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854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4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省数字电视平台技术规范目 录一、前言2二、XX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现状3三、平台技术规划概述4(一)总体技术要求4(二)总体规划示意图5四、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5(一)建设目标5(二)建设原则6(三)业务发展规划7(四)建设依据7五、平台建设方案9(一)CA系统9(二)EPG系统10六、组织实施12(一)加强组织领导12(二)加快充实骨干12(三)加强协调协作12七、技术规范附件13附件一:省公司有线数字电视CA系统技术规范13附件二:省公司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技术规范25附件三:省公司有线数字电视节目SI信息规划46一、 前言有线电视涉及千家万户,是家庭通向社会的窗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

2、的纽带和桥梁。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是全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一次最大变革。总之,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三个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线电视数字化,是xx省巩固宣传舆论阵地、推进“数字xx省”建设、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拓展省市广电媒体发展新空间的内在要求

3、。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省公司各省辖市中,xx、xx、xx、xx建立了有线数字播出系统,并基本完成了整体转换。xx、xx、xx也建立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xx、xx已建成了互动数字电视平台,并初步建成了一个综合计费系统。xx、xx和xx已使用省干线网公司传送的数字电视信号。全省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xxx万户,整转率为xx.xx。但是各省辖市数字电视平台仍然存在技术标准不一致,资源不共享,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要加快推进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必须根据xx省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规划,制定xx省有线数字电视平台总体技术方案,打通技术壁垒、规避重复投资、实现全程全网、统一规范

4、建设全省数字电视平台。本方案是在充分调研全省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规划,并充分参考其他兄弟城市和各分公司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二、 xx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现状目前xx省广播电视省级干线网络线路全长xxxx公里,分为xx、xx两个光缆环路,网络传输容量为xxxGb/s,承载数十套中央、省、数字基本与付费节目以及部分数据业务的传输。xx个省辖干线光缆网已连通全省xx个县(市、区),线路总长度超过xxxx公里。xxxx年到xxxx年,xx、xx、xx、xx等城市实施的数字化整体转换,为全省数字化创造了新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xx广电已经具备了雄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推进数字化工作提供了人才和技

5、术保障。Xxxx年,xx广电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原则,加速发展有线数字电视。Xxxx年xx省新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xxx万,连续两年发展用户超百万。xx、xx已顺利实现了整体转换并通过国家验收;xx、xx实现了县级市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xx、xx等地推出了互动电视。xxxx年底,xx 广电网络整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奠定了基础。xx实现网络整合后,有线电视用户数将达到xx xx万,成为国内较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三、 平台技术规划概述(一) 总体技术要求1、 统一网络技术规划标准。统一全省频谱规划、有线电视网络

6、技术标准、有线电视网络器材技术标准。2、 统一数字电视技术体系标准。统一全省条件接收系统(CA)、数字电视业务(包含EPG、数据广播、NVOD、股票等)系统、机顶盒终端及中间件、互动数字电视等技术标准。3、 统一干线传输网络。统一全省干线网络的规划,干线传输网络的规划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容量、组网能力、安全自愈能力、管理调度能力能够适应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发展。4、 统一前端播出系统。全省设立两个省级播出主前端,互为安全备份。除为直接覆盖的用户提供信号外,还通过省干线网络向全省各省辖市分前端提供统一的清流节目和信息。5、 统一综合计费系统。全省建立一个综合计费系统,负责全省数字电视用户管理和营帐功能

7、。6、 统一内容集成平台。全省建立一个内容集成平台,负责节目和资讯信息等各类信源的引进、集成、包装,并向两个省级播出主前端分发传输,为省级播出主前端提供NVOD、数据广播和互动电视等各业务播出系统提供节目源。7、 统一互动电视播出平台。互动电视系统采用先集中后分布的模式,逐步实现全省业务覆盖。8、 分级资讯。实现省辖市和县(市、区)分级资讯插入,本地电视节目、信息业务由各省辖市在本地分前端插入,满足本地政府宣传需求。各县(市、区)也可以参照市级播出前端的做法,在本地插入自办节目。9、 分级管理。各省辖市、县(市、区)依托全省综合计费系统,实现对本地用户的节目授权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负责对节目进

