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375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学全草类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草类药材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入药部位:全株蒲公英、金钱草等。地上部分的茎叶青蒿、广藿香等。带花或果的地上部分荆芥等。小灌木的幼枝梢麻黄等。草质茎石斛等。,第十四章 全草类药材,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治疗风寒感冒,发汗要药。,【植物形态特征】1.草麻黄木质茎短,常横卧;草质茎节间长26cm。鳞叶膜质鞘状,长34mm,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向外反曲。雌雄异株,雄球花顶生,复穗状;雌球花单生枝端,苞片肉质,红色,种子2枚。 如图10-1所示。,图10-1 草麻黄原植物,【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

2、f、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及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一、麻黄 Herba Ephedrae,【植物形态特征】 2.中麻黄 木质茎直立或斜向生长,基部多分枝;鳞叶上部13分裂,裂片3(稀2),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球花常数个簇生于节上;雌球花23个生于节上,种子通常3粒(稀2)。 3.木贼麻黄 木质茎直立或斜上生长,茎分枝较多;节间长1.53cm。鳞叶上部分裂,裂片2,钝三角形,不反卷。雌球花成对或单生于节上,种子通常1粒(稀2粒)。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地;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等

3、地;木贼麻黄主产于山西、甘肃、陕西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草质茎,晒干。草麻黄产量大。,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一、麻黄 Herba Ephedrae,【性状鉴定注意点】 1.草麻黄 (1)茎细长圆柱形,微有粗糙感,具细纵棱,节间长26cm。 (2)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筒状,红棕色。 (3)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4)气微香,微苦涩。,草麻黄药材,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一、麻黄 Herba Ephedrae,2.中麻黄 茎多分枝,直经1.53 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鳞叶长23mm,

4、裂片3(稀2),先端锐尖。 3.木贼麻黄茎直经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鳞叶长12mm,裂片2,呈短三角形,尖端多不反曲。 如图10-2所示,(a)草麻黄 (b)木贼麻黄 (c)中麻黄图10-2三种麻黄药材,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一、麻黄 Herba Ephedrae,【理化鉴定】 1. 微量升华 粉末微量升华,得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2. 沉淀反应 取酸性水浸液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黄色沉淀。 【化学成分】麻黄主含多种生物碱(1%2%)。主为麻黄碱;其次为伪麻黄碱,以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等。尚含有少量挥发油。 【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

5、消肿。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一、麻黄 Herba Ephedrae,药典品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注意点 1.表面红棕或灰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 2.断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或黄,射线呈放射状,中心有髓。 3.味微苦。 如图10-5所示。 功效:止汗。主治自汗、盗汗。,图10-5 麻黄根药材,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一、麻黄 Herba Ephedrae,知识链接 麻黄生物碱(即麻黄素):有拟肾上腺素作用及中枢兴奋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病态嗜好和耐受性,我国已列入管制药品。通过改造麻黄碱

6、的化学结构而获得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称去氧麻黄素)。冰毒是国际上滥用最严重的中枢兴奋剂之一,我国已把冰毒纳入一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制。另外,由于其兴奋作用,运动员在竞赛期间,不能服用麻黄来治疗风寒感冒,否则,兴奋剂检测为阳性,按服用违禁药品处理。,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一、麻黄 Herba Ephedrae,原名蕺,始载于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图10-6(a)鱼腥草原植物,【来源】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如图10-6(a)所示。,二、鱼腥草

7、Herba Houttuyn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1.茎扁圆,棕黄色,有纵棱,节明显。 2.叶互生,皱缩,展平后心形。 3.叶柄细,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 4.穗状花序顶生。 5.搓揉有鱼腥气,味微涩。 如图10-6(b)所示。,图10-6(b)鱼腥草药材,二、鱼腥草 Herba Houttuyn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约0.05,油中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醛)、月桂醛、癸醛、癸酸、甲基壬酮、-蒎烯等。另含槲皮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咳喘,扁桃体炎,热痢,尿路感染,白带,

8、痈肿疮毒。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汤熏洗患处。,二、鱼腥草 Herba Houttuyn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本草纲目云: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广藿香是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为“藿香正气丸(水)”的主要原料之一。 【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如图10-11(a)所示。,图10-11(a)广藿香原植物,四、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产地】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栽培。药材分别称为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广东质量佳,以广州市郊石牌产的广藿香

9、质量最优。,【性状鉴定注意点】 1.嫩茎略呈方柱形,密被柔毛,质脆,中央有髓。 老茎近圆柱形,质坚实,不易折断。 2.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齿;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 3.叶柄细,被柔毛。 4.气香特异,味微苦。 如图10-11(b)所示。,图10-11 (b)广藿香药材,四、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化学成分】含挥发油2%2.8%(叶约含4.5%),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并含广藿香酮,桂皮醛,丁香油酚以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功效应用】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

10、头痛。,习用品土藿香: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Mey.)O.ktze.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要区别是毛茸稀少。气清香,味淡。 功效同广藿香。,图10-12藿香原植物,四、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图10-13(a)薄荷原植物,出自雷公炮炙论;唐本草:“薄荷茎方,叶似荏而尖长,根经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以苏州产者为道地药材,习称“苏薄荷”。,【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如图10-13(a)所示。 【产地】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江西等地。 【

11、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五、薄荷 Herba Menth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课堂互动 薄荷除药用外,尚有其他一些用途。请同学们例举日常生活中使用薄荷的见闻。,图10-13(b)薄荷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1.茎方柱形,表紫棕或黄棕,棱角处具茸毛。 2.叶对生,多破碎,两面稀被茸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先端5齿裂。 3.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4.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如图10-13(b)所示。,五、薄荷 Herba Menth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显微鉴定】 1.茎横切面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基本结构。 (2)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

