精品专业建设,烹饪专业已于2008年入围省级精品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拟申报省级精品专业。2008年在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中,我校商贸旅游类专业名列全市第一名。根据学校规划,我校将把信息技术类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大类,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主体专业和省级精品专业来建设。(2)烹饪专业现有10个班,学生429人,是省级精品专业、市级重点建设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现有10个班,410人,拟申报省级精品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10个班,518人。4、专业课程体系情况(1)近几年来,特别是省教育厅湘教【2004】104号文件发布以来,我院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基础、
44、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观;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前提;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把符合岗位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依据。2007年我校面点工艺课程入围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年度检查。(2) 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在“贴近实际,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体现实用,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新规范”的基础上,突出“管用”,优化课程新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改革了传统的“三段式”(即基础课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为主题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以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为必备的知识与技术
45、基础平台;以讲练结合的实践课为重点打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遵循“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形成了以专业主干课(实践课)教学为主线,其它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横向衔接的网络式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专项技能训练均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或执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联合、技术服务等产学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较好地完成了从基础能力到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地自然积累与过度。(3)为充分体现“实用”,学校在各专业培养计划设计过程中,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建立了以职业
46、能力为主线、学历证书为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特征的多证书体系,使毕业生质量标准更加直观、具体,目前我校学生“双证书”毕业率达95%。 (4)学校鼓励编写校本教材。近三年我校共编写了11本校本教材,其中周军亮老师主编的教学菜湘菜由出版社出版并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类专业教材推广使用。5、专业教学方法情况(1)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公共课教学改变单一的“授一受”式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以专题教学为切入点,变“精讲为讲精”,引导学生认识“是什么”,分析“为什么”,启示“怎么办”,如职业道德课进行了与职业生涯规划
47、合二为一的尝试,探索了学以致用、学以会用的基本途径。 在专业课教学中,文科类专业课引入了案例教学与计算机实验教学;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则以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的融合为切入点;烹饪服务类技术课程及实训课程通过仿真教学及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了理论教学的直观性与实践教学的知识性。如:烹饪、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全部可到我校小金川酒店进行现场教学;客房实训、餐厅实训等课程组织学生分别到国宾酒店、华天酒店等进行现场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美术设计等专业均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数控、模具专业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外设及维修等专业都在尝试把学生送到企业直接顶岗实习
48、的探究式教学方法。(2)学校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教学,2007年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教学用笔记本一台,要求专职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目前我校90%以上的教师能使用PPT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举办了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2007年我校5位计算机教师参加全国商贸系统职业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全部获得一等奖;2008年我校2位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全国商贸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又分获一、三等奖。6、实践教学情况(1)完善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我校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占了突出的位置。根据目前学校教学的执行情况,我校烹饪、饭店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美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实训课时均占其专业课授课时数的50%以上,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文科专业实训课时占其专业课授课时数的30%。(2)注重社会实践,抓好学生实习教学环节的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分专业制订了较完善的毕业实习方案,实行“预就业制”,除电算会计专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