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员工的八个行为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员工的八个行为规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跨国公司员工的八个行为规范第1讲:习惯是企业文化,好的习惯是生产力【本讲重点】塑造员工习惯来打造企业文化八个与企业相关的行为习惯塑造员工习惯来打造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两个轮子,一个是制度,一个是企业文化。制度就是那些明文写出来的、大家一定要执行的,甚至要去稽核的项目;而企业文化则是无法形之于文的。如果说制度是圈内的,那么所有圈外的就是企业文化。一般来说,所有的管理问题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被归结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所以,本课程从员工习惯入手找到了一条务实的、可操作的门道,那就是通过塑造员工习惯来打造企业文化。因为习惯就是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做好团队
2、工作习惯是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去为自己的团队工作,只有先落实了这个入手点,其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奏效。企业文化和习惯就像一辆汽车的惯性一样,假设你要去推动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因为惯性很大,根本无法推动它。所以,习惯不改变、企业文化不改变,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新任的管理者就无法对团队进行有效管理。【案例】某天某外企的两个部门经理同时去找总经理裁断,这两个经理一个是生产模具的,另一个是使用模具的。两个经理各执一词,一个说:“你自己来拉。”另一个则说:“你给我送过来。”这个外资企业的老板对这两位经理说:“你们先回去,一小时以后我来帮你们拉。”言外之意是一小时以后两
3、个经理都不必呆在公司了。类似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其实就是一个企业文化或者说员工行为习惯的问题。人们对这个案例的认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应该先确定一种制度,还有人认为对那两位经理应该各打50大板,甚至还有人认为“拉一次没关系,但是拉一次就永远是我的部门来拉了”。第三种看法被许多管理者所接受,“拉一次没关系,但是拉一次就永远是我的部门来拉了。”听起来很像一句名言做一次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比较难;做一次雷锋容易,做一辈子雷锋就比较难。但是二者表达的意思可谓截然相反,前者是躲避责任的观点,后者则是号召人们承担责任。对于我们的很多观念以及我们平常的行为习惯,当我们没有去检讨的时候,一般都认为是对的,
4、而其实却可能是错的,这就是一种似是而非。比如“拉一次没关系,但是拉一次就永远是我的部门来拉了。”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看起来也没有错,但它的真实意思其实就是“多干活就是倒霉、多干活就是吃亏”。这是一种懒惰的思想,一种逃避工作和责任的思想,很显然是错误的。要是一个企业有太多类似这样的错误观念,这个企业就没法管理。很多职业经理人新到一个企业却无法开展工作,固然有类似能力、战略、自身管理手段等很多其他的因素的影响,但其对企业文化的把握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个职业经理,即使曾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即使有非常多的经验,来到一家新公司之后,如果不能从员工习惯,从这个公司的企业文
5、化去了解事件背景,也很可能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不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从这里我们还看到:(1)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制度也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总经理没有兴趣去为二人定制度,你的工作心态不可以改一下吗?换一下心态,二人就“搞定了”。(3)在工作的“中间地带”,每人主动往前半步,团队力量就形成了。反之,就会“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是一群虫!”(4)这就是一个人的工作心态、工作作风,对一个群体、企业来说,那便是“企业文化”。(5)请别以为这是唱高调:那些求职面试的人,你问他“能吃苦、工作积极吗?”他说“绝对!”你以为进了公司,就不可以“炒你鱿鱼”?共同的习惯越多,企业
