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361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0.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掌握 软组织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 征及护理;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 特点;菌血症和脓毒症的概念、临床特 征;破伤风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熟悉 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 施;破伤风的防治原则。了解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气性坏疽 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感染 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导致的局部或 全身性炎症反应。,外科感染 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包括创伤、手术或器械检查、治疗 后等并发的感染。 特点 多为混合性感染。 局部症状、体征明显而突出。 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致: 化脓、坏死组织破坏瘢痕形成影响功能,分类 按致病菌 非特异性感染

2、: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按病变进程 急性感染:病程 3周。 慢性感染:病程 2月。 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慢性之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致病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 但人体的抵抗力与其发生也有密切关系致病菌 细菌、病毒、真菌等 其中以细菌最多见,约占90%以上。常见化脓性致病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病菌的致病因素机体的易感性,病理生理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感染的转归 感染病程演变的影响因素 感染结局,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化脓型感染的典型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慢性感染可有溃疡、窦道和肿块表现 体表感染形成脓肿可有波动感。全身症

3、状 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 特异性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生化检查 病原体的鉴定(渗液涂片、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 B超 X-rays CT MRI,治疗原则局部+全身治疗 二方面着手消除感染因素和毒性物质、控制感染;促进人体抗感染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局部处理非手术治疗 局部用药: 物理疗法: 患部制动: 患肢抬高: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 感染器官切除,全身治疗抗菌药物治疗 较轻或局部感染者 范围较大或有扩散趋势者 严重感染 抗菌药的选择 药效观察,支持治疗 目的是改善全身情况和增强抵抗力 保证充分休息、睡眠 加强营养 维持体液平衡 成分输血 严重感染,对症处理

4、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镇静退热药; T过低者保暖; 疼痛剧烈者予镇痛剂等。,第二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感染 指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和 淋巴结、肌间隙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 组织间隙等处软组织的外科感染。常见病 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脓肿,一、疖指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 金葡菌病因 皮肤不洁、擦伤、抵抗力,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红、肿、痛小结,化脓后有白色脓栓。全身症状 一般不明显,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 局部用药、物理疗法、排脓全身治疗 疖病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和维生素,护理诊断疼痛 与炎症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有关潜在并发症 颅内感染,护理措

5、施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2、面疖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疖禁忌挤压,并观 察有无颅内感染表现3、伴全身症状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 体抵抗力。4、糖尿病应及时治疗,痈 相邻多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因 皮肤不洁、 擦伤、抵抗力致病菌 金葡菌多发颈背部,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初为皮肤红肿侵润硬,多个凸出脓 点,继之范围扩大,破溃成蜂窝状, 中央坏死如火山口全身症状 多伴有。唇痈可致颅内感染。,腹壁痈,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 局部用药、物理疗法、及时切开排脓全身治疗 及时、足量、有效抗生素,加强营养、 注意休息。,护理诊断 疼痛 与炎症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有关组织完整性受损

6、与感染扩散及组织坏死有关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知识潜在并发症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2、切开引流术后:观察伤口敷料、T、疼痛情况3、伴全身症状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增加机体抵抗力。4、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表现5、糖尿病应及时治疗,三、急性蜂窝织炎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及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因 皮肤黏膜破损或其他感染扩散致病菌 溶血性链菌、金葡菌、厌氧菌,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浅表 红肿明显、疼痛, 扩散迅速,病变 中央常有缺血坏死,可形成脓肿。 深部红肿不明显,局部水肿、深压痛。全身症状常伴有,尤其是深部的口底、颌下、颈部的易致呼吸困难,蜂窝织炎,治疗原则 局

7、部治疗 局部用药;物理疗法;患部制动、患 肢抬高;口底、颌下、颈部的蜂窝织 炎及时切开引流全身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毒素吸收入血有关疼痛 与炎症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有关皮肤、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损伤、感染扩散及组织坏死有关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发热后虚弱和局部炎症造成功能障碍有关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知识潜在并发症 呼吸困难等,护理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2、防止损伤,局部感染及时处理。3、患部制动、患肢抬高。4、口底、颌下、颈部的蜂窝织炎者:观察有无呼吸困 难、窒息表现,备齐急救物品,如气切包、氧气等。5、切开引流术后:观察伤口敷料、T、疼痛情况, 加强换

8、药、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伴全身症状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 体抵抗力。,四、丹毒 指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因 皮肤黏膜病损或其他感染扩散临床表现 好发下肢、面部, 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丹毒,治疗原则局部治疗 局部用药、物理疗法、 患部制动、患肢抬高全身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防止医源性感染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足癣,护理诊断 疼痛 与炎症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有关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 隔离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患部制动、患肢抬高。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五、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指淋巴管及其周围淋巴结的急性感染。病因 皮肤黏膜破损或其他

