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2911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ocx(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 学号 MP06050155 U D C 密级 公 开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 硕士生姓名 谈文翔学科领域公共管理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指导教师 孙多勇 教授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二一一年四月Study on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clusterCandidate: Tan Wen Xiang Advisor: Prof. Sun Duo Yong 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

2、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PAGraduate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Hunan,P.R.China(April,201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3、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题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本人授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题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作者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目

4、 录摘 要1ABSTRACT2第一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1.2 文献综述7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21.4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131.5 主要创新点14第二章 城市群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152.1 相关概念152.1.1 城市群152.1.2 行政协调152.1.3 机制162.1.4 行政协调机制172.1.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172.2 相关理论182.2.1 非均衡发展理论182.2.2 主体功能区理论202.2.3 多层治理理论212.2.4 共生理论222.2.5 “整体政府”理论24第三章 长株潭现有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分析263.1 现有机制及取得的成效26

5、3.1.1 现有行政协调机制263.1.2 取得的成效303.2 现有机制的不足333.2.1规划落实方面343.2.2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343.2.3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方面353.2.4统筹城乡发展方面353.2.5市场体系建设方面363.2.6社会资源整合方面363.3 现有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分析373.3.1 区域规划立法未能落实到部门的行政工作程序373.3.2 区域整体目标的实现受制于行政区经济体制383.3.3 市际协调机制缺乏行政约束力393.3.4 省级协调机制缺乏权威性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9第四章 国内外主要成群区域协调机制与启示474.1 国内外主要城市群474.1

6、.1国外主要城市群发展474.1.2我国主要城市群发展484.2 国内外城市群区域协调的典型模式504.2.1 国外典型模式504.2.2国内典型模式524.3 几点启示54第五章 完善长株潭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对策与思考585.1 未来长株潭发展的定位分析585.2 完善长株潭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对策与思考625.2.1建立强有力的规划实施机制625.2.2建立“两型”导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635.2.3 建立政策倾斜机制645.2.4 建立行政合作机制和行政引导的多方参与机制675.2.5 建立行政整合与改革机制68致谢72参考文献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5表 目 录表3-1 国家四批综

7、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功能定位与改革目标比较 28表3-2 2000-2009年长株潭及全省GDP 30表3-3 2000-2009年长株潭及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表3-4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情况32表3-5 长株潭城市群社会资源整合实例36表4-1 国内三大城市群49表4-2 2008年东中部主要城市群部分指标比较50表5-1 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情况60 图 目 录图1-1 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的区位示意图 3图1-2 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的区位示意图 4图 2-1 主体功能区结构21图3-1 长株潭及全省2000-2009年GDP增长速度 31图3-2 长株潭及全省2000-20

8、09年人均GDP 31图3-3 长株潭城市化水平32图4-1 世界主要城市群分布示意图48图5-1 长株潭行政一体化路径图69摘 要当今世界,城市群发展方兴未艾,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和主要载体,相应的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是世界各国、各区域推进城市群战略实施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内较早探索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区域。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的最大成效是长株潭城市群已正式进入国家战略,位列全国六大改革试验区之一,提升了国际影响和知名度,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获得“先试先改”的特权。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公认,现行的行政体制机制“瓶颈”,是阻碍三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实

9、效的最大障碍,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未能建立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主要特色与目标之一,是协调多个相互独立的行政主体,逐渐形成结构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如何在城市群建设中,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促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合理分工与科学布局、城乡统筹发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等,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出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和“两型社会”建

10、设的目标定位,本文就如何建立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以协调多个相互独立的行政主体,逐渐形成结构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发展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以区域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从各项规划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统一的市场体系建设、各类社会资源共享等方面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的现状、困境和原因,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并就构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持续、快速发展的行政协调机制提出对策建议,也为其他城市群建设提供借鉴。主题词:长株潭 城市群 区域发展 行政协调机制ABSTRACTCity clusters have be

11、come the major form and main platform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since they have developed so rapidly now days. Correspondingly,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mechanism come to ris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cluster strategy proceed to certain extent.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

12、y cluster of Hunan is one of the early agglomerations to practice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China. With 20-yea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t has become par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is now listed as one of the six National Reform Pilot Zones. With this “golden brand”, it has been better known by t

13、he world and has gained privileged position in taking initiatives to test and reform. However,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has long been bottleneck to the substantial integration social-economically and the key is to establish th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14、the city cluster. The main feature and objective of CZT city cluster, is to coordinate the separate administrative entities and form a compact while supplementary development model of city clusters. The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tudy should cover how to build the regional administrative