6、越好管理企业还可以被比做一个金字塔,金字塔有两面,一面是制度,我们把它叫做阳面;一面是企业文化,我们把它叫做阴面。不管是阳面还是阴面,都要有一个建设的过程。制度分为两层,最下面的一层是写出来的制度,然后往上是没写出来的制度;企业文化也是一样,分为没有共识和共识两部分。比如说一个企业开会的时候或者吃饭的时候,有些话在有些公司是不可以说的,在有些公司就可以说,那就是因为企业文化不同。在不能说的公司,他们有共识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0个人当中8个人都知道它是错的,所以这种观念一般就不敢再说了。已固化的制度越多,这个企业越容易管理;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或者习惯越多,这个企业就越好管理。用金字塔来表示,就
7、是处在底层的共识越多,上面的自由的、似是而非的不确定就越少,这个企业管理起来就越容易。正像一个职业经理人,到达一个新企业之所以会出现秀才遇到兵的情况,就是因为不确定的部分太多。作为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一种觉醒、一种分析,没有从一种高境界来看待企业文化,这个职业经理人可能就会是盲目的,就不能去操作它,也不能去改善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习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八个与企业相关的行为习惯追求效率有些员工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好像自己手上的工作越多,在公司存在的价值越大。要做的东西在桌上堆了一大堆,会让这些员工觉得很有成就感。外资企业是非常讲究效率的。它不需要一个部门经理或者
8、一个管理者整天一副很忙的样子。你的主管或者你的老板,如果看到每一项工作交到你手上,你很快就把你手上的工作丢出去了,他会认为这就是你能力的象征,就会认为你是干将的代名词。我们以前也许是受大锅饭的影响,总觉得手上工作堆得越多,桌面上放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显得自己很能干,但是在外资企业,你的桌子越干净越利索越好。主动回话在国营企业,往往是交代一项工作之后,老板要问下属要结果。但是在跨国公司,如果我交代给你一项工作,你主动来回话,我就会给你加分;如果等到我来向你要结果才回话,这项工作就要给你扣分,甚至扣到这项工作白做了。恭敬恭敬主要是一种做事细致周全的态度。比如写报告,在一个没有规范化作业的环境中,
9、我们的很多干部习惯于跟自己的主管作口头汇报,即使是有什么建议的时候也是用口头表达。但是,在外资企业,你的主管很忙,他希望你将报告或建议诉诸于文字,直接用书面报告来给他汇报工作。原因有两点:其一,你去找他汇报或提建议的时候,可能他正好在思考别的问题;其二,口头汇报容易遗漏信息,因为主管不能保证可以将你的建议都存储在他的脑子里。主管往往非常重视书面报告,因为他随时可以查阅,这样,你的建议他永远不会忘记。【案例】小茅在一家外资企业中做老总秘书,她曾经给老总提交过一份推行电脑的书面建议报告。这份报告半年以后还放在老总的桌上。老总的桌上一直放着未处理的事项,他出差一趟或从外面回来,小茅就会把里面最重要的
10、报告抽出来全部浏览一遍,然后将它们放在面上,马上处理。半年也就是100多天的时间里,老总每天翻他的这些资料,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并没有把小茅的报告扔掉。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做事本身的那种恭敬心或者叫敬业到位的那种习惯。上司也需要你的跟踪以前有很多干部,在做某件工作、提某个建议或者遇到什么困难时就跟老板汇报,汇报完了,就认为自己没事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原因在于:第一,老板比你忙,甚至于很多老板一个小时可能会相当于你200个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耽误老板半个小时就意味着你要花100、200个小时去把一项工作做好;第二,老板很忙的时候,他需要你去张罗这件事,需要你去跟踪,甚至于连他要
11、配合你的事情也都要你去跟踪他。因此,如果认为向老板做完汇报就没事了是非常错误的,你要跟踪到底,甚至连老板也要你去跟踪。得理不饶人我们以前习惯在同事之间保持一种温情浪漫的关系,但实际上在工作的交接当中,一些工作需要对抗,甚至于需要把界线划分清楚,所以,外企就强调要当仁不让,而且得理不饶人。在外资企业,如果你真能做到得理不饶人,你的上司就会非常欢迎你,因为你的认真意味着结果的产生,这样老板那边的管理力度就可以小一些。有些工作如果你让主管来协助你或让另外一个部门做,都是可以的,但是却都不是好方法。因为,你自己的力量可能推不动另外一个部门,如果你要通过主管叫他做,在某种意义上你的行为就是动用了老板的“
12、存款”。因为老板或者你的主管的那种权威和信用与银行的存款一样都有一个数额,你最好不要轻易动用他的存款,而是要设法增加他的存款,这才算是你的本事。官本位和事本位不同在外资企业,只要是一件工作在某个人的手上,这个人就有权利或说有权力。在外资企业,职位高没有用,如果这件事情是你该做的,你就得做。不能说类似“你的职位又不比我高,为什么我要听你的”这样的话。否则只能表示你是一个官僚主义的干部,你不适合在外资企业生存。这就是官本位。事本位有点像积极分子,工作就是你的尚方宝剑。如果你手上有工作,你就有尚方宝剑,任何地方都不敢阻拦你。跨国公司、外资企业都是求生企业,以上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建立在这种求生企业的环
