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4037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4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张琪2015.07.18,1,t课件,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ppt课件,一、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 液代谢的关系二、慢性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脾肾 功能失调三、辨证治疗经验,2,t课件,一、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 2ppt课件,一、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液代谢的关系,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以肺脾肾为中心完成的。灵枢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阐释。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由于肺

2、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输布、肾的气化蒸腾和三焦的疏泄决渎完成。,3,t课件,一、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液代谢的关系3ppt课件,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之枢纽;肾司开合,为主水之脏。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表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的气化作用和脾的运化功能贯穿水液代谢的始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作用。,4,t课件,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之枢纽;肾,总之,水液代谢虽然涉及多个脏腑,主要在于脾

3、肾两脏。而慢性肾病经大量病历观察90%以上皆呈现脾肾虚症候,故认为,从脾肾入手是研讨此病之关键。,5,t课件,5ppt课件,二、慢性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脾肾功能失调,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分析,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与脾肾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其是慢性肾脏病,脾肾阴阳失调贯穿疾病的始终。,6,t课件,二、慢性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脾肾功能失调6ppt课件,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之精气化生。蛋白尿的生成,与脾肾两藏虚损密切相关。脾虚不能运化升清,谷气下流;脾失统摄,精微下注,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

4、而藏之,若肾气亏虚,肾失封藏,肾气不固,精微下泄,也可发生蛋白尿。血液化生于脾,化精于肾,脉为血府。血液全赖五脏共同作用,才能循行于脉中,布散于全身。任何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不循常道,均可致尿血。,7,t课件,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之精气化生。蛋,慢性肾病由于阴阳失调日久,水液不能吐故纳新分清泌浊,从而酿成湿浊血瘀,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停为标;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诸如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上所出现的腰痛膝软、乏力贫血等均由脾虚肾虚日久所致,此为慢性肾衰竭之本虚。而脾虚

5、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湿浊内蕴,日久必化为浊毒,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临床出现脘闷纳呆、食少呕恶、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瘀斑等症,此为本病之标实。,8,t课件,慢性肾病由于阴阳失调日久,水液不能吐故纳新分清泌浊,从而酿成,三、辨证治疗经验,辨证必须通过四诊辨证分析,在于阴阳偏盛偏衰,有针对性调理其阴阳失调,以达到阴阳相济。综合看慢性肾病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必须针对病情缓急,纯补纯泻皆不适宜,应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顾。,9,t课件,三、辨证治疗经验辨证必须通过四诊辨证分析,在于阴阳偏盛偏,(一)从脾肾论治水肿,1.脾肾阳虚、温肾健脾 慢性肾小球

6、肾炎、肾病综合征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或水肿反复发作,小便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脘腹胀满,腰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面色晄白,舌体胖嫩滑润,舌质淡或边缘、舌下有瘀斑,脉沉细迟或沉涩。,10,t课件,(一)从脾肾论治水肿 1.脾肾阳虚、温肾健脾10ppt课件,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之剂,方用加味真武汤。 药物组成:附子10-2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11,t课件,11ppt课件,【病案举例】,申某,男,14岁,2001年4月6日初诊。 患肾

7、病综合征三年,曾用强的松治疗病情缓解,本年二月因感冒疾病复发,经治疗感冒已愈,但全身水肿不消,腹胀满,小便不利,手足厥冷,畏寒,下肢尤甚,面色晄白,大便溏,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6g/L、白蛋白26g/L、球蛋白20g/L,脉沉,舌紫,苔滑润,舌体胖嫩。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瘀血之阴水,宜温补脾肾活血利水法。,12,t课件,【病案举例】 申某,男,14岁,2001年4月,处方:附子片20g(先煎) 、白术20g、茯苓25g、白芍15g、党参15g、生姜10g、益母草30g、红花15g、桃仁15g、泽泻20g、甘草15g,水煎日二次服。 连服上药14剂,24小时尿量由200ml增加至2500ml

