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488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福利与保障概述.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简介社会保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建立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社会保障的萌芽或开端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标志着国家干预和政府介入了对弱势人群的保护) 社会保险的起点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这种保障活动变成了由政府强制实施的制度安排)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专业设置、学科研究、实践探索(代表人物: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课程性质:社会保障概论是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全校性

2、通识教育选修课,可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开设。第1章 绪 论11 社会保障的含义、特征与构成一、概念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郑功成教授:)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概念涵盖的层义:中心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障责任主体:主要政府(国家)社

3、会保障目的:稳定、发展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企业、个人缴纳;社会成员捐助。 受保障者收益:有的取决于投保和缴费的多少;有的取决于社会保障待遇水平。2、 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保障性:国家给予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经济制度。()强制性:通过立法强制确立国家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性: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互济性:社会保障的统筹和管理,充分体现了人类互助互济的原则。()公平性:社会保障的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公平分配。()福利性: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1.层次划分法 经济保障 服务保障 精神保障

4、 2.内容划分法 国际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我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优抚安置 广义范围:另有社会互助保险、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商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制度 保障项目 比较内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以劳动者为主,有的险种将逐步覆盖城乡普通居民以灾民、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公民、特殊困难者为主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企业利润分成、社会自筹、社会募捐,个人不缴费为主以个人及用人单位缴费为主,政府资助以政府财政拨款及社会捐款等,个人不缴费为主保障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基本生活水平最低生活水平特 征增进福利,以平均分配为主补偿收入损失救灾济贫扶贫等经办主

5、体政府、社会组织、基层单位、各行业主管机构政府专门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保障手段以提供服务和服务设施为主,货币为辅提供社会保险待遇为主,相关服务为辅资金、物资并重社会保障基本内容间的关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存需要。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旨在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2) 社会保障体系的类型()按社会保障的给付标准分 受益基准制 交款基准制 混合制()按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分 政府统包型 投保资助型 强制储蓄型()按社会保障的财务机制分 基金积累制 现收现付制 部分积累制()按社会保

6、障的实施方式分 强制实施模式 自愿投保模式 多层次保障模式()从社会保障的管理方式分 政府机构统一管理 公众机构管理 私人机构管理事实上,从不同角度总结的社会保障制度分类,在实施过程中是密切相联、互相交叉的,并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中。12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体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经济动荡时,人民群众对经济安全格外关注,社会保障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安全工程、民心工程。 由于社会保障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因而,它构成了和谐社会的核心制度安排。到2020年,

7、在我国基本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全面、系统、适度、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目标。提出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思路,以及提高统筹层次和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等一些具体任务,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的阐述(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

8、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

9、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一)稳定功能(二)补偿、保障及防控风险的功能(三)调节经济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一)稳定功能 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社会保障充当着一个社会首选的稳定机制。 社会保障通过国家立法,以社会保障税和其他形式的税收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人转移支付给低收人者,力求实现收入均等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与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对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十分重要,市场经济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就无法正常运行 由于市场调节带有自发性、滞后性,经常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存在。在经济收

10、缩或停滞时期,大批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这些工人失去收入,生活来源断绝,必须给其生活保障,以避免他们流离失所,铤而走险,危及社会安定 。 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的混合体,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形成互补关系。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受价值规律操纵,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中的缺陷,如垄断、通货膨胀、失业、分配不公等引起的效率下降和社会动荡等后果,它本身是无法消化的,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即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手段表现为:(1)通过社会保障和其它各种转移支付手段,多方救助低收入者;(2)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高额财产税等,减少贫富差距;(3)通过纳税优惠政策和财政支出的方

11、式,间接影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一方面,市场经济是效率高的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是风险大的经济,风险造成的社会震荡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和干扰因素。所以,社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机制来缓解、排除这种阻力和干扰,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机制,是作为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应运而生的。(2) 补偿、保障及防控风险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为公民确立了一个最低生活标准,保护公民不致因遭受意外风险而陷入绝境。在我国,由于有较完善的城镇劳动保险和农村救济等保障形式,即使在经济动荡时期,仍保障了绝大多

12、数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保证了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稳定和社会团结。(3) 调节经济及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社会保障对经济领域的调节功能体现在:调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方面,它甚至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 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保障方式和保障项目,自动缓和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向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这种作用被称为“经济蓄水池”。 例如: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可以促进消费,刺激低谷中的经济尽快复苏,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反之,当经济高涨时,失业和贫困人口减少,保障支出减少,积累增加,进而形成对

