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881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学习笔记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第十四章 建筑热工与节能第一节传热的基本知识一、传热的基本概念温度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使用的单位为K或。 温度场某一瞬间,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温度场可分为:稳定温度场、不稳定温度场。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由温度相同的各点相连所形成的面。使用等温面可以形象地表示温度场内的温度分布。不同温度的等温面绝对不会相交。 温度梯度温度差位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之间距离 n的比值的极限叫做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热流强度)热流密度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若单位时间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F的热量

2、为dQ,则热流密度定义式为:q=dQ/dF二、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导热(热传导)1.傅立叶定律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热量传递的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由低温向高温)相反。2.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W/(mK)。它的物理意义是,当材料层厚度为lm,材料层两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lm2截面积的导热量。各种材料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是: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液体0.070.7气体0.0060.6金属2.2420对流由于引起流体流动的动力不同,对流的类型可分为:1.自由对流:由温度差形成的对流。2

3、.受迫对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对流。受迫对流在传递热量的强度方面要大于自由对流。辐射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的物体都发射辐射能。1.物体对外来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见图l42)。反射系数rh:被反射的辐射能Ir与入射辐射能I0的比值。吸收系数h:被吸收的辐射能I与入射辐射能I0的比值。透射系数h:被透射的辐射能I与入射辐射能I0的比值。rh+h+h12.白体、黑体和完全透热体白体(绝对白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rh1。黑体(绝对黑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h1。完全透热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透过的物体,h1。 3.物体表面的辐射本领全辐射力E(辐射本领,全辐射本领):在单位时

4、间内、从单位表面积上以波长0的全波段向半球空间辐射的总能量,单位:W/m2。单色辐射力E(单色辐射本领):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出的某一波长的能量,单位:W/m2m。灰体:物体在每一波长下的单色辐射力与同温度、同波长下黑体的单色辐射力的比值为一常数。一般建筑材料均可看作为灰体。非灰体(选择性辐射体):物体的单色辐射力与黑体、灰体截然不同,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量。黑度(辐射率):灰体的辐射本领E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本领E,b的比值。 4.辐射本领的计算(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5.影响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的因素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材料的颜色、

5、材性、材料的光滑和平整程度有关。材料表面对外来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在给定表面温度下,表面的辐射率(黑度)与该表面对来自同温度的投射辐射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相等。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反射能力不同,对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长波辐射,材性(导体还是非导体)起主导作用。例如,在阳光下,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的反射能力相差很大,白色反射能力强;而在室内,黑、白物体表面的反射能力相差极小。常温下,一般材料对辐射的吸收系数可取其黑度值,而对来自太阳的辐射,材料的吸收系数并不等于物体表面的黑度。玻璃作为建筑常用的材料属于选择性辐射体,其透射率与外来辐

6、射的波长有密切的关系。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的玻璃建筑具有温室效应。6.辐射换热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主要与表面的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表面的几何尺寸与相对位置有关。辐射换热系数r取决于表面的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表面的几何尺寸与相对位置。三、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见图143):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室外空间吸热(夏季)。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结构的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放热(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空间放热(夏季)。表面换热热量在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和室内空间或在外表面和室外空间进行

7、传递的现象称为表面换热。表面换热由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两部分组成。1.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在有温差时产生的热传递现象。它是对流和导热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墙体表面与空气间的热交换。在建筑热工中,对流换热系数主要与气流的状况、结构所处的部位、壁面状况、热流方向有关。2.表面换热系数和表面换热阻 表面换热系数内表面的换热系数使用i表示,w/(m2K);外表面的热转移系数使用e表示,w/(m2K)。表面换热阻R1/内表面的换热阻使用Ri表示,(m2K)/W;外表面的换热阻使用Re表示,(m2K)/W。 四、湿空气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在温度和压力一定

8、的条件下,一定容积的干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是有限度的,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未达到这一限度时叫未饱和湿空气,达到限度时叫饱和湿空气。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在表示空气的湿度时,可使用以下方式。1.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单位为g/m3。未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符号f表示,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用fmax眦表示。2.水蒸气分压力P湿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所呈现的压力称为水蒸气分压力,单位为Pa。未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用符号P表示,饱和蒸汽压用Ps表示。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值越大。3.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

