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171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5.1职业的环境与健康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的一门学科。,3,研究对象,工人、农民、脑力劳动者、服务行业职工,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下岗工人、老年职工,4,控制control,预测forecast,评价 evaluation,基本任务-1,识别identification,职业性 有害因素,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5

2、,研究职业性病损,基本任务-2,病因?,诊断?,治疗?,劳动能力鉴定,6,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7,一.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一)定义: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二)分类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而改变。2、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和生产定额过大;个别器官的紧张;不良体位或不合理的工具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作业场所环境,自然环境

3、和厂房布局不合理。,8,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9,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气温、高气湿、高气流、强热辐射、低气温等。,1)物理因素,异常气压:如高、低气压等潜水和潜涵作业,当由高压转向常压时,引起减压病高空飞行(3000m)时,低气压引起高山病和航空病.,10,减压病,水压,氮溶解度,血液中溶解大量氮,11,1)物理因素,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和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和射线等噪声、振动,12, 生产性毒物1)金属及类金属;2)有机溶剂;3)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4)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6)农药 生产性粉尘:游离

4、二氧化硅粉尘、石棉尘、煤尘等,2)化学因素,13,3)生物因素,细菌:屠宰、皮毛加工中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病毒:如森林作业可感染森林脑炎。真菌:粮食加工可接触到曲霉菌、青霉菌等,14,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职业紧张因素劳动组织不合理:作息制度、劳动强度或生产定额不当等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不良的工作条件:照明、卫生、工作空间等2) 工效学因素:以人为中心长期处于强迫体位:下背痛、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脊柱变形等个别器官过度紧张:肩周炎、视力障碍、声带小结等。,15,16,17,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夏季的太阳辐射、冬季低温等。2)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 工种混

5、杂,无排尘排毒设施。,18,建筑工地,19,厨房,20,写字楼,21,实验室,22,二. 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劳动者,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接触机会 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 接触强度,环境因素 职业卫生服务 个体易感性 行为生活方式,(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2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 职业性外伤(工伤)(occupational injury),(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4,(一)职业病,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了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

6、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25,广义: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立法意义上:指政府有关法律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以法规形式确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凡属法定职业病患者,按劳动保护有关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劳保待遇。,26,1、职业病的范围,1957年14种1987年9大类99种2019年10大类115种2019年10大类132种,27,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一)尘肺病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

7、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过敏性肺炎2.棉尘病3.哮喘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硬金属肺病,28,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接触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白斑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4.爆震聋,29,职业性化学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

8、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

9、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56.溴丙烷中毒57.碘甲烷中毒58.氯乙酸中毒59.环氧乙烷中毒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30,物理因素

10、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7.冻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职业性传染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鲁氏菌病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31,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双

11、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萘胺所致膀胱癌,1.金属烟热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3.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其他职业病,32,2、职业病特点,1) 病因明确:职业性有害因素 2) 病因大多可定量检测(剂量反应关系) 3) 发病有群发性,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 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5) 大多职业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33,3、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的诊断政策性和科学性

12、很强,与国家和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关 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34,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原则:综合分析 集体诊断 严格掌握 防止漏诊对某种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其职业性危害因素有无因果关系所作出判断结论。不应使用不确切的词汇作诊断用语,35,(1)职业史:重要前提 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时间、数量、接触方式防护措施使用情况、同工种其他人患病情况、既往职业史、排除类似职业病的非职业性接触。(2)生产环境现场调查:重要依据 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环境卫生条件、防护措施及使用效果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强度、存在方式

13、等。,职业病的诊断依据,36,(3)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是否符合某一职业病的特征 特别要注意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接触的关系(4)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生物材料-毒物、代谢产物的含量 生化指标的测定 接触指标 X线胸片-接尘作业工人 听力测定-噪声作业工人 白指实验-接触振动工人 (可提供病理改变的证据),效应指标,37,职业病的处理,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根据患者健康可能恢复的程度,作出相应的劳动能力鉴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的各种待遇。,38,(二)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定义:由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

14、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39,特点:1)多因素致病,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致病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2)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3)通过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改善工作环境,可减少其发生,但不能消除。4)不属于法定职业病范围,不享有职业病的劳保待遇。,40,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骨胳及软组织损伤:如腰背疼痛心血管疾病:二硫化碳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 生殖功能紊乱:铅、汞早产、流产消化道疾患:高温作业溃疡病、消化不良行为身心病:紧