13、总需求盲目扩张的自动控制,使过于旺盛的消费得以抑制。 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外,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既可刺激劳动力的再生产,也可抑制劳动力的再生产,尽可能使劳动力再生产和劳动结构的调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萧条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化解了劳动者的各种风险,有利于尽快摆脱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对有子女的家庭提供劳动力成长及教育上的资助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社会保障已经由起初的消极被动、事后的补救性机制,转变为一种积极主动、事前与事后相结

14、合的促进机制。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居乐业息息相关,使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住有所居、业有所就、劳有所得、幼有所托、学有所教。它可以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纵观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从18831934年的形成时期,以德国制定的社会保险三项立法为标志; 第二阶段:从19351947年的扩展时期,以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意味着社会保障最终成为一种综合性制度

15、; 第三阶段:从19481979年的鼎盛时期,以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改革时期,以不同模式的国家寻求更完善的保障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为标志。 2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一)保障的起源及其演变形式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 奴隶社会的主从保障 小生产条件下的家庭自我保障 慈善救济保障 互助保障 国家救济保障 社会保障 (2) 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诞生的条件1.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保险产生的生产力条件,由此产生的保障需求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来满足;2.雇佣劳动制度是西方社会保险产生的生产关系条件,劳动力再生产的一部分费用要求采取社

16、会化支付形式;3.社会改良思潮是社会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推动力亦不容忽视;4.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是社会保险出台的催化剂,劳动者争取生存权利的长期斗争是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决定性的政治条件;5.互助保障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二、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展开(一)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里程碑 1.英国推出的济贫法,首开国家出面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先河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1世纪上半叶,又颁布实施了新的济贫法。该法认定,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英国推

17、出的济贫法,首开了国家出面从事社会保障活动的先河。2. 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立法的出台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当时执政的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上述法令的颁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较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诞生,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3.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确立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成为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虽然比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晚得多,但却是

18、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以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制度从以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4. 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产生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研究报告,它构建了福利国家的理论蓝图,并被许多国家变成了现实。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理论为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原则的提出和实施使社会保障理论更加丰富和趋于成熟。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获得“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2) 推动世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及其他协会等 1.国际劳工组织(ILO)2.世界卫生组织(WHO)3.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4

19、.世界银行(World Bank)5.其他2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与改革完善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根据资金筹集、费用分担及制度运行的综合方式分类) C “投保资助型” 社会保障模式 C “福利国家型” 社会保障模式 C “国家保险型” 社会保障模式 C “强制储蓄型” 社会保障模式 (1) “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也被称为“传统型”或“三方共负型”社会保障模式 C 代表性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都缴纳保险费,国家资助并承担最终的风险;2.这是对劳动者实行的保险,而不是全民保障;3.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

20、应;4.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多少相联系;5.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6.强调公平与效率相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追求“收入均等化 ,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 代表性国家:英国、瑞典等,多见于北欧和西欧国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全民保障,并带有浓烈的福利性色彩;2.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3.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待遇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4.推崇社会公平,有时甚至不惜牺牲效率为代价,加重了财政负担。 对当代福利国家进一步进行细分细分依据:

21、福利国家对以下三个目标侧重程度的不同1.维持充分就业2.提供社会保障3.实现收入均等化细分类型:C 1.积极的国家型或建设性的国家型 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逐步发展 代表性国家:德国、美国等现属 “投保资助型” 的国家,在其逐步变成高福利国家后,当属此类。2.社会保障国家型 特点:极力维持高就业水平,并采取某些超出一般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的福利措施 代表性国家:英国3.社会福利国家型福利国家的最高级类型 特点:除兼具第二类型的特点以外,还以体现高收入水平和财富均等化为己任,在企业决策中,工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代表性国家:瑞典、挪威和丹麦几个典型福利国家 1948年,英国向全世界宣

22、称:英国第一个建成以“高福利”和“普遍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福利国家”,对全体公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国家保障制度。 瑞典自1948年开始,也致力于建设“福利国家”。按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原则,所有公民都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并由国家承担多种风险。这种全民性保险和广泛而优厚的补贴制度,使瑞典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的美誉。 (3)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2.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资的70%以上;3.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劳动贡献挂钩;4.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C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低工资、高就业、泛福利相