8、行加密和EPG播发。(二) 总体规划示意图四、 平台建设目标和原则(一) 建设目标远期目标:能够支撑全省xxxx万用户的数字电视、高清电视、互动电视等业务服务。近期目标:xxxx年xx月底之前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并支撑xx个城市(xx、xx、xx、xx、xx、xx、xx、xx、xx)共100万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同时,力争按20的比例,xxxx年共发展互动电视用户xx万户。(二) 建设原则1、 发展互动原则高清、互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发展的总趋势和大方向。要实现全省数字电视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互动电视的发展方向。这是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历史机遇,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直面三

9、网融合、应对未来竞争,抢占发展制高点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时,必须同步推广普及互动数字电视。2、 统一标准原则标准化原则是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开放型的前提。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的原则建设全省数字电视平台,才能实现全省数字电视业务的协同、规模、集约化发展。3、 安全开放原则安全开放原则是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度的冗余性,能够充分适应数字电视新业务和安全播出的需求。整个系统必须具备安全备份措施和标准的软硬件接口,方便与不同厂家的设备的互联,减少投资风险。整个平台在突出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系统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

10、确保平台技术方案不落后。4、 合理利用原则平台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市现有投资设备重新利用,既要避免重复投资,又要避免资源浪费。(三) 业务发展规划xx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平台可以支撑以下主要业务:1、 支持300路以上节目流的传输能力,一期平台可同时传输60套以上公共电视频道、70套以上付费电视频道。2、 支持包括电子节目指南、准视频点播(NVOD)、证券资讯、数据广播、马赛克导航等多种业务应用。3、 支持互动电视实时视频点播、家庭卡拉OK、时移电视、网络录像机(NPVR)等视频交互业务。4、 支持信息浏览、在线游戏、在线交易、在线证券、电视银行等双向业务应用。5、 支持高清广播数字电视、高

11、清互动电视点播等高清数字电视业务应用。6、 支持各地电视节目和公共信息在本地插入。(四) 建设依据1、 国家标准(1) GB/T 7400.11-1999 数字电视术语 (2) 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3) 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2部分:视频(4) GB/T17975.3-2002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3部分:音频2、 国家广电总局行业标准(1) GY/Z 2032004 数字电视广播电子节目指南规范(2) 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

12、条件接收系统规范(3) 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4)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5) GY/T 2012004 数字电视系统中的数据广播规范(6)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7) 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8) GY/T 224-2007 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9) GY/T 198-2003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0) GD/J 12-2007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1

13、) GY/T 134-1998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3、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有线数字电视技术要求(1) 用户管理系统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要求(暂行)(2) 运动图象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系统、视频和音频部分的实施指南(暂行)(3) 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4)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应用指南(暂行)(5) 有线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指导性意见(暂行)(6) 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性意见(暂行)(7)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和遥控器功能实施指导意见(暂行)(8) 节目定购单和用户结帐单格式基本要求(暂行)(9) 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10) 有线数字

14、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1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管理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12) 条件接收系统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交换协议和格式技术要求(暂行)五、 平台建设方案(一) CA系统综述全省统一确定12家CA系统。全省数字电视CA系统采用集中授权与本地加扰的模式。省综合计费系统通过统一授权平台与省辖市分前端CA授权系统对接,实现集中的授权模式。省辖市播出分前端采用本地加扰模式,即在本地通过再复用设备对省清流的公共节目进行加扰并发展用户。集中授权和本地加扰模式,既能确保全省系统安全,又能适应不同省辖市对节目不同分包营销策略的需求。在未开始整转的省辖市,须采

15、用全省规定的CA发展用户。已开始实施整转的省辖市,可采用原有CA,但是机顶盒须采用全省统一的规范标准,原有机顶盒必须根据全省规划逐步优化升级,至少能接收基本电视和付费电视节目。(二) CA系统技术规范1 使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省平台中使用的CA系统的系统结构及总体功能。2 引用标准和文件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系统GB/T 17975.92000 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第9部分系统解码器的实时接口扩展GB/T 183362001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安全准则GB/T 16649.11996 识别卡 带触点

16、的集成电路卡 第一部分:物理特性GB/T 16649.21996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二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置GB/T 16649.31996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三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ETSI TS 103 197 v 1.4.1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ead-end implementation of 数字视频广播 SimulCrypt广电总局相关技术要求或指导性文件 有线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用指南(暂行)广电总局相关技术要求或指

