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践社团及其沟通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实践社团及其沟通分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虚拟实践社团及其沟通分析目录中文摘要3ABSTRACT41.前言52.虚拟实践社团的内涵52.1学习型组织与实践社团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62.1.1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62.1.2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72.1.3 实践社团的定义72.1.4 实践社团的构成要素和判别标准82.1.5 实践社团的内涵82.1.6 学习型组织与实践社团的关系92.2 “虚拟实践社团”的内涵102.2.1 “虚拟团队”的定义102.2.2 “虚拟实践社团”的定义102.2.3 虚拟实践社团的基本要素102.2.4 虚拟实践社团的特征112.2.5 “虚拟实践社团”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区别113.虚拟实践社团中沟通的重要性
2、及沟通模式123.1 虚拟实践社团中沟通的重要性123.2 沟通的定义一三3.3 沟通的模式143.3.1 链式沟通网络143.3.2 轮式沟通网络143.3.3 Y式沟通网络143.3.4 环式沟通网络一五3.3.5 全通道式沟通网络164.虚拟实践社团沟通分析164.1 虚拟实践社团所采取的沟通模式分析164.1.1 链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174.1.2 轮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一八4.1.3 Y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一八4.1.4 环式与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194.2 虚拟实践社团成员主要沟通模式分析194.3 成员间沟通的渠道和时空21
3、4.4 成员间沟通的平台或工具224.4.1 论坛BBS224.4.2 短信息254.4.3 博客264.4.4 “摄影学院”模块274.4.5 资源下载295. 提高虚拟实践社团中成员沟通效能的主要策略305.1 成员间的沟通效能305.2 沟通效能的评价305.3 影响沟通的要素305.4 提高沟通效能的主要策略316.结束语32附录33参考文献34致 谢36中文摘要随着终生学习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虚拟实践社团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虚拟实践社团的沟通效能直接影响着社团的绩效,也是决定社团是否能够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虚拟实践社团的内涵特点、所采取的各种沟通网络、成员间
4、的沟通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虚拟实践社团沟通效能的主要策略。关键词:实践社团,虚拟实践社团,沟通流程,沟通模式,沟通效能ABSTRACT Along with the life-long study time and information time approaching, the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took one kind of new organization form has more and more received the attention,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s communicatio
5、n potency direct influence the community s achievements, also is decided whether the community can continue the key aspect which develops. Of this article communication form between each kind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members which to the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s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a
6、dopt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and proposed the enhancement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links up the potency the main strategy.Key word:Community of Practice,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communication flow, communication pattern,communication potency1.前言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思索和研究,相关文献均显示出教育知识
7、管理(或者说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已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的研究热点。知识管理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包括了过去电化教育研究的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传递的内容,而且还开拓了网络时代电化教育面临的许多新兴研究领域 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9期(总第100、101期),例如:“知识流”中的“实践社团”(Communities of Practice)。随着终生学习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虚拟实践社团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虚拟实践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尽管社团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可能并不将社团定位为虚拟实践社团),如橡
8、树摄影网(xxxiangshux/)、3dmax俱乐部网站(xx3dmax8x/)、编程爱好者网(xxprogramfanx/)、电玩俱乐部(xxtgfcerx/)、闪客俱乐部(xxflasherclubx/)等。但是目前对“虚拟实践社团”的概念界定和内涵分析比较少,只有少数几篇文章提到了“虚拟实践社团”这个名词,而且这几篇文章所提到的“虚拟实践社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实践社团,而是“虚拟团队”。本文试图给“虚拟实践社团”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什么是“虚拟实践社团”才能更好的建设它。并且随着虚拟实践社团的涌现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实现社团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及社团管理。