23、适应。代表性国家: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4)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1.建立个人账户,雇主、雇员依法按一定比例缴纳,并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2.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3.雇员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积累额。C 代表性国家:新加坡、智利“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细分根据资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新加坡模式和智利模式:1.新加坡模式由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 其特点是,要求会员首先自立,依靠自己;在因工资收入低下、存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填补,会员之间并无调剂互助。 2.智利模式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运营基金 其特点是:养老金缴费全

24、部来自个人,资金在帐户内进行积累,养老基金投资由个人作出决策,选择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的投资运作。 以上四种模式各有成功之处,但也各自面临一些难以摆脱的困扰。当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以及各种保障制度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不同模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最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总目标都是建立一个灵活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兼顾多方利益的、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兼取各家之长,建立一种混合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2、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一)社会保障成本太高造成成本提高的因素有:1.人口年

25、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 2.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人数增加,社保负担过重; 3.过高的福利待遇造成的浪费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4.过高的管理成本。(二)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过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许多西欧国家,社会保障费用在劳动力成本中的比重很大。如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国,社会保障费用已占劳动力成本的25%30%;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已达10%左右。 雇主减少雇用量,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由于原有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欠佳,改革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四)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26、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妇女劳动力参与率提高;职业流动性提高;非全时工作和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增加;再加上人口预期生命延长,使社会保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社会保障制度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变革。 3、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改革浪潮v各国改革的共同点是:设法减少福利依赖,改革围绕着增加社会保障收入和控制福利开支进行,逐步削弱社会保障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调整改革的思路有两种: C 开源节流; 实行社会保障私有化第一种改革思路: C 开源节流即一方面通过开征社会保障收入所得税、提高投保费率、增加社会保险费收入、对某些福利项目开始收费等措施,来增加社会保障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削减

27、各项福利性补助、减少社会福利项目、变免费医疗为适当收费的医疗服务、实行社会保障项目的给付标准仅随物价变动而不随工资变动的新措施等,来减少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 第二种改革思路: C实行社会保障私有化有人主张国家应大大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再以国家为主体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建议把国有化企业再私有化,把已经社会化了的社会保障制度再私有化,以便发挥个人和私营组织的积极性,最终消除“普遍福利”的种种弊端。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福利国家”的津贴补助过于慷慨大度,致使国家元气大伤。她的顾问班子主张社会福利事业应由私人经营, 建议降低失业津贴标准,且国家不再作任何补贴,公费医疗应逐渐改变为个人投保制,学

28、费不再由国家包下,退休也实行投保制。为此,当撒切尔夫人卸任离开唐宁街10号时,她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1)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 增收的办法,主要是提高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或者取消原有的社会保障缴费的收入最高限额。 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节支措施主要有: (1) 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2)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降低支付水平。 (3)改革养老金调整方法。 在失业保险方面的节支措施有: (1)限制领取失

29、业保险的期限。 (2)延长领取失业保险的等待期。 2. 养老保险的制度变革在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政府负担养老保险转向个人储蓄式的个人账户,而个人账户多由私营机构经营。 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另一方面,是从给付确定制(defined benefit)向缴费确定制(definedntribution)转变。 1.所谓给付确定制,是指雇员未来领取养老金的待遇标准,事前在职期间就已经确定,如事先规定退休时按照退休前工资报酬的一定百分比领取退休金。 2.所谓缴费确定制,是指雇员在退休时能领取多少退休金完全取决于雇员和雇主对基金的缴纳水平以及这一基金的增值状况。 可以清楚地看出,给付

30、确定制的风险主要是由承保人(雇主或政府)承担的,而缴费确定制的风险主要是由雇员承担的。 3.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是公平; 二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三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 改革的措施主要有: (1)将竞争引入医疗领域。 (2)注重对住院医疗费用的改革。 (3)改革药品付费制度,节省医疗保险开支。 (4)扩大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 4.应付就业模式变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面对非全时就业和各种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各发达国家纷纷将临时就业、非全时就业、岗位分享等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使他们享有与其他就业者一样的权利。 5