17、导性文件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暂行)广电总局相关技术要求或指导性文件 条件接收系统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技术要求(暂行)3 定义和缩略语3.1 定义3.1.1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在本技术规范中,“IC卡”与“智能卡”含义相同,均指用于接收机中条件接收系统模块的集成电路卡。3.1.2 业务service作为节目提供给用户的一套基本流。它们通常由不同数据组成,如视频、音频、字幕、其他数据等,通过公共同步关联起来。3.1.3 广播者(业务提供商)broadcaster(service

18、 provider)一个按照一定计划组织一系列事件或业务并向用户发送的组织或机构。3.1.4 加扰/解扰系统 scramble/descramble system加扰是为了保证传输安全而对业务码流进行加密。通常在广播前端的条件接收系统控制下改变或控制被传送业务的某些特性,使得未经授权得接收者不能得到正确的业务码流。解扰是加扰的逆过程,在用户接收端的解扰器中完成。3.1.5 加密/解密系统 encryption/decryption system在条件接收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加密,用途如下:对授权管理信息EMM进行加密处理,然后以单独授权或分组授权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接收终端的相应处理装置。对授权控

19、制信息ECM进行加密处理,其ECM信息中包含了对业务的访问准则信息以及用于解扰的信息。解密操作在接收机端进行。为安全性起见,解密操作应和接收机分离,解密操作在一个可分离的模块中进行,如在智能卡中进行,可增强系统的保密性。3.1.6 多密 multicrypt指接收机中对多个不同的条件接收系统的节目进行接收的技术或方式。3.1.7 同密 simulcrypt指通过同一种加扰算法和加扰控制信息,使多个条件接收系统一同工作的技术或方式。3.1.8 通道channel代表TCP连接的一个应用,并允许应用来决定该连接的参数。通常对应一对一的TCP连接。3.1.9 控制字control word (CW)

20、用于加扰的控制信息。3.1.10 控制字发生器 control word generator (CWG)用于产生控制字的部件。3.1.11 加扰周期 crypto period (CP)加扰器使用某一个控制字的周期。3.1.12 授权控制信息 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ECM)一种专有的条件接收信息,包含有经安全加密的控制信息和授权信息。3.1.13 授权控制信息发生器 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 generator(ECMG)产生授权控制信息的部件。3.1.14 授权管理信息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

21、ge (EMM)一种专有的条件接收信息,指定了用户或用户组对服务或事件的授权等级。3.1.15 授权管理信息发生器 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generator(EMMG)产生授权管理信息的部件,并按照合适的时间间隔重发。3.1.16 复用 multiplex在一个物理频道中承载一个或多个业务或事件的所有数据流。3.1.17 复用器 multiplexer (MUX)对数据流进行复用的设备3.1.18 业务信息 Service Information(SI)用于描述传送系统、内容和广播数据流的计划/时间表等的数据。它包括MPEG-2的PSI信息及独立定义的扩

22、展部分。3.1.19 同密同步器 simulcrypt synchroniser (SCS)一种获得控制字和授权控制信息,并使所有与之相连的条件接收系统同步播出的逻辑部件。3.1.20 传输流 Transport Stream(TS)传输流是由GB/T 17975.1-2000定义的数据结构,是数字视频广播标准的基础。3.1.21 机顶盒 Set Top Box(STB)机顶盒是集声音、图像、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具备交互扩展能力,软硬件体系开放、完整的多媒体信息终端系统。3.2 缩略语表一AC-3Dolby AC-3 audio coding(ITU-R BS 1196)杜比AC-3音频编码CA

23、Conditonal Access条件接收CAMConditonal Access Module条件接收模块CASConditonal Access System条件接收系统CATConditonal Access Table条件接收表CPCrypto Period加扰周期CWControl Word控制字CWGControl Word Generator控制字发生器DSM-CC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 & Control数字存储媒体指令与控制ECMEntitlement Control Message授权控制信息ECMGEntitlement Control

24、 Message Generator授权控制信息发生器EISEvent Info Scheduler事件信息调度器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 Generator事件信息表EMM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授权管理信息EMMGEntitlement Management Message Generator授权管理信息发生器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电子节目指南ETS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欧洲电信标准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

25、andard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高清晰度电视IECInternational Electro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IPPVImpulse Pay Per View即时按次付费节目IRD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er综合接收解码机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 Group运动图象专家组MUXMultiplexer复用器NITNetwork