13、境之下。求生企业意味着整个效率、客户对整个公司的满意度,整个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就是公司生存的所有前提,也是惟一的前提和基础。主动一点管理者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就要学会主动与别人抢活做。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才能获得成功。如果总是对工作推脱,根本无法使企业强大起来。全局观念全局观念是管理者在一个企业里最基本的生存前提,管理者要学会高瞻远瞩,不因小失大,不与人斗,与自己斗。局部观念会令管理者丧失发展时机,与其与别人就一些无聊之事一争短长,还不如抓住时机迅速发展。【自检】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管理者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就要学会主动与别人抢活做。对 错2全局观念是管理者在一个企业里最基本的生存前
14、提。对 错3已固化的制度越多,企业越容易管理。对 错4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去为自己的团队工作。对 错(见参考答案11)【本讲小结】习惯是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从企业文化、从习惯入手去为自己的团队工作,只有先落实了这个入手点,其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奏效。一个职业经理,哪怕曾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哪怕有非常多的经验,来到一家新公司之后,如果不能从员工习惯,从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去了解事件背景,很可能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不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已固化的制度越多,这个企业越容易管理;形成共识的企业文化或者习惯越多,这个企业就越好管理。【心得体会】_第2讲 习惯一:主动进取【本讲
15、重点】接受自我、接受公司学会抢活做不进则退选择奋进跨国公司员工的第一个良好习惯是主动进取。主动进取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做事方法。主动进取主要强调每个人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周边环境的正确对待、对人生道路的信心和希望。对企业员工来说,主动进取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种工作及生活态度的树立上,这些态度可以指引你积极面对工作,创造成功人生。接受自我、接受公司推销自己比关注上司更重要“接受自我、接受公司”首先要树立的一种正确观念就是推销自己比关注上司更重要。这种观念的树立主要用来帮助很多陷入“领导是否赏识我决定我是否成功”这样一种思维误区的人,帮助他们重新看待“领导赏识”这个问题。所谓领导赏识,其实就是被领
16、导看得起,在这个观念上,经常会有一些员工甚而一些管理者为此头疼不已。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树立一种比较积极的做人做事的心态。获得领导的赏识就是自我推销成功,没有获得领导的赏识也只是意味着自我推销不成功,关键的着眼点并非在于领导是否赏识而在于自我推销是否成功。这种积极心态来源于生活现实,因为,不管是领导也好,同事也好,他是否赏识你可以不重要,但是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却很重要,你要挣工资,你要结婚,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人生的一部分,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处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你的眼光里,可以没有领导,却必须有客户。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这种积极心态的树立很重要。再者,你之所以在目前的领导手
17、下工作,不管是愿意还是不得已,高兴还是不高兴,反正它是一个既成事实,而且是一个客观的、你自己的一种抉择。在你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其中某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企业,即使领导不赏识你,你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你要不断努力、不断推销自己,直到获得成功为止,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而是为了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接受公司其实就是接受自己再换一个角度讲,一个人可以不要客户,但是不可能一个客户都不要“你可以不稀罕某一个客户,但是你却不能没有客户”。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在一个企业工作,不管你是否真地喜欢这家企业,除非你有脾气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公司其实就是接受