8、,浮肿消退,继以升阳益胃汤等药调治二个月,尿蛋白由(+)减少至(),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6g/L,球蛋白24g/L,脉象沉而有力,舌质红润,从而获得缓解出院。,13,t课件,处方:附子片20g(先煎) 、白术20g、茯苓25g,2.湿热中阻,和中分消,脾气虚不能升清而湿浊中阻,胃气滞不能降浊而热瘀,形成虚中夹瘀,湿热中阻之证。周身水肿,以腹水为重者,症见腹部膨满,腹水明显,小便不利,大便秘,五心烦热,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口干食纳减少,舌质红苔白厚腻,舌体胖大,脉弦滑或弦数。,14,t课件,2.湿热中阻,和中分消 脾气虚不能升清而湿浊中阻,胃气,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化裁拟和中消胀饮,体现

9、了东垣治脾胃用分消法之特色。 药物组成: 黄芩15克、黄连10克、草果仁10克、槟榔15克、 半夏15克、干姜10克、陈皮15克、姜黄15克、 茯苓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 泽泻15克、知母15克、川朴15克,甘草10克,15,t课件,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化裁拟和中消胀饮,体现了东垣治脾胃用,【病案举例】,付某,男,33岁,2013年8月12日。 患肾病综合征三年余,水肿屡消屡作,尿蛋白+,近二个月因感冒水肿加重,腹膨大,高度腹水,尿量一昼夜100毫升左右,曾用速尿等尿量稍增,但停药尿量仍少,腹胀难忍,不能进食,五心烦热,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辨证为脾湿胃

10、热,升降失常,湿热中阻,气滞水停,宜健脾清胃热,除湿利水分消法。以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服7剂,24小时尿量增加至2000毫升,恶心呕吐消失,腹部宽松,守方继服7剂,24小时尿量继续增至25003000毫升,腹胀全消食纳好转,经治半年仅尿蛋白,余症悉除。,16,t课件,【病案举例】 付某,男,33岁,2013年8月12日。,3 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肺、脾、肾三脏寒热交错功能失调,症见水肿(中度或轻度),小便不利;口干渴,胸腔或胃脘灼热,舌红苔燥;形寒肢冷,四肢困重,头昏沉,大便不实;腰膝酸痛沉重,下肢寒凉,脉象沉。辨证为肺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17,t课

11、件,3 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肺、,方用花粉瞿麦汤清肺健脾温肾,药物组成: 天花粉20克,瞿麦20克,附子15克,山药20克 泽泻20克,茯苓20克,麦冬20克,知母15克 桂枝 15克,黄芪30克,甘草15克 本方乃针对肺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而设。方用天花粉、知母、麦门冬以清肺,肺热清则水液清肃下行;黄芪、山药、茯苓、泽泻益气健脾利湿,脾气健则运化功能复常,水湿得以正常输布自无停蓄为患;附子、桂枝温肾阳,肾阳充则自可恢复其开阖功能。,18,t课件,方用花粉瞿麦汤清肺健脾温肾,药物组成:18ppt课件,【病案举例】,曾治一呼性妇女肾病综合征,经用强的松、雷

12、公藤多甙及中药益气补肾清热等皆无效,来门诊求治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不消,口干咽痛舌燥质红,下午低热37.8左右,尿少腰痛,畏寒面晄,脉沉滑。尿蛋白(+)(+),红细胞57/Hp,血浆总蛋白62g/L,白蛋白28g/L,球蛋白34g/L,胆固醇、甘油三脂均高于正常值,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此病人曾系统用过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疗效不明显,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9,t课件,【病案举例】 曾治一呼性妇女肾病综合征,经用强的松、,据其脉证分析,辨证为肺热脾虚肾寒证,投以本方加山豆根20g、重楼30g,服药14剂,体温转为36.7,尿量增多,24小时达2000毫升左右,浮肿明显减轻,尿蛋白(+)(+)。继服14

