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92871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它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活动准备: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与测量)、活动过程:(一)我的纸桥有多坚固1.介绍纸桥和测量方法,

2、让幼儿猜猜:纸桥上能放多少雪花片?2.交代操作要求:(1)可以通过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形状。(2)雪花片可以随意摆放,但必须要放在桥面上。(3)听到教师的口哨声必须马上集合。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1)提醒幼儿正确取放雪花片。(2)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4.交流。(1)请成功的幼儿介绍优秀经验。(2)对比和评价操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同的纸桥,分析原因。(3)让操作失败(桥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师小结,引出第二次操作。(二)谁的纸桥最坚固1.提出操作要求: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1)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

3、经验。(2)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3.交流(1)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2)请成功的幼儿归纳优秀经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A桥面更宽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B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C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D把雪花片放在桥墩上能放更多。(三)我们的长江大桥1.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桥墩和纸,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造出长江大桥,放上所有的雪花片。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引导创新方法。(2)引导幼儿相互合作。3.展示幼儿作品。4.教师小结:桥墩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建筑师们也是

4、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活动延伸: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探索桥的秘密。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篇2活动目标:1、在交流、讨论中分享有关蚱蜢的经验与信息,产生进一步探究的的愿望。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并进行记录。活动重点:幼儿分小组进行探索,并进行记录。活动难点:交流质疑:蚱蜢是怎样长大的?活动准备:蚱蜢、投影仪、幼儿用书认识蚱蜢。活动过程:1、回忆经验:说说捉蚱蜢时发生的趣事。2、探索活动:(1)、提出探索的任务,如蚱蜢怎样跳高。(2)、幼儿分小组进行探索,并进行记录。(将发现的秘密记在纸上,将问

5、题记录在有问号标记的纸上)。3、交流质疑:(1)、每组推派代表进行介绍。(2)、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3)、提出预设问题:蚱蜢是怎样长大的?(4)、结合图片,小结蚱蜢的生长过程。(蚱蜢妈妈产下卵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变成幼虫,经过56次蜕皮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蚱蜢。)4、留疑:把幼儿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探索的内容。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篇3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学习用语言、符号

6、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幼儿:抹布人一块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1、导入,幼儿猜测。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2、教师实验。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二、幼

7、儿尝试探索实验。1、试一试。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2、讨论: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1、出示糖。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3、讨论。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

8、享成功的方法)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2、幼儿实验。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3、讨论。(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五、延伸活动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

9、什么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篇4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看,活动前请

10、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活动过程一、导入: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二、展开: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

11、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

12、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三、结束: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大班科学领域教

13、学方案篇5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来都希望把自己见到的、好玩的事情说给老师、小伙伴听。结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我班开展了“快乐的旅行”这一主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一次孩子们在进餐中窃窃私语,老师蹲下身仔细倾听孩子的对话,才知道他们有一个新的“发现”:食物在肚子里会“旅行”吗?多有趣的问题呀!孩子们都关注着呢。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孩子们总是吃不够、说不完。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食物的旅行”主题活动由此生成展开。为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们以整合的观念,目光短浅是让幼

14、儿在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同时,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合作能力。为使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注意灵活采用教法: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从孩子们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观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消化过程)操作法(以孩子喜爱的操作形式展开动手动脑拼图、“构建”消化系统图)等等。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亲手制作课件,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生动且有趣味性。教学目的: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2、加深幼儿对身体的了解,提高幼儿

15、自我保护意识。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合作能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卡片数套,小兔布偶一个,食品、白板纸、油画棒、大小塑料软管等材料若干。2、课前与爸爸妈妈讨论及查找有关资料。3、主题环境创设(人体模型、人体各结构图等)教学过程;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萝卜片,谈话关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测,引出课题“食物的旅行”。1、讲述故事“萝卜的旅行”。2、利用小兔布偶,重点提问:萝卜都经过了哪些地方?二、幼儿自选食品(糖、饼、果等),再次体验食物在身体里的感受。三、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1、教师演示课件,帮助幼儿认识消化器官的名称。2、重点讲解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让幼儿明白不良饮食习惯对胃的伤害。3、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讨论:辨别哪些是健康的饮食行为?哪些是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四、分组操作活动:加深对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1、分组玩拼图游戏。幼儿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体消化系统图。2、部分幼儿躺下将人体外形轮廓勾画出后,自主选择大小、长短不一的塑料软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肠、大肠等)。3、分享交流:教师与幼儿共同将做好的人体消化器官图布置在室内主题栏目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2020集锦合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