18、自己。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观念,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观念。既然必须也只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那就学会认同公司,也就是认同自己。接受公司,认同公司绝不是靠外力强加于自己的,而是你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需要,这种积极心态在外资企业表现得非常突出,很多员工在第二天就要离开公司的情况下,前一天依然会很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国外每家公司会有推荐信,专门用来介绍跳槽员工的工作情况,由此可见,如果你否定你所经历过的任何一家公司,那就意味着否定你自己。所以,你人生路上走过的任何一家公司,它每个点都应该是你的一个光荣。一定要有一种主动意识,不是别人看不起你,关键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立足点一定在自己这边。学会抢活做主动进取
19、是每个人本来的、基本的立足点【案例1】背景:某贸易公司的干部培训课上人物:李老师、员工甲、业务经理李老师:你们老总今天没来听课,你们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做什么呢?员工甲:不知道。李老师:请业务经理来回答好吗?业务经理:今天下午飞去西安了,现在在做什么就不知道了。李老师:你不知道?我知道。他现在在陪客户喝酒,喝到烂醉还要喝。这个案例中的老总其实是在市场上抢活做,这充分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以上案例绝不是个案,整个市场中的人其实都在抢活做。对这个老板来说,他首先想到的是做多少事,然后才能是拿多少钱,对他来说,首要的是主动出击、赢取市场。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老板的基本立足点。老板尚且如此,对一般人来
20、说,主动进取更是每个人本来的、基本的立足点。现实中很多员工都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于是他们就会推活、躲活,这就是一般员工与优秀员工以及老板的差距所在。对任何人来说,做人做事都要进行选择,与其消极怠工,不如主动进取。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做老板往往是个人的观念所决定的。于是,我们不妨注意以下要点:1在外部市场里,老板们抢活做;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却常有互相推诿的情形。2“让我们部门去帮拉货?拉一次没问题,但主动一拉就永远成我部门的事了”。3有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与“做多少事拿多少钱”?4人生的一段:你是在圈内计较(进取不是计较!),还是可以同时立足全局?5自己去研究你的人生
21、观:是悲观的“熵理论”还是乐观的“耗散结构理论”【案例2】某外资企业,一个部门经理要回家休假,他在写申请单的时候就在想“我要申请半个月还是申请一个月,申请10天还是20天”,“如果我申请20天,我的职务代理人来帮我做这项工作,等到20天以后,我回来的时候,他把我的工作都做得挺好了,我还有存在价值吗?”这就是抢活做的市场经济。整个市场的人员都处于一种快速的流动中,主动进取当然就成为了一种非常基本的生存观念。没有怀才不遇这个世界没有怀才不遇,在任何一个环境,当你在抱怨怀才不遇的时候,你要检讨的是你自己缺少某一种才能,你要设法超越自己,如果你局限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情绪中,最后只能走向自己思维的死胡
22、同。不要只会羡慕那些有成就的人,实际上我们自己每天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浮出水面的机会,我们每天都有机会。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主动进取的态度。当你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少,然后才会真正地发现路在脚下,只有主动进取,从脚下的路开始,才能一步步取得成功。用人生的价值来做出最优选择【案例】背景:某公司的干部培训课上人物:李老师、员工甲、员工乙李老师:你们现在回家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员工甲:坐火车。员工乙:坐飞机。李老师:你如果现在坐火车,那么你认为你什么时候可以坐飞机?员工甲:工资长到50008000块。员工丙:中了福利彩票我就可以坐飞机。李老师:我要说,你们这
23、些标准都是错的。有钱坐飞机这不算本事,也不算科学。什么时候坐飞机其实有一个标准,如果坐飞机的5个小时和坐火车2天的时间差折合的价值超过了飞机票价值的时候,就选择坐飞机。从这个简单的计算中可以看到,不是有钱坐飞机,而是用你的时间价值来决定是否坐飞机,因为当你的能力、你的水平到达一种高度的时候,你坐飞机是不得不坐的选择,是你最好的选择,甚至是最优化选择。如果把这样一种客观评价的指标运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用这样一种标准去衡量自己的价值,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悖论,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样的自然、祥和。就像刚才说坐飞机一样,如果你有了时间价值,你就不会想到去发财了,就没必要去寄希望于中什么福