13、剂,浮肿消退,口干咽痛大减,尿蛋白(+)(+)。以此方化裁继服50余剂,诸症皆除,尿蛋白()(),血浆蛋白正常,从而缓解。,20,t课件,据其脉证分析,辨证为肺热脾虚肾寒证,投以本方加山豆,(二)从脾肾论治蛋白尿,1 脾胃虚弱,升阳益胃 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水 肿消退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邪留恋, 症见体重倦怠,面色萎黄,饮食无味,口苦 而干,肠鸣便溏,尿少,大量蛋白尿,血浆 蛋白低,舌质淡,苔薄黄,脉弱。,21,t课件,(二)从脾肾论治蛋白尿 1 脾胃虚弱,升阳益胃21p,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物组成: 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黄连10克、 半夏15克、陈皮1

14、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 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白芍15克、 生姜15克、红枣3枚、甘草10克。 该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与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合用,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具有补气健脾胃,升阳除湿之效。风药必须与补脾胃药合用方能取效,取其胜湿升清阳之功,以利脾之运化,脾运健则湿邪除而精微固,于是尿蛋白遂之消除。,22,t课件,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物组成:22ppt课件,【病案举例】,林某,男,45岁,2012年10月21日 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未能完全缓解,两个月前因感冒而周身浮肿。 初诊:周身浮肿、乏力、腹胀、食少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濡。尿

15、检:蛋白 2+,红细胞1520个/hp、颗粒管型01/hp,血浆白蛋白29g/L。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热留恋。治以升阳健脾祛湿,方以升阳益胃汤加减。 黄芪25克 党参20克, 白术20克, 茯苓15克 半夏15克 川连l0克 泽泻20克 陈皮 15克 防风l0克 独活 l0克 柴胡10克, 羌活l0克 山药20克 生姜l0克 大枣5枚 水煎日二次服,23,t课件,【病案举例】 林某,男,45岁,2012年10月21日,连服10剂病人浮肿消、食纳转佳、腰痠、乏力。尿检:蛋白(1+)、红细胞510/hp, 血浆白蛋白32g/L。药己见效,原方加金樱子20克,五倍子20克,芡实15克之固肾之剂,服一月

16、余。尿检正常,体力增加,上述症状消失。嘱其续服10余剂以巩固疗效。,24,t课件,连服10剂病人浮肿消、食纳转佳、腰痠、乏力。尿检:蛋,2 肾气不固,益气补肾摄精,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泄致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血尿日久不消失,表现腰痛腰酸,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红,舌体胖,脉沉或无力。治以补肾固摄,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 熟地20克、山芋15克、山药20克、茯苓20克 泽泻15克、丹皮15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 兔丝子20克、金樱子20克。,25,t课件,2 肾气不固,益气补肾摄精 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病案举例】,于某,女,48岁,2000年8月30日 病

17、史: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4年余,尿蛋白1+3+时轻时重,本年8月份化验肾功,发现血肌酐179umol/L,尿素氮9.1mmol/L,尿蛋白2+,血压140/90mmHg。病人因病情加重精神甚为紧张,故来我院门诊就治。 初诊:患者自诉腰痛腰痠,倦怠乏力,夜尿23次,尿色清长,时有头晕,大便溏,脉沉,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26,t课件,【病案举例】 于某,女,48岁,2000年8月30日2,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固摄失司,精微外泄之证。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之法。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味。 熟地20克 山茱萸15克 山 药20克 茯 苓20克 泽泻15克 牡丹皮15克 肉 桂7 克 附 子7 克 黄

18、芪30克 党 参20克 菟丝子20克 金樱子20克 水煎日二次服。,27,t课件,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固摄失司,精微外泄之证。治法:健脾益,二诊:以前方为基础加减调补2个月,腰痛腰痠均好转,周身有力,夜尿12次,大便正常,尿蛋白()(),肾功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范围,血压基本稳定。遂改为口服本院制剂清心莲子丸以巩固治疗。三诊:2002年3月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血压130/80mmH克,肾功:血肌酐106umol/L,血尿素氮6.6mmol/L。患者精神体力均较好,已上班工作一年余。,28,t课件,二诊:以前方为基础加减调补2个月,腰痛腰痠均好转,周身有力,,1 肾阴虚内热,补肾益气清热,肾阴亏