26、Information Table网络信息表OSDOn Screen Display屏幕显示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节目关联表PMTProgram Map Table节目映射表PPCPay Per Channel按频道付费PPVPay Per View按次付费PSI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专用信息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调幅RFRadio Frequency射频SASSubscriber Authorization System用户授权系统SCSmart Card智能卡SCRSc

27、rambler加扰器SCSSimulcrypt Synchroniser同密同步器SDT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业务描述表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标准清晰度电视SIService Information业务信息SMSSubscriber Management System用户管理系统STStuffing Table填充表STBSet Top Box机顶盒TDTTime and Date Table时间和日期表TS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4 省平台CA系统概述省平台CA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分前端CA系统对节目进行

28、本地加扰,由省计费平台进行统一授权,在省计费平台与分前端CA系统之间通过统一授权平台进行授权调度,由EIS负责对各分前端CA系统进行统一调度。5 省平台CA系统构成5.1 系统构成5.1.1 分前端CA系统:分前端CA系统主要完成EMM、ECM的生成,在加扰器的配合下完成节目的加密与加扰,其中分前端CA接口提供包括授权、取消授权、发送屏显、发送邮件、区域设置、配对、解除配对等功能接口。5.1.2 统一授权平台: 完成各分前端的授权调度工作,将省计费平台发送的授权指令正确及时的发送至相应分前端CA系统。5.1.3 EIS:EIS向各分前端CA系统提供静态或动态AC,提供节目加扰、限播、指纹、录像

29、等一系列控制,实现对各省辖市SCS的集中控制,从而实现统一的节目控制。5.2 系统实现过程5.2.1 用户通过省计费平台在各省辖市的营业终端订购节目或节目包,并在省计费平台中记录本次受理;5.2.2 省计费平台将符合条件的请求发送至统一授权平台;5.2.3 统一授权平台分析授权请求以及节目属性,进行判断之后向相应的分前端CA系统发送授权指令。5.2.4 分前端CA系统完成授权后,通过统一授权平台向省计费平台返回结果代码。5.2.5 EIS向分前端CA系统中的SCS分发静态或动态AC,实现全省的统一节目控制。 6 分前端CA系统内部模块之间接口6.1 EIS与SCS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Chan

30、nel_setupChannel_testChannel_statusChannel_closeChannel_errorChannel_resetSCG_provisionSCG_testSCG_statusSCG_resetSCG_errorSCG_list_requestSCG_list_response6.2 EIS与ACG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Channel_setupChannel_testChannel_statusChannel_closeChannel_errorAC_requestAC_responseAC_errorAC_interrupt6.3 SCS与ECMG之间接口

31、传输的消息类型Channel_setupChannel_testChannel_statusChannel_closeChannel_errorStream_setupStream _testStream _statusStream _close_requestStream_errorStream_close_responseCw_provisionEcm_ response6.4 EMMG与复用器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Channel_setupChannel_testChannel_statusChannel_closeChannel_errorStream_setupStream _tes

32、tStream _statusStream _close_requestStream_errorStream_close_responseData_provision6.5 SCS与复用器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目前该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来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后,需要使之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SCS与加扰器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目前该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来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后,需要使之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6.6 SCS与CWG之间接口传输的消息类型目前该接口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来国家或行业标准出台后,需要使之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6.7 加密和加扰算法加密算法和加

33、扰算法必须采用符合相关国家信息安全规定,并得到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国家密码管理机构的批准。采用三层加密体系:对CW和SK及用户授权信息采取三层加密体系,保证CW和用户授权信息不被窃取。加密算法替换:CA系统所使用的加密算法能由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国家密码管理机构的指定的加密算法或密钥所代替。7 分前端CA系统基本要求7.1 系统一般性要求a) 广电总局测试报告b) 产品名称及型号c) 生产厂家d) 生产地点e) 产品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f) 工作温湿度范围及保存温湿度范围g) 外形尺寸及重量7.2 系统具体技术要求a) 标准性必须符合现有及未来的国家标准。系统如有专用控制协议或管理

