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内容一.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624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核内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核内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核内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核内容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核内容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核内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核内容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校庆华章 志愿添翼中南民族大学校情校史【以校情校史培训纸质档为考核重要依据】2.3.1学校概况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 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60年来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3258人,招生范围扩大到了31个省(市、自治区),在湖北、河南、内蒙、新疆、广西、云南、西藏等7个

2、省(区)进入第一批招生,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0%,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现有教职工18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人。学校有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5个,有涵盖11大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85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设有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学校现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5余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校园布局上功能分区明显,基本上可以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几个区域。现有教学用房15栋,宿舍公寓32栋,另有北区即当代学生公寓。校内有包括5个学生食堂,3个教工食堂、体育馆、游泳

4、馆、生活超市等完善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教学设施也为各民族师生营造了一个幽雅的学习生活乐园。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民大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现在就开启我们的体验之旅,感受母校的成长变化。2.3.2学校标识 (1)校徽 (2)校训 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忠实、忠诚、专一之意。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等。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是其“刚、毅、恭、敬、忠、信、宽、敏、惠、勇”等“仁”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

5、、”“信心”之意。“笃信好学”,意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孔子认为,“笃信”与“好学”是一个人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对真理的服从既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充盈其身。每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完善道德修养。自然宽和。“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发展个性,崇尚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宽和”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但“宽”与“和”分开来用,含义颇丰。“宽”在古代哲学中是“仁”的内容之一,

6、有宽弘、宽厚之意。宽的根基是对于万物(包括人)的爱,其表现是爱万物,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别人,甚至爱别人的缺点,展示出人内心的深厚、博大、充实。在周易之前,“和”的含义其一指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相亲。其二指与“同”相对的“和”,意为杂多的统一、有差别的事物的和谐。周易的“和”把宇宙自然生命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看成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根据。老因此,“和”作为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是以万物内部有相反、相异的力量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和”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差异、个别性为前提的。“宽和”作为校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含有对人与物的爱

7、、包容、理解,展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厚、博大、充实;同时包含有对万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解与追求,又展示出“和”的根基:一定要承认万物的多样性、个别性,这是“宽和”思想中所能发挥出的最有现代感的要素。 (3)校歌 双塔高,百花艳,我的校园南湖边。杨柳依依,碧水涟涟,这里有我各族青年。呵手牵手,肩并肩,我的志向永不变。朝阳正红,豪情无限,民族大业担在肩。学海击水三千里,书山凿石一片天。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放飞理想,拥抱明天。学海击水三千里,书山凿石一片天。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放飞理想,拥抱明天。拥抱明天!【余和祥 词 王佑贵 曲】2.3.3发展阶段 中央民院中南分院干部训练班(1951.11.

8、29)中南民族学院(1952.11.27)中央民院分院(1957.7.1)中南民族学院(1965.10.1)撤销(1972.5.31)复办(1981.9.17)中南民族大学(2002.3.4)第一时期:筹建创办时期(1951-1956年) 适应民族工作需要,创办中南民族学院。1952年,学校新食堂、行政楼等顺利崛起,学校由中央民院中南分院干部培训班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51年11月29日,学校正式开学,即这一天就成了校庆之日,且于1955年开展了学生第一次校运会。 第二时期:发展转型时期(1957-1979年) 曲折中求得发展,动乱中被迫撤销。在这23个学年中,学校办学头10年就经历了党的整

9、风运动,教育改革,十年动乱等,在此期间我校从干部学员培训转为民族师范学院。 第三时期:恢复重建时期(1980-1985年) 南湖畔恢复重建,新校园初具规模。在1979年1980年之间经过努力,我校被批准同意恢复中南民族学院。在6年时间内超过了原先十年的成就,实现了从民族师范学院向一般高等院校的转变,开办了化学,物理,外语等新专业。 第四时期:规模扩张时期(19862000年) 专业改造奠定发展基础,规模扩张增办学校实力。被称为世纪之交的时刻,经过专业改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我校已成为综合性的大学。本科专业由1985年的6个增为47个,研究生专业从4个增至14个,实现了从普通民族院校向综合性民族大

10、学的转变,被誉为民族院校中的一朵奇葩。李书记还介绍了我校3位大师:吴泽霖、严学窘、岑家梧。 第五时期:内涵发展时期(2001-2011年)遵循民族高教办学规律,建设高水平的民族大学。为实现建设一流民族大学的目标,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为原则,采取不同的措施,在2002年3月4日我校成功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且通过两次评估,我们两次飞跃,现代化的中南民大出现了。2006年2月10日,我校被增列为博士授予单位,十年申博路,一朝好梦圆。至此,我校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3.4名师简介吴泽霖(1898年