12、层,有腺毛及非腺毛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四棱角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明显。 (3)形成层成环(方形)。木质部在四棱角处发达。 (4)髓部薄壁细胞大,中心常呈空洞。 如图10-13所示。,图10-13薄荷茎横切面简图 1.表皮2.皮层3.厚角组织 4.内皮层5.韧皮部6.形成层7.木质部8.髓部9.橙皮苷结晶,五、薄荷 Herba Menth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2.叶横切面 (1)上表皮细胞呈长方形,下表皮有气孔,有腺鳞、腺毛与非腺毛。 (2) 栅栏组织多为1列,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有橙皮苷结晶。,薄荷叶横切面详图1.腺鳞2.上表皮3.橙皮苷结晶4.栅栏组织5.海绵组织6.下表皮7.气孔,

13、五、薄荷 Herba Menth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3.粉末 (1)腺鳞头部68个细胞,含淡黄分泌物;柄极短。 (2)腺毛头部单细胞,柄12细胞。 (3)非腺毛18细胞,壁厚,微具疣状突起。 (4)气孔 (5)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如图10-14所示。,图10-14薄荷粉末图 (a.顶面观 b.侧面观 c.示角质层皱缩) 1.表皮细胞与气孔2.腺鳞 3.腺毛 4.非腺毛5.橙皮苷结晶,五、薄荷 Herba Menth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薄荷油)约12。油中主含77 % 78%的L-薄荷醇,8% 12%的L-薄荷酮。 【功效应用】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14、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口疮,喉痹,风疹,麻疹,胸胁胀闷。入煎剂宜后下。,知识链接 抗癌作用 据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中药薄荷叶对治疗癌症有特殊的功效。薄荷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应,最终“饥饿”而死。,五、薄荷 Herba Menth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原产于印度,我国在20世纪的50年代,广东、福建民间有引种栽培。为治痢及疮疡肿毒的要药。 【来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如图10-15(a)所示。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秋初茎叶茂

15、盛时采割,晒干。,图10-15(a)穿心莲原植物,六、穿心莲 Herba Andrographis,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1.茎呈方柱形,分枝对生,节稍膨大;表面灰绿或暗绿。 2.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部。 3.单叶对生,皱缩,易碎,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 4.味极苦。 如图10-15(b)所示。,图10-15 (b)穿心莲药材,六、穿心莲 Herba Andrographis,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化学成分】含二萜类内酯:穿心莲内酯(1.5%以上)、新穿心莲内酯(0.2%以上)、14-去氧穿心莲内酯、l4-去氧-11-氧化穿心莲

16、内酯、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另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等 【理化鉴定】本品乙醇浸出液,加等量碱性2 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即显紫红色(内酯反应)。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湿疹,毒蛇咬伤。,六、穿心莲 Herba Andrographis,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抗疟要药,青蒿素以其高效的抗疟作用闻名于世。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特征】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臭气。茎直立,

17、具纵棱。中部叶卵形,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被短柔毛,叶轴两侧具窄翼;上部叶小,一次羽状全裂。头状花序多数,球形,直径约2mm,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均为管状花。瘦果细小。如图10-18所示。,八、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图10-18 黄花蒿原植物,【产地】主产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开花前枝叶茂盛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八、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1.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 2.表面黄绿或棕黄,具纵棱。断面中央有白色髓部。 3.叶互生,易碎

18、,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4.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如图10-19所示。,图10-19 青蒿药材,八、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化学成分】本品含倍半萜内酯类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等。并含挥发油约含0.3% 0.6%。油中主为蒿酮、异青蒿酮、1,8-桉油精、丁香烯等。另含黄酮类、香豆素类。 【理化鉴定】 粉末1g,加甲醇5ml,取提取液,挥干,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1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的混合液(1:1)1ml,水浴微热,冷却后用10%的盐酸调至pH34,加1%三氯化铁乙醇液

19、12滴,即显紫色。(内酯类反应) 【功效应用】清热解暑,截疟,除蒸,退虚热。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八、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知识链接 青蒿素是一种高效抗疟成分。中国神药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青蒿素化学结构独特,对恶性疟和多种抗性株治疗具有高效、速效、无抗药性、安全等特点,病人容易接受。青蒿素已被视救治非洲百万疟疾患者的灵丹妙药。,八、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只用春季幼苗,近代研究表明:某

20、些有效成分在植物花蕾期含量较高,因此,中国药典于1990版后,将秋季采收的茵陈蒿也收载入茵陈项下。但因习惯,人们仍多用幼苗。 【来源】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幼苗,习称“绵茵陈”,如图10-20(a)所示。秋季采割带花蕾者,习称“茵陈蒿”,如图10-20(b)所示。,九、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图10-20(a)茵陈蒿幼苗,图10-20(b)茵陈蒿原植物,九、茵陈 Herba Artemisiae

21、 Scopar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1.绵茵陈 (1)多卷缩成团,灰白或灰绿,全株密被白色茸毛,捏之绵软如绒。 (2)茎细小,去茸毛后可见纵纹。叶具柄,柔软,呈一至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先端尖,全缘。 (3)质脆,易折断。 (4)气微香,味微苦。 如图10-21所示。,图10-21 绵茵陈药材,九、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2.茵陈蒿 (1)茎圆柱形,表面紫色或淡紫,有纵纹,被短柔毛; (2)叶密集或多已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有短梗,总苞片34层。 (3)质脆,断面类白色。 (4)气芳香,味微苦。,九、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50ml,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滴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灯(365mm)下检视,滨蒿浸出液显红色,茵陈蒿浸出液显砖红色。 【功效应用】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肝炎,胆道感染,胆石症等。,九、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第十章 全草类药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