15、 coordination mechanism with unity, coordination, simplicity and efficiency, how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sharing of key infrastructures, rational layout of industries, the coordin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ze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

16、ental protection.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ZT city cluster development, by following the string of raise question, analyze question and then solve the question while drawing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city cluste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ly through s

17、tudy on development of the coordinated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for CZT city cluster.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CZT city cluster and aiming at the objective of Resources-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mec

18、hanism to coordinate various separate administrative entities and form the model of compact structured and functional supplementary city cluster. With the view of public governance and guided by regional economy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difficulty in the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

19、ion of the city cluster are analyzed from aspects including plan implementati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urban-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mmon marke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f various social resources. At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

20、l level, the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CZT city cluster is studied, and policy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for the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needed by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ZT city cluster,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 for other city clusters. Key words: C

21、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cluster, region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第一章 绪 论长株潭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格局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爆发力的区域1。 世界银行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2。这说明,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推动城市群区域协调机

22、制研究与创新正逐渐成为客观需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尤其是城市群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主要缘于我国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的非一致性,经济发展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要求打破目前行政分割的局面,形成通畅的资源流通渠道和无缝有序的市场格局。因此,城市群的区域协调机制及相应的制度研究就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市群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并有可能导致对城市群的管理理念、协调机制、管理手段、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因此,进行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探索无论对于指导我国城市群区域协调体系建设,还是对于完善公共管理理论,都有积极的意义。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最早推进区域经济一体

23、化发展的区域之一,其范围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市,下辖4市8县181个中心镇,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0万,分别占全省的13.3%、19.2%。长株潭具有独特的发展条件、优势、潜力。一是结构和生态条件良好。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6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4.7%,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京广、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京珠、上瑞高速及106、107、319、320 四条国道贯通,水运内联湘资沅澧四水、外接长江黄金水道,加上黄花国际机场,基本形成四

24、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三是产业和科教实力较强。长株潭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交通设备、有色金属等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51所高校,44名“两院”院士,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超级计算机、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炭炭复合材料等研究国际领先。鉴于长株潭的基础和条件,其发展受到各方关注。20世纪50年代,就有三市合一、共建“毛泽东城”的构想。1980年代初,湖南有关部门围绕建设长株潭经济区,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初步试验。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以培育增长极,带动全省发展。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也面临一些“瓶颈

25、”制约。1发展规划已成体系借助国内外一流咨询设计机构,编制了20多项个规划,包括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5个网络规划等。其中,世界银行在长株潭开展了在华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并积极提供贷款支持。2005年湖南省发改委和中国城市规划院共同编制完成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规划。2基础平台日渐夯实(1)交通。着眼于形成三市一体的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按城市化标准建设,连接长株潭三市的芙蓉大道、红易大道、天易大道相继建成通车,开通了6条一体化公交线路;长沙-湘潭西线高速、长沙-株洲高速建成,构筑了三市共同的高速便捷通道。三市湘江风光带全

26、面建设,长沙洞井铺-株洲、株洲铜塘湾-湘潭芙蓉路等城市道路加快建设,长株潭城际轨道开工。武汉-广州客运专线建成,杭州-长沙-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开建,黄花机场新航站楼、第二跑道加紧扩建,长株潭的国家交通枢纽地位日见凸显。(2)能源。500千伏受端环网、220千伏双环网及一批电源点建成,岳阳至长株潭输油管道开工。能源点网的一体化布局日趋协调。(3)金融。一体化的存取款体系和同城票据交换体系投入使用。信息。覆盖市县、光缆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传输网已建成,三市通信升位并网,统一电信区号,开全国非副省级城市先河。(4)环保。把三市作为一个环境单元进行保护,省政府制定了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同治规划和与之配套的产

27、业政策、考核办法,在省环保局组建专事三市环境执法的支队,每年就环境同治情况进行考核。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2年省政府颁布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2005年向国务院上报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纲要。目前,三市开发园区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省的一半,占三市工业的40%,初步形成了以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长沙高新区、湘潭高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18个工业园区为载体,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文化、生物医药等为骨干的产业高地。三市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17:44.6:38.4调整为2009年的6.8:51.6:41.6。4进入国家重大战略2006

28、年,国家国发200610号文件将长株潭纳入中部崛起重点支持的城市群;,2007年初,国家将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延伸后;2007年底,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全国七大改革试验区之一(被媒体称为“新特区”)。2008年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仅六家,另五家均为省会城市或特区: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以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国家科技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环保部等部委纷纷与湖南签订部省共建试验区协议,明显加大了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支持力度

