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365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地球运动及其意义,1、自转的基本特点,定义绕转中心周期,方向,侧视图,极点俯视图,局部经纬网图,速度,角速度,线速度,纬度,海拔,对照以下表格内容 一分钟快速记忆,2、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规律:南左北右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应用:发射导弹,修建码头,淘金,观潮等。,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据此分析: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恒河,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孟 加 拉 湾,东岸,某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较重,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较重,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正确的图示是:,答案:A、B,沉积较重,冲

2、刷较重,冲刷较重,沉积较重,下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c表示等高线,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严重的河岸),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ba abc 表示南半球表示北半球 A B C D,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A,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晨昏线的判断,晨 昏 线,夜半球,昼半球,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晨线,N,S,昏线,A,B,C,A,B,C,结论:侧视图中,左夜右昼为晨线,左昼右夜为昏线。,A,B,C,

3、S,晨线,昏线,判断方法:1、判断南北半球;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3、判断晨线、昏线。,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AB是晨线AC是昏线,昏线,晨线,昏线,S,A,B,C,A,B,B,B,C,C,C,A,A,读图回答: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2.此时北京时间是A.12月22日2时 B.12月22日14时 C.6月22时20时 D.6月22日8时,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南极圈及以南出现了极夜现象,应为12月22日。再结合1800经线与赤道交汇处是昏线,推知1800经线为18点。,北京时间:18414时。,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4、答案:A解析: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6时,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二分日:,重合,非二分日:,成一个夹角,夹角大小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度为极昼极夜范围出现的最低纬度。,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二分日:,平分所有纬线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关系(昼弧、夜弧),非二分日:,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弧长,夜弧短,昼长夜短,极昼区域全是昼弧,直射点不在的半球,昼弧短,夜弧长,昼短夜长,极夜区域全是夜弧,赤道:,全年昼弧长度等于夜弧长度,全年昼夜平分,

5、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oh,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夜长,24h 昼长,晨昏线上的时间,晨赤交点,昏赤交点,A,B,C,D,6:00,18:00,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时间:,12:000:00(24:00),地方时和时差,概念,特点:,东早西晚(东边钟表时刻更大),计算方法:,a、定东西b、算经度差(同减异加)c、算时差( , )d、算时间(东加西减),15oh,1o4m,a、定东西b、算经度差(同减异加)c、算时差( , )d、算时间(东加西减),15oh,1o4m,时区和区时,划分时区的必要性,时区的划分方法:,国际标准时间,二、时间计算地方时,15/小时=1/4分钟,

6、经度,经度,时间,时间,已知经度,已知经度,已知时间,?,0,解题思路及步骤,第一步 找经度差(如果两地所在经线,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两数值之和为经度差;如果两地所在经线同为东经度或者同为西经度,两数值之差就是经度差)第二步 时间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第三步 判断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边,时间要早,用“+”;未知点在已知点的西边,时间要晚,用“”),1、时区的划分及计算:,二、时间计算区时,时区(X):经度/15=YK(余数)若余数K7.5,时区X=Y+1若余数K7.5,时区X=Y,2、中央经线及其计算,0,15,15,180,

7、180,中央经线的计算方法:中央经线的度数 = 时区数 15,和时区相关的计算,已知经线,求时区数: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已知时区数,求该时区经度范围:,(结果直接取商,余数舍去),时区数15o,该中央经线度数7.5o,解题思路及步骤,第一步 找出已知点所处的时区和区时以及未知点所在的时区第二步 算出时区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西时区,两时区之差为时区差;如果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区,两时区之和为时区差)第三步 时间差(相邻时区相差1个小时)第四步 判断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时的计算(与地方时类似),15oh,1o4m,a、定东西b、算时区差(同减异加)c、时区差=区时差d