11、1990年)中国当代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家。江苏常熟人。1990年8月2日卒于武汉。1922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密苏里大学、俄亥俄州大学获学士、硕士、 博士学位。1927年赴欧洲考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社会情况。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上海暨南大学海外文化事业部主任和教务长,西南联大教授,昆明译员训练班副主任,清华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兼教务长。1928年与孙本文、吴景超、陈达等先后发起组织东南社会学社和中国社会学会,并组织出版定期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吴泽霖先后任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中央民族学院

12、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2年调中南民族学院,任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社会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 中国人类学学会、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研究会、北京市和武汉市社会学学会的顾问、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吴泽霖致力于社会学、民族学和民族学博物馆事业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基础的奠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现代种族、社会约制等,并有译作多种。 吴泽霖遗嘱:“我去世后请不要为我开追悼会,也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只希望将我的骨灰撒在中南民

13、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附近的南湖水面上” “我个人的全部专业图书都捐献给中南民族学院的民族研究所” “请将我原放在安伦处的历年稿费共八千元捐献给中南民族学院民族民族学系作为学生的科学研究奖励基金”严学宭(1910年1992年)号子君,江西省分宜县人,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曾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中南民族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等职。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后曾历任中正大学文史系讲师、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山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教授、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汉语大字典副主编兼华中工学院顾问及该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

14、研究杂志主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民族院校双语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长等。岑家梧(1912年1966年)中国当代民族学者和民俗学者,今海南省澄迈县人。l931年秋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社会系读书,1934年夏赴日留学,先后在东京立教大学及帝国大学研究人类学和考古学。抗战期间,他曾在云南昆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西南民族社会的研究工作,还在贵州大学和贵阳大夏大学、四川社会教育学院等校社会系任教授,并到西南民族地区做民族调查研究工作。抗战胜利后,从l946年起,岑

15、家梧先后在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中南民族学院任职,曾担任中南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等职。在研究中,岑家梧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如史前史概论、图腾艺术史、史前艺术史等。在他所涉史前艺术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大的建树,为学界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附: 校庆导游词【欢迎词】欢迎各位校友再次回到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起来见证、亲历母校60年来的春华秋实。我是来自*学院的一名导游志愿者*,大家可以叫我*。砥砺奋进一甲子,历经六十年的风雨洗礼,民大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她一个甲子的经历,是一部光荣的创业史,艰苦的奋斗史,也是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

16、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甲子一段情,一片桃李一方人。在过去的时光,您曾经在民大书写自己的豪情无限,曾留下您难忘的青春足迹。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民大也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追忆过往,见证发展,展望未来,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各位回忆起曾经美好的校园生活,领略到近几年校园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概况】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 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

17、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60年来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3258人,招生范围扩大到了31个省(市、自治区),在湖北、河南、内蒙、新疆、广西、云南、西藏等7个省(区)进入第一批招生,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90%,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现有教职工18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0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人。学校有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5个,有涵盖11大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85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学校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

18、予权单位,拥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设有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学校现占地1446亩,校舍面积75余万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与湖光山色

19、相互映衬,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精致环境。校园布局上功能分区明显,基本上可以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几个区域。现有教学用房15栋,宿舍公寓32栋,另有北区即当代学生公寓。校内有包括5个学生食堂,3个教工食堂、体育馆、游泳馆、生活超市等完善的生活设施。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教学设施也为各民族师生营造了一个幽雅的学习生活乐园。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民大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现在就开启我们的体验之旅,感受母校的成长变化。【正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校的正大门,绿色的大门上装饰着白色的雕花,质朴简约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我校优美雅致、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交相辉映。很多人都在惊讶,在众多高校一掷千金

20、豪修校门时,为什么民大的校门会60年如一日的简约?相信各位校友比我更清楚原因吧。我想这也正展现着我们民族院校“笃信真理、好学不倦、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透过大门,我们一眼看到的高高耸立的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双子楼,也是学校的图书馆。从正大门通往图书馆的这条路作为学校的中轴线,将学校划分为南北两片,北边主要是教学区,南边是则是生活区。【行政区】中南民族大学行政楼是整个学校重要的办公地点,除此之外,就是中南民族大学广播台,你可以到二楼为他/她点一首你心仪的歌。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双子楼前的三层楼建筑,是学校各种行政会议、学术讲座的主办地。【教学区】1#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