29、。5.发展的势头较好与2000年比较,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分别提高11.8、11.4、15.9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2.6%、41.6%、45.2%,全省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进一步显现。6.面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在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地区分割、条块分割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表现在:区域规划难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难协调、产业结构难优化、城乡发展难统筹、市场体系建设难统一、各类社会资源难整合等。这些问题与城市群缺乏强有力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密切相关,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需要创新与改革的及时跟进。图1-1:长株潭

30、城市群在全国的区位示意图图1-2: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的区位示意图1.1.2 研究意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已进入国家战略,但社会各界公认,长株潭城市群缺乏有效的行政协调机制,特别是难以突破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瓶颈”,严重阻碍了三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这一点,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在2006年8月考察长株潭城市群后也持同样看法,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其发展在中部乃至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若能通过改革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率先探索与城市群建设管理需要相适应的模式,较之东部发达城市或城市群的改革对全国更有典型示范意义,也符合国家在东中西分别设点的改革布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发改委积极向国

31、务院推荐,并最终获得国家同意2。国家在批复中要求长株潭大胆创新,先改先试,率先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路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由此,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改革摆上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包括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管理模式在内的相关工作均在积极研究推进。笔者作为多年从事一体化工作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深知其中滋味,深切的感受到其中最关键、最敏感、最微妙,也是最难的莫过于行政协调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本人愿结合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些尝试,但愿能从不同的角度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协调机制创新与改革决策有所裨益,能提供一些参考。本

32、课题的实践依据是如何切实执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如何解决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何构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协调机制与制度体系。因此,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进行研究,乃时下长株潭发展之非常急迫之事。国家级的改革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也为长株潭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动力和攻坚克难的可能性。同时,鉴于其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的地位,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协调机制创新与改革无疑对全国的城市群建设及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第一、为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探索高效能的行政协调模式。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既是湖南国

33、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改革发展格局性的战略决策。长株潭拟推进的各项改革,包括资源节约(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与布局调整、财税、对外开放、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均与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密切相关,并深受其制约,不从行政协调机制上进行较大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其他改革也很难推进。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就是围绕如何实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合理界定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创新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革新现有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模式,将其优化升级成与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相应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创设配套制度,使之成为服务于

34、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的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第二、为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协调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制度设计。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研究的提出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自然结果。三个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总体经济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国家的地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的战略是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并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三个城市的全面一体化,包括社会一体化、行政一体化等将具备现实条件。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合理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与规划,更需要定位合理和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以及完整的制

35、度架构。长株潭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群的全面一体化和改革的深化将成为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长株潭特殊的行政区划和发展环境决定了我们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需要我们创新城市群行政协调理论,服务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顺利推进城市群改革发展的实践。如今,城市群成为各地推进城市化、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城市群的行政协调机制研究已成为理论探索的热点和下一步改革发展的趋势,这也预示长株潭城市群的改革发展及其协调模式、管理架构、制度体系将具有非常大的驱动力与示范性。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借鉴国内外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协调机

36、制的创新与改革,包括能够指导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协调实践的模式架构、制度体系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三、为其它城市群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和借鉴。长株潭是我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国内外的其他区域的实践,主要围绕非并行的城市组成的以大带小的城市群、都市圈展开,象长株潭这样三个平级的地级市推进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尚无先例。近年来,国内虽有部分城市群受长株潭的启发,也在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但基本上是在两个城市间展开,且大多吸纳、借鉴了长株潭推进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如西咸(西安、咸阳)一体化、乌昌(乌鲁木齐、昌吉)一体化、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等。理论方面,似乎很热

37、,但主要就城市群的产业协调、生态环境治理等专业领域有所研究,城市群系统性的行政行政协调机制研究,基本上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人作为长株潭一体化的实际工作者,希望通过研究此题,为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协调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为我国其他省市推进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结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推动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创新及其改革的理论建设正逐渐成为客观需要。既然行政障碍是制约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瓶颈,那么城市群的行政协调机制及相应的制度研究就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市群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并有可能导致对城市群的

38、管理理念、协调机制、管理手段、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因而,加强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可以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城市群管理本身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将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城市群区域行政协调机制作为一个由主体和客体、边界和范围、机制和功能、结构和模式、效能考核与评估、路径及演化等多因素构成的完整体系,是一个需要从公共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行政法学等多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对它的深人研究,将拓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创新和发展。1.2