34、协议,应公开其相关协议内容及接口类型,并对前端系统实现相关协议的对接和接口互相支持,最后实现稳定的同步运行。b) 安全性必须具有完整、严密的加密体系,从硬件设备、密码算法到管理规范都需经过严格的技术论证和实际考验。CA系统安全性的具体要求:i、 必须遵循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3号令,1999年发布)。ii、 必须满足国家密码委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iii、 必须有相应的技术确保智能卡在使用中不被破解。iv、 智能卡与机顶盒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采用加密通信,增强对未经确认的盗卡不被机顶盒接纳。v、 控制字CW需要周期性的变化,变化周期在530秒范围,vi、 CW对节目的加扰需要确保安全正确

35、。vii、 CW和用户授权信息需要加密传输。viii、 针对CW共享必须具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追踪共享智能卡。ix、 智能卡安全认证等级不低于EAL5+。c) 开放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支持标准协议和接口以保证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互连互通。厂家设备不能保留任何控制、限制或不利于系统同密的设置。系统可实现与任何数字电视支撑系统的集成,且能同时支持二个以上数字电视支撑系统。系统在与加扰器、复用器、数字电视支撑系统、EIS、机顶盒及中间件等方面的接口须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数字电视标准并提供以上接口及相关参数。d) 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须有足够的容错能力和可用性,保证系统在出错情况下能正常运营,并

36、为运营中的意外故障提供简单快捷的恢复措施。CA系统的重要设备和部件必须采用冗余措施,进行自动或手动切换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其他相关系统不需要进行任何设置的改动。e) 扩展性系统必须具备平滑升级的能力,要具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持续扩展的能力,这包括设备对于新技术、新业务的支持和拓展能力。f) 可管理性系统应该具有先进、完善的系统管理、操作员管理等功能,对系统配置的修改、日常操作等操作应比较简单。说明系统管理各环节直观、方便、有效的监控手段。系统应易于维护保养和升级,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更换。g) 效率 CA系统要具备较高得运行效率、最佳的带宽使用策略。7.3 功能要求7.3.1 基本功能

37、a) 用户规模:百万级别以上; b) 加扰对象:视频、音频、数据; c) 加扰方式:按节目加扰、按产品加扰; d) 多种寻址方式:组寻址、逻辑寻址、和单个寻址; e) 支持授权/反授权; f) OSD:支持OSD屏显消息; g) 邮件:支持邮件功能; h) 支持区域禁播; i) 支持加密算法置换; j) 支持多种打包方式; k) 支持TS层次加扰或PES层加扰; l) 支持中文EPG; m) 支持节目的父母级控制; n) 支持智能卡兼容单向CA和双向CA; o) 支持单向CA到双向CA的平滑升级; p) 支持多CA同密; q) 支持IP共享防护;r) 支持IPPV/IPPT;s) 支持二级CA

38、授权;t) 支持指纹追踪技术;7.3.2 扩展功能: a) 支持机卡配对与解除; b) 支持电子货币; c) 支持多个用户管理系统;d) 支持多语种的信息显示;e) 支持免费预览;f) 支持高清数字电视;g) 支持统一Loader;7.3.3 高级功能: a) 支持双向电子邮件; b) 支持带硬盘机顶盒的PVR个性化电视; c) 支持防盗录功能; d) 支持智能卡分区支持多运营商。7.3.4 日志功能要求a) 可记录ECMG和SCS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b) 可记录EMMG和复用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8 EIS系统基本要求8.1 导入电子节目单信息节目单格式采用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视广

39、播电子节目指南信息规范中定义的XML文件格式的电子节目单。8.2 产品a) 定义产品能够编辑(添加、修改、删除)普通产品、IPPV、IPPT产品。b) 查询产品能够查询定义过的普通产品、IPPV、IPPT产品信息。c) 导出产品信息文件(XML文件格式)能够将目前定义的普通产品、IPPV、IPPT产品信息以XML格式导出来,或者将以XML格式的产品信息导入进来。8.3 AC信息a) 支持不同CA系统对AC的需求;b) 在产品设置上,可采用统一产品设置,分别生产各CA系统需求的具体AC。8.4 动态加扰管理a) 兼容基本的EIS与SCS通讯协议,将产生的不同产品、不同CA系统的AC信息发送至SC

40、S;b) 通过SCS动态调度加扰;c) 实时显示EIS与SCS的通讯状态。8.5 PIN码保护8.6 日志要求a) 可记录EIS事件信息调度引擎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b) 可记录产品管理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日志;c) 可记录ACG子模块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日志;d) 可记录EIS与产品管理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e) 可记录EIS与ACG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f) 可记录EIS与SCS通讯过程中产生的告警日志。9 智能卡要求a) 智能卡应采用主流的芯片技术,说明如果智能卡被复制,运营商的有效应对措施。b) 系统所用智能卡,在软件(逻辑保密)、硬件(物理保密)和其在使用过程中,都具