24、利彩票才坐飞机。只有通过提高个人素质来坐飞机,才是最稳定的、最不可否定的一种结果。这是作为我们选择主动生活态度的一种观念的基础。不进则退选择奋进努力奋进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上图是同一个人扮演两种角色时的不同心理,做老板时的个体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如果生意不好,会想方设法努力奋进;而做员工时的个体,抱着一种为他人服务事不关己的态度,乐得逍遥。其实,这两种心理产生的根源在于,做老板时的个体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奋进才能获得生存,而作员工时的个体却还处在盲目阶段。试想,以这样的态度工作,迟早会被淘汰,而且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逃无法生存的命运。身在抢活做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要设法多做事,而不是少做事,这
25、完全是个人生存的需要。客户是你的衣食父母“客户是我的衣食父母”是经常出现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老总口中的一句话,但是,这个观念对于许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士来说,并没有那么清晰。他们并没有把客户当成衣食父母,所以,当其他部门的人来找他工作的时候,有的人脾气很大,有的人则是爱理不理。如果能把找自己工作的人当成客户和衣食父母,那必然会很热诚地、面带笑容去对待他们。其实,客户确实是衣食父母,客户的出现直接意味着利益的出现,为了获取利益,管理者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心态,让客户实际地感受到他是你的衣食父母,让客户享受到衣食父母应该享受的服务,这样自然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伟人并非三头六臂主动进取是为了激发
26、自身的一种需要,主动进取能够让我们正确估量自己和伟人的距离。伟人并非三头六臂,伟人就在我们奋进的路上,他们比我们多出的部分可以换算成实际的竞争差距。伟人之所以不是三头六臂,主要是因为,竞争的不是全部过程,竞争的只是差距。【案例】两个总经理在一座山上碰到一只老虎,这时候一个总经理就赶紧换跑鞋,而另一个总经理就问他:“换跑鞋干吗?也不用跑了,你能跑得过老虎吗?”结果那个总经理告诉他:“我不用跑过老虎,我跑过你就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作为竞争对手的这两个总经理来说,只要一个跑赢另一个,就不会被老虎咬着。所以,打工仔也好,管理者也好,若想让自己迈上一个台阶,竞争的不是全部,只是差距的那部分。活下
27、来的一定是跑在前面的,最后死掉的就是跑在后面的。躲不过就不躲“躲不过就不躲”强调的也是一种主动奋进的观念。很多工作上的问题,例如部门与部门之间交接的问题,有些管理者可能会选择躲避,但是有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法躲避,即使是躲了一半最后还是要去做,那么,与其躲不过,不如主动迎面去处理,这是一个基本观念。能力自问:路在脚下不少人都羡慕和佩服那些位高有成就者,同时,也总是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如此那般可以说,没有几人不怀着期望和梦想。尽管他怀着这样的愿望,但是,他有没有真地付出努力去实现呢?或者,他知道如何去实现吗?如果你在自己的环境中总是可以出类拔萃,那么,你就总是可以往上浮现从而走向优秀和杰出。路从脚下起
28、: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既然你没有理由不做,那为何不从做中学到点什么?【自检】请做以下判断题:1上司不赏识我,主要是因为他对我有偏见。对 错2上司不赏识我只说明我的自我推销尚未获得成功,我要再接再励。对 错3躲不过就不躲意味着另外一种主动进取。对 错4伟人真的有三头六臂,我怎么也追不上了。对 错(见参考答案21)【本讲小结】主动进取主要需要接受的观念是学会抢活做,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求解以及路在脚下,每天进步1%。世界这个舞台是等着大家去表演的,一定要学会抢活做;很多人都会有怀才不遇的观念,但是怀才不遇只表示你缺乏某一种才能,永远不要去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只会产生心理上的悖论,最后使自己跟环境格格不入;路
29、在脚下,每天进步1%,只有选择奋进才能获得成功。【心得体会】_第3讲 习惯二:友好合作打造成功【本讲重点】学会立足全局不与人斗、与自己斗重视积累学会立足全局人生的立足点一定要建立在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上,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一定要学会友好合作。友好合作首先讲究的就是一种超越气度,也就是要立足全局,从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这个观点就反映了一种全局观念。这种观念从古至今一直适用,它强调的是从个人暂时的得失中挣脱,去做自己真正需要做好的事情。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获取合作的态度。“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为很多人熟知,它主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