9、成员间的沟通对于一个社团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Snyder(1988)在研究中提出:“团队完成其目的或目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人际沟通是有效的团队规划、解决问题、行动、反映与评价的基础。” 廖冰,纪晓丽,吴芳瑞.虚拟团队的沟通分析J.企业经济,2004年第2期(总第282期)很多情况下,“在一个管理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 彼得圣吉 著,郭进隆 译.变革之舞第五项修炼M可见社团成员间的沟通效能、方式等对于社团能否健康发展、生存和是否具有竞争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扩充社团中成员的知识
10、和经验,才能提高社团的思考和行动能力。但是目前关于虚拟实践社团沟通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这使得虚拟实践社团沟通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本文对虚拟实践社团的内涵及其沟通方式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提高虚拟实践社团沟通效能的主要策略。2.虚拟实践社团的内涵研究“虚拟实践社团” ,首先必须明确“实践社团”的内涵,近年来关于“XX社团” 、“XX团队” 、“XX组织”的研究非常多,其中“学习型组织”和“虚拟团队”都是相当热门的研究,而这两者与“实践社团” 、“虚拟实践社团”的定义又有互相交叉、关联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混淆;另外,虚拟实践社团与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虚拟学习共同体”又有何差别?下文将通过比较分析“学习
11、型组织”与“实践社团”的定义、内涵、关系以及“虚拟实践社团”与“虚拟团队”、“虚拟学习共同体”两者的差异,并试着提出“虚拟实践社团”的定义及分析其内涵。2.1学习型组织与实践社团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2.1.1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因为研究者们研究领域和实际运作的不同,目前对学习型组织还没有非常明确的、众所公认的定义。在这里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从不同角度回答学习型组织是什么的定义。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权威,他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激发自己和他人的潜能,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12、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这个定义并没有说明怎么做的问题。Garvin提出了说明学习型组织可测量的标准的定义,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善于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身行为的一种组织。Garvin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一文提出的这一定义,第一次比较明确地说明了学习型组织可测量的标准。Watkins&Marsick的定义明确了学习型组织的组成因素,他们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自身,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的组织。而学习在个人、团体、组织或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是一种持续性并可以战略性地与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不仅导致知识、信念、
13、行为的变化,而且增强了组织的成长和创新能力。Marquardt&Reynold的定义指明了学习的范围、对象、目的和目标,他们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团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以上的定义都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学习型组织,显然是不够全面系统的,笔者更倾向于整合性的“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在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的学习力一书中,作者姜伟东综合分析了国外、中国大陆和台湾各个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并阐述了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的关系,认为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一种高级的组织形态,组织学习则是一种组织行为,要创建学习
14、型组织,必须大力加强组织学习;只有组织学习达到很高的水平,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这两者的关系出发作者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学习型组织”的定义:“透过健全的机制,让组织中的学习功能能够有效发挥,使得组织能够创造、维持生存的竞争力,同时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员也因此而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组织称为学习型组织。” 姜伟东,叶宏伟.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的学习力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1.2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彼得圣吉认为一个组织要想转变成学习型组织,或者说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并保持组织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进行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第一项修
15、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组织中的成员不断拓展他们创造生命中真正需要、向往的能力,形成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的精神;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是组织中的成员学习发掘、有效地表达隐藏在内心的假设、观念,以开放的心灵博取众长,并不断地完善心智的过程;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就是将个人的愿景整合为组织的共同愿景,帮助组织成员主动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到组织中;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Learing)” 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