21、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1#教学楼是学校历史上最悠久的一栋楼,建成于1982年,它承载了民大的风雨变幻,也记载着一代代民大学子的青春记忆。也正因如此,它才更有韵味。文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建校之初的文化班,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56年设语文师范专修科,1958年秋创办中文系,1965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办,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设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95年增设了新闻学专业。1998年随着学校新的专业调整,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吸纳原美术系的艺术设计专科专业、民族学系的广告学专科专业,于1999年1月整合组建成文学院。2004年,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成为美术学院。2008

22、年文学院正式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校级品牌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对外汉语教学5个本科专业,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传播学、民俗学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教师队伍中,首次聘任有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7人,四级教授5人,目前是全校二、三级教授最为集中的学院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处级教学单位。其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马列课部,1999年与思想品德研究室合并组建成立社会科学部,2006年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11年更名马克思主义学院。从1999年起,

23、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生,2007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2008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于1951年学校建校时成立,至今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已为中南、西南、西北、华北等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近8000人;还接受教育部委托,先后为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培养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千余人。2#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隐藏在树林里,呈阶梯状分布的建

24、筑就是2号教学楼。它建于1986年,次年8月竣工,属于有历史的老楼了,具有时代的厚重与美感。法学院成立于 2001 年,由原政法系发展而来,设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哲学硕士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法学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法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术研究机构有民族法制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和知识产权研究所,侧重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法学院极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那个圆形能容纳 300 多人的模拟法庭。初看之下,颇具神圣的意味,除了作为法庭之用外,还是法学院辩论队乃至校辩论队比赛最佳选择之一。中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始于

25、五十年代,早期以短期培训民族干部为主,1960年开始举办函授教育。1996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8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近年来,学校根据民族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了继续教育学院的工作重心。学校利用民族大学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干部培训,为安徽、新疆、贵州、湖北等举办民族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数千人。2010年,学校被湖北省确定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3#计算机与实验中心:中南民族大学计算与实验中心,由原计算中心,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合并组成。计算与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教学研究室、计算机实验室、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电子技术创新与实习基地、

26、办公室等,主要任务可归结为教学、科研、服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和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和实验是计算与实验中心的中心任务。同时还承担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普通物理、电子线路、电工、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任务。 4#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的物理系,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88年,物理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2001年学校将原来的电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合并成立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9由于专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成立新

27、的电信学院。电信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离子体技术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中,电信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技术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09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原来的电信学院分离另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始建于1994年,是国内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早十几所院校之一。 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的发展,该学科于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7年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办学积累,

28、已在信息科学与生物、医学及认知的交叉领域,形成了以神经工程为核心,利用现代工程技术、从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上,探索神经系统工作机理以及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工程。目前已形成了脑神经工程研究、生物医学建模与控制、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生物材料等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5#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五号教学楼可谓藏龙卧虎啊,一栋教学楼有三个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中南民族大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和民族学(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社会学、中国古代史、宗教学、人类

29、学九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其中民族学学科是国家民委1989年确定的重点学科,2007年民族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我校第一个专业博士点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 管理学院现开设有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8个本科专业,有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些专业与国内兄弟院校同期设立,在民委系统院校中也是开办最早的。旅游管理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立项,工商管理与会计学均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公共管理学院

30、以前是和管理学院一起并称工商管理学院,在2008年的时候单独成院。现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教育学5个本科专业,拥有公共管理学院和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了公共管理硕士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招收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3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并作为民族学学科招收“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研究生。7#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走过南湖园,在体育馆对面,我们看到的是7号教学楼化材院。化材院的地理环境可谓十分清幽,前有荷花满塘后有绿树成荫,登高远望还能看到天水一色的南湖。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化学

31、系)始建于1981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理工科兼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并重的格局。现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6个本科专业。今年还增设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院现有两个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中心还被评为“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与10号教学楼相邻的是生命科学学院与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是我校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开展生物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技

32、术、生物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学院现有建筑面积19000m2的实验大楼,拥有超速、高速离心机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现有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综合实验室、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药学院是在整合学校相关专业的基础上,于2008年成立的新学院,学院现有药学、药物制剂、化学生物学3个本科专业和1个药物化学硕士点。有药学和化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药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民族药物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民族医药现代化工程中心、民族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神经药理研究所6个研究

33、机构。以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医药人才为中心,以民族医药研究为基础,以中南地区的壮、土家、傣、苗、瑶、畲族等民族医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目标是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民族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民族医药研发基地。9#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与8#遥相望的是9号教学楼计科院与数统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自1985年开始办学,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扎实的科研基础,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多年来,计算机科学学院在文字识别、人工智

34、能、演化计算、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信息安全、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根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全国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554所高校中,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第67位。2009年组建的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81年学校恢复重建时的数学系,是中南民族大学办学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点。学院下设应用数学、基础数学、信息科学和统计学四个教研室及应用