9、空气绝对湿度fmax的百分比称为湿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露点温度在不改变水蒸气含量的前提下,未饱和湿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叫露点温度。露点温度用td表示。露点温度可用来判断围护结构内表面是否结露。当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内表面将产生结露。湿球温度湿球温度是指在于湿球温度计中由水银球用潮湿纱布包裹的湿球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它与干球温度配合可以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第二节热环境一、室外热环境(室外气候)室外热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环境。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是决定室外热环境的主要因素。2.太阳辐

10、射的组成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太阳直接射达地面的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3.太阳常数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处,垂直于人射光线的大气界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热流密度。天文太阳常数(理论计算值):I0l395.6W/m2;气象太阳常数(实测分析值):I01256W/m2。4.影响太阳辐射照度的因素大气中射程的长短,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质量。5.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其中97.8是短波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室外气温1.室外气温:距地面1.5m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2.变化规律年变

11、化规律: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形成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大陆)或8月(沿海、岛屿),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日变化规律:由地球自转引起。日最低气温出现在6:007:00左右。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空气湿度1.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用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使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湿度。2.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变化不大,但由于空气温度的变化,使得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变化强烈。年变化规律:最热月相对湿度最小,最冷月相对湿度最大,季风区例外。日变化规律:晴天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4:005:00

12、,日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风1.风:指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2.风的类型大气环流:由于太阳辐射热在地球上照射不均匀,使得赤道和两极之间出现温差,从而引起大气在赤道和两极之间产生活动,即为大气环流。地方风: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大气流动。如海陆风、山谷风、林原风等。3.风的特性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为风向。可使用四方位东(E)、南(S)、西(W)、北(N)表示,细分则使用八方位,即在上述四方位中增加东南(SE)、东北(NE)、西南(SW)、西北(NW),甚至使用十六方位表示。风向频率图(风向玫瑰图)是一定时间内在各方位刮风频率的统计图,可由此了解当

13、地的风向,尤其是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风速:单位时间内风前进的距离,单位为m/s。气象学上根据风速将风分为十二级。降水1.降水: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分。如雨、雪、雹都属降水现象。2.降水的性质降水量:降落到地面的雨以及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累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单位:mm。降水强度:单位时间(24h)内的降水量,单位:mm/d。 根据降水强度,可将降水划分如下:小雨10mm 中雨 1025mm 大雨2550mm 暴雨50100mm 二、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表14-1气候分区主要指标辅助指标热工设计要求最冷

14、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日平均气温5的天数日平均气温25的天数严寒地区-lO145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寒冷地区0-lO90145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010253009040110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102529100200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0131825090部分地区应注意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三、室内热环境(室内气候)室内热环境是指由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平均辐射温度(室内各壁面温度的当量温度)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物理环境。决定室内热环境的

15、物理客观因素室内热环境的好坏通常受到室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设备(如空调器、加热器等)、室内其他设备(如灯具、家用电器)的影响。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室内热环境是要保证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以维护人体的健康。1.人体的热感觉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冷热感。人体的冷热感取决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当q0,体温恒定不变;q0,体温上升;q0,体温下降。2.热舒适热舒适是指人对环境的冷热程度感觉满意,不因冷或热感到不舒适。满足热舒适的条件是:必要条件:q0;充分条件:皮肤温度处于舒适的温度范围内,汗液蒸发率处于舒适的蒸发范围内。室内热环境可分为舒适、可以忍受

16、和不能忍受三种情况,只有采用充分空调设备的房间才能实现舒适的要求。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1.单一指标使用室内空气温度作为热环境评价指标。对冬季采暖的室内设计温度,规范规定居住建筑为18,托幼建筑为20。2.有效温度有效温度ET(Effective Temperature)是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是室内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速度在一定组合下的综合指标。缺陷是没有考虑热辐射变化的影响,在评价环境时有时难免出现一定的偏差。3.PMV指标PMV(Predicted Mean Vote)指标是全面反映室内各气候要素(室内空气温度、