16、团体不能够学习,组织便也无法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是出一套思考的整体架构,它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实用的工具,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使之了解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的方法。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就是让组织成员在组织内由工作、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活出生命的意义。台湾学者陈淑芬和李诚从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流程、目标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他们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精于获取、创造、运用及转移知识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不论个人、团队或组织都能获得持续性学习的机会,而且组织愿景、策略、领导者形态、文化、结构及系
17、统流程上均能支持学习,并使成员能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工作流程的改善,不断地创新产品或服务,以维持组织的竞争优势。2.1.3 实践社团的定义实践社团(Community of Practice,缩写为CoP)由哈佛大学教授埃蒂纳温格(Etienne Wenger)在1998年正式提出,其它译法还包括知识社群、实务社群、实践社群等。Etienne Wenger指出实践社团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新趋势,他认为“实践社团就是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工作或者同样的兴趣的一群人,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团体,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就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18、 Etienne Wenger,Richard McDermott 等. 边婧 译,邱昭良 审校.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8月.264页 实践社团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第一个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洞穴时代,例如人们聚集在篝火边讨论围堵猎物的策略,等等。2.1.4 实践社团的构成要素和判别标准实践社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并不是所有社团组织都是实践社团。根据Wenger提出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判断一个社团是否实践社团。第一,目的和领域明确:实践社团并不仅仅是几个朋友组成的俱乐部,或者几个人在一起的关系网。它是一个基于共同的兴趣、目
19、标而组建在一起的,具有明确的领域的社团。例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100多个(或许更多)技术俱乐部,它们有的将获取的经验形成文件,有的将领域内的实践标准化,有的为汽车平台提供建议,有的与供应商探索新兴的技术,等等。第二,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共同学习的关系:实践社团并不是一个网站或者一个知识库,这些只是实践社团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供给的一部分。拥有共同兴趣或者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不能说明已经建立了一个实践社团,只有当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影响,共同学习的关系的时候,这个社团才能称之为实践社团。另一方面,社团成员并一定要每天每时都工作在一起,他们可能是利用空余时间在咖啡店里进行讨论;社团成员也并不一定要
20、在一个相同的时间以及一个相同的地点进行讨论,他们可能是利用网络进行同步或不同步的学习活动。第三,知识与实践:实践社团不仅仅是一群有共同兴趣、目标的人组成的团体,比如说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聚集在一起。实践社团的真正意义在于实践。团体中的成员通过实践来分享经验、想法和资料等这些“隐性知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持续的交流,实践的内容也不仅涉及到现有的知识,还包括知识领域的最新发展,而且要通过实践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产品。一个实践社团正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只有平衡的发展和组合这三个要素,才能培育一个成功的实践社团。2.1.5 实践社团的内涵必须指出,实践社团是一个非正式的团体,它不等同于公司部门或职
21、能单位的概念,实践社团的成员之间不存在着隶属关系,就是社团中的核心成员或专家也不能控制资源、发号施令;实践社团也不同于工作团队的概念,工作团队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它随着任务的开始而形成,任务一结束工作团队也随之解体,而维系实践社团的是成员们共同的兴趣和关注点,实践社团的中心是知识和实践,更多的是隐性知识,它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它本身的价值。Wenger认为实践社团起到了以下作用:一、推动战略:实践社团是世界银行知识管理战略的核心和灵魂;二、开创新业务:实践社团成为创业洞察力的孵化器,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新业务;三、快速解决难题:社团成员遇到难题时知道向谁求助,也知道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同伴迅速理解并专注
22、于问题的核心;四、传播最佳经验:例如克莱斯勒公司的“技术俱乐部”成功地帮助公司完成研发平台的整和,在降低研发费用的同时,将新车的开发周期也缩短了一半;五、开发专业技能和协作学习能力:最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不单纯依赖自身的才智,还必须阅读专业杂志、参加学术会议、与同事讨论并一起工作;六、招募及维系人才:某个公司员工决定留在公司的原因也许就是他在社团论坛上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合他兴趣和专长的话题,产生个人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在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一书中,Wenger揭示了实践社团(CoP)的生命周期,他指出CoP的演进是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其发展的五个阶段是:潜在期、结合期、成熟期、管理期和转变
23、期。这个发展过程可以这样描述:最初,实践社团一般是一个松散的网络,但它们具有形成更紧密联系的潜力;当成员们之间建立起联系之后,他们互相结合,形成一个社团;而一旦社团形成,它的成员数量和成员们分享知识的深度通常会逐渐增加;成熟之后,就像其他有生命的事物一样,社团会经历发展的高潮和低谷;在这个阶段中,社团积极地管理他们所分享的知识和实践,并有意识地发展这些知识和实践。怎样引导这样一个“人性化的机构”实现自我,保持生命力?Wenger提出了培育一个成功的实践社团的七项原则:一、精心设计社团的演化历程;二、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观点之间建立公开的对话;三、鼓励不同程度的参与;四、既发展社团的公共空间,也发