8、、算时间(东加西减),(2012年高考海南卷)N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图中甲地时间为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答案:B,从区时到日界线,例:若北京时间为7月1日19:00,则西十区的时间是?(不考虑人为日界线),若西十区在东边,区时之差为6h,故,西十区时间为7月1日19:00+6h=7月2日1:00,若西十区在西边,区时之差为18h,故,西十区时间为7月1日19:0018h=7月1日1:00,24h=7月1日1:00,人为日界线,特点:,固定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问题:仅依靠人为日界线能把全

9、球划分为 两个日期吗?为什么?怎么办?,自然日界线,概念:地方时为0:00所在的经线。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正相对。),特点:,不是固定的,会发生变化。(地球上的任意一条经线都可能是0:00经线),三、日期变更,0时,三、日期变更,0时,180,0,三、日期变更,0时,180,0,三、日期变更,0时,180,0,三、日期变更,180,0,0时,新的一天的范围,1.从0时经线,自西向东(绕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2.当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0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者180经线与12时重合(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全球平分为两天;3.当0时经线和180经线重合(180经线的

10、地方时为0时),全球属于同一天。,(2013高考题广东卷)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0B1/3C1/2D2/3,【答案】6.A。【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虽说是新旧日期交替规律,但实质是地方时运算;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解题思路】已知北京时间,找到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170.5E),从而寻找出新旧日期的分布范围。很明显,此刻没有出现12月22号,故选A。,【易错点拨】0点所在位置会不停地跑动(象扫描仪

11、的移动光束),方向是向西。因此:每一条经线在24小时内,都会有一次机会成为0点经线,但是这种0点资格每次都只有一瞬间。(当120E为20点这一瞬间时,全球日期统一,这一瞬间之后,新的日期会在180经线的西侧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日期占的范围越来越大,而旧的日期范围越来越小。,地球上新旧日期的范围,结合地方时、区时的特点(东早西晚)可推知:,180o,0:00,新,旧,旧,0:00经线以东是新的一天,以西是旧的一天;180o经线以东是旧的一天,以西是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是:,旧的一天的范围是:,3、公转的基本特点,概念,绕转中心,周期,(近日点快,远日点慢),方向,三、黄赤交角,春分,

12、夏至,秋分,冬至,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22日22月,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图示日期是?,4、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形成原理大小回归年二分二至日(北半球),黄赤交角的意义,南北回归线所在纬度,太阳直射点的北限南限,热带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互余,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范围大小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为45o,则温带消失。,5、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及应用,日出、日落方位,日影朝向,太阳周日视运动等。,四季五带,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

13、夜等长,均为12小时。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和秋分日全球 的昼夜分布状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极昼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极夜范围由极点向极圈扩大,极夜范围由极圈向极点缩小,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夜越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北半球昼夜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规

14、律,昼长夜长,昼长夜长,夏半年,冬半年,1、昼夜长短计算,A,弧夜,弧昼,昼长夜短,B,C,D,E,极昼,昼短夜长,昼夜等长,极夜,A,C,B,5点,昼长,(125)2,14小时,6点,12点,同一纬度上的地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长相等,0点,2.昼夜长短规律,1.太阳直射的半球总是昼 夜 ;反之。 2.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昼长 ;反之。 3.赤道上全年昼夜 。 4.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 。 5.同一时刻,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 。 6.同一时刻,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同一纬度数的两点,北半球点的昼长 南半球点的夜长,北半球点的夜长 南半球点的昼长。,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5、,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南半球各点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夜长达到一年中的 。,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 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冬至到次年夏至,太阳直射点 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向南移,南半

16、球昼变长,夜变短。,(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A B C D,B,昼夜长短的变化,(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BCD(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

17、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第(1)题,由三地当日的日出与日落时间可知,地的昼长为14小时,地的昼长为11小时22分,地的昼长为13小时8分。与12小时(赤道的昼长)的差越小,纬度位置越低;反之,纬度位置越高,故B项符合题意。第(2)题,若地为北京,当日日出为5:40,次日日出为5:39,说明白昼变长,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1)B(2)C,(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4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此刻,与北京

18、日期不相同的是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1.B 2.D,五、太阳高度,A,B,C,D,E,1.太阳高度(角),某时刻昼半球全图 等太阳高度图,(1)太阳高度角,太阳入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2)一日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a,下午,a,早上,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