30、境,三次从不良的环境中搬家的故事。实际上,这里面体现的精神就是教育孩子树立“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的观念。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做法有违正义,其实,换一个角度讲,如果孟母为了那些调皮的孩子而与其争执,可能也不会有后来的孟子了;另外,百米赛跑的时候,就算旁边有人碰了你一下,你也不用管他,使劲往前跑就好了,这是非常形象的一个镜头。对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有的部门主管常常会因为自己的部下在其他部门受了一点委屈,就跑去跟那边的主管打架,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友好合作。本着“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这样的精神去合作,你的对手就会很少,你的朋友就会很多。犹太法典中有句话:“超越别人不是超越、超越自己才叫超越
31、”,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自己,与他人争一时之气,往往会得不偿失。就像对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以后要去竞争的对手是全国数百万的考生,而不是小学班上那二三十个孩子,所以,一定要从大处着眼,这不仅是对企业的要求,更是对每个人自身的要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出发点,自己做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建立在能力积累的基础之上,那我们整个思想就会有一个系统性的改变,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与人斗、与自己斗天外有天,不断超越;不与人斗,与自己斗。只有斗过自己,今天才能比昨天更好。别人踩你一脚并不可怕,那只能说明你已经成长了,有资格让别人踩你了,而且还会给你敲警钟;如果你也上去踩他一脚,只能让他更坚强。所以,要
32、学会不断积累实力,要不与人斗、与自己斗。面对同事,面对朋友,一定要懂得留得青山在的道理。在很多企业中,很多干部到了晚上就去打牌、下棋甚至于赌博,他们没有将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没有花费在能力的积累上,所以,即使做了三年、五年,也只能永远呆在一个地方。“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是一种主动的合作,它与有进取、有目标,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如果光是口水吐在脸上擦了就是,而不主动进取,很显然也达不到预期目标。不主动进取而只是跟人斗、跟人抢来抢去只会令自己错失良机。与以前的大锅饭不同,在现在的求生企业中,董事长就在你的身边,企业的量化管理已经达到了极致,你的每一分贡献、每一分劳动、每一分管理绩效都会得到一种数量的
33、测量,就像受到录像镜头监控一样,所以才说留得青山在。所以,才强调要不与人斗、与自己斗。友好合作要想切实做到友好合作,重视积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能够真正理解友好合作,实际做到友好合作。讲究积累就是要学会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品一样不断雕刻,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被整理。具体要做到以下内容:克服面子友好合作积累的第一步就是克服面子。克服面子最需要树立的观念是只有事情才值钱,面子是一点钱都不值的。面子会越绷越紧,从许多实际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可知,某个人一旦与某种面子挂钩,最后越来越被动的一定就是这个人自己。培养健康的心态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事情大家会选择逃避,但是往往最后裁判又逼迫你必
34、须去做。在这种情况下不如选择主动出击,既然不友好合作得到的结果适得其反,那就选择友好合作,但是这方面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友好合作强调的是一种健康的、良性的、善于思考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个人的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提升。而这种心理状态的实现是需要个人积极去修炼的。以简单的打电话为例,某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打电话给一家厂商,连打三次都没人接电话,于是这位经理就开始痛骂对方。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这位经理思维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的心态也不是很健康。类似打电话没人接这种事可谓很常见,因为不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在其他公司,没有人是专门用来伺候另一些人的电话的,就算有什么怠慢那也实属难