31、.促进再就业以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 许多发达国家进行了变革,将工作重点从失业救济转向就业援助,转向以再就业为龙头的新思路。在促进再就业的方法上,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比较完善,所以,它们将培训作为主要措施。 (2) 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变革的方向主要是吸收和采纳了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1.建立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相互补充的保障体系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第一层次是由国家提供强制的最低水平的保障; 第二层次是由缴费年限和缴费额决定的补充保险; 第三层次是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 3.增加缴费主体,提高缴费率4.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待遇(三)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发展中国

32、家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一些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有些建议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3.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4.医疗制度的改革半个世纪以来,拉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该体系的正常运转。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口老龄化使纳税人和受益人的比例下降,社会保障债务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 (2)运行标准不一,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3)投资效益差,服务水平逐年下降,储蓄率不断下滑。 (4)逃税和漏税现象普遍。 (5)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直接影响其效能的发挥。几个典型拉美国家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智利 秘鲁

33、 哥伦比亚 阿根廷 乌拉圭 墨西哥 巴西、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委内端拉和洪都拉斯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尚未全面展开,然而其立法和改革框架却各具特色,十分引人注目。2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个发展阶段 初步创建阶段(建国初期1966年) 受干扰破坏阶段(1966年-1978年) 探索重建阶段(1978年-1992年) 深化改革阶段(1992年-今)(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1. 体系结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国家保障制度 企业保障制度 农村集体保障制度 军人保障等(2)存在的弊端 覆盖范围狭窄

34、,不同所有制劳动者待遇差异悬殊 差别过大和平均主义同时并存低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高待遇 社会化程度低2、 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框架1、改革目标:到20 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险型” “三方共负型”(计划经济下) (市场经济下)2、 原则: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3.国家主办、多种补充的原则4.分步改革、稳妥推进的原则5.法律作支撑、基金作保障的原则6.就业与社会保障并重的原则3、框架 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 社会救助

35、() 社会福利 () 优抚安置() 社区服务() 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 养老保险() 承担资金的社会保险项目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 (10) 由单位、个人出资承担的 个人投保(11) 商业保险项目 企业投保(12) 互助性保险(13)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践1、改革探索(1)制度模式的转变(2)保障项目由短缺到充实(3)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4)实施多层次保障(5)“两个确保”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6)“三条保障线”为改革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7)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和强化管理(8)不断探索制度完善的试点2.阶段性成果 1.确立了社会

36、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社会保险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和监管机制初步形成; 3.通过机构改革,形成了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基础管理得到加强; 4.基金收入持续增长,中央财政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5.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取得了突破;6.社会救济在扶贫济困中发挥了很大作用;7.社会福利正在从“暗补”转为“明补”,从隐性化走向显性化;8.积极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9.农村

37、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10.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11.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12.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13.发展残疾人事业;14.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3.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从社会救助方面来看,

38、要尽快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国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革的基本框架下,我国能实现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障的主要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里程碑,掌握世界上最常见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主要模式,了解目前全球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认识不同类型国家变革的原因,明确改革的方向及改革的措施,并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的方向。本章学习要点: 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里程碑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方向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以及改

39、革的方向 第3章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是有效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31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与体制32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营 31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与体制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概述、 含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各类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原则(1) 统一管理原则(2)精简与效率原则(3)法制原则(4)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分离的原则(5)属地化管理为主、系统直属管理为辅原则4、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基金管理、对象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的上

40、述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行政指挥系统履行立法职能,并对业务管理机构实施监督;事业管理机构形成社会保障管理的执行系统;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则是社会保障管理不可分割的服务系统。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2、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类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包括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划分、工作制度的制定、管理方法的选择等。以管理主体为依据,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立法 检查监督 业务管理又有两种具体形式: 集中统一:实行这种体制的典型是英国。 (1)左右分权(或称横向分权) 分权管理 即实行分部门管理。

41、(2)上下分权 ,如美国 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保证社会保障政策的统一性和严格执行,管理力度大。 其缺点是政府直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稍有疏漏,容易引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并造成社会问题。(二)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模式 在该模式中,政府部门的职能主要是立法和监督,社会保障的具体实施则由若干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独立机构去执行,或由半官方的、半独立的行业或地区社会保障管理公法机构予以实施。实行这种体制的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 这种模式体现了民主管理,管理机制较为灵活,政府处于监督和协调的地位,有利于化解矛盾。(三)商业保险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是立法和监督,社会保障的组织实施和基金运作可以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也可成立专门机构完全按照商业保险的机制运作。如智利,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