15、张性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综合症职业特征: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41,(三)工 伤(职业性外伤),定义: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称为职业性外伤 (occupational injuries or trauma)。,42,导致工伤的原因,生产设备本身有缺陷防护措施缺乏或不全劳动组织不合理或生产管理不善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操作不规范对工人的技术指导及安全教育不够个人因素:如患病或精神因素操作环境因素:照明不良、生产环境布局不合理等,43,三.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WHO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2亿5千万起工伤事故、1亿6千万例职业病患者,造成1千1百万人死亡

16、和巨大经济损失“人人享有职业卫生”全球战略,44,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Primary prevention: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是职业病防制工作中最有效的措施如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等Secondary prevention: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健康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职工健康监护、定期体检Tertiary prevention:对职业性疾病或工伤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处理。预防并发症,防止病残,促进康复,延长寿命,45,职业性损害的防制措施,法律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46,1、法律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201

1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9年5月1号开始实施。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同年11月1号开始实施。,47,职业卫生监督,1)预防性卫生监督前瞻性监督“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2)经常性卫生监督接触水平、个人防护、安全卫生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48,2、组织措施,1)领导重视“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安全卫生同步发展”2)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劳动者知情权积极参与职业有害因素的控制3)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职业卫生和劳动制度,49,3、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2)生产过程尽可能机

18、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接触机会,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50,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除尘。4)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5)其他技术措施:矿山中用水风钻、水磨用多孔材料吸声及辐射等,51,4、职业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1)职业健康检查(2)健康监护档案管理,52,(1)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掌握其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征;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离岗时健康检查:确定劳动者在本单位是否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

19、的影响;应急健康检查:劳动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如生产事故、毒物泄露,53,(2)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54,5、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职业健康教育树立法律意识一般性的健康教育,55,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损害,损害防冶,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生产环境中,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 振动 非电离辐射 生物因素 电离辐射,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范围-10大类 132特点- 诊断处理-1机构 7原则程序 4资料,三级预

20、防五大措施,56,生产性毒物和职业性中毒,57,一、总述,58,(一)概念,毒物(toxicant):一定条件下外来物质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中毒(poisoning):受毒物作用引起机体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生产性毒物(occupational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职业中毒(occup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59,(二)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存在形态,原料(蓄电池 铅) 辅助材料(橡胶生产 苯)半成品(苯胺 硝基苯) 成品(农药) 副产品(炼焦

21、煤焦油) 废弃物(冶炼 二氧化硫),60,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m的固体微粒。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 m的固体微粒。气溶胶(aerosol):漂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61,(三)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1.生产过程中接触原料的开采、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等。2.使用过程中接触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管道、钢瓶泄漏;设备的保养、检修等。,62,(四)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1.呼吸道 (为主要途径)2.皮 肤 (为其次)3.消化道 (多为意外事故),63,(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22、1.毒物分布 取决于其通过细胞膜的能力和与体内各组织的亲和力,而且在接触毒物的不同时期会有改变。,靶部位,64,2.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毒物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亦称代谢转化。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合成)四类反应。,65,3.排出: 毒物以原形或其代谢物的形式从体内排出。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测定尿中毒物或代谢物的水平,可以间接衡量毒物的体内负荷情况。尿中毒物与血液中浓度密切相关,但是与临床症状轻重无关。,66,呼吸道:,属被动扩散,即与肺泡壁两侧毒物的分压差有关,因此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呼吸新

23、鲜空气。,消化道:,许多金属由肠道随粪便排出,有些毒物可以构成肠肝循环。粪内毒物量与中毒程度无关,无诊断意义。,其它途径:,胎盘胎儿,乳汁乳儿、唾液、毛发、汗腺。,67,4.蓄积(accumulation): 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毒物的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68,物质蓄积当毒物的蓄积部位与靶器官一致时,则易发生慢性中毒, 如有机汞 脑。若蓄积部位并非其毒作用部位时称“储存库”,如铅骨。 特点:储存库内的毒物对蓄积部位相对无害,所以对急性中毒有缓冲作用,保护机体。但体内平衡状态打破时可成为潜在危害。,69,

24、功能蓄积 停止接触毒物后,因其代谢迅速,体内检测不出;但反复接触仍可引起慢性中毒。如反复接触低浓度有机磷农药。,70,(六)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毒物本身特性,化学结构,理化性质。,2.剂量、浓度和时间,3.联合作用,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4.个体易感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5.环境因素,气温、气湿等。,分散度、挥发性、溶解度、水溶性,71,1.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2.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