35、数学研究所。10#外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1981年中南民族学院复办时成立外语教研室。1985年成立外语系,开始招收第一批英语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1986年设立英语专业教研室,招收第一批四年制本科学生。1987年外语系增设公共外语教研室,1992年改为大学英语教学部。2001年增设日语专业教研室。2002年成立外语学院,由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部组成。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五个语种,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科专业,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和与美国大学合办的英语教育硕士点。外语学院办学条件先进,拥有多媒体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 15 个,具备478台计算机的外语语言自主

36、学习中心。全校学生的基础英语课程基本上都在这里上课。历经近1年筹备,中南民族大学音乐学专业获批,并于2011年正式成立音乐舞蹈学院。 学院现设有音乐学一个专业,将重点发掘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素材,将各种纯正的民族音乐舞蹈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编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教材,建立一套完整、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上,开设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乐器演奏、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演唱等特色课程,艺术学和教育学将成为该院的主干学科。 音乐学专业将于明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首届招收计划暂定为30人。11#综合教学楼:所谓综合,就是什么都有咯。上课,自习,开会,协会招新,协会活动、放电影但是11

37、号楼更多的给同学们上课和自习。英语四六级等各种考试的考点也会设在11号教学楼。12#美术学院:随时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基本上每个教学单位都相应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美术学院坐落在12号教学楼。美术学院前身始于199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美术系,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于2004年成立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等三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学具有硕士授予权。美术学院为发扬民族民间文化精髓,设立了民族美术研究所和民族服饰艺术研究所。“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美术学院与湖北省博物馆和多家现代企业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和研发中心,这些为

38、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创新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平台。2008到2009年度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130余人次,2010年就业率达93%以上。与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共建的5600平方米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设施精良、功能齐全,是光谷地区最大的美术展馆。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一流的学术交流环境同时,为各方艺术家提供一个高规格的展出场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省市的一些大型重要文化活动也经常在此进行。13#16#教学实验楼:国家发改委在我校投资建设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北区将建成两幢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实验大楼。15#经济学院综合教学楼:那么现在大家看到的一座恢弘大气的教学楼是我校面积最大的一栋教学楼,

39、也是经济学院的办公楼所在地。15号楼楼高10层,总面积达38927平方米,有教室 间,可以同时容纳 人上课,是全校学生最主要的上课地点,。经济学院于1999年由原经济管理系和财经系部分专业合并而成,是我校具有较大规模和鲜明特色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是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有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三个硕士点,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本科生2733人,硕士研究生160余人,是学校人数最多的一个学院。学院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结出累累硕果:2008年学院荣获“湖北省高

40、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05级国贸3班荣获“湖北省先进班集体标兵”称号;2009年05级国贸3班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体育馆体育学院:我们的体育馆,也是体育学院所在地。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于2010年成立,其前身为中南民族大学体育教学部。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是学校直属教学单位,承担学校体育学科发展建设、公共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外群众体育指导和运动训练竞赛等工作任务。学校现有体育运动场馆占地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现有综合体育馆1座、标准田径场2块、标准足球场2块、篮球场40片、羽毛球场21片、网球场8片、毽球场8片以及其它运动场地,拥有仪器先进的体质健康检测实验室和多媒体会议

41、室等现代化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图书馆:双子楼是中南民族大学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而双子楼又是图书馆的主楼,它与南书院、老图书馆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是一座融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丰富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现已成为全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源基地,成为全校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60年代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80年重建新馆,面积达6800平方米。继2002年扩建2万多平方米新馆后,2006年伊始,学校又将9千多平方米的6号楼改造为图书馆南书院。至此,图书馆目前馆舍总面积达到

42、44573平方米,生均面积已达2.33平方米。新馆为南北双塔楼,共17层,高85米,屹立于秀丽的南湖之滨,是一座高大宏伟的仿古式建筑。图书馆设有专业图书借阅室、民族古籍文献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文理科现刊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32个专业阅览室。全馆目前可向全校师生提供阅览座位5311个,其中专供学生自习座位3218个,提供电子阅览的计算机534台。优越的馆舍条件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师生到图书馆阅览学习的需求。目前,图书馆已基本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包括印刷版、电子版、声像、视听、光盘等多种文献形态,全馆馆藏文献总量达28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0 余万册