24、展社团的私人空间;五、以价值为关注焦点;六、组合熟悉与兴奋的感觉;七、创造社团的节奏。2.1.6 学习型组织与实践社团的关系“实践社团是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领域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个专业工具和名词。” Etienne Wenger.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新趋势J.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998年.一三页在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一书中,Wenger提出实践社团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彼得圣吉等人研究出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模型(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中,团队学习是基础。学习型组织的三大特征之一就是强
25、调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整个组织的学习,其基础是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来源之一,团队学习的效果又深深影响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团队学习对现代组织非常重要,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非个人,团队学习是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过渡的桥梁,精熟团队学习是促进个人学习、整合个人学习的关键步骤。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团队都能成为实践社团,但任何一个实践社团首先都是团队。学习型组织和实践社团都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存在着,一方面,它们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实践社团是学习型组织的一部分,一个学习型组织可能有拥有多个实践社团;另一方面,实践社团是学习型组织建立与运作过程中的一个“工具”,
26、一个或多个成功的实践社团是推动学习型组织发展并保持生命力的关键。2.2 “虚拟实践社团”的内涵2.2.1 “虚拟团队”的定义提到“虚拟实践社团” ,很自然会想到“虚拟团队”,那这两者到底有无区别呢?我们有必要对这两者的概念进行分析,以便下面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虚拟团队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义,龚志周在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目前人们对虚拟团队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虚拟团队是指具有不同能力或资源的一群人,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或达成某个共同的目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或组织边界的障碍,而在一起协同工作的群体。” 龚志周.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
27、04,27(2):496498吴秋明在论虚拟团队一文中论述了虚拟团队的概念和特征,他认为“虚拟团队(Virtual Group)是以任务为中心,以Internet 为主要沟通手段,由拥有不同知识、技能、信息的一流人才所组成的契约式的策略联盟。” 吴秋明.论虚拟团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8 月,第一五 卷第4 期2.2.2 “虚拟实践社团”的定义根据虚拟团队的定义,再结合实践社团的概念及特征,可以这样定义“虚拟实践社团”:虚拟实践社团是以知识和实践为中心,以Internet 为主要沟通手段,由拥有共同关注点或兴趣的一群人所组成的非正式团体,他们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
28、影响,就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虚拟实践社团与虚拟团队的差异在于:虚拟实践社团的中心是知识和实践,使之诞生的是成员们共同的兴趣和关注点,它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它给成员所带来的价值;而虚拟团队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它随着任务的开始而形成,任务一结束也随之解体。2.2.3 虚拟实践社团的基本要素根据上述定义,虚拟实践社团具有四个基本要素:第一,它以Internet 为“主要”沟通手段,是建立在Internet 基础上的实践社团:包含两个层面上的含义,首先,虚拟实践社团的成员,是拥有共同关注点或兴趣的集合体,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Internet 是成员与成
29、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主要的沟通渠道和手段;其次,它以Internet 为“主要”沟通手段,并不排除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在下文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虚拟实践社团是指“虚拟化”程度非常高,成员之间利用Internet进行沟通交流的密度非常频繁,但是允许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面对面交流。第二,目的和领域明确:就是有成员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或兴趣。第三,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共同学习的关系:他们互相作用,讨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第四,知识与实践:实践社团的真正意义在于实践,团体中的成员通过实践来分享经验、想法和资料等这些“隐性知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持续的交流,实践的内容
30、还包括知识领域的最新发展,而且要通过实践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产品。2.2.4 虚拟实践社团的特征第一,成员的角色扮演。由于实践社团是基于成员共同的关注点或兴趣而产生的,它没有非完成不可的具体工作或现实的任务指标(当然,事实上它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它的目标就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某个领域的知识管理),在虚拟实践社团中,成员们没有固定的分工,他们仅拥有一个明确的领域范围以及对这个领域里的事物的共同兴趣,任何人的工作、努力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都是自觉地为这个领域的“知识库”添砖加瓦;另外,他们在分工上可能不时地转换角色或者同时担任不同的角色,但是不存在领导者分配角色的问题,可以说是“知识