25、而引起的中毒。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七)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72,4.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指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出中毒临床病变。5.中毒的观察对象(observation subject):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73,(九)职业中毒的诊断,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包括现职工作和既往工作经历。,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毒物的浓度防护措施和其他人员,症状与体征发生的时间顺序及其与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关

26、系。,(1)接触指标:生物材料中毒物或 其代谢产物。(2)效应指标:反映毒作用的指 标,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 指标。,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种类、生产工艺、操作方法、防护措施,再就业史、打工史、兼职史,74,铅(lead,Pb ) 中毒,75,“20世纪戒烟,21世纪戒铅”,锡箔作坊使浙江2千儿童铅中毒,76,关于铅的史话,早在6千年前人类就已开采铅,2千年前开始大量用于造币、化妆品、药品、容器、彩陶、颜料等方面,近百年来,铅主要用在蓄电池制造和汽油添加剂方面,此外,在油漆、涂料、印刷、电缆、辐射防护亦大量地使用铅。经验证目前人体体内铅含量达古代时的1000倍。,77,铅中毒轶事,贝多芬是死于

27、铅中毒 :当时的多瑙河和莱茵河两岸有很多制铅厂,河水已被铅污染。但是贝多芬很喜欢吃多瑙河的鱼,而且吃鱼数量很多。所以,铅一直累积,最后铅过量,中毒死亡 。,78,古罗马帝国的消亡,古罗马贵族很富有,他们用的是很贵重的铅壶装酒、饮酒,大部分的用具都是铅制成的。铅中毒使得盛极一时的罗马贵族消亡。当时铅中毒导致罗马帝国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贵族妇女很多不能生育,流产的也很多;婴儿的夭折率很高,而且出生的孩子低智。,79,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目前对众多的金属元素对脑发育及其功能影响进行“排座次”,第一位是铅,以后依次为碘、汞、钴、铁、铜等。美国CDC报告:铅是美国儿童身体健康的头号环境有害因素。我国

28、城市儿童血铅超标(100g/L)比例约占10%,80,铅毒猛于虎浙江中部铅中毒调查,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2000多名多动症患者。血铅检查的结果,发现70%以上的孩子体内铅含量明显超标,属于铅中毒。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浙江中部”,追溯到他们的父母,很多人从事铅行业(冶金、蓄电池、含铅锡箔业等)。,81,陶瓷饮食器具一般通过上釉装饰其表层,其中存在铅、镉等重金属。当遇酸性食物时,质量差的产品就会有过量的铅、镉溶出到食物中。人如果长期使用铅、镉含量过高的产品盛装的食物,就会造成铅在血液中沉积,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及肾脏等器官的损伤表面光滑如玻璃的釉中、釉下彩陶瓷的铅、镉溶出量极少或几乎没有,可

29、放心选购;表面有凹凸感的釉上彩产品则应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对不放心的产品,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82,小老板开始锤打“锡皮”,83,铅中毒的原因,食用含铅食品,如皮蛋、爆米花、铅质焊锡罐头食品、水果皮等。经常接触彩印的食品包装、油漆类物品、含铅化妆品、染发剂、被铅污染的衣物、汽车尾气、含铅药物点含铅的蜡烛,特别是点有香味的和慢燃的蜡烛使用不合理的彩釉餐具可能是导致成年人体内铅含量超标的一个重要因素,84,【理化特性】固体 较柔软灰色金属 比重11.3 沸点 1525 熔点327 加热至400500 有大量 铅蒸汽逸出氧化成氧化亚铅 冷凝为铅烟【接触机

30、会】 1.铅矿开采-尘 2.熔铅作业(丝 皮 管 箔)-烟 尘 蒸汽 3.铅化合物-氧化物:蓄电池 油漆 玻璃 陶瓷 景泰蓝 等 其他化合物:汽油防爆剂 制药 化工工业. 日常生活接触-用铅壶和含铅锡壶烫酒饮酒,滥用含铅的偏方治疗慢性病等。,85,铅蓄电池,红丹(Pb3O4),铅制品,86,87,工人无任何防护,88,呼吸道,90%与红细胞结合,40%血循环,60%呼吸道排除,10%血浆蛋白结合铅游离可溶性磷酸氢铅,数周后,骨骼毛发牙齿,酸碱平衡失调,磷酸氢铅,入血,铅中毒症状发作,主要随尿排除,血铅通过胎盘屏障,磷酸铅,肝肾脾肺,铅尘 、烟,【毒理】,89,铅中毒病人出现的异常血红素前体AL