19、阳高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起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北极圈,北极点,(2) 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情况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接受直射之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探究: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结论:,补充:北极星高度,

20、北极星高度=当地地理纬度,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90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同减异加),(2011年高考重庆卷)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 83。回答10-11题。10、该地最可能是A、北京 B、沈阳 C、成都 D、海口【答案】C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依诺斯艾利(西四区)的区时约为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答案】B,(2010年江苏卷)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

21、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B,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D,应用1: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2010年安徽卷)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1.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

22、可遮挡乙楼A.二层西部 B.四楼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2.此后一个月内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B.四楼东部,D.云南省昼短夜长,应用2: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下图)。,洛阳(,112)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月日,为使热水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5. .我国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

23、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海口.重庆.拉萨.吐鲁番,.5, 拉萨,、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3.太阳光照面积(遮阳板),(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长,屋内太阳照射面积越大;(2)太阳高度角越大,遮阳板安放位置越低,遮阳板长度越长;,(2013高考题福建卷)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 全球昼夜平分B 北半球为夏季

24、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答案】D,2.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BC D【答案】A,90,H,90S,纬度,66.5,23.5,66.5,90N,0,60,30,0,冬至,23.5,23.5,春秋分,夏至,绘制二分二至日全球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图,春秋二分,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等纬距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

25、律:,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每年两次直射时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3+2方法突破),(1)确定地方时(2)确定房屋朝向(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5)计算楼间距(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专题 太阳视运动,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问题,【一】太阳出没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规律1: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一】太

26、阳出没方位,2.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规律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北升,正北落。,【一】太阳出没方位,3.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规律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 北落(极昼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 南落(极昼地区除外),【一】太阳出没方位,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

27、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一】太阳出没方位,【二】正午太阳方位,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二】正午太阳方位,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二】正午太阳方位,只能是正北、正南或头顶。,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二】正午太阳方位,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直射点以北地区(除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直射点以南地区(除南极点)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二】正午太阳方位,正午时太阳方位规律,相对观测地而言,太阳直射点偏北,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北方;太阳直射点偏南,正午太阳就位于正南方。,【二】正午太阳方位,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

28、端的日影轨迹是_。,规律1: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规律2:观察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规律3:观察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规律4: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升,正北落,【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这是何处所见的太阳视运动图?,N,S,E,W,A,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

29、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1)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丙 甲 乙 丁 B.乙 甲 丁 丙 C.甲 丙 丁 乙 D.甲 乙 丙 丁,【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2)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上中天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上中天C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到西南方向落下D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到正西方向落下,【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某年6月22日,

30、“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下题:,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不定项)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 C6月22日,甲乙之间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6月22日,甲以南的各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2009天津)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3),回答下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 0:00B正北 12:00 C正南 0:00D正南 12:00,规律:极昼圈上正午太阳高度

31、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规律:极昼圈至极点之间的区域:日最小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等于阳光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1,2,【三】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右图表示某地点A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示太阳运行方向,E、W、S、N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A.60N,120W B. 60N,60EC.70N,120W D. 70N,60E(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A.地平正北方向 B. 地平东北方向C.地平东南方向 D. 地平正东方向,等太阳

32、高度线图,地球是一个球体,阳光是平行光线,太阳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距离直射点越近,其太阳高度就越大与直射点距离相等的点其太阳高度也相同,温馨提示,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其太阳高度为最大90度;此时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周围递减,到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减小为0度。,1.等太阳高度线:2.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同心圆,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晨昏线递减,晨昏线上的点与直射点的距离为90*111,N,S,A,等太阳高度线图就是用 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 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图, 其实质就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四季,依据: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我国传统:以四立为起点划分四季,欧美:以二分二至为起点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天文上,气候四季,北半球:春季,3-5,。,南半球:春季,9-11,。,五带,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年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南北温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无直射和极昼夜,南北寒带:在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提醒:五带的范围会随黄赤交角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