31、管理”这只大手对成员的分工、角色扮演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第二,社团成员间的关系。虚拟实践社团对各个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明确的要求,成员凭借自身的兴趣自愿加入或退出社团,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能力不同等为社团生存并发展做出不同的、或多或少的贡献。社团成员之间应该是网络关系(如图2-1),而非链型关系(如图2-2),这一点与虚拟团队是如出一辙的。这种网络关系既是模型也是过程,成员们更倾向于在不断探索、讨论共同的关注点的过程中充实自身以及团队的知识库,而不是取得某种决策或判定事物的对与错。虚拟实践社团拥有自由的气氛,并利用网络的弹性使成员们容易流动并能与其他任何一个人建立联系。图2-1 传统的面对
32、面的沟通形式图图2-1 基于Internet的沟通形式图 2.2.5 “虚拟实践社团”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区别“虚拟学习共同体”(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也称为“网络学习共同体”或“在线学习共同体”( E- leaming&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是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全新组织形式。所谓“虚拟学习共同体”,就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一个由学习者(群体) 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 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在该共同体中,他们经常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人际关
33、系和某种“共同体文化”。学习者在其中可以体验到获取知识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验,自我情感和个性差异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发展,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裘伟廷.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第5期(总第101期) “虚拟实践社团”与“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区别在于“实践社团”与“学习共同体的区别” 。Wenger提出的实践社团(Community of Practice)就是“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工作或者同样的兴趣的一群人,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团体,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就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34、。” Etienne Wenger,Richard McDermott 等. 边婧 译,邱昭良 审校.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8月.264页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 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141期) 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实践社团重在实践“Practice”,
35、而学习共同体重在学习“Learning”,上文提到实践社团的要素之一就是“实践”,实践社团不仅仅是一群有共同兴趣、目标的人组成的团体,团体中的成员通过实践(这些实践活动可能是成员自身参与的、不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的)来分享经验、想法和资料等这些“隐性知识”;学习共同体重在“Learning”,进行的可能是纯理论的学习,而不管成员有没有实践经验。第二,实践社团是基于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兴趣或关注点,它并不是因为要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产生的,也没有显性化的明确目的;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能会“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参与的目的比较明确,即为了“学习”。第三,实践社团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知识共享,加深某一
36、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这个目的是个人更是整个组织的目的,而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在于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比较倾向个人目的。3.虚拟实践社团中沟通的重要性及沟通模式3.1 虚拟实践社团中沟通的重要性目前关于虚拟实践社团的绩效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而关于虚拟团队的绩效研究则相对丰富,基于实践社团首先就是一个团队这个事实,我们借鉴学者们对虚拟团队的绩效研究来分析影响虚拟实践社团绩效的主要因素沟通。浙江大学的王重鸣撰写了虚拟团队沟通模式对信任和绩效的作用一文,他们采用资源两难的情景模拟,研究了虚拟团队中沟通模式对于团队信任和绩效的作用,120 名被试
37、参与了实验。这个实证研究发现,虚拟团队在资源两难任务中,沟通模式对团队绩效的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并且,团队的绩效水平在网络式沟通模式(即全通道式沟通网络)中最高,其次是层级模式(即Y式沟通网络),在序列模式(即链式沟通网络)中最低,显示了沟通模式在虚拟团队中的作用方式。Johnson(2002) 等研究者提出了“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因素模型( FPVT) ”(见附录1) 。他们将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群体动力(团队内部特征)”,二是“外部支持机制(团队外部机制)”。“内部群体动力”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包含4 个因素:工作特性、甄选过程、成员关系、团队管理者;“外部
38、支持机制”则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包含5 个因素:培训体系、奖酬体系、领导风格、工具技术及沟通模式。他们认为虚拟团队的绩效水平是这9 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邱欢,何贵兵.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述评及其指导意义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6期浙江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的邱欢和何贵兵在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述评及其指导意义一文中分析了这9个影响因素,他们认为虚拟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信任的建立和维系。而在建立合作信任关系的过程中,沟通问题是关键。以往众多研究虚拟团队绩效的文献也显示,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种:沟通、信任和协作。3.2 沟通的定义管理学中沟通的定义是(如