17、湿度、速度、壁面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综合评价方法。PMV指标系统,将人体的热感觉划分为7个等级如下:+3+2+10-1-2-3热暖稍暖舒适稍凉 凉冷第三节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一、稳定传热在稳定温度场中所进行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一维稳定传热的特点1.通过平壁内各点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通过平壁的稳定导热1.通过单层均质平壁的稳定导热2.通过多层均质平壁的稳定导热通过平壁的稳定传热1.通过多层平壁传热的热流强度2.传热阻与传热系数的计算 传热阻R0传热阻是热量从平壁一侧空间传至另一侧空间时所受到的总阻力,

18、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热工性能指标,单位:(m2K)/W。传热系数K0传热系数为当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为1K(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用传热系数也能说明围护结构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的热工性能,单位:W/(m2K)。K01/R0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机理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过程与固体材料层内的不同,它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间内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辐射换热,而非纯导热过程,所以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与间层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的增长关系。2.影响封闭空气间层热阻的因素间层表面温度、间层厚度、间层放置位置(水平、垂直或倾斜)、热流方向、间层表面材料的辐

19、射系数。平壁内的温度分布在稳定导热中,温度随距离的变化为一次函数,所以同一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直线,直线的斜率与材料层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在由多层材料构成的平壁内,温度的分布是由多条直线组成的一条折线。 二、周期性不稳定传热周期性不稳定传热当外界热作用(气温和太阳辐射)随时间呈现周期性变化时,围护结构进行的传热过程为周期性不稳定传热。简谐热作用(见图l48)简谐热作用指当温度随时问的正弦(或余弦)函数作规则变化时围护结构所受到的热作用。一般用余弦函数表示。相对温度:相对于某一基准温度的温度,单位为K或。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的三个基本传热特征:1.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和

20、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简谐波动。2.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温度波的衰减。3.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进,这种现象叫温度波的相位延迟。或者说温度波出现最高温度的时间向后推迟。温度波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衰减和延迟现象,是由于在平壁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中,材料的热容作用和热量传递中材料层的热阻作用造成的。 简谐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 1.材料的蓄热系数S材料的蓄热系数:当某一均质半无限大物体一侧受到简谐热作用时,迎波面(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上接受的热流振幅与该表面温度波动的振幅比。它是表示半无限大物体在简谐热作用下,直接受

21、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在同样的周期性热作用下,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波动越大。通常建筑材料的S值为热作用周期为24小时的蓄热系数,用S24表示。2.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具有一定厚度的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波动剧烈程度的一个指标,它表明了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均质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 1)单层结构2)多层结构:由多层材料构成的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为各层材料热惰性指标之和。组合壁的热惰性指标组合壁的热惰性指标由平均热阻和平均蓄热系数确定。3.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对有限厚

22、度的单层或多层平壁,当材料层受到周期波动的热作用时,其表面的温度波动,不仅与本层材料的蓄热系数有关,还与边界条件有关,即在顺着温度波前进的方向,其后与该材料层接触的另一种材料的热阻、蓄热系数或表面的热转移系数有关。为此,对有限厚度的材料层,使用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表示各材料层界面处热流的振幅与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从本质上说,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的定义与材料的蓄热系数的定义是相同的。当某层材料的热惰性指标D1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可近似按该层材料的蓄热系数取值,即Y=S。温度波的振幅衰减和相位延迟1.室外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总衰减度和总相位延迟总衰减度(总衰减倍数)0总衰减度:室外温度谐波

23、的振幅与由其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谐波的振幅比。总相位延迟e-if总相位延迟:在室外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的相位与室外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的相位差。总延迟时间0总延迟时间:在室外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的时间与室外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的时间差。在建筑热工设计中,更习惯于用总延迟时间评价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2.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衰减度和相位延迟 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衰减度i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衰减度:室内空气温度谐波的振幅与由其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谐波的振幅比。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相位延迟i-if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

24、的相位延迟:在室内温度谐波的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的相位与室内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时的相位差。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f室内温度谐波传至平壁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在室内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的时间与室内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的时间差。该延迟时间与相位延迟的关系为:当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完成后,即可根据组成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厚度、材料的热阻、材料的蓄热系数计算出围护结构的衰减度、相位延迟和延迟时间。第四节 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一、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和平面形式;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与合理的供热系统