19、耗,相火妄动,血不安谧而下溢为主,同时兼有气虚失于固摄之尿血日久不愈,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症见腰痛,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头晕耳鸣,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数。,(三) 从脾肾论治尿血,29,t课件,1 肾阴虚内热,补肾益气清热 肾阴亏耗,相火妄动,,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参芪等补肾益气清热、凉血止血。 药物组成: 熟地黄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 牡丹皮15克、 泽泻15克、知母15克、黄柏10克 龟板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黄芪30克 党参20克、地骨皮15克、甘草15克,30,t课件,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参芪等补肾益气清热

20、、凉血止血,【病案举例】,张某,女,16,学生。2012年8月24日初诊。 病史:2012年3月因进食海鲜后出现双下肢皮肤出紫斑,后化验尿常规红细胞 2030个/HP,隐血 3+,其后持续镜下血尿,时轻时重。 初诊:无皮肤紫斑,腰痠痛,周身乏力,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白,脉数。化验尿常规:红细胞1520个/HP,隐血3+。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医诊断:尿血 肾阴虚 湿热内蕴。治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以知柏地黄汤加减。,31,t课件,【病案举例】 张某,女,16,学生。2012年8月2,熟地黄25g、山茱萸20g、山药15g、茯苓15g 牡丹皮15g 、泽泻15g、知母15g、黄柏10

21、g 女贞子20g、墨旱莲20g、小蓟30g、白花蛇舌草30g 蒲公英30g、藕节20g、侧柏叶20g、生甘草15g 赤芍15g、刘寄奴2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经过3个月的治疗尿中红细胞逐渐减少,2012年11月查尿红细胞12个/HP,隐血-。病情痊愈而复学。此后曾间断复查尿常规均正常。,32,t课件,熟地黄25g、山茱萸20g、山药15g、茯苓15g,2 肾虚热瘀,滋阴收敛止血,病久耗伤肾阴,肾司二便,失于固摄,同时兼夹有内热瘀滞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以血尿为主者,症见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尿道痛、尿色黄赤,头昏腰酸,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33,

22、t课件,2 肾虚热瘀,滋阴收敛止血 病久耗伤肾阴,肾司二,治宜滋肾阴收敛固脱,辅以清热化滞加味理血汤。 药物组成: 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海螵蛸20克、茜草20克 阿胶15克、山药20克、生白芍15克、焦栀10克 丹皮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白头翁15克 甘草15克。龙骨、牡蛎、茜草、海螵蛸以固摄尿血,又有化滞作用(张锡纯氏之经验),山药、阿胶补血益阴,白芍酸寒敛阴,白头翁性寒凉而清肾脏之热,且味苦而涩有收敛作用,加牡丹皮,焦栀子、知母、黄柏以助其清热化瘀之力,全方补虚、育阴、固摄、清热化瘀,适用于肾病血尿反复不愈,病程日久耗伤阴血,而又兼有瘀滞者。,34,t课件,治宜滋肾阴收敛

23、固脱,辅以清热化滞加味理血汤。34ppt课件,【病案举例】,商某,女,38岁。2012年11月7日初诊。患者镜下血尿反复出现3年余,轻则红细胞20-30个,重则50个以上,历经中西药治疗不愈,经我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轻度系膜增生型),现镜下红细胞30-40个,腰痛乏力,舌淡红,脉沉滑。辨证属肾阴亏耗失于封藏,相火迫血外溢,兼夹瘀滞,为虚中夹瘀证。宜以补肾固脱为主,辅以清热化滞法。处方:熟地25g,山药30g,阿胶15g(冲烊化),龙骨20g,牡蛎20g,海蛸20g,茜草20g,知母15g,黄柏15g,白芍15g,丹皮15g,焦栀10g,甘草15g。水煎分2次服。,35,t课件,【病案