9、感染扩散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临床表现管状淋巴管炎 足癣致下肢管状淋巴管炎多见 浅为“红丝线”,硬、压痛。 深则肿胀压痛。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压痛,重者融合、形成 脓肿常伴全身症状。,治疗原则局部治疗 局部用药、患部制动、患肢抬高全身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灶,护理诊断 疼痛 与炎症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有关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知识潜在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措施 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患部制动、患肢抬高。勤翻身。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一、概述,二、甲沟炎和指头炎甲沟 由甲的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连、皮肤 沿指甲两侧向远端延伸而形成。甲沟炎

10、是指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指头炎 是末节手指掌面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病因甲沟炎 多因手指的轻微外伤,如微小刺伤 倒刺等引起。指头炎 常发生于指尖、指末节皮肤受损或继 发于甲沟炎。,临床表现,指头炎,甲沟炎,处理原则,甲沟炎初起:外用药和口 服抗生素脓肿形成后: 单侧:切开引流 双侧:双侧引流 甲根:拔甲引流,指头炎平置患手和前臂早期外用或使用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警惕指骨坏死,护理问题,疼痛:与炎症刺激、局部组织肿胀等有关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指骨坏死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护理措施,(一)缓解疼痛(二)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三)观察和预防指骨坏死(四)提供相关知识,第

11、四节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全身化脓性感染 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 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反应。通常指 脓毒症、菌血症,脓毒症 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 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 科感染的统称。菌血症 是脓毒症的一种。 即血液中检测到致病菌者。,病因及发病机制全身化脓性感染多为继发性,常继发于: 严重的创伤后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 体内长期留置导管 不适当应用抗生素、激素等 常见致病菌: G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杆菌等。 G阳性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无芽孢厌氧菌 拟杆菌、梭状杆菌等。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属条件致病菌。,临床表

12、现1、发病急、发展快、病情重。2、骤起寒战、高热, T40-410C 或低温3、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4、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面色潮红、四肢温暖5、神志淡漠、烦躁、谵妄或昏迷6、心率加快,P细速,R急促或困难7、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8、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 黄疸、皮下出血,辅助检查1、血常规:2、尿常规:3、血培养:宜寒战时、使用抗生素之前抽血4、脓液、胸腹水等细菌培养。5、X线、B超、CT等。,处理原则(一)尽早去除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灶。(二)早期、联合、大剂量应用有效抗生素。(三)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抵抗力。(四)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护理评估健康史 身体

13、状况 1、局部 2、全身 3、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诊断(一)焦虑:与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有关。(二)体温过高:与全身感染有关。(三)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等。 预期目标,护理措施(一)卧床休息(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三)加强支持疗法(四)应用抗生素,(五)切开引流者 常换药、勤观察、保证引流通畅。并避免交叉感染。 (六)对症护理 1、高热者:卧床休息、物理降温、补充水分、注意皮肤 及口腔护理,重者可应用激素,但必须同时使用有效 抗生素。 2、疼痛者:观察引流是否通畅,适当应用止痛剂。(七)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病人及家属安慰和支持。(八)保证病人安全 意识障碍者适当使用约束带,护

14、理评价(一)病人的焦虑是否减轻或缓解(二)病人体温是否正常,全身性感染是否控制(三)病人是否并发感染性休克,是否得到及时 发现或有效处理,健康教育,(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二)加强饮食卫生,避免肠源性感染。(三)局部感染灶或受伤后及时就诊。(四)加强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五)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一 . 破伤风破伤风 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 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还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的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因及发病机制致病菌 破伤风杆菌发病因素 伤口 细菌毒力、数量和人体免疫力 缺氧环境 病理

15、生理,临床表现 潜伏期 前驱症状 典型症状,预防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处理原则 清除毒素来源 中和游离毒素 控制和解除痉挛 防治并发症,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心状况 1、局部动态评估: 2、全身:(三)社会心理状况 1、心理反应: 2、认知程度:,护理诊断焦虑、恐惧 与隔离、抽搐有关有窒息的危险 与持续性喉头痉挛及气道堵塞有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出汗及进食困难有关有受伤的危险 与强烈肌肉痉挛有关尿潴留 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耗和进食困难有关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与医源性感染有关自理缺陷 与抽搐有关 预期目标,护理措施(一)隔离(二)抽搐护理(三)呼吸道的管理(四)抗生素应用 (五)加强营养 (六)防止受伤(七)严密观察病情 (八)留置尿管护理(九)心理护理,护理评价 自学,健康教育,(一)加强知识宣教。(二)防外伤,不忽视日常小伤口(三)避免不洁接产。(四)高风险者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二、气性坏疽 自学,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