35、免。所以,遇到这种事要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多替别人想想,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解决问题上。【案例1】典型事例:一位采购员在电话中大声质问对方:“你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请问:(1)你知道别人那边的状况吗?或许刚才他正蹲在厕所里呢?(2)别人并不知道前面的电话是谁的,就算他存心不接电话,也只表示他同所有的人过不去,却不是专门同你过不去,你干嘛要往自己身上揽?(3)如果别人真地不高兴,那么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你再去火上浇油做什么?(4)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你不是打电话催货吗?为什么不目标集中,命准对方的弱点命准对方欠你的东西,说:“你日该交的货为何现在还没出来?”(5)“不接你电话”这种和自己过不去的方式
36、,让别人把你看成心理不正常,神经有问题,这将无助于你以后开展工作。(6)在这里,对事不对人,也表示说你不要随意去总结,去做无关的联想,别人不接电话似乎是冲你来的而去同人争吵,你的素质在哪里?别人会因此而敬重你吗?恰恰相反。练习与检讨:请列举一个例子,反映在工作中不能“对事不对人”从而影响沟通和工作的情形。战略上的胜利比战术上的得失更重要友好合作积累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重视战略上的胜利。一个人在政府担任要职靠的是他自身的基本含金量,靠的是其整体素质,这些人求取的就是战略上的胜利或者制高点。【案例1】我小的时候,正是知青下乡的年代。我家就在农村。有一天,有一个下乡知青到我家去借一斤半米。其实,在到我家
37、之前,他去找过生产队长,但是遭到了生产队长的拒绝。之后他就来我家了。我父亲很爽快地借给他了。后来父亲和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别人找你借米,总共也就是一斤半米,你不借,你的人品往哪儿放,你的自身价值难道就值一斤半米吗?我借了,就算他不还,我下次不借给他就是了,一斤半米,难道我亏不起吗?”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对于部门的管理人士来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摩擦,即使是吃了一点亏,但是也应该能亏得起,亏得起就意味着敢承担。只有先有了这种小担当,才能为友好合作打下基础。这里讲求的正是战略上的胜利,而不是在战术上的小得小失,只有拥有这样的心理素质、这样开阔的思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案例2】有个人去美国总统那里应
38、聘一个职位,但是落选了。事后总统旁边的人就问总统:“你怎么以貌取人,那个人长相不怎么样。”总统回答:“人到了40岁以后,就要对自己的面相负责。”这里的面相没有迷信的成分,它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心理表现。人的思路、人的心理境界和友好合作的状态其实可以通过他的面相得到直观的反映。一个人如果平常思路比较开阔,重视战略,而不在战术上患得患失,他整个眉宇就会比较开阔,而且这样的内在精神和思路也会逐渐改变一个人的面相。所以,友好合作强调那种敢作敢当的气概,要着力于培养一种男人气度,重视战略上的胜利,切勿斤斤计较。能力比关系更重要图31 组织人员结构图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三部分人
39、构成,这些人可以分为世袭、关系和能力三种结构。依靠世袭的人就是那些父母有背景的人;靠关系的人就是借助裙带的人;而靠能力的人其实就是依靠自己的人。不管是何种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其生存和发展所凭借的都是有能力的人。否则,这个组织就会是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早晚会被淘汰掉。世袭只是一时的靠山,所谓“富不过三代”,很容易失去;关系这种东西不是人人都能驾驭得了的,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疲于奔命又一无所获;只有能力才是最实在、最可靠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会离弃你。所以,能力比关系、世袭更重要。人生像赛跑场一样,要想始终领先,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强自我能力的修炼。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就是要坚持学习
40、,不断地吐旧纳新,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都能用心学习,无形中会减少许多矛盾。“带不走的是关系,带得走的是能力”,一个人在任何地方,关系可能带不走,但是能力带得走。友好合作强调的虽然是关系,但是与能力相比,关系远远不如它重要。在这一点上,与友好合作的初衷一点都不矛盾,因为如果一个人把关系看得太重,那么他用能力、用自己的实力作为对话的本钱就会很少,相应地,他所需的关系就会变得比较简单。能力越小,关系越薄。缺少能力做后盾,你就连对话的本钱都没有了,你凭什么去搞关系?所以,对于新进员工来说,一定要将自己的立足点放在自身能力的培养上,有了过硬的能力,才能为良好的关系打下基础,才能实现友好合作。面对同僚的本钱