24、举例】 商某,女,38岁。2012年11月7日初,近2个月治疗服药50余剂。初服14剂,镜下红细胞3-5个,继服又出现20-30个,但较前减少,嘱继服原方。又服14剂,红细胞15-20个,咽部稍痛,扁桃体红赤,加重楼30g、金荞麦30g,继服14剂,咽痛愈,镜下红细胞1-3个,嘱暂停药。后经2次尿检红细胞0-2、1-2个,从而缓解。,36,t课件,近2个月治疗服药50余剂。初服14剂,镜下红细胞3-,3、气虚失统益气固摄,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以血尿为主者病程日久,血尿顽固者,反复不愈。症见全身乏力,体倦气弱,或久立血尿增多,劳累后加重,或伴心悸、气短,舌淡润,脉象沉弱或沉细无力 。辨证为

25、气虚血失统摄不固 。,37,t课件,3、气虚失统益气固摄 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以血,方用固冲汤化裁组成益气补肾固摄合剂,药物组成: 黄芪40克、太子参20克、白术15克、龙骨20克 牡蛎20克、熟地15克、山芋20克、金樱子15克 五倍子10克、茜草20克、乌梅炭15克、孩儿茶15克、 赤石脂25克、甘草15克。 方中固冲汤益气补肾收敛止血。五倍子、金樱子、乌梅炭、孩儿茶、赤石脂皆具收敛固涩止血之功效。五倍子多用于消化道出血有良效,用于肾病出血亦有效,并对蛋白尿亦有一定疗效;孩儿茶功能清热固涩止血,一般多外用,临床用于内服亦颇效。,38,t课件,方用固冲汤化裁组成益气补肾固摄合剂,药物组

26、成:38pp,(四)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停为标;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诸如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上所出现的腰痛膝软、乏力贫血等均由脾虚肾虚日久所致,此为慢性肾衰竭之本虚。,39,t课件,(四)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而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湿浊内蕴,日久必化为浊毒,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临床出现脘闷纳呆、食少呕恶、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瘀斑等症,此为本病之标实。因此,张琪教授提出治疗时当以健脾补肾为基

27、本治疗大法,根据不同阶段正虚邪实的轻重不同,采用扶正与祛邪同治的方法。,40,t课件,而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1)脾虚生湿,化湿醒脾,慢性肾功能衰竭若脾气衰败,则运化功能失调,水液不能正常分布,湿浊内生,弥漫于三焦,使升降逆乱清浊混淆。临床以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口气秽臭、头昏沉、烦闷、舌苔白腻、脉缓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表现乃“脾为湿困”症候,必须以化湿醒脾以解除脾困为主治疗。治以化浊醒脾以解除脾困为主,方用平胃化湿汤,药物组成: 半夏10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紫苏15克 砂仁10克、草果仁15克、苍术15克、川朴15克 竹茹15克 、生姜15克、甘草

28、15克 。,41,t课件,(1)脾虚生湿,化湿醒脾41ppt课件,(2)湿热蕴脾,清热化湿湿邪蕴结日久则化热,或体内脾胃素热与湿热相互蕴结则脾胃运化受阻,形成湿热痰浊中阻,临床多见呕恶,脘腹胀满不欲饮食,口气秽有氨味,大便秘结或不爽,或兼肢体虚肿,舌苔厚腻稍黄少津,脉弦滑等。,42,t课件,(2)湿热蕴脾,清热化湿42ppt课件,若伤阴者方用加味甘露饮,若脾胃不和,湿热中阻,清浊混淆者方用和中消胀饮。加味甘露饮药物组成: 生地15克、熟地15克、茵陈15克、黄芩10克 枳壳15克、枇杷叶15克 、石斛15克、天冬15克 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芦根20克、麦芽15克、 佛手15克,43,t课