39、图3-1所示):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也称媒介或通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包括知识和情报)、思想和情感等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沟通的定义和流程图显示出沟通具有以下特征:一、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二、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三、有效的沟通是双方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四、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精品课程图3-1 传统沟通的流程图3.3 沟通的模式Leavitt按照任务的组织方式和人员的互动特征,区分了组织内五种沟通模式:有链式、轮式、Y式、环式和全通
40、道式。 王重鸣,邓靖松.虚拟团队沟通模式对信任和绩效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5年,28(5):12081210页3.3.1 链式沟通网络如图3-2所示,链式沟通网络是一个没有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沟通网络,成员间关系平等,它的优点在于结构严谨、规范,缺点在于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容易失真,在应用过程中成员平均满意度较低。ABCED图3-2链式沟通网络3.3.2 轮式沟通网络如图3-3所示,轮式沟通网络的特点是集中化程度高,存在组织者或管理者A,它的优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准确性高,主管A的控制力强,具有权威性,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成员满意度和士气较低的缺点。DECBA图3-3 轮式沟通网络3.3.3 Y
41、式沟通网络如图3-4所示,Y式沟通网络有正Y和倒Y两种类型,它是一个层级的沟通网络,它有组织者或管理者E,它的优点是中心成员C既具有权威感又具有满足感,缺点是在应用过程中大部分成员士气较低,容易导致信息失真,信息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DECBADECBA图3-4 Y式沟通网络3.3.4 环式沟通网络如图3-5所示,环式沟通网络的特点是集中化程度低,不存在管理者或组织者,成员间关系平等,优点在于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缺点在于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信息准确性较低。DECBA图3-5 环式沟通网络3.3.5 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如图3-6所示,全通道式沟通网络的特点是集中化程度较低,也不存在
42、管理者或组织者,成员间关系平等,优点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合作气氛浓厚,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沟通的准确性,但是也存在这些缺点:缺乏结构性,容易跑题或造成混乱,讨论费时,甚至影响到工作效率。DECBA图3-6 全通道式沟通网络4.虚拟实践社团沟通分析4.1 虚拟实践社团所采取的沟通模式分析虚拟实践社团的沟通流程其实是把沟通过程放在了虚拟实践社团这个环境中,如图4-1所示,为虚拟实践社团的沟通流程图。传递者编码通道编码接收者虚拟实践社团信息 信息 信息 信息 反馈图4-1 虚拟实践社团的沟通流程图一个虚拟实践社团可能同时采取的几种沟通模式,也许有人会说因为虚拟实践社团是基于Inte
43、rnet活动的,而Internet上的信息是公开的、共享的,成员沟通基本上是没有阻碍的,也不存在谁必须服从谁的问题,所以虚拟实践社团所采用的沟通模式就是“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如图3-6所示)”。然而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管理者和组织者,即便是基于Internet的虚拟实践社团,如果没有组织者,那么虚拟实践社团就难以诞生,如果没有管理者,那么实践社团就会处在一个自生自灭的境地,难以维持下去。因此,一个虚拟实践社团可能也可以同时采取几种模式进行沟通,分别是:链式、轮式、Y式、环式和全通道式等这五种沟通模式。下面各举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五种沟通模式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4.1.1 链式沟通网络在虚
44、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图4-2 “编程爱好者论坛”提供的短信息工具发送很多虚拟实践社团都为成员提供了内部的沟通工具,这些工具可能是内部的邮箱或信息箱,例如编程爱好者论坛(xxprogramfanx)为成员提供了“短信息”功能(如图4-2、4-3所示),成员可以与任何一位成员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采用了链式沟通网络这个模式(图3-2)。A与B互发短信息讨论JAVA的基本问题,B又向C请教,C给予了B指导,以此传递下去,形成了ABCDE的链式沟通网络。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在这个沟通过程中,任何成员都可以也可能跨越“中间人”与另外一个成员沟通,随时演变成环式或全通道式沟通,所以链
45、式沟通在虚拟实践社团中是一种典型。图4-3 “编程爱好者论坛”提供的短信息工具存储4.1.2 轮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前文提到一个没有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虚拟实践社团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每个虚拟实践社团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管理者,他们负责社团空间的管理、维持秩序等工作。例如编程爱好者论坛(xxprogramfanx)的管理员向所有成员发布招聘版主的短消息(如图4-4),而感兴趣的成员会给予回复(如图4-5),在这种互动中形成了轮式沟通(图3-3)。图4-5 某成员给管理员发送信息图4-4 管理员给所有成员发送信息图4-6 拥有多个社团和兴趣小组的虚拟实践社团4.1.3 Y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
46、践社团中的应用一个大型的虚拟实践社团(图4-6)可能拥有多个社团,为了方便管理,这些社团有自己的“团长”,一个社团可能存在几个兴趣小组,这些小组也有自己的组长,在某个沟通过程中,某兴趣小组的成员A与B进行了一场讨论,得出不同的结论,只好将结论交给组长C来判断,组长C无法解决问题,又把问题传递到团长D那里,团长D解决了问题并把正确结论反馈给组长C,C最终给予了组员A和B答复,这就是一个Y式沟通网络的典型应用。4.1.4 环式与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在虚拟实践社团中的应用DECBA环式与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在应用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在Internet环境下,成员间的沟通多数采用环式或全通道式沟通的模式,或者说没有绝对的环式沟通或全通道式沟通,可能出现如图4-7所示的情况,这两种模式的应用情况在下面将重点分析,这里不再做案例介绍。图4-7环式与全通道式相结合的沟通模式4.2 虚拟实践社团成员主要沟通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