25、。 二、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围护结构的保温验算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进行的,评价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主要指标是传热阻R0或传热系数K0。最小传热阻的确定(低限热阻)1.室内计算温度ti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ti18;高级居住建筑、医疗、福利、托幼建筑ti20。2.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t3.温差修正系数n当所设计的围护结构的外表面不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时所进行的温差修正。4.室外计算温度t0考虑到室内外空气温度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波动,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对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室外计算温度

26、t0的取值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的大小按级别进行调整,使得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达到同等的水平。5.对有热稳定性要求的建筑物(如居住建筑、医疗、托幼建筑、办公楼、学校)外墙,如使用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最小传热阻还须进行附加修正。轻质外墙最小传热阻的附加值 表l4-5类 型连续供热间歇供热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墙体15203040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混凝土的墙体20304060平均密度500kg/m3的轻质复合墙体;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质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石膏板等)墙体30406080围

27、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1.保温设计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须最小传热阻:R0R0,min 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医院、托幼、办公楼、学校等),当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低于型时,应对其屋顶和东、西外墙进行夏季隔热验算,该处围护结构的传热阻须最小传热阻和夏季隔热要求的传热阻中的大者。 应该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要求。2.保温设计计算类型设计计算:根据要求计算围护结构所需要的保温材料层的厚度。校核计算:已有围护结构保温构造方案,验算是否符合保温设计的要求。 绝热材料1.绝热材料绝热材料是指导热系数0.25W/(mK)且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 2.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密度:一般情

28、况下,密度越大,导热系数也越大,但某些材料存在着最佳密度的界限,在最佳密度下,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湿度:绝热材料的湿度增大,导热系数也随之增大。 温度: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在高温或负低温的情况下才考虑其影响。热流方向:对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玻璃纤维),平行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大;垂直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小。对导热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材料的密度、湿度。 3.绝热材料的选择选择保温材料时,不仅需要考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还应该了解材料的强度、耐久性、耐火、耐侵蚀性,以及使用保温材料时的构造方案、施工工艺、材料的来源和经济指标等。围护结构保温构造方案 1.常用的构造方

29、案单设保温层;使用封闭的空气间层或带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保温层与承重层合二为一; 复合构造。2.保温层位置的设置内保温:保温层在承重层内侧; 中间保温:保温层在承重层中间; 外保温:保温层在承重层外侧。 保温层的位置的正确与否对结构及房间的使用质量、结构造价、施工和维持费用都有重大影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外保温方案的优点:保护主体结构,降低温度应力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对防止和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有利; 减少热桥处的热损失,防止热桥内表面结露; 有利于旧房的节能改造。注意,外保温方案的一些优点是有前提的。例如,只有规模不太大的建筑(如住宅)外保温能够

30、提高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而在建筑内部有大量热容量的结构(隔墙、柱)和参与调节的设备时,外保温的蓄热作用就不太明显了。三、外窗、外门和地面的保温设计 窗的保温1.窗的传热系数和传热阻窗的特点是其传热阻小(传热系数大)。如单层金属窗的传热系数约为一砖墙的3倍。窗的热损失在建筑物的总热损失中所占比重甚大。窗的传热系数是包括了窗框、玻璃、空气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居住和公共建筑窗户的传热系数,应该满足表l4-6所示的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其监测方法(GB 8484)的要求。对窗户传热系数的要求 表14-6地 区朝 向保温性能等级传热系数KW/(m2K)严寒地区各向窗户级3.0寒冷地区各向窗

31、户北向级宜级6.45.0窗户保温性能分级 表14-7等级12345分级指标W/(m2K)K5.55.5K5.05.0K4.54.5K4.04.0K3.5等级678910分级指标W/(m2K)3.5K3.03.0K2.52.5K2.02.0K1.5K1.5阳台门下部门肚板的传热系数:严寒地区:K1.35W/(m2K);寒冷地区:K1.72W/(m2K)2.窗的保温措施控制窗墙面积比从保温设计的角度而言,在保证天然采光的情况下,窗的面积应该加以限制。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20(适用于单层窗和双层窗)东、西向25(适用于单层窗)30(适用于双层窗)南向35(适用于单层窗和双层窗)提高窗的气密性,