29、件,若伤阴者方用加味甘露饮,若脾胃不和,湿热中阻,清浊混淆者方用,【病案举例1】 王某,女,70岁,2012年11月6日 病史:半年前因恶心、纳差、乏力,发现血肌酐升高,当时血肌酐197umol/L,彩超提示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平素服用尿毒清等药物,恶心无明显好转,血肌酐逐渐上升,一周前查血肌酐262umol/L,故慕名来诊。主症见腰痛乏力,恶心,纳差,口干,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眼睑无浮肿,舌淡苔白少津,脉沉细。肾功BUN15.23mmol/,Cr262.9umol/L。辨证为湿热伤阴、脾胃不和、浊邪蕴蓄证,治以养阴清胃,芳香醒脾,化浊止呕。,44,t课件,【病案举例1】44ppt课件

30、,方拟加味甘露饮:生地黄20克,茵陈20克,黄芩15克,枳壳20克,枇杷叶20克,石斛20克,麦冬20克,陈皮15克,紫苏15克,砂仁15克,黄连15克,半夏20克,桃仁2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当归20克,大黄7克,草果仁15克。水煎服,日1剂。服前方药14剂后恶心呕吐次数减少,食量增加,口干减轻,复查肾功Cr236mol/L,效不更方,服用14剂诸症减轻,Cr216.6umol/L,继续前方加减,减黄连、半夏、陈皮、加太子参15克治疗。服7剂腰痛乏力减轻,无恶心、呕吐,渐能食,病情好转,血肌酐维持在200umol/L左右至今。,45,t课件,方拟加味甘露饮:生地黄20克,茵陈20克,

31、黄芩15克,枳壳2,【病案举例2】 黄某,女,76岁,2015年5月13日。 病史:该患既往患高血压、脑梗死20余年。8年前因倦怠乏力发现血肌酐升高,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曾多方治疗血肌酐逐渐上升。半月前因恶心、呕吐于鹤岗市某医院查血肌酐657.2umol/L,为求中医治疗而慕名来诊。现症:倦怠乏力、恶心、时有呕吐,头晕,口干,胃脘胀满,纳差,大便每2-3日一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数。实验室检查:肾功:尿素氮31.04mmol/L,肌酐657.2umol/L,尿蛋白(),彩超示双肾萎缩。西医诊断为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为脾胃不和,脾湿胃热,湿热中阻。,46,t课件,【病案举例2

32、】46ppt课件,治以清胃热祛湿,活血解毒,方用和中消胀饮加减,药如下:黄芩10克、黄连10克、砂仁10克、川朴15克、枳实15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泽泻15克、姜黄15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泽泻15克、太子参20克、丹参20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连翘20克、红花15克、大黄15克、草果仁 10克、当归20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5个,水煎服,每日1剂。,47,t课件,治以清胃热祛湿,活血解毒,方用和中消胀饮加减,药如下:黄芩1,服药上方一月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大便每日2-3次,纳可,体力增加,复查肾功:尿素氮24.55mmol/L,肌酐544umol/L,尿蛋白1+

33、,血红蛋白106g/L。诸症缓解,血肌酐下降,饮食增加,脾胃功能渐复,继续前方治疗,病情定会稳定。,48,t课件,服药上方一月后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大便每日2-3次,纳可,体力,(3 )脾胃虚弱,健脾和中慢性肾衰竭病机主要因素之一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气血化生乏源,而呈现贫血乏力等一系列脾胃虚弱诸症,脾胃功能之强弱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补脾胃以益气血生化之源在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常用六君子汤加当归、白芍,名为归芍六君汤健脾养血和中。 药物组成:人参15克,白术20克 ,茯苓 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49,t课件,(3 )