41、有充足的的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和屏蔽措施。对剖卡、磨片、逆工程、显微、探针、监听、协议攻击、复制卡片、码流录制回放及侵入篡改等破解或复制手段具备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c) 说明智能卡在国内生产能力,智能卡供货能力和供货周期。d) 说明智能卡发放体系。e) 智能卡支持多运营商(数量不小于4个)的实现方案,支持在线更新。f) 智能卡支持区域管理功能。g) 智能卡具备授权自动过期功能。h) 智能卡支持全国统一编号,具备标准条形码。i) 智能卡符合ISO7816标准对智能卡物理特性、电气特性、通讯协议的规定。j) 说明智能卡与接收设备配合完成EMM、ECM的解密工作、实现对用户控制的实现基本原理。说明智能卡

42、与机顶盒之间的通信过程。k) 说明智能卡存储的参数类型和数量,智能卡中的各类参数如何实现相关的业务能力。l) 智能卡须包含基本版本信息,如CA系统的说明等。m) 智能卡包含基本用户信息,如:数字电视用户号、发行商说明等。n) 智能卡的其它参数说明(包括:每运营商最大产品数量、每运营商最大IPPV事件数量、每运营商最大电子钱包数量、PIN码控制读写区、前端控制读写区、自由读写区、数据存储时间能力、单个存储单元擦写次数等)。o) 智能卡须支持双向CA系统(三) EPG系统综述全省统一EPG技术标准和规范。省级播出主前端和各省辖市播出分前端分别建立EPG系统。各省辖市分前端采用与省级播出主前端技术标

43、准一致的EPG系统,遵照全省统一制定的SI信息规范对NIT、SDT、BAT、EIT等进行配置,以便节目单导入与以后的统一管理。EPG与其他业务系统关系密切,如LOADER,数据广播,马赛克等,统一技术标准有利于今后网络资源的相对统一,并便于系统维护。分级EPG系统的建设支持两级系统之间数据自动同步和手动更新的2种方式;EPG业务采用符合GY/Z 174-20012电子节目指南信息规范和ETS 300 468标准的系统平台,在标准规定的范畴内,综合各地既有业务系统中自定义描述符实现的特定功能,统一规划实施;EPG的播出在各地分前端实现。各省辖市EPG系统必须遵循“统一标准、分级制作、本地插入”的

44、原则,即按照统一的节目Service ID规划,由省内容集成平台统一制作公用EPG,各省辖市制作本地EPG,各省辖市本地自行播发所有SI信息表,并在需要节目更新的情况下,分前端通过本地版本控制同步进行节目更新。节目单由省内容集成平台对所有公共节目(含付费节目)进行统一编辑制作,将制作好的XML文件通过INTERNET或其他方式传给各省辖市。各省辖市将本地自办节目加入XML文件导入播出系统即可。各省辖市所建EPG系统可以灵活调整NIT版本号,利于本地个性化服务,相对于全省采用一个EPG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频点干扰问题、本地节目排序和节目调整问题,在服务和频率资源利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度,为向县(市、

45、区)一级的扩展提供了方便。针对全省统一EPG标准后将出现部分已建前端EPG系统发生变更的情况,建议对现有机顶盒进行升级,逐步过渡到新标准的EPG系统。过渡期可以两套系统进行并发,过渡期结束后,停止原有EPG系统播发。EPG系统具体建设技术规范详见EPG系统技术规范,SI信息规划。(四) EPG系统技术规范1 前言电子节目指南是数字电视的标志性业务,是观众进入数字电视的门户。为保证电子节目指南在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上的一致性,符合xx省本地化需求,符合xx省数字电视各项业务的发展,特制定了xx省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电子节目指南系统本地化标准。本标准规定的电子节目指南基本内容的数据格式符合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但根据电子节目指南的应用需求对其中的可选部分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定,以保证数字电视广播系统都能够方便而且正确地处理电子节目指南的基本内容。对于电子节目指南中涉及到MPEG-2复用层的内容,符合GB/T 17975.1-2000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 第1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