32、减少冷风渗透窗户的气密性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等级。当两侧空气压差为P10Pa时,要求如下: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0m/s的地区:1 6层:应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730层:应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l.5m3/(mh)。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0m/s的地区:1 6层:应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4.0m3/(mh);730层:应级水平每米缝长空气渗透量2.5m3/(mh)。在窗上使用密封条、减压槽均可减少冷风渗透。在提高窗的气密性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换气量。 提高窗框保温性能可将窗框的薄壁实腹型材改为空心型材,利于

33、内部形成的空气间层提高保温能力;或者使用塑料型材,利于其导热系数小的优点提高保温能力。改善玻璃保温能力使用多层窗,即利用增加窗扇的层数形成的空气间层,加大窗的保温能力;使用双层玻璃窗(单框双玻)或中空玻璃都能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使用保温窗帘。 外门的保温尽可能选择使用保温性能好的保温门,并且要求门的密闭性较好,以减少外门开启的冷风渗透。地板的保温1.对地板面层分类及材料热工性能的要求见表148。地面热工性能类别 表14-8类 型吸热指数B(W/m2h-1/2K)适用建筑类型I17高级居住建筑,托幼、医疗建筑1723一般居住建筑,办公、学校建筑23临时逗留及室温高于23的采暖房间2.地板的保温处

34、理地板保温处理时,地板周边的保温性能应该比中间好。严寒地区采暖建筑的底层地面,当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在外墙内侧0.51m的范围内应铺设保温层,热阻值应外墙的热阻值。 四、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热桥的保温1.热桥保温的要求保温设计要求应对热桥部位进行保温验算,保证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按60采用。2.类型热桥的类型分为贯通式、非贯通式。3.热桥的保温处理从建筑保温的要求来看,贯通式热桥是最不利于保温的。对于非贯通式热桥,在构造设计时,应该尽量将其设置在靠近室外的一侧。当热桥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则应作保温处理。 保温层厚度d图14-10

35、(c)保温层长度L图1410(f):当a时,L1.5;当a时,L2.0。 转角保温外墙转角低温影响带的长度为墙厚的(1.52.0)倍,若其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露点温度,则应作附加保温层处理。附加保温层的长度L如下:1.二维墙角:L(1.52.0); 2.三维墙角:L(2.03.0)。第五节外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和冷凝一、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 蒸汽渗透当材料内部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时,以气态扩散方式进行的水分迁移称为蒸汽渗透。如果外围护结构的两侧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就会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压力低的一侧渗透。蒸汽渗透强度蒸汽渗透强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蒸汽量,单位为g/(m2h)。

36、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和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蒸汽渗透阻:Hd/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为各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之和: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表明材料的透汽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多层平壁材料层内水蒸气分压力的分布在稳定传湿条件下,多层平壁材料层内水蒸气分压力的分布与稳定传热时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雷同,即同一材料层内,水蒸气分压力分布为直线;在多层材料构成的平壁内,水蒸气分压力分布是一条折线。二、外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外侧有卷材或其他密闭防水层的平屋顶结构,以及保温层外侧有密实保护层的多层墙体结构,当内侧结构层为加气混凝土和砖等多孔材料时,应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 判别依据只要围护结构内部某处的水蒸气分

37、压力P大于该处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Ps,该处就会出现冷凝。判别步骤冷凝界面的确定围护结构内部出现冷凝,通常都是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且界面温度比较低的情况。通常把最容易出现冷凝,而且冷凝最严重的界面称为冷凝界面。冷凝界面一般出现在沿蒸汽渗透的方向绝热材料和其后密实材料的交界面处。冷凝界面的温度用tc表示,冷凝界面的饱和蒸汽压用Ps,c表示。 三、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1.正常房间保证围护结构满足保温设计的要求(传热阻最小传热阻);房间使用中保持围护结构内表面气流通畅(如家具与墙壁留有缝隙);对供热系统供热不均匀的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应该使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建造。

38、 2.高湿房间设置防水层;间歇使用的高湿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可增设吸湿能力强且本身又耐潮湿的饰面层或涂层,防止水滴形成;增设吊顶,有组织地排除滴水;使用机械方式,加强屋顶内表面处的通风,防止水滴形成。 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1.正确布置围护结构内部材料层次在水蒸气渗透的通路上尽量符合“进难出易”的原则。 2.设置隔汽层设置隔汽层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需要设置隔汽层。 围护结构内部产生冷凝;由冷凝引起的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增量超过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或者冷凝界面内侧所需要的蒸汽渗透阻最小蒸汽渗透阻)。隔汽层的位置隔汽层的位置应布置在蒸汽流入的一侧。对采暖房间,应布置在保温层的内侧;对