34、脾胃虚弱,健脾和中49ppt课件,【病案举例】申某,女,67岁,2012年7月4日现病史:五年前因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尿常规:尿蛋白3+,血肌酐170 umo1/L,于个人诊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服中药治疗1年,病情稳定。因停用1年血肌酐逐渐上升至300多umo1/L,于我院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衰竭”,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稳定。二周前出现腹泻,乏力逐渐加重,查血肌酐683.9 umo1/L而来诊。见病人面色白光白无华、乏力倦怠、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时有呕恶,腰痠,双下肢无力,手足心热,大便质稀,每日1-2次,口干,舌质淡舌体大,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数无力。,50,t课件

35、,【病案举例】50ppt课件,肾功:尿素氮48.86lmmol/L,肌酐683.9umo1/L,尿酸574.5 umo1/L;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50g/L辨证:脾肾虚衰,阴阳气血俱虚;西医诊断:糖尿病肾脏疾病 慢性肾衰竭。治以健脾养血,补肾养阴。处方: 太子参20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甘草l5克 当 归20克 白芍15克 半夏15克 陈皮15克 何首乌15克 砂仁l0克 菟丝子15克 巴戟15克 黄芪25克 丹参15克 赤芍15克 桃仁15克 生地15克 麦冬15克 石斛15克 黄芩10克,51,t课件,肾功:尿素氮48.86lmmol/L,肌酐683.9umo1,二诊:2012年8月

36、8日。服上方21剂,呕恶消失,腹胀减轻,食纳转佳,大便仍稀,每日1-2次,双下肢轻度浮肿,腿软无力,舌质淡舌体大,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继续服上药。三诊:2012年9月5日。又服前方21剂,周身较前有力,食欲增强,面色较前转润,时有恶心,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实验室检查:肾功:尿素氮14.22mmol/L,肌酐319.5umo1/L,尿酸457.6 umo1/L;血细胞分析: 血红蛋白80g/L 。病情好转,嘱继续服药调治。,52,t课件,二诊:2012年8月8日。服上方21剂,呕恶消失,腹胀减轻,,(4)脾肾两虚,健脾补肾“肾如薪火,脾如鼎釜”,脾肾相互资生。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有

37、大部分患者表现出脾肾虚损症状,如倦怠乏力,腰膝酸痛,夜尿频多,腹胀,舌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迟弱。常用脾肾双补方或加味参芪地黄汤脾肾双补,长期应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53,t课件,(4)脾肾两虚,健脾补肾53ppt课件,【病案举例】吕某,男,60岁。初诊:2015年1月26日现病史:该患者既往患2型糖尿病14年,发现血肌酐升高、蛋白尿10年余,服药中药血肌酐控制在100umol/L。2014年10月血肌酐170umol/L,此后血肌酐逐渐上升,一月前查血肌酐256umol/L。半月前因胸闷住院给予静点药物后血肌酐至282 umol/L,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症状:倦怠乏力,动则汗出,腰

38、酸腹胀,大便秘结,双下肢浮肿,纳可,舌质红,苔白,脉沉。,54,t课件,【病案举例】54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肾功:尿素氮15.76mmol/L,血肌酐282 umol/L,尿常规:蛋白3+。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兼有瘀血证,治疗以补肾益气活血解毒,方用参芪地黄汤和解毒活血汤加减。 药如下: 熟地30克 山茱萸15克 山药20克 茯苓15克 泽泻15克 牡丹皮15克 黄芪30克 党参20克 桃仁20克赤芍20克连翘20克红花15克 当归20克葛根20克柴胡15克生地20克 枳实15克厚朴15克甘草15克火麻仁20克 大黄10克,55,t课件,实验室检查:肾功:尿素氮15.76mmol/L,血肌酐282,二诊:7月6日,病人服用上药后血肌酐控制在200 umol/L左右,浮肿消退,体力增加。近日劳累后复查肾功:尿素氮17.98mmol/L,血肌酐258 umol/L,尿常规:蛋白3+而来诊,继续前方案加减治疗。,56,t课件,二诊:7月6日,病人服用上药后血肌酐控制在200 umol/,Thank You !,57,t课件,Thank You !57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