31、A升高(血、尿)卟胆原升高(尿)尿卟啉升高(尿)粪卟啉升高(尿、 血)FEP升高、ZPP升高 (红细胞),琥珀酰辅酶A+甘氨酸,Pb,粪卟啉原氧化酶,原卟啉,亚铁络合酶Fe2+,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Pb,Pb,线粒体,ALAS,ALAD,尿卟啉原合成酶,原卟啉原脱羧酶,胞质内,ALA,卟胆原,尿卟啉原,粪卟啉原,Pb,铅对血红素合成影响的示意图,90,卟啉代谢障碍 (是铅对机体影响的较为重要和早期变化之一):尿中ALA、血液中的FEP和ZPP测定都可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低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平滑肌痉挛-腹绞痛 高血压 铅面容,眼底动脉痉挛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

32、失调 外周神经:神经纤维节性脱髓鞘,轴 索变性-垂腕,【毒理】,91,最常见职业性中毒之一 慢性中毒为主1.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头痛 乏力 肌肉关节酸痛 失眠 食欲不振周围神经病- (感觉 运动 混合)手套 袜套样改变 腕下垂中毒性脑病-癫痫样发作,【临床表现】,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运动型的表现有:1、肌无力。2、肌肉麻 痹,呈腕下垂,足下垂。,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征。,92,2.消化系统 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

33、现等 腹绞痛3.血液及造血系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周围血中可见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增多。4、其他:铅线(硫化铅)、氨基酸尿、磷酸盐尿、慢性间质性肾炎、月经失调、流产,93,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94,5.诊 断(1),要根据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类似疾病进行综合判断。,血铅、尿铅、驱铅试验、锌卟啉(ZPP)、尿ALA,驱铅试验:对于工龄长,车间内Pb浓度高,有Pb中毒的临床表现,但血、尿Pb含量无异常的职业人群,在服EDTA后留24小时尿,再测尿中Pb含量。尿Pb=3.84mol/L者为中毒。,9

34、5,【诊断及处理原则 】,铅中毒分级,诊断标准,处理原则,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无铅中毒 临床表现尿铅0.39mol/L (0.0mg/L)或.48mol/24h(0.1mg/24h);血铅.mol/L (400g/l);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1.45mol/L(0.3mg/L) 而3.86mol/L(0.8mg/L),继续原工作,36月复查一次,轻度中毒,血铅 2.9mol/L(600ug/L)或尿铅0.58mol/L(0.12mg/L) a.尿ALA61.0mol/L(8mg/L) b. FEP 3.56mol/L(2mg/L),c.ZPP2.91mol/L (13.0g/gHb)d.有

35、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mol/L(0.8mg/L) 或4.82mol/24h(1mg/24h),治愈后可恢复工作, 不必调离铅作业,中度中毒,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腹绞痛; b.贫血; 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愈后可恢复工作, 不必调离铅作业,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 b.中毒性脑病,必须调离铅作业,给予积极治疗和休息,96,【治疗及预防】 1.驱铅治疗 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 0.5g1g加入10% 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34 天为一疗程。间隔34天重复用药。 2.对症治疗 铅

36、绞痛发作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以缓解铅绞痛3.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补充维生素等。,97,金属中毒的治疗原则,(一)慢性中毒治疗 主要用金属络合剂(多为螯合剂)解毒。药理: 1、与体内功能基竞争有毒金属; 2、络合物较稳定,且络合物中金属离子不显示毒性或毒性降低; 3、络合物水溶性较高,易通过肾脏排出。,98,给药方式,间歇性用药。 “用药3-4天,停药3-4天”为一疗程。,为什么? 1、防止“过络合综合征”; 2、让细胞内有毒金属游离至细胞外,以便驱除。,99,铅作业禁忌症,明显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心血管器质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100,以下哪项不是接触铅作业的主要禁忌症?A.消化系统疾病 B.贫血 C.高血压 D.神经系统疾病,101,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特征?A.白细胞数目减少 B.血红蛋白含量减少C.阵发性腹绞痛 D.便秘或腹泻交替,102,以下哪项不属于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A.腹绞痛 B.便秘或腹泻交替 C.指端麻木感觉障碍 D.女工月经过多,103,铅中毒时,血中FEP升高是由于铅抑制了?A.ALA脱水酶 B.血红素合成酶C.ALA合成酶 D.粪卟啉原脱羧酶,104,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