43、,双子楼是主要书刊的藏身之地,一楼大厅是检索中心,用于同学们查询自己想借的书目的信息,两边则是电子阅览室(1)、(2);二楼南是综合阅览室,北面则是教师、研究生、毕业生阅览室,中间的大厅则是服务中心,主要用于还书,毕业生借阅证注销等;三层到十层是专业借阅室,咱们首先来看三楼,三楼南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藏身之地,三楼北是比较严肃的法律书籍所在地;四楼南是哲学、美学、宗教和社会总论,北面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军事、综合性图书;五楼南经济类书籍,北面是管理类书籍;六楼南是中国史、外国史,北面是传记、考古、风俗和地理;七楼南是中国文学作品集和当代小说,七楼北是中国文学诗歌、戏剧文学

44、、古代小说、现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八楼南是文学理论艺术,八楼北是外国文学;九楼南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工程,九楼北是计算机程序语言、计算机应用、轻工业、建筑科学;十楼南自科总论、数理科学,十楼北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环境;十一楼南是过刊阅览室(文科),北面是过刊阅览室(理科)、毕业生论文;十二楼南是外文图书期刊阅览室,北面是语言学、外语;十三楼南是民族、古籍文献阅览室,北面是外文过刊、小语种图书阅览室;十四楼南是过报阅览室,北面是辅助书阅览室;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楼还有咖啡馆,环境不错,能俯视南湖全景。南书院:耳边回荡的校歌里总是唱:“杨柳依依,碧水连天。我的校园南湖边。”南湖旁有这样一栋碧瓦

45、白墙的小楼,它的名字就叫“南书院”。就是这样一个学术气息浓郁的地方,毗邻巍巍双子塔,依傍青青杨柳。木制的地板,大张的书桌,乳绿色的窗帘总在风过的时候浮动,阳光明媚的时候从自习室俯瞰碧波荡漾的浅浅南湖,傍晚时分从窗台前瞥见最后一抹霞光,时不时还能听见不远处操场上传来年轻的呐喊,总说是“年少轻狂,幸福时光”,这栋六层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让你心静,让你安静地享受这美好的读书时光。南书院共七层,总面积约9千平方米,地下一楼、二楼、三楼、五楼、六楼均为学生自习室;一楼为中文期刊阅览室和信息咨询部,与图书馆有长廊相接;四楼是网络视听多功能阅览室、技术部。二楼自习室怪叫还有一个打印室方便同学整理资料,

46、打印室的阿姨操着一口方言,十分热情亲切。为了避免学习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南书院于2008年5月引入门禁系统,一是可以通过刷卡认证防止非本校人员进入抢占自习室作为;二是为实行对号入座,减少占座现象。同学们可以持本人有效借阅证通过门禁进入南书院选座。四下一楼的刷卡机只能随机分配,其余楼层的电脑在输入卡号后可以选择座位。南书院的位置平时比较好占,但由于武汉是出了名的火炉,加上临近考试周,六月南书院自习室的位置是异常的紧俏。傍湖而建的南书院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静的地方,无论你是捧一本雅书在这里品茶养神以后是你抱一本试题在这里奋笔疾书,南书院都是一个让你的内心归于宁静并开出幽兰之花的地方。民族学博物馆:提起

47、民族学博物馆,民大人总亲切的称它为“民博”。于烟波浩渺中寻见这一处绿瓦白墙的建筑,它质朴稳重而又不失灵韵飘渺。 民博的历史与民大一样悠久而耐人寻味,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民族文物陈列馆,十年浩劫中,学院被撤,陈列馆中的藏品也北上转移至中央民族学院保管。1984年,著名学者吴泽霖教授的亲力亲为中,博物馆复建,并正式更名为”民族学博物馆”,由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为博物馆写下馆名。展馆面积2600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展馆收藏了我国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29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物1万余件,大到生产工具,小到服饰、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民博历

48、时两年的修复整顿,并用三个月的时间收集56个民族的灿烂微笑,与2009年12月28日重新开放。馆内设有“多彩民族”、“记忆武陵”、“工艺奇葩”、“椰风海韵”、“斑斓霓裳”5个展厅,共展出我国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物一万余件,其中不乏馆藏珍品,如镇馆之宝土家族”三滴水床”在全国也已罕见,其中收藏的京族服饰更是全国仅存的该民族服饰。民族学博物馆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和弘扬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接待了包括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友好人士。近日被命名首批“湖北省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是武汉市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武汉市重要的外宣窗口之一。【校园文化景观】南湖:位于武昌西南部,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湖,北临东湖、沙湖,南临汤逊湖、黄家湖,水域面积763.96公顷。南湖周边有5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在民大境内,可眺望到湖对面得华中农业大学的狮子山,秀丽风景令人神往。映月湖:隔着北区教学楼的就是被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