41、:留得青山在“打麻将可以结交朋友”,不少人这样想也这样做。有的为官之人是受不了孤独的,因为孤独与“孤立”很接近,而一旦孤立,那么他就会感到心里发虚。其实,这里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做官的本钱到底是什么。如果你的本钱是“拉帮结派”靠“关系术”,那么这种心虚是合理而难免的。而如果你的做官本钱靠的是实力和真本事,那么你就用不着去操心那么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个“青山”是什么呢?它是:1善用你的时间去积累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诸如技能、知识和经验。在我们初到一个公司的时候,有部下顾虑我们会“排除异己”,我感到好笑,我对别人讲:珠江三角洲已经够大了,我哪里工作不是一样?我和他谁是谁呀!我犯得着那样吗
42、?2搞人的关系,你会越来越被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才可以使你跳出“苦海”。当今世界时兴一种叫做“可持续发展”的东西,那么只有你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才算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环境的,一旦“时过境迁”就注定“人走茶凉”了。剩下来的就一定是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之哀叹!而知识和技能则不同,知识和技能是超越特定环境的,是“无国界”的,你一旦拥有了它,你就会“走遍天下都不怕”了。3如果你的做官本钱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关系术”,那么你的心胸就一定会是狭隘的,是会“排斥异己”的,因为它注定了你的世界就只有那么大。4如果你的做官本钱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关系
43、术”,那么你的心灵就会不得安宁,因为这个小小的“圈子”注定了它的寿命有限。而只有你超越特定环境的、“无国界”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你走向世界任何地方的本钱。重视积累积累挡不住的成功当我们年届35岁或40岁的时候,蓦然回首,会发现自己走过了一条漫长的人生积累的过程。我们发现,我们曾经做过几年教师,做过几年维修工,当过几年部门经理,做过几年品管、仓管、生管等等。于是,我们把相关的经历用根线串起来,然后去应聘谋职。当我们希望应聘厂长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将有关工厂、有关做主管的经历适度夸张和强调,而即便是说在大学任教,期间也做了很多有助于管理的兼职;而当我们欲应聘工程部经理的时候,则强调我们在大学期间也做了
44、不少科研设计工作;假如我们打算应聘行政经理或业务经理,我们就很容易回忆起我们曾经在公关公司工作过,曾做过工厂厂办的主任,曾经研究过心理学等等。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深刻而吃惊地发现,我们的那些经验是多么重要,那以往的经历是如何珍贵,我们多么希望自己的经历能串成一个美丽的花环,去套住命运,套住前途。人生经验之积累,经历之获得,是随着时间而无声地进行着的,在年轻的时候,阅历好像一座大山置于我们的前方,而自己却身处山脚之下。在此时谈经历,谈积累,令人茫然,就像有人说让你登上山顶而让你感到望而生畏,而感到遥不可及一样。记得上研究生时,一位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同学大谈某个年龄阶段前是积累过程。我当时的
45、感觉是:积累归你积累,能否登上高峰却是另外一回事。只是到了今天才意识到,当时我的观念是多么地不正确!实际上积累就是积累,经验就是经验。就像石头多了垒在一起总要成为一座山峰一样,经验的积累及经历的获得乃是一种志在必取、“有志竟成”和“手到擒来”的东西。积累不是考试,考试会有不及格,积累却是势不可挡的。于是,关于积累,我们没有理由去谈有无信心的问题。因为积累并不需要信心。经验的积累之势不可挡,就恰如时间之流逝势不可挡一样。一年就是一年,一天就是一天。那是一个既成事实,没法更改,没法涂抹。经验也一样,你做过几年什么,几年别的什么,就都是确定而不变的,因此,你无需怕谈到积累,无需为经验、阅历而望而生畏。有时我们可能并不是怕谈经验积累而只是怕人生成为一种太确定。当我们看到老一辈似乎很多的人也都只是在无所作为,而靠年限和时间的积累时,我们感到畏惧。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老一辈中的优秀者,他们把经验当作利器,把阅历当作大本营,把时间当作契机,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我们不应该在经验积累中看淡人的创造性,而应把时间和经历看做是我们前进攀升的阶梯。【自检】请你举出一个曾经与其他部门管理者发生冲突的例子: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矛盾的?学完本讲内容后,你可能会怎么处理当时的矛盾?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