39、文献综述1.2.1国外城市群研究综述在城市群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相伴出现过“组合城市”、“城镇密集区”、“都市地区”、“大都市圈”、“城市带”等概念,在国内外文献研究中,城市群与大都市圈在概念理解上比较相同,但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大都市圈强调中心城市对其周围城市的辐射半径,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两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3。1.关于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变化的理论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美学者开始探讨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变化。其主要著作有德国克利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德国廖什(A.Lusch)的区

40、位经济论,美国哈里斯(C.A.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的城市性质,以及文宁(R.Vinning)的区域变化的周期性波动研究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产业及技术革命兴起,世界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镇集聚区增加,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于是有不少学者(人文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对区位理论、城市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如贝里(B.Berry)的城市体系与中心地相结合的理论,艾萨德(W.Isard)的经济区位论等。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等著作探讨城市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其中涉及需求、供给、工资、价格的均衡,市场机制、规模经济、比较费用、工

41、业区位、聚集和分散的作用等各方面;同时研究了对个人和政府的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及决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阶层的作用;探讨了区域发展中的公共部门的活动和福利问题,经济与生态的冲突和环境质量管理问题。他创导的理论应用在加勒比海波多黎各岛的地区经济综合开发中,以后又应用于对田纳西流域的治理和开发中。他的研究使区域与城市研究走向定量、多元、动态的综合分析,使城市体系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在中心地学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4。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最先明确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其论著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及随后的一系统列著作中,对城市及

42、区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Megalopolis(有两种解释:一是非常大的城市,一是由许多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区域,可以近似于看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组合体。国内一般翻译成为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戈特曼(Jean Gottmann)从产业结构、人口、劳动力、土地利用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东北部地区大都市带的形成及特点,研究了大都市带的功能、形成机制及发展阶段,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共同关注5。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THagerstrand)提出了现代空间扩散理论,揭示空间扩散的多种形式,加深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6。此外,范吉提斯(YNPyrgiotis)

43、、昆曼与魏格纳(KRKunzmann&M.Weaner)都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认为大城市带实际上是产业空间整合的产物,作为新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将占据全球经济的核心位置。欧盟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从l993年起就开展跨境的“欧洲空间发展展望”规划研究。富田禾晓则以都市空间为经,结构演变为纬,从人口、第三产业、居住、消费、通勤、中心地等级和职能等,对日本的城市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帕佩约阿鲁(JGPapaioannou)展示了全球城市系统网络化发展的模式,并对城市群的发展寄予厚望7。2.城市群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美国学者马库斯伯良特(

44、2001)认为,导致城市群的自然出现和人为组合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外部性,为了提高特定区域内的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固定成本、促成合作性竞争、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城市公共管理成本,将若干地理距离近、产业互补性强、容易形成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城市组合成城市群会提高各个城市的生产效率,使各个城市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城市之间的完全融合、单一中心化和不完全的融合取决于企业的数量、企业间的沟通成本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程度等因素。他认为,城市群的本质是通过扩大生产管理规模以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和企业外部交易成本8。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佩尔斯(Neal Peirce )等人在现代城邦美国

45、城市如何在竞争的世界中繁荣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Citistates 。这概念是从3000年前的urban-state(古希腊城邦)及后来的nation-state(国邦)演化而来的,对城市区域作了全新的理解和诠释:一是城市及城市区域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二是高度一体化的城市区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在使国家权力逐渐削弱和旁落的同时,城市的经济权力和自理、自治权力正在逐渐增长。Citistates作为一个城市区域经济与政治高度自治的统一体在整个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现代城邦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实现Citistates模式的城市区域需要通过城市区域内的行政兼

46、并,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城市行政区域,逐步实现行政管理区与城市区域经济影响力的基本统一。北美及欧洲等地区正在形成Citistates新模式,如,美国杰克森维尔大都市区,1967年由杰克森维尔市、县合并,有效解决了城市区域内的水及大气污染、垃圾处理、供电、交通、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产生了长期的规模经济,实现了行政管理区域与城市经济区域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降低了政府运行的成本9。1.2.2国内城市群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研究出现城市群的经济原因、行政区划、城市群的历史演化和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内涵等,对城市群行政协调机制的具体方式和方法研究较少。1.关于城市群行

47、政区划的研究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对城市群的发展与行政区划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对山东济宁地区的济宁市、兖州、邹城和曲阜四个城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将四个城市构建成城市群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前景。重点分析了如何打造中心都市区和都市区的选址策略,概括了构建城市群所要坚持的6个原则:统一规划,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共同受益,效益扩张和带动全局。提出了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10。山东大学曹现强教授探讨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与地方行政管理创新、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建设问题。他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位与产业等因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