39、冷库建筑应布置在隔热层的外侧。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在保温层外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可将渗透的水蒸气借助流动的空气及时排除,并且对保温层有风干作用。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层在保温层外侧设置密闭空气层,可使处于较高温度侧的保温层经常干燥。第六节建筑日照一、日照的作用与建筑对目照的要求 日照1.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照射的现象。 2.日照时数:太阳照射的时数。3.日照百分率日照的作用 1.有利的作用 有益于人体健康日照可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建筑物内争取适当的日照有重大的卫生意义。太阳辐射能提高室内的温度,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 日照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2

40、.不利的作用过量的日照造成夏季炎热地区室内过热; 直射阳光容易产生眩光,损害视力;直射阳光对物品有褪色、变质作用。 建筑对日照的要求建筑对日照的要求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确定。主要考虑日照的时间、日照的面积、变化范围。二、日照的基本原理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1.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2.地球沿固定的轨道平面(黄道面)进行公转;3.地球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固定成6633的夹角。 太阳赤纬角1.赤纬角:太阳光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用表示,单位为度。 2.对太阳赤纬角规定太阳光线直射地球赤道时=0;从赤道面起,指向北极0;从赤道面起,指向南极0。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

41、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太阳赤纬角。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是:-23272327。从春分、夏至到秋分,太阳赤纬角0;从秋分、冬至到春分,太阳赤纬角0。一般季节的太阳赤纬角可查主要季节太阳赤纬角值表确定。特殊季节赤纬角值如下:春、秋分:0;冬至日:-2327;夏至日:2327。时角1.时角太阳所在的时圈与通过当地正南方向的时圈(子午圈)构成的夹角称为时角,用符号表示,单位为度。2.对时角的规定:正午:0;下午:0;上午:0。 3.时角的计算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24小时),时角每小时变化l5。15(Tm-12),Tm地方平均太阳时。地方平均太阳时与标准时日照计算使用的时间均为地方平均太阳时,

42、而日常钟表所指示的时间为标准时,两者之间需要换算。太阳位置的确定 1.太阳高度角hs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单位为度。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日出、日没时:太阳高度角hs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2.太阳方位角As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方向所夹的角,单位为度。规定:正南方向As0;从正南方向顺时针(下午) As0;从正南方向逆时针(上午) As0。太阳方位角的计算棒影图的原理棒影图的应用1.确定建筑物的阴影区;2.确定室内的日照区;3.确定建筑物的日照时间;4.确定适宜的建筑间距和朝向; 5.确定遮阳尺寸。第七节建筑防热设计一、热气候的

43、类型及其特征热气候的类型分为湿热气候和干热气候。二、室内过热的原因和防热的途径 室内过热的原因1.在室外太阳辐射和高气温的作用下,通过外围护结构传入室内大量的热量导致围护结构内表面和室内空气温度升高;2.通过窗口进入的太阳辐射;3.周围地面和房屋将太阳辐射反射到建筑的墙面和窗口; 4.不适当自然通风带入室内的热量;5.室内生产、生活产生的热量。 防热的途径1.减弱室外热作用减弱室外热作用的主要方法如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减少日晒面积;在建筑物的周围大量绿化、布置水面,改善建筑物周围的小气候;使用浅色处理围护结构的外表面;降低综合温度等。2.对外围护结构进行隔热和散热处理对屋顶和外墙进行隔热和散热处理,减少通过外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3.设置窗口遮阳窗口设置遮阳,阻挡直射阳光进人室内,对辐射的吸收。4.合理组织房间的自然通风组织好室内的自然通风,排除室内余热。 5.利用自然能减少对人体的辐射和室内墙面、地面及家具特别是夜间的间歇通风有利于降低室温。利用自然能主要包括建筑外表面的长波辐射、夜间对流、被动蒸发冷却、地冷空调、太阳能降温等防